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6年

716年一般指本詞條

716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四年,日本靈龜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716年
  • 中國紀年:乾支紀年為丙辰龍年
  • 歷史大事:唐睿宗去世
  • 歷史大事吐蕃松州,敗於城下
  • 歷史大事:突厥默啜可汗被殺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資治通鑑》記載,

中國紀年

716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四年。

歷史大事

玄宗不私外戚
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長孫昕與御史大夫李傑不協,開元四年(七一六)正月,昕與其妹夫楊仙玉於里巷伺傑而毆之。傑上表自訴:“髮膚見毀,雖則痛身;冠冕被陵(辱),誠為辱國。”玄宗大怒,命將昕與玉仙在朝堂杖殺,以謝百官。且以敕書慰傑,曰:“昕等乃朕之親戚,朕不能訓導,使之陵辱衣冠,雖處以極刑,未足謝罪,卿宜以剛腸疾惡,勿以凶人介意。”按:玄宗初年懲武、韋之禍,故不私於外戚;末年寵楊妃,遂及於國忠與秦、韓、虢,亦略同於武、韋。然史家言唐代三禍,但云藩鎮、宦官后妃,而不言外戚,蓋外戚為禍必自后妃逾寵而來。玄宗初年,六宮尚無專寵,故不私外戚未為難也。
始以諸王遙領節度使
開元四年(七一六)正月,以郯王嗣直為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都護張知運為之副。以陝王嗣升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虔瓘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諸王遙領節度自此始。
吐蕃松州,敗於城下
開元四年(七一六)二月,吐蕃松州(今四川松藩)。二十六日,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自開元二年(七一四)始定內外官出入常制(見該年正月該條),然當時士夫猶輕外任,視同貶謫。開元四年(七一六)二月二十四日以尚書右丞倪若水汴州刺史兼河南採訪使,會揚州採訪使班景倩入為大理少卿,路過汴州(今開封),若水為之餞行,立望其西行行塵,謂下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覆試縣令
開元四年(七一六)五月,有人密奏玄宗曰:“今年吏部選拔縣令太濫,很多不夠條件。”等到新授縣令入朝謝恩,玄宗就命當面覆試,出了一道《安民策》,有的竟不能寫字,只有鄄城令韋濟詞理最佳,擢為醴泉令(由小縣令提拔為大縣令)。餘下二百人允許還復舊官,四十五人勒令回家學習。此次負責銓選的兩位吏部侍郎盧從願李朝隱,都降級外調為刺史。
睿宗卒
開元四年(七一六)六月十九日,太上皇崩於百福殿,年五十五。十月葬橋陵(今陝西蒲城西北三十里),廟號睿宗。睿宗三十年來,四次讓出帝位(讓母、讓兄、讓侄、讓子),未遭忌害,竟以善終,史稱奇蹟。
默啜被殺,突厥內亂
武后長壽二年(六九三),突厥默啜繼其兄骨咄祿自立為可汗。二十餘年來,曾統一東西兩部,西境達今裏海。開元四年(七一六),默啜擊鐵勒九姓拔曳固(一作拔野古),大破之於獨樂水(今北京平谷縣東北)。恃勝輕歸,不復設備,遇拔曳固散卒頡質略,自柳林突出,斬之。時大武軍子將(子將猶小將)郝靈荃奉使在突厥,頡質略以默啜首歸之。靈荃攜其首回長安,朝命懸其首於廣街。默啜之子小可汗繼立,為骨咄祿之子闕特勤擊殺,並及默啜諸子與親信略盡,而立兄左賢王默棘連,是為突厥毗伽可汗,國人謂之“小殺”。毗伽曾以國固讓其弟闕特勤,闕特勤不受,乃以為左賢王,專典兵馬。
拔曳固等五部來降
