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作戰

兩棲作戰

兩棲作戰(Amphibious warfare)是一種戰爭作戰樣式,主要是利用海軍、後勤將己方軍事力量(如陸軍海軍陸戰隊)自海上投入敵岸或是從己岸移動軍力至他處。

兩棲作戰是現代戰爭中最複雜的軍事行動,需要機動力、空中支援海上運輸、後勤和戰略,它能夠進行對敵人不利的戰略部署和迫其轉移軍力,有效突擊與打擊敵軍。海上輸送兵力古已有之,但專門用於運載登入作戰部隊的人員、物資、裝備,並能在海灘登入的兩棲戰艦艇則是在二戰中出現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棲作戰
  • 外文名:Amphibious warfare
  • 本質:戰爭作戰樣式
  • 方式:空中支援、海上運輸
名詞簡介,歷史戰例,作戰類型,兩棲進攻,兩棲佯攻,兩棲包圍,兩棲襲擊,兩棲奪占,兩棲試探,兩棲撤退,

名詞簡介

兩棲作戰的實施條件非常嚴酷,無論在計畫準備、組織實施、指揮協同、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都會較其他進攻樣式更為困難。強渡海區、敵前登入、背水攻堅帶來的高難度、高損耗和高風險也是其他進攻作戰所無法比擬的。作戰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即便是登入作戰取得勝利,也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兩棲作戰
這在海戰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1915年英法聯軍為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實施了加利波利半島登入作戰。由於準備不足和指揮協同失誤,英法聯軍遭到慘敗,死亡十多萬人。1944年6月諾曼第登入作戰雖然取得勝利,但盟軍同樣付出了慘重代價,其傷亡人數超過了德軍和被俘人員總數,可見兩棲作戰之複雜和慘烈。
海上輸送兵力古已有之,但專門用於運載登入作戰部隊的人員、物資、裝備,並能在海灘登入的兩棲戰艦艇則是在二戰中出現的。此後,兩棲作戰就成為現代戰爭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而兩棲戰艦艇在兩棲作戰中則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歷史戰例

早在西元前55年,凱撒就曾領軍穿越英吉利海峽,登入不列顛群島
十六到十九世紀
兩棲作戰造成了一些特別問題,直到較近的一段時期(大約16世紀)陸戰和海戰複雜化、高度專業化後才得以解決。法印戰爭期間詹姆斯·伍爾夫奪取魁北克之戰和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約克鎮之戰,是18世紀典型的兩棲戰。1801年英國在阿布基爾灣進攻拿破崙扔在埃及的軍隊,這次戰爭體現了使兩棲戰臻於完善的諸多原則和技巧。美國內戰期間,北方的格蘭特將軍和海軍上將大衛·狄克森·波特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戰鬥中密切配合。
二十世紀初到一戰
1914年美國墨西哥發生坦皮科事件,導致軍事衝突,當時就曾有過登入韋拉克魯斯的兩棲攻擊行動。在日俄戰爭中日軍也登入朝鮮半島仁川元山與俄軍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棲作戰仍處於起步階段,登入使用的通常是簡陋的船隻與不完善的作戰計畫。
一戰中最著名的登入行動是1915年加里波利之戰,在其行動中由於協約國登入士兵相關訓練不足、地形不佳和登入縱深進展慢,導致鄂圖曼帝國反攻,造成39萬人的慘重傷亡
這次失敗使得大部分歐洲國家都相信,進攻現代武器防守的海灘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不過美國海軍陸戰隊則認為,只要英國軍隊少犯些錯誤,他們是會成功的。海軍陸戰隊從全面研究加里波利之戰入手,到1934年便勾畫出了兩棲戰的原則,這些原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十分成功的套用。
二戰期間
到了二戰,兩棲戰的裝備與戰術已逐漸成型,配合轟炸機空降兵裝甲部隊與強力後勤的使用,得以進行戰略性的兩棲作戰,包括使用大量船艇進行的撤退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發電機行動)、德軍預計進攻英國的海獅計畫(未實行)、1942年的兩棲突襲:迪耶普突擊,雖然迪耶普突擊是一個慘痛的失敗行動,但它為了往後的登入行動立下非常重要的基礎。
諾曼第登入作戰諾曼第登入作戰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入可說是二戰最知名的兩棲攻擊行動,英國美國加拿大的士兵在猶他、奧馬哈、黃金與寶劍海灘等行動中登入法國北岸。
其他在歐洲戰場的大型兩棲作戰行動:
雪崩作戰
太平洋戰場上,戰初日軍以南方作戰對英美荷各屬地紛紛登入占領,美軍反攻時對日軍大量使用跳島戰術,只攻取重要的島嶼以獲得少人傷亡但最大戰略成效的結果,雙方主要登入戰役有:
貝里琉島戰役
二戰以後
1950年亞洲爆發了韓戰,美軍麥克阿瑟指揮美國第10軍(由第1海軍陸戰師和第7步兵師組成)進行著名的仁川登入,攔腰截斷朝鮮人民軍的主力,使得戰局直轉而下,朝鮮軍節節敗退。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也曾有過兩棲登入,特別是規模最大的卡馬格行動(Operation Camargue)。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里,英國在火槍手行動(Operation Musketeer)中聯合皇家海軍陸戰隊與空降兵登入蘇伊士運河,這也是第一次有直升機參與的兩棲登入行動。
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中,阿根廷4月2日以第一海軍陸戰旅登入福克蘭群島的鯡魚灣,英國出動特遣艦隊(Task force)與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和傘兵於5月21日登入聖卡洛斯港。
1983年2009年斯里蘭卡內戰中斯里蘭卡政府軍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兩棲攻擊,對抗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其中規模較大有海風行動(Operation Sea Breeze)和巴拉維歌亞行動(Operation Balavegaya)。
1990年8月2日,聯合國軍出兵伊拉克,爆發波斯灣戰爭,聯軍出動既仁川登入後最大規模的兩棲攻擊艦隊。其中聯軍以多數兩棲攻擊船隻部署於科威特東海岸,海珊以為聯軍即將於此登入,於是修建大量反登入設施以及抽調5個師前來防守,使得聯軍於他處成功登入,包圍了南翼與海防的伊拉克軍隊。

