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遠(朝鮮太宗)

李芳遠

朝鮮太宗一般指本詞條

李芳遠韓語:이방원 ;1367.05.16-1422.05.10),即朝鮮太宗(韓語:조선 태종),字遺德朝鮮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朝鮮國王朝鮮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親為神懿王后韓氏。

李芳遠在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的過程中功勞頗大。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曾以兩次王子之亂的方式,剷除異己,進而繼位。李芳遠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傳位於朝鮮世宗

永樂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在漢城泉達坊新宮去世,在位十八年,在太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歲。明朝賜諡號為恭定,朝鮮為太宗上諡號為恭定聖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廟號太宗,葬於獻陵

基本介紹

  • 本名:李芳遠
  • 字號:字遺德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民族族群朝鮮族
  • 出生地鹹興歸州洞私邸 (鹹興本宮)
  • 出生時間:1367年五月十六日
  • 去世時間:1422年五月十日
  • 主要作品:《何如歌》 
  • 主要成就:廢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實行號牌法、鄰保制
  • 年號:建文、永樂
  • 廟號:太宗
  • 諡號:恭定大王
  • 封號:靖安君
  • 陵寢京畿道廣州內谷洞大母山獻陵
人物生平,早年英勇,奪位政變,鞏固王權,禪位去世,為政舉措,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社會,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后妃,子嗣,女兒,後代,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英勇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十六日,李芳遠出生於鹹興歸州洞私邸 (鹹興本宮),母親是神懿王后韓氏。李芳遠從少年時代起便培養起了英果聰毅的性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李芳遠高中當時高麗進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定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密議進攻中國遼東。是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五月,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上書要求班師,王禑不聽。李成桂果斷在威化島回軍,李芳遠當時為典禮正郎,保護其母韓氏、庶母康氏、七弟李芳蕃、八弟李芳碩以及三個妹妹逃亡。在李成桂謀代高麗的過程中,李芳遠也是出力最大
李芳遠刺殺鄭夢周的善竹橋李芳遠刺殺鄭夢周的善竹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恭讓王自感李成桂實力日大,為求自保,與鄭夢周商議密謀反對李成桂。為了給父親篡位掃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趙英珪一起在開城選地橋(善竹橋)刺殺了高麗大賢鄭夢周,梟首於市,抄沒其家。李芳遠繼位後,又因鄭夢周忠義,重新追封其為“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學兼藝文春秋館事、益陽府院君”,入祀孔廟。李成桂即位建國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鮮向明朝進貢馬匹,李芳遠隨貢使前往當時明朝的首都南京,路過北平時與明燕王朱棣私相會見,兩人性格相近,相談甚歡。

奪位政變

由於李成桂晚年喪妻,續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韓氏所出諸子一直與其不睦,李芳遠尤過之,康氏因此對其侮慢無禮。而出於對繼室幼子的溺愛,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碩為世子。這就為後來朝鮮宮中巨變埋下了伏筆。而李芳遠既然有輔佐父親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籌備的本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二十六日,李芳遠發動政變時,李成桂正在病中。李芳遠的府邸在漢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宮西門迎秋門附近。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入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後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鄭道傳的家宅號為叫百子千孫堂,在漢城壽進坊。那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掌握政權的李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撫安大君李芳蕃也同在此變中被殺。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又稱“戊寅靖社”。太祖李成桂被迫承認既成事實,冊立三軍府中軍節制使、永安君李芳果為世子,次月傳位於李芳果
戊寅靖社的發生地資善堂戊寅靖社的發生地資善堂
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兒子李芳藩、李芳碩之後,李成桂患了一種象火一樣堵塞喉嚨說不出話的疾病。定宗李芳果不喜歡散發著血腥味的漢城,建文元年(1399年),李芳果以參拜神懿王后韓氏的陵墓為由,前往開京,就在開城壽昌宮定居。當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宮。

