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軍力報告

《中國軍力報告》,英文全稱為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具體承辦單位是美國國防部,是美國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對中國軍力的“披露”。作為每年眾多報告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美國軍隊針對中國軍隊的戰略分析,以遊說國會,為其決策提供依據。.2000年的第一份《中國軍力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威脅論”,此後,每年新的報告出台都會將這個問題再次帶到風口浪尖的位置。

基本介紹

簡介,發展,偏見,價值,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9年,2013年,軍事關係,軍事關係,交流戰略,機遇挑戰,相關報導,專家點評,複製貼上,

簡介

《中國軍力報告》從理論上來說應當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報告,但現實情況卻不然。《中國軍力報告》很大程度上依賴公開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學者的談話和論著。另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導。但是報告並不是無懈可擊。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之前在評論往年類似報告時稱,這樣的報告“誤導”了世人,誇大了中國的軍費開支,中國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

發展

作為美國國內政治爭鬥的產物,《中國軍力報告》雖不直接影響對華政策,卻可通過提供材料來影響美國各界人士的對華判斷。
《中國軍力報告》最初是根據美國《200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的規定產生的。該部法律在1999年由美國國會通過、柯林頓總統簽署,其第1202款中寫明,國防部長要向國會提交報告,內容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前和未來的軍事戰略。報告應該關注人民解放軍當前和未來可能的軍事科技發展的方向,以及中國總體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軍事組織、操作概念的原則和未來20年間可能的發展"。
這部法律制定和通過的時間正值柯林頓第二任期的最後階段,當時民主黨總統與共和黨把持的國會之間爭鬥空前激烈,美國對華政策也被嚴重政治化。那一時期,國會在中國問題上做了很多手腳,包括出台《考克斯報告》、推動《加強台灣安全法案》的制定與立法程式等,不僅對中美關係構成傷害,也使柯林頓總統在制定和執行政策上受到極大掣肘。實際上柯林頓政府對國會的做法也不滿意。在1999年10月5日柯林頓簽署《200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當天,白宮發表了一份聲明,在對該法進行正面評價的同時,也指出了法案中"令人不安的"幾個方面,其中就包括"對中國的軍事威脅進行臆斷"的內容。可見,《中國軍力報告》的發表,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產物。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中,國會常常和總統爭奪對外政策的主導權。在對華政策上,一些國會議員往往從狹隘的選區利益或極端意識形態出發,提出過諸多過激的、對華不友好的政策主張,而以總統為首的行政部門則從美國的戰略利益出發,忽視或不斷地糾正國會的對華政策主張。可以說,總統和國會之間在對華政策上的角力是一種常態,因為雙方代表的利益不同,特別是當總統和國會分別掌握在不同政黨手中時,這種鬥爭就更加激烈。國會利用手中掌握的撥款權力,在撥款法、授權法中塞入自己的私貨,行政部門要想得到錢就必須接受這些額外的東西。因此,《中國軍力報告》的出台並不代表美國決策部門的主流意見,只是美國權力機構中部分機構和部分人的意志體現。

