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鯉形目鯉科動物)

鰱魚(鯉形目鯉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鰱魚 (讀音:lián yú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四大家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

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鰱魚味甘,性平,無毒,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

基本介紹

簡述,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生活習性,棲息環境,種群分布,養殖利用,池塘選擇,水質要求,苗種要求,池塘飼養,魚病防治,對策,注意事項,化學成份,

簡述

又叫“白鰱”、“跳鰱”、“鰱子”、“鰾魚”、“地瓜魚”、“鰱子頭”等。淡水魚。古稱鱮,《本草綱目》說:“鱮魚處處有之,狀如鱅而頭小形扁,細鱗肥腹,其色最白。”鰱魚體側扁,頭大而眼小,位於頭側中軸下,鱗細,背部灰白,背鰭頂端及尾鰭稍黑。鰱魚自然資源分布很廣,常見於長江、珠江、淮河、錢塘江和黑龍江水系,長江的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密集。鰱魚與青魚、草魚、鱅魚一樣,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人工養殖遍布全國,產量居首位。由於鰱魚常生活於大江河水深浪大之處,所以在釣魚活動中所占的位置並不那么重要,並非是漁人垂釣的主要對象。鰱魚以水中的浮游植物為主要食餌,吃食方式與通常的魚不同,是通過一口一口地汲水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吸入口中,通過鰓耙把水排出,浮游生物則留在口中,咽入胃裡。鰱魚既不吃屬於萬能釣餌的蚯蚓,也不吃肉丁、螺肉、河蝦等葷餌。鰱魚特別喜歡酸甜味道的餿餌周圍渾濁的餌霧,漁人只要在酸甜的餿餌霧裡埋藏釣鉤,鰱魚在吸食可口的餿霧時,就會將利鉤吸入口中而被鉤住,這就是釣取鰱魚的秘法。釣鰱魚常用的餌料有粉狀乾誘餌:麩皮、豆餅粉、玉米粉、次粉各25%,將其混合拌勻,不加任何佐料;菜籽餅、豆餅粉乾撒餌,用菜籽餅50%、豆餅粉50%兩者拌勻,不加任何佐料。酸味濕誘餌,用豆製品業的下腳料豆腐渣、食品業的豆汁渣、釀造業的醋糟各三分之一。釣餌常用二合一酸餌,用玉米面75%、麩皮25%,摻和蒸成窩窩頭,趁熱掰開揉碎。也可用三合一酸餌、豆餅、麩皮、玉米面各三分之一,豆餅和麩皮炒香,玉米面蒸成窩窩頭。還有香甜味糟食,細麩皮 50%、玉米面 20%、麵粉20%、糕點粉10%,混合拌勻,帶乾粉到釣場,取池塘水打濕攥成餌團。此外還有腥味酸餌,水劑釣鰱魚餌,香味菜籽餅餌等。香味菜籽餅是將菜籽磨細,用煮熟的米飯與菜籽餅粉50%拌勻,反覆揉捏,使餌有粘性。釣鰱魚的技法很多,效果較好的技法有:水底餿餌埋鉤釣、水體中間懸浮定位飛鉤釣、空鉤閃電提拉釣、手竿浮釣法等4種。
鰱魚鰱魚
鰱魚鰱魚

外形特徵

鰱魚,體側扁而稍高,腹部狹窄,腹棱自胸鰭直達肛門。頭大,約為體長的1/4。吻短,鈍圓,口寬。眼小,位於頭側中軸之下。咽頭齒1行,草履狀而扁平。鰓耙特化,癒合成一半月形海綿狀過濾器。體被小圓鱗。側線鱗108-120,廣弧形下臀鰭3,12-13,中等長,起點在背鰭基部後下方。胸鰭7,8,起點距胸鰭比距臀鰭為近,長不達肛門。尾鰭深叉狀。腹腔大,腹膜黑色。鰾2室,前室長而膨大,後室末端小而呈錐形。體背側面暗灰色,下側銀白色,各鰭淡灰色。
鰱魚鰱魚

