情若蓮花的女子:林徽因傳

基本介紹

  • 書名:情若蓮花的女子:林徽因傳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肖辰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814105, 7510814103
  • 品牌:北京聞章天成圖書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情若蓮花的女子:林徽因傳》用最讓人落淚的文筆告訴揭露她悽美的一生。她是傳奇,在時代中逆流而上;她不傳奇,華麗背後也蒼涼。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讓世間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讓所有的女人無端敵視了一生。

作者簡介

肖辰,生於東北,現居北京。善於觀望人生世態,她撰寫的著作淡雅清新,文筆細膩。找一個暖暖的午後,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風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個真實的林徽因。

圖書目錄

序言 1
第一章 誰愛那不熄的變幻
夢裡何處是江南 2
老宅印象 9
紅塵陌上花 14
人生初逢 17
第二章 康橋上分行的抒情
遠遊重洋 22
小腳與西服 27
邂逅在雨霧的倫敦 32
鴻雁傳情 37
第三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
我欲蛻變 42
愛的夢魘 46
塵埃落定 54
飲水思冰 62
此情可待 67
第四章 我若離去,後會無期
後會無期 74
思緒如塵 83
心如大海 93
漂浮的雲 101
竹林深處的李莊 110
硝煙已逝 119
第五章 人生聚散兩依依
情系國徽 128
景泰藍之宴 133
夢幻中的城牆花園 137
白色的世界 143
盛宴散場 147
附錄一 林徽因詩集 151
附錄二 林徽因年譜 213