偏見

《中國軍力報告》的具體承辦單位是美國國防部,從理論上來說應當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報告,但現實情況卻不然。在美國的情報體系中,國防部是美國對外軍事情報的職能部門。可以說,它是收集、評估國外軍事情報實力最強、權威最高的部門。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國防部對外國軍事實力的評估應當是最接近真實的。雖然在歷史上國防部對蘇聯軍事實力的評估、對越南戰爭期間北越軍事實力的評估曾出現過大擺烏龍的事件,但總體而言,美國人仍信任其真實性、客觀性。畢竟,在美國,甚至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部門、沒有一家思想庫擁有價值昂貴的太空偵察設備、龐大的情報人員隊伍和專業精幹的分析人員在每時每刻盯著中國的軍事發展情況,只有美國國防部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事實的另一方面是,美國情報史表明,部門偏見歷來夾雜在情報評估中,揮之不去。例如,1965年~1979年期間,美國各情報部門在評估蘇聯飛彈的準確性方面發生嚴重分歧。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分歧更多體現的是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
中國-巴基斯坦聯合反恐演習中國-巴基斯坦聯合反恐演習
中國軍力的評估問題上,國防部的部門利益顯而易見。冷戰後,尋找明確的、實力強大的威脅一直是美國防部的一個重要任務,中國是其多年來一直試圖樹立的重大安全"威脅"。同布希政府的其他部門相比,包括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內的國防部官員總是更多地強調中國的"威脅",有的時候甚至還是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主要人物。
在分析依據上,《中國軍力報告》很大程度上依賴公開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以及人民解放軍各級軍官、學者的談話和論著。另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導。但是就所用材料的準確性來說,報告並不是無懈可擊。比如說《中國軍力報告》,就在缺乏事實根據的情況下將中國的軍事預算誇大成900億美元,是中國政府發表數字的三倍。這種做法在美國國內都引起了不少反對聲。蘭德公司早些時候就曾公開提出過不同觀點。
除了軍事預算的數額,《中國軍力報告》還有不少值得質疑的地方。比如2003年的報告中引用了香港某報紙在2001年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在研發一種反衛星武器,並說對這則訊息的真實性不能確定。但2004年的報告再次引用同一篇文章時就稱,中國已經對這一反衛星武器系統進行了地面試驗,很快就要進行太空試驗。在如此言之鑿鑿之後,2004年的報告接著說,對於所引用文章中的內容,國防部還在進行評估。後來有學者對此問題做了專門的研究,發現連續兩年被引國防部的做法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價值

《中國軍力報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高度關注,主要原因還在於它的影響力。從理論或法律角度看,這個報告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國防部向國會說明中國軍事實力的狀況,對任何部門或個人都沒有法律約束力,美國政府內的任何部門都沒責任據此制定對華政策。但是,如果就此判斷這個報告沒有效用就大錯特錯了。如前面談到的,這個報告是以非常客觀、權威的面目出現在美國公眾和國際社會面前的,它將成為美國各界人士及國際社會一些國家判斷中國軍事實力及意圖的主要依據,這也是國會推動這個報告出台的初衷。以往的經驗表明,當年的報告出台後,美國學術界、國會人士及政府官員在談到對華政策時,經常引用《中國軍力報告》中的內容支持自己的觀點。美國參議院就有議員提出"重新評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理由就是根據《中國軍力報告》的評估,台海兩岸的軍事平衡已經向大陸傾斜。可見,這個報告雖不直接影響對華政策,卻可通過提供材料來影響美國各界人士的對華判斷。

報告

2010年

這份之前名為《致國會年度報告:中國軍事力量》的報告已經改名為《涉及中國的安全發展年度報告》。
這一變化耐人尋味。由於“安全發展”的概念更廣,外界猜測五角大樓此次有意淡化報告的火藥味。《華盛頓時報》早前引述訊息人士的話說,此次報告軍事內容有所減少,藉此強調“軟實力”的全球戰略新思維
然而,縱觀全文達83頁的報告,與往年相比,新內容並不多,主要涉及台海安全形勢發展、中國軍力發展、中國軍費開支、美中軍事聯繫等諸多方面。
在舟曲進行搶險救災的解放軍在舟曲進行搶險救災的解放軍
報告指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和範圍在過去十年間得到提高。報告對中國在國際事務領域作出的貢獻表示歡迎。稱讚解放軍在維和、人道援助、救災以及打擊海盜活動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報告說,中國的其它投入使得解放軍追求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報告援引2010年美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的內容,指“中國正在研發和部署大量中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配備先進武器的新型攻擊性潛艇,性能日益增強的遠程空中防禦體系,電子對抗和電腦網路攻擊力量,先進戰鬥機以及太空反制系統。”報告還提到中國有研發航母的計畫。
報告稱,2009年,台海經濟和文化聯繫持續取得顯著進展,儘管如此,中國針對對岸的軍力建設有增無減。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局面持續向大陸方面傾斜。
報告指,中國軍事和安全事務透明度有所改善,但在如何動用其不斷壯大的軍力方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中國在軍事和安全事務方面的有限透明度增加了不確定性以及發生誤解和誤算的可能。
1998年長江抗洪救災中的中國軍隊1998年長江抗洪救災中的中國軍隊
報告援引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話說,“中美關係不可能沒有分歧和困難,但我們也並非注定是敵人”。報告說,美中持續和可靠的軍事關係有助實現這一目標,可減少猜疑、增加互信並擴大合作。
自2000年以來,五角大樓每年都向國會提交所謂中國軍力情況的年度報告。2010年的報告本應在3月1日提交,但五角大樓卻一直拖而不發。《華盛頓郵報》分析稱,與美國財政部推遲中國匯率報告一樣,顯然這是美國行政當局從美中關係全局做出的統一部署。該報還透露,白宮方面對2010年的報告提出了較大修改意見,認為應避免發布更多“可能令人不快”的內容。
2010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的新內容
這次報告的名稱,稍稍有一點點的變化,就是它不是純粹的講中國軍力發展報告,而是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軍事與安全報告,所以它也提到了安全上的一個。安全方面的一個重點呢,我看了一下有些新的內容,新的內容主要是集中在了三方面:
一方面就是對中國的周邊的有領土、領海爭議的地區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一個劃分和分析;
第二個比較新的一個地方,就是再次評估了在馬英九08年3月份入主台灣的總統府之後,兩岸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正面的一個交往,但是兩岸的軍力的發展的仍然處在一個不平衡,而且是有利於、傾斜於大陸方面的這樣的一個新的分析;
第三方面就是對中美的軍事交流,特別是在2010年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摩擦,出現問題之後,中美中斷了軍事交流高層的軍事交流之後,未來中美兩軍在交流方面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
所以這些內容,是在過去的五角大樓歷年所發表的中國的軍力報告裡面所沒有的,特別是對中國周邊的地區的安全形式,對中國和其它的一些國家在領海領土這個問題上的一些新的紛爭,而且這個新的紛爭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安全利益,做出了一個新的分析。

