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菜

寧夏菜

寧夏菜以回族風味菜為主體,也有部分漢族菜餚。它匯聚回族飲食之精華,崇尚清真、實在,尤擅長牛羊肉的烹飪。寧夏小吃品種多風味別致,仍以牛羊肉及內臟為主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菜
  • 種族:漢族
  • 主體回族風味菜
  • 主料:牛羊肉及內臟
主要特點,寧夏菜代表,

主要特點

寧夏菜由家常菜、飲食市肆便餐菜、高檔筵席菜等多層次菜餚組成。因寧夏回族同胞集中,使清真菜成為寧夏菜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北京、廣州、海南等省市,寧夏菜以其注重香料搭配、用料講究、做法獨特而成為眾多消費者的“至愛”。尤其是外省市一些較有規模的餐廳,都非常推崇獨特的寧夏傳統風味菜,如金鼎羊肚、香酥羊腿等。
寧夏菜以牛、羊、麵食為主,佐料離不開西紅柿,與花椒、八角、茴香、辣椒、蒜、蔥、姜…等形形色色的香料,口味則偏酸、辣,吃法也比較豪邁。

寧夏菜代表

配調料籠蒸而成,蘸調料漿汁食用。白嫩透紅,利口不膩,無奶腥味。
羊頭、心、肺、肚、腸均切絲,以原湯煮爛,加調料而食。滋味醇美,香氣濃重。
又稱燎毛肘子。豬肘經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而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
羊羔肉 
寧夏的羊肉得水土之利,無膻味。2~3個月的羔羊肉質最佳,鮮嫩而不膩口。將羔羊肉剁成方形小塊,可爆炒,可清蒸,還可黃燜。食用時佐以寧夏特色枸杞酒,更具獨特風味。炒羊羔肉的原料是羊羔肉、芹菜、粉條、紅辣椒、蔥、精鹽、味素、植物油。製法是,在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爆炒出來的羊羔肉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寧夏引黃灌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寧夏黃河鯉魚更是遠近馳名。據《本草綱目》等古代醫書所述,黃河鯉魚還是入藥的補品,具有養肝補腎之功能,並對孕婦水腫、月經不調、中耳炎、赤眼病等,有一定療效。其做法是選用鮮活的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脊上切成斜刀紋,裹漿,放入油鍋炸到泛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另烹製的糖醋調汁而成。特點:色澤明亮,外焦內嫩,鮮美可口。
燴羊雜碎 
將羊的頭、蹄及心、肚、腸、肝等內臟洗淨煮熟,切成長段摻和均勻,加入香菜、辣椒等佐料烹製後,盛入盤中,菜色紅潤油亮,吃起來湯辣、味濃,堪稱一絕。
涼拌麵皮 
面制涼皮,薄如紙,切成條狀,碼上肉絲、黃瓜,加以芥末、醋、香油等調汁即成。味道酸、麻、辣、香,清涼可口,色香味俱全。涼皮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用冷水調好面,將面揉均勻之後,再放進盆中用冷水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後用手進行搓洗,搓洗淨澱粉後所剩的那塊彈性極好又光滑細膩的麵團,稱之為面精。取出來,用專用毛巾蘸乾面精上的水漬後,放進籠鍋蒸四十分鐘左右,面精即成。而洗在盆中的面水在沉澱三小時之後,將上面的水倒掉,換上清水,放入食鹼,攪拌均勻後舀入釀皮鍋蒸煮,每一鍋釀皮五分鐘左右便可蒸好。
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傳統小吃,寧夏區內各地均有製作,其中尤以吳忠市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故又稱吳忠手抓羊肉。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其特點是色白肉嫩,味香不膩。原料為8-12月齡綿羯羊1隻(俗稱密齒羊,每隻淨重16-18千克)、花椒、薑片、精鹽、三合油。手抓羊肉的製作過程是綿羯羊宰過後將整隻羊砍為三大件(腰部之前順長砍為兩件,腰部之後為一件),泡淨血水放在大口煮鍋里。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薑片,改置微火煮4小時以上。煮熟後撈出晾涼即成。整隻羊都可以吃,或切片或剁塊。吃主要有三種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
把優質麵粉揉成麵團放在案上餳好。羊肉切成片,油鍋燒熱,放入肉片、蔥丁、姜、蒜煸炒,加入醬油、鹽、花椒水上火煮。把餳好的麵團壓薄,待水開後將麵團揪成小片投入,熟後撈入炒肉鍋翻炒入味,加入鮮湯、時令鮮菜和辣椒油。這道菜面韌肉鮮,口味獨特。
羯羊脖肉燉黃芪 