鞏固王權

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遠又與四兄李芳乾,為了爭奪繼承權而爭鬥,李芳遠再度獲勝,流放了四兄,被稱為“第二次王子之亂”。經過兩次王子之亂,李芳遠被冊封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經過兩次變亂,痛失愛子和寵臣的李成桂對李芳遠極其反感,“常鬱鬱不樂,游幸稍數”。
建文三年(1401年),李芳遠繼承朝鮮國王。六月,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謹、文淵閣待詔端木禮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六月十二日,李芳遠率百官至漢城宣義門外迎接明朝廷使臣。
太宗李芳遠太宗李芳遠
李芳遠即位之後,繼續完善了其父朝鮮太祖時期的的科田制,沒收了大量私田、別賜田、寺院田等私人土地,並且頒布《功臣田傳給法》,改善土地制度。在行政上,李芳遠創立了官員向國王個人負責的“六曹直啟制”以加強中央王權。有感於兩次王子之亂的教訓,在建文二年(1400年),為了集兵權於中央,李芳遠廢除高麗時期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還召集京城內部大臣貴族的子弟,設立了“鷹揚衛”和“別侍衛”。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李芳遠又得到了明成祖的承認。並進一步確立了朝鮮做為明朝屬國的地位。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太宗李芳遠遣使前來明朝朝貢。同年四月,再次派遣臣子李貴齡入貢,李芳遠上父親李成桂有疾,需要龍腦、沈香、蘇合、香油等物,並請求與明朝互市。明成祖嘉獎李芳遠熟悉中國的禮節,賜給他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等物。李芳遠改革地方上的行政區劃制度,撤去高麗時期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等級別,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
永樂十三年(1415年)李芳遠改革朝鮮軍制,將軍隊分為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永樂十五年(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李芳遠還主持修訂了《經濟六典元集詳節》、《續集詳節》、《璇源錄》等大型的書籍。

禪位去世

太宗李芳遠有嫡子四人,分別是長子世子李褆、次子孝寧大君李補、三子忠寧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誠寧大君李褈。世宗李裪並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繼承人,而應該是當時的世子李褆,並且世子李褆還曾前往明朝覲見過成祖朱棣,對明朝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訪問。但後來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李芳遠卻廢掉了世子李褆,改立了世宗李裪。
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五十二歲的李芳遠禪位於世宗。十一月,上尊號“聖德神功大王”。禪位之後的李芳遠仍然在朝政上占有一席之地,永樂十七年(1419年)五月,世宗李裪在其父李芳遠的建議與指導下,對日本發動清除對馬島倭寇的戰爭。同年九月,對馬島大名被活捉帶回朝鮮宮中。
永樂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他在漢城泉達坊新宮薨。總計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歲。他死後,明朝賜諡號為“恭定” 。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鮮肅宗為李芳遠加上諡號“睿哲成烈”。清同治十年(1871年),朝鮮高宗追上尊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葬於獻陵 (在京畿道廣州大母山)。

為政舉措

政治

李芳遠創立了官員向國王個人負責的“六曹直啟制”
永樂元年(1403年)改革行政區劃,撤去高麗時代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並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
永樂十五年(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

軍事

有感於兩次王子之亂的教訓,在建文二年(1400年),李芳遠廢除高麗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集兵權於中央。還召集都內衣冠子弟,設立“鷹揚衛”和“別侍衛”。 永樂十三年(1415年)改革軍制,設立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
永樂十七年(1419年)五月,在李芳遠的建議和指導下,朝鮮世宗發動己亥東征清除對馬島的倭寇。九月,對馬島大名被活捉帶回朝鮮宮中。此次東征朝鮮擊斃700名,逮捕110名倭寇,並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面則有180人陣亡。正統八年(1443年),《癸亥條約》簽訂。對馬島大名被授權每年與朝鮮進行50船的貿易,向朝鮮朝廷進貢並負責防止倭寇對朝鮮海港的侵擾。

文化

李芳遠在位期間,還修訂了《經濟六典元集詳節》, 《續集詳節》、《璇源錄》等書籍。

經濟

李芳遠在位期間,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沒收大量“私田”、“別賜田”、“寺院田”,頒布《功臣田傳給法》。

