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

抗藥性

抗藥性,是指病原體及腫瘤細胞等對化學治療藥物敏感性降低。當藥物不能殺死或抑制病原時,抗藥性一詞等於藥物劑量失敗或藥物耐受。

抗藥性多指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耐藥性則亦指因長期服藥,造成相同劑量卻不如當初有效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藥性
  • 外文名:Drug resistance
  • 預防: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簡介,產生,發展,預防,注意事項,抗藥性與耐藥性的區別,抗藥性,耐藥性,

簡介

生物(尤指病原微生物)對抗生素等藥物產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抗藥性的產生使正常劑量的藥物不再發揮應有的殺菌效果,甚至使藥物完全無效,從而給疾病的治療造成困難,並容易使疾病蔓延。目前,多認為抗藥性的產生是微生物基因突變造成的。抗藥性變異一旦產生,就可以傳給後代,並可以轉移給原來沒有抗藥性的敏感菌(參見”藥物敏感試驗”條),使抗藥菌逐年增加。為防止和減少抗藥菌的產生,主要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不斷改進和研製新的抗生素;二是堅持合理用藥。由於抗藥性的產生往往與用藥劑量不足、長期盲目使用抗生素等用藥不當的作法有密切關係,所以合理用藥是防止和減少抗藥菌產生的重要一環。比如嚴格按照抗生素的抗菌譜選用藥物,必要時應先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按時按量服用抗生素,使體內藥物始終維持在合理的濃度,以求徹底殺滅病原菌而又儘量減少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必要時進行治療藥物監測檢查;不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等等。
濫用抗生素新生兒有耐藥性:親子中心濫用抗生素新生兒有耐藥性:親子中心
藥劑學的解釋是 指病原體或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種狀態。
一、三者關係
病原微生物藥是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用於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類化療藥物的總稱。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真菌、病毒等。抗菌藥是指能抑制或殺滅細菌,用於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包括由一些 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等)所產生的天然抗生素(antibiotics)
宿主,病原微生物,藥物三者關係宿主,病原微生物,藥物三者關係
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藥物。這類藥物的藥理學研究涉及藥物、病原體、宿主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見圖 )

產生

抗生素的發現始於一九二八年,一位英國科學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發現培養皿遭黴菌污染,很特別的是在那一團黴菌的附近細菌都無法生長,由此推論那黴菌必然有殺菌的能力才能使細菌無法生長,經過研究才發現黴菌會製造一種成分來消滅細菌,這是不同生物間互相對抗以求生存的一種手段,這種由生物體(如黴菌)製造來對抗另一種生物(例如細菌)的物質就是“抗生素”,這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就是盤尼西林。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種抗生素髮現,也有些抗生素是由原先自生物體的製造物再加以改良其化學結構以求增加療效,這些抗生素救了許多得到病菌感染的患者,然而隨著這些藥物的大量使用,抗藥性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發展

抗藥性的存在並不是自抗生素大量使用後才開始的。他也是依照物種之間互相對抗求生存的法則,既然某黴菌能分泌抗生物如盤尼西林來消滅某細菌,那么該細菌若沒有對抗之方法豈不就滅種了。所以該細菌自古以來便發展出對抗抗生素的方法,或是改變其細胞壁,或是產生抗生素分解?所以抗藥性是物競天擇的結果,自古即有。然而自發現抗生素以後至今之大量使用抗生素,卻使得只有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的細菌能夠存活下來,於是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就越來越多,人類用來對抗病菌的武器“抗生素”有效的也就愈來愈少。雖然仍有新藥在研發,細菌發展抗藥性的速度卻不下於人們發明新藥的速度。所以有人悲觀的預期“後抗生素時代”--抗生素無效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我國早年因為傳染病很普遍,所以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再加上藥房銷售及農牧業使用抗生素,如今我們同許多國家相比具有較高比例的抗藥性病菌不能不說是以往種下的因而受此結果。所幸根據國外研究,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下,可以使一個醫院、一個小區、乃至於一個國家的病菌對抗生素具抗藥性的比例下降,使感染的患者得以有藥可醫。

預防

如今我國已重視這一問題,衛生署、乃至於健保局對於醫師抗生素的使用都有嚴格規範,對於民眾的建議則是以下的“三不政策”:
(一)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不要自己當醫師,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二)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這就需要專業的評估。如果是感冒就醫,有百分之九十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而且抗生素並不能加速復原,不必主動向醫師要求開立抗生素。
(三)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乖乖地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身體裡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注意事項

抗生素抗藥性對全民健康是一大威脅,需要醫界及民眾共同努力達成減量及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之目標,我們才能享受在有感染症時、有抗生素可以救命的善果。

抗藥性與耐藥性的區別

抗藥性

是指在生物體在體內產生對某種物質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傷害到自己。抗藥性的產生是病原體長期接觸低劑量藥物後發生的適應性變化,病原體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的通透性而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都是病原體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耐藥性

一般是指病原體與藥物多次接觸後,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藥物對該病原體的療效降低或無效。微生物、寄生蟲及癌細胞都可以產生抗藥性。抗藥性的產生是病原體長期接觸低劑量藥物後發生的適應性變化,病原體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的通透性而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都是病原體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兩者的區別在於可否傷害到自己,不能傷害到自己的突現為抗藥性,有漸變的降低免疫的表現為耐藥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