將黃芪用溫水洗淨,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熬。將綿羯羊脖肉順骨節切開,從骨節中間一砍兩半。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再放入湯鍋稍煮,撈出控淨水分。然後將熬好的黃芪湯汁和脖肉塊一併放入砂鍋置旺火上燒,撇淨浮沫,放入調料包、蔥段、精鹽,待肉爛汁濃,撈去蔥段和調料包,裝入湯盤上席。此菜具有滋補提氣作用,是寧夏常用的食療佳品。
羊肉洗淨切成薄片,裝入碗內,加精鹽、花椒水醃漬入味,再加入蛋清、水澱粉抓勻上漿。枸杞嫩芽用冷水撤去苦味。把上漿的肉在六成熱的油里滑散,斷生後控盡油。炒勺留適量底油,置火上,放入枸杞芽爆炒,同時放入精鹽、花椒水、馬耳形蔥片、姜水、清湯、味素,倒入肉片,用水澱粉勾芡,撒上泡軟的枸杞粒,淋上明油,翻勺裝盤。這道菜白、綠、紅三色相間,品嘗時清香可口,風味獨特。
燴腰柱 
羊脊髓放入鍋內煮熟,撈出晾涼後,用小刀輕輕刮破外皮,把外皮撕去,切成3厘米長的段。炒勺置旺火上,倒入清湯燒開,放入脊髓、木耳、精鹽、胡椒粉、花椒水、薑汁、蔥絲、味素,撇淨浮沫,勾芡,淋上明油,撒上香菜即成。這道菜吃起來軟嫩鮮美,富有營養,是老幼皆宜的滋補佳品。
老湯(即經常煮白水雞的湯)加清水,還有調料包,把母雞放入鍋內,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燉。待雞肉煮熟(以能用筷子扎進雞肉為宜),撈出晾涼,再取雞油抹遍全身,使雞皮發亮。吃時將熟雞帶骨剁成5厘米方塊,碼在盤裡,配上三花油一小碟上桌。看上去色澤黃亮,聞起來清香撲鼻,吃起來味道醇厚,鮮嫩爽口。此菜尤以吳忠一帶選料考究,製作精細,頗享盛名,故名“吳忠白水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特點是香酥脆嫩。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素,另用3個蛋清,加澱粉、白面各半,攪勻。將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盤中,然後投入雞肉條,用剩餘的一半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包好的雞肉條放進7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2刀3條,再橫切、碼盤,蘸椒鹽食用。
甘草霜燒牛肉
將牛肉切成核桃大的塊,清水浸泡1小時後,放入旺火上的湯鍋燒開撈出,甩溫水泡洗。將胡麻油倒入旺火上的炒勺,投入蔥段和氽過的牛肉塊。炒至收乾血水,再投入乾甘草霜、精鹽、醬油、調料包(甘草段、花椒、薑片、陳皮、大香、小茴香)、白糖、牛肉湯,燒開後將勺移置文火上。待肉爛汁濃,撈出調料包,將炒勺再置旺火上收汁,放入味素,翻勺裝盤、牛肉色澤紅亮,肉爛汁甜,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翡翠蹄筋的做法是將油發的羊蹄筋用溫開水泡軟、浸發,用鹼水洗淨油污,入沸水略焯取出,切成5厘米長的小段;黃瓜颳去表皮,呈翠綠色,剖開去籽,切成3厘米長的小條,入油鍋略炸取出。鍋內留油少許,下蔥段、薑片熗鍋,加雞湯燒沸後,撈去蔥、姜,下羊蹄筋、精鹽,燒至蹄筋軟糯,放黃瓜、味素,燒沸後,下濕澱粉勾芡,淋上雞油出鍋即成。翡翠蹄筋成菜色澤綠白相間,蹄筋軟糯,清淡爽滑。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冷盤上桌。製作燕面揉揉需要的原料有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 製作過程是將莜麥用開水漿過後,再放在鍋里炒至六七成熟,然後磨成細粉。製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麵麵團,揉勻後分成劑子,放在床子裡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然後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絲等配料。做好的燕面揉揉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
黃渠橋羊羔肉
寧夏菜
先將羊羔肉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方塊,清水浸泡兩小時,炒勺放於火上,倒入胡麻油適量,燒熱後放入肉塊煸炒八分鐘,待羊羔肉呈棕紅色時,再放入粉條、適量蔥段、蒜苗、精鹽、花椒水、醬油、薑片、辣椒片、香醋,然後再翻炒幾下,加入高湯少許,加蓋燜大約20分鐘,出鍋裝盤。這道菜品的特點是:色、香、味、形俱佳,肥而不膩,色澤棕紅,肉嫩味香。烹製好的優質羊羔肉,既有雞肉的清香,又有兔肉的軟嫩。另有傳說,黃渠橋附近有口井水的PH值略呈鹼性,在黃渠橋吃飯的外地人一般喝不習慣他們那裡的白開水,味道比較澀,除非泡茶。但是就是這種水造就了黃渠橋的羊羔肉,黃渠橋的羊羔肉在切好以後需在這種水中冷浸除去血水,泡過的羊羔肉不但全無膻味,而且肉質鮮嫩無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