開元四年(七一六)六月,默啜既死,突厥內亂,原附突厥之鐵勒九姓如拔曳固、回紇、同羅、白霄、仆固(仆骨)諸部紛紛降唐,唐皆安置大武軍(即大同軍,今山西朔縣東)之北。
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部來降
先是武后萬歲通天時(六九六),奚、契丹相繼叛;玄宗初立,孫佺、薛訥相繼喪師,饒樂、松漠遂非唐有。至開元四年(七一六)唐已富強,突厥勢衰,鐵勒歸屬,八月,契丹李失活、奚酋李大酺亦帥所部來降。玄宗詔以失活(李盡忠堂弟)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將軍兼松漠都督(今赤峰以北、西遼河上游)。以大酺為饒樂郡王,行右金吾大將軍兼饒樂都督(今承德以北、灤河上游)。
王晙上安置突厥降戶三策
開元四年(七一六)秋,突厥降戶居河曲(河套之南)者,聞毗伽可汗立,多復叛歸。并州長史王晙上言:“這批人只因本國內亂,才相繼來降,一旦國安,必然叛去。未叛去者,留作間諜,突厥入侵,必為內應。建議今冬以前,將這批人遷往內地,二十年後,漸變舊俗,皆為勁兵,可為我用。因此,處理突厥降戶,只有三策:遷往內地,才是上策;多屯兵馬,就地監督,乃是中策;仍於今日,不加防範,最為下策。”疏入,朝廷不理。不久,降戶陝跌思泰、阿悉爛等果自河曲叛逃。十月,命朔方大總管薛訥發兵追討,王晙引并州兵西渡河,晝夜追擊,斬獲三千人。
降戶生擒張知運
先是單于副都護張知運(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接收突厥降戶時,收其兵仗令渡河而南,居河曲。降戶皆怨怒。其後御史中丞姜晦為巡邊使,降戶訴無弓矢,不得射獵為生,晦命悉還其兵仗。降戶得之,十月遂叛歸。張知運未設備、與之戰於青剛嶺(今甘肅環縣西北甜水),為降戶生擒,欲送突厥。行至綏州(今陝北綏德)境,將軍郭知運以朔方兵邀擊,降戶大潰,釋張知運而逃。玄宗以張知運喪師辱國,斬之。
毗伽可汗重用暾欲谷
突厥毗伽可汗即位後,以弟闕特勤治軍旅,以妻父暾欲谷為謀主。暾欲谷年已七十餘,蕃人甚為敬服。時突厥降唐戶聞毗伽立,已紛紛逃歸。毗伽既得鋏跌思泰與阿悉爛等,便欲南下為寇,暾欲谷曰:“唐主(指玄宗)英武,人和年豐,未有空隙,不可以攻。我眾新集,須休養生息三數年,始可觀變而動。”毗伽又欲修築城堡,多建寺觀,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口稀少,之所以能抗拒唐朝,正因逐水草而遷,居處無常,若築城定居,必將為唐所並。佛、老之道,教人仁弱,突厥皆習武射獵,不須寺觀。”毗伽大悟。
姚崇罷相
崇子光祿少卿彝、宗正少卿異,交通賓客,頗受賂遺,為時所譏。又中書省主書(從七品趙誨為崇所親信,受胡人賄賂,事發,玄宗親自審問,下獄當死,崇復營救,玄宗由是不悅。會京城曲赦,敕特標趙誨之名,杖之一百,流嶺南。崇由是憂懼,屢請避相位,薦廣州都督宋璟以自代。開元四年(七一六)閏十二月,姚崇罷為開府儀同三司,而以刑部尚書宋璟吏部尚書黃門監,與紫微侍郎同平章事。
台省六品以下官如御史、遺、補等由皇帝擬授
唐舊制:凡六品以下官皆委尚書省奏擬。開元四年(七一六)始制員外郎、侍御史起居郎(皆從六品)、補闕七品)、拾遺、監察御史(皆八品)等台、省品低而重要之官不由尚書省奏擬,而由天子親除。
懷慎,滑州人,第進士,開元初,與姚崇並相,遇事推而不專,人稱伴食宰相。然清謹無欲,大智若愚。開元四年(七一六)十一月卒。病重時,上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謂皆一時人才,所坐者小,所棄者大(四人皆因小過被貶),望玄宗錄用。玄宗從之。家無餘蓄,惟一老僕,請賣身以辦喪事。
友貞(六一八至七一六)河內人。官長水令。重人倫,曾刳腹療母。口不言人過,重然諾,人以為君子。年九十九卒。
乂字尚真,房子人。第進士,長安中官監察御史,劾奏無所避。睿宗時遷吏部侍郎知制誥,請謁不行,時人謂“李下無蹊徑”(猶言沒有後門)。改黃門侍郎,制敕不便,輒改正。堅不附太平公主。官終刑部尚書。為人沈正方雅,時稱有宰相才器。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名,同著一集,號《李氏花萼集》。開元四年卒。
