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腸桿菌科志賀氏菌屬革蘭氏染色陰性,無動力、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適宜於低溫潮濕的環境,對陽光直射、加熱及一般消毒劑抵抗力差。根據生物化學反應及抗原組成分成4群:A群包括志賀氏菌及施氏志賀氏菌,B群包括弗氏志賀氏菌(8個血清型),C群包括鮑氏志賀氏菌,D群為索氏志賀氏菌。各群均可產生內毒素,志賀氏志賀氏菌還可產生外毒素,因此,所致臨床症狀較重。20世紀末,志賀氏菌感染少見,中國某些地區仍有流行;弗氏志賀氏菌感染在中國占首要地位,且易轉成慢性,排菌時間長;索氏志賀氏菌感染有增高的趨勢,但感染較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毒性菌痢
  • 屬於腸桿菌科志賀氏菌屬
  • 症狀:全身中毒症狀,高熱達40℃以上
  • 生長:無動力、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
症狀,流行病學,病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治療,預防,家庭護理,

症狀

中毒性菌痢多見於2~7歲體質好的兒童。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高熱達40℃以上,而腸道炎症反應極輕。這是由於痢疾桿菌內毒素的作用,並且可能與某些兒童的特異性體質有關。中毒型菌痢又可分為休克型、腦型和混合型。臨床上起病急驟,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若不及時治療,病情繼續發展,可出現休克、昏迷。也可由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而致全身皮膚和各臟器出血而死亡預後較差。

流行病學

資料表明,2-7歲兒童發病最多,其次是20—39歲青壯年,1歲以內的年齡組最少發病。在青壯年及兒童中,無性別差異,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多。以上現象,原因不十分清楚,但菌痢的發病,肯定與免疫力降低有關,尤其是腸道的局部免疫力起主要作用。菌痢的發病及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中抗體的高低並不一致,而與腸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有關。免疫球蛋白A粘附於腸壁形成保護膜,可與細菌特異性結合,形成包被抗體,使細菌不能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營養不良者、慢性病患者及腸功能紊亂者,其腸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下,不僅容易發病,且比較容易形成慢性菌痢。所以在生活中可以見到,兩人吃同一份污染食物,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

病因

1、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與慢性隱慝型菌痢為重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痢疾桿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觸,或蒼蠅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最終均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標。
3、人群易感性人群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學齡前兒童患病多,與不良衛生習慣有關,成人患者同機體抵抗力降低、接觸感染機會多有關,加之患同型菌痢後無鞏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間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桿菌之間無交叉免疫,故造成重複感染或再感染而反覆多次發病。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中毒型菌痢又可分為休克型、腦型和混合型三型:
1、休克型(周圍循環衰竭型):臨床上以感染性休克為主要表現。突然發病,開始即為高熱,體溫迅速上升到40℃以上(少數體溫可不升),意識障礙,緊接著出現抽風。患者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皮膚出現青紫色花紋,心率增快,心音弱,血壓下降。若不及時治療,病情繼續發展,可出現休克、昏迷。晚期可出現嘔吐,吐出物為咖啡色,這是由於胃黏膜出血所致。也可由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而致全身皮膚和各臟器出血。
2、腦型(腦水腫型、呼吸衰竭型):以腦水腫、腦疝、中樞神經呼吸衰竭為特徵。除高熱、抽風外,嘔吐常為首發症狀,典型者嘔吐呈噴射狀。隨之出現意識障礙,早期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或嗜睡,晚期昏迷。病人肌張力增高,肢體發硬,雙上肢內旋,下肢內收,雙中下垂。如出現腦疝,疝側瞳孔散大或忽大忽小,對光反應減弱或消失。如不及時搶救病人很快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即呼吸深淺、快慢不勻,可出現雙吸氣、嘆息樣呼吸等表現,最後呼吸變慢或突然停止而導致死亡
3、混合型:同時存在或先後發生上述兩型的表現,病情更加嚴重。
中毒型菌痢早期多無大便,以後可出現水樣便,糞便中多夾有粘液和血絲,隨著病情進展,也可出現典型的膿血便。病情一般於發病後1-2天內惡化,很少持續3天以上,或是經過搶救而轉危為安,或是死亡。

鑑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與高熱驚厥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相鑑別。

治療

1、抗感染選擇敏感抗菌藥物,聯合用藥,靜脈給藥,待病屬於情好轉後改口服。
2、控制高熱與驚厥
(1)退熱可用物理降溫,加1%溫鹽水1000ml流動灌腸,或酌加退熱劑。
(2)躁動不安或反覆驚厥者,採用冬眠療法氯丙嗪異丙嗪1~2mg/kg,肌注,2~4小時可重複一次,共2~3次。必要時加苯巴比妥鈉鹽,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灌腸,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緩慢靜推。
3、循環衰竭的治療: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主要有:
(1)擴充有效血容量
(2)糾正酸中毒
(3)強心治療;
(4)解除血管痙攣
(5)維持酸鹼平衡
(6)套用糖皮質激素
(1)東莨菪鹼山莨菪鹼的套用,既改善微循環,又有鎮靜作用。
(2)脫水劑: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kg/次,4~6小時一次,可與50%葡萄糖交替使用。
(3)地塞米松:0.5~1.0mg/kg/次,加入莫菲滴管中靜滴,必要時4~6小時重複一次。
(4)吸氧,1~2立升/分,慎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必要時氣管內插管與氣管切開,用人工呼吸器
5、中藥:生脈散或枳實注射液,靜脈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壓,改善微循環,抗休克

預防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政府行為方面,要搞好食品衛生,保證飲水衛生,作好疫情報告,出現疫情後,立即找出並控制傳染源,禁止患者或帶菌者從事餐飲業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動。
1、個人衛生方面,喝開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壓水井水,用消毒過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要隨地大便;吃熟食不吃涼拌菜,剩飯菜要加熱後吃;做到生熟分開,防止蒼蠅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參加大型聚餐活動,如婚喪娶嫁等;得病後要及時就醫治療。
2、刺激類食物。如煎、炸及醃、熏的大塊魚肉,對腸壁有直接刺激,使腸壁損傷加劇;這些食物又難以消化,脹氣發熱,停留的時間長,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3、污染食物。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這些既帶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並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4、忌性寒滑腸食物。如荸薺、甲魚、生梨、花生等物,性寒傷脾胃,易滑腸致瀉,故忌用。
5、忌辛熱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鮮辣椒粉和濃茶、酒、各種咖啡飲料,都是強烈的刺激品,可致血管痙攣收縮,使黏膜充血、水腫、破損,故忌用。
6、在恢復好轉期間的患者,由於腸胃較弱,仍應禁食生冷、堅硬、寒涼、滑膩之物,如涼拌蔬菜、豆類、冷飲、酒類、瓜果等。

家庭護理

1、急性期患者要臥床休息,大便次數頻繁的,套用便盆、布兜或墊紙,以保存體力。2、飲食:以流食為主,開始一二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濃茶水、果子水、米湯、蛋花湯等,吃牛奶有腹脹者,不進牛奶。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稀飯、麵條等,切忌過早給予刺激性、多渣、多纖維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勵病人多吃點生大蒜
3、保護肛門:由於大便次數增多,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肛門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膚容易淹壞潰破,因此每次便後,用軟衛生紙輕輕按擦後用溫水清洗,塗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類油膏。
4、按時服藥:要堅持按照醫囑服藥7~l0天,不要剛停止腹瀉就停止服藥,這樣容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很容易轉為慢性痢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