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屬

柑橘屬

柑橘屬(學名:Citrus L.),芸香科的一屬。常稱柑橘。主要特徵是漿果具特別結構,故又稱柑果,外果皮的油點又稱油胞,中果皮最內層為白色線網狀結構,稱為橘白或橘絡,內果皮由多個心皮經發育成熟而稱為瓢囊的構成,瓢囊內壁上的細胞發育成紡錘形半透明晶體狀的肉條稱為汁胞,汁胞常有纖細的柄。柑橘屬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 一般熟知的柑橘類水果並非全為柑橘屬,例如枳和金橘分別屬於枳屬金橘屬。而柑橘屬中有不少野生種類,其果實不適合食用。柑橘果膠(Citrus Pectin簡稱CP)是從柑橘、檸檬、橙子、柚子的果皮、果肉中提取的一種多糖複合物,其分子是以一種長鏈碳水化合物結構存在, 分子量為5-30萬Da,酯化度為20-75%。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柑橘屬
  • 拉丁學名:Citrus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芸香目
  • 亞目:芸香亞目
  • :芸香科
  • 亞科:柑橘亞科
  • :柑橘屬
  • :約20種
形態特徵,產地及生長環境,本屬提示,代表品類,史料記載,

形態特徵

小喬木。枝有刺,新枝扁而具棱。單身複葉,冀葉通常明顯,很少甚窄至僅具痕跡,單葉的僅1種(香櫞。但香櫞的雜交種常具冀葉),葉緣有細鈍裂齒,很少全緣,密生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油點。花兩性,或因發育不全而趨於單性,單花腋生或數花簇生,或為少花的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3淺裂,很少被毛;花瓣5片,覆瓦狀排列,盛花時常向背卷,白色或背面紫紅色,芳香;雄蕊20-25枚,很少多達60枚,子房7-15室或更多,每室有胚珠4-8或更多,柱頭大,花盤明顯,有密腺。柑果,果蒂的一端稱為果底或果基或基部,相對一端稱為果頂,或頂部,外果皮由外表皮和下表皮細胞組織構成,密生油點,油點又稱為油胞,外果皮和中果皮的外層構成果皮的有色部分,內含多種色素體,中果皮的最內層為白色線網狀組成,稱為橘白或橘絡,內果皮由多個心皮發育而成,發育成熟的心皮稱為瓢囊,瓢囊內壁上的細胞發育成菱形或紡錘形半透明晶體狀的肉條稱為汁胞,汁胞常有纖細的柄;種子甚多或經人工選育成為無籽,種皮平滑或有肋狀棱,子葉及胚乳白或綠色,很少乳黃色,單胚或多胚,多胚的其中有一個可能是有性胚,其餘為無性胚,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
柑橘屬柑橘屬
染色體基數X=9,通常為二倍體,一些栽培品種已由人工培育出三倍體和四倍體。多數栽培品種自交不育。

產地及生長環境

約20種,原產亞洲東南部及南部。現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有栽培。我國連引進栽培的約有15種,其中多數為栽培種。主產在秦嶺南坡以南、包括甘肅省南端沿白龍江河谷、陝西省南部沿漢水河谷、河南省沿伏牛山至大別山南坡、安徽省南部沿長江局部地區,向東至江蘇省太湖地區等地、約北緯33°以南至海南氣候較炎熱地方。但北緣地帶以寬皮橘類如朱紅橘、皺皮柑、黃皮橘以及自70年代以後逐步推廣的溫州蜜柑等為主。
在亞洲東南部,絕大多數種類喜陽光溫熱氣候,冬季不落葉,有一段暫短的休眠期。果實含大量水和糖分的汁胞結構,可使其種子渡過一個明顯乾燥的旱季。從生理、生化、生態和形態結構等方面看來,本屬植物不可能起源於熱帶。它們最適宜的生長地是有明顯旱季的亞熱帶季雨林地帶。
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尤以五嶺以南至中南半島中部是本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也是本屬植物的栽培起源地和現代的栽培中心之一。中國柑橘分布北限止於秦嶺南坡、伏牛山南麓、山西臨汾以南盆谷地帶,北緣地區只限於少數種類可以露地栽種。
中國柑橘類的栽培,距今至少有2400餘年的歷史,南宋韓彥直的《橘錄》刊行於117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專著。