社會

永樂十一年(1413年)九月,朝鮮宣布實行號牌法。國家規定10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帶一種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鬍鬚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
永樂五年(1407年)起實行鄰保制,以連環保的方式加強統治和保證對國家的負擔得以實現。朝鮮實行奴婢辯正,把高麗末期淪為奴婢的人改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為國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國家能夠掌握更多的勞動力和兵源。

歷史評價

李氏朝鮮的創立並非太祖大王李成桂一人之功﹐其五子李芳遠功不可沒。李芳遠為李成桂第一位王后神懿王后韓氏所出﹐字遺德。太祖大王諸子在李朝開國時期幾乎都碌碌無為﹐只有李芳遠長期活躍其中﹐協助乃父運籌帷幄﹑謀奪王氏之天下。在鄭夢周事件當中﹐李芳遠當機立斷以私兵殺害鄭夢周等反對派﹐而在日後的勸進活動時又數李芳遠最為活躍﹐李芳遠一力承當了李成桂不便出頭的事務﹐所謂“今日之事功在一人”的說法﹐那個人指的就是李芳遠。

家族成員

后妃

  •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后閔氏(1365年-1420年,55歲),本貫驪興(驪興閔氏自此為朝鮮望族,五百年間出了多位王后) ,太祖建國時,受封為靖寧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貞嬪,太宗即位後升為靜妃。祖父閔抃;外祖宋璇;父親閔霽(1339年-1408年,69歲)官至門下左政丞,封驪興府院君,諡號文度。元敬王后個性剛烈善妒,太宗一度有廢后的念頭。
  • 後宮
雖然元敬王后個性善妒,但太宗卻是朝鮮王朝中後宮最多的君王,由於朝鮮王朝早期的制度並不統一,一些嬪妃的封號才會有2種,一般資料上的封號是後來為了統一才改的。另外還有幾位沒有冊封的宮人,由於資料不齊的緣故並無詳細資訊。
孝嬪金氏(효빈 김씨,?-1454年),原為淑恭宮主。
明嬪金氏(명빈 김씨;?-1479年),本貫安東,外祖辛慶昌,外祖李陵,父親金九德(?-1428)。
信嬪辛氏(신빈 신씨,?-1435年),本貫寧越,父親辛永貴。 原為信寧翁主,世宗時晉升為慎寧宮主。
善嬪安氏(선빈 안씨,?-1468年),父親安義。原為淑善翁主。
懿嬪權氏(의빈 권씨),本貫安東,祖父權均,父親權弘(1360-1446)。原為貞懿宮主。
昭嬪盧氏(소빈 노씨),原為昭惠宮主。
淑儀崔氏(숙의 최씨)
淑恭宮主金氏(숙공궁주김씨),本貫清道,外祖父權維(?-1421),父親金漸(1369-1457)。
德淑翁主李氏(덕순옹주 이씨,?-1433年)
惠善翁主洪氏(가이옹주),原封加伊翁主,為甫川妓“可喜兒”,因為能歌善舞被太宗寵幸。
順惠翁主張氏(순혜옹주장씨,?-1423),本貫安東,外祖崔天干,父親張思吉(?-1418)。
慎順宮主李氏,本貫星州,外祖許時,父親李稷(1362-1431)。
義貞宮主趙氏(의정궁주,?-1454年),本貫漢陽,外祖李貴齡(1345-1439),父親趙賚(1374-1449)。
惠順宮主李氏(혜순궁주,?-1438年),本貫固城,外祖李竱,父親李雲老。
宮人高氏,不知是否出身平凡的緣故,高氏有產下一名王子,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號。
西京翁主金氏:名金英,太宗在私宅時所納的侍妾,無子無女。
宮人崔氏
宮人安氏

