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金屬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正式實施,規定景泰藍標準英文名為Cloisonn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泰藍
  • 外文名:Cloisonne
  • 別稱:銅胎掐絲琺瑯
  • 起源年代:春秋
  • 製作工藝:燒制
  • 保護等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發展,總體概況,明宣德年,清代發展,新中國後,國禮景泰藍,景泰藍爐器之首,製作步驟,設計紙稿,胎型製作,掐絲過程,點藍過程,燒藍過程,磨光過程,鍍金過程,相關資料,藝術地位,工藝特色,製作原料,多種類別,工藝評論,作偽分辨,鑑別方法,藝術價值,文化遺產,

歷史發展

總體概況

據此,中國元代後期已出現掐絲製品,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獸耳三環樽、勾蓮鼎式爐、纏枝蓮象耳爐等,應是我國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國列傳》中記載:“大食國”本波斯之別稱。“大食”,是宋、元時期中國對西亞阿拉伯地區的稱謂。有關專家根據史料分析,“銅胎掐絲琺瑯”大約於13世紀末,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傳入之初,被稱作“大食窯器”、“鬼國窯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華民國北平市政秘書處編輯的《舊都略》在談到景泰藍起源時,援引《陶說》寫道:琺瑯,在過去叫“佛郎”,又叫“發郎”、“發藍”,產於“拂”。唐書稱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紀羅馬帝國。據有關史料記載,13世紀下半葉,元蒙軍隊遠征,橫跨歐亞大陸入侵西亞,俘虜了大批有專業技能的工匠作為工奴輸往後方,專為蒙古貴族生產豪華日用品。此時,阿拉伯地區流行華麗的金屬胎琺瑯製品。在這種情形下,燒造"大食窯器"的阿拉伯工匠帶著燒造技術和主要原料來到中國。
中國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這種以金屬為胎填敷琺瑯釉料燒制而成的作品是舶來品,但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土壤上,也很快就融會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景泰藍”這個稱謂最先見於清宮造辦處檔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五月初五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本月四日,怡親王郎中海望呈進活計內,奉旨:……琺瑯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琺瑯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這一記載,把仿景泰藍時期的琺瑯製品稱作“景泰藍琺瑯”,這是所見"景泰藍"稱謂的最早文字記錄。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銅胎掐絲琺瑯”製品,已被很多學者所共識。
景泰藍,亦稱“銅胎掐絲琺瑯”,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艷奪目。
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沒有統一的答案。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代宣德年間是中國景泰藍製作工藝優點,並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時期,“景泰藍”一詞也從此誕生。釉色均肥,絲工粗獷,飾紋豐富。
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北京景泰藍以典雅雄渾的造型、繁富的紋樣、清麗莊重的色彩著稱,給人以圓潤堅實、細膩工整、金碧輝煌、繁花似錦的藝術感受,成為馳名世界的傳統手工藝品。景泰藍工藝的藝術特點可用形、紋、色、光四字來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這取決於制胎;還要有優美的裝飾花紋,這決定於掐絲;華麗的色彩決定於藍料的配製;輝煌的光澤完成於打磨和鍍金。所以,它是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刻文化內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

明宣德年

景泰藍見於實物,以明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為最多。這個時期,工藝的風格特點已經形成,接近成熟時期。品種有瓶、盤、碗、爐、圓盒、香熏等。後來出現了鼎之類的欣賞品。製作胎型的物質材料有金、銅兩種。紋樣多為蕉葉、饕餮,獅戲球、西番蓮和大明蓮。釉色多為天藍(淡藍)、寶石藍(青金石色)、淺綠(草綠)、深綠(菜玉綠)、紅色(雞血石色)、白色(車渠色)和黃色。故宮所藏宣德年間的番蓮大碗,花形飽滿、色調鮮艷、釉質堅實,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間的景泰藍製品,從故宮等地陳列過的實物來看,工藝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宮廷內的御用監(皇家廠坊)設有製作景泰藍的作坊(《日下舊聞考》)。這個時期制胎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圓,並向實用方面轉化。除了瓶、盤、碗、盒、熏、爐、鼎之外,還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燈、蠟台、樽、壺等器物,有龍戲珠、夔龍夔鳳等寓意吉祥的題材,有雲鶴、火焰等表現道教、佛教內容的題材。大明蓮的紋樣也日趨豐滿,枝蔓形狀活潑有層次,釉色也出現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藍(天藍、寶藍的中間色)和紫紅(玫瑰色)新色,這個時期的釉色具有內涵的亮度和純度,放射出寶石的光芒。在以後任何時期也沒有達到這種水平。在裝飾手法上,非常重視金工的處理。器物的頂、蓋、耳、足邊線等部位,多有鏨活裝飾。朱家溍先生說這個時期的製品“掐絲整齊、磨光細潤、鍍金勻實”、“是在宣德時代基礎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景泰藍的造型大都為器皿,多數為歷代陶瓷及青銅器的傳統造型。其裝飾紋樣以大明蓮為主,也有少數串聯花卉和青銅器紋樣變形的裝飾,其色彩以二藍(湖藍)為主色調,配以少量紅、白、綠、黃等色。色調統一、講究、裝飾得體,裝飾銅活造型優美,粗細結合,重點突出。景泰藍工藝成熟朝,以其絢麗多彩、富有民族氣息的藝術風格而聞名於世。

