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脊索動物動物)

雁(脊索動物動物)

脊椎動物,鳥綱,鴨科,雁亞科鳥類的通稱。為大型游禽,但善於飛行。大小、外形一般與家鵝相似或較小。嘴寬而厚,嘴甲也較寬闊。齧喙具有較鈍的櫛狀突起。多數種類的體羽以淺灰褐色為主,並布有斑紋。以植物的嫩葉、細根、種子為食,有的也喙食農田穀物。為我國常見的候鳥,如鴻雁、豆雁、白額雁等。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的西伯利亞一帶,秋分後又飛往南方。雁在北方築巢繁殖,巢極為簡單,在水邊用蘆葦和水草架成,呈盆狀,內鋪1層羽毛。雌雁1次產卵7~8個,約經4~5周后,雛雁破殼而出,可在水中游泳覓食,夏天即能飛行。雁群南飛時,以老雁做頭雁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隊形,利用上升氣流在空中滑翔,以節省體力。變換隊形,替換頭雁,有利長途飛行。旅途休息時,以魚、蝦、水草等為食,由老雁放哨,以防敵人襲擊。約經1~2月,方抵南方熱帶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常見物種,基本特徵,用途,相關古詩詞,文化習俗,

形態特徵

鳥綱,鴨科,雁亞科種類。是大型游禽,大小似家鵝,雌雄羽毛相似,在我國雁類常見種為豆雁(Anser fabalis)又名大雁。這種雁上體褐色、下體白色。嘴黑,尖端有一黃斑,羽翼大多色淺,腳上有蹼。
雁是候鳥,繁殖地在歐洲和西位利亞一帶,天氣轉冷,雁集群南飛越冬。遠至東南亞、南洋群島。遷徙時雁群排為一行,或呈人字形。遷徙途中,以鳴叫互相聯絡,夜宿時,有專雁進行警戒,一旦發覺敵情,則發出驚叫聲,使雁群急速飛向空中。南飛途中,停落的雁群常在陸地覓食,對剛破土的麥苗造成一定的破壞。到達越冬地後,便開始交配,第2年北飛回到繁殖地,在5~6月產卵。雁用蘆葦和雜草在水邊、沙灘等地築巢,雌雁一般產卵4~6枚,雌雁孵卵,雄雁守護警戒。孵化期一般4~5周。初孵小雁,羽毛豐滿,能走會叫,親鳥無餵食習性,3天后雛雁就能隨雙親戲水覓食,到7月下旬,小雁長出翅膀,並與成鳥生活在一起。
除豆雁外,雁類中常見的還有鴻雁(A.cygnoids)、灰雁(A.anser)、斑頭雁(A.indi-cus)、和白額雁(A.albifrons)等。家鵝就是由古代的鴻雁和灰雁馴化而成的。
雁屬的鳥在雁形目中體形大,體重重,飛行時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但不及天鵝屬的脖子修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腳為粉紅色或橘色,喙為粉紅色、橘色或黑色;成鳥重量分布約在1.2公斤至4.1公斤。
大雁是雁屬鳥類的通稱,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上嘴的邊緣有強大的齒突,嘴甲強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種,中國有7種,除了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划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後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這股氣流,從而節省了體力。但“頭雁”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資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它們的行動很有規律,有時邊飛邊鳴,不停地發出“伊啊,伊啊”的叫聲。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中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讚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

生活習性

野草與種子為主食,在覓食過程有時會攝取到小蝦,田螺或者鞘翅目昆蟲。喜在淡水的沿水岸水生植物或水岸植物稠密區覓食,淡水域為其活動範圍其活動範圍,也會生活在人類的水田與魚塘間。
雁屬的10個種都分布在北半球,它們都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它們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佇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
雁屬鳥類多為一夫一妻制,甚至是終身一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常見物種

雁屬列表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cygnoides
別稱
原鵝、隨鵝、奇鵝、黑嘴雁、沙雁草雁
鳥綱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Swan Goose
體長
90厘米左右
體重
2.8-5千克
鴻雁
中文名稱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brachyrhynchus
別稱
亞門
命名時間
Baillon, 1834
鳥綱
外文名稱
Pink-footed Goose
亞綱
60-75厘米
體重
2.2-2.7千克
翼展
145-160厘米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fabalis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87
鳥綱
英文名稱
Bean goose
別稱
大雁、麥鵝
體長
69-80厘米
體重
3千克
豆雁
亞種
5亞種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albifrons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69
鳥綱
英文名稱
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英文名稱
White-fronted Goose
體長
64-80厘米
體重
2-3.5千克
白額雁
別稱
大雁、花斑雁、明斑雁
亞種
5亞種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erythropus
別稱
弱雁
鳥綱
體長
53-66厘米
翼展
120-135 厘米
體重
1400-2300克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小白額雁
英文名稱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亞種
無亞種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anser
別稱
大雁、沙鵝、灰腰雁、紅嘴雁,沙雁,黃嘴灰鵝
鳥綱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Greylag Goose
體長
70-90厘米
翼展
147-182厘米
灰雁
體重
2.5-4千克
亞種
2亞種
中文學名
動物界
拉丁學名
Anser indicus
別稱
白頭雁、黑紋頭雁
鳥綱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90
英文名稱
Bar-headed Goose
體長
62-85厘米
體重
2-3千克
斑頭雁
中文學名
體重
雄雁2700g, 雌雁2500g
拉丁學名
Snow Goose
別稱
雪鵝、白雁
亞門
二名法
Chen caerulescens
鳥綱
分布區域
繁殖於北美洲的北極地區,南至墨西哥過冬
亞綱
命名時間
Linnaeus, 1758
身長
66-84 cm
翼展
135-170cm
動物界
雪雁
中文名稱
動物界
外文名稱
Ross’s Goose
別稱
羅斯鵝
亞門
二名法
Chen rossii
鳥綱
拉丁學名
Anser rossii
亞綱
命名時間
Cassin, 1861
57-64cm
翼展
114cm
體重
860-2040g
中文學名
別稱
藍雁、藍雪雁、皇雁
亞門
命名時間
Sevastianov, 1802
鳥綱
二名法
Anser canagicus
亞綱
分布區域
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海岸苔原,過冬南移到美國西部和堪察加半島
身長
46cm
翼展
110cm
動物界
帝雁