思貞,長安人。舉明經,仕高宗至玄宗,前後為刺史歷十三郡,皆以清廉稱。官終工部尚書,開元四年(七一六)卒,謚簡。
善無畏至長安
善無畏(六三七至七三五),中天竺國王之子,梵名義譯為善無畏,華言淨獅子。十三歲嗣王位,後讓位於兄,出家那爛陀寺,奉龍樹弟子達摩掬多為本師,受持瑜伽三密之教。開元四年(七一六)攜經至長安,玄宗為開內道場,尊為教主,住西明寺,系印度密宗傳入中國之第一人。譯有《蘇悉地經》、《大日經》多部。
日本第九次遣使入唐
開元四年(七一六)八月,日本遣多治比縣守為遣唐押使,阿倍安麻呂為大使,藤原馬養為副使等入唐,同行者有吉備真備等共五百五十餘人,是為第九次遣唐使。
思訓(六五一至七一六)字建見,隴西人,唐宗室。高宗時為江都令,武后時棄官,中宗時復官宗正卿,開元初,進右武衛大將軍。工畫,人稱李(大)將軍山水。
字隆擇,偃師人。六歲能文,第進士。景龍末,拜御史大夫,與李傑齊名,號為清廉,並稱畢李。睿宗嘉其有古人風,賜璽書袍帶。官終太子詹事

《資治通鑑》記載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元四年(丙辰,公元七一六年)
春,正月,昕與其妹夫楊仙玉於里巷伺傑而毆之。傑上表自訴曰:“髮膚見毀,雖則育心,冠冕被陵,誠為辱國。”上大怒,命於朝堂杖殺,以謝百僚,仍以敕書慰傑曰:“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訓導,使陵犯衣冠,雖置以極刑,未足謝罪。卿宜以剛腸疾惡,勿以凶人介意。”
丁亥,宋王成器更名憲,申王成義更為名捴。
乙酉,隴右節度使郭虔瓘奏,奴石良才等八人皆有戰功,請除游擊將軍。敕下,盧懷慎等奏曰:“郭虔瓘恃其微效,輒侮彝章,為奴請五品,實亂綱紀,不可許。”上從之。
丙午,以鄫王嗣真為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大都護張知運為之副。陝王嗣升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虔瓘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諸王遙領節度自此始。
二月,丙辰,上幸驪山溫湯。
吐蕃圍松州。
丁卯,上還宮。
辛未,以尚書右丞倪若水為汴州刺史兼河南採訪使。
上雖欲重都督、刺史,選京官才望者為之,然當時士大夫猶輕外任。揚州採訪使班景倩入為大理少卿,過大梁,若水餞之行,立望其行塵,久之乃返,謂官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癸西,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上嘗遣宦官詣江南取鵁鶄、鸂鶒等,欲置苑中,使者所至煩擾。道過汴州,倪若水上言:“今農桑方急,而羅捕禽鳥以供園池之玩,遠自江、嶺,水陸傳送,食為粱肉。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為賤人而貴鳥乎?陛下方當以鳳凰為凡鳥,麒麟為凡獸,況鵁鶄、鸂鶒,曷足貴也!”上手敕謝若水,賜帛四十段,縱散其鳥。
山東蝗復大起,姚崇又命捕之。倪若水謂:“蝗乃天災,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劉聰時,常捕埋之,為害益甚。”拒御史,不從其命。崇牒若水曰:“劉聰偽主,德不勝妖;今日聖朝,妖不勝德。古之良守,蝗不入境。若其修德可免,彼豈無德致然?”若水乃不敢違。夏,五月,甲辰,敕委使者詳察州縣捕蝗勤惰者,各以名聞。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飢。