清代發展

清代是掐絲琺瑯工藝發展的又一期。由於社會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皇宮養心殿設立御用工廠,稱為“造辦處"。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辦處”的御用工匠多至幾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設“作”來製造各種御用器物。琺瑯作也是其中之一。但這個時期的製作水平較之明朝無大發展。到了乾隆時期(1736~1796年)景泰藍與雕漆、金漆鑲嵌等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乾隆四年,從廣州招來琺瑯藝人梁紹文,邀揚州藝人王世雄進宮製作琺瑯器。這一時期,景泰藍製品在皇宮內處處可見。小到床上使用的帳鉤,大到屏風,甚至高與樓齊的佛塔(故宮珍寶館乾隆花園內,承德外八廟小布拉宮內的大殿都有陳設),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硯、匣、筆架、建築裝飾、宗教用品等等,無所不備。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至清中期,物阜民豐,國力強盛,統治階級有足夠的財力精力來支持工藝美術的發展,很多工藝品種都較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的琺瑯工藝也不例外。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設的造辦處部門中設定“琺瑯作”,製造宮廷專用器皿。乾隆時期的宮中造辦處在琺瑯器的製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壺碗盤之類範圍,擴大到家具上。這些嵌琺瑯家具依據嵌琺瑯的工藝手法的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掐絲琺瑯家具、嵌畫琺瑯家具、嵌鏨胎琺瑯家具等幾大類。這件琺瑯番蓮紋冰櫃就是一件精美的掐絲琺瑯家具。
這件冰櫃為乾隆年間製品,高41.8厘米,口邊長72.5/92.5厘米,底邊長64/64厘米,冰櫃為長方體,雙開活蓋,一蓋上有兩個銅錢紋開光,用於將箱蓋提起,同時兼有透氣之功。蓋四壁邊包銅,一側邊沿鐫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兩側安有雙魚吞環提手。
箱內壁採用鑲銀里的做法。蓋及四壁均施天藍色琺瑯釉為地,掐絲填釉各色纏枝番蓮紋,箱底飾掐絲琺瑯冰梅紋。冰櫃下承紅木底座,底座四角的拱肩處鑲嵌琺瑯獸面紋,鼓腿彭牙,足端雕出向外翻卷的獅爪紋。足下踩托泥。此冰櫃琺瑯釉色豐富明快,做工較為精細,為夏季盛冰降溫之用,亦可將需冷卻的食品置於箱內,起“冰鎮”效果。
這個時期所採用的物質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絲,中等者銀胎銀絲,下等者銅胎銅絲"(《北平琺瑯工業近況》1928年)。花紋的內容也比明代更為廣泛。花鳥蟲草圖案更加生動多姿,龍鳳圖案越顯剛柔相濟,大明蓮也演變成精美細秀的勾子蓮,並出現了利用歷代文人名畫掐制的作品。這時已開始使用手搖壓絲機,使絲工技藝達到了空前的勻稱精美。釉料不僅出現了粉紅、銀黃和黑等顏色,而且粉碎技術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細,對點潤技術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現力起了很大作用,產品的砂眼也大大減少。景泰藍與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藝的結合,也是始於乾隆年間。初期,景泰藍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時期的風貌,但已開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時期(1821~1851年),遺存的作品數量很少。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銅胎掐絲琺瑯製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喜愛,琺瑯工藝有了稍許的恢復和發展。鹹豐年間,有德興成、全興成、天瑞堂等數家,精心研究琺瑯一業,始又漸盛"(《北平琺瑯工業近況》,《經濟半月刊》1928年7月)。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海禁大開,景泰藍向國外出口。在這種對外貿易經濟的刺激下,除了官營琺瑯作坊外,民間也紛紛開商號和店堂,諸如老天利,寶華生、靜遠堂、志遠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產的"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後又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次榮獲一等獎),在國際上聲譽大振,各國紛紛前往爭購,出現一派繁榮景象。內銷方面,在鹹豐中葉之後的一段時間,景泰藍只有北京一地可以買到。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來京購買,所以銷量很少。清朝晚期,琺瑯(景泰藍)製品雖一度呈現出較為繁榮之景象,但這種形勢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又進入了不景氣的困境之中。
尊為銅胎鍍金。鳧作卷尾立式,鳧身以綠色琺瑯釉為地,掐飾羽毛紋,銅鍍金雙爪,錘鏨卷尾,鳧背開一圓槽,裝連橢圓形尊。尊以淺藍色琺瑯釉為地,飾勾蓮紋,兩側中部有太極圖。
清乾隆時掐絲琺瑯的生產基地除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外,尚有廣州、揚州等重要產地,這兩地燒制的掐絲琺瑯器,一方面受宮廷工藝的影響,按照皇家樣款,燒制內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於地域差異,又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乾隆時期,揚州曾燒制了天球瓶、桌燈、尊等諸多品種琺瑯器貢進內廷。揚州的掐絲琺瑯器造型別具一格,琺瑯釉色偏冷,喜用綠、藍色,色彩對比強烈。掐絲線條纖細,技法嫻熟,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絲技法與內廷風格迥異。
清代初期的景泰藍缺乏獨創性,無論造型、色彩和裝飾大都沿襲了明代的風格。清代中後期,由於宮廷皇室的奢華,對景泰藍的影響很大,這時期的作品造型豐富,除器皿造型外還有立體的建築物、屏風、桌椅、動物造型和實用物等。可以說清代中期開始,景泰藍在表現內容上,走上了一個新的紀元。其裝飾題材廣泛,像勾子蓮、龍鳳、吉祥花鳥等圖案,色彩也較明代豐富起來。清代對景泰藍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景泰藍在清中期以前大都為宮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裝飾、色彩及做工而言,總體感覺過於繁瑣、過於奢華。
1911~1933年,景泰藍行業基本上處於徘徊發展狀態。民國初期,在國內市場上,水菸袋之類的實用品銷量很大。同時,美、英、法等國的商人在北平設立洋行,爭相購買景泰藍。位於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則是專為外國人代收景泰藍的機構。1923~1924年北平景泰藍行業比較景氣,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額就達15萬餘無,僱工350多人,並時常雇用零散工。工廠設在寶禪寺街,馬立新街有它的銷售門市,上海、漢口等地還有分銷處。由此可見景泰藍行業在當時的發展情況。在外銷出口方面,據當時海關出版的《中國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和《歷年海關報告編制》提供的材料來看,景泰藍出口情況呈上下徘徊的趨勢。

