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

757年

757年,指的是世界上的時間點之一。唐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二載,乾支紀年為丁酉雞年,日本天平勝寶九年,渤海國大興二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757年
  • 公元757年:農曆丁酉雞年
  • 歷史大事安慶緒殺父安祿山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中國紀年

公元757年是農曆丁酉雞年。

歷史大事

安祿山自起兵以來,視力漸昏,以至全然不能見物。又因毒瘡,性情暴躁,稍不如意,左右即遭箠撻,有時無故殺之。稱帝以後,深居禁中,大將難得見其一面,一切大事都由嚴莊傳達。嚴莊雖貴為大臣,亦不免被箠撻。閹宦李豬兒被撻尤多,左右之人皆難以自保。祿山有愛妾段氏,生子慶恩,欲代慶緒為太子。慶緒常懼被害,嚴莊對慶緒說:“事已至此,機不可失。”嚴莊於是對豬兒說:“你受箠撻無數,如不行大事,死無日矣!”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李豬兒遂決定殺安祿山。嚴莊與安慶緒持刀立於帳外,李豬兒執刀入帳,斫祿山腹中。左右之人皆懼,無敢動者。祿山摸枕邊刀而不得,搖動帳竿說:“一定是家賊殺了我。”說完,腸子已流出,遂死。三人挖床下深數尺,以氈裹祿山屍體,埋之於下,告誡宮人不得泄露於外。正月六日早上,嚴莊對外宣言說,皇上得了急病,立晉王慶緒為太子,遂即帝位,尊祿山為太上皇,然後才發喪。慶緒昏庸懦弱,言辭無序,嚴莊恐眾人不服,遂不令慶緒見人。慶緒則日夜縱酒為樂,稱嚴莊為兄,以為御史大夫、馮翊王,事無大小,皆由莊決定;厚加諸將官爵以收買人心。
郭子儀平河東
郭子儀認為河東郡(今山西永濟)居兩京之間,扼叛軍要衝,得河東就可收復兩京。當時安祿山大將崔乾佑守河東。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二十八日,子儀派人潛入河東,與陷於叛軍的唐官吏聯絡,等待官軍至後作為內應。郭子儀遂帥兵從洛交(今陝西富縣)向河東進發。又分兵攻取馮翊(今陝西大荔)。二月十一日,河東司戶韓旻等翻河東城以迎官軍,殺叛軍近千人,叛軍大將崔乾佑逾城以身免。然後發城北兵來攻城,並阻擊官軍,被郭子儀擊敗。乾佑敗退,子儀帥兵追擊,殺四千人,俘虜五千人。乾佑逃至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安邑人開城門使進,剛進一半,安邑人突然閉門擊之,已進者皆被消滅。乾佑未入城,遂從逕嶺(今運城東北)逃跑。河東遂平。
肅宗集諸道兵於鳳翔,謀收復長安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十日,肅宗至鳳翔。數日內,隴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諸國之兵皆來會。江淮庸調也至洋川(今陝西西鄉)、漢中。肅宗從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通表於成都,信使駱驛不絕於路。長安人聽說肅宗至,都紛紛從城中逃出歸順唐軍。各路軍隊已集,李泌請派安西及西域兵進軍東北,從歸州(今河北懷來)、檀州(今北京密雲)南攻范陽。肅宗則說:現在大軍已集,江淮庸調也到,應以強兵直搗叛軍腹心。如果帥兵至東北數千里。先攻取范陽,乃是捨近求遠。李泌說:如果現在以所有的兵力收復兩京,雖能攻下,然而叛軍一定會東山再起,我軍又將陷於危急境地。現在我們的精兵主要是西北邊鎮和西域諸胡的軍隊,性耐寒而畏暑,如果利用其士氣,進攻叛軍疲勞之師,一定能夠攻克。而現在兩京已到春天,叛軍收其殘兵,逃歸范陽老巢,關東暑熱,官軍忍受不了,一定要回西北。這時叛軍休兵秣馬,將會捲土重來。那樣就會征戰不休。不如先用西北之兵攻取叛軍巢穴,其退路已斷,然後再徹底消滅之。肅宗說:我急於收復兩京,迎接上皇,不能再等了。關內節度使王思禮軍於武功,兵馬使郭英乂軍於武功東原,王難得軍於西原。二月十九日,叛軍大將安守忠帥軍攻武功,郭英乂戰敗,中箭而逃,王難得見死不救,也敗退。思禮遂退軍扶風,叛軍游至大和關(今陝西岐山南),離鳳翔五十里;唐軍大驚而戒嚴。
李輔國張良娣害死建寧王倓
宦官李輔國本是飛龍禁軍小兒,粗通文墨,事太子宮,肅宗委信之。輔國外恭謹寡言,而內狡詐陰險,見張良娣有寵,遂陰附之,相與表里。建寧王倓屢在肅宗前揭二人罪惡,二人遂進讒說:“倓恨未得為元帥,故欲謀害廣平王。”肅宗聽後大怒,至德二年(七五七)初,即賜倓自盡。於是廣平王俶與李泌皆懼。俶謀除李輔國及張良娣,泌說:“此事萬不可為,王不見建寧王之禍嗎?”俶說:“我是為先生憂。”泌說:“我與皇上有約在先,等平定叛亂、收復京師後,我就歸隱山中,這樣才可以免禍。”俶說:“先生若去,我就更加危險。”泌說:“你應該盡人子之孝。良娣婦人,你但委曲順其意,則無所作為。”
李泌論賞功
肅宗問李泌:“現在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如果收復兩京,平定叛亂,則無官以賞其功,怎么辦呢?”李泌對言:“古時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漢、魏以來,雖然推行的是郡縣制,但有功者仍賜以土地,可以傳給子孫,至於周、隋仍然沒有改變。本朝初年,關東還未平定,所以封爵都是虛名,其食實封者,只是給繒布而已。貞觀年間,太宗想要恢復古制,分土為王,由於大臣異議而止。所以賞功臣多以官。但以官賞功有二害,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所以有功之臣居大官者,都因為不能傳之子孫,皆乘有權之時以邀利,無所不為。過去如果使安祿山有百里之國可以傳給子孫,就不會反叛了。為今之計,待天下平後,不如分爵土以賞功臣,就是大國,也不過幾百里,與現在的小郡差不多,也不難節制。對於人臣來說是萬世之利。”肅宗深以為然。
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謀割據
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與武威九姓商胡安門物等殺節度使周泌,聚兵六萬。武威七城,胡人已據其五,只有二城堅守。支度判官崔稱與中使劉日新以二城兵攻之,十七日後始平定。
李光弼守太原