文摘

第一章
誰愛那不熄的變幻
夢裡何處是江南
他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天清晨,我們都細心地翻過一頁日曆。秋去冬來,花開花落,沉澱的往事在春水中發酵。每一頁,每一篇都撰寫著歲月的痕跡。我們會妄嘆,時光如流水,轉眼恍如隔世。曾經的悲歡離合沉澱於清茶淡水中;曾經的喜怒哀樂禁錮在發黃的書頁里。我們不曾淡忘,只是凡塵俗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我們終日忙碌,奔波,心性在不知不覺中少了笑看白雲的雅致。驀然回首,忽然好羨慕可以寂寞的人,避開車馬喧囂,只為心中修起翠綠的籬笆,種起寧和的秋菊。
可我們必然是可憐之人!風燭中,殘菊片片,生命的軌跡憂愁多過喜悅,迷失大於清醒。我們妄想消除執念,卻無法寂靜安然。這一切不是時局帶來的,是我們心性如此。
佛家說,渡世人於水火,先消塵心之貪念。我們之所以會痛,會迷失,那是因為我們有太多貪心!迷戀根本不屬於自己的風景,千帆過盡,滿目荒涼。縱使行囊滿滿的人間故事也無法平復內心深處的空落。記憶無法典當荒寥,時光無法餵養情懷。我們才豁然發覺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你是金枝玉葉,還是胭脂俗粉,曾經貪念多深,俗氣多濃,被渾濁的世態薰染多久,內心深處都殘留一方潔淨的角落,開著蓮花點點,清水盈盈。
於是我們會褪去凡塵的俗裝,變成最柔情的人。為燕兒的呢喃而微笑;為花兒的凋零而傷感;為雲兒的漂浮而駐足。輕輕翻開角落裡,那些因為忽視而布滿灰塵的頁張,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四月的天空里有著溫暖的情懷,溫情的港灣,無法忘記亦不捨忘記。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 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是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亦成了我們所有人心中為之神往的四月天。煙雨濛濛的清晨,輕輕推開一扇窗,我們聞到詩意點點,看到綠意泱泱。柔情地泡起一杯茶,清新的淡香徘徊唇齒之間。原來寧靜如此美妙醉人;原來我們在凡塵奔波疲命為的都只是心靈這片刻的停歇。
曾經有多少人視林徽因為夢中期待的白蓮。她不同張愛玲以文立身,不同孟小冬以藝傲世,但是她的身世氛圍卻折射著一個時代的文化風尚。不管她一生愛過多少人,犯過多少錯,又經歷了怎樣的潮起潮落,人情繁複。她永遠傲立於碧波之間,素雅的清香纏繞身跡,溫和如玉,生命的軌跡不曾有太多的放縱。
試想如若把張愛玲的凌厲、三毛的放逐、陸小曼的決絕和張幼儀的柔弱都跏趺在林徽因身上一點,她還會叫人那么難以割捨嗎?一定不會的!林徽因的珍貴就在於她的溫和與清脆。她的生命看似不招搖,卻實入人心;看似平淡安寧,卻詩意真實。淡淡的,輕輕的,相依相偎,不捨不棄。紛擾的紅塵中,試問有幾個人不想有這樣的紅顏知己,不想輕尋她的痕跡。歲月無情,時光流逝,都不能磨滅掉她的絕代風華,反而在流水年輪的輾碾下更加迷人,清晰。
故去的是夢境嗎?如果是,為什麼能如此鮮活地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如果不是,為什麼又撲朔迷離,夢裡水鄉。透過這歷史的塵埃,看到的都是失聲了的往事;想著未來,凡塵俗世里的故事是否早已寫定結局?花開花謝,風起雲落,萬事萬物都有必然的歸屬。點一方篝火,笑品殘羹,紅塵洪流里我們有我們停息的港口。人生似乎一直都是這樣的,偶然背後有著它必然發生的原因。
林徽因出生於天上人間,那靈動秀美的杭州。在那裡似乎每一口空氣都帶著飄逸,每一個微塵都凝守著詩意。世人讚譽杭州為天堂的千年古城,曾經有多少文人墨客對那裡情有獨鐘,夢牽魂索。這裡有聞名天下的西湖,有煙雨濛濛,有花紅柳綠,當月色灑落林間,我們不能不嘆息,能降臨如此美好地方的人是何等的幸運。
1904年6月10日,杭州迎來了一個天使般純淨的生命。她的來到是偶然,更是一場宿命的安排。就像詩人說的,“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帶著美好的幻想,我多希望她的到來是為了履行前世的一個約定。就像白娘子為了尋求她的牧童,而經歷千年修行,化身為人;淨去一身仙術,挽起衣袖,下堂煮羹。她快樂嗎?為許仙付出太多太多,甚至被壓於雷峰塔下永無見日之時。她來人間辛苦走這一遭為的是什麼呢?
想來,人的來到都是帶著使命的,有人為了愛人而來;有人為了被愛而來。就像元好問大師把感情寫到了極致:“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碧水悠悠、依依遠山、粉牆黛瓦,還有那獨上高樓,斜倚欄桿的一次等待;煙鎖西子、石橋輕舟、長堤楊柳,還有那素衣長發於斜陽巷口一次無心的回眸。想到江南,想到林徽因,總能讓人滋生出許多美好的想像。
林徽因在煙雨的杭州度過了她的童年。如今她長大的陸官巷已經不在,只有在杭州市花港公園西里湖南岸,還矗立著她的紀念碑。紀念碑以青銅作詩箋,將林徽因的剪影和文字透雕於上。透過湖光水色,映襯著林徽因的空靈的倩影和美妙的文字。
光影怡怡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露所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於歌唱著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這些話,多像是數十年後,她說給她自己聽的!花港公園西里湖南岸的這座紀念碑,莫不是也在對後人“訴說乃至於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嗎?
