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

企業培訓

企業培訓是指企業或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畫、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目標就在於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企業培訓是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市場上常見的企業培訓形式包括企業內訓企業公開課,網路遠程授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培訓
  • 外文名:Enterprise training
  • 對象:企業
  • 作用:提高素質,工作效率,公司發展等
組成結構,培訓效益,培訓分類,按崗位,按培訓方式,按照培訓職責,力量劃分,培訓流程,測評,規劃,培訓,輔導/跟蹤,管理,再測評,培訓效用,外派培訓,問題,如何防範,培訓原則,培訓定位,體系建設,培訓制度,培訓部門權責,各部門權責,培訓計畫,內容制定,注意問題,相關誤區,結果評估,體系,建立原則,制定標準,部門形式,培訓難題,樹立激勵機制,樹立一個榜樣,對培訓內容反覆練習,保持部門間的溝通,針對性選擇評估模式,項目依據,評估過程,評估流程,需求,好處,培訓手法,

組成結構

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智力投資。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升值,公司業績改善,獲得投資收益,它區別於其他投資活動的特點在於它的系統性,企業的員工培訓是一個由多種培訓要素組成的系統。它包括了培訓主體、培訓客體、培訓媒介;包括了培訓的計畫子系統、組織子系統、實施子系統、評估子系統;它還包括了需求分析過程、確立目標過程、訂立標準過程、培訓實施過程、信息反饋過程、效果評價過程等。
企業培訓流程圖企業培訓流程圖
企業培訓專家企業都很重視員工培訓,優質的培訓是高效管理之母,足見對培訓工作評價、定位之高。
企業發展離不開長期有效的培訓,培訓是批量製造企業所需人才的最好方法之一。

培訓效益

企業培訓效益是指受訓者經培訓提高回到工作崗位所帶來的效益與培訓投資的差額。差額的值越大培訓效益就越高,反之培訓效益越低。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員工培訓轉化為產出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培訓方式是否恰當、培訓時機選擇性等因素,也涉及到員工對培訓的內容是否吸收、是否有效地運用於工作活動等。因此,培訓對企業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間接的過程,如何能夠實現培訓的高效益應該是企業培訓管理的重要內容。

培訓分類

按崗位

人力資源培訓戰略管理培訓、採購培訓、生產培訓、物流培訓、股權激勵培訓、企業文化培訓、商務禮儀培訓、市場行銷培訓、銷售培訓、員工職業化培訓、責任體系培訓、財務管理體系培訓等。

按培訓方式

企業內訓: 是培訓公司根據企業培訓的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做的企業課程,具有培訓時間、培訓地點方面的充分靈活性。企業內訓是世界500強普遍採用的一種培訓方案,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也開始認識到企業培訓通常能最好的達到他們的培訓和發展需要。
可以分為公司培訓、部門培訓、崗位培訓、自我學習、外出培訓。
1、公司培訓,公司培訓管理部門根據培訓總計畫組織的,全公司公共部分的培訓,如我公司培訓中的GMP基礎知識、藥事法規、微生物知識、6S知識,QC活動知識、安全知識等;
2、部門培訓,各部門根據公司培訓總計畫組織的,與本部門有關的各類知識的培訓,如我公司培訓中的崗位職責、崗位操作法等;
3、崗位培訓,崗位對員工進行的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與崗位內的相互學習。
4、自我學習,員工自己主動的進行專業知識的再學習和操作技能的鍛鍊。
企業公開課:
企業公開課是以公開授課形式為企業單位或個人提供工作技能提升的培訓服務,適合參加公開課培訓的人群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如剛從職人員的銷售知識培訓,或具有資深從職經驗的高級總裁培訓。
網路線上培訓
網路培訓:信息革命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社會的發展需要人們擁有更新的知識體系,更快地把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變化。但是傳統教育模式顯然無法跟上知識更替和信息爆炸的步伐。世紀之初的教育正在向“終身化”方向發展。網路作為信息的天然載體,必將通過其在教育領域所特有的功能來回應信息化潮流。