新中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景泰藍藝人的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專業技術人員的不斷充實,有效地提高了從業隊伍的綜合素質。景泰藍行業認真繼承和吸引了傳統景泰藍造型穩重豐富、圖案飽滿、色彩鮮明、絲工精細的長處,恢復了、鼎、壺、立體獸、蠟台,以及過去認為最美而又最難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等傳統產品的生產。這一新的嘗試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既保持了原物的古雅之風,又豐富了景泰藍的品種。195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設計人員與藝人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新穎的《金魚荷花大魚缸》,造型渾厚質樸,紋樣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製作了歷史上少有的大型《獅子爐》、《亭子爐》、《獅子滾繡球大盤》、《孔雀壺》等產品。
根據“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景泰藍工藝不斷朝著裝飾和實用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創作了各式菸具、文具、燈具、茶具、筷架、名片匣、首飾盒、調味具、電子座鐘、壁掛、桌凳、屏風、獎盃等產品,造型新穎美觀,有濃厚的民族風格。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優秀作品,如:清新熱烈的《詠梅插盤》、浪漫主義色彩的《鋼花瓶》、以及《延安瓶》、《首都八景》等,舉不勝舉,既富有時代氣息,又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產品數量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提高几百倍,品種規格達到1000多種,質量也顯著提高,銷往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景泰藍還經常被國家有關部門作為貴重禮品贈送給各國貴賓,增進了國際交往和團結。中國第一屆全運會及亞非、亞非拉桌球邀請賽都選用景泰藍做獎盃, 以其古老聞名的藝術價值體現了優勝者的榮譽。
1997年6月5日,由北京琺瑯廠設計製作的《普天同慶》對瓶,每隻高1.8米,最大直徑0.8米,重192千克,作為北京市政府贈送給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物,舉行了隆重的起運儀式。
1998年4月,莫斯科建市850周年,北京市琺瑯廠生產的一對景泰藍大瓶,被北京市政府選為禮品贈送給莫斯科市表示祝賀。2005年,景泰藍工藝師們復活了鑄胎技術,製作了取自佛教典籍的以八件作品組合而成的《佛寶天龍八部》,每尊高48厘米,直徑18厘米,共50多個人物。這種鑄胎景泰藍是以銅澆胎形,然後再掐絲、填釉、燒藍、鎏金,呈現出敦實、厚重、氣型複雜多變的特點。
過去景泰藍的制胎工序完全靠工人用榔頭將銅片砸成各種各樣的胎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製成的產品往往不規格。1958年,北京市琺瑯廠的工人們試製了適用於景泰藍的滾床(又稱“擀床”),並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由開始時只能滾小瓶到可以滾大瓶,使整個制胎工序的生產力大大提高。由於機器制胎可以卷邊,制出的坯形不但規整周正,而且由於焊藥接口減少,瓶口的黑縫也減少了,提高了產品質量。以往燒製成品有砂眼、氣孔,後來增加了清刷胎體工序,用硫酸去除坯體上的雜質後,再轉入下道工序,這一小小的技術改革,基本上消滅了砂眼和氣孔。20世紀90年代末期,掐絲工序實用工人自行研製的制地兒機器和鰾絲機,一些平時用量較大且規格化的絲工也部分實現了半機器化,有的花紋如雲頭、梅頭、桃花、勾子蓮、八字碼等,也改用模具製作。點藍改用擠管的方法,使部分紋樣的點藍效率提高,質量有了保證。釉料採用電動球磨機粉碎,研磨釉料既省工時有更為精細。燒焊的煤爐自20世紀70年代初逐漸被電爐、石油液化氣爐所替代,2003年開始,北京市琺瑯廠通過技術改造用上了即環保、又節省能源的天然氣進行燒焊活。解決了歷史上“十藍九砂”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的老大難問題。景泰藍的磨光工序幾百年來一直使用人力磨光機,在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琺瑯廠改裝了人力磨光機,用電力帶動,使磨光這道工序走向半機悈化。後來又在北京市第五設計院的協助下,試製成功了電動磨光機。經過不斷改進,以及用布輪打光,使景泰藍產品達到了“平、整、光、滑、亮”,質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直至近代,景泰藍真正走進了市場,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品。

