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白皮書

中國國防白皮書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和附錄三部分,全文近3萬字,共14章。白皮書分析了國際安全形勢,闡述了國防政策,介紹了國防和軍隊各領域建設情況,其主要內容包括:闡述了中國對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的戰略判斷;宣示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指出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體現了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戰略思想;闡述了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闡述了人民解放軍的改革和發展;系統介紹了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費開支情況公布了國防費基本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防白皮書
  • 授權發布:2008年中國的國防
  • 分為:前言、正文和附錄
  • 全文近:3萬字
圖書信息,目錄,

圖書信息

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公布(全文)
授權發布:2008年中國的國防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二○○九年一月·北京

目錄

前 言
2008年在新中國發展進程中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中國戰勝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國防白皮書
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致力於與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中國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主動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安全形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處於大變革大調整大變化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新的安全威脅因素不斷出現。
中國國防白皮書
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全球工業化、信息化進程加快,經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互聯互動進一步增強。國際戰略力量消長變化加快,大國之間合作與借重上升、競爭與制衡繼續發展,新興發展中大國群體性崛起,國際體系孕育著深刻調整。維護和平、制約戰爭的因素持續增長,各國在安全領域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意願增強,世界性的全面大規模戰爭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可以避免。
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圍繞戰略資源、戰略要地和戰略主導權的爭奪加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地區動盪擴散,熱點問題增多,局部衝突和戰爭此起彼伏。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影響加深,世界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糧食等問題嚴峻,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風險的聯動性、系統性、全球性特點明顯。恐怖主義、環境災難、氣候變化、嚴重疫病、跨國犯罪、海盜等問題日益突出。
軍事安全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上升。在綜合國力競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國際軍事競爭更加激烈,世界軍事變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些大國調整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加大國防投入,加快軍隊轉型,發展先進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戰略核力量、軍事航天、反導系統、全球及戰場偵察監視成為強軍重點。一些開發中國家也積極謀求擁有先進武器裝備,提升軍力發展水平。各國更加重視以軍事手段配合外交鬥爭,一些地區局部軍備競賽升溫,國際軍控和防擴散體制面臨重大挑戰。
中國國防白皮書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地區經濟充滿活力,區域、次區域經濟和安全合作保持發展勢頭,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處理分歧和熱點問題仍是各國普遍政策取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簽署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安全、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取得進展。東協簽署《東協憲章》,一體化進程邁出新步伐。中國與東協合作、東協與中日韓合作成就顯著,東亞峰會、南盟合作繼續發展。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取得階段性成果,東北亞地區局勢趨向緩和。
亞太地區安全仍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劇烈波動,衝擊地區經濟發展。一些國家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政局持續動盪。民族和宗教矛盾、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依然突出,地區熱點錯綜複雜。美國保持對亞太地區的戰略關注和投入,強化軍事同盟,調整軍事部署,增強軍事能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勢力猖獗,重大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頻發。地區國家間政治互信有待增強,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有待深化,協調應對地區安全威脅的能力有待提高。
中國的安全環境繼續有所改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持安定團結,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台獨”分裂勢力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圖謀遭到挫敗,台海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並取得進展,兩岸關係得到改善和發展。中國同已開發國家的關係穩定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全面加強,同開發中國家的傳統友誼不斷深化,在多邊事務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