生長繁殖

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

生活習性

1.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2.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靠腮的特殊結構濾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喜食腐爛食物,常與草魚搭配飼養鰱魚吃草魚的糞便,故有一草養三鰱之說。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3.食慾與水溫成正比。鰱魚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釣鰱的好時機,秋分以後,天氣漸涼,鰱魚食慾有所降低,就難以釣到了。
4.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鰱魚喜肥水,個體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層,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
5.膽子小怕驚擾。當受到驚擾或碰到網線時,便紛紛跳出水面越網而逃。
6.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產卵期與草魚相近。每年4~5月產卵,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在池養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當年魚可長到500~800克,三齡魚體重可達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極差,水中缺氧馬上浮頭,有的很快便死亡。

棲息環境

喜生活於水的上層。常棲息於江河、湖泊及其附屬水體中肥育。

種群分布

鰱魚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魚類,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它的適宜生長溫度和草魚一樣,生長季節,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低溫季節,食慾減退,但依然攝食,且多集中於河床及湖泊深處越冬。分布範圍較廣泛,在我國各地區均有分布,是我國淡水魚中分布最廣泛的,主要生活在水中的表層,以藻類為食。

養殖利用

池塘選擇

鰱魚屬於套養魚類,套養在主養鯉魚鯽魚草魚、團頭魴的池塘中,處於服從地位,它的池塘選擇與在所申請認證的上述主養魚類完全一致。
鰱魚鰱魚

水質要求

鰱魚的水質要求與所申請認證的主養鯉魚完全一致。

苗種要求

苗种放養前須經檢驗、檢疫,選擇品質純正,健康無病,規格整齊。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

池塘飼養

1.魚種培育
魚苗放養:5月中、下旬,池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為適宜投放時間。投放鰱魚烏仔,投放密度為每平方米3-5尾。
飼養管理:魚苗入池後,以濾食浮遊動植物為主兼食飼料碎屑。
成魚養殖:魚種投放規格、密度,投放越冬魚種規格為100-200克/尾,放養密度為0.4-0.5尾/㎡。
鰱魚是套養魚類,以鯉魚出塘起捕時間為準。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壓塘成魚和魚種的越冬密度一般為0.3-0.6㎏/㎡。根據池塘條件可作適當調整。
越冬魚體要求:魚體應無病無傷,肥滿健壯。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應比較乾淨,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規格並塘:冰封前每公頃用90%晶體敵百蟲1.5-3.0公斤全池潑灑池水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應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打冰眼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