林徽因出身於書香門第、仕宦之家。祖父林孝恂是光緒十五年己丑科進士,曾留學日本。歷任浙江省海寧、金華、孝豐、各州知縣,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祖母游氏典雅高貴,是個端莊賢惠的美麗女子。
父親林長民,擅長詩文、工於書法,二十一歲中了秀才,入杭州語文學校學習英文和日文,三十二歲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後歷任南京臨時參議院秘書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說起書香門第里的小姐,總覺得那該有一個深宅大院,鎖著人,鎖著清冷的深秋。那裡的空氣會有詩情畫意,繁星點點,但不會充斥著自由和自主。蝶飛鶯舞的清晨,小姐們拿著一卷書,望著被籬笆爬滿的高牆,長久沉思。那裡有的是寂寞的靈魂,空靈的幻想。迎接她們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為天,子為命,終日生活在自己單一的世界裡,像依附的青藤,看似平靜,實則悲哀。
林徽因也出生在這樣的大家族。但那是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父親、祖父皆是接受過新思想的開明之人,他們的身上既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新式的甚至是革命性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家庭,既讓林徽因沿襲了他們身上儒雅優秀的血統,成就了她傾國傾城的絕代容顏,端莊、大方的優異氣質;同時又為她以後接觸新思想、學習新知識,成為一代才女佳人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佛說因果,這其中或許當真便有它的因緣際會,若少了其中的某個條件,她或許就不會是往後我們所熟識的林徽因了。可是,好像這樣講又不對,猜測過去必定是枉然。她這個生於江南仕宦之家的女子或許就注定了要成為林徽因,做林徽因應當便是這個女子一生的命運吧。
是否能把人看成是一粒種子?在土壤里埋下之後,紮根,發芽,開各樣的花,結各式的果,締各自的緣。種子,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衝破了包裹著自身的果核,又拱出堅硬的土壤,為了開花結果,為了能一直向著陽光。
若說人是種子,林徽因會是怎樣一顆種子呢?說不好!她像地里的麥子一樣真實、堅強;又像蓮花一樣生於亂世卻又出淤泥而不染,風華絕代。始終高貴,始終清潔;又像梅花,臨寒孑立,傲骨錚錚。
當她零落凡塵時,這一切都還難以言定。對於她的父母、家人,她原只是一張未經書畫的白紙。但是,他們一定為她的到來而滿心歡喜。她那稚嫩的容顏,富有靈性的歡笑一定都曾深深地感動著這個家庭。他們因此才會對年幼的林徽因寄予了最美好的願望。
她的祖父林孝恂從詩經《大雅·思齊》取“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的句意,給這個漂亮的嬰孩取了徽音這樣一個動人的名字。後來,為了避免與當時一位男詩人林微音相混,從1934年起才改為大家所熟知的“林徽因”這個名字。
林徽因的這一個名字既像後來林徽因自己的詩作一樣浪漫、詩意,又像她的一生婉約而動人。我們也不得不感嘆一句,真是人如其名!
除非,有人能從她清澈的眼神中,看到她從前世走來帶在身上的情與債,否則便無法從一個嬰孩稚嫩的臉龐上,讀到她任何的故事。她的父母怎可能會想到自己的女兒最後會被那么多優秀的男子所眷戀,乃至終身不忘;她的父母怎可能會想到她的女兒將以一代才女、傑出建築師的身份被世人所銘記。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來到人間都有他必須履行的使命。不管他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總有一盞燈為他燃亮,訴說。有些人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裡,簡單平凡地活著。不沾染文人墨客的素筆,不過問世人的言論,不驚不擾地過了一生;有些人在繁複塵世中絢麗出場,極致地演繹著悲歡離合,盡情地舒展才華功績,雁過留聲,雨過留痕,他們的名字載入千年古冊,流芳傳史。
林徽因會後悔自己來到塵世沾染了這許多的煙火嗎?會不會後悔自己始終如赤子般真實地生活著,卻又枉遭那許多不必要的曲解?一個人乾乾淨淨地來到這世上,走時也“有帶走一片雲彩”,留下這許多記憶,卻是該由誰憑弔?塵歸塵,土歸土,過往的恩寵皆已化作浮雲,淡游天際。使命已盡,枷鎖除落,真正換得潔淨自由之魂,空手而去,不帶俗世半點塵埃。
忘了是哪位大師說過“人,生死是最乾淨的頭等大事”,他來的時候,僅僅帶著一聲啼哭,預示著人生哭多過笑,苦多過甜;百年之後,他卻帶著微笑離開,沒有遺憾,沒有牽掛,祈求參透來世,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可以早點尋到夢裡那抹幽蓮。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去。清茶猶在,人去樓空,誰也不必為誰的到來揣測,更不必為誰的離開嘆息。