2011年

美國國防部於2011年8月24日發布《中國2011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儘管強調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和鞏固國際規範、增進全球安全與和平的中國,承認中國更多地參與國際維和、反海盜、人道主義救助等行動,但對中國的現代化軍隊“可能被用來增加中國獲取外交優勢或有利於其解決爭端的能力”表示擔憂。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麥可-希弗8月24日在五角大樓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稱,中國持續軍事投入的速度和範圍,令美國認為中國尋求的能力可能破壞地區軍事平衡,增加誤解和誤判的風險,並可能造成地區緊張局勢和焦慮情緒。
這份長達84頁的報告指稱儘管海峽兩岸關係改善,中國仍以應對台灣事端為中心提升軍力,尋求阻遏台灣獨立及影響台灣以北京方式解決爭端的能力,以及在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對美國可能向台灣提供的支持進行阻遏。報告稱,兩岸軍力平衡繼續向有利於大陸的方向轉變。
報告稱中國軍隊過去十年來受益於在現代硬軍事裝備和科技方面的強勁投資,許多現代化系統已臻成熟,未來十年中國軍隊將整合許多新的、複雜的平台,並採取新的作戰概念,包括聯合作戰及以網路為中心的戰爭。在所謂軍事透明度方面,報告稱中國“進步有限但不斷改善”,而“對中國如何使用其不斷增長的軍力仍存不確定性”。報告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軍力儘管能夠促進美中在共同目標上的合作,但也會增加誤解和誤判的風險,加強兩軍關係是美國意圖影響中國的選擇的戰略的重要部分。為支持此戰略,美國將繼續監測中國軍隊的發展和戰略,美國也將繼續與盟友一起“維持一個穩定和安全的東亞環境”。
與2010年的報告相比,2011年報告新增加了兩個“特別主題”,即中國的海上戰略和中國的對外軍事交往。新報告中還包括了關於中國的航空母艦項目、反艦彈道飛彈及飛機發展方面的信息。
希弗稱,這份報告應被中方視為美國希望與中方進行討論的一系列問題,美方認為理解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報告摘要
中國作為重要國際演員的崛起很可能會成為21世紀初戰略格局的主要特點。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不但提高了中國公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這種發展趨勢,再加上不斷擴大的科學和技術基礎,也推動了中國軍事現代化項目的全面發展。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地中國,這樣的中國能夠加強國際規則和規範,強化區域和全球安全與和平。
中國正在逐步承擔新的國際角色與責任。2004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闡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指導方針,其中包括擴展至中國直接領土利益範圍之外的任務。這促使中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際維和努力、反海盜行動、人道主義救援和災難救援,以及從疏散動盪海外地區中國僑民等行動中去。中國2010年版國防白皮書稱,中國的前途命運已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雖然如此,中國現代化軍隊也可以用來增強中國獲取外交優勢或以對自身有利的方式解決糾紛的能力。
儘管解放軍面臨著的任務日益增多,但台灣問題仍然是其“主要戰略方向”。在2010年,中國仍在推進其軍事現代化進程,而其側重點就是台灣衝突,儘管兩岸海峽關係已有所改善。解放軍尋求阻止台灣獨立,並使之按照中國大陸的條件解決糾紛的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北京正在發展旨在阻止、拖延或拒止美國介入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的能力。台海軍力和能力平衡仍然在朝對中國大陸有利的方向傾斜。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政府在現代硬體和技術的巨大投資令解放軍受益匪淺。許多現代系統已經已經發展成熟,其他系統則將在未來數年內成為現實。在這一雄心勃勃的採購期後,從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將會被證明是解放軍關鍵的十年,因為其試圖在此期間融入許多新的和複雜的平台,並採用現代化經營理念,包括聯合作戰網路中心戰
在改善軍事和安全事務透明度方面,中國已經做出了有限但有所增加的努力。然而,在中國將如何套用其不斷增加的能力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美國承認並歡迎中國為支持全球安全環境做出的貢獻。中國穩步融入全球經濟,為兩國夥伴關係和合作(特別是在海洋領域)創造了新的動力。雖然中國不斷擴張的軍事能力可以促進在追求共同目標時的合作,但也可以增加誤解和誤判的風險。對於美國而言,強化美中軍事關係,是美國塑造中國選擇、在減輕風險的同時把握合作機會的戰略關鍵部分。為支持這一戰略,美國必須繼續監視解放軍軍力發展和戰略。和美國的友國及盟國一樣,美國也將繼續調整其力量、姿態以及行動概念,維持東亞環境的穩定與安全。

