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岳陽樓(唐代白居易七言律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題岳陽樓》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經過岳陽時留下的作品。詩人幾經貶謫,不堪流離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寫湖光山色的風景詩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對京城的眷戀之情。

這首詩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寓情於景,把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描繪優美動人的景色時,毫不掩飾地向讀者敞開自己的心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岳陽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岳陽樓
岳陽城下水漫漫, 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 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 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 華堂張與貴人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岳陽樓:岳陽城西門樓。唐開元年間,中書令張說為岳州刺史,常與文士登此樓賦詩,自此著名。
②漫漫:大水無邊無際的樣子。
③危樓:高樓。 憑:倚、靠。
④夢澤:即雲夢澤,古代面積極大,包括長江南北大小湖泊無數,江北為雲,江南為夢。到唐代,一般稱岳陽南邊的青草湖為雲夢。
⑤圖障:畫幅,畫幛。唐人喜畫山水為屏障,張掛在廳堂上。
⑥華堂:華麗的廳堂。 張:張掛。

白話譯文

岳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
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悽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
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四十八歲的白居易終於結束了四個年頭貶謫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他乘船沿長江逆流而上,途經岳州(今湖南嶽陽)時,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陽樓,眺望那煙波浩渺、優美如畫的無邊春景,寫下了《題岳陽樓》。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寫洞庭湖的浩渺無邊。首句“漫漫”一詞將洞庭湖的浩渺寫得生動形象,三、四兩句對洞庭湖的廣闊作了進一步的描繪。詩人眺望夕陽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國都長安,這裡暗用了晉明帝(司馬紹)“日遠長安近”的典故。“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一句,用“猿啼”、“雁渡”抒發詩人的漂泊流離之感,與上文“近長安”相呼應。詩的最後兩句說洞庭湖風景壯闊優美,可以畫成圖畫,讓那些貴人們欣賞,這樣貴人們也許可以體會到猿啼雁飛、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羈旅漂泊之感和對貴人們的怨憤。
詩為登樓抒懷之作。描繪登樓所見之景,抒寫對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艱難的感慨。律詩中二聯,常為一聯寫景,一聯抒情。此詩突破常格,兩聯皆融合情景,境界深遠。“春岸”兩句,更融現景與想像於一體,為人稱道。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情於景,在描繪優美動人的景色的同時,也透過“獨”、“苦”、“難”、“唯堪”等字,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

名家點評

清代《唐宋詩醇》:“結語振竦,洞庭之險更不待寫。”
清朝學者、書法家何焯白香山詩集》:“落句怨憤極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陝西省渭南臨渭區境)人。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及第,又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他生活唐朝走向衰微的時期,其詩以社會政治重大問題為內容,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使詩歌突破了大曆十才子“流連光景”的狹窄範圍。在文學上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藝術上以通俗平易著稱。其成就主要表現為政治諷喻詩和長篇敘事詩。自居易詩今存近三千首,有《白氏長慶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十九卷。
白居易白居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