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戰術飛彈

戰役戰術飛彈

戰役戰術飛彈 用來壓制和破壞戰役戰術縱深內目標的飛彈。有些國家稱戰術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役戰術飛彈
  • 類型:飛彈
  • 文字類型:中文
  • 使用性質:防禦
基本分類,內部結構,構成因素,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體結構,電力系統,研發歷程,

基本分類

按彈道特徵分,戰役戰術飛彈有彈道和巡航兩類。彈道飛彈採用火箭發動機,結構簡單,大部分彈道處於稀薄大氣層中。飛彈沿一條近似半橢圓彈道飛向目標,多在彈道主動段進行制導,在被動段作慣性飛行。有的在彈道末段和中段制導。各國現裝備的主要是彈道飛彈。巡航飛彈一般採用空氣噴氣發動機。它在稠密大氣層中靠翼面產生的氣動升力和發動機推力,作等速巡航飛行,進行全程制導。

內部結構

構成因素

戰役戰術飛彈通常由戰鬥部、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體和彈上電源等組成。戰鬥部由殼體、裝藥、引信系統和傳爆系統等組成。戰鬥部裝藥有常規裝藥(炸藥)、核裝藥、特種裝藥。常規戰鬥部效能有爆破、侵徹爆破、殺傷、破甲和穿甲之分。爆破戰鬥部主要用於破壞堅硬的軍事裝備和設施。侵徹爆破戰鬥部主要用於破壞半地面、半地下與地下的軍事設施和裝備。殺傷戰鬥部主要用於毀傷易損目標。破甲和穿甲戰鬥部用於毀傷裝甲目標。戰鬥部又有單彈頭和子母戰鬥部(又稱多彈頭)之分。子母戰鬥部是一枚飛彈攜帶多枚子彈頭,當飛彈飛臨目標上空時,按照預定程式施放子彈,造成對大面積目標的殺傷和破壞。子母戰鬥部又有集束式和分導式之分。集束式戰鬥部主要用於毀傷固定目標,分導式戰鬥部的母艙帶有制導裝置,子彈作慣性飛行,可以攻擊活動裝甲目標。

推進系統

推進系統由發動機和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的部件組成。它利用反作用原理產生推力,使飛彈獲得所需的速度。有的地地戰役戰術飛彈採用兩級發動機,有的採用一台雙推力發動機。發動機有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兩大類。火箭發動機又有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兩種 。 液體火箭發動機能量較高,推力可調節,能多次啟動和關機,工作時間較長,能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貯存和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反應迅速,在短時間內能產生很大的推力,使用維護簡便安全,便於運輸和長期貯存。但其比沖低,推力和工作時間受環境初溫的影響較大,推力大小不易調節,不能多次啟動和重複使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裝備的地地戰役戰術飛彈都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空氣噴氣發動機的飛彈只帶燃燒劑,不帶氧化劑,比沖高,飛行高度一般在25~30千米以下。70年代發展的巡航飛彈,採用尺寸小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飛行速度馬赫數為 0.7~0.8,耗油率低,能實現低空和遠距離飛行。

制導系統

制導系統包括導引和控制兩個分系統。導引系統可全部或部分裝在彈上,控制系統則全部裝在彈上。地地戰役戰術飛彈採用的制導方式有慣性制導、雷達區域相關制導、雷達指令制導、尋的制導、複合制導等。採用慣性制導的飛彈的制導系統由飛彈自載,不受外界干擾,制導精度可達最大射程的萬分之幾,廣泛用於地地戰役戰術飛彈的主動段制導或全程制導。雷達區域相關制導不受天候影響,主要用於彈道末段制導。當飛彈飛到目標區上空時,彈上雷達掃描目標區,從而將飛彈導向目標。目標區地形特徵比較明顯時,命中的圓機率偏差有的僅有幾十米。雷達指令制導主要用於彈道中段制導。它的作用距離遠,不受天候影響;但制導誤差隨距離增加而增大,且易受無線電干擾。尋的制導用於彈道末段制導,多採用被動式制導。這種制導系統結構簡單、尺寸小、成本低、解析度高,受雲霧等氣候影響較大。複合制導綜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制導方式的優點,制導精度高。有的彈道飛彈主動段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採用雷達指令制導,末段採用尋的制導,既能攻擊固定目標,也能攻擊運動目標。

彈體結構

彈體由各艙段及空氣動力面聯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氣動力外形,用來安裝戰鬥部、制導系統、推進系統等。通常用輕合金或複合材料製成。空氣動力面包括彈翼、舵面和尾翼。彈道飛彈一般不帶彈翼。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殼體通常是彈體的一部分。

電力系統

彈上電源由電池、配電器、電纜等組成,用以保證制導系統、推進系統、戰鬥部用電。

研發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國家開始研製與地地戰役戰術飛彈性能相近的地地飛彈。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飛彈大都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慣性制導或無線電制導,彈體體積大,地面設備多,機動性差,發射準備時間長,命中精度低。70年代的飛彈已形成系列,射程從數十千米到數百千米。採用慣性制導或簡易慣性制導,命中精度為數十至數百米。採用固體或預包裝可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飛彈,發射準備時間短,"潘興ⅠA"和"長矛"飛彈(見圖),從占領陣地至發射僅需15分鐘,5~10分鐘即可撤離陣地。80年代的地地戰役戰術飛彈特點是:採用先進制導技術,命中精度顯著提高,達最大射程的萬分之幾,圓機率偏差只有25~40米;發動機採用高能推進劑和輕型殼體材料,提高了比沖和質量比;戰鬥部有核戰鬥部和常規戰鬥部,還有各種功能的常規子母戰鬥部、化學戰鬥部,有的還裝配分導戰鬥部攻擊活動裝甲目標;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有的飛彈可在10分鐘內完成發射準備。
戰役戰術飛彈將重點發展近程和遠程的,其核戰鬥部將向小型、低當量、突出某種破壞效應的方向發展。採用複合制導技術,以提高命中精度,使圓機率偏差僅有幾十米。改進機動的多發聯裝的箱式發射裝置,縮短戰鬥準備時間,提高反應能力。
俄羅斯戰術戰略飛彈:“討厭者”是前蘇聯最早的戰術彈道飛彈,其技術源自二戰中繳獲的德國V-2飛彈。該飛彈於1950年開始裝備前蘇聯炮兵,50年代後期退役。該飛彈是一種單級彈道飛彈,射程270公里,命中精度(CEP)8公里,攜載常規彈頭,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和慣性制導方式。該飛彈發射方式比較落後,通過水平放置在輪式拖車上用履帶式牽引車運往發射陣地,再從發射台上發射。
“飛毛腿”是一種單級液體彈道飛彈,分A、B、C、D四個型號。A型於1955年開始服役,50年代末退役。B型從1958年4月開始研製,1962年8月開始部署。C型是更換輕彈頭增大射程的型號;D型是高精度型彈。該彈射程在80公里至300公里之間,採用慣性制導方式和地面機動發射方式,配備常規、化學或核彈頭,命中精度(CEP)在4000米至50米之間。
“圓點”是一種單級固體戰術彈道飛彈,分為初始型和改進型。初始型20世紀60年代末研製,1976年服役;改進型於20世紀80年代末服役。該彈主要用於攻擊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單個重要目標和大面積目標。該彈最大射程120公里,命中精度(CEP)50米至100米之間,可配備常規或核彈頭,採用全程慣性制導方式和車載地面機動發射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