按照培訓職責

第一類:應崗培訓,目的是為了讓員工達到上崗的要求。
第二類:提高培訓,提升崗位業績。
第三類:發展培訓,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中國有一千萬家企業,進行此類培訓的公司不足千分之一。
第四類:人文培訓,講人文,講音樂,親子教育,講服裝搭配,不足萬分之一。
第五類:拓展培訓,這是一種戶外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強調員工去"感受"學習,而不是單在課堂上聽講。在體驗式培訓中,員工是過程的主宰。如果員工感到課程的進程由他們掌控,他們將更加注意活動的過程--沒有人比自己更能走近自己的內心。拓展培訓也是企業更加喜歡和務實的一種類型。
拓展培訓揉合了高挑戰及低挑戰的元素,學員從中在個人和團隊的層面,都可透過危機感、領導、溝通、面對逆境和輔導的培訓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訓強調學員去「感受」學習,而不僅僅在課堂上聽講。研究資料表明,傳統課堂式學習的吸收程度大約為25%,而要求學員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能更加有效地將資訊傳授給學員。拓展培訓正是一種典型的戶外體驗式培訓。
以體驗,經驗分享為教學形式的拓展訓練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它並不灌輸你某種知識或訓練某種技巧,而是設定一個特殊的環境,讓你直接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參與的同時,去完成一種體驗,進行自我反思,獲得某些感悟。它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適應中國人的心理特徵與接受風格,將大部分課程放在戶外,精心設定了系列新穎、刺激的情景,讓學員主動地去體會,去解決問題,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心理受到挑戰,思想得到啟發,然後通過學員共同討論總結,進行經驗分享,感悟出種種具有豐富現代人文精神和管理內涵的道理。在特定的環境中去思考、去發現、去醒悟,對自己、對同事、對團隊重新認識、重新定位。
拓展培訓這種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於被學員接受。但拓展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讓學員將培訓活動中的所得套用到工作中去。如果缺乏專業培訓師的指導及意見,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力量劃分

EXECUTION-執行力
NEGOTIATION-談判力
COMMUNICATION-溝通力
EMOTION MGMT-情商力
PROJECT MGMT-項目管理
TEAM MGMT-團隊管理

培訓流程

測評

1、組織診斷。診斷公司現狀及其所處的發展階段,找出現有的管理問題,為了解決現有的管理問題,各級管理者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勝任能力;同時明確公司發展戰略和事業計畫,為了完成公司的發展戰略和事業計畫,人力資源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勝任能力,應該如何提升。
2、管理人員測評。對各級管理者的管理知識、管理技能、管理風格進行測評,形成個人特質報告,包括其個人的優勢、特長、缺點及不足,通過各種測評方法讓管理者個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及不足,產生主動參加培訓以提升自身能力的內驅力,變被動培訓為主動培訓。

規劃

根據培訓需求,針對性的設計培訓課程,配置師資,制定培訓規劃。培訓課程開發體系建立,內外培訓師隊伍建立與整合。

培訓

培訓過程中效果把控體系建立。

輔導/跟蹤

形成各種有效的培訓轉化方案,培訓的輔導/跟蹤體系建立。

管理

將所學的東西套用到管理工作中去,建立管理套用評估體系。

再測評

對受訓的各級管理者的管理知識、管理技能、管理風格進行半年後或一年後的測評,再次形成個人特質報告,包括其個人的優勢、特長、缺點及不足,通過各種測評方法讓管理者個人充分認識到自己在經過培訓後依然存在的短板,形成更強的培訓內驅力,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培訓效用

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證企業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中不至於敗下陣來。
培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培訓能夠改變員工的某些不適當的工作表現及行為。
培訓是滿足企業和員工雙方需求的行為,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培訓是建立優秀企業文化的槓桿,可以強化企業的共同價值觀。

外派培訓

問題

外派培訓員工的學習效果未達到企業的預期,或不能滿足企業要求,企業不但蒙受經濟損失,而且容易挫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外派培訓員工在培訓後沒有完成約定的服務期就主動離職,企業勢必會蒙受經濟損失,甚至是巨大的經濟損失。培訓後員工的離職將成為企業最大的培訓風險

如何防範

一、合法建立規章制度。
公司必須建立健全相關培訓管理的規章制度,做到內容合法、程式合法
二、合理設計培訓協定。
培訓協定約定企業和員工在培訓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勞動契約法》中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了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培訓協定,約定服務期。如何合法、合理的設計培訓協定,將是企業有效規避培訓風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依法與員工訂立勞動契約。
企業如沒有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契約,既要承擔違法責任,又不能主張勞動者有關培訓的違約責任。依法訂立勞動契約可避免部分人員利用法規政策的空子,尋找企業的漏洞。
四、養成良好的培訓管理習慣,包括
1、不要在試用期內對員工進行培訓。雖然試用期也屬於勞動契約期,但限試用期是一個特殊階段,企業對試用期員工進行培訓後,如員工離職,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2、不要一次性投入過多的培訓費用。一次性投入過多的培訓費用,若員工離職,即使企業能得到違約金,但由於數額巨大,員工沒有償還能力,可能導致員工不辭而別,企業同樣也會蒙受經濟損失;
3、培訓結束後,培訓費用需員工本人再次簽字確認。這樣表示員工對培訓費用沒有任何爭議,即使日後引起勞動爭議,企業也能掌握充足的證據。
五、對於培訓後企業如何用人,要作出明確的規定或建立員工的上升通道,使員工能夠按照職業生涯的軌跡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為企業所用。要建立培訓後的考核監督跟蹤機制,發展企業生產或經營骨幹隊伍,使培訓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

