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Elizabeth(伊莉莎白英文寫法))

伊莉莎白(伊莉莎白英文寫法)

Elizabeth(伊莉莎白英文寫法)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莉莎白(英語:Elizabeth)源於希伯來語的基督教女子教名。有很多著名的女士以此為名。例如: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后;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暱稱為茜茜公主奧地利與匈牙利王后;還有美國女演員、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伊莉莎白也是地名,例如澳大利亞、南非和美國都有伊莉莎白市或鎮。也有文學作品和電影及遊戲人物以此為名。甚至有伊莉莎白甜瓜和伊莉莎白咖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莉莎白
  • 外文名:Elisabeth 或 Elizabeth
  • 英語:Elisabeth 或 Elizabeth
  • 德語:Elisabeth
  • 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名字起源,表述形式,著名人士,英格蘭女王,英國女王,茜茜公主,俄國女皇伊莉莎白,約克伊莉莎白,伊莉莎白.巴托里,其他名人,其他角色,

名字起源

“伊莉莎白”(英語:Elizabeth 或 Elisabeth)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人名以利沙巴,在舊約中這是亞倫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在早期的希臘文本聖經中,將這個名字轉寫為希臘語形式的Ελισ?βετ。歐洲各國的同源名字就是從希臘語形式衍生的。
伊莉莎白

表述形式

英語:Elisabeth 或 Elizabeth
德語:Elisabeth
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義大利語:Elisabetta
羅馬尼亞語:Elisabeta
匈牙利語:Erzsébet
主要變體伊莎貝拉

著名人士

注意:若要了解下列人物具體信息請參閱相關具體人物的詞條,這裡只做必要的簡介。

英格蘭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1533年(癸巳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和她的異母姐姐瑪麗一世
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克利斯托弗·馬洛和班祖明·詹森;桂冠詩人愛德蒙·史賓沙將《仙后》獻給她;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發表了他對哲學與政治的觀點;華達·羅利爵士和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國殖民地。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伊莉莎白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譯為“我觀看,而且我沉默”)。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蘭只授與了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維吉尼亞州(原來的英國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州)是以她“童貞女王”的稱號來命名的。

英國女王

英語:Elizabeth II,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英語: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大英國協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大英國協之首,信仰的守護者”(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她於1952年2月6日登基,是在位時間第2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上位的泰國泰王蒲美蓬·阿杜德),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茜茜公主

巴伐利亞的伊莉莎白,又暱稱為茜茜(Sissi),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后與匈牙利王后,一般稱作茜茜公主。全名為:伊莉莎白·亞美莉·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她1837年12月24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被刺身亡,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暱稱為茜茜(Sisi),是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后兼匈牙利王后。
音樂劇Elisabeth音樂劇Elisabeth
茜茜這個名字經常在小說和電影裡被錯寫為Sissi,茜茜本人簽名時可能使用Lisi,但因為手寫體的字母往往難區分而被誤解為是Sisi。

俄國女皇伊莉莎白

她是彼得大帝和瑪爾塔·斯卡夫隆斯卡婭(即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兒,成為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俄羅斯第三位女皇,後來將王位傳給彼得三世(彼得·弗多羅維奇)。

約克伊莉莎白

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后(1466年2月11日-1503年2月11日)。她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與王后伊莉莎白·伍德維爾的長女(伊莉莎白·伍德維爾曾為第一任丈夫格雷誕下兩名兒子)。她的弟妹包括瑪麗、塞西莉、愛德華、瑪格麗特(早夭)、理查、安妮、喬治(早夭)、凱瑟琳和布莉琪。
約克的伊莉莎白畫像約克的伊莉莎白畫像
1483年,愛德華四世病逝,其子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即位為愛德華五世,卻被愛德華四世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以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無效為由剝奪繼承權。理查自立為王,是為理查三世。王后伊莉莎白與女兒為避禍躲進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五世與其弟理查則被關在倫敦塔內,其後不知所終。
伊莉莎白身為愛德華四世的長女,被視為正統王位繼承人。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便意圖借與伊莉莎白聯姻起兵;亦有傳言指理查三世打算在王后安妮·內維爾病逝後迎娶伊莉莎白以鞏固權位。
1485年,理查三世戰敗身亡,亨利·都鐸即位為亨利七世,依約與伊莉莎白成婚,將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個王族統一。伊莉莎白為亨利七世誕下八名子女,其中長子亞瑟威爾斯親王,長女瑪格麗特後來成了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的王后,次子亨利在亞瑟病逝後成為繼承人,即後來的亨利八世
伊莉莎白於1503年2月11日,即其三十七歲生日時,因產後感染而逝世。其後下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亨利七世禮拜堂。