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叛軍大將史思明從博陵(今河北定州),蔡希德上黨(今山西長治),高秀從大同,牛廷介從范陽,共帥兵十萬,來攻太原。當時李光弼麾下精兵皆赴朔方(今寧夏),所余團練兵皆烏合之眾,不滿萬人。思明以為太原指日可下,然後長驅北上取朔方、河西、隴右。太原諸將聞叛軍十萬來攻城,皆懼,議修城以守。光弼說:太原城周圍四十里,叛軍即刻就到,而現在才興役修城,是未見敵而先自困。於是帥士卒及民眾於城外鑿壕以自固。又作磚坯數十萬塊,眾人都不知其所用。及叛軍攻城於外,光弼則增壘於內,城壞者則用之修補。思明派人于山東取攻城之具,以胡兵三千護衛,至廣陽(今山西平定),李光弼派別將慕容溢、張奉璋邀擊,盡殺之。思明圍攻太原,月余不下,遂選精銳為游兵,告誡說:我攻其城北,爾等就潛至城南;我攻城東,你們就到城西,皆伺機攻之。但光弼軍令嚴整,雖叛軍不攻,邏卒亦不敢絲毫懈怠,叛軍無機可乘。光弼又在軍中選有小技者,各盡其用,得安邊軍(今河北蔚縣)三個錢工,善於穿地道。叛軍在太原城下抬頭叫罵,光弼就派人從地道出曳其腳拉入城內,臨城斬之。從此叛軍行走皆先看地面。叛軍用雲梯、土山以攻城,光弼則挖地道以迎擊,近城則陷。叛軍逼近城頭,光弼就作大炮,用來發巨石,一發擊斃二十餘人。叛軍只好退至數十步外,遠地圍住。光弼又遣人詐告叛軍說,刻日出降,叛軍喜,不為設備。光弼遂使士卒在叛軍營周圍挖地道,以木頭頂住。至約好時間,光弼領兵在城上,遣裨將領數千人出城,偽作投降,叛軍都在觀看。忽然營中地陷,死者千餘人,叛軍大亂,光弼則帥兵乘機鼓譟出擊,俘斬萬計。遇安祿山死,安慶緒使史思明歸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
張巡許遠尹子奇於睢陽
安慶緒尹子奇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二十五日,子奇帥媯州(今河北懷來)、檀州(今北京密雲)及同羅兵十三萬來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南)。許遠告急於張巡,巡遂自寧陵(今河南寧陵)帥兵入睢陽。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合兵共六千八百人。叛軍投入全部兵力來攻城,張巡鼓勵將士,晝夜苦戰,有時一日戰至二十回合,凡十六日,擒叛軍將領六十餘人,殺敵卒二萬餘,許遠張巡說:“我不習軍旅之事,君則智勇兼備。從今以後,我為君守,君為我指揮作戰。”於是遠只調撥軍糧,修備戰具,居中應接而已,戰鬥籌劃皆由巡指揮。叛軍遂乘夜而逃。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史思明范陽後,蔡希德帥叛軍繼續圍攻太原,李光弼帥敢死隊出擊叛軍,大敗之,殺七萬餘人,蔡希德逃遁。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安慶緒史思明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今河北正定)軍事,封媯川王。以牛廷介領安陽軍事,張忠志常山太守兼團練使,鎮井陘。其餘將領令各歸舊任,募兵以御唐軍安祿山攻陷兩京後,把財帛珍貨都運至范陽。故思明據有大量財物,擁兵自重,更加驕橫,漸漸不聽安慶緒的命令,慶緒不能制。
永王璘敗死
廣陵長史李成式與河北招討判官李銑合兵討璘,銑帥兵數千,軍於揚子(今江蘇揚州西南),成式派其判官裴茂帥兵三千,軍於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廣張旗幟,列於長江沿岸。永王璘與其子瑒登丹陽城望見官軍,心有恐懼。其時部將季廣琛召諸將說:我們跟從永王到此,形勢已十分危急,當早圖出路,不然戰敗身死,則永為逆臣。於是季廣琛帥部奔廣陵,渾惟明奔江寧,馮季康奔白沙(今江蘇儀征)。永王璘已窮途末路,無計可施。江北官軍多列炬火,光照水中,璘以為官軍已經過江,遂帶家屬潛逃。至天明,不見有人過江,才又入城收兵,乘船而逃。李成式使其部將趙侃等渡江至新豐(今江蘇常州),璘使其子瑒與部將高仙琦帥兵擊之,侃等迎戰,射中瑒肩,璘兵遂潰敗。璘與仙琦收其殘兵西逃至鄱陽,收其庫物武器,想南奔嶺南,江西採訪使皇甫侁派兵追擊,擒永王璘。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二十日,潛殺之於傳舍,瑒也死於亂兵。其死黨薛繆也被殺。侁派人送璘家屬於成都。肅宗說:皇甫侁既然俘獲我弟,為何不送來而擅自殺之?遂廢侁而不用。
郭子儀遣兵攻潼關大敗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二十二日,郭子儀遣其子郭旰及兵馬使李韶光、大將王祚從河東渡河攻潼關,擊敗叛軍,殺五百餘人。安慶緒派兵救潼關,郭旰等大敗,死萬餘人。李韶光、王祚皆戰死,僕固懷恩抱著馬頭渡過渭水,退保河東。
苗晉卿為左相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十三日,肅宗以左相韋見素為左僕射;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裴冕為右僕射,二人並罷政事。先前,楊國忠憲部尚書苗晉卿安祿山甫叛,國忠請出晉卿為陝郡太守,兼陝郡、弘農(今河南靈寶)防禦使。晉卿以老病辭,玄宗不悅,遂使致仕。及長安失守,晉卿潛逃山谷中。肅宗至鳳翔,以手敕征之為左相,軍國大事皆與之商議。
張巡再敗尹子奇於睢陽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叛軍大將尹子奇又帥大軍來攻睢陽。張巡對守城將士說:我受國恩,死所不辭。但念你們與我一起為國捐軀,而所賞不足以酬功,所以十分痛心。將士聽後都極力請戰,情緒高昂。巡遂殺牛,宴請士卒,全軍出戰。叛軍望見兵少,則笑之,不以為備。巡手執旗,帥諸將直衝叛軍營陣,叛軍大潰,殺叛將三十餘人,殺士卒三千餘人,追奔數十里。第二天,叛軍又合軍至城下,巡帥軍出戰,晝夜戰數十回合,屢擊退之,但叛軍兵多勢大,仍攻圍不止。
郭子儀敗安守忠於河東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二十三日,叛軍大將安守忠帥騎兵二萬攻河東,郭子儀帥兵擊退之,殺叛軍八千人,俘虜五千人。
顏真卿至鳳翔
顏真卿棄平原(今山東陵縣),繞道荊州、襄州,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北至鳳翔,肅宗以為憲部尚書。
郭子儀攻長安,敗於清渠
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肅宗以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使帥兵赴鳳翔。四月十三日,叛軍大將李歸仁帥騎兵五千至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子儀派部將仆固懷恩、王仲升、渾釋之、李若幽伏兵白渠留連橋,叛軍中伏,被殺略盡,李歸仁游水而逃。子儀遂與王思禮合兵西渭橋,進屯潏水西岸。叛軍大將安守忠、李歸仁帥軍屯於京城西清渠,相持七日,官軍不得進。五月六日,守忠偽裝退卻,子儀全軍追擊。叛軍以驍勇騎九千擺為長蛇陣,官軍攻之,長蛇陣首尾為兩翼,夾擊官軍,官軍大敗。判官韓液、監軍孫知古皆被俘,軍資器械丟棄殆盡。郭子儀帥兵退保武功,歸至朝廷請求自貶。五月十七日,以子儀為左僕射。