或言於上曰:“今歲選敘大濫,縣令非才。”及入謝,上悉召縣令於宣政殿庭,試以理人策。惟鄄城令韋濟詞理第一,擢為醴泉令。餘二百餘人不入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歸學問。吏部侍郎盧從願左遷豫州剌史,李朝隱左遷滑州刺史。從願典選六年,與朝隱皆名稱職。初,高宗之世,馬載、裴行檢在吏部,最有名,時人稱吏部前有馬、裴,後有盧、李。濟,嗣立之子也。
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寶,可往營致,因言市舶之利;又欲往師子國求靈藥及善醫之嫗,置之宮掖。上命監察御史楊范臣與胡人偕往求之,范臣從容奏曰:“陛下前年焚珠玉、錦繡,示不復用。今所求者何以異於所焚者乎!彼市舶與商賈爭利,殆非王者之體。胡藥之性,中國多不能知;況於胡嫗,豈宜置之宮掖!夫御史,天子耳目之官,必有軍國大事,臣雖觸冒炎瘴,死不敢辭。此特胡人眩惑求媚,無益聖德,竊恐非陛下之意,願熟思之。”上遽自引咎,慰諭而罷之。
六月,癸亥,上皇崩於百福殿。己巳,以上女萬安公主為女官,欲以追福。
癸酉,拔曳固斬突厥可汗默啜首來獻。時默啜北擊拔曳固,大破之於獨樂水,恃勝輕歸,不復設備,遇拔曳固迸卒頡質略,自柳林突出,斬之。時大武軍子將郝靈荃奉使在突厥,頡質略以其首歸之,與偕詣闕,懸其首於廣街。拔曳固、回紇、同羅、?、仆固五部皆來降,置於大武軍北。
默啜之子小可汗立,骨咄祿之子闕特勒擊殺之,及默啜諸子、親信略盡;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是為毘伽可汗,國人謂之“小殺”。毘伽以國固讓闕特勒,闕特勒不受;乃以為左賢王,專典兵馬。
秋,七月,壬辰,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以太廟七室已滿,請遷中宗神主於別廟,奉睿宗神主祔太廟;從之。又奏遷昭成皇后祔睿宗室,肅明皇后留祀於儀坤廟。八月,乙巳,立中宗廟於太廟之西。
辛未,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所部來降。制以失活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將軍兼松漠都督,因其八部落酋長,拜為刺史;又以將軍薛泰督軍鎮撫之。大酺為饒樂郡王、行右金吾大將軍兼饒樂都督。失活,盡忠之從父弟也。
吐蕃復請和,上許之。
突厥默啜既死,奚、契丹、拔曳固等諸部皆內附,突騎施蘇祿復自立為可汗。突厥部落多離散,毘伽可汗患之,乃召默啜時牙官暾欲谷,以為謀主。暾欲谷年七十餘,多智略,國人信服之,突厥降戶處河曲者,聞毘伽立,多復叛歸之。
并州長史王晙上言:“此屬徒以其國喪亂,故相帥來降;若彼安寧,必復叛去。今置之河曲,此屬桀黠,實難制御,往往不受軍州約束,興兵剽掠;聞其逃者已多與虜聲問往來,通傳委曲。乃是畜養此屬使為間諜,日月滋久,奸詐愈深,窺伺邊隙,將成大患。虜騎南牧,必為內應,來逼軍州,表里受敵,雖有韓、彭,不能取勝矣。願以秋、冬之交,大集兵眾,諭以利害,給其資糧,徙之內地。二十年外,漸變舊俗,皆成勁兵;雖一時暫勞,然永久安靖。比者守邊將吏及出境使人,多為諛辭,皆非事實,或雲北虜破滅,或雲降戶妥貼,皆欲自炫其功,非能盡忠徇國。願察斯利口,忽忘遠慮。議者必曰:‘國家向時已嘗置降戶於河曲,皆獲安寧,今何所疑!’此則事同時異,不可不察。向者頡利既亡,降者無復異心,故得久安無變。今北虜尚存,此屬或畏其威,或懷其惠,或其親屬,豈樂南來!較之彼時,固不侔矣。以臣愚慮,徙之內地,上也;多屯士馬,大為之備,華、夷相參,人勞費廣,次也;正如今日,下也。願審茲三策,擇利而行,縱使因徙逃亡,得者皆為唐有;若留至河冰,恐必有變。”
疏奏,未報;降戶⻊夾跌思泰、阿悉爛等果叛。冬,十月,甲辰,命朔方大總管薛訥發兵追討之。王晙引并州兵西濟河,晝夜兼行,追擊叛者,破之,斬獲三千級。