培訓原則

公司對員工的培訓遵循系統性原則、制度化原則、主動性原則、多樣化原則和效益性原則。
(一) 系統性
員工培訓是一個全員性的、全方位的、貫穿員工職業生涯始終的系統工程。
(二) 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訓管理制度,把培訓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證培訓工作的貫徹落實。
(三) 主動性
強調員工參與和互動,發揮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四) 多樣化
開展員工培訓工作要充分考慮受訓對象的層次、類型,考慮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五) 效益性
員工培訓是人、財、物投入的過程,是價值增值的過程,培訓應該有產出和回報,應該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整體績效。

培訓定位

第一,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實踐,強化並提升管理者與HR人員的績效管理責任與能力。事實上,培訓工作開展的基本依據來自於員工在績效考核中反映的知識、技能與行為的短板,因此企業績效管理機制、程式、方法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著培訓的效果。筆者由此認為,導致培訓針對性不強的問題癥結並不僅僅來自培訓本身,它與企業的績效管理是否做到位密切相關。
第二,需要構建培訓與績效管理、薪酬分配等環節之間的聯繫機制,立足於員工的能力提升與職業發展,持續推進員工的核心專長與技能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協同。
第三,建立有利於培訓與人力資源管理各業務模組有機連線的組織管理模式。在組織上形成天然的溝通壁壘,限制各種人力資源信息的跨部門共享與流動,影響彼此之間的協作,衰減共同為人力資源戰略服務的目標一致性。

體系建設

第一階段
1、 制訂並完善培訓管理制度
根據培訓調查結果和執行反饋的情況調整現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確人力資源部培訓機構、職能系統部門聯繫人、培訓負責人的職責分工;明確培訓管理體系的基礎架構;建立企業基礎培訓管理平台;規範培訓工作的管理;為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管理依據。
2、 建設培訓管理團隊
成立培訓管理小組,開展對各管理團隊培訓負責人的相關培訓,加強培訓管理經驗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團隊的培訓管理意識和水平。通過建立團隊間的管理機制,培養一支企業的專業培訓管理團隊。
3 、組建內部培訓師團隊
制訂《內部講師團隊管理辦法》選拔具有培訓授課能力的優秀管理人員組成內部講師團隊。包括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公共課程培訓師和產品專業培訓師;保證企業的每個部門有一名崗位技能培訓師;確定各部門新員工帶領人,並明確帶領人職能和獎懲措施。
第二階段
1 、完善培訓課程體系
重點開發一線員工的業務技能與服務意識培訓課程和中層以上員工職業素質培訓課程。內容主要是各專業職能部門制訂的標準化操作手冊、職位說明書工作流程等專業或系統公共課教材。
引進重要職位所需的技能培訓課程、管理技能課程。引進的方式有以下三種:派遣內部培訓師參加外部培訓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形成公司內部培訓課程;直接聘請外部培訓師,形成外部培訓課程及外部培訓師團;外部購買光碟、書籍等形式。
2 、大力開展新員工培訓、系統專業培訓、行銷培訓、管理培訓、儲備人才培訓等相關培訓
3 、做好培訓項目的策劃和宣傳工作
任何一個培訓項目的開展,將通過精心的培訓項目策劃和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提高培訓的有效性。針對不同的培訓課程採取最適合的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討論與互動、課堂講授、標桿人員/企業事跡介紹、拓展訓練等,精心策劃培訓的時間、地點和培訓過程的安排以及培訓後的考核評估和改進工作,同時最大限度的贏取公司高層的支持和參與,以提升培訓效果
第三階段
做好培訓效果評估改進工作
為保證培訓工作的效果,將通過滿意度、知識層、行為層、業績層等四個層次的培訓效果評估結果,及時改進教材內容,講師與授課方式,培訓組織、培訓跟進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訓效果;從而使培訓體系更符合公司業務發展以及員工個人發展的需要。

培訓制度

培訓制度是為了配合公司的發展目標,提升人力績效,提升員工素質,增強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能力與對企業文化的了解,並有計畫地充實其知識技能,發揮其潛在能力。

培訓部門權責

1)制定、修改全企業培訓制度;
2)擬定、呈報全公司年度、季度培訓計畫;
3)收集整理各種培訓信息並及時發布;
4)聯繫、組織或協助完成全公司各項培訓課程的實施;
5)檢查、評估培訓的實施情況;
6)管理、控制培訓費用;
7)管理公司內部講師隊伍;
8)負責對各項培訓進行記錄和相關資料存檔;
9)追蹤考查培訓效果;
10)研擬其他人才開發方案

各部門權責

1)呈報部門培訓計畫;
2)制定部門專業課程的培訓大綱;
3)收集並提供相關專業培訓信息;
4)配合部門培訓的實施和效果反饋、交流的工作;
5)確定部門內部講師人選,並配合、支持內部培訓工作;