唐朝廷濫封官爵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迅速占領長安和洛陽。肅宗即位後,不得不大力徵調兵力和物力來平定叛亂。當時朝廷府庫空虛,主要靠江淮財稅支撐戰爭。所以朝廷只得以官爵賞功。諸將出征,皆給空名告身,上自開府、特進、列卿、大將軍,下至中郎、郎將,聽任臨事注名。後來又允許以信牒授與官爵,以至有異姓而被封為王者。諸軍聯合作戰,只以職任相統攝,不再計官爵之高下。及郭子儀清渠之敗後,更以封賞官爵收散兵。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後,官爵輕而貨重,大將軍告身一通,才能供飲酒一醉。凡是應募入軍者,都衣著金紫,至有朝士僮僕也衣金紫,稱大官,但為賤役者。名器之濫,至此而極。
肅宗罷房琯,相張鎬
房琯自陳濤鈄(今陝西鹹陽東)之敗後,多稱病不朝謁,不以職事為意。每日與庶子劉秩諫議大夫李揖,談論釋迦、老子,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庭蘭以此而大招權利,御史奏庭蘭有贓賄事,至德二年(七五七)五月十日,罷琯為太子少師。以諫議大夫張鎬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經常使數百僧人於宮內做道場,日夜念佛。因此張鎬進諫說:帝王應修德以消亂安民,沒有聽說飯僧念佛可以使天下太平。肅宗以為然。
魯炅守南陽
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守南陽,叛軍大將武令珣田承嗣相繼圍攻。城中糧食已盡,以至一隻老鼠值錢數百,餓死者甚多。肅宗遣宦官曹日升往宣慰士卒,因圍城嚴密,不得入。日升請求一人騎馬入城宣命,襄陽太守魏仲犀不許。適顏真卿從河北至,說:曹將軍置生死於度外,要入城以致帝命,為何要阻攔?即使不得入,也不過犧牲一個使者;如果得入,則全城將士守城之心必更堅定。日升遂與十騎一起沖向城裡,叛軍見其銳不可當,不敢進逼。此時城中將士已經絕望,及見朝廷使者來宣慰,大為興奮。日升又為守城將士至襄陽取糧,用千人運糧而入,叛軍不能遏止。魯炅帥將士守城已一年,晝夜苦戰,不復能支持。至德二年(七五七)五月十五日,遂開城帥余兵數千突圍而奔襄陽。田承嗣領兵追之,轉戰二日而還。當初叛軍本想南侵江、漢,以魯炅堅守南陽,扼其要衝,叛軍志不得逞。
張巡連敗尹子奇於睢陽
叛軍大將尹子奇更增兵來攻睢陽,張巡中夜鳴鼓,似將整隊出擊。叛軍聽後,嚴加戒備。天亮後,巡與將士竟息兵絕鼓不出,城外叛軍遂解甲休息。張巡遂與將軍南霽雲、郎將雷萬春等十餘將領各帥五十騎開城門突然殺出,直衝敵營,一直衝到尹子奇麾下。敵營頓時大亂,斬叛軍將領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張巡想要射子奇而苦不識,於是就削蒿為矢,被射中者,走告子奇,子奇以為張巡矢盡,出而觀之,張巡才認出子奇。遂使南霽雲射之,中其左眼,子奇才收兵退去。
安武臣屠陝郡
至德二年(七五七)六月七日,叛軍大將田乾真帥兵圍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其時陝郡(今河南陝縣)叛軍大將楊務欽密謀歸順朝廷,河東太守馬承光帥兵接應,務欽殺城中諸將不同意歸順者,翻城來降。田乾真聞之,遂解安邑圍而去。七月十一日,叛軍大將安武臣帥軍來攻陝郡,因外無援救,城中兵少,楊務欽戰死,安武臣遂屠陝郡。
赦王去榮殺縣令罪
富平縣人王去榮,因私怨殺死本縣縣令,按罪當死。肅宗因其善用炮,至德二年(七五七)六月十六日,下敕免其死罪,以白衣使往陝郡效力。中書舍人賈至不肯下敕,上表說:王去榮無故殺死本縣之君。《周易》說:“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如果放縱去榮這樣做,可謂“生漸”。有人以為陝郡剛剛收復,非去榮不可守;然他郡沒有去榮,為何也能堅守?陛下以去榮有用炮之能,故免其死罪,但諸軍中有技能的人實在很多,如果這些人心恃其能,犯上作亂,不知何以制止?若只赦去榮,而不赦其他,則是法令不一,誘人犯罪。今惜一去榮而不殺,來日必將殺更多如去榮者。凡逆亂之人,未有逆於此地而順於彼地,王去榮亦未有亂於富平而治於陝郡,悖於縣君而不悖於大君!伏望陛下能從大處遠處著想,則禍亂可以平定。肅宗下其事,令百官議之。太子太師韋見素等認為:法律是天下之共典,連帝王都不敢擅自殺人,而小人竟敢擅殺,是臣下的權力過於人主。王去榮殺人而免其死罪,則諸軍凡有技能者,皆可以橫暴,做郡縣官者,怎能治理!陛下為天下之主,愛無親疏,得一王去榮而失去眾百姓,有什麼利益呢!按法律,殺本縣令者,屬於十惡之罪。而陛下竟赦其罪,王法不行,人倫之道屈,臣等不知如何來奉詔行事。肅宗不聽,仍赦去榮之罪。
張巡、許遠死守睢陽,諸將擁兵不救
肅宗至德二年(七五七)七月六日,叛軍大將尹子奇又徵兵數萬來攻睢陽。先是許遠於城中積糧六萬石,虢王巨命以其半給濮陽(今山東鄄城東北)、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南)二郡,遠力爭之,而不能得。濟陰得糧後,遂以城降叛軍,而睢陽至是糧食被吃盡。將士每人每天給米一合,雜以茶紙、樹皮而食。諸軍援救者不至,士卒消耗只剩一千六百餘人,因飢餓疾病,戰鬥力大減。叛軍做了專門用來攻城的飛雲梯,上面可以容納二百精兵,推至城下,張巡則預先於城牆上鑿了三個洞,等叛軍將飛雲梯推到城下,從一個洞中伸出一根大木頭,上面安置一個鐵鉤,鉤住使不得退;又從一個洞中伸出一根木頭,頂住飛雲梯使不得進;然後從另一個洞中伸出一根木頭,在頭上安置一個鐵籠,盛火以焚之,梯上的叛軍都被燒死。叛軍又用鉤車來鉤城頭上的敵樓,使敵樓崩陷。張巡乃令士卒用大木,頭上置連鎖,鎖頭上裝置大鐵環,榻其鉤頭,然後用革車拔之入城,截取其鉤頭而放車令去。叛軍又造木驢來攻城,張巡則熔鐵水以灌之,皆被銷掉。叛軍又在城西北用土袋子、柴木做成磴道,想以此來登城。張巡則每天晚上派人投以松明和乾藁,十多天,而叛軍不知,等到出軍大戰時,張巡則派人順風縱火焚之,叛軍不能救,一直燒了二十餘天,火才熄滅。對於叛軍的攻城之計,張巡皆針鋒相對,應機立辦,尹子奇服其機智,不敢再來攻。遂於城外挖了三道深壕,立木柵以守之,巡也於城內作壕以拒之。這時,許叔冀譙郡,尚衡在彭城賀蘭進明臨淮,皆擁兵不救。張巡遂令部將南霽雲帥三十騎突圍而出,求救於臨淮。霽雲出城後,叛軍數萬來阻攔,霽雲與士卒直衝敵營,左右馳射,叛軍紛紛潰退,殺開了一條血路,只傷亡了兩騎。既至臨淮,見賀蘭進明,請出兵救睢陽,進明說:現在睢陽不知是否已陷落,出兵有什麼用處呢!霽雲說:我敢以死來擔保睢陽沒有陷落。再說睢陽如果被叛軍攻陷,下一個就是臨淮,兩郡如唇齒相依,怎么能見死不救呢!進明雖愛霽雲勇壯,但拒不發兵,並強留之,備好食物,延霽雲入坐。霽雲慷慨涕泣而言:我突圍出來時,睢陽守城將士已斷糧一個多月。現在我一個人在這裡吃飯,實在難以下咽。你坐擁強兵,眼看睢陽陷落,而無出兵救難之意,這難道是忠臣義士所為嗎!說完遂咬掉一指以示進明說:我南霽雲今天既然求不到援兵,完成主將交給我的任務,只好留一指以示信回報。座中人都為之感動泣下。霽雲看賀蘭進明終無出兵救援之意,遂至寧陵與城使廉坦一起帥步騎三千人,於八月三日夜,冒著叛軍的重重包圍,且戰且行,來到睢陽城下,與叛軍大戰,死傷之外,僅餘千人入城。城中將士知救兵無望,皆失聲痛哭。叛軍知救兵不至,圍攻更急。
肅宗遣將攻長安