2012年

報告摘要
中國正致力於長期的全面軍事現代化,並希望通過改善軍力來贏得“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國領導人認為,軍隊現代化是利用好21世紀頭二十年戰略機遇期,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領導人希望通過營造積極的外部環境,為中國集中發展經濟提供戰略空間;中國領導人還希望維持周邊的和平穩定,擴大外交影響力以獲取更多的市場、資金和資源;同時避免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發生直接衝突。這一戰略擴大了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存在,也擴展了中國經濟和外交利益的範圍。
隨著利益的增加,中國已經在國際社會中承擔了更多新的角色和責任。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越來越關注包括遠距離作戰在內的多種作戰任務。不過,應對台海突發事件仍然是中國軍隊關注的焦點,也是中國軍事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在這一背景下,解放軍在過去的一年裡繼續發展應對台海潛在衝突的三種能力:震懾台獨的能力;威懾、阻滯及抵消美國干預的能力;軍事對抗中打敗台軍的能力。
為了支持解放軍新增角色和任務,中國領導人繼續支持發展對反介入/區域拒止(中國稱之為“反干預”)任務所需武器,如巡航飛彈、中短程常規彈道飛彈反艦彈道飛彈、反太空武器網路戰能力。中國在先進戰機研製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標誌性事件是J-20去年進行的首次試飛;而首艘航母進行海試,也標誌著中國具備了有限的力量投送能力。中國還在綜合防空、水下戰爭、核威懾與戰略打擊、作戰指揮控制能力、陸海空協同訓練和演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的領導人越來越重視解放軍在國土以外地區執行任務的作用。2011年,解放軍參與了利比亞撤僑活動,並通過持續三年的打擊海盜活動加強了在亞丁灣的存在。此外,解放軍在聯合國維和任務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並且派遣海軍醫療船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進行醫學交流和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在2011年1月舉行的中美首腦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和歐巴馬總統承諾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在這一框架下,美國國防部希望與中國建立健康、穩定、可靠和持續的兩軍關係。在加強兩國軍隊間關係的過程中,美國希望通過鼓勵中國加強與美國及其盟友在打擊海盜,國際維和及人道主義援助與災害救助活動等方面的合作來影響中國的選擇。美國在努力加強與中國軍事關係的同時,也會繼續密切關注中國在軍事戰略、理論和軍力上的發展;並會在此基礎上與盟友和合作夥伴一起通過改變軍力,立場和作戰理論來維護亞太安全環境的穩定與安全。