培訓計畫

內容制定

(一):長期計畫
(1)確立培訓目標—通過對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將培訓的一般需求轉變為企業培訓的總體目標,如通過培訓來達到的各項生產經營目標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對上年度培訓計畫的總結及分析培訓的特殊需要,可以確立需要通過培訓而改善現狀的特別目標,成為本年度培訓的重點項目。
(2)研究企業發展動態—企業培訓部會同有關的主要管理人員研究企業的生產行銷計畫,以確定如何通過培訓來完成企業的年度生產經營指標。一項生產經營目標的達成往往取決於一個或幾個員工是否正確地完成任務;而要正確地完成任務,又取決於員工是否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通過檢查每一項業務目標,確定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培訓。企業培訓部還要與有關人員共同研究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找到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尋求通過何種培訓可以改善現狀、實現培訓的特別目標。
(3)根據培訓的目標分類—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培訓應列入業務培訓方案;圍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培訓活動則應列入管理培訓方案。因此,培訓方案的制訂是針對培訓目標,具體設計各項培訓活動的安排過程。企業的業務培訓活動可分為素質訓練、語言訓練及專門業務訓練。企業的管理培訓活動主要是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系統的督導管理訓練及培訓員專門訓練等。
(4)決定培訓課程—課程是培訓的主題,要求參加培訓的員工,經過對某些主題的研究討論後,達到對該訓練項目的內容的掌握與運用。年度培訓計畫中,要對各類培訓活動的課程進行安排,主要是列出訓練活動的細目,通常包括:培訓科目、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方法等。注意培訓課程的範圍不宜過大,以免在各項目的訓練課程之間發生過多的重疊現象;但範圍也不宜過狹,以免無法真正了解該項目的學識技能,應主要以熟悉該訓練項目所必需的課程為限。培訓課程決定後,需選編各課程教材,教材應包括以下部分:培訓教材目的的簡要說明;列出有關教材的圖表;說明表達教材內容的方法;依照下列順序編寫教材:教材題目、教材大綱及時間計畫、主要內容及實施方式和方法,討論題及複習的方法和使用的資料。
(5)培訓預算規劃—培訓預算是企業培訓部在制訂年度培訓計畫時,對各項培訓方案和管理培訓方案的總費用的估算。預算是根據方案中各項培訓活動所需的經費、器材和設備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動和專業活動的費用等估算出來的。
(二):短期計畫
短期計畫指針對每項不同科目、內容的培訓活動或課程的具體計畫。制訂培訓活動詳細計畫的步驟如下:
1.確立訓練目的—闡明培訓計畫完成後,受訓人應有的收效。
2.設計培訓計畫的大綱及期限—為培訓計畫提供基本結構和時間階斷的安排。
3.草擬訓練課程表—為受訓人提供具體的日程安排,落實到詳細的時間安排,即訓練周數、日數及時數。
4.設計學習形式—為受訓人完成整個學習計畫提供有效的途徑,在不同學習階段採用觀察、實習、開會、報告、作業、測驗等不同學習形式。
5.制訂控制措施—採用登記、例會匯報、流動檢查等控制手段,監督培訓計畫的進展。

注意問題

第一,掌握真實需求並能描述需求的來源。所謂掌握真實需求,是指要了解各個部門當前的工作最需要的培訓需求,而不是時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課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講師。很多企業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在進行培訓需求調查的時候並不是從公司的業務出發,而是從培訓提供商出發,不是考慮員工的工作需要什麼培訓,而是從一些培訓機構來信來函的介紹中所列舉的課程出發,把這些課程重新編排,作為需求調查的內容。
所以,只有從員工績效出發的培訓需求才是最真實的需求,也是企業最需要的。從這個觀點出發,人力資源部在設計培訓需求調查表的時候,就要從員工的績效出發,設計結構化的培訓需求調查表。關於這個問題後面還要詳述。
第二,年度培訓的目標要清晰。所謂培訓目標,其實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幫助員工改善績效。在這個大目標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員工的工作職責以及上一績效周期的績效考核,確定針對性的培訓目標。例如,上一績效周期內,員工在工作計畫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工作缺乏計畫性,或計畫不合理,可以設計一個《如何做好計畫管理的課程》,培訓目標是:掌握計畫管理的理論、學會編制計畫、學會檢查計畫。
第三,編寫一份高質量的年度培訓計畫書。為使年度培訓計畫的制定更加有效,人力資源部應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年度培訓計畫書,年度培訓計畫書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培訓需求調查
年度培訓計畫的制訂
年度培訓計畫的組織
培訓總結
培訓效果評估
制定年度培訓計畫的五個步驟
找準需求