至德二年(七五七)八月二十三日,肅宗勞饗諸將,遣攻長安。肅宗對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說:事情成敗,在此一舉。子儀回答說:如果這一戰不能收復長安,臣當以死來相報。八月二十七日,御史大夫崔光遠敗叛軍於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光遠行軍司馬王伯倫、判官李椿帥二千人攻中渭橋(今陝西鹹陽東北),殺叛軍守橋兵千餘人,乘勝攻至長安苑門。時叛軍屯於武功者,聞中渭橋失守遂奔歸長安,途中與守城叛軍夾擊官軍,伯倫戰死,李椿被俘送至洛陽。從此叛軍不再屯兵於武功。
蔡希德上黨,擒唐節度使程千里
叛軍多次進攻上黨(今山西長治),都被節度使程千里擊敗。叛軍大將蔡希德又帥大軍圍上黨。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二日,希德帥少數騎兵至城下挑戰,千里遂帥百騎開城突出,欲擒希德。適逢叛軍救兵趕到,千里收兵退還,因橋壞,墜入城壕中,反被希德俘獲。千里仰天長嘆對從騎說:“我不幸被叛軍所擒,這是天意!爾等回城後告訴諸將,請嚴加守備,已失帥,不可再失城。”希德又帥兵攻城,攻未下,遂送千里於洛陽,安慶緒授為特進,軟囚於客省。
唐與回紇聯兵復長安
郭子儀認為回紇兵精銳,勸肅宗增征其兵以攻叛軍。回紇懷仁可汗遂派其子葉護及將軍帝德等帥精兵四千餘人來到鳳翔。肅宗召見葉護,宴勞賞賜,惟其所願。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俶帥領朔方諸道兵及回紇、西域來援之軍共十五萬,號稱二十萬,從鳳翔出發。俶見葉護,盟約為兄弟,葉護大喜,稱俶為兄。回紇軍至扶風,郭子儀留宴三天。葉護說:“國家有難,我帥兵遠來相助,難未消,何以食為!”宴畢即出發。每天供給其軍羊二百口,牛二十頭,米四十斛。九月二十五日,各路軍同時進發。九月二十七日,至長安城西,列陣於香積寺北灃水之東。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叛軍十萬列陣於北,李歸仁出陣來挑戰,唐軍追擊,逼近叛軍陣前,叛軍齊進,唐軍稍退,叛軍乘機攻擊,唐軍頓時大亂,叛軍爭搶輜重。這時李嗣業說:“今日如果不以身餌敵,則官軍非敗不可。”說完即袒身執長刀,立於陣前,大聲呼叫,勇猛砍殺,共殺數十人,陣才穩住。於是嗣業帥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嗣業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因救其裨將,被叛軍射中眉上,皮垂遮眼。難得遂自拔箭,掣去其皮,雖血流滿面,仍苦戰不已。叛軍埋伏精兵於陣東,想襲擊唐軍的後面,唐軍偵知之,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遂帥回紇兵擊之,殺死殆盡,叛軍由此銳氣盡消。李嗣業又與回紇兵從叛軍陣後出擊,與大軍兩面夾擊,殺死六萬餘人,填於溝塹死者不計其數,叛軍大敗。殘兵退入長安城中。這時僕固懷恩建言於廣平王俶說:叛軍將要逃離長安,請讓我帥兩百騎兵追擊,俘獲叛軍大將安守忠、李歸仁等。俶說:“將軍戰已疲勞,暫且休息,等明天再說。”懷恩說:“歸仁、守忠等都是叛軍中的驍將,今天被我們驟然打敗,這是天賜給我們的好機會,為何要縱之而逃呢!如果使其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將是我們的大禍患,到那時後悔就遲了!兵貴神速,為何要等到明天!”廣平王堅持不讓追擊,使還營中。懷恩又請,往而復返,一晚數次。至天明,有間諜來報,說守忠、歸仁與張通儒田乾真等叛軍大將都巳逃走。九月二十八日,唐大軍入長安。
廣平王俶阻回紇兵掠長安
起初,肅宗急於收復長安,借回紇兵,遂與之相約說:“收復京師之日,土地和百姓歸唐,金帛與子女盡歸回紇。”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長安收復後,回紇葉護想要實現前約,大掠長安。廣平王俶拜於葉護馬前說:“現在剛剛收復西京,如果大肆虜掠,則東京城中的人皆為叛軍固守,就難以攻克了,願收復東京後再如約。”葉護吃驚地跳下馬答拜,跪下捧著廣平王的腳說:“我立刻帥兵為殿下收復東京。”即與僕固懷恩帥回紇、西域之兵從長安城南過,營於滻水東岸。百姓、士卒見廣平王皆拜說:“廣平王真是華夷之主!”肅宗聽說後高興地說:“我不及也!”廣平王遂整軍入城,百姓老幼夾道歡呼。俶留長安,鎮撫三天后,又帥大軍東出,以太子少傅虢王巨為西京留守。
肅宗遣使入蜀奏請太上皇回京
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二十九日,收復長安的捷書至風翔,百官皆入宮慶賀,肅宗涕淚交加,當日即遣中使啖庭瑤入蜀奏報玄宗。又命左僕射裴冕入京師,告郊廟及宣慰百姓。肅宗用駿馬召李泌於長安。既至,肅宗說:“朕已遣使持表請上皇回來,我當讓皇帝位又回東宮做太子。”泌聽後說:“表還能追還嗎?”肅宗說:“使者去已遠矣。”泌說:“上皇一定不會回來。”肅宗驚問其故,泌說:“理勢自然。”肅宗說:現在怎樣辦呢?泌說:“現在請立刻為群臣賀表,說從馬嵬請留,靈武即位,及今日成功,陛下都思戀上皇,請上皇速還京師以盡孝養,這樣說就可以了。”肅宗聽後,即令李泌草表。肅宗讀後,泣不成聲地說:“朕原先是真誠以帝位讓於上皇,現在聽了先生的話,才知其失。”遂命中使奉表入蜀,然後與泌飲酒,同榻而睡。這時宦官李輔國請取宮禁契鑰付泌,而泌請交輔國掌管,肅宗許之。從此宮禁之權盡歸輔國,使其日後得以專擅,宦官得以干政。十月三日,啖庭瑤至成都,十月十八日,啖庭瑤持玄宗誥命還,誥中說:“給我劍南一道自奉足夠了,不再回京師。”肅宗讀後憂懼,不知如何辦才好。數日後,奉群臣賀表的使者回來說:上皇起初看到陛下請讓帝位的表後,心中彷徨不食,想留蜀不歸。及見群臣賀表,才高興,命備食作樂,並下誥命定行日。肅宗聽後召李泌說:“這都是靠先生的幫助。”
李泌婉告肅宗勿聽讒言忌廣平王
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李泌為肅宗草群臣賀上皇表後,對肅宗說:“臣現在已報陛下之德,想要退為閒人,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快樂呢!”肅宗說:“我與先生累年以來同生死,共患難,現在正是一起有福同享的時候,為何要離我而去?”泌說:“臣有五不可留,願陛下聽任臣去,免臣於死。”肅宗說:“這是什麼意思?”李泌對言說:“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有此五者,所以不可留。”肅宗說:“暫且睡吧,待以後再說。”泌說:“陛下現在與臣同榻而臥,猶不得請,況以後在殿上香案之前,陛下不讓臣去,是殺臣也。”肅宗說:“沒有想到你對我如此有疑心,我難道還會殺你嗎!你是把我當做越王勾踐了。”泌說:“陛下不殺臣,所以臣才求歸隱,如果要殺臣,臣還敢再說什麼嗎!再說殺臣者,不是你皇帝陛下,而是我所說的‘五不可’。陛下過去待臣如此有恩,臣對有些事還不敢直言,何況天下已安,臣更不敢直言!”肅宗沉思良久說:“你所說的是我沒有從你的北伐戰略嗎!”