國禮景泰藍

根據國際慣例,歷年度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領導人及配偶,都要為參加apec的各經濟體領導人及配偶,贈送體現本地歷史文化或代表本地自然風貌的特色紀念禮品。送給領導人的禮品是“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瓶身38厘米高,為天壇祈年殿38米身高的等比例縮小。賞瓶最大直徑21厘米,代表APEC21個經濟體。細長的瓶頸顯得瓶型典雅優美,通身碧藍的瓶身上水波蕩漾,圓形的APEC會標、天壇等標誌居中。工美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由中國七位國家級、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聯手創作。採用北京工藝美術“四大名旦”之一的景泰藍工藝,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霽紅釉玉壺春瓶為原型,創新性地把畫琺瑯工藝、鏨胎琺瑯、掐絲琺瑯三種傳統琺瑯工藝結合在一起。
工美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器形四面開光,周圍以浮雕吉祥水紋環繞,象徵“四海”,寓意環太平洋,“瓶”即“平”,整體即“四海昇平”。開光部分圖案以畫琺瑯工藝,純手工繪製。正面為本屆APEC會議標誌,背面為北京雁棲湖APEC會場,兩側分別為北京標誌性建築天壇和懷柔慕田峪長城。
這款賞瓶的包裝是香檳色皮箱,並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贈”字樣。包裝之內還配有捲軸形的絲綢中英文說明書,詳細解讀禮品的材質、規格、工藝以及寓意。

景泰藍爐器之首

2016年10月15日,被稱為“爐中之首”的景泰藍巨作《鼎力津鋼爐》,歷時一年有餘,終於在河北津西鋼鐵集團總部大樓盛大落。此件作品高5.99米,爐身直徑3.39米,是由北京工美聯合企業集團成員單位——北京漢藝煌景泰藍工藝品有限公司特別為津西鋼鐵集團成立30周年設計製作。作品落成當天,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工美聯合企業集團聯合邀請非遺辦、故宮博物院及中國景泰藍行業眾多大師等重要嘉賓出席,共同見證《鼎力津鋼爐》的誕生,鑑賞這一迄今為止高度最高、直徑最大的景泰藍爐器。

製作步驟

設計紙稿

設計胎圖、絲工圖紙、藍圖(點藍的色稿):首先有設計師設計胎圖、絲工圖紙、藍圖(點藍的色稿),轉成拷貝紙稿以備下一道工序套用。

胎型製作

先將紫銅片按照圖紙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並用鐵錘敲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然後將其各部位銜接上好焊藥,經高溫焊接後便成為器皿銅胎造型。

掐絲過程

用鑷子將壓扁了的細紫銅絲掐、掰成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銅胎上,然後篩上銀焊藥粉,經900度的高溫焙燒,將銅絲花紋牢牢地焊接在銅胎上。

點藍過程

經過掐絲工序後的胎體,再經燒焊、酸洗、平活、正絲等工序後,方可進入點藍工序。點藍是藝師把事先備好的琺瑯釉料,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錘製成的小鏟形工具,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

燒藍過程

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到爐溫大約800℃的高爐中用一些礦物石頭粉作燃料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後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於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磨光過程

是用粗砂石、黃石、木炭分三次將凹凸不平的藍釉磨平,凡不平之處都需經補釉燒熔後反覆打磨,最後用木炭、刮刀將沒有藍釉的銅線、底線、口線刮平磨亮。

鍍金過程

將磨平、磨亮的景泰藍經酸洗、去污、沙亮後,放入鍍金液糟中,然後通上電流,幾分鐘後黃金液便牢牢附首在景泰藍金屬部位上了。再經水洗沖淨乾燥處理後,一件斑斕奪目的景泰藍便脫穎而出了。鍍好金的景泰藍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瓏剔透的硬木底托,更顯出景泰藍雍容華貴、端莊秀美的姿色。
隨著景泰藍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需要,一些異形產品、實用產品、旅遊紀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藍大量生產,新品種、新花色、新工藝不斷湧現,玉雕、木雕、漆藝以及花絲鑲嵌等工藝結合,由於多種工藝巧妙結合,各種材料互相襯托,再加上通體又鑲嵌了大量的寶石,更使作品新穎奇特、玲瓏剔透,通體散發出珠光寶氣。

相關資料

藝術地位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紫禁城金鑾寶殿,或者是國子監辟雍宮、頤和園排雲殿等等,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景泰藍的寶石般的光芒總是令人讚嘆。
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見景泰藍在中國歷史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她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由於景泰藍的歷史意義及工藝,2006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工藝特色

