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備真備

吉備真備

吉備真備,原名下道真備,生於695年(持統天皇9年),卒於775年11月3日(寶龜6年10月2日),出生於備中國下道郡(今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吉備真備是日本奈良時代的學者、政治家(公卿),曾兩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時期被追贈為勛二等,著有《私教類聚》50卷。吉備真備的父親是右衛士少尉下道國勝,母親是楊貴氏(存疑)。下道氏是吉備地區有力的地方豪族吉備氏一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備真備
  • 外文名:きびのまきび
  • 別名:下道真備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族
  • 出生日期:695年
  • 逝世日期:775年11月3日
  • 職業:政治家
  • 主要成就:將諸多大唐的先進文化傳播到日本
人物生平,少年時赴唐留學,回國與再赴大唐,政治顛峰及逝世,文化貢獻,主要著作,相關影視作品,

人物生平

少年時赴唐留學

695年(持統天皇9年),下道真備出生於備中國下道郡也多鄉(八田村)土師谷天原(現在的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箭田)的一個下級武官之家。他自幼異常勤奮,是大學寮中的優秀生。
716年(靈龜2年),下道真備被選為遣唐交流生。717年(養老元年),與阿倍仲麻呂(晁衡)、大和長岡及學問僧玄昉等隨多治比縣守為首的第九次(即第二期二次)遣唐使團,入大唐朝拜、交流。在長安鴻臚寺,下道真備就學於四門助教趙玄默。在大唐近19年,下道真備研究唐代的天文、曆法、音樂、法律、兵法、建築等知識,均有較深造詣。
吉備真備

回國與再赴大唐

回日本的路上雖然漂流到了種子島,但仍在735年(天平7年),下道真備攜帶了眾多的典籍回到日本。回國後,下道真備任從八位下,受到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寵幸。
同年,升為正六位下,並被任命為大學助,指導400多名學生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
736年(天平8年),下道真備升為從五位下,出任中宮亮。737年(天平9年),下道真備升為從五位上,兼任右衛士督。
738年(天平10年),橘諸兄出任右大臣,開始執掌日本政權,下道真備與同時回到日本的僧玄昉一起受到重用,下道真備開始兼任右衛士督之職。
740年(天平12年),下道真備升為正五位下。這一年,欲除掉下道真備和玄昉的藤原廣嗣在大宰府掀起叛亂,不久被鎮壓(藤原廣嗣之亂)。
741年(天平13年),下道真備作為東宮學士向皇太子阿倍內親王(後來的孝謙天皇、稱德天皇)傳授《漢書》和《禮記》。
743年(天平15年),下道真備升為從四位下,轉任春宮大夫,東宮學士如舊。
746年(天平18年),下道真備受賜吉備朝臣之姓。
747年(天平19年),吉備真備卸任春宮大夫、東宮學士,傳任右京大夫。749年(天平勝寶元年),吉備真備升為從四位上。
750年(天平勝寶2年),孝謙天皇即位,藤原仲麻呂開始專權,吉備真備被貶職為筑前守,之後又被貶職為肥前守。
751年(天平勝寶3年),吉備真備被選為遣唐副使。752年(天平勝寶4年)吉備真備以遣唐副使身份隨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與阿倍仲麻呂再會。使團抵長安後,唐玄宗曾接見吉備真備,並贈他銀青光祿大夫稱號,離大唐時唐玄宗贈詩相送。使團於753年(天平勝寶5年)至揚州拜訪著名高僧鑒真,對其日後東渡有所影響。同年,使團啟航回國。這次使團途中漂流到了屋久島,但最終和鑒真大師一起平安的回到了日本。

政治顛峰及逝世

754年(天平勝寶6年),遣唐使團回到日本,吉備真備轉任大宰大貳,升為正四位下。
756年(天平勝寶8年),為了防衛新羅,吉備真備在筑前修築了怡土城。758年(天平寶字2年),吉備真備奉命在大宰府防備大唐的安祿山之亂。
小田郡矢掛町的吉備真備塑像小田郡矢掛町的吉備真備塑像
761年(天平寶字5年)吉備真備兼任西海道節度使。764年(天平寶字8年),吉備真備被任命為東大寺的營造長官,於70歲時回到平城京(今奈良)。藤原惠美押勝(即藤原仲麻呂)掀起叛亂之際,升為從三位,作為中衛大將指揮討伐軍,以鎮壓叛亂之功(藤原仲麻呂之亂),於765年(天平神護元年)被授予勛二等。
766年(天平神護2年),稱德天皇(孝謙天皇重祚)任命道鏡為法王時,吉備真備就任中納言大納言藤原真楯(藤原北家)去世後又就任大納言。
769年(神護景雲3年),吉備真備升為從二位,轉任右大臣,中衛大將如舊。此時吉備真備與左大臣藤原永手(藤原北家)一起執掌朝政。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頭地,以學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備真備和菅原道真兩人而已。
770年(寶龜元年),稱德天皇去世前後,吉備真備通過妹妹吉備由利(藤原仲麻呂之亂後,與兄長吉備真備一起受到稱德天皇信賴,作為親信擔任典藏之職),得到獨自出入稱德天皇寢宮的權力,向群臣傳達稱德天皇的旨意。此間,奉稱德天皇之命掌握軍事大權的藤原永手和吉備真備得以成功扳倒法王道鏡。
《日本紀略》、《水鏡》中提到在稱德天皇去世後,吉備真備欲擁立文室淨三(天武天皇系的庶流)及其弟文室大市為稱德天皇的繼承人。失敗後,吉備真備嘆息:“長生之弊,逢此失敗之恥”。當時藤原百川(藤原式家)在暗中活躍,使白壁王(光仁天皇)被最終立為太子。但是,關於這次即位並沒有被記載入《續日本紀》。
光仁天皇即位後,吉備真備以年老為理由提出辭職的申請,光仁天皇只準許其辭退兼職的中衛大將之職,仍然慰留其右大臣之位。771年(寶龜2年),吉備真備再請辭,得到許可。775年(寶龜6年)吉備真備去世。