2013年

美國國防部6日公布向國會提交的2013年度《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稱中國正在快速推進軍事現代化,當前中美兩軍交往勢頭良好。該報告中,首度以較大的篇幅介紹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動向和態度,報告指中國於2012年9月公布的釣魚島領海基線“不恰當”。
美國國防部發布《2013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該報告長達92頁,分為6個章節、4個特別主題以及3個附錄,主要涉及中國國防戰略、軍力發展、台海安全形勢發展、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等方面內容。報告除重點關注了中國空軍發展和首艘航母項目外,還首次以較大的篇幅關注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問題方面的動向和動態,並通過圖表數據和地圖詳細解析了這一熱點事件。
報告在許多方面與以往的版本差別不大:重點關注內容還是中國海空力量的發展及中國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增強;總體基調仍是“中國軍力發展很快”“中國軍力發展和戰略意圖不透明”“中國是個威脅”等。當然,畢竟是冷飯熱炒,2013年的報告也加入了一些新的“作料”,也算是“與時俱進”了。如“爆料”多種中國新型武器的發展狀態和性能評估、對中日釣魚島爭端給予重點關注、進一步渲染所謂的中國網路威脅等。
與此同時,報告對中國的指責也極不負責任。以所謂的“中國軍力不透明”為例,若按聯合國的規定,中國軍事透明早已達標,且中國剛剛發表的國防白皮書,正式公開了人民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的番號、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和海軍、空軍的人數等,“不透明”一說真不知從何談起。另外,拋開報告的內容不談,美國每年例行發表中國軍力報告的行為,完全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中國已多次強調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是防禦性的。
美軍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變得更加“焦慮”,並重彈所謂“中國軍力缺乏透明度”的老調。在這份報告中,一改過去鮮有中國新型武器透露的慣例,文中首次披露了多型中國新型武器的發展狀態和性能評估,如095級攻擊型核潛艇、096級戰略核潛艇、旅洋III級(052D)大型飛彈驅逐艦、江島級(056)輕型護衛艦、新型無人機、大型軍用運輸機長劍-20巡航飛彈等新型武器平台。
2013中國軍力報告中,大篇幅論述了所謂的“中國網路戰能力”,對中國的網路技術能力橫加指責,對中國的網路安全意圖進行主觀臆測和惡意渲染。實際上,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網路戰能力,擁有世界上最龐大,技術能力最優秀的網路作戰部隊,美軍的各軍種都有自己獨立的網路戰作戰力量,而且美國還坐擁著全球網際網路根伺服器的巨大壟斷優勢。就在不久前,美國聯合以色列利用具有破壞性的“震網”蠕蟲病毒,對伊朗的鈾濃縮設備進行了有效打擊。美軍的網路作戰已經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么為什麼擁有超強網路戰能力的美國還要一再指責中國,搞這樣一出“賊喊捉賊”的鬧劇呢?事實上,這種刻意“塑造”對手的行為是美國舊冷戰思維在作怪,是美軍“營造對手”,並獲得國會撥款的老把戲。
報告還大篇幅介紹了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並對中國在該戰略下的軍事部署和武器平台發展進行了評估,報告認為,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武器,對美國維持亞太地區穩定的關鍵戰略目標構成重要挑戰。報告稱,類似於DF-21D反艦彈道飛彈這樣的武器,旨在封鎖進入西太平洋地區的通道,遏制敵方在這片重要海域行動的能力。報告認為,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封鎖”戰略,對美軍向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進行力量投送,構成了實質性威脅,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到2020年左右,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資產,都將暴露在中國遠程飛彈和轟炸機發射的巡航飛彈的火力打擊範圍內。
報告指出,為了支持解放軍新增角色和任務,中國正在繼續支持發展對反介入和區域封鎖任務所需武器,如巡航飛彈、中短程常規彈道飛彈反艦彈道飛彈、反太空武器網路戰能力;中國在先進戰機研製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標誌性事件是殲-20殲-31進行試飛;而首艘航母進行海試,也標誌著中國具備了新的力量投送能力。報告還稱,中國還在空間作戰、戰區反導、綜合防空、水下作戰、核威懾與戰略打擊、作戰指揮控制能力、陸海空協同訓練和演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2019年