中國仍面臨長期、複雜、多元的安全威脅與挑戰。生存安全與發展安全、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國內安全問題與國際安全問題交織互動。中國面對已開發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占優勢的態勢,面對外部的戰略防範和牽制,面對分裂勢力和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中國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維護社會穩定面臨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台獨”、“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威脅國家統一和安全。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危害上升。外部安全環境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對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影響增大。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發展與安全的統一,統籌兼顧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推進同各國的安全對話與合作,反對擴大軍事同盟,反對侵略擴張。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不搞軍事擴張。
國防政策
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和保護人民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政策的基本內容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誌的軍隊質量建設;貫徹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
根據國家安全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國實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包括:
—推進國防和軍隊信息化。以信息化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立足國情軍情,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科學制定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規劃、軍兵種發展戰略,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
—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統籌國家資源,兼顧富國和強軍,使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將國防建設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形成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科學機制,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國防建設要兼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軍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時期國防資源的社會利用效益。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逐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爭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採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製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集中統一、結構合理、反應迅速、權威高效的國防動員體系。
—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堅持科技強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實施人才戰略工程,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切實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堅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最關鍵的領域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堅持勤儉建軍,注重科學管理,使有限的國防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
中國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戰略上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依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要求,中國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這一方針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綜合考慮當代戰爭形態演進和國家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著眼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做好防衛作戰準備。適應現代戰爭體系對抗的要求,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基本作戰形式,充分發揮諸軍兵種作戰優長,堅持攻防結合,注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趨利避害,揚長擊短。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聯合訓練體制和聯合保障體制,最佳化力量結構,完善部隊編成,加快建立適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作戰力量體系。
這一方針注重遏制危機和戰爭。堅持軍事鬥爭與政治、外交、經濟、文化、法律等各領域的鬥爭密切配合,積極營造有利的安全環境,主動預防、化解危機,懾止衝突和戰爭的爆發。嚴守自衛立場,慎重使用武力,有效控制戰局,努力降低戰爭風險和代價。建立精幹高效的威懾力量,靈活運用威懾方式。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這一方針著力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為核心,提高維護海洋、太空、電磁空間安全和遂行反恐維穩、應急救援、國際維和任務的能力。把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國家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科學籌劃和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參與國際安全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軍事交流,推動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這一方針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始終依靠人民建設國防、建設軍隊,實行精幹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增強國家戰爭潛力和國防實力。健全統一高效的國防動員機制,加強經濟、科技、信息和交通動員,提高后備力量建設質量。