文化貢獻

735年(天平7年),吉備真備回到日本後,向天皇獻上了書籍(《唐禮》130卷)、天文曆書(《大衍曆經》1卷、《大衍曆立成》12卷)、日時計(測影鐵尺)、樂器(銅律管、鐵如方響、寫律管聲12條)、音樂書(《樂書要錄》10卷)、弓(弦纏漆角弓、馬上飲水漆角弓、露面漆四節角弓各1張)、矢(射甲箭20隻、平射箭10隻)等,並帶回了《東觀漢記》。吉備真備帶回的《唐禮》對日本朝廷禮儀的完善和改進有很大影響,《太衍歷經》、《太衍厲立成》促進了日本的曆法改革,使唐代曆法得以在日本推廣和使用。吉備真備帶回的樂器和樂書對於唐樂在日本的傳播起到積極作用。中國早已失傳的《樂書要錄》現仍在日本保存,成為研究唐代音樂的重要資料。吉備真備在大唐留學時就已是圍棋高手,傳說圍棋的棋盤、棋子最初都是真備從大唐帶到日本之後才傳播開的,不過此說尚有爭議。
在任大學助時期,吉備真備在大學中增設了音韻學新課。他重視矯正中國的吳音(江浙一帶的語音,在六朝時傳入日本)而學用漢音(唐代長安一帶的語音),則是事實。還有吉備真備利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對創製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反切法”起過重要作用,許多著述都論證過此事。
754年(天平勝寶6年)至764年(天平寶字8年),吉備真備任大宰大貳,這段時期他修正歷學,用大衍曆取代了儀鳳歷。

主要著作

吉備真備的著作有《私教類聚》、《養老律令(刪定)》等。
在右大臣任上,吉備真備同他留學大唐時的同窗好友大和長岡一道,對《養老律令》加以刪削修訂,加強了法制觀念並重視人的訴訟權力。新律令在光仁天皇時期並未實行,直到791年(桓武天皇延曆3年)3月6日才宣布實施。但在812年(嵯峨天皇弘仁3年)又廢止了。吉備真備在立法上的改革,是對日本律令制的推進,推動了日本的封建化。
吉備真備為了培養和訓誡自己的子孫,而精心著述的《私教類聚》,集中地反映了吉備真備的思想觀點。從真備在《私教類聚》中所引述的“今余已七十有六歲”來判斷,此書是770年,即他已上奏請辭任職之後完成的。在洞院公賢著的《拾芥抄》中,載有《私教類聚》的目錄,此書共有三十八項,分項指出了子孫在一生中言行必遵的準則和要點。如:第一項:略示內外事,包括“內外五戒”和“外教五常”。“內外五戒”即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外教五常”即一仁不殺、二義不盜、三禮不邪、四智不妄、五信不亂。這裡提倡的“五戒”,顯然是佛教中之誡;而“五常”正是儒教主張的仁義禮智信內容。第十一至十三項中,強調的忠孝,相信佛法,是吉備真備將儒學和佛學觀點的糅合。第三十五至三十八項,提出的要重視醫學、書算、學文和弓射習武,都是吉備真備一貫提倡套用,尊重實學,強調文武兼備的思想。
經過考證,《私教類聚》確屬吉備真備本人的原作。其理由是:在《拾芥抄》中所見的目錄與《私教類聚》的目錄及內容份量完全一致,本書中表現出的思想正是奈良時代社會思潮的反映,本書著者通曉法律又熟諳當時的學制和教育,這一點非吉備真備所莫及,最重要之處還在於此書是以真備兩度留唐期間在中國盛行的《顏氏家訓》為範本而寫作的。這本書尊儒學重佛法,強調忠孝、修身和務實,反對奢侈和賣官鬻爵等,很受統治者賞識,對封建主階級培養人材很有價值。

相關影視作品

在平城京遷都1300年後的2010年,大阪電視台在繼《聖德太子》《大化改新》後,製作了第三部古代史電視劇-《大佛開眼》,該劇主人公即為吉備真備,扮演者為吉岡秀隆。通過對吉備真備、阿倍內親王(孝謙女皇)、藤原仲麻呂、玄昉、橘諸兄、行基法師等歷史人物的塑造,該劇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