當地時間2019年1月15日,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情報局發布了《中國軍力報告》,該份報告除像往年一樣繼續誇大中國軍力、渲染“中國威脅”論以外,這份長達140頁的報告還著重關注了“中國對台灣的企圖”,妄稱收復台灣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

2013年

報告稱,2013年,中國年度軍事預算同比增加了5.7%,達到1195億美元。中國保持了對戰略性軍事現代化的投資,以提高“反介入和區域阻絕”(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能力,包括高級中程常規性彈道飛彈、長程地面襲擊、反艦巡航飛彈、空中反制武器、進攻性網路能力等。
“中國的軍事投資為其提供了逐漸提高的能力,在越來越長程的範圍內投射實力。”2013年內,這包括中國首艘航空母艦的海上測試,以及對第五代戰鬥機的繼續發展。
“為台灣海峽的潛在衝突做準備,包括對第三方干預的威懾和擊敗,仍然是中國軍事投資的焦點和首要驅動力。”報告認為。
在分析台海局勢時,報告援引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10月“習蕭會”上所講“兩岸政治分歧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代傳下去。”這被解讀為,北京有可能希望採取行動儘快解決兩岸問題。
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在為東海和南海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做準備。美國國防部注意到,中國海軍2013年10月在西太平洋近菲律賓海域進行的“機動-5號”演習,包含了中國海軍的全部三支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至今規模最大的海上演習。
 
軍力發展
報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亞洲擁有最強的作戰、潛艇、兩棲戰艦。中國海軍包括77個主要的表面作戰船艦、60多艘潛水艇、55艘中型和大型兩棲船艦,以及約85個裝有飛彈的小型戰鬥船隻。
“遼寧號”航母2013年9月25日進入服務是中國海軍過去一年來最顯著的發展。報告認為,“遼寧號”在未來三四年內主要會聚焦於本地訓練活動。近期內會主要駐紮在青島,但有可能日後會到海南三亞的海軍基地。
中國也在2013年首次公開承認將建造本土的航空母艦。第一艘中國製造的航空母艦可能在2020年代早期啟用。航母的發展將提高中國的長程行動能力。
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是亞洲最大的空軍、世界第三大空軍,有33萬人員、2800隻軍機。
掌握了中國大部分的核武器和常規彈道飛彈的第二炮兵部隊至2013年11月擁有1000枚以上的短程彈道飛彈。該部隊正在裝載新的常規性中程彈道飛彈,以提高其對台灣以外其他區域目標的打擊能力。二炮也在通過加強其洲際彈道飛彈,持續進行核武力的現代化。
2013年,中國進行了七次與其他國家的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其中三次是與俄羅斯的聯合軍演。
至2013年底,中國保持了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10個行動的參與,派出了1900名軍事觀察員,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東。
2008年到2012年間,中國簽署的常規武器出售契約總價約為100億美元。中國的軍售主要是與經濟援助和發展援助配合,以支持更廣的外交政策目標,如獲得自然資源、出口市場、在東道國精英中提高政治影響力、在國際舞台上建立支持基礎等。
南海與東海
這份軍力報告中也包含了對中國在南海的民事海洋執法行動。在外界眼中,中國這些民事執法行動被視作軍事行動的替代。
報告記述了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爭端。兩國都對南海的黃岩島(Scarborough Reef)和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有主權申索。中國對兩個島嶼都保持了持續的民事海洋執法。
報告稱,2013年全年,中國的海洋執法船隻都在黃岩島有所活動。2013年5月,中國向仁愛礁派出海事執法船隻,而菲律賓1999年在此停靠了一艘前美國海軍的船艦。
報告亦記載了2013年中美軍艦險些相撞的事件。2013年12月5日,美國飛彈巡洋艦“考本斯號”(USS COWPENS)在海南島東南32海里執行任務。中國海軍的一艘船艦臨時改變航行路線,迫使“考本斯號”必須緊急停船以免相撞。美國防部報告稱該行動“與國際公認的關於職業性海上行為的規則(即《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公約》)不符”。
在東海,自從2012年9月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五島中的三島後,中國頻繁派出海洋執法船隻,以及偶爾派出飛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邏,也在離這些島12海里的範圍內(國際法中規定島嶼附近的領海範圍)進行海上軍事行動。
2013年11月中國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也被列入報告。
中美交流
“雖然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對話有所進展,但由於缺乏關於中國意圖的透明度,關於中國軍事支出增長速率的問題仍然存在。”報告稱。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美國加州的非正式峰會上,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兩國軍事對話也在此框架下發展。
美國國防部尋求繼續與中國建立一個持續的、實質性的軍隊間關係,同時鼓勵中國與美國、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以及更廣泛的國際社會一起共同努力,維持和平與穩定。”
美國國防部稱,在建立與中國更加堅固的軍事關係的同時,也將繼續跟蹤中國的軍事戰略發展,鼓勵中國對軍事現代化的計畫更加透明。