魚病防治

1.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運輸過程中應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
2.魚苗魚種入塘前,用2.0%的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消毒。
3.高溫季節,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掛袋法進行食場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提高魚體免疫力。
5.死魚應及時撈出,深埋。
疾病-病原鰓霉
症狀:病魚不攝食,遊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和出血狀,鰓瓣有點充血,失去正常的鮮紅色而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嚴重者鰓絲壞死,影響呼吸功能,導致病魚死亡。
鰱魚鰱魚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潔,防止水質惡化
2.培育水質需施發酵腐熱的有機肥,不宜生施
3.發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質,或者將病魚轉移到水質新鮮清潔的池塘中。
4.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潑灑,可降低水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水質。
列印病
症狀:病魚在背鰭後的體表有近似圓形紅斑,病灶處鱗片脫落,最後形成潰瘍甚至露出骨骼或內臟。
防治方法:
1.由於草食性動物的糞便(如牛、羊等的糞便)是單胞菌菌的孳生之處,因此魚池施用時必須用生石灰拌勻並充分發酵,腐熱後方可施用,以防病原體進入。
2.魚種過塘時,可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
3.患病時採用外用消毒藥。外用消毒: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
指環蟲病
病原:指環蟲
症狀:病情嚴重時,病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呼吸困難,可引起苗種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90%晶體敵百蟲0.3-0.7ppm全池潑灑。
2.蟲掃淨按130ml-170ml/畝/米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一次。
碘泡蟲病
本病又名鰱瘋狂病,主要發生在一足齡鰱,可引起大批死亡,未死的也因肉質變味而失去商品價。全國各地均有發現,但以浙江杭州地區最為嚴重,無論是池塘、湖泊、水庫和江河中均有出現,成為當地嚴重的流行病之一。
【病原】病原是鰱碘泡蟲(Myxobolus drjagini)。此孢子蟲可寄生在鰱體的各個器官,但主要侵入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如腦、脊髓、腦顱腔內擬淋巴液、腦神經、聽視神經等,形成大小不一的顆粒狀白色胞囊。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前段有一大一小兩個極囊,嗜碘泡明顯。
【症狀】病魚十分瘦弱,頭大尾小,體色暗淡無光澤,脊柱向背部彎曲,使尾部上翹。病魚離群在水面狂游急竄或旋圈打轉,不時跳出水面,復又鑽入水中,反覆多次,終致死亡,死時頭常鑽入淤泥中。剖腹後,可見肝、脾萎縮,腹腔積水,剖開腦殼,露出腦部,可見白色顆粒狀胞囊,取下孢囊,在顯微鏡下可見大量孢子。
【發病規律】鰓碘泡蟲在魚體內發育經過活動的營養體期到不活動的孢子期,從侵入魚體到孢子形成,在水溫16~32℃時,約需4個月。當年夏花被碘泡蟲侵入後,在6~9月為營養體期,10月後才逐漸形成孢子。因此,越冬的春花腦中,即可找到白色胞囊。次年5月胞囊內的孢子排出到體內各器官,部分排出體外,進入水體,沉入水底淤泥中積累,使疾病不斷蔓延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以春秋兩季較為普遍。
【防治方法】由於病原體對藥物有狠強的抵抗力,而且藥物對腦部寄生蟲的作用非常有限,故此病著重於預防。1、每l/15公頃用125千克生石灰或100千克石灰氮徹底清塘,殺滅淤泥中的孢子,以減少此病的發生。2、在冬片放養前,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每立方米水體500克)浸洗30分鐘,或用石灰氮溶液(每立方米水體500克)浸洗30分鐘,可以殺死60%~70%的孢子。3、6~9月,處於營養體階段的病原,可用敵百蟲(含量90%)按每立方米水體0.5克水濃度全池遍灑,每半月1次,可降低感染率。
防治
雙線絛蟲隸屬絛蟲綱,裂頭科,雙線絛蟲屬,第一中間寄主為橈足類,第二中間寄主為魚類,終寄主為食魚鳥類。過去一些大中型水庫,在鯽魚及野雜魚體內偶有發現,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趨勢。主要對一齡鰱魚種造成較大危害,最高的池塘感染率達92%,感染強度最高時,每尾鰱魚體腔內有13個裂頭蚴。患病魚種越冬死亡率最高為84%。但各年段感染不盡一致,主要和水體環境改變(因乾旱引起水面積減小)和水鳥的活動有關。本文對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防治對策。
鰱魚鰱魚
病魚症狀
患病鰱魚從外觀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後體質明顯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顯,腹肌極薄,用力擠壓腹部,裂頭蚴可從胸鰭處鑽出。病魚在拉網和運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雙線絛蟲易感寄主主要是鰱魚種,而鯉魚種感染種類以舌狀絛蟲裂頭蚴居多。
病因分析
1.靠近水庫、沼澤的池塘,或水面連片開闊、人少環境僻靜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許多水鳥如蒼鷺、紅嘴鷗、翠鳥到此滯留棲息,在水庫和魚池之間游竄。裂頭蚴感染率高的多發生在面積較大的越冬池,這些池塘每年春季冰面融化時,經常有病魚或體弱魚在水面遊動,招來大量水鳥捕食,帶有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有的池塘售完春片魚種後,因時間緊、來不及清塘即注水養水花魚苗。有的池塘(帶水淺池)冬天凍透,自以為達到清塘目的,注水不久即投放夏花魚苗。而雙線絛蟲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可成體帶卵休眠,休眠體可度過乾旱、冰凍等各種惡劣環境,休眠體數量可達每平方米數百個至數百萬個之多,常在小範圍高度集中,正因為橈足類有這種成體休眠適應性,所以不經藥物清塘的魚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現相當數量的性成熟帶卵的橈足類成體。筆者在早春冰雪剛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淺的水坑裡冬天凍透即看到大量的橈足類帶卵成體,這也說明橈足類成體可抵抗惡劣環境。綜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於不用藥物清塘,其水體潛藏著大量的橈足類休眠體,這為感染雙線絛蟲病埋下了隱患。
3.按魚苗生物學特性,水花魚苗進入夏花階段,食性將由輪蟲轉為較大型浮遊動物,有些養魚戶自覺培養一些枝角類和橈足類,供下塘的夏花魚苗食用,然而如果不進行人為控制,橈足類極有可能成為優勢種群。由於橈足類吞食鉤球蚴具有專一性,所以這時如果池塘附 近有帶病原的水鳥活動,就極易使夏花魚苗感染雙線絛蟲病。
4.有的養魚戶從雙線絛蟲多發區購進已感染裂頭蚴的夏花魚苗,即使當地不具備患絛蟲病的條件,但由於魚苗已經吞食感染原尾蚴的橈足類,並在魚體腔內發育為裂頭蚴,同時排 出體外,致使放苗池塘同樣大
量感染雙線絛蟲病。