相關誤區

1、認為培訓只是人力資源部或培訓部的事情
這將導致培訓得不到各部門以及高層領導的支持,不利於企業整體的運行。
2、對培訓認識不清,認為培訓只是技能或理論的學習
這將使培訓與企業長期發展脫節,企業不能真正地為企業經營策略貢獻
3、只對中基層員工培訓,忽視對高層培訓,或者籠統培訓管理層,員工的素質愈來愈高,而管理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
這將導致管理層和員工的技能衝突,出現“天花板”或“玻璃身”現象。
4、輕視培訓後期監督和人才提拔,造成培訓後人才流失
最直接的結果是形成一種錯覺,培訓是為他人做嫁衣,導致企業不敢再輕易舉辦培訓。
5、認為培訓是一種福利,忽略了員工參加培訓的義務和責任
這將導致員工不重視培訓,不能發揮培訓應有的作用
6、不做培訓需求分析,培訓沒有針對性,培訓項目設定不合理,導致培訓效果事倍功半。
在進行調研時,絕大部分的企業員工都希望加強培訓的針對性,這與培訓需求是否有效開展有直接的關聯。
7、監督手段不力、溝通渠道不暢和培訓方法不當等原因,造成培訓效果事倍功半。
培訓效果取決於培訓方法、培訓講師、培訓前期準備等多種因素,只有全面考慮,才能讓絕大部分學員都掌握。
8、培訓缺少有效的評估機制,培訓成果缺乏轉化環境,造成培訓與實際工作脫節,以至於員工認為培訓意義不大。
培訓轉化的成功率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能夠促進培訓成果轉化的環境,培訓還必須與激勵、考核相掛鈎,否則易導致員工學了就忘,覺得培訓對工作幫助不大,認為培訓沒有太大用處。
9、培訓是萬能的,只有出現問題就想到培訓
這就走入了另一個誤區,過分重視培訓,讓培訓擔負了“不能承受之重”。培訓只能解決“不能的問題”,解決不了“不為的問題”。

結果評估

企業培訓績效是有承諾的,並相信所有的課程規劃應包括對結果不斷的衡量與評估。這樣的衡量提供一個良好的回饋機制,告訴我們什麼是有效的,什麼還有待改進。如果沒有經過有效的衡量,我們與顧客將無法確定努力到什麼階段才算是成功,也將失去繼續轉化、擴張、修正或總結一個計畫的基礎。我們與顧客一同建立相關的評量系統,以有效掌握計畫的結果與影響。
360度回饋程式 - 個有架構的過程,讓參與者可以從他們的同儕、下屬、上司,以及內部或外部的客戶與供給者,收到各種不同的回饋意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評量人們在職場上的表現。
員工態度及文化調查 - 在研習會後持續地進行調查,並與會前的結果做比較,確認並量化所欲改變及進步的範圍。
計畫監控- 個人對行動計畫周期性的報告進度,可以讓組織確認每個人是否照自己所定的目標與承諾循序漸進。可以設計一張計畫「紀錄卡」來量化這些結果。

體系

企業培訓評估是對企業培訓工作的績效衡量過程,建立培訓評估體系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決策 利用評估結果改變一個培訓項目及其參與者和培訓人員的地位(例如,繼續擴大或縮小一個項目的規模,或是重新安排一名培訓師)。
二、改進 為培訓人員或培訓參與者提供培訓結果,從而使培訓項目對參與者產生積極的影響,或是改進他們需要遵守的程式(例如,闡明改進客戶服務技巧的必要性)。
三、行銷通過評估鼓勵一個新的組織引進培訓項目,尋求高層管理者的支持或是鼓勵潛在的參與者參與到培訓項目當中來。

建立原則

科學、有效的培訓評估體系需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目標性原則是決定並保證評估活動正確取向的準則。要保證這一正確取向,就要求參與評估的人員牢記培訓目的和評估的基本要求,不要把全員參與、氣氛熱烈、領導重視、投資量大、教員名氣大、報紙宣傳等作為培訓成功的標準。這些表面的形式與培訓評估的目的與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二、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評估要易於培訓參與者接受,評估所需費用和時間要比較合理,方法要操作簡便,要有利於降低成本,評估要注重實效。
三、連續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是指培訓評估是一項長期的、連續的工作,只有這樣,評估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給予管理者、受訓者、教師以持續的動力和壓力。
四、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評估人員在進行培訓評估時,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真實地反映出培訓的客觀效果。只有客觀、公正的培訓評估,才能推動培訓計畫的有效開展和組織目標的實現。

制定標準

在確定了培訓項目的目的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制定相應的尺度或衡量標準,以檢驗培訓項目的目的是否得以實現。
對於一個特定的培訓目的,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標準衡量其實現情況。
選擇一種適當的評估標準,實際上是一個權衡檢驗標準的適用性與培訓目的在時間、資金和可行性等方面是否客觀實際的過程。在制定培訓標準的時候可以參照科克派屈克模型。
企業在進行評估時,一般是在培訓後三個月或一年內進行。間隔時間太短,學員可能還未完全熟練掌握,難以反映出培訓的切實效果;而間隔時間太長,則會因多個因素的影響增強,難以測評培訓的真實影響。在操作上我們採用績效考核調查問卷、民主測評等方式進行。
對待不同的員工,評估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企業基層員工評估:側重其本人的表現。比如培訓後完成工作質量有無特別提高、工作技巧有無顯著提升、績效有無提高,人員的出勤、工作積極性有無改進等。
企業管理人員評估:側重整個團隊的表現。管理者作為團隊的領軍人物,他的能力態度改變會在團隊中體現出來,如團隊人員的精神風貌、團隊的工作效率、團隊的業績情況。通過考察團隊的表現,就能反映出受訓者對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