伊莉莎白.巴托里

伊莉莎白.巴托里於1560年生於匈牙利的名門新巴托里家(或稱為尼爾巴托里家)。新巴托里家是與哈布斯堡王朝有著深切關係的名門望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的領地尼爾巴托爾都是當時的知識中心。他們家有許多有權有勢的親戚——其中包括一個紅衣主教,一些特蘭西瓦尼亞親王,一些大法官,而最著名的莫過於斯特凡·巴托里——他是特蘭西瓦尼亞親王並在1575~1586年當上了波蘭國王。據說在小時候伊莉莎白就表現出了類似頭痛的症狀,這可能是由於癲癇病或其它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並且可能和她晚些時候的“精神錯亂”行為有關。波蘭的斯特凡·巴托里算是她的一個比較有名的親戚了,而她還有一位日後成為大法官的哥哥以及兩個毫無名氣的妹妹。她從小就得到了比普通人更多的照顧,一群女家庭教師圍者她,滿足她所有的需要。雖然她可能罹患癲癇,伊莉莎白還是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年輕女性。
11歲時,她與男爵納達斯迪·費倫茨訂了婚,12歲時搬到了納達斯迪家的領地沙爾堡。
1575年5月8日,豪華的婚禮在瓦蘭諾城舉行,當時她十五歲。布拉格的皇帝麥馬克西米連二世也送來了祝賀文和禮物。她嫁給了一位很有聲望卻本性殘酷的戰場英雄——19歲的納達斯迪·費倫茨。費倫茨是一個軍事家、外交家,更是匈牙利的民族英雄。他把新教和天主教徒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在戰爭中,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於是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匈牙利的黑色英雄”。那時的社會還沒有人提倡婦女解放,但伊莉莎白卻保留了她使用舊姓的權力。儘管她可以在信件中署名“伊莉莎白·巴托里”,但是其他貴族仍然稱她為納達斯迪夫人。
她這樣一場婚姻在當時的貴族圈中一點也不稀奇,這完全是她那秉承機會主義的母親所導演的一場政治聯姻。而納達斯迪家族也因此獲得了相當多的領地——與巴托里家聯姻而獲得的嫁妝。雖然對這場婚姻有諸多的猜測,但是費倫茨經常外出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根據現存的書信來看,他們夫婦倆感情非常好。
在她婚姻的頭十年里,伊莉莎白沒有孩子,因為他的丈夫因為各種原因而很少有時間和她呆在一起,之後,從1585~1598年,伊莉莎白共生育了三個女兒、兩個兒子。
在她年近四十的時候,伊莉莎白是出於無聊,慢慢發現了折磨僕人所給她“帶來的快感”。在她的那些女僕人中,她所鎖定的目標是那些青春期的少女。她先是用燒的發紅的鉗子把她們的身體撕裂,把她們放在火上烤,或是用一種叫“Star-kicking" 的刑法來折磨她們(用沾滿油的紙條夾在受刑者的腳趾間,然後點火,而Elizabeth本人則在旁邊觀賞受刑者痛苦地嘗試踢走那些火星)。
她也曾經把那些女孩的頭撕成兩半(就是用工具把她們的嘴硬撬開,不斷擴大角度直到她們折斷頸部而死。在她不那么變態的日子裡,她只是強迫那些女僕們赤身裸體的在成群的男人面前做家務活。
伊莉莎白在她孩子的奶媽尤娜(匈牙利名Ilona Joo)、管家烏依瓦里(匈牙利名Johannes Ujvary)、巫師達爾維拉(匈牙利名Darvulia)與Dorottya Szentes的幫助慫恿下繼續墮落著,並在一個稱為“尊貴夫人的刑室”的地方對女僕施加各種她自創的酷刑。隨著她的年齡不斷增長,她對那些無辜的年輕女性的血肉的渴望愈發強烈了。她發明了許多新的折磨手段,像一種叫“甜蜜的痛苦”,她用熨斗、熔化了的蠟和刀子來折磨女僕們,然後脫去她們的衣服,在全身上下塗滿了蜂蜜,最後將他們拋棄在滿是飢鋨的昆蟲的小樹林中。還有一種叫“水之痛苦”,就是先把一個少女扒光,浸在零度的冰水中,並且不斷從頭上澆冰水直到受刑者活活凍死。