序言

裊裊輕煙,幾縷殘荷,煙雨中洋溢著清香。有個素衣女子曾赤腳踩過青苔上那抹潮濕,靜靜的,清風細掃,空氣中增添幾分感傷,雖然酸楚卻也淡然,仿如她的來到靜如蓮荷,她的離開悄如春水,留下的只是一絲沉靜的幽香,繞於心間,揮之不去,鎖於夢鄉,寂靜守護。
一個人,一本書,淡淡的四月天下,他們的約定清若月,靜似煙,三生石上寫著他們的名字;輪迴所中嘹響他們的聲跡;或曾徘徊?或曾寥落?當涼風掃過發黃的書頁,掀起潮濕的詞章,我們煮上一杯茶,倚欄靜窗。看細雨掃過青石小巷,燕兒呢喃於梁間,我們會想起這個白衣女子,她以花為容,詩為骨,智為魂,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是清晨池塘里那株靜蓮,坦坦蕩,清清然,讓眾人仰望魂鎖。而時光微涼,她飄然遠去,化身為霧。
我們會記得她的名字,林徽因。來自江南的女子,一生只走過五十一個春秋。先是求學歐美,後至全國各地尋訪古建築。人生的腳步在繁華市井、蒼涼荒原上蔓延,不經意地在指間灑落著睡蓮樣的詩意與才情,或許寥落,或許寂寞,但絕不彷徨,她就是清晨里最清冷的風,帶著瀰漫的花香輕輕掃過你的鼻翼,你會沉醉,卻無從追尋,因為世間沒人能承起風的清傲。
他們都說是三個男人成就了這個女子。的確!是三個男人讓我們更深刻地記住了這朵誤入凡塵的奇葩。一襲素雅白衣行走於凡塵俗世,她走過的地方鮮花瀰漫,蟬兒為她歌唱,雨兒為她起舞,霧色霞翼中留著餘溫猶存的夢。當你曾貪戀青林碧水,曾仰慕白雲飛絮,但當冬日來臨,迎著紛紛暮雪而舒展自己傲人身姿的株株紅梅,你會感嘆世間竟會有如此炫目的美。紅得絢爛,傲得堅貞,完全不屑凡塵俗世的煙火之氣。林若蓮荷,林若寒梅,林徽因的身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她的美寧靜而高貴,她的智慧獨立自持又極富才情。
她以一代才女、著名女詩人、建築師及國徽主要設計者等身份被人們銘記在懷。她是林徽因,不是三個男人的林徽因。歷史悠遠,歲月千年,男為主,女為副,封建的觀念深入靈魂。人們習慣在男人的光環下去審視一個女人,這樣不好!時代在進遷,風文在改變,春水浸泡的鉛華早已淡去。宛若春風探訪鮮花,呢喃過後焉知花之沉靜;細雨清掃叢間,拂吻過後怎道瓣之清瑩。林徽因聖潔純淨,不應該這樣被人看待。她不是依附大樹的春藤,她的美麗與智慧足夠成就她自己的綻放。
她離開人世已近六十年。花開花落,緣起緣滅,幼枝已成蒼天古樹,油傘下披滿歲月的刻痕,清風迴蕩廊間巷嶼,鳴鳴中詢問塵封的往事。然而四壁寥落,月之迴避,紅塵往事已關起它的心門,蒼涼過後我們僅能但求一份溫暖的慰藉。春花冬雪,時光流逝,歲月的巨輪輕易帶走一切繁塵俗禮,遠離的是何止是一段故事。
林徽因,代表一個時代文化風尚的女子。她的音容笑貌只能在那些陳舊的黑白影像里被後來者瞻仰、想像,她的生活只餘下友人的評述,甚至旁觀者的曲解中傷。
透著歷史的煙幕往回看,塵蒙的是往事傳說,浸泡的是人行聲貌。春水無情,秋風悽厲,山石草木尚可毫髮無傷,我們思念的人卻在清茶淡水中清瘦單薄。人生匆匆聚散,百年過後,世間是否還殘留有她的餘溫?
時間在很久以前,她從江南的煙雨巷口走來。巷子裡,瓦檐青青、楊柳依依,墨綠的青苔在石縫牆角生長,任由清晨的雨霧輕輕揚灑。潮氣太多,詩意更濃,煙鎖重樓里她早已悄然遠去,像一股清風掃過柳逸,留下的只是淡淡的香,清瑩的醉。而時光流逝,此時不知雨巷中又是哪個丁香般的女子在徘徊,是否還有人在那裡寂寞張望、惆悵等待。
康橋,一個多雨的地方。異國求學,康橋的雨霧或許能讓林徽因尋得一絲親切的感覺。儼如在杭州,輕煙,細雨,楊柳青青。柳葉掃過碧波,每一次輕拂都是人生美麗的邂逅,似乎從那時起它就在無聲地訴說,林徽因的一生會有很多不尋常的際遇!
在康橋,她遇到了徐志摩。是他讓林徽因的康橋更添一抹詩意;是他讓林徽因的康橋有了愛的痕跡。煙水迷離,在曠世奇戀里我們不能妄自評說究竟誰負了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清麗女子的心智。她知道自己究竟該走哪條路,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她愛徐志摩,卻知道他給不起自己要的平和,她決絕地走了,留給詩人的卻是一世的牽掛。