對策

首先要把好魚苗關,如果從外地調運魚苗,應先調查供苗單位是否有絛蟲病發生史。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魚苗,並且當地有絛蟲病史,或者有水鳥活動,那么在水花魚苗下塘前 要將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殺死。在發塘期間發現橈足類也應清除。另外要增強鳥類保護意識,研究不傷害終寄主生命的有效辦法,驅趕水鳥。對絛蟲病多發區,一定要堅持用生石灰清塘。
常用藥物
嘉蟲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大黃
鰱魚鰱魚
性狀:黃棕色粉末,氣清香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如車輪蟲、斜管蟲等。
用法與用量:發病時按100-200克/畝/米全池潑灑,連用1-2次。
停藥期:30天
蟲掃淨
主要成份及含量:2.5%二硫氰甲基烷。
性狀:褐色液體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蠕蟲類魚體寄生蟲。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130ml-170ml/畝/米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使用前、後四天內不得使用其它殺蟲類或殺菌藥。
停藥期:30天
菌毒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亞氯酸鈉,80%。
性狀:白色粉末或顆粒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7-0.5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露天將A、B藥液混合使用,現配現用。
停藥期:10天
富溴海因
主要成份及含量:二溴海因,30%。
性狀:白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滅菌藥。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加倍使用或連用2天。
停藥期:捕撈前10天
益生活水素
主要成份及含量: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硝化菌、固氮菌等。活菌數>700億/克。
性狀:灰褐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水質改良藥。清除養殖水體有機污物、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量,調節PH值。
用法用量
根據水質惡化情況每畝1米水深200克-300克兌水浸泡後全池潑灑。

注意事項

價值用途營養價值
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生食品,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溏便、皮膚乾燥者,也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症。
鰱魚鰱魚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 104.00碳水化合物(克) 0.00脂肪(克) 3.60蛋白質(克) 17.80纖維素(克) 0.00維生素A(微克) 20.00維生素C(毫克) 0.00維生素E(毫克) 1.23胡蘿蔔素(微克) 0.00硫胺素(毫克) 0.03核黃素(毫克) 0.07煙酸(毫克) 2.50膽固醇(毫克) 99.00鎂(毫克) 23.00鈣(毫克) 53.00鐵(毫克) 1.40鋅(毫克) 1.17銅(毫克) 0.06錳(毫克) 0.09鉀(毫克) 277.00磷(毫克) 190.00鈉(毫克) 57.50硒(微克) 15.68
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約為15%-20%,而脂肪含量卻不高,僅為1%-10%,蛋白質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達95%以上。魚肉中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維生素A、B1、B2、D和礦物質。魚肉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魚鱗中含有的卵磷脂,可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脂,促進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腦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塞,降低膽固醇,具有健腦作用。
科學家還發現,一周吃3次魚,有助於保護皮膚,讓皮膚免受太陽光紫外線的損害。長期吃魚,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類似於防曬霜的自然保護,使皮膚增白。多吃魚可以作為一種額外的防曬措施

化學成份

全魚每500g中可食部分260g,其中水分176g,蛋白質55.8g,脂肪14.4g,灰分3.6g,鈣84mg,鐵3.6mg。含多種胺基酸,牛碘酸(taurine),黃嘌呤(xanthine),ADP,ATP,肌苷(inosine),肌苷酸(inosine acid),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異玉蜀黍黃質(iso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薄公英黃質(taraxanthin)。含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基胺(methylamine),異丁基胺(isobutylamine),乙基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核黃素(riboflavin),硫胺素(thiamin),煙酸(niacin),膽甾醇(cholesterol),三醯甘油(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