部門形式

初級:一般有人力資源部主管兼顧,有些還會設定一個培訓專員
中級:單獨設立有培訓部門或者培訓中心,通常會有3-5人負責培訓,各自有分工。
高級:設有企業大學或者學院,有自己的課程庫、講師隊伍和課程評估體系。為代表的有通用電氣、西門子、寶潔等。

培訓難題

企業培訓一直是人資主管面臨的一個難題:員工對待培訓的態度、企業對培訓的重視程度、培訓效果的評估等都讓人資主管焦頭爛額,在濤濤國際的人資體驗會上,很多企業的人資主管都表示在這方面力不從心。其實,這些難題並非無法解決,只要掌握以下幾點,有關企業培訓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樹立激勵機制

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一直是人資主管頭疼的問題。培訓的目的是讓員工在能力上獲得提升,因此,不斷提高崗位要求,並輔以薪酬激勵,使員工有學習的動力,在通過能力考核的方式對員工進行評估。激勵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避免員工在培訓時懈怠的態度,提高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營造員工之間良性的競爭氛圍,最後又可以將培訓效果評估績效考核結合到一起,提高人資部門的工作效率。

樹立一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夠催人奮進。企業可以在培訓中挑選積極性高、學習態度認真、培訓效果突出的員工樹立榜樣,成為其他員工的標桿。樹立榜樣的目的不僅能夠從積極的方面進行引導,而且能體現出企業對員工和培訓的重視程度,從側面帶動員工對待培訓的積極性。

對培訓內容反覆練習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將學習到的知識套用到實際過程中更是漫長。企業培訓的目的是讓員工將學到的知識套用到工作中並為企業帶來價值,因此在員工結束培訓課程後,應該以不同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磨練,如通過視頻、實戰演練等方式長期、分階段的進行,使員工對知識不斷鞏固,最終讓員工養成一種習慣。

保持部門間的溝通

很多企業認為培訓效果的評估是人資部門的事情,實際上並非如此,受訓部門同樣是評估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正是很多企業忽略了受訓部門在培訓效果評估的作用,才使得培訓效果評估無法落實。在培訓結束後,受訓部門的主管還要承擔著對受訓員工培訓效果監督的工作,並將之反饋給人資部門;人資部門同時也要與受訓部門各級人員保持有效的溝通,隨時了解其想法。

針對性選擇評估模式

企業之間的差異使得沒有完全適用於每個企業的培訓效果評估模式,因此要根據企業本身選擇最合適的評估模式。實際上人資主管可以根據不同的部門員工設定不同的評估方式,如針對行政部門的目標評估,針對銷售人員的績效評估和收益評估,針對客服部門的測試比較評估等。

項目依據

1.以工作崗位標準為依據。企業的職工都有在崗的標準和要求(包括知識\技能、工作 態度等)。這些標準和要求是企業職工上崗的基本標準,若企業的職工不具備他所要上崗的崗位標準和要求,就應該通過培訓達到上崗標準;
2.以生產質量標準為依據。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同的生產質量標準對企業有著不同的人力資本結構和等級的要求。在當今科技知識迅猛發展的時代,生產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和提高,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始終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經濟技術環境之中。作為企業人力資本的職工,當然也脫離不了企業所處的環境,在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方面必須與這種不斷變動的外部環境相適應,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以滿足生產質量標準的要求;
3.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依據。企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必然對企業人力資本結構和等級提出要求。

評估過程

評估流程

評估準備階段
  1. 培訓需求分析。
  2. 確定培訓評估目的。
  3. 建立培訓評估資料庫。
評估實施階段
  1. 確定評估層次。
  2. 選擇評估方法。
評估總結階段
  1. 確定培訓評估報告。
  2. 跟蹤反饋。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

需求

  1. 明確企業培訓的定位。在明確企業戰略管理、運營協調、組織機構職能定位的基礎上,建立規範的培訓管理體系。
  2. 明確企業培訓的目標。通過培訓,一方面增強員工工作技能,一方面也是將公司的理念和公司的發展方向灌輸給員工,從而將公司戰略同員工更緊密結合到一起。

好處

培訓對企業經營管理,可以帶來六大好處:
  1. 可以減少事故發生。
  2. 可以改善工作質量。
  3. 可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4. 可以降低損耗。
  5. 可以提高研製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6. 可以改進管理內容。