泌說:“不是,所不敢說的是關於建寧王的事。”肅宗說:“建寧王是我的愛子,性格英勇果斷,艱難時有功,我難道不知道?但建寧王為小人所教,想害其兄,圖謀為太子,我從國家利益來考慮,不得已而賜其自盡,你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李泌說:“如果建寧王是想要圖謀做太子,那么廣平王應該怨恨之。但廣平王每次與臣言及其事,稱其冤,總是流涕嗚咽。臣今一定要辭陛下而去,所以才敢言其事。”肅宗說:“建寧王曾經在夜間手按廣平王,是想加害。”泌說:“這都是小人散布的讒言,建寧王如此孝友聰明,難道會這樣做嗎?陛下昔時想用建寧王為元帥,臣請用廣平王。建寧王如果有此心,應該怨恨臣,但反而以臣為忠,更加親善,陛下由此可見其心。”肅宗聽後泣下說:“先生說的對。既往不咎,我不想再聽了。”李泌說:“我所以說這些事,並非要究既往,而是想陛下慎重將來。以前天后有四個兒子,長子是太子弘,天后正圖謀稱帝,惡其聰明,所以鴆殺之。然後立次子雍王賢為太子。賢內心憂懼,遂作《黃台瓜辭》,希望以此來感悟天后。天后不聽,以至賢最後死於黔中。其辭是:“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現在陛下殺了建寧王,已一摘矣,希望謹慎不要再摘了!”肅宗聽後愕然說:“哪裡會這樣。請先生錄下這段辭,我要寫下來。”泌說:“陛下但記之於心,何必形之於外呢!”以上李泌所言,是因為當時廣平王俶有大功,張良娣忌恨之,常進讒言欲害王,所以李泌預告肅宗,避免瓜之再摘。
李勉諫肅宗殺俘
至德二年(七五七)九月,唐軍收復長安後,郭子儀帥蕃、漢之兵乘勝追擊叛軍至潼關,殺五千餘人。收復華陰、弘農二郡。關東獻俘百餘人,肅宗下敕皆斬之。監察御史李勉上言說:“現在叛軍元兇尚未除,身陷叛軍的人聽說陛下復興,都想洗心革面以歸順於朝廷。如果把這些俘虜都殺了,是驅使那些人更堅定地跟從叛賊走。”肅宗即下敕赦之。
睢陽陷落,張巡死之,許遠被俘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叛軍大將尹子奇久圍睢陽,城中糧盡,眾將議棄城東走,張巡與許遠相謀,認為睢陽是通向江淮的咽喉,如果棄城而去,叛軍必然長驅南下,侵占江淮地區。況且城中將士因飢餓羸弱,難以突圍。古時戰國諸侯,還互相救援,何況睢陽周圍不遠還有許多官軍,不如堅守以待援兵。茶紙被吃光,遂殺戰馬而食;馬被殺光,又羅雀掘鼠而食;雀鼠也盡,張巡遂殺己之愛妾,許遠也殺其奴,以待士兵。然後盡殺城中婦人食之,繼之以男子老弱。當時城中人知必死,沒有叛者,最後僅餘四百餘人,十月九日,叛軍攻上城頭,守城士卒皆病餓無力再戰。張巡遂面向西再拜說:“臣已力竭,不能保全睢陽城,生時既不能報陛下之恩,死後當為厲鬼以殺叛敵廣城遂陷落,張巡、許遠皆被叛軍俘獲。尹子奇張巡說:“聽說你每戰時眥裂齒碎,是為什麼?”巡說:“我志在吞滅逆賊,但苦於力不足。”子奇遂用刀抉其口看之,所剩僅三齒。子奇為張巡忠義所感,想全活之,叛軍中有人說:“彼人是守節之士,終不會為我們所用。再說又得士卒之心,不殺必為後患。”於是就與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皆被殺害。巡臨死時,顏色不變,大義凜然。子奇送許遠於洛陽。張巡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民有數萬,巡一見問其姓名,其後無不記者。前後大小戰總共四百餘,殺叛軍十二萬人。張巡用兵不依古戰之法,而是令部將各以其戰法教士卒。有人問其原因,巡說:“現在是與胡兵交戰,雲合鳥散,變化無常;數步之間,勢有不同。隨機應變,在於倉促之間,而使部下動皆請示大將,事或不及,這是不知戰爭形勢的變化。所以我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投入戰場,如手之使指。兵與將相習,人自為戰,這不是很好的戰法嗎!”自張巡守睢陽城以來,器械和甲仗都是繳獲敵人的。每當戰時,將士或有退散,巡總是立於陣前,對將士說:“我絕不離開此地,請你們回去為我與敵決一死戰。”將士聽後,不敢退卻,皆向前死戰,而打敗叛軍。巡以誠待人,沒有隱疑,臨敵應變,奇計不斷,號令嚴明,賞罰有信,與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皆為其效死力。河南節度使張鎬聽說睢陽危急,帥軍日夜兼程,趕去增援,又傳檄鄰近各節度使及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閭丘曉,使共往解圍救難。曉素來傲慢,不聽從鎬命,拒不出兵。等鎬至,睢陽城已陷落三天。張鎬遂召閭丘曉杖殺之。
唐軍收復洛陽
唐軍與回紇聯兵收復長安後,叛軍大將張通儒等帥殘兵東走守陝郡,安慶緒悉發洛陽叛軍,使御史大夫嚴莊帥領,與通儒聯兵以抗拒官軍,步騎共十五萬。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十五日,廣平王俶帥兵至曲沃(今河南靈寶東)。回紇葉護使其將軍鼻施吐撥裴羅等帥兵依南山而設伏,郭子儀等帥軍與叛軍遇於新店(今河南陝縣西),叛軍依山而為陣,子儀等初與之交戰,不利,叛軍追之下山。回紇從南山襲擊叛軍後方,於黃埃中發十餘矢。叛軍驚呼道:回紇兵來了,遂潰敗。唐軍又與回紇兵兩面夾擊,叛軍大敗,死傷遍野。嚴莊、張通儒等棄陝郡向東逃去,廣平王俶與郭子儀入陝城,僕固懷恩等分兵追擊。嚴莊先逃回洛陽告安慶緒。十月十六日,慶緒帥其黨從苑門出逃,走保河北,殺所俘獲朝廷大將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餘人。許遠死於偃師。十八日,廣平王俶帥軍入東京洛陽。回紇兵意想大掠,廣平王害怕,父老請以羅錦萬匹以賄回紇,回紇兵才被制止。
李泌歸隱衡山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唐軍收復東京洛陽後,李泌請求肅宗聽其歸山隱居,肅宗固留之,李泌不可,肅宗乃聽其歸隱衡山,下敕令郡縣為之築室于山中,給三品官料。
唐軍收復河陽、河內潁川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二十一日,郭子儀遣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右武鋒使渾釋之帥兵收復河陽(今河南孟縣)與河內(今河南沁陽),叛軍御史大夫嚴莊來降。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人殺叛軍大將尹子奇,舉郡來降。叛軍大將田承嗣來瑱潁川(今河南許昌),也遣使來降,因郭子儀應之緩慢,承嗣又叛,與叛將武令珣皆走保河北。十一月,唐以嚴莊為司農卿
肅宗入長安
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後,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十九日,肅宗自鳳翔起駕,並遣太子太師韋見素入蜀,奉迎玄宗。十月二十二日,肅宗至望賢宮(今陝西鹹陽東),得唐軍收復東京捷書。十月二十三日,肅宗入長安,城中百姓出國門奉迎,二十里不絕,拜舞呼萬歲。肅宗入居大明宮。御史中丞崔器令百官受叛軍官爵者皆脫巾赤腳立於含元殿前,捶胸頓首以請罪,四面守之以兵,使百官觀看。太廟被叛軍燒毀,肅宗素服向廟哭三日。同日,玄宗從蜀郡出發回長安。