作戰類型

兩棲作戰的7種類型

兩棲進攻

打開港口通道,確保部隊的迅速到達以及支援更大規模後續部隊。這是規模最大且複雜程度最高的兩棲作戰方式,在這種戰法中,進攻速度是關鍵因素,它可讓迅速部署的大規模後續部隊充分發揮戰略作戰的突然性效果。

兩棲佯攻

牽制並迷惑敵方。己方使用艦炮火力,將登入艦艇放入水中並駛向敵方灘頭陣地,出動直升機模擬登入。但己方部隊不在灘頭或登入場登入,而是返回艦隊或在其他地區登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二戰期間幾次使用過這種兩棲作戰方式。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該軍種也部分採用了這種戰法,以牽制伊拉克的岸防力量。

兩棲包圍

不需要出動任何艦艇的側翼行動。登入艦艇將部隊輸送上岸,並將部隊部署於距敵數公里之外的地區,對敵形成包圍之勢。美國海軍陸戰隊可運用其兩棲裝備實施這種戰術。關鍵因素是己方登入艦艇必須在距海洋或湖泊岸邊較遠的地方機動,以避免遭受敵方岸防炮火的攻擊。這種作戰可能要與大規模陸上進攻配合實施,登入部隊可能要依靠己方的岸基戰機和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上幾次採用了這種作戰方式。伊拉克曾試圖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使用這種戰術,但這種富有創意的戰法在美軍的空中優勢面前無法展示出絲毫威力。

兩棲襲擊

由乘坐登入艦船或直升機上陸的部隊從海上實施的攻擊。這種戰術主要用於迅速摧毀敵陸上設施和收集情報。襲擊部隊可由40人的排級直至5000人的旅級部隊組成,並在敵方組織反擊之前撤退。

兩棲奪占

奪取一個孤立於敵主要增援力量的小型目標。這種作戰的目標通常是一座島嶼,但有時也可能是一座與外界分離的機場或船舶錨地,如二戰時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由於被攻擊目標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因此進攻方沒有必要迅速向目標縱深地帶推進,或攻占一個港口用於大型運輸艦船卸載重裝地面部隊。

兩棲試探

攻占敵防禦較薄弱的地區並測試敵軍反應。這是襲擊、佯攻或攻占戰法的結合,它主要取決於敵方如何做出反應。這種戰術通常由一個輕裝營的部隊實施,從而能夠在敵軍發動反擊的情況下迅速撤退。

兩棲撤退

由海路撤出地面部隊。最著名的戰例是英國陸軍在敦刻爾克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朝鮮興南的撤退。
對於絕大多數軍官而言,上述七種兩棲作戰戰術是合乎邏輯的。然而,一些兩棲作戰理論的“衛道士”們可能會被上述劃分所激怒,因為他們從不承認有“兩棲包圍”戰術。由於這種戰術未被列入官方的正統觀點,因此許多軍官將不會考慮該問題。即使一些明智的軍官建議使用艦船迂迴包圍敵陸上作戰集團,但軍方高級官員也可能會對那些他們從未在院校中學過或在實戰中嘗試過的作戰思想不屑一顧。這種兩棲包圍戰術不應與旨在迂迴至側翼包圍敵軍的大規模兩棲進攻(如盟軍在安齊奧實施的登入戰役)相混淆,後者是由艦船運載的大規模作戰力量實施的主要進攻行動,它要求進行大量的相關準備和協同工作。而“兩棲包圍”則是指一種非常單純的小規模作戰行動,它僅要求由小型登入艦船運載的陸軍或海軍陸戰隊士兵實施側翼進攻行動。
另一種不被承認的戰術是“兩棲試探”,這種戰術主要是利用由直升機和現代化戰機的精確打擊能力而具備的更強機動能力。敵軍通常會發現它們無法防禦整條海岸線,因此會組建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機動反應部隊。如果兩棲進攻力量具備較強的空中優勢,防禦方將會在確認進攻方的兩棲攻擊和實施反擊之前一直處於隱蔽狀態。因此,兩棲進攻計畫可能包括運用試探手段的有關內容,即出動規模適當的部隊奪取敵方防禦力量較薄弱的登入點,以此試探敵方的反應。如果敵方實施機動反擊,它會遭到己方空中力量的攻擊,己方試探行動也將變為佯攻。如果這種試探行動被敵方所忽略,則己方更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力量可能會實施後續登入。
在很多情況下,兩棲進攻部隊的規模過小就無法實施進攻行動,因此試探行動主要用於分散敵軍的注意力,並吸引其部署於其他防禦地區的力量。例如,當越共軍隊13個陸軍師中的12個奉命於1975年進攻南越時,美國軍方曾建議派遣1個海軍陸戰旅在越南海岸登入。對於向越南首都河內推進的任務而言,1個旅的兵力顯得過於單薄,但它可以威脅越共軍隊的補給線,並打亂後者的整體作戰計畫。
因此,兩棲包圍和試探戰術必須在作戰手冊中得到承認,並在和平時期軍事院校的課程中進行教授,在實戰演習中進行演練,從而使軍官們熟悉這些作戰戰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