終其一生,伊莉莎白一直為劇烈的頭痛而煩惱。她不但在被無由的煩躁發作侵襲時,用髮夾刺侍女們,而且在像癲癇般的痙攣發作時,在床上翻來覆去,去咬服侍她的侍女們。聽到少女們痛苦的哀嚎,她自己的痛苦會不可思議的消失。
1604年,49歲的費倫茨·納達斯迪因病去世。她實施暴行更加變本加厲。在此之前,夫人對侍女秘密的虐待,常常使她們死亡的傳說已四處流傳。儘管有危險的名聲,貧困的百姓女兒們,仍然毫不猶豫地為生活去城中。有一個被叫作牙諾修的醜陋侏儒,被命令在附近的村莊尋找目標。少女們原先是懷著像去郊遊的心情進入城中。但是只要一進大門,能生還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根據審判的記錄,夫人的男僕作了如下的證供:“夫人的房間中一直都有四、五個裸體的少女,因為身上沾滿了血跡,整個看起來像炭一樣黑黑的。”維也納的住處,房中像血海一般,沒辦法行走。為了要到床上睡覺,在地板上灑灰以防滑倒。
她更是向德國的鐵匠訂購了全套的處刑工具;於是不久之後,在她度過了她大部分成年時光的Csjethe城堡的地下室,一座規模宏大的處刑室建成了。除了那著名的血浴之池和鐵處女以外,還有刺之牢籠和吊在天花板上的鐵刺球。她命令蹄鐵工製造像鳥籠般的東西,有銳利的鐵刺朝向籠子裡面。用滑車的裝置把鳥籠高高的掛在天井上。殘忍的多爾可(英文名Dorka)把少女關在籠中,拿燒紅的火鉗向她們刺去,少女一往後退,鐵刺就會刺在背上,直到她們自己把自己穿在了那些鐵刺上。其他人則被放在那個刺球中(空心,但是內部有朝向球心的鐵刺),那個刺球被推動後象鐘擺一樣不斷做單擺運動直到關在裡面的少女的身體被完全撕碎。處刑之時伊莉莎白會站在刺籠下面,雨點般的血,就會落到等待洗浴的伯爵夫人身上。這樣就可以享受鮮血淋浴了。
當時在維也納,她“沾滿鮮血的伯爵夫人”之名已不脛而走。根據傳聞,她在維也納的住處每夜都會聽到少女的哀嚎。等到天亮,街上有血在流。
伊莉莎白的恐怖統治持續了很多年。死去的少女的屍體或者被燒毀,或者被埋到了城堡下面,或者拋於野外任野獸吞食。恐怖的震波穿透了鄰近的鄉鎮,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揭發女伯爵的獸行。就連那些本應該為維持和平和公正負責的神職人員也都保持沉默。
謠言雖說是謠言,但伊莉莎白的立場漸漸危殆。一個極有權勢的貴族也不可能濫殺多達80人而安然無事。但是,對她的暴行所採取的直接行動一直沒有被施行,直到她已經把周圍城鎮所有的少女“耗盡”。儘管如此,她還是過於大意。無法滿足於地位卑下的平民少女的血,竟還想要貴族少女的血。她開始將魔爪伸向那些較低級的貴族婦女。她建造了一個虛假的學校,欺騙那些貴族出身的少女來她的城堡並承諾對她們進行教育,僅僅是為了把她們折磨至死。在她馬拉松般的屠殺的末期開始變得草率了,她隨意將受害者屍體扔出城外讓野獸吞食,或者讓神甫把受重傷的少女活埋。
一個神甫最後終於向匈牙利馬蒂亞斯通報了此事,後者開始對女伯爵的所作所為進行調查。
搜查卻特城的行動在1610年展開。12月30日,伯爵夫人女婿的表兄圖爾索(匈牙利名Gyorgy Thurso)伯爵,率領一隊士兵和騎兵包圍城堡。在臨攻破城堡的那一刻,堡里都還在進行著血腥殘酷的殺戮。當他們到達城堡時,所見到的場景比預計的要可怕:拿著劍的官吏,舉著火把走向城堡的地下室,異樣的氣味撲鼻而來。一個死去的少女倒在門廳,另一個已經奄奄一息了,全身被刺滿了洞。另外一些則被吊在地下處刑室的天花板上,像被消化過的死鹿一般。50多具屍體被從城堡地下發掘出來。往裡去可以看到其他的屍體。也有還剩一口氣的活人。據生還者的證言,她們最後在沒有食物可以吃之時,被迫吃被殺的同伴的肉。
女伯爵的三個女巫同謀被抓去了,而女伯爵本人則被關在了自己的城堡中。
1610年,女伯爵和她的同夥被帶上了法庭。三個女巫在長時間的嚴刑逼供後終於坦承了全部罪行,但是她們試圖減少她們在這次恐怖事件中的重要程度。在17世紀的匈牙利,監獄中的犯人是不可能獲得假釋的。三個人都把罪行推到了一個在審判前幾年就死去的同為女伯爵同謀的女巫身上。超過200個證人被傳喚到法庭,但是大多數人都只能提供一些道聽途說的訊息做為證據。但是,這些供認還是和馬提亞王和他的士兵所親眼見到的恐怖景象一樣,為法庭對女伯爵的定罪提供了足夠的證詞。