創新人民戰爭的內容和形式,探索人民民眾參戰支前的新途徑,發展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服從國家建設大局,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人民解放軍的改革發展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30年偉大歷史進程,人民解放軍堅持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全面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人民解放軍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協調推進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領域的建設,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發展30年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人民解放軍走上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依據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即由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在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現代化建設。確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開創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軍隊進行重大調整改革,裁減員額100萬,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進入90年代,人民解放軍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確立以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基點的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制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作為軍隊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軍隊以軍事鬥爭準備為牽引,加快武器裝備發展,加強軍兵種和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建設,最佳化體制編制,裁減員額70萬,防衛作戰能力顯著提升。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的戰略思想,全面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軍隊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和軍事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和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推進軍事訓練轉變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軍事訓練作為推進部隊全面建設、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基本途徑,改革訓練內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科學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體系。
拓寬軍事訓練領域。加強信息化條件下戰略戰役指揮訓練和部隊訓練,舉行跨區域檢驗性對抗演練,進行整建制夜間訓練,開展後勤、裝備保障綜合演練。重視加強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
深化訓練改革。構建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內容體系,編修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推廣訓練改革的創新成果。加強軍兵種聯合訓練,強化作戰要素訓練,突出指揮協同訓練和戰法研究,改進區域協作訓練。完善基地訓練,發展模擬訓練,推開網路訓練,開展對抗訓練。改革軍事訓練考評機制,從難從嚴訓練,實施軍事訓練全過程全要素精細管理
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普及電磁頻譜、戰場電磁環境等基礎知識,學習掌握信息戰特別是電子戰等基本理論。突出信息化武器裝備和指揮信息系統操作使用訓練,進行契約戰術訓練基地信息化改造,重視開展複雜電磁環境下演練。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推動思想政治建設創新發展,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軍隊建設的科學發展和官兵的全面發展,保證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和有效履行歷史使命。
2007年1月,總政治部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明確規定人民解放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進行的理論武裝和思想引導工作,科學規範了全軍各類部隊和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法規制度建設。大綱規定,執行軍政訓練比例為7:3和8:2的部隊,年度教育時間分別為54個和42個學習教育日。全軍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深入開展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堅持科學理論指導、貫徹以人為本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一切著眼實際效果、注重實踐活動培育、積極推進創新發展等六項原則,靈活運用和創新發展教育形式方法,完善廣播、電視、網路教學設施,建好軍史館、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員之家 ”、學習室和連隊俱樂部、榮譽室。
2008年4月,中央軍委批准、四總部聯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委員會工作條例》,為新形勢下軍隊基層的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證。軍人委員會是軍隊基層單位實行三大民主、保障軍人行使民主權利和開展民眾性活動的組織,有對本單位戰備訓練、教育管理、後勤保障、武器裝備管理等工作的建議權,對士官選取和晉級、優秀士兵考學和保送入學、技術兵選拔培養、表彰獎勵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事項提出人選的推薦權,對官兵履行職責、遵紀守法的監督權,對單位集體利益、官兵正當權益的維護權。軍人委員會在黨支部(基層黨委)領導和本單位首長指導下開展工作,一般由5—7人組成,委員經軍人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選舉產生。
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人民解放軍積極推進後勤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和後勤管理科學化,全面建設現代後勤。2007年12月,中央軍委發布《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綱要》,明確了現代後勤建設發展的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
深化後勤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大聯勤改革,2007年4月,在濟南戰區正式實行以三軍後勤保障一體化為核心的大聯勤體制。加快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推進駐大中城市作戰部隊商業服務和營房保障社會化,推進通用物資儲備、基建工程建設、後勤裝備生產和後勤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社會化。完善預算編制改革,推行預算項目庫制度,加強對重大項目投資的論證評估,總結推廣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行政消耗性開支管理等經驗做法,逐步推廣公務卡支付結算。擴大集中採購範圍和招標採購比例,集中採購向非作戰部隊拓展。