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其製法即於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瑯質塗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剛從火中取出的景泰藍顏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卻後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樣貌。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為景泰藍已變為一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顏色的名稱,據說景泰為宣德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於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別闢蹊徑,以圖出奇制勝。終於有景泰藍的創製。到清朝乾隆時期,又開始燒制,且品類多,成績好,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後出品物絕不遜色。現今雖有康雍的器物出現,然而細細考究竟與乾隆所制器物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卻不是康雍製作的。
大體上說,明代的胎的銅質較好,多為紫銅胎,體略顯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銅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質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松石綠。此時的絲掐得較粗,鍍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邊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國時期景泰藍總體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工細,質量好。造型多仿古銅器,或仿乾隆時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景泰藍的陳設品多,不做實用品。
隨著的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造型多樣,紋飾品種繁多,價格上也讓人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朋好友互相往來的最佳禮品了。但當代人對景泰藍工藝畫的認識還停留在書本,真正欣賞過景泰藍作品的為數不多。
鍾連盛大師2007年設計了新加坡佛牙寺超大型景泰藍《轉經輪藏》,是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藍製品。此工程與80餘平方米的《花開富貴》景泰藍藝術噴水池工程均在景泰藍工藝技術和藝術表現上實現了歷史性超越。

製作原料

製作景泰藍的主要原料是紫銅,也用琺瑯。
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的特種工藝品之一。它是用紫銅做胎,在銅胎上用銅絲粘上各種圖案,然後在銅絲粘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內填上色彩,經過煉焊、打磨等工序,最後入窯燒制而成的色彩明麗的手工藝品。
景泰藍釉料隨時代變化。明代景泰藍的主要原料是琺瑯料,其顏色有藍、紅、黃、綠、黑、白諸種,使用時再用一種進口的油劑調成糊狀填塗。燒成後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澤晶瑩透亮。
清代景泰藍多數不用琺瑯,而用彩釉料,其釉面缺少光亮。乾隆時景泰藍的顏色又以黃、白二色最為常見。白為車渠石白,黃是一種乾黃,而後期的黃髮綠或發紅。觀賞景泰藍可以獲得獨特的精神享受景泰藍是藝術品,有金屬光亮,不同於瓷器、漆器。和瓷器比,瓷器有陶胎、瓷釉,最好的就是青花瓷,色彩艷麗細膩、光潔。
景泰藍把銅的延展性和釉的特點緊密結合,有的造型莊重大方,有的纖細、複雜高級。俗話說:遠看造型近看花。花紋也有不同風格,花卉、圖案都能用絲工嚴謹細膩地表達各種藝術造型。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紋要求,隨位賦彩。
景泰藍藝術中包含了造型藝術、裝飾藝術、環境藝術、空間藝術在其中,所以欣賞方法又與其它不同。而且金屬有金碧輝煌的特點,感到特別珍貴。