1611年1月,審判在匈牙利的Bitcse(畢滋歇城)舉行。但伊莉莎白並未出庭應訊,也沒有承認任何罪行。
這裡我必須小小的離題一下,伊莉莎白不能出庭的原因不是出自她自己的選擇,事實上,她一直懇求逮捕她的馬提亞王替她開脫罪責。但是,對她來說很不幸的是,馬提亞王和她並沒有利益關係,將她的審判安排成向大眾公開。雖然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她的罪行,我們還是得注意到她並沒有被允許出席她自己的審判並為自己辯護。
她的同謀比較慘些,沒有受到恩惠和寬恕。共犯尤娜和Dorottya Szentes,手染基督徒之血的邪惡女巫,在她們被扔進火堆之前,用燒的發紅的鉗子扯掉了所有的手指。另一個則被砍頭並且屍體被穿在了樹樁上。還有一個叫Erszi Majorova的女巫,則在遲些時候被砍頭。
由於受她的貴族出身所保護,伯爵夫人並沒有和她的同謀一樣下場悲慘。不過圖爾索(英文名Thurzo)在1611年判她永遠不得踏出她自己的城堡一步。有傳言說他是在”參觀“了那個受刑室之後做出如上判決的。(在拒絕擔當隨軍牧師之職後,她被宣布判終身監禁,要被關在城堡中直到死。)
判決確定後,石工就前往城裡把所有的窗戶封死。她雖然活著,卻像被葬在巨大的黑暗的墳墓中一般,可以透過光線的地方,全部封死,不留一絲縫隙。最後為了要送食物和水到她的房間,才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
1614年7月31日,54歲的伊莉莎白向來自Esztergom教區的兩名牧師口述了她的最後願望和遺囑,她希望她家庭的財產能夠在她的孩子中間平均分配,然而她的兒子保羅及其後代將是基本繼承者。
1614年8月14日,一個獄卒想好好看看這位女伯爵,因為據說她當時仍是匈牙利最美麗的女人之一,在那個小洞裡瞥了一眼後,他發現她面朝下躺在地上,已經死了。伊莉莎白·巴托利被關押的四年後,死在自己的那個小房間中。死時54歲。這位嗜血女伯爵終於在痛苦中死去了。她的屍體本應葬在Cachtice鎮教堂,但是考古學家挖開了恰赫季斯堡的墓穴之後並沒有發現她的遺體。人們便認為她的遺體被葬在了巴托利家族的領地艾切德,但是後來打開艾切德墓穴之後仍然沒有發現她的屍體。
至死,她也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罪行,也沒有對她的所做所為表示過懊悔。
後來她的兒子保爾搬到了恰赫季斯堡,並且在這座城堡里生下了繼承人費倫茨三世。1671年之後,這座城堡被轉交到其他家族手中。這坐關押她的城堡依然矗立於斯洛伐克共和國境內。一本關於那次判罰的抄卷還保存在布達佩斯匈牙利國家檔案館中。度過漫長的幾個世紀。匈牙利國會則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人們提到她的名字。直到“東歐劇變”,共產主義政權垮台後,那份檔案才被公之於世。之前雖然缺少確鑿的證據,好萊塢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他們基於伊莉莎白的傳說編造了一個又一個低級的恐怖故事。1970年拍攝的《Countess Dracula》(血浴美人)是第一部明確地圍繞伊莉莎白的故事改編的電影,但是故事中的反派女魔頭的名字卻是叫Mathory。該影片知情人士透露一部新版的關於伊莉莎白·巴托利的電影正在製作中。
1.在一個多世紀裡,關於伊莉莎白的所有資料都被封存起來並且在匈牙利禁止提到她的名字。
2.不同於她同時代的許多女性,她受過良好教育並且智力出眾甚至超過她同時代的某些男士,她掌握多種語言,而特蘭西瓦尼亞的執政王也不過就識得幾個大字罷了。
一些現代學者以及她同時代的某些人認為她是精神失常才會作出那些難以理解的暴行,但是只要隨便看看她的過去就能發現她是個能完全控制自己能力的人。
3.在伊莉莎白殺害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斯洛伐克人,所以Csejthe這個名字只作嘲笑用,而且在這個地區她仍被稱為“匈牙利婊子”。