軍事關係

軍事關係

2010年9月,繼北京表示希望恢復中美軍事關係之後,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薛邁龍(Michael Schiffer)與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進行了會面,從而為2010年底以及2011年初的一系列雙邊軍事交流奠定了基礎。
作為起點,2010年10月中旬,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與中國國防部在夏威夷群島火奴魯魯,舉行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特別會議(MMCA)。會議期間,雙方代表就海上安全進行了討論,包括解放軍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空域,近距離攔截美軍飛機等一系列問題。2010年10月17日,在河內舉行的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上,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與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舉行會晤。當時,梁光烈上將邀請蓋茨於2011年初訪問中國,並且同意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同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舉行會談。
2010年12月10日,美國國防部長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Michèle Flournoy)在華盛頓特區主持召開了第11次防務磋商(DCT),與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進行了會談。會談期間,雙方表達了結束兩國關係時斷時續循環的重要性。他們還就建立互信、擴大合作的潛在機會進行了討論,包括在朝鮮半島穩定問題上的共同利益。
這次防務磋商期間,弗盧努瓦與馬曉天一致同意,以2009年時任防長蓋茨與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確立的七點共識為基礎,發展一種有關軍事關係的框架。而且,這次會談也為蓋茨訪華,以及隨後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創造了條件。
2010年底軍事對話的恢復,使得美中兩軍坦誠地討論了一系列重要話題,包括朝鮮的挑釁行動,對伊朗、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的擔心,以及跨國與戰略安全問題。持續進行對話,尤其是高層對話,是尋找共同方法應對國際安全環境挑戰的一個重要平台。

交流戰略

亞太地區及全球安全環境的複雜性,要求中美軍隊之間進行持續對話。美國的立場是,我們與中國的接觸應擴大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提供一個論壇,以解決分歧,增進雙邊了解。美國看到了維持可靠中美軍事關係的價值,並將這種軍事關係視為中美整體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國防部計畫與中國展開軍事交流,以支持中美最高領導人共同認可的“發展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構想。持續軍事交流,鞏固了美國按照國際規則和條例促進中國發展的政策目標,有利於地區和全球問題的解決。美國國防戰略強調,美國應與中國進行長期多方面的防禦交流。該行動的目標就是在緩解近期挑戰,同時隨著時間追求和提高美國的國家優勢。
美國與中國的軍事交流有三方面的總體目標,以支援更廣泛的關係。首先,其能讓中美軍隊建立合作能力。這可通過提高或促進美國在戰術或作戰方面能力的活動來達到目的。其次,雙方的交流能加深對對方軍事體制的理解,消除誤解,促進共同基地進行對話。最後,軍事交流可使雙方最高領導人共同應對全球安全環境及其相關挑戰。這種交流能促使形成解決挑戰的共同辦法,並可作為建立更有成效工作關係的橋樑。