本屬提示

對柑橘屬植物種的概念,各學者從不同的專業知識出發,理解各有不同,分歧很大邇來爭論不休,至今未得一致,仍堅持各自學派的觀點,採用各自的分類系統和命名,由此而引致不少不必要的繁難與混亂。
原因是本屬植物的生殖與繁殖方式較特殊,兼之,多數又是栽培種,它的野生祖先大都不復存在,由此而牽涉到其他學科領域,又是不同學者們爭論的課題,使得解決柑橘屬植物種的問題更為複雜。
在這個問題未得到完滿解答之前。作者儘可能地保持在 Swingle 系統的種的概念。不過,考慮到我國柑橘園藝學者的見解,認為黎檬和香橙是兩個獨立的種。它們是 Swingle 學派所否棄,但為田中長三郎學派和印度學者所承認的兩個種。按所稱生物學概念的種的觀點看來,這顯然是便於實際套用之故。
本志認許的種以外的所有田中長三郎及其學派的“種”,原產我國又在本志略加提及的,一概置於栽培品種或品系之列。又國產的栽培種,大多都有其俗稱中名,按《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的規定,分別給予國際用名,但採用漢語拉丁化拼音。有不少早有英語譯名且已普遍為國際通用的品種名,例如椪柑 Ponkan, 沙田柚 Shatian-Yu,香檸檬 Meyer lemon,擬作正名保留下來。另有一些名稱,例如文旦被譯作成 Bantan,乳橘譯作 Nu-chieh 等等,譯得很不確切,只好作為廢名,但也儘量列出,目的是方便與早有的文獻對照。希望今後就不用它們了。至於不屬我國原產的,例如尤力克檸檬 Eureka lemon、紅玉血橙 Ruby 等,則除用其國際通用名外,並附漢語譯音名。
對柑橘屬植物種的概念問題,分歧較大,主要有兩個學派:①以田中長三郎為代表,認為本屬有159個種(截至1969年的統計);②以W.T.斯溫格爾為代表,認為只有16個種和幾個變種,印度和美國的一些學者則認為有30~40種。中國柑橘園藝學家曾勉更將本屬植物細分為 5個屬。
本屬植物多型性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①較高頻率的基因突變(包括染色體畸變),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也可以發生在體細胞,後者常常導致芽變與枝變,如溫州蜜柑和葡萄柚的某些品系就是芽變的產物;②多倍性,通過人工雜交可以培育出多倍體後代,例如高產的四倍體裡斯本檸檬;③自然雜交,本屬植物的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現象相當普遍,並產生可育的雜交後代,如湖南的切柑,江西的三湖化紅,廣東的蕉柑等;④無融合生殖(apomixis),通過珠心組織細胞來繁殖後代,它常常是多胚性,更複雜的是多數的種是兼性無融合生殖(facultative apomixis),即在同一朵花里既可以行有性生殖,同時又行無融合生殖,因而,在同一粒種子裡可能有一個有性胚和幾個無性胚同時存在,這類無融合種的基因由於雜交可育的因素存在,使得其來源至為複雜;⑤人工選擇,本屬植物多數是經濟果樹,千百年來,人類對它們的性狀改變起著支配作用。
圖二、柚圖二、柚
柑和橘,有的學者認為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也有的認為柑是橘與橙類的雜交後代。園藝學家常以花的大小,果皮貼著果瓣的寬緊度,中果皮的顏色及厚薄度,種子的形狀和子葉的顏色等性狀來區別柑和橘。但由於存在不少過渡類型,且這些類型幾乎都是雜交後代,把柑與橘截然分成兩個不同種事實上極其困難。從親系起源推論,多數柑類明顯地顯示出它們與橙類(包括非甜橙類)雜交的雜種特徵與性狀。而橘類大抵以黃皮橘類較為原始,紅皮橘類則是黃皮橘類向北方推移遇到光、溫等外界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至於酸與甜的問題,可能是由於個別的遺傳基因支配的結果,因為本屬中不少種類的果既有酸的,也有甜的,例如來檬、香櫞、柚,據此,有學者認為酸橙與甜橙不過是一個種內的兩個類型。