基本特徵

雁goose複數作geese。
雁形目(Anseriformes)鴨科(Anatidae)雁亞科(Anserinae)雁屬(Anser)和黑雁屬(Branta)大型北半球水禽,分別稱為灰雁及黑雁,合稱真雁。大小和體型處於大型鴨類與天鵝之間。其水棲習性不及鴨和天鵝。兩性羽色相似,雄鳥(稱gander)較雌鳥大。頸短於體長。喙向前漸尖,基部有瘤狀突,嘴板適於咬食草類。腿與鴨和天鵝相比更靠近身體的前部,因而步態更穩。飛行或遇險時,兩性均能發出響亮而急促的鳴聲。生氣時振動頸羽;雄雁擊潰敵人後,發出一種勝利的歡呼,與其配對的雌鳥和幼鳥亦鳴叫以回響之。
雁終生配對。在地面上築簡單的巢。每窩產3~12枚表面粗糙的白色卵。孵化期24~33天。雌鳥抱卵,雄鳥警戒。長著絨羽的幼雛孵出後幾乎立即能自己覓食,但在第一個夏天尚需雙親照料。野生狀態下可活10~15年,籠養者可活30多年。遷徙性極強,飛到遠離繁殖地的南方的固定地點越冬。遷徙中的雁被人視作季節變化的先兆。飛行力強,能高飛,遷徙時排成V形隊伍。許多形雁的水禽亦俗稱為雁,如鵲雁、草雁、棲鴨和憨鰹鳥等。

用途

據了解,雁肉屬於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綱目》等十多部藥典中均對雁肉有詳細記載:性味甘平,歸經入肺、腎、肝,祛風寒,壯筋骨,益陽氣。當然,根據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真正的野生大雁是禁止捕食的。據了解,目前國內真正能飛又能吃的大雁只有向海大雁。大雁的羽絨保暖性好,又非常輕軟,可作枕、墊、服裝、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較硬的羽毛可用來加工成扇子及工藝品等。

相關古詩詞

  •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詩經·鴻雁》
  •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三國】曹操《蒿里行
  •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 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唐】李白《菩薩蠻
  • 莫道薊門書信少,雁飛猶得到衡陽。——【唐】王昌齡《寄穆侍御出幽州》
  •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唐】劉禹錫《秋風引》
  •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唐】李頎《送魏萬之京》
  •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唐】王維使至塞上
  •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唐】白居易題岳陽樓
  •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唐】溫庭筠瑤瑟怨
  •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唐】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唐】李商隱《霜月》
  •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宋】范仲淹漁家傲
  •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宋】李清照一剪梅
  •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宋】李清照《聲聲慢》
  •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元】元好問《摸魚兒》
  •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毛澤東《五古·挽易昌陶》
《解連環·孤雁》
作者: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元好問 《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文化習俗

雁與衡陽
人文源流相傳北方的大雁因懼怕塞外的凜冽的寒風,便成群結隊往南遷徙,它們飛越千山萬水,來此氣候溫和,風景秀麗之地,安營紮寨、停歇棲息,這就是雁城衡陽。據說大雁經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灘岸上,即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今回雁峰公園石刻載,某年冬天有群大雁棲息于衡陽某山,因一雄雁被獵人射死,一雌雁也撞死山頭,故不肯飛走,整日在城市上空哀鳴,發出很淒切悲涼之聲。人們不知怎么回事。過了冬,人們怎么驅趕都不飛走。當時的縣令就貼出一張懸賞榜來解決。後來,回雁峰某長者聽出了大雁的哀鳴聲很悲傷,就到大雁經常棲息的地方走訪獵戶看有誰有沒有射死大雁,並找到那獵人揭了榜。於是,縣令懲罰了那個獵人,並頒布法令:不準射殺大雁,且在山上雕築大雁像立碑輓詩及在雁峰寺焚香三日超渡,那群大雁才飛走。此後每年大雁南飛,飛經雁峰山仿佛都聽到那雙死去大雁哀鳴招喚聲,都不再南飛,便棲息在雁峰上渡冬。不少文人墨客都在寺內題寫不少挽雁詩。故范仲淹詞云:“衡陽雁去無留意”。至今衡陽民間有不準射殺大雁的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