她也在那認識了諸如H.C.威爾斯、T.哈代、K.曼斯菲爾德這樣的文化名人。在這期間她在寓所與女建築師房東多有接觸,聽到了很多有關建築藝術的知識,使她對建築藝術的美好和價值有所領悟,乃至決心將來學習建築藝術。無論是建築藝術還是文學藝術,我們總能在她往後的生活中找到康橋的影子。這一段歲月在她的記憶中所占比重能有多少,她是否時常想起康橋?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段歲月注定要成為她人生一個不可忽略的轉折點。
青春伊始,林徽因又隨父親回到中國,來到北京。豆蔻年華誰與共,不在梅邊在柳邊。回到北京後,林徽因就常與梁思成往來,並逐漸確立了戀愛關係。一個是貌美如花的江南才女,一個是求學清華的俊美少年。名望之後,眾望所歸。這樣的兩人走在一起叫人不能不羨慕。他們是否真的想過,在一起就再也不分開,從此便相約白頭?那時的他們應當還是單純的。林徽因自己也說,當時她自己會在梁思成面前擺出一副少女矜持的樣子,而梁思成還做得出自己一個人偷偷爬到樹上把林徽因丟在樹下的事來。
梧桐細雨,秋思落誰家。就在林徽因回國不久,徐志摩也與妻子張幼儀離婚,從倫敦回到了中國。儘管他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已經走到一起,可他還是那樣痴情眷戀著林徽因。相思何處?林徽因當真不曾躊躇、不曾猶豫嗎?可是她最後還是選擇了梁思成,和梁思成比翼雙飛去了美國學習建築。留美期間,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感情越發深厚,於大學畢業後正式結婚,締結白髮之情、百年之好。
風輕雲淡,時光總是在手指間不經意地流過,看似恍若卻也必然。林徽因與梁思成學業已成,回到祖國,前去東北於東北大學任教。南下的風,輕柔淡雅。北方的塵,粗狂剛烈。林徽因是杭州細心培育出來的一抹睡蓮,怎耐得起風沙的摧殘,她染下了難治之症肺病。最後無奈又回到北京,於北京香山進行療養。
青山依依,蟬鳴雀舞。在香山,林徽因骨子裡的詩意綻放出來,如願做了她的香山詩人。清雅的墨香被春水浸泡,輕風吹拂,每一字都淡雅如夢,每一行都柔美似畫,思緒化身為燕,去尋找水鄉舊巢。那一刻的林徽因做了身體裡隱藏的另一個自己。
其實細想想,塵世中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中國文化精深,一兩個詞就可以概括人的特質,卻不能描述其複雜心態;可以用一本書寫下他的傳記,卻不能縱觀他的本質。我們只能在她留下的痕跡里尋尋覓覓,為一個偶然的發掘欣喜萬分。細小,可憐,亦已滿足。畢竟人尚不能全部了解自己,何況我們一外人。我只能說,我眼中的林徽因美得潔淨,也美得堅挺。
儘管後來林徽因的病情稍愈,身體卻總不大好。但這個柔弱的江南女子披掛著詩的羽翼,捧撫著對建築的狂熱,堅持與丈夫梁思成出入荒僻之地。風吹不走她的堅定,雨淋不落她的赤誠。日復一日地進行古建築考察,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得不說,她曾經有著睡蓮般的高貴與纖弱,但骨子裡傲立如梅。
後來,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金作霖是否也是被林徽因這些優異的品質所吸引,以致終身不忘的呢?都已是作古之人了,這一切已無從細究。或許他所看到的林徽因比我們後來者所看到的更有不同之處也是難說的。
縱觀林徽因的一生,有太多謎團;太多的樓台煙雨中;太多的欲辯無詞;太多的欲說還休。余秋雨曾說過這么一句話:“人的生命由時間和空間組成。時間再怎么長,也就百十來歲吧,延長餘地不大。但空間就不一樣了,伸縮的範圍可以非常懸殊。因此,生命質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與空間相關。”
我們不能根據林徽因壽命的長短、走過的路程來衡量這個女子;也不能根據她在一生中認識了多少人,圍繞在她身邊的又有多少優秀男士來判定她。她的故事已經封土,她的劇情卻沒有落幕。
她就像一盞茶,淡淡的清香纏繞,久之不去。你會挖空心思尋找一個辭藻來形容這個女人,卻發現茶的香不在口中,而是在靈魂深處,那種美叫人不能忘卻。這種空間叫人難以想像,我們已無法再回到過去,去尋訪這樣一個奇特的女子。只能穿過歷史的煙塵,在她或熱烈、淒婉、孤寂的生命斷章里去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在這車水馬龍的現代社會裡,已經無法再感觸到她生命的餘溫。那么歷史的回眸中,可還有她不經意的一個回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