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較大幅度提高部隊教育訓練、政治工作、衛生事業、水電取暖、營房維修等經費標準,提高飛行、航海、航天等專業崗位津貼標準,調整基層軍官崗位津貼和士兵職務津貼標準,提高軍人傷亡保險保障水平。連續提高部隊一伙食費標準。建立小散遠直單位綜合補助經費標準。2007年8月起,全軍部隊陸續換髮07式系列軍服。
規範後勤管理。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維持性經費和統籌配發實物標準化供應,對建設性供應保障進行規範管理,逐步構建集供應、消耗、管理於一體的後勤保障標準制度體系。強化財經管理,按預算辦事、按標準花錢、按財力搞建設。加強飲水、食品、醫療、藥品和油料、運輸、危險品安全管理,健全完善軍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機制,規範軍車運行秩序,組織開展在職軍以上幹部住房專項清理,嚴格軍隊住房管理和空餘房地產租賃,完善非現役公勤人員聘用管理制度。2007年1月,中央軍委發布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深入開展能源資源節約活動,積極推行節約型保障方式和消費方式,搞好軍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啟動軍隊草原保護建設、沿海軍事設施風沙防治試點工程和駐環渤海地區部隊單位污染治理。
強化裝備綜合保障
人民解放軍落實三軍一體、聯合作戰和體系建設、綜合集成的要求,完善和最佳化武器裝備體系,不斷提高裝備綜合保障水平。
加緊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優先發展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的信息化武器裝備,有重點有選擇地改造升級現有裝備。初步形成快速機動、立體突擊的陸軍裝備體系,海空一體、適應近海防衛作戰的海軍裝備體系,空地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裝備體系,核常一體、射程銜接的第二炮兵地地飛彈裝備體系,綜合集成、一體化發展的電子信息裝備體系。
提升裝備管理水平和新裝備維修保障能力。深化裝備科學化、制度化、經常化管理,推行裝備管理責任制,提高武器裝備完好率、在航率。突出抓好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建設,裝備維修保障技術和手段由基本適應一、二代裝備,逐步向適應二、三代裝備轉變,大部分主要裝備已基本形成大修及應急支援保障能力。加強裝備保障力量建設,初步建成以建制力量為主、預備役力量為輔、後備力量為補充的裝備保障力量體系。組織裝備承制單位開展技術保障力量動員演練,探索了軍民一體化保障路子。
調整改革裝備採購體制。近兩年來,進一步擴大武器裝備競爭性採購、集中採購、一體化採購的範圍。按照計畫制定、契約履行、契約監督和契約審計相對分離、相互制衡的要求,調整完善裝備採購組織體系,開展駐廠軍事代表制度改革。
推進信息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積極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挑戰,在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廣泛套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努力走信息主導、複合發展、自主創新、推動轉型的中國特色軍隊信息化建設道路。
人民解放軍的信息化建設,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指揮自動化建設,現已從分領域建設為主轉為跨領域綜合集成為主,總體上正處於信息化全面發展的起始階段。當前,人民解放軍以一體化為發展方向,堅持重點突破與全面建設結合、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結合、新研新建與改造挖潛結合,強化綜合集成,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力度,逐步形成和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指揮信息系統為重點的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取得成效。2006年軍事綜合信息網開通運行,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礎信息保障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建設取得進展,戰場信息支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信息化訓練手段有了較大發展,測繪導航、氣象水文和空間環境保障體系進一步最佳化,一批後勤、裝備保障信息系統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全軍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展開。
主戰武器系統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著眼提升主戰武器系統的快速感知、目標定位、敵我識別和精確打擊能力,對部分在役坦克、火炮、艦船和飛機進行了信息化改造,一批信息化水平較高的新型作戰平台研發成功,精確制導彈藥的比例和規模不斷擴大。
信息化支撐環境得到改善。初步建立信息化領導、管理和諮詢工作體系,信息化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加強。信息化理論探索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不斷深化,制定了軍隊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和指導性意見,修訂完善了技術規範,適應信息化發展需要的院校教育和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加快人才培養
人民解放軍繼續推進人才戰略工程,完善人才培訓體系,突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2008年4月,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軍隊幹部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完善以逐級培訓為主體、崗位培訓為補充、培訓與使用相一致的全程全員培訓體系,形成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軍事教育與依託國民教育並舉、國內培養與國外培訓結合的格局。
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採取送學培養、在職學習、交流任職、輪崗鍛鍊等多種形式,加大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力度。把聯合作戰教學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合理區分各級各類院校教學任務,實施院校與部隊聯教聯訓,構建院校培訓與部隊實踐並重的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體系。開展“軍隊院校重點建設工程 ”,重點建設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做好軍隊生長幹部選拔培養工作。2007年10月,中央軍委批准、四總部聯合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生工作條例》,系統規範了軍隊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士兵學員工作。2007年底,國家教育部和總政治部聯合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依託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問題。目前,全國開展國防生培養工作的普通高校已達117所。軍隊在全國遴選近1000所省市重點普通中學,建立國防生源基地。