其他名人

英語:Elizabeth Taylor,美國女演員。 她一直被看做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有好萊塢色彩的人物:由童星成長起來的她貌美如花,她可以清純,也可以妖艷,她的魅力、演技使她奪得3次奧斯卡獎,曾經的放縱,也使她顯得肥胖和衰老。她的美貌、她的電影、她的丈夫……使得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她始終是媒體追逐的目標。她仿佛是濃縮了的好萊塢樣本:藝術、美貌、金錢、愛情和注定要失敗的婚姻。
伊莉莎白·泰勒伊莉莎白·泰勒
2000年她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勳章,表彰她對電影事業作出的非凡貢獻。年事已高的她如今被人尊稱為“玉婆”,置身於慈善事業,尤其是愛滋病的防治。
伊莉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
伊莉莎白·史特凡(Elizabeth Stefan)
伊莉莎白·海倫(Elizabeth - Helen),世界集團、亞太財團的接班人。
清朝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溥儀為之選取伊莉莎白的英文名。達斡爾族,正白旗。因其不僅容貌端莊秀美、清新脫俗,且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而在貴族中聞名遐邇。1922年,被選入宮,成為清朝史上最後一位皇后。

其他角色

傲慢與偏見》中的角色
伊莉莎白·班納特,小說《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人公,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羊脂球》中的角色
伊莉莎白·魯塞,出自小說《羊脂球》,作中的女人公,綽號羊脂球,是名妓女。在旅途中拿出自己的食物給大家分享。可因過關卡時不願委身侵略者,導致全車人被扣押。和她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馬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副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加勒比海盜》中的角色
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1.2.3中的女主角,由Keira Knightley(凱拉·奈特莉)飾演 Elizabeth Swann(伊莉莎白.斯旺):英國總督的女兒,威爾的未婚妻。
《生化奇兵:無限》中的角色
生化奇兵系列遊戲3中的女主角,具有高度的AI製作,是3代中最受矚目的角色。
拳皇11》中的角色
伊莉莎白·布蘭克托什(Elisabeth Blanctorche),格鬥遊戲《拳皇11》中登場的女主角。