培訓手法

(1)操作示範法
職前實務訓練中被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較機械性的工種。操作示範法是部門專業技能訓練的通用方法,一般由部門經理或管理員主持,由技術能手擔任培訓員,以現場向受訓人員簡單地講授操作理論與技術規範,然後進行標準化的操作示範表演。學員則反覆模仿實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使操作逐漸熟練直至符合規範的程式與要求,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培訓員在現場作指導,隨時糾正操作中的錯誤表現。這種方法有時顯得單調而枯燥,培訓員可以結合其他培訓方法與之交替進行,以增強培訓效果。
(2)主題式培訓法
就是按照企業需求,圍繞培訓目的(主題),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企業度身定製個性化的培訓解決方案,通過組織和調度各類培訓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管理培訓服務,解決具體問題,滿足企業需要。主題式培訓根據企業需要,結合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實戰培訓設計,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並推動企業展開一系列行動,解決企業具體問題,提升企業績效。主題式培訓通過系統的企業需求研究,中科研顧問以專業的角度,為企業針對性的課題規劃並協助推動實施,指導企業化解矛盾、規避風險、提升績效、解決問題。
(3)多媒體視聽法
運用電視機、錄像機、幻燈機、投影儀、收錄機、電影放映機等視聽教學設備為主要培訓手段進行訓練的方法。隨著聲像資料的普及與廣泛套用,許多企業的外語培訓已採用電化教學手段,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除了外語培訓,有條件的企業還運用攝像機自行攝製培訓錄像帶,選擇一定的課題將企業實務操作規範程式、禮貌禮節行為規範等內容自編成音像教材用於培訓中。
(4)網上課程學習法
適合於有很好的自覺性、自制力、理解力的人,網上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課程包供選擇,價格也相對便宜。
(5)案例研討法
一種用集體討論方式進行培訓的方法,與討論法不同點在於:通過研討不單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側重培養受訓人員對問題的分析判斷及解決能力。在對特定案例的分析、辯論中,受訓人員集思廣益,共享集體的經驗與意見,有助於他們將受訓的收益在未來實際業務工作中思考與套用,建立一個有系統的思考模式。同時受訓人員在研討中還可以學到有關管理方面的新認識與新原則。
(6)師徒式培訓法
又稱現場個別培訓強調單個的一對一的現場個別培訓是一種傳統的培訓方式。做法是,受訓人員緊跟在有經驗的老職工後面,一邊看,一邊問,一邊做幫手,來學習工作程式。在企業培訓實踐中,這種師傅帶徒弟的個別培訓方法仍在運用。然而,企業的培訓部必須對採用師徒式培訓方法的崗位做有效的培訓組織指導,才能確保培訓獲得良好的效果。
組織現場個別培訓的四個步驟:(1)準備。制訂工作任務表與工作細則,確定培訓目標,讓受訓人員作好準備以及挑選培訓員;(2)傳授。培訓員以工作細則為基準,與受訓員一起討論工作中應該做些什麼,然後講解工作應該怎樣做,接著就工作步驟與方法進行示範;(3)練習。受訓員對工作熟悉後,開始獨立操作。練習中培訓員在一旁作適當輔導,對準確動作予以肯定與讚揚,為改進動作提出建議;(4)跟蹤觀察。在受訓員獨立工作後,培訓員仍將繼續對受訓員進行觀察,井提供明確的支持與反饋,使受訓員對培訓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
(7)遊戲培訓法
當前一種較先進的高級訓練法,培訓的對象是企業中較高層次的管理人員。與案例研討法相比較,管理遊戲法具有更加生動、更加具體的特點。案例研討法的結果,受訓人員會在人為設計的理想化條件下,較輕鬆地完成決策。而管理遊戲法則因遊戲的設計使學員在決策過程中會面臨更多切合實際的管理矛盾,決策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都同時存在,需要受訓人員積極地參與訓練,運用有關的管理理論與原則、決策力與判斷力對遊戲中所設定的種種遭遇進行分析研究,採取必要的有效辦法去解決問題,以爭取遊戲的勝利。
(8)諮詢式培訓法
諮詢式培訓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諮詢式培訓通過全面深入的互動溝通及管理現狀研究,準確把握企業的實際情況,全面分析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問題的本質原因,提供針對性的系統培訓方案,通過測評式培訓、推進式培訓、案例互動培訓及跟進輔導和系統支持,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9)討論法