子嗣

元敬王后讓寧大君之前已生育三名王子,但都出生未久即夭折,所以並未列入排序,《璇源系譜》中也沒有記載。
王子(1389年)(未序齒,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朝鮮世宗朝鮮世宗
王子(1390年)(未序齒,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王子(1392年)(未序齒,元敬王后出),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讓寧大君李褆(1394-1462,68歲)(嫡長子,元敬王后出),元配金氏(生父光州人光山君金漢老)。
孝寧大君李補(李祜)(1396-1486,90歲)(嫡二子,元敬王后出),元配鄭氏(生父海州鄭易)。
世宗大王(忠寧大君)李祹(1397-1450,53歲)(嫡三子,元敬王后出),元配沈氏(生父青松人沈溫)。
誠寧大君李褈(1405-1418,13歲)(嫡四子,元敬王后出),元配成氏(生父昌寧人成抑)。
敬寧君李裶(1395-1458,63歲)(庶長子,孝嬪金氏出),元配金氏(生父清風人金灌)。
諴寧君李裀(1402-1467,65歲)(庶二子,信嬪辛氏出),元配崔氏(生父全州人崔士康)。
王子(1403-1404,1歲),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溫寧君李裎(1407年-1453年,46歲)(庶三子,信嬪辛氏出),元配朴氏(生父順天人朴安命)。
謹寧君李襛(1411年-1461年,50歲)(庶四子,信嬪辛氏出),元配許氏(生父河陽人許之惠)。
惠寧君李祉(?-1440年)(庶五子,宮人安氏出),元配尹氏(生父茂松人尹汴)。
熙寧君李袉(?-1465年)(庶六子,淑儀崔氏出),元配申氏(生父淳昌人申士廉) 。
厚寧君李衦(1419-1450,31歲)(庶七子,後宮崔氏出),元配申氏(生父平山人申敬宗)。
益寧君李袳(1422年-1464年,42歲)(庶八子,善嬪安氏出),元配朴氏(生父雲峰人朴從智)。
王子(後宮高氏出),《璇源系譜》無記載。

女兒

貞順公主(정순공주,1385-1460,75歲)(嫡長女,元敬王后出),丈夫清平府院君李伯剛
慶貞公主(경정공주,1387-1455,68歲)(嫡二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平壤府院君趙大臨。首爾中區小公洞的命名與她有關。
慶安公主(경안공주,1393-1415,22歲)(嫡三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吉昌君權跬。
貞善公主(정선공주,1404-1424,20歲)(嫡四女,元敬王后出),丈夫宜山君南暉。
翁主(1400-1402,2歲)(淑儀崔氏出),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翁主(1412-1414,2歲)(善嬪安氏出),夭折,《璇源系譜》無記載
貞惠翁主(?-1424)(庶長女,懿嬪權氏出),丈夫靖難功臣、雲城府院君朴從愚。
貞信翁主(?-1452)(庶二女,信嬪辛氏出),本為貞慎翁主,因與宣祖庶長女封號相同改為貞信翁主,丈夫鈴平尉(鈴平君)尹季童。
貞靜翁主(정정옹주,?-1456)(庶三女,信嬪辛氏出),丈夫漢原君趙璇
淑貞翁主(庶四女,信嬪辛氏出),丈夫日城君鄭孝全。
昭善翁主(?-1437)(庶五女,淑儀崔氏出),丈夫柔川尉邊孝順。
淑惠翁主(?-1464)(庶六女,昭嬪盧氏出),丈夫星原尉李正寧
淑寧翁主(庶七女,信嬪辛氏出),丈夫坡城君尹愚。
昭淑翁主(?-1456)(庶八女,後宮安氏出),丈夫海平尉(海平君)尹延命。
淑慶翁主(庶九女,信嬪辛氏出),丈夫坡平君尹巖。
敬慎翁主(庶十女,善嬪安氏出),丈夫全城尉(全義君)李梡。
淑安翁主(?-1464)(庶十一女,後宮金氏出),丈夫懷川尉、奉憲大夫黃裕。
淑謹翁主(?-1450)(庶十二女,信嬪辛氏出),丈夫花川君權恭。
淑順翁主(庶十三女,德淑翁主李氏出),丈夫坡原尉(坡原君)尹泙,生母為李氏。

後代

韓國戰後第一任總統李承晚自稱是朝鮮王族的旁系後裔(朝鮮太宗李芳遠長子讓寧大君第十六世孫)。

藝術形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