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師範學校

福州師範學校

現設有省中心函授部和兩所附屬國小,為福建省首先開展中師教改實驗、教育科研、電化教育的學校和省國小師資培訓中心。1985年,定為中國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項目學校。福州師範學校1985年被評為全國推廣國語先進單位,1986年,評為福建省教育先進單位。1988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百所優秀師範學校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師範學校
  • 校園占地:23畝
  • 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
  • 坐落在:福州市于山北麓
  • 建校時間:1952年
校風校貌,辦學理念,歷史發展,全面發展,所獲榮譽,英才培養,

校風校貌

1982年以後,學校制定各年級的《師範生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方案》,通過課堂教學、班會、團支部和學生會活動,讓學生自覺遵行。1983年起,每年定期舉辦“五講四美”文明月和藝術節活動,開文藝晚會,唱文明禮貌歌,搞綠化、美化校園勞動。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舉辦少年兒童夏令營和智力娛樂學校,讓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熟悉兒童、熱愛兒童。在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幹,形成勤奮、進取、樂群、務實的好校風。

辦學理念

福州師範學校從1952年建校時起,就以原福建師範學校、閩侯師範學校體師科和藝師科、福州女師、協和幼師一批有經驗的教師為骨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結合學習蘇聯教育理論和經驗,按照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提出以培養“多才多藝、又紅又專”的國小師資為目標,成立各科教研組,制訂教師職責和備課、聽課、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教學考評和學生學習、生活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各教研組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定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功過關標準。把“國語”和“寫字”作為最根本的基本功要求,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嚴格訓練。編寫《漢語拼音字母教學程式》、《常用字方音辨正表》、《福州方音與北京音對應規律表》、《大小楷字書寫》、《簡體字書寫》等教材,供教師教學使用。教師必須在熟悉教材、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參加集體備課,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雙基要求、重點關鍵和教學方法。校長、主任身體力行,參加教學,指導教學。
60年代初,教育部頒發中、國小《暫行工作條例》,該校按照條例精神,突出師範特點,修訂教學計畫,調整文化課、政治課、勞動課和社會活動時間的恰當比例。加強教育專業課教學、專業基本功訓練,改訂教育見習和實習計畫,增加學生社會教育實踐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國小教師。1963年,省教育廳為檢查師範應屆畢業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集中全省各師範學校畢業生代表,在福州舉行“教育實習大比武”,為期一個月,該校畢業生經過評比,名列前茅。
文化大革命”後,經過撥亂反正,整頓改革,福州師範重新提出:“多才多藝,又紅又專”的培養目標,恢復“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調整教師隊伍,改造校園,充實設備,按省教育廳提出的編寫師範學校教學用書計畫,組織教師編出50多種教材和教參,在全省交流使用(有7種全國發行)。編訂各科《教學“雙基”和“基本功”訓練手冊》,對“雙基”內容要求、基本功項目和訓練措施,考核辦法,都做出規定。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提出正確處理教與學雙方關係(教師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上的主體地位),變教學三中心(課堂教學、教材、教師三中心)為教學三為主(學生為主,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主),教師課堂教學力求少而精,著重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歷史發展

清末,在福州烏石山創辦的全閩師範學堂,為福建最早的中等師範學校。民國20年(1931年),改稱福建省立福州師範學校。民國25年,又改稱福建師範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遷往臨時省會永安後,改為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抗戰勝利後,永安師範就地辦學(後面發展為三明師範專科學校--三明學院)。但有少量部分教師回福州,分別在福州體師、福州女師、閩侯師範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合併福州女師、協和幼師、閩侯師範體師科和藝師科、在現址重建福州師範學校,設有普師科、幼師科、藝師科及速成師資班。1956年,幼師科分出另建福州幼兒師範學校。“文化大革命”時,福州師範遭受嚴重破壞。1968年撤銷。1972年,復辦二年制工農兵普師班。“文化大革命”後經過整頓調整,撥亂反正,進入改革發展的新時期。1982年,招收應屆國中畢業生,改辦四年制普師生。1984年,恢復三年制。1986年,在福州郊區磐石設立培養音樂、美術師資的藝術分校。1989年,全校有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49人,另有中師函授生11880人。教職工169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講師21人,講師39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建的福州師範學校,成立了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開設政治課,師生們積極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時事政策。50年代初期,不少學生參軍參乾,參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等宣傳活動。60年代初期,“學雷鋒、創三好”,回響黨的號召,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掌握教書育人本領。
“文化大革命”時,學校陷入無政府狀態。1968年撤銷,1972年復校。“文化大革命”後,撥亂反正,恢復教學秩序。
2004年與福州師範進修學校,福州教師培訓班,福州師範進修學院,福州教育學院合併為福州教育學院,在閩侯縣上街鎮大學城旗山校區開闢新校區。2009年停止統招招生,2012年恢復招生。

全面發展

1983年以後,以鄧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提出新措施:(1)增開選修課:《電化教育基礎》、《電子計算機基礎》、《國小思想品德課》、《國小兒童心理》、《國小體育》、《國小音樂》、《國小美術》、《自然》、《英語》。(2)更新教學設備,建立特種教室:除充實理化生物實驗室外,增設電教室、語音室、電腦室、寫生室、工藝美術室、音樂室、練琴室。(3)加強基本功和各種技能訓練,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演講、書畫、詩歌朗誦、舞蹈、體育等比賽。舉辦音樂會,歌舞晚會。通過表演比賽,對能說會道,能歌善舞,多才多藝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以應有的表彰。1983~1989年,省市每年舉辦的“學校音樂周”和“武夷之春”匯演,福州師範代表隊都獲得一等獎。1988年,全國中師學生音樂舞蹈錄像評比,獲得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1987年,全省書法大賽、6人獲一等獎,7人獲二等獎及團體一等獎。1988年,全國青少年“神龍杯”書法品段大賽,1人獲銅牌獎,並被評為最高品位“能品”。1989年,全國中師“龍泉青瓷杯”書法大賽,1人獲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10人獲優秀獎,並獲團體金杯獎,指導教師獲園丁獎。1983~1989年,全省中師每年舉辦學生美術作品展評,先後9人獲一等獎,12人獲二等獎,13人獲三等獎。1981年,全省中專田徑運動會,獲女子團體總分第二名。1983年,全省中師田徑運動會,獲女子團體總分第二名。1983~1989年,福州師範均被省體委,省教委評為體育先進單位。(4)增加社會教育實踐和加強教育實習指導工作。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通過共青團和學生會,組織學生到國小當課外輔導員,當家庭教師,辦少年兒童夏令娛樂學校。確定郊區7所農村國小為實習基地。實習生參加實習前,要做到“七個一”的要求,即試教好一堂課,唱好一支歌,講好一個故事,設計好一場兒童遊戲,跳好一個兒童舞蹈,做好一個兒童廣播操,掌握好一項小學生科技活動。實習結束要舉辦實習成果展覽。

所獲榮譽

福州師範學校1985年被評為全國推廣國語先進單位,1986年,評為福建省教育先進單位。1988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百所優秀師範學校之一。

英才培養

1952~1989年,福州師範共培養畢業生7334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