對某一專題進行深入探討的培訓方法,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些複雜的問題,或通過討論的形式使眾多受訓人員就某個主題進行溝通,謀求觀念看法的一致。採用討論法培訓,必須由一名或數名指導訓練的人員擔任討論會的主持人,對討論會的全過程實施策劃與控制。參加討論培訓的學員人數一般不宜超過25人,也可分為若干小組進行討論。討論法培訓的效果,取決於培訓員的經驗與技巧。討論會的主持人,要善於激發學員踴躍發言,引導學員自由發揮想像力,增加群體培訓的參與性;還要控制好討論會的氣氛,防止討論偏離主題;通過分階段對討論意見進行歸納小結,逐步引導學員對討論結果達成比較統一的認識。適用於以研究問題為主的培訓內容,對培訓員的技巧要求很高。在培訓前,培訓員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討論主題進行分析準備,設計方案時要徵集學員的意見。受訓員應事先對討論主題有認識並有所準備。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培訓員具有良好的應變、臨場發揮與控制的才能。在結束階段,培訓員的口頭表達與歸納總結能力同樣也是至關重要的。比較適於管理層人員的訓練或用於解決某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管理問題。
(10)課堂演講法
也稱講授法傳統模式的培訓方法。在企業培訓中,經常開設的專題講座就是採用講授法進行的培訓,適用於向群體學員介紹或傳授某一個單一課題的內容。培訓場地可選用教室、餐廳或會場,教學資料可以事先準備妥當,教學時間也容易由講課者控制。這種方法要求授課者對課題有深刻的研究,並對學員的知識、興趣及經歷有所了解。重要技巧是要保留適當的時間進行培訓員與受訓人員之間的溝通,用問答形式獲取學員對講授內容的反饋。其次,授課者表達能力的發揮、視聽設備的使用也是提高效果的有效的輔助手段。講授法培訓的優點是同時可實施於多名學員,不必耗費太多的時間與經費。其缺點是由於在表達上受到限制,因此受訓人員不能主動參與培訓,只能從講授者的演講中,做被動、有限度的思考與吸收。適宜於對本企業一種新政策或新制度的介紹與演講、引進新設備或技術的普及講座等理論性內容的培訓。
(11)職位扮演法
又稱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種模擬訓練方法。適用的對象為實際操作或管理人員,由受訓人員扮演某種訓練任務的角色,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與行為,以發現及改進自己原先職位上的工作態度與行為表現。多用於改善人際關係的訓練中。人際關係上的感受常因所擔任的職位不同而異。為了增進對對方情況的了解,在職位扮演法訓練中,受訓人員常扮演自己工作所接觸的對方的角色而進入模擬的工作環境,以獲得更好的培訓效果。採用職位扮演法培訓時,扮演角色的受訓人員數量有限,其餘受訓人員則要求在一邊仔細觀察,對角色扮演者的表現用"觀察記錄表"方式,對其姿勢、手勢、表情和語言表達等項目進行評估,以達到培訓的效果。觀察者與扮演者應輪流互換,這樣就能使所有受訓者都有機會參加模擬訓練。
(12)諮詢式培訓法
顧名思義是重在諮詢而不是培訓,這種培訓方式的運用是要求圍繞著一個主題或方面,內容事先不一定十分明確,對培訓師的要求十分高,培訓師必須是在這一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不僅精通理論,更有著非常豐富的實際經驗和造詣。這樣的培訓並要求事先對問題有比較好的明確,如果受訓者提不出問題,或者對問題把握不準,那么這樣的培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諮詢式培訓的結果不一定是達成現成的觀點,而是掌握思考問題的方式並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企業管理方面的培訓正逐漸採用這種培訓形式,效果比較好,甚至於一次培訓帶來的直接收穫大大超過其他培訓。
(13)內部“上級”輔導法
企業內部“上級”的日常輔導是所有培訓形式中最重要的培訓形式。“上級”們不管自己有多忙,決不能推卸輔導下屬的責任。對新加入的員工,即使是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你“手把手”反覆多次地教,發現問題,要馬上“現場”糾正,拖得時間越長,糾正效果越差。有時,一頓午飯時的談心,要比正式培訓效果還好。企業文化、價值觀念、員工忠誠都是在不知不覺的日常輔導中完成的。“上級”的日常輔導在員工的學習進步中占有絕大部分的比重。在外企中,還常常使用另外一種形式,就是除頂頭上司之外的“上級”制。因為不是頂頭上司,很多敏感話題就可以談。“上級”得到的是自己領導能力的鍛鍊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滿足感和實實在在的額外收入;“學生”得到的是“一對一”“手把手”的教練輔導和實實在在的能力提升。
(14)現場培訓法
是指根據工作的需要在工作的現場進行實戰性的培訓。這種培訓比較適合於技能方面的培訓,可以同時套用多種培訓方式綜合套用,我國企業內部的培訓缺乏現場類的培訓,這種培訓的效果最直接最有用,不是光講解可以達到的。日本、德國等製造業已開發國家非常重視企業內部的現場培訓,把它看作是提升員工實際技能的必須手段,反觀中國的企業,經常是觀念一大通道理一大堆,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竅不通,沒法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
(15)專門指導培訓法
也是個別培訓的方法之一,類似師徒式培訓法,在受訓員對工作實踐進行摸索的基礎上,培訓員針對其工作情況和特殊的需要實施個別指導。
(16)閱讀書籍法
雖然沒有互動性,但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直接成本最低。要在茫茫書海中找到適合你的書籍,需要花一些工夫。可以通過老闆、同事或朋友介紹,加入讀書俱樂部、網上讀書論壇等方法縮小搜尋的範圍。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儘可能看原著。另外,如果總讀第二手、第三手的著作簡介,表面上是吃了一頓經濟實惠的快餐,其實是丟掉了精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