先是,單于副都護張知運悉收降戶兵仗,令渡河而南,降戶怨怒。御史中丞姜晦為巡邊使,降戶訴無弓矢,不得射獵,晦悉還之;降戶得之,遂叛。張知運不設備,與之戰於青剛嶺,為虜所擒,欲送突厥;至綏州境,將軍郭知運以朔方兵邀擊之,大破其眾於黑山呼延谷,虜釋張知運而去。上以張知運喪師,斬之以徇。毘伽可汗既得思泰等,欲南入為寇。暾欲谷曰:“唐主英武,民和年豐,未有間隙,不可動也。我眾新集,力尚疲羸,且當息養數年,始可觀變而舉。”毘伽又欲築城,並立寺觀,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徒稀少,不及唐家百分之一,所以能與為敵者,正以逐水草,居處無常,射獵為業,人皆習武,強則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若築城而居,變更舊俗,一朝失利,必為所滅。釋、老之法,教人仁弱,非用武爭勝之術,不可崇也。”毘伽乃止。
庚午,葬大聖皇帝於橋陵,廟號睿宗。御史大夫李傑護橋陵作,判官王旭犯贓,傑按之,反為所構,左遷衢州刺史。
十一月,己卯,黃門監盧懷慎疾亟,上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並明時重器,所坐者小,所棄者大,望垂矜錄;上深納之。乙未,薨。家無餘蓄,惟一老蒼頭,請自鬻以辦喪事。
丙申,以尚書左丞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
姚崇無居第,寓居罔極寺,以病痁謁告。上遣使問飲食起居狀,日數十輩。源乾曜奏事或稱旨,上輒曰:“此必姚宗之謀也。”或不稱旨,輒曰:“何不與姚崇議之!”乾曜常謝實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問崇。癸卯,乾曜請遷崇於四方館,仍聽家人入侍疾;上許之。崇以四方館有簿書,非病者所宜外,固辭。上曰:“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崇子光祿少卿彝、宗正少卿異,廣通賓客,頗受饋遺,為時所譏。主書趙誨為崇所親信,受胡人賂,事覺,上親鞫問,下獄當死。崇復營救,上由是不悅。會曲赦京城,敕特標誨名,杖之一百,流嶺南。崇由是憂懼,數請避相位,薦廣州都督宋璟自代。
十二月,上將幸東都,以璟為刑部尚書、西京留守,令馳驛詣闕,遣內侍、將軍楊思勖迎之。璟風度凝遠,人莫測其際,在塗竟不與思勖交言。思勖素貴幸,歸,訴於上,上嗟嘆良久,益重璟。
丙辰,上幸驪山溫湯;乙丑,還宮。
閏月,己亥,姚崇罷為開府儀同三司源乾曜罷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書宋璟守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紫微侍郎蘇頲同平章事。
璟為相,務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積;刑賞無私,敢犯顏正諫。上甚敬憚之,雖不合意,亦曲從之。
突厥默啜自則天世為中國患,朝廷旰食,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靈荃得其首,自謂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競生心徼幸,痛抑其賞,逾年始授郎將;靈荃慟哭而死。
璟與蘇頲相得甚厚,頲遇事多讓於璟,頲每論事則頲為之助。璟嘗謂人曰:“吾與蘇氏父子皆同居相府,僕射寬厚,誠為國器,然獻可替否,吏事精敏,則黃門過其父矣。”
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進見,上輒為之起,去則臨軒送之。及李林甫為相,雖寵任過於姚、宋,然禮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齊澣練習時務,姚、宋每坐二人以質所疑,既而嘆曰:“欲知古,問高群,欲知今,問齊君,可以無缺政矣。”
辛丑,罷十道按察使。
舊制,六品以下官皆委尚書省奏擬。是歲,始制員外郎、御史、起居、遺、補不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