安慶緒走保鄴郡收集殘兵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安慶緒率餘黨從洛陽逃出後,走保鄴郡(今河南安陽),改鄴郡為安成府,改年號為天成,當時從騎不過三百,步卒不過千人。諸將阿史那承慶等散投常山、趙郡范陽。數日間,大將蔡希德自上黨(今山西長治),田承嗣潁川(今河南許昌),武令珣自南陽,各帥所部兵歸安慶緒。又召募河北諸郡人,兵至六萬,軍勢復振。
唐朝廷初步處置降敵官員
唐軍收復東京後,廣平王俶入城,百官受叛軍官者陳希烈等三百餘人,皆素服悲泣請罪。廣平王按肅宗旨釋之,不久又命押赴西京長安。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二十五日,崔器令這些人至朝堂請罪,然後收繫於大理、京兆獄中。其府縣所由(指有職務者)、祗承(指供役使者)人等受叛軍驅使追捕者,也皆收系獄中。起初,汲郡(今河南汲縣)人甄濟,操行高尚,隱居於青岩山安祿山以其為採訪使,並奏為掌書記。濟察知祿山有反叛之心,遂詐稱中風,被抬歸家。安祿山反後,使蔡希德領行刑者二人,封刀召濟,濟伸首待刀。希德遂返回以濟實有病而告祿山。後來安慶緒也派人強行抬濟至東京一個多月。廣平王俶帥軍收復東京,濟遂起身至軍門拜謁。俶遣濟至京師,肅宗命濟住在三司館舍,令受叛軍官爵者列拜以愧其心,於是以濟為秘書郎。國子司業蘇源明假裝有病不受安祿山所封官爵,肅宗擢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十月二十八日,肅宗御駕臨丹鳳門,下制說:士庶受叛軍官祿、為叛軍所用者,令三司條件後上奏。因戰被俘者,或所居鄰近叛軍而與之往來者,皆聽任自首除罪。其家中子女被叛軍所污辱者,不問罪。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八日,以禮部尚書李峴兵部侍郎呂湮為詳理使,與御史大夫崔器共同審理陳希烈等降叛軍之罪。峴又以殿中侍御史李棲筠為詳理判官,棲筠寬容平恕,所以人們皆怨恨呂湮、崔器之嚴刻,而李峴則獨得美譽。
肅宗厚賞回紇,深謝郭子儀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月二十九日,回紇葉護從東京還,肅宗命百官迎之於長樂驛(今陝西西安東),宴之於宣政殿。葉護奏言說:軍中馬少,請留兵於沙苑(今陝西大荔南),自己回去取馬,然後為唐掃除叛軍殘餘。肅宗遂厚賜而遣之。十一月十五日,肅宗以回紇葉護為司空,封為忠義王,並規定每年贈回紇絹二萬匹,從朔方軍領取。廣平王俶與郭子儀從東京來長安,肅宗慰勞子儀說:“朕之家國,賴卿再造。”
玄宗返長安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返至鳳翔,跟隨護衛兵六百餘人,玄宗命全部將武器送至郡庫。肅宗命精銳騎兵三千迎接。十二月三日,玄宗至鹹陽,肅宗備法駕迎於望賢宮(今陝西鹹陽東)。玄宗在宮中南樓,肅宗釋去黃袍,穿上紫袍,望樓下馬,趨進拜於樓下。玄宗下樓,撫摸肅宗而哭泣,肅宗捧玄宗足,嗚咽流涕,不能自勝。玄宗要來黃袍,親自為肅宗加身,肅宗伏地頓首,堅辭不受。玄宗說:現在天數、人心都歸於你,如果能使我安度晚年,就是你的大孝!肅宗不得已而受之。父老百姓歡呼且拜,肅宗令千餘人入宮謁見玄宗,皆說:臣等今天能夠再見到二位聖人,死亦無恨!玄宗不肯居正殿,並說這是天子之位,肅宗堅請,並親自扶玄宗登殿;尚食進食,肅宗品嘗後再進於玄宗。十二月四日,從望賢宮出發,肅宗親自為玄宗試馬而進;上馬後,又親自執鞚而行。行數步後,玄宗止之,肅宗乘馬在前引導。玄宗對左右人說:我當皇帝五年年,不知高貴,現在做了太上皇,才知高貴。左右人皆高呼萬歲。玄宗從開遠門入城至大明宮,臨含元殿,慰問百姓。然後至長樂殿謝九廟主,失聲慟哭。當天即移居興慶宮。肅宗又多次上表請奉帝位於玄宗,再還為太子,玄宗不許。十二月二十一日,玄宗臨宣政殿,把傳國寶授與肅宗。
肅宗大賞平叛功臣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十五日,肅宗臨丹鳳樓,大赦天下,只有與安祿山同反者及李林甫王鉷楊國忠子孫不在赦免之例。立廣平王俶為楚王,加郭子儀司徒,李光弼司空,其餘蜀郡、靈武扈從有功之臣,皆進階賜爵,加食邑不等。死節之士李憕盧奕顏杲卿袁履謙許遠、張巡、張介然、蔣清、龐堅等皆加贈,並封其子孫官。戰亡之家,免兩年賦役,郡縣明年租、庸免三分之一。以蜀郡為南京,鳳翔為西京,西京(今陝西西安)為中京。以張良娣淑妃,立皇子系等九人為王。
李翰為張巡作傳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其友人李翰為之作傳,表上肅宗,傳云:張巡以少擊多,以弱制強,守睢陽而保住江淮地區。等待朝廷援軍,援軍至而城陷巡死,所以說,張巡之功大。有人認為巡殺人而食是有罪,死守睢陽城是愚蠢,這實在是遏善揚惡,錄瑕棄功,臣深感痛心。張巡之所以固守,是要等待援軍來救,援兵不至而糧食吃盡,只好殺人而食,這是被迫。假使張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心,損喪數百人而得以保全天下,仍是功過相掩。何況吃人是不得已!現在巡已死於戰禍,不能目睹休明之日,只能留下英名。如果不及時記錄,深恐時日久而不傳,使其生死不遇,實在可悲。臣撰成張巡傳一卷獻上,乞求編列史官。於是眾人議論始息。此後赦令皆不忘李憕等死節之士,而程千里等只因被叛軍生俘,則不得褒贈。
史思明偽降唐
唐軍收復洛陽,安慶緒逃至鄴郡(今河南安陽),其大將北平王李歸仁帥精兵曳落河及同羅、六州胡數萬皆敗歸范陽,所過虜掠,人物無遺。史思明以精兵設備,並遣使招之,曳落河與六州胡皆降。只有同羅兵不從,思明帥兵擊之,同羅大敗,思明悉奪其所掠人與物,其餘同羅兵逃歸其國,思明勢力大增。安慶緒忌思明勢力強大,特遣部將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往征其兵。范陽節度判官耿仁智對思明說:“你現在位高勢重,別人不敢進言,我願冒死進一言。你為安氏父子盡死力而戰,是追於其凶威。現在唐王朝中興,天子仁聖,你如果能帥所部歸順朝廷,必轉禍為福。”其裨將烏承玼也說:“現在唐朝復興,安慶緒朝不保夕,你何必為其賣命而死!如果歸順朝廷,以贖前罪,易於反掌。”思明聽後以為然。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奉安慶緒之命以五千精銳騎兵自隨,至范陽,征思明之兵,思明帥兵數萬來迎,相距一里余,派人對承慶說:“你與守忠遠來,這裡的將士十分高興,然邊兵怯懦,害怕你所隨勁騎,不敢進,希望你們能弛弓以安眾。”承慶等遂從思明之言。然後思明引承慶入內殿宴飲,另派人收其甲兵,諸郡兵皆給糧被遣回家,願意留者厚加賞賜。次日,即囚禁承慶等,遣部將竇子昂奉表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萬來降唐,所部河東節度使高秀岩也來降。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二十二日,竇子昂至京師。肅宗大喜,封思明為歸義王,以為范陽節度使。並其子七人皆封顯官。又遣內侍李思敬與烏承恩往范陽宣慰,使思明帥所部兵討安慶緒。先是慶緒以部將張忠志常山太守,思明遂召忠志還范陽,以部將薛萼攝恆州(今河北正定)刺史,開井陘出常山之路。又招趙郡(今河北趙縣)太守陸濟,降之。思明又命其子史朝義帥兵五千攝冀州(今河北冀縣)刺史,以部將令狐彰為博州(今山東聊城)刺史。烏承恩所至宣布朝廷詔旨,滄州瀛州(今河北河間)、安州(今河北文安)、深州(今河北深縣)、德州(今山東陵縣)、棣州(今山東惠民)等州皆降於唐,除安慶緒相州未下外,河北郡縣皆為唐所有。史思明擁強兵,居范陽老巢,因不願受制於安慶緒,所以偽降唐朝,以為權宜之計,不久即復叛。