營造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人才獎勵激勵機制,重獎優秀指揮軍官和參謀人才、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及科技創新群體。2007年以來,共投入7億元專項補助經費,用於軍隊人才培訓。2007年7月,中央軍委發布《軍隊吸引保留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重點吸引保留科技領軍人才、學科拔尖人才和技術專家人才。2008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綱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軍官考核評價標準(試行)》印發施行,標誌著體現科學發展要求的指揮軍官考評體系初步形成。
堅持依法治軍
人民解放軍堅持把依法治軍作為正規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注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不斷提高正規化水平。
改革開放30年來,軍事立法體制逐步完善,軍事立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1988年中央軍委成立法制機構,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確定負責法制工作的部門。1997年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明確中央軍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2000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進一步明確了中央軍委以及各總部、軍兵種、軍區的立法許可權。截至2008年12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方面的法律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5件,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94件,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215件,各總部、軍兵種、軍區和武警部隊制定的軍事規章(含規範性檔案)3000多件。200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於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2008年12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於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
人民解放軍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完善依法決策、依法指導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建設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實施科學管理,嚴格執行條令條例,把作風紀律建設貫穿於部隊經常性教育和管理之中,通過嚴格訓練和日常養成,培養部隊嚴整的軍容、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
人民解放軍把普法教育作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的重要工作。注重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普法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擔負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全保衛任務的單位,組織官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依法處置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擔負國際維和任務的部隊和海軍出訪艦艇編隊,組織官兵學習《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法律知識。2007年11月,中國政府設立國際人道法國家委員會,軍隊有關部門在國家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認真做好國際人道法在中國軍隊的傳播和實施工作。
陸軍
陸軍是人民解放軍的基礎,是主要在陸地遂行作戰任務的軍種,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和各種專業勤務部隊組成。
發展歷程
人民解放軍建立於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僅由陸軍組成。陸軍長期以步兵為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了少量的騎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種領導機關。80年代以來,陸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增設了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並於1985年組建陸軍集團軍。經過81年建設,陸軍已由單一兵種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的現代陸軍,成為既能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又能與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實施聯合作戰的強大軍種。
體制編制
陸軍目前未設立獨立的領導機關,領導機關職能由四總部代行,七大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陸軍部隊包括機動作戰部隊、警衛警備部隊、邊海防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等,實行集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體制。集團軍由師、旅編成,隸屬於軍區,為基本戰役軍團。師由團編成,隸屬於集團軍,為基本戰術兵團。旅由營編成,隸屬於集團軍,為戰術兵團。團由營編成,通常隸屬於師,為基本戰術部隊。營由連編成,通常隸屬於團或旅,為高級戰術分隊。連由排編成,為基本戰術分隊。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
部隊建設
近年來,陸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逐步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合理壓縮規模,改革體制編制,逐步推進部隊編成向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方向發展。加快發展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信息對抗部隊,重點加強戰役戰術飛彈地空飛彈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建設,不斷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
陸軍兵種建設有了長足發展。裝甲兵加強信息系統與武器平台一體化建設,逐步換裝新型主戰坦克,發展重型、兩棲、輕型等機械化部隊,裝甲機械化師旅在合成作戰師旅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炮兵陸續列裝遠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徑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進武器裝備和新型彈藥,發展三級作戰指揮系統,初步構建起全程精確火力打擊體系。防空兵陸續裝備一批性能先進的野戰防空飛彈、新型雷達和情報指揮系統,逐步建立完善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信息對抗與火力攔截一體的對空作戰體系。工程兵加速構建專業化與多能化相結合、平時與戰時相結合的工程保障力量體系,形成了較強的全程伴隨保障、快速破障、綜合防護、反恐排爆和搶險救災能力。防化兵加速發展新型防護力量,初步建立起一體化的核化生預警偵察監測、防護指揮和防護力量體系。