多種類別

如果說瓷器像茉莉花一樣清新高雅,那么景泰藍一定是美艷的牡丹花高貴大氣,雖然他們各有千秋,但不同於瓷器的是景泰藍的製作工序更為複雜,造型也更多變。當然,經過歷史的變遷,有好多的製作技藝已經不多見了,如果大家對景泰藍這藝術瑰寶感興趣的話可以到北京市琺瑯廠去逛一逛、看一看,了解一下被稱為工藝美術四大花旦之一的景泰藍是多麽的絢爛輝煌。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景泰藍幾個種類:
一、銅(金、銀)胎掐絲琺瑯器
人們一般將銅胎掐絲琺瑯器稱為景泰藍,也有人稱之為金屬胎掐絲起線琺瑯器。這類製品,由於採用 銅絲掐花起線的方法,通常被稱作“銅胎掐絲琺瑯”,這是景泰藍的主導產品,市場上95%以上的景泰藍均為“銅胎掐絲琺瑯”,金、銀胎掐絲琺瑯由於胎體比較 貴重,市場需求也非常少,所以基本沒有生產廠家。
二、金屬鏨胎琺瑯器
金屬鏨胎琺瑯器亦稱“嵌琺瑯”,是將金屬雕鏨技法運用於琺瑯器的製作過程中。金屬雕鏨技法是古 代一種傳統的金屬器加工方法。遠在商周時期,當時的工匠已將這種技藝廣泛地運用到青銅器的裝飾上,製作出許多裝飾精美的青銅器工藝品。金屬鏨胎琺瑯器的制 作工藝,是在已製成的比較厚的銅胎上,依據紋樣設計的要求描繪出圖案的輪廓線,然後用金屬雕鏨技法,在圖案輪廓線以外的空白處進行雕鏨減地,使得紋樣輪廓 線凸起,再在凹下處施琺瑯釉料,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
三、金屬錘胎琺瑯器
金屬錘胎琺瑯器簡稱“錘胎琺瑯器”。按照圖案設計要求,在金、銅等金屬胎上錘出凹凸不平的圖案 花紋之後,再在花紋內點藍、燒藍、鍍金而成。琺瑯呈隱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輝煌的地子上鑲嵌的寶石,光彩奪目。錘胎琺瑯工藝多用於製造七珍八寶等供器。錘胎 琺瑯器和鏨胎琺瑯器的相同之處,都是在金屬胎上直接運用金屬加工工藝製作出凹凸的圖案輪廓線。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鏨胎起線的琺瑯器,是於金屬的表面施以 雕鏨減地的技法起了線來;而錘胎起線的琺瑯器,則是在金屬胎背面施以錘擊技法,使表面起出線來。
四、銅胎畫琺瑯器
銅胎畫琺瑯又稱“畫琺瑯”,俗稱“燒瓷”。製作工藝是先在銅胎上掛釉,再用釉色繪紋飾,經填彩 修飾後入爐燒結,最後鍍金而成。燒瓷工藝品一般有兩類,一種是在胎體上精雕細鏨或配上鏨雕耳子花活進行配飾,然後彩繪;另一種是在光胎上進行彩繪。前者屬 高檔工藝品,後者為普及品。畫琺瑯大約於17世紀初經歐洲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18世紀以後。現存最早的燒瓷製品是清康熙年間製作的《五福瓶》、《玉堂富 貴瓶》,造型精巧,色澤艷麗,描繪精細。清乾隆年間,在清宮供職的義大利畫家郎世寧曾指導宮廷燒瓷,用西洋畫法表現西洋和中國的景物,形成早期燒瓷彩繪中 的“洋味兒”。
五、金屬胎露地琺瑯器
金屬胎露地琺瑯器俗稱“金地景泰藍”。金屬胎琺瑯製品,多採用紅銅製胎,這是由於紅銅軟,其延展性比較好,易成型,在制胎過程中不易開裂,且紅銅與釉料的附著力比較好的緣故。 傳世琺瑯製品中亦有用黃金為胎者,其釉料顯色比較鮮亮。有的作品只在輪廓線內填敷琺瑯釉料,輪廓線外則顯露金地,可謂燦爛輝煌。這類以金為胎的琺瑯製品數 量很少,多為18世紀以後的作品。後來流行的金地景泰藍,均彩用紅銅胎,掐絲輪廓線為雙線並行成紋樣,或輪廓線相銜接處交代明確清晰,只在輪廓線內點填釉色,其餘部位保留原胎形不點填釉色,待燒藍、磨光後,絲紋和原胎形露地處鍍上黃金。如金地《葫蘆瓶》、金地《獅頂罐》等,凡露地凹處鍍上金色,凸起處點填 有彩色釉色,效果似浮雕,金色與釉色相映生輝,別具一格。
六、透明琺瑯器
透明琺瑯器包括金屬胎透明琺瑯器和無胎掐絲透明琺瑯器。金屬胎透明琺瑯器一般稱為“透明琺瑯 器”,俗稱“銀藍”或“燒銀藍”。製作工藝是將具有透明性的各種釉料塗飾在做過藝術加工的金胎、銀胎(或銅鍍銀胎)上,經幾次飾塗燒結後,露出胎上的花紋。釉料一般用紫、藍、綠、黃四色,可用單色,亦可用複色。器胎處理分鏨花、錘花,或鏨、錘兼用,或鏨花之後再貼金片,或在透明琺瑯上描金。銀藍釉料的燒 結溫度低於景泰藍釉料,但其透明度和細膩程度卻高於景泰藍釉料。銀藍的最大特點在於燒完後不用磨光就具有平滑細膩、光亮如鏡的自然美,這種工藝多用於花絲 首飾、徽章、標牌等工藝品。
有人將燒銀藍稱為“金屬胎淺浮雕琺瑯器”,是因為其坯胎需先用金屬鏨刻或錘花技法施以加工後, 再罩以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質的琺瑯釉料,經過燒制後,顯露出因圖案線條粗細和深淺不同,而引起一種視覺上的濃淡、明暗多變的效果。這種製作加工工藝,主要 是利用琺瑯釉料的透明或半透明特點。這一工藝是在金屬鏨胎琺瑯工藝衰落的時候興起並發展起來的。
我國的金屬胎透明琺瑯器始見於清雍正時期,而又以清乾隆年間廣州所製造的最為著名。廣州所產的 盆、瓶、五供等,器胎輕薄、鏨花後再貼金銀圖案,塗上紫、藍、綠三色琺瑯,甚為瑰麗。此外,屬清代內務府的廣儲司中設有“銀作”,也生產“銀髮藍”一類的 器物。這類器物以銀為胎,鑿鏨花紋後塗飾半透明性質的琺瑯釉料,經燒制而成,常用於製作一些小件的首飾品,其表面效果與半透明琺瑯器相似,因此也是景泰藍 工藝中的一種。
無胎掐絲透明琺瑯器是將炭粉加白芨粉用水調和成泥狀,塑成器皿形狀後,再用掐絲方法裝飾出紋樣,填入釉料,經燒結後,再將塑好的胎形取即可。
七、金屬胎綜合工藝琺瑯器
金屬胎綜合工藝琺瑯器是將多種加工技藝和琺瑯釉綜合施於金屬胎上製成的,有人將這種製品稱為 “複合琺瑯”。它是兩三種工藝融於一器的製品,如:以掐絲琺瑯工藝與鏨胎琺瑯工藝相結合的琺瑯器,或以畫琺瑯工藝、掐絲琺瑯工藝、鏨胎琺瑯工藝相結合的琺瑯器。琺瑯工藝還可與鑲嵌、鏨花累絲等工藝結合套用。這種綜合工藝在清代乾隆年間以後的皇家金玉手工藝中經常使用。
八、機制景泰藍
機制景泰藍是1958年以後由藝人們研製成功的,是根據設計紋樣開出凹凸形模具後,運用機制衝壓銅片的方法制出胎坯。這種機制衝壓出來的胎坯在平面的銅板呈現出與掐絲相似的圖案紋樣,然後將衝壓合格的平面四塊或六塊銅片焊成立體形,製成胎形。有的可以將平面坯彎成圓形後製成粉盒,也有的可以用上下兩片焊接成立體小動物的坯形。由於機制衝壓出的絲紋不可能達到很高的高度,所以在點填釉料並烘 燒後無須磨活。機制景泰藍絲工紋飾較簡潔,大多為小件成套的瓶、罐、粉盒等。
九、多種原料、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
多種原料、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俗稱“景泰藍結合產品”,是以景泰藍為主體,結合其他諸如玉雕花絲鑲嵌、象牙、雕漆紅木雕刻,以及內畫工藝等多種原材料和工藝技術加工製成的工藝美術品。
十、金屬胎平面掐絲琺瑯畫
傳統的景泰藍工藝大多用於三維工藝造型,如器皿類的瓶、罐,陳設類的塔、鶴、馬等。後來藝術家 將繪畫等引入景泰藍工藝,形成了繪畫與景泰藍工藝相結合的新畫種——金屬胎平面掐絲琺瑯畫,簡稱“景泰藍裝飾畫”。在工藝製作程式上,金屬胎平面掐絲琺瑯 畫與一般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基本相同。但是,從立體到平面,景泰藍在裝飾畫中有了更為廣闊的藝術表現空間。景泰藍裝飾畫在創新中大膽借鑑油畫、工筆畫寫意 畫、漆畫、版畫,以及民間剪紙的技法和意韻。景泰藍裝飾畫除有單幅之外,還有一塊塊拼組而成的大幅裝飾畫,用以作為樓堂館所建築內的大型裝飾壁畫。景泰藍 琺瑯畫的大小受燒活爐體大小的制約,國內最大的燒活大爐是北京市琺瑯廠於2011年初建成的天然氣智慧型燒活大爐,此爐能夠燒制最大畫幅為3平方米的景 泰藍畫。金屬胎平面掐絲琺瑯畫的不足之處是平整度不好,面積越大,越不平。
十一、木胎平面掐絲琺瑯畫
木胎平面掐絲琺瑯畫又稱“景泰藍鉑晶畫”、“沙畫”,是藝人們在七十年代初發明 的。之所以稱為景泰藍鉑晶畫是因為其工藝借鑑了景泰藍中的掐絲、點藍工藝,且色彩均使用景泰藍釉料。只是在製作過程中不經燒制,用的絲並非銅絲,而是用扁 鋁絲。其製作原理是先在木板上進行掐絲、點藍、噴膠、乾燥,最後在表面鋪上樹脂,配上外框。由於景泰藍釉料比較貴重,成本高,2005年以後,大部分景泰 藍鉑晶畫都不再使用景泰藍釉料,而是採用細沙染色來代替。嚴格說,景泰藍鉑晶畫並非景泰藍類別中的一種。