代表品類

常見的野生種有:
宜昌橙宜昌橙
①宜昌橙,廣布於五嶺以北至北緯約34°地區,生長高限約至海拔2500米,氣溫降至-11.5℃時仍正常生長,是本屬植物中最耐寒的種,本種翼葉大,其寬度至少為其葉身之半,果肉甚酸且多少有苦味,不堪食用。
②檬,中國仍有野生,但通常栽培用作砧木,其果用作醋料代品或醃製成涼果,果汁在越南常用作洗頭後的軟發劑,其餘的種類全為栽培。
③香櫞或稱枸櫞,是本屬唯一具單葉的種(但雜交種有單小葉的),故易辨認。產雲南西雙版納的香櫞,個最大,一個可達2千克,其變種佛手由於長期行無性繁殖已成為不結籽的園圃植物,其果皮遠比果肉厚。中藥用作祛痰鎮咳。
④柚,長期栽培,品種品系頗多,以果肉風味可分為酸柚和甜柚二類,以果肉顏色又可分為紅柚和白柚 2類。酸柚與甜柚都包含有紅柚和白柚。酸柚的野生性狀較強,一些甜柚品種,要提高其座果率時需間種酸柚,說明柚類是傾向於自花不育的。酸柚除味酸之外常兼有苦而麻舌味,是由於含有類檸檬素如柚皮苷、枳苷和新橙皮苷等黃酮苷類化合物。柚為單胚,易與它種雜交。葡萄柚的近親顯然是柚,它除種子是多胚,果序結果多個的特性之外,其餘與柚難區分。
圖三、甜橙圖三、甜橙
⑤葡萄柚、甜橙、檸檬和來檬是本屬植物在世界上栽培數量最大的四大果品。其果可用來制果醬。
來檬,雲南潞西縣有種植,其他地方個別柑橘園有試種。果小皮薄,果肉味酸。檸檬,從國外引進,品種較多,但香檸檬或稱北京檸檬則在中國育成,香氣較濃,抗寒力較強,但酸分不如國外某些品種的高。
酸橙,各地多栽種,與甜橙的區別甚微,主要是果肉味較酸,個別品種兼有苦或異味,抗病蟲及耐旱力均較甜橙類強,某些品種用作嫁接甜橙及柑橘類的砧木,優點是樹齡長,根系發達,耐寒,較著名的品種如代代酸橙,其果萼增厚呈肉質,花甚芳香,用以薰茶,稱代代花茶。
甜橙,以果的形態結構可分為普通甜橙、臍橙血橙 3大類。血橙的果肉甚至中果皮均含紅色素,呈血紅或暗紫紅色,主要產區在地中海兩岸各國,臍橙類的果頂有一些發育不全的心皮,外表呈臍狀,主要產區在美洲各國。普通甜橙類的果身一般較圓滑,果頂有時有環圈,果肉橙黃或橙紅色,主要產區在亞洲各國。中國均有栽種,但前兩類均自國外引進。中國產的品種品系甚多,較著名或產量較多的如西南各省的黃果,廣西的上龍橙和灌陽橙,廣東的化州橙新會橙柳橙香水橙雪橙雪柑)和紅光橙,福建的紅肉橙,湖南的辰溪無核橙,湖北的桃葉橙,四川的錦橙等。柑橘,果皮易剝離,子葉及胚通常綠色,間有乳白而帶淡綠色則很可能是雜交種。品種品系繁多,其親系來源也極複雜。
圖一、佛手圖一、佛手

史料記載

漢代以前的籍冊所載,只有橘和柚而無柑與橙。公元3 世紀時的《風土》才有“柑橘之果滋味甜美特異也”之句。《南方草木狀》更明確提出“柑與橘之屬”的看法,該書是記敘五嶺以南的植物,可見柑原先發現於南方;生理上,柑不如橘耐寒。植物化學分析資料表明,多數果皮黃或橙黃色的柑、橘類,大多含川陳皮素(nobiletin),而果皮朱紅至深紅色的則以紅橘素(tangeritin)為主。
中國柑、橘資源極為豐富,品種品系不下百個,較常見或著名的有:屬於橘類的如年橘(廣東、廣西),寧明橘(廣西)、滑皮橘(湖南)、茶枝柑(廣東)、四會柑(廣東)、椪柑(廣東)、扁柑(廣西)、朱紅(浙江)、早紅(江蘇)、槾橘(浙江)、早橘(浙江)、本地早(浙江)、南豐蜜橘(江西)、川橘(四川、湖北)、福橘(福建)。屬於柑類的如甌柑(浙江)、沙柑(廣西)、瑪瑙柑或皺皮柑(湖南、四川、陝西)、溫州蜜柑(各地)、蕉柑(廣東)。廣義的柑橘類除柑橘屬(Citrus)外還包括金橘屬Fortunella)和枳屬(Poncirus)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