陸軍航空兵是陸軍主戰兵種之一,實行總部、戰區和集團軍三級管理體制。近年來,陸軍航空兵加速推進由運輸型、輔助型向合成型、主戰型的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方向轉變,全面加強火力突擊、機降作戰、空中機動和空中勤務支援等能力訓練,積極參加反恐維穩、封邊控邊、搶險救災和聯合軍演等行動,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裝備精良、功能齊全的陸航力量。
陸軍邊海防部隊是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境沿海地區安全穩定的骨幹力量,通過總部、軍區、省軍區實施領導。近年來,邊海防部隊按照陸海並重、科技強邊、重點建設、協調發展的原則,堅持以戰備執勤為中心,全面加強偵察監視、指揮控制、快速反應和自衛作戰能力建設,不斷強化邊境沿海地區重要方向和敏感地段、水道、海域防衛警戒,適時組織加強邊境管控、應急處突和搶險救災等行動,與鄰國廣泛開展邊防交往與合作,積極穩妥地處置邊境沿海事務,為維護邊海防安寧穩定,促進邊境沿海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海軍
海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海上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等任務。海軍主要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等兵種組成。
發展歷程
海軍成立於1949年4月23日。1949年至1955年,先後組建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航空兵、潛艇部隊和陸戰隊,確立了建設一支輕型海上作戰力量的目標。1955年至1960年,先後組建了東海、南海北海艦隊。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近岸海域實施防禦作戰。80年代以來,海軍實現了向近海防禦的戰略轉變。進入新世紀,海軍著眼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全面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逐步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推動海軍建設整體轉型。經過近60年建設,海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
體制編制
海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海軍機關、艦隊、試驗基地、院校、裝備研究院等構成。海軍下轄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北海艦隊機關位於山東青島,東海艦隊機關位於浙江寧波,南海艦隊機關位於廣東湛江。艦隊下轄艦隊航空兵、保障基地、艦艇支隊、水警區、航空兵師和陸戰旅等部隊。海軍編有海軍指揮學院海軍工程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海軍潛艇學院海軍兵種指揮學院海軍飛行學院海軍蚌埠士官學校等8所院校。
海軍潛艇部隊裝備戰略飛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編有潛艇基地、潛艇支隊。水面艦艇部隊主要裝備驅逐艦、護衛艦、飛彈艇、掃雷艦、登入艦和勤務艦船等,編有驅逐艦、快艇、登入艦、作戰支援艦支隊和水警區航空兵部隊主要裝備殲擊機、殲轟機、轟炸機、偵察機、巡邏機和直升機等,編有航空兵師。陸戰隊主要由陸戰兵、兩棲裝甲兵、炮兵、工程兵和兩棲偵察兵等構成,編有陸戰旅。岸防部隊主要由岸艦飛彈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組成,編有岸導團、高炮團等。
部隊建設
海軍按照近海防禦戰略的要求,堅持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深化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改革創新,突出海上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科學組織戰役訓練、戰術訓練、專業技術訓練和共同科目訓練,重點抓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要素集成訓練,探索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方法。重視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積極參加雙邊、多邊聯合演練。
發展新型武器裝備,最佳化裝備結構。建造新型國產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飛機,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裝備為主體、第三代裝備為骨幹的武器裝備體系。潛艇部隊具備水下反艦、反潛、布雷和一定的核反擊能力。水面艦艇部隊形成了以新型飛彈驅逐艦、護衛艦為代表的水面打擊力量,具備海上偵察、反艦、反潛、防空、布雷等作戰能力。航空兵部隊形成了以對海攻擊飛機為代表的空中打擊力量,具備偵察、反艦、反潛、防空作戰能力。陸戰隊形成了以兩棲裝甲車為代表的兩棲作戰力量,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岸防部隊形成了以新型岸艦飛彈為代表的岸防力量,具備海岸防禦作戰能力。
最佳化後勤保障體系,提高海上綜合保障能力。以增強後勤綜合保障能力為牽引,初步構建以岸基為基礎、海上為重點、岸海一體的後勤保障體系。加強艦艇基地、停泊補給點、碼頭和機場建設,基本形成與武器裝備發展相協調、與戰時保障任務相適應的岸基保障體系。陸續裝備新型大型綜合補給艦、衛生艦船和救護直升機,成功研發多型海上保障裝備和多項關鍵技術,海上保障力量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提高海軍官兵能力素質,培養合格軍事人才。實行生長指揮軍官學歷教育合訓、任職教育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軍官任職培訓體系。突出海軍職業特色,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圍繞提高軍官任職能力,完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計畫。擴大士官培訓規模,培養技術複雜崗位的中高級士官。
空軍
空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空中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和領土主權、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等任務。空軍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通信兵雷達兵電子對抗兵、技術偵察兵、防化兵等兵種組成。
發展歷程
空軍成立於1949年11月11日。1949年至1953年,陸續成立軍委空軍、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組建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航空兵、空降兵部隊和一批院校,並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7年空軍和防空軍合併,實行空防合一體制。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確立重點發展防空力量的指導思想,逐步發展成為一支國土防空型的空軍。90年代以來,空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陸續列裝了第三代作戰飛機、第三代地空飛彈以及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加強了以戰略理論為核心的軍事理論建設,確立了攻防兼備的戰略思想,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經過近60年建設,空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組成的戰略軍種,具備了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體制編制