工藝評論

景泰藍是中國金屬工藝品中的重要品種。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覆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又融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這種銅的琺瑯器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琺瑯彩底釉多為藍色,故名景泰藍。現代景泰藍已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名稱,而不是顏色了。
景泰藍工藝不僅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吸收了瓷器工藝,同時大量引進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窯業、雕、鏨、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過程,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說。泰和坊景泰藍工藝技術得到了繼承,並開發研究了新的技術,同時泰和坊景泰藍還可以根據自我喜好,進行私人定製。
景泰藍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歷經元、明、清三代王朝的歷史變革中,勤勞智慧的工匠藝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景泰藍文化。他們用簡單的工具錘擊紫銅板製成胎型、手工掰絲掐成花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用小鏟填充各種彩色釉料、用爐火將釉料燒結在掐好絲的銅胎上、遊人還可以看到那時的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景泰藍藝術珍品,現今民間亦流傳著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時的景泰藍珍品。
一件明朝的景泰藍物件和現今生產的景泰藍產品相比,用我們的質量標準來看,它們的差別較為明顯,當今的景泰藍在絲工、藍工、磨工、外表、潤色、銅活、砂眼等的粗細程度上都比前者有明顯的改善。因為生產條件遠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許多倍。使砂眼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從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現今的景泰藍仍是手工製作,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以及鍍金等複雜工藝過程。
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的發展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有了很大的發展,品種包括景泰藍和花絲景泰藍兩大類。其中景泰藍產品又分為金地景泰藍和藍地景泰藍兩大部分。花絲景泰藍又分為金地花絲、銀地花絲和藍地花絲景泰藍三大部分,同時花絲景泰藍里還包括金地泡絲、銀地泡絲產品。景泰藍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已經成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和長久不衰的工藝品。
在80年代初期,被稱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的張同祿大師,以研創的“琺瑯鉑晶”獲得國家專利。這種“琺瑯鉑晶”突破了傳統的景泰藍工藝,打破了傳統的金屬胎體限制,運用水墨畫、中國畫及西方油畫的傳統繪畫裝飾手法,在平面上進行藝術創作,以製成景泰藍壁畫、景泰藍屏風等工藝品。2013年張同祿新作《錦繡前程》珀晶景泰藍在京發布。