肅宗命凡陷賊官分六等定罪
崔器、呂湮上言說:諸陷叛軍官員,皆背國從偽,按律都應該處死。肅宗想從其議。李峴則認為:叛軍攻陷兩京,天子走保蜀中,人們各自逃生。這些陷賊官都是陛下親戚或勛舊子孫,現在一概以叛逆罪處以死刑,恐有乖於仁恕之道。並且叛亂還沒有最後平定,河北未下,群臣還有許多陷於叛軍。如果從寬處置,是開其自新之路:如果全部誅殺,是堅其叛逆之心。《尚書》有言:“殲厥渠魁,脅從罔理。”呂湮、崔器只是死守律例,不識大體。希望陛下深加考慮。雙方爭論數日,肅宗遂從李峴之議,分六等定罪,重者刑之於市,次賜自盡,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貶。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二十九日,斬達奚珣等十八人於城西南獨柳樹下,陳希烈等七人被賜自盡於大理寺,應受杖者皆杖於京兆府門。肅宗想要免張均、張垍兄弟死罪,玄宗說:均、垍二人附於叛賊,皆任權要之官。張均還為賊毀我家事,罪不可赦。肅宗叩頭再拜說:如果沒有張家父子,臣就不會有今日。如果臣不能赦免均、垍兄弟死罪,何面目見張說於九泉之下!因俯伏流涕。玄宗遂命左右人扶起肅宗,並說:把張垍長流於嶺表,張均死罪必不可免,你不要再想救他了。肅宗遂泣而從命。安祿山所任命的河南尹張萬頃,以在叛軍中能保庇百姓而獨被免罪。不久,有人從叛軍中來說:唐百官仍依附安慶緒在鄴郡者,聽說廣平王赦免陳希烈等罪,皆自恨失身於叛賊;及聽說陳希烈等人被殺,反心又堅。肅宗聽後,心中十分悔恨。乾元元年(七五八)六月十八日,肅宗又下敕,兩京陷叛軍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其罪,貶、降者續處分。
置左右神武軍、英武軍
至德二年(七五七)十二月,置左、右神武軍,以扈從玄宗和肅宗的子弟充任,其制皆如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四軍,總稱之為北牙六軍。又選擇善於騎射者千人為殿前射生手,分為左、右廂,號為英武軍。
至德二年(七五七),史官韋述卒。韋述曾撰《兩京新記》五卷,現僅存第三卷殘卷。記述唐代長安西半部長安縣所領五十坊和西市,所記以坊內重要寺觀、官舍、府宅為主,尤其對於寺觀,敘及創置時間和軼事傳聞,皆甚詳。
王昌齡被害
至德二年(七五七),詩人王昌齡被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閭丘曉殺害,年約六十。昌齡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及第,授秘書監校書郎。是盛唐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尤以邊塞詩著稱。代表作《出塞》氣勢雄渾,格調高昂,被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的壓軸之作。明人輯有《王昌齡集》三卷,《全唐詩》錄存其詩一百八十餘首,編為四卷。
至德二年(七五七),沈千運卒,生年不詳。千運,郡望吳興人,家居汝北(今河南臨汝),時稱沈四山人。天寶(七四二至七五五)中,屢舉進士不第,一生落魄,自言“五十無寸祿”,“屯躓日窮迫”,遂浩然有歸隱之志,與詩人高適有唱和。肅宗曾擬備禮徵召,而千運已卒。其詩質樸高古,反對浮艷,極得元結賞識。元結所編《篋中集》,即以千運為首。作品多佚,《全唐詩》僅錄存五首。
嚴維舉進士
至德二年(七五七),詩人嚴維進士及第,嚴維,字正文,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官終秘書郎。工詩,與錢起、耿諱、崔峒皇甫冉、丘為、靈一等皆有交往,與劉長卿唱酬尤多。其詩多為送別贈酬之作。《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四首,編為一卷。

通鑑記載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二年(丁酉,公元七五七年)
春,正月,上皇下誥,以憲部尚書李麟同平章事,總行百司,命崔圓奉誥赴彭原。麟,懿祖之後也。
安祿山自起兵以來,目漸昏,至是不復睹物;又病疽,性益躁暴,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動加棰撻,或時殺之。既稱帝,深居禁中,大將希得見其面,皆因嚴莊白事。莊雖貴用事,亦不免棰撻,閹豎李豬兒被撻尤多,左右人不自保。祿山嬖妾段氏,生子慶恩,欲以代慶緒為後。慶緒常懼死,不知所出。莊謂慶緒曰:“事有不得已者,時不可失。”慶緒曰:“兄有所為,敢不敬從。”又謂豬兒曰:“汝前後受撻,寧有數乎!不行大事,死無日矣!”豬兒亦許諾。莊與慶緒夜持兵立帳外,豬兒執刀直入帳中,斫祿山腹。左右懼,不敢動。祿山捫枕旁刀,不獲,撼帳竿,曰:“必家賊也。”腹已流血數斗,遂死。掘床下深數尺,以氈裹其屍埋之,誡宮中不得泄。乙卯旦,莊宣言於外,雲祿山疾亟。立晉王慶緒為太子,尋即帝位,尊祿山為太上皇,然後發喪。慶緒性昏懦,言辭無序,莊恐眾不服,不令見人。慶緒日縱酒為樂,兄事莊,以為御史大夫、馮翊王,事無大小,皆取決焉;厚加諸將官爵以悅其心。
上從容謂李泌曰:“廣平為元帥逾年,今欲命建寧專征,又恐勢分。立廣平為太子,何如?”對曰:“臣固嘗言之矣,戎事交切,須即區處,至於家事,當俟上皇。不然,後代何以辨陛下靈武即位之意邪!此必有人慾令臣與廣平有隙耳;臣請以語廣平,廣平亦必未敢當。”泌出,以告廣平王亻叔,亻叔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辭,曰:“陛下猶未奉晨昏,臣何心敢當儲副!願俟上皇還宮,臣之幸也。”上賞慰之。李輔國本飛龍小兒,粗閒書計,給事太子宮,上委信之。輔國外恭謹寡言而內狡險,見張良娣有寵,陰附會之,與相表里。建寧王倓數於上前詆訐二人罪惡,二人譖之於上曰:“倓恨不得為元帥,謀害廣平王。”上怒,賜倓死。於是廣平王倓及李泌皆內懼。倓謀去輔國及良娣,泌曰:“不可,王不見建寧之禍乎?”亻叔曰:“竊為先生憂之。”泌曰:“泌與主上有約矣。俟平京師,則去還山,庶免於患。”亻叔曰:“先生去,則亻叔益危矣。”泌曰:“王但盡人子之孝,良娣婦人,王委曲順之,亦何能為!”