空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空軍機關、軍區空軍、軍(師)級指揮所、師(旅)、團構成。空軍下轄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和1個空降兵軍,以及各類院校、科研試驗機構等。軍區空軍下轄航空兵師,地空飛彈師(旅、團),高炮旅(團),雷達旅(團),電子對抗旅(團、營),以及其他專業勤務部隊,在重要方向和重點地區,設有軍級或師級指揮所。空軍編有空軍指揮學院空軍工程大學空軍航空大學空軍雷達學院桂林空軍學院徐州空軍學院、空軍大連士官學校等院校,以及7所飛行學院
航空兵師通常按團、大隊、中隊體制編成,主要機種為殲擊、強擊、殲擊轟炸、轟炸、運輸、偵察、作戰支援等。航空兵師下轄航空兵團和駐地場站。航空兵團是基本戰術單位。地空飛彈部隊以營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師、團、營或旅(團)、營體制編成。高射炮兵以連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旅(團)、營、連體制編成。空降兵按軍、師、團、營、連體制編成。
部隊建設
空軍適應信息化作戰要求,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提高偵察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和戰略投送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戰略空軍
緊密結合軍事鬥爭準備和空軍轉型建設發展實踐,探索與新一代武器裝備發展相適應的訓練體制和組訓方式。突出複雜環境下的技戰術訓練、多兵機種契約訓練和聯合訓練,開展針對性、對抗性訓練,加大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訓練比重。最佳化飛行院校、訓練基地、作戰部隊三級飛行員訓練體制,加強航空兵部隊空戰、對地攻擊和聯合訓練。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創新,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強化在職在崗培訓,2008年7月創辦空軍軍事職業大學,探索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和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按照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指揮自動化系統等裝備。陸續裝備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和空空、空地精確制導彈藥,改進現役裝備電子信息系統,完善情報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基礎網路。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飛機和地空飛彈為骨幹,以第二代改進型飛機和地空飛彈為補充的主戰武器裝備體系
堅持以提高能力素質為核心,走高新人才帶動、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人才發展道路。統籌規劃指揮、參謀、飛行和技術保障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信息化素質較高的骨幹人才,形成了以複合型指揮軍官、尖子飛行員和科技領軍人才、技術專家為代表的高素質新型人才群體。
注重後勤和裝備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完善空軍機場、陣地保障設施,加強空防工程搶建、機場排彈搶修、航空衛生保障等後勤力量,研製配備第二代專用後勤裝備,構建專用物資儲備供應網路,逐步展開多機種保障基地建設。深化裝備保障模式改革,完善彈藥器材供應、修理保障和技術支援等保障網布局,推進保障裝備小型化、通用化野戰化。
第二炮兵是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任務。
第二炮兵遵守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貫徹自衛防禦核戰略,嚴格執行中央軍委命令,以保證國家免受外來核攻擊為基本使命。第二炮兵所屬飛彈核武器,平時不瞄準任何國家;在國家受到核威脅時,核飛彈部隊將提升戒備狀態,做好核反擊準備,懾止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在國家遭受核襲擊時,使用飛彈核武器,獨立或聯合其他軍種核力量,對敵實施堅決反擊。第二炮兵常規飛彈部隊主要擔負對敵戰略戰役重要目標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任務。
發展歷程
創建第二炮兵,是新中國為應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被迫作出的歷史性選擇。中國於1956年開始發展戰略飛彈武器,1957年組建戰略飛彈科研、訓練和教學機構,1959年組建第一支地地飛彈部隊,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第二炮兵。20世紀70年代後期,第二炮兵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的精幹有效戰略飛彈部隊的目標。90年代,第二炮兵組建常規飛彈部隊,進入了核與常規飛彈力量協調發展的新階段。進入21世紀,第二炮兵努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經過40多年發展,第二炮兵已建設成為一支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能力。
體制編制
第二炮兵作戰指揮權高度集中,實行中央軍委、第二炮兵、飛彈基地、飛彈旅的指揮體制,部隊行動必須極端嚴格、極端準確地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執行。
第二炮兵由核飛彈部隊、常規飛彈部隊、保障部隊、院校、科研機構和機關等組成。飛彈部隊編有飛彈基地、飛彈旅和發射營,保障部隊編有偵察情報、通信、測繪、氣象、電子對抗、工程、後勤和裝備等技術專業保障部隊,院校編有第二炮兵指揮學院第二炮兵工程學院士官學校,科研機構編有裝備和工程研究院所。
部隊建設
第二炮兵按照精幹有效的原則,適應軍事科技發展趨勢,提高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確保全全性和可靠性,增強防護、快反、突防、毀傷和精確打擊能力。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現已形成核常兼備、固液並存、射程銜接、戰鬥部種類配套的武器裝備體系,裝備各種型號的核飛彈和常規飛彈。
第二炮兵注重戰備配套建設,最佳化作戰力量結構,完善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飛彈作戰體系,核飛彈部隊與常規飛彈部隊保持適度的戒備狀態,紮實推進戰場體系建設,廣泛套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和施工手段,各項工程合格率均達到100%。改革創新後勤建設,建立野戰保障綜合資料庫和後勤物資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系統,後勤實戰化綜合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嚴格執行核安全控制制度、涉核人員資質認證制度,採取可靠技術手段,強化核武器儲存、運輸和訓練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完善核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和手段,採取特殊安全措施杜絕非授權發射和事故發射,確保核武器的絕對安全。
第二炮兵堅持以專業技術為基礎,以幹部骨幹為重點,以合成配套為中心,以提高整體作戰能力為標準,積極開展專業訓練、合成訓練和作戰演練。專業訓練主要進行飛彈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學習和武器裝備操作技能訓練,合成訓練主要進行作戰編成內各要素全程式協同訓練,作戰演練主要組織飛彈旅和保障部隊在近似實戰條件下的綜合性訓練和演習。部隊訓練實行等級評定製度,關鍵崗位人員實行崗位資格認證制度。深入開展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實戰化訓練,探索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和飛彈基地集成訓練特點規律,研發新一代網路化模擬訓練系統,“信息化藍軍”和作戰實驗室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第二炮兵把人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神劍人才培養工程”,建立三級“技術尖子人才隊伍”,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飛彈專家、指揮軍官和操作技術骨幹為主體的人才隊伍。