機遇挑戰

2011年1月,歐巴馬總統重申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中國軍事現代化為中美合作創造了包括維持和平的努力、人道主義和災難救援以及抗擊海盜行動在內的新機遇。與此同時,解放軍的發展也發生潛在摩擦的根源。
亞太各國一直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包括崛起的國家、衰落的國家、核武器和彈道飛彈的擴散、極端分子暴力以及可破壞全球商業關鍵動脈的新技術等。美國防部長蓋茨已指出,應對這些挑戰並非某單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的工作。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能力,使其成為促進地區穩定的天然的合作夥伴。美國的立場是,雙方在某些問題上不可避免的異議,不能阻止我們在具有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2011年年初,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受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將軍的之訪華。蓋茨在與梁光烈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稱,儘管兩國面臨著戰略認識障礙,但雙方仍有許多機會建立和完善雙邊合作。中國在反海盜、聯合國維和行動以及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等領域日益增長的能力,為其同美國及國際社會合作敞開了新的大門。隨著中國軍方向鄰近區域投射醫療和人道主義救援能力的發展,中美兩國將獲得從這些努力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的機會。
2008年,中美兩國國防部簽署了一份有關檔案的備忘錄,此舉使美國第一次獲得了查閱有關美國失蹤軍人信息的解放軍資料——這裡指在從二戰,到韓戰,再到冷戰期間失蹤的美國軍人。受該協定影響,五角大樓戰俘與失蹤人員辦公室在計算在華失蹤美國人員數量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緩慢但穩定的進展。
通過雙邊和多邊演習,中美兩國可以加強戰術合作、加深交流與增進信任。而且,兩國中級及下級軍官、專業軍事教育機構之間的互惠交流,為雙方培養了善於處理日益複雜且重要的中美關係泊新一代領導人。在美國海洋戰略《21世界海上力量合作戰略》中,馬倫上將指出,信任與合作不會猛增。和平時期互相培養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可減輕風險並化解緊張局勢。
中國軍事發展的速度與範圍,仍舊是美國及其同盟與合作夥伴的關注點所在。中國已經間或展現了其在亞洲的自信,特別是在海洋領域的自信。而且,這一趨勢已促使中國與其鄰國,因東海以及南中國海的有爭議的領海產生了摩擦。
此外,對於沿海國家在本國領海範圍之外的海上及空中權利,美國和中國繼續持不同意見。2010年,解放軍的幾架戰鬥機罕見地近距離攔截了美軍在國際空域開展行動的飛機。而且,中國船隻還不斷遭遇在中國領海之外的美軍調查船。
對於應對這些挑戰,確保它們不會導致兩國關係惡化或演變成危機而言,持續且可靠的軍事關係是十分關鍵的。兩國軍事交往應威懾衝突的發生,並且能通過鼓勵基於對戰略性問題開放和實質性討論的持續對話,降低錯誤判斷的可能性。儘管中國領導人曾反覆承諾維持可靠軍事關係,但是他們還把持續交流與尊重中國核心利益聯繫起來。

相關報導

專家點評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羅援少將,點評美國發布2013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羅援指出,美發中國軍力報告是冷戰產物,具有冷戰思維的慣性。他表示,我們應向對中國軍力發展存有疑議的人做適當的解釋,但對心懷叵測的人,我們只能嗤之以鼻。
2013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2013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
羅援指出,美國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實際上是冷戰產物,是冷戰思維的延續。冷戰期間,這類報告主要是針對前蘇聯,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戰略焦點集中到中國,於是把每年一度的對蘇軍力評估報告改為對中國的軍力評估報告。
由於是冷戰思維的延續,因此有冷戰思維的慣性。每年都是老生常談,不看報告,也能推測報告分為三部分。一是渲染中國軍事威脅,二是指責中國軍費不透明,三是誇大我國軍力,認為中國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發展過快,超過了防衛需求。而今年的報告與往年相比,又多了兩個熱點問題,即網路威脅和釣魚島問題。
對於美國的無端指責,羅援認為,我們應當適當地給予回應,在國際社會上增信釋疑。對那些對中國軍力發展存有疑議的人,我們應向他們做適當的解釋;但對心懷叵測的人,我們只能嗤之以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複製貼上

對於報告內容的來源,正如許多專家指出的那樣,大多是美國一些粗懂中文的所謂專家,從中國軍事網站的論壇上“Ctrl+C”“Ctrl+V”的結果。論壇上的東西,多來自網友的揣測和臆想,美國防部竟將之作為根據所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報告'披露的中國軍區圖'報告'披露的中國軍區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