上謂泌曰:“今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若克兩京,平四海,則無官以賞之,奈何?”對曰:“古者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漢、魏以來,雖以郡縣治民,然有功則錫以茅土,傳之子孫,至於周、隋皆然。唐初,未得關東,故封爵皆設虛名,其食實封者,給繒布而已。貞觀中,太宗欲復古制,大臣議論不同而止。由是賞功者多以官。夫以官賞功有二害,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是以功臣居大官者,皆不為子孫之遠圖,務乘一時之權以邀利,無所不為。向使祿山有百里之國,則亦惜之以傳子孫,不反矣。為今之計,俟天下既平,莫若疏爵土以賞功臣,則雖大國,不過二三百里,可比今之小郡,豈難制哉!於人臣乃萬世之利也。”上曰:“善!”
上聞安西、北庭拔汗那、大食諸國兵至涼、鄯,甲子,幸保定。
丙寅,劍南兵賈秀等五千人謀反,將軍席元慶、臨邛太守柳奕討誅之。
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與武威九姓商胡安門物等,殺節度使周泌,聚眾六萬。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據其五,二城堅守。支度判官崔稱與中使劉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
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陽,引兵共十萬,寇太原。李光弼麾下精兵皆赴朔方,餘團練烏合之眾不滿萬人。思明以為太原指掌可取,既得之,當遂長驅取朔方、河、隴。太原諸將皆懼,議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太原城周四十里,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乃帥士卒及民於城外鑿壕以自固。作墼數十萬,眾莫知所用;及賊攻城於外,光弼用之增壘於內,壞輒補之。思明使人取攻具于山東,以胡兵三千衛送之,至廣陽,別將慕容溢、張奉璋邀擊,盡殺之。
思明圍太原,月餘不下,乃選驍銳為游兵,戒之曰:“我攻其北則汝潛趣其南,攻東則趣西,有隙則乘之。”而光弼軍令嚴整,雖寇所不至,警邏未嘗少懈,賊不得入。光弼購募軍中,苟有小技,皆取之,隨能使之,人盡其用,得安邊軍錢工三,善穿地道。賊於城下仰而侮詈,光弼遣人從地道中曳其足而入,臨城斬之。自是賊行皆視地。賊為梯衝、土山以攻城,光弼為地道以迎之,近城輒陷。賊初逼城急,光弼作大炮,飛巨石,一發輒斃二十餘人,賊死者什二三,乃退營於數十步外,圍守益固。光弼遣人詐與賊約,刻日出降;賊喜,不為備。光弼使穿地道周賊營中,搘之以木。至期,光弼勒兵在城上,遣裨將將數千人出,如降狀,賊皆屬目。俄而營中地陷,死者千餘人,賊眾驚亂,官軍鼓譟乘之,俘斬萬計。會安祿山死,慶緒使思明歸守范陽,留蔡希德等圍太原。
慶緒以尹子奇為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甲戌,子奇以歸、檀及同羅、奚兵十三萬趣睢陽。許遠告急於張巡,巡自寧陵引兵入睢陽。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兵合六千八百人。賊悉眾逼城,巡督勵將士,晝夜苦戰,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賊將六十餘人,殺士卒二萬餘,眾氣自倍。遠謂巡曰:“遠懦,不習兵,公智勇兼濟,遠請為公守,請公為遠戰。”自是之後,遠但調軍糧,修戰具,居中應接而已,戰鬥籌畫一出於巡。賊遂夜遁。郭子儀以河東居兩京之間,扼賊要衝,得河東則兩京可圖。時賊將崔乾祐守河東,丁丑,子儀潛遣人入河東,與唐官陷賊者謀,俟官軍至,為內應。
初,平盧節度使劉正臣自范陽敗歸,安東都護王玄志鴆殺之。祿山以其黨徐歸道為平盧節度使,玄志復與平盧將侯希逸襲殺之;又遣兵馬使董秦將兵以葦筏度海,與大將田神功擊平原、樂安,下之。防河招討使李銑承制以秦為平原太守。
二月,戊子,上至鳳翔。
郭子儀自洛交引兵趣河東,分兵取馮翊。己丑夜,河東司戶韓旻等翻河東城迎官軍,殺賊近千人。崔乾祐逾城得免,發城北兵攻城,且拒官軍,子儀擊破之。乾祐走,子儀追擊之,斬首四千級,捕虜五千人,乾祐至安邑,安邑人開門納之,半入,閉門擊之,盡殪。乾佑未入,自白逕嶺亡去。遂平河東。
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江、淮庸調亦至洋川、漢中,上自散關通表成都,信使駱驛。長安人聞車駕至,從賊中自拔而來者日夜不絕。西師憩息既定,李泌請遣安西及西域之眾,如前策並塞東北,自歸、檀南取范陽。上曰:“今大眾已集,庸調亦至,當乘兵鋒搗其腹心,而更引兵東北數千里,先取范陽,不亦迂乎?”對曰:“今以此眾直取兩京,必得之。然賊必再強,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上曰:“何也?”對曰:“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銳,攻祿山已老之師,其勢必克。兩京春氣已深,賊收其餘眾,遁歸巢穴,關東地熱,官軍必困而思歸,不可留也。賊休兵秣馬,伺官軍之去,必復南來,然則征戰之勢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於寒鄉,除其巢穴,則賊無所歸,根本永絕矣。”上曰:“朕切於晨昏之戀,不能待此決矣。”
恤其家。
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張巡謂將士曰:“吾受國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諸君捐軀命,膏草野,而賞不酬勛,以此痛心耳!”將士皆激勵請奮。巡遂椎牛,大饗士卒,盡軍出戰。賊望見兵少,笑之。巡執旗,帥諸將直衝賊陣。賊乃大潰,斬將三十餘人,殺士卒三千餘人,逐之數十里。明日,賊又合軍至城下,巡出戰,晝夜數十合,屢摧其鋒,而賊攻圍不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