八、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武警部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屬於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武警部隊由內衛部隊和警種部隊組成,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佇列入武警序列。國家賦予武警部隊的根本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經常性執勤
經常性執勤是武警部隊為完成國內安全保衛任務而實施的各類勤務工作,主要由內衛部隊擔任。基本任務是:防範各種侵害和破壞活動,保衛警衛對象、警衛目標和國際性、全國性重要會議及大型文體活動現場的安全;保衛重要機場、電台和國家經濟、國防建設等重要部門的機密要害單位或要害部位的安全;保護重要橋樑和隧道的安全;確保監獄、看守所的安全;維護國家規定的大中城市或特定地區的社會治安。經常性執勤分為固定執勤和臨時執勤。固定執勤任務通常由公安部下達,臨時執勤任務通常由地方黨委、政府或公安機關下達。
武警部隊每天有26萬餘人輪流執勤。近年來,武警部隊堅持正規執勤、從嚴治勤、科技強勤,加強執勤設施建設,大力治理執勤隱患,實現了執勤管理全員、全程、全時可視化。強化執勤組織,嚴密執勤部署,落實執勤制度,周密組織重大臨時勤務,有效提高執勤質量和目標安全係數。平均每年制止侵害警衛目標事件數十起,制止在押人犯逃跑事件數百起,組織重大臨時勤務數千起,配合有關部門保證了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和大型活動的安全。各部隊還積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7年以來,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2800餘人。
應對公共突發事件
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是武警部隊處理和懾止突然發生、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的行動。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主要由武警機動部隊擔任,包括處置社會安全事件、自然災害事件、事故災難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具體任務是:控制事發地區,檢查可疑人員的證件、車輛、物品等,保衛重要目標,驅散非法聚集的人群,解救人質和被鬧事人群圍困的人員,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捕殲犯罪分子,進行搶險救災等。
武警部隊是國家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骨幹和突擊力量。武警部隊遂行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任務,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或地方黨委、政府及公安機關賦予,並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或地方黨委、政府及公安機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行動。
武警部隊平時充分準備,建立各級處突指揮中心,完善處突信息系統,科學配置力量,做好通信、軍需、運輸等保障。受領任務後快速到位,採取軍事威懾、宣傳疏導、依法打擊的手段,堅持慎用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依法打擊極少數犯罪分子,高效穩妥地依法對騷亂及暴亂事件、群體性治安事件、群體性械鬥事件、暴力恐怖事件進行處置。兩年來,武警部隊參與處置“3·14”拉薩嚴重暴力事件、捕殲“東突”恐怖分子、事故救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及各類突發事件,有力地維護了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維護了駐地的社會穩定,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
國際反恐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國際反恐合作,現已參加11個國際反恐怖條約。武警部隊是國家反恐怖的重要力量。
加強國際反恐怖磋商和交流。根據國際反恐怖條約協定,先後組團到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以色列、巴西、古巴、南非、俄羅斯、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反恐怖交流,接待了俄羅斯、羅馬尼亞、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南非、埃及、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等17個國家的代表團來訪。
派員出國培訓和援外助訓。先後組團或派員到法國、以色列、匈牙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參加特勤業務培訓,參加或觀摩各類比賽,進行反恐怖專業技術交流等。先後派遣教練組赴羅馬尼亞、亞塞拜然等國家執教或助訓。
舉行聯合反恐演習。2007年9月,武警部隊與俄羅斯內衛部隊,以“特種部隊解救人質及搗毀恐怖組織團伙行動”為課題,首次舉行“合作—2007”聯合反恐演習。
維護邊境沿海地區社會治安與口岸出入境秩序
列入武警部隊序列的公安邊防部隊,是國家部署在沿邊沿海地區和口岸的一支武裝執法力量。其主要職責是:邊境沿海地區治安管理;口岸和邊境通道的邊防檢查和監護;毗鄰香港、澳門一線地區的巡邏警戒;防範、打擊沿邊沿海地區偷渡、走私、販毒等違法犯罪。
公安邊防部隊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公安邊防總隊30個(北京未設),在邊境和沿海地區(市、州、盟)設公安邊防支隊110個,在沿海地區設海警支隊20個。在開放口岸設現役邊防檢查站207個,在邊境沿海地區縣(市、旗)設公安邊防大隊310個,在沿邊沿海地區鄉(鎮、蘇木)設邊防派出所1691個,在邊境主要通道、要道設邊境檢查站46個,在邊境地區的重點地段、方向部署機動隊113個。
近年來,公安邊防部隊全面實行愛民固邊戰略,加強群防群治組織,健全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排查調處機制,整治突出治安問題,開展創建愛民固邊模範村活動,實施關愛睏難兒童工程,有力促進沿邊沿海地區和諧穩定。在邊防檢查站深入開展提高邊檢服務水平工作,創造了安全、快捷的出入境通關環境。
會同有關部門,在邊境沿海地區嚴厲打擊偷渡、販毒、走私等犯罪,進行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2007年以來,共查獲偷渡人員4400人,繳獲毒品3806千克,緝私案值6.2億元,破獲刑事案件19205起,查處治安案件60063起。
公安海警部隊建立健全海上執法機構,充實執法人員,完善執法制度,改善船艇裝備,共破獲海上刑事案件41起,實施海上搶險救助115起,救助遇險人員238人。
九、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十、武裝力量與人民
十二、國防經費
十三、國際安全合作
十四、軍控與裁軍
附 錄
附錄1:2007—2008年中國軍隊主要對外交往情況
附錄2:2007—2008年中國軍隊與外國軍隊舉行聯合演習和訓練情況
附錄3:中國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情況
附錄4:2007年中國七大類常規武器進出口情況
附錄5:1978—2007年中國國防費基本數據
附錄6:2007—2008年頒發的主要軍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