使用自由操縱「光」攻擊的光拳術,Blanctorche家族的後裔。也許因為是因為承繼家族的傳統,到21世紀出行也不用車仍用著馬。戰鬥的時候也常備馬鞭。
與『遙遠彼方來者』對立的家族。使用馬鞭術及光拳術混和的格鬥技。個性非常正派強勢和不茍言笑,對於軟弱無能的人通常會給予毫不留情的批評。居住在法國的一個小鄉鎮上,同時受到當地居民的敬重。XI'賽後對於ASH奪取三神器的力量非常生氣同時誓言要阻止阿修的目的。 和ASH之間的關係為幼馴染
黑塔利亞》中的角色
伊莉莎白·海德薇莉,出自動漫《黑塔利亞》,代表匈牙利。從前是馬背上的民族,因此與秀麗的外表相反,性格非常勇猛。有著孩童式的純真笑容,呼喚她就能得救的迷人大姊姊,戰鬥力高強,但是成為敵人就會很可怕。平常表現得端莊賢淑,但有時會顯現出糟糕的一面。“大概是這部漫畫最有男子氣概的人”(語出自本家)。跟奧/地/利聯手做許多事情,非常喜歡奧/地/利,必要的時候會揮舞著平底鍋保護他。由於國內是腐片的發源地,所以是個腐女,經常拿著偷拍用的DV機。極端討厭羅/馬/尼/亞,會用羅/馬/尼/亞人的名字給狗起名。武器是平底鍋,威力十足。
黑執事》中的角色
伊莉莎白·米多福特,動漫《黑執事》中的角色(又譯:愛麗莎貝爾·米多福特,CV:田村由加利),是一個非常可愛且任性女孩子,夏爾的未婚妻。
像有「貴族的妻子必須是貴族」的言詞一樣,她也是確鑿的侯爵千金。非常喜歡與shieru蘿莉塔等一類的可愛東西,首次登場的時候把傭人們搞得很奇特。有些任性,曾把夏爾最重要的戒指弄壞,後來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其道歉。性格跟夏爾截然相反,但夏爾似乎很能容忍她。其實劍術非常了得,曾在“鐵達尼號篇”順手用牆上的兩把裝飾劍解決掉N多活死人,認為夏爾的妻子應該可愛一點,所以極不願被夏爾看到。
網球王子》中的純種馬
在日本動漫《網球王子》中,伊莉莎白是跡部景吾所飼養的一匹英國純種賽馬的名字。(尚未見其真容,不過既然是跡部大爺家的馬,必定非同一般!)
輕音少女》中的貝司
動漫《輕音少女》中,伊莉莎白是秋山澪貝司的名字。在第二季第六話中秋山澪給自己的貝司起名叫伊莉莎白。伊莉莎白的型號是:Fender-Japan JB62-DMC/VSP/LH/3TS。
《星空club》中的雙魚少年
在血貓漫畫作品《星空club》中的一個人物,是個充滿幻想的人
《女伯爵》中的角色
17世紀的匈牙利伊莉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的美貌遠近馳名。自從她的丈夫在戰爭中死去,年華漸漸老去的她一直寡居在城堡里。在一次宮廷舞會上,伊莉莎白遇到了英俊多情的貴族青年伊斯特凡,兩人共墜愛河。而兩人之間的私情遭到了伊斯特凡父親的堅決反對,他強行把兒子送往丹麥,並為他物色了更年輕的結婚對象。伊莉莎白備感失落,向女巫安娜求助駐顏之法,以挽回愛情。傳說中,處女的鮮血有駐顏奇效,為了保持自己的美麗,伊莉莎白秘密地謀殺了650名處女,用她們的血來沐浴。而等待著伊莉莎白的並不是愛情的回歸,1610年,這個臭名昭著的女人被監禁,四年後死於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