作偽分辨

景泰藍的主要材料是琺瑯。而偽制者多數不用昂貴的琺瑯,而用另外的彩 料代替。其偽制的方法是:先制好銅器,再用銅絲作花紋,填入顏色後用火燒。最後用作舊方法做成出土舊物的樣子。顏色的配料一般是幾種顏色混在一起。如藍色,即用銀藍、硬藍、硬綠、銀藍與黑色泡製;淺綠,則用銀藍、銀綠、蛋清黃研成粉末,再將硬黃碎成黃米一樣和於其中便可以了。燒成後,再鍍金,或用電鍍再用火鍍的辦法,也可鍍完後再作打磨,看上去就像劃傷了表面的金質一樣,或不鍍金也可以。至於磨光,用細石不用炭。這些過程做完後,抹上層杏乾粥,使其生鏽。經過幾十天后,將浮銹抹去,再用油脂擦拭表面,其顏色光潤便與舊者沒有差別了。

鑑別方法

從古到今景泰藍一直是中國傳統出口工藝品,日本的七寶燒就是仿製中國的琺瑯工藝,它的釉色亮麗有餘,但是不帶釉中的掐絲。市場上見到的景泰藍絕大多數為新工藝品,因為景泰藍工藝從古一直沒有斷過,且產量越來越大。新工藝的景泰藍價格都不是很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產過剩,不太講究工藝質量,只有少數的景泰藍製作工藝講究,掐絲細,釉面光亮,色彩鮮艷而明亮,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朋好友互相往來的最佳禮品。舊的景泰藍已經很少見到,所能見到的大多為清代晚期。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所提高,胎薄、彩釉也比較鮮艷,並且砂眼較少,花紋圖案也比明代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紋飾生動,金飾部分採用鍍金,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製作好的景泰藍也有專門的老字號,像民國時期的“老天利”、“德興成”,他們所製作的景泰藍工藝極細,保質保量。
有一種極易與景泰藍相混的工藝叫燒藍,看上去和景泰藍沒有什麼區別,稱之為“燒藍”或者“燒瓷”,只是釉面上不掐絲,是北京生產的傳統出口工藝品。燒藍的胎較厚,手頭較重,加之繪有民族風格的圖案,使燒藍的價格會更高一些,在收藏燒藍時要注意選擇胎厚重,工規整,造型別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舊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造型與琺瑯差不多,有瓶、盤、碗、攢盤、盆景盆等。
市場上的景泰藍新的多於舊的,在收藏中要加以識別,以完整器最好,成對的器物價值會更高一些,不是“1+1=2”的價格。在存放中要注意保護景泰藍的掐絲不被破壞,釉面要完整,不要有碰傷,保持釉面的光潔。

藝術價值

景泰藍屬於民間傳統工藝,在市場上的價值也越來越高,從事景泰藍製作、加工的工藝作坊也越來越多。景泰藍的價值取決於其著色和工藝。景泰藍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品簽價值,泰和坊景泰藍-中國景泰藍私人定製第一品牌,適合家居、酒店、車站等場所。
景泰藍工藝畫是借鑑了傳統景泰藍工藝中的掐絲、點藍等工序,掐絲是用的鋁絲(氧化鍍金色),粘絲的膠是用普通的裝修用膠水,待絲粘牢後,用油畫鏟子調和彩色砂填色,待沙字乾後,採用樹脂封畫面,處理出亮面、啞光、磨砂等多種畫面效果。新藍藝景泰藍畫,在借鑑傳統的景泰藍工藝技術上,糅合油畫、國畫、浮雕、彩繪等技術獨創出無絲景泰藍畫、磨砂景泰藍畫、夜光景泰藍畫、立體景泰藍畫等多種效果。新藍藝景泰藍畫逐漸成為高檔的室內裝飾畫。

文化遺產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行業內一家中華老字號,景泰藍生產規模最大、最專業的企業,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產品創新開發過程中,注重探索拓寬景泰藍工藝的套用領域,在室內外建築裝飾、城市景觀工程等環境藝術裝飾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相繼為朝陽區昆泰嘉華酒店廣場成功製作了《花開富貴》景泰藍藝術大型噴泉;為中華藝術珍品館設計製作了80餘平方米的《生命的旋律》大型室外景泰藍噴水池;2006年,公司為新加坡佛牙寺設計製作了高3.21米、直徑2.15米的世界最大的大型藏傳佛教用品《轉經輪藏》,這是景泰藍工藝與鋼結構相結合的作品,為景泰藍藝術與多工藝結合、向更寬的領域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2006年,承接了首都機場專機樓室內景泰藍工藝裝飾工程,900餘件景泰藍飾品與不鏽鋼框架巧妙銜接,向海內外貴賓展示了景泰藍藝術的風采,是景泰藍藝術與室內裝飾藝術結合的成功範例。2011年,企業承接瞭望京昆泰嘉豪五星級酒店67.2平方米的室外噴水池工程;完成了江蘇華西村龍希國際大酒店景泰藍裝飾工程、為某高檔會所製作了迄今為止,單幅最大、人物最複雜、色彩最為豐富的中式風格裝飾畫——《紅樓十二釵》等,這些作品體現了現代景泰藍的發展趨勢和琺瑯廠技術實力。
另外,公司還開發研製的60餘種環保無鉛釉料及新釉色,成功開發製作了釣魚台專用檯燈、果盤、紙巾盒、五糧液酒的外包裝、張一元茶葉罐、全聚德托盤等實用品,將景泰藍的套用領域進一步擴大到高檔名牌產品的外包裝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