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戰鬥

長汀戰鬥發生於1929年3月13~14日 發生地點為福建省西部,1929年3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對福建長汀城南長嶺寨國民黨守軍進行的一次進攻戰鬥。此役,紅軍俘敵2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餘支,迫擊炮3門,炮彈百餘發,以及一批物資,使紅4軍得到很大補充,全軍上下每人縫製了一套軍服,軍容為之一新。紅4軍占領長汀縣城後,建立了長汀縣革命政權;極大地鼓舞了閩西人民的鬥爭熱情。紅4軍主力也進行了整編,第28團大部編為第1縱隊,餘部與特務營合編為第2縱隊;第3l團編為第3縱隊,全軍共3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汀戰鬥
  • 發生時間:1929年3月13~14日 
  • 發生地點:福建省西部
  • 戰鬥的意義:是中國革命第二個轉折點
意義,事件介紹,相關事件,

意義

福建汀州(又名長汀)是中國革命第二個轉折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革命聖地—紅軍故鄉、中國紅色旅遊名城、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中國客家菜之鄉、中國二個最美小城之一、中國紅色中華第一市—汀州市、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紅色小上海、中央紅軍長征第一個出發地、中央紅軍紅一軍團誕生地、中央紅軍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起始點、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個設市城市、福建美食名城、世界客家首府-汀州、中國宗教旅遊觀光城市、中國十大情人節旅遊勝地之一。

事件介紹

1929年2月,紅4軍於大柏地戰鬥後,揮師北上,進抵吉安之東固。紅4軍前委得知井岡山根據地已經失守,第30團主力也已突圍向西南轉移。原定的內外線配合打破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3次“會剿”計畫已無可能,而贛軍第21旅、第35旅已分別從雩都、永新向東固撲來,在此情況下,紅4軍前委決定紅4軍立即離開永固,沿閩贛邊界向南遊擊。2月25日,紅4軍主力離開永固,經藤田、廣昌、石城南下,於3月12日抵達閩西長汀南部之四都。
3月上旬,國民黨軍閥蔣桂兩派矛盾激化,“追剿”紅4軍主力的江西國民黨軍第21、第35旅奉命撤回準備參加對桂系作戰。而盤踞在長汀的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2混成旅,則因紅4軍主力危及其地盤,急以1個團在長汀城南之長嶺寨山地設防。以另1個團進犯四都,企圖將紅4軍主力逐出閩西。紅4軍前委決定殲滅敵第2混成旅,奪取長汀,求得在閩西立足。遂以第28團向進攻四都之敵出擊,在預期遭遇戰中殲其一部,迫其殘部回退與另一團堅守長嶺寨。3月14日,紅4軍主力分為兩路進攻長嶺寨,以一部兵力從左翼迂迴其側後,主力從正面攻擊,經3小時激戰,全殲守軍,擊斃其旅長郭鳳鳴,並乘勝攻占長汀城。4月1日,紅4軍由長汀回師贛南,在瑞金與由井岡山突圍的第30團(即第5軍)會合。

相關事件

在那崢嶸歲月,長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1927年開始長汀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一直到長汀解放,黨的組織和黨的領導從未間斷,堪稱“紅旗不倒”。從1929年到1934年,長汀有兩萬多名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被譽為“紅軍故鄉”。長汀的大地曾被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現在冊的烈士有6760多名,居全省之首,其中瞿秋白、何叔衡、萬永誠、龍騰雲、阮山、王叔振、唐義貞等為革命獻身長汀,這是一片“紅色土地”。
一大批赫赫有名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長汀戰鬥過、工作過,他們以各自偉大或非凡的功績和實踐,使長汀不僅彪炳史冊,還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舉行了最早的紅色奠基。
毛澤東揮師汀江創偉業
毛澤東(1893年—1976年)是中國最主要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毛澤東為開闢和鞏固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七次到長汀進行革命活動,汀江兩岸處處留下了偉人的光輝足跡。
一、制定創建中央蘇區的戰略方針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離開井岡山贛南、閩西進軍。3月11日,紅四軍從瑞金的壬田出發,翻越武夷山南麓,向長汀前進,12日進駐長汀縣四都鄉。當晚在四都圩上的客棧“協和店”主持召開紅四軍團以上幹部會議。13日到達陂溪村,下午,毛澤東在村旁的草坪上主持召開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會上,聽取了長汀地方黨負責人段奮夫的匯報後,決定進攻長嶺寨,消滅國民黨土著軍閥郭鳳鳴旅。14日上午,長嶺寨戰鬥大獲全勝,下午解放了長汀縣城。
進城後毛澤東、朱德住在汀江巷的“辛耕別墅”,紅四軍政治部、司令部也設在這裡。15日上午,毛澤東在南寨廣場召開萬人民眾大會。會上,毛澤東作了鼓舞人心的報告,他說:“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工人、農民自己的軍隊,大家團結起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工人農民自己的政權,實行土地革命。”他還說:“紅軍來長汀是為民除害的,今天就除了郭鳳鳴這個大害”。
為了了解長汀的政治歷史和社會情況,毛澤東不顧行軍中的疲勞,認真查閱《汀州府志》和《長汀縣誌》。並召開了閱歷豐富,有代表性的老佃農、老裁縫工人、老錢糧司爺、老衙役、老教書先生、老流氓頭等6種人員參加的調查會。通過調查研究,準確地掌握了長汀地方的階級狀況,正確制訂打土豪、籌款的對象、政策及辦法。印發了《告商人及知識分子書》、闡明了黨和紅軍對城市商人及知識分子的政策。將紅四軍以縱隊為單位向新橋、河田、古城等地游擊,宣傳發動民眾。從而,穩準狠地打擊了反動分子。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軍款5萬銀元,紅軍的給養基本得到解決。
3月20日,毛澤東在“辛耕別墅”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會上批准成立長汀縣革命委員會,將中共長汀縣臨時縣委改為中共長汀縣委;決定對紅四軍進行整編,將團的建制改為縱隊建制,成立了三個縱隊,並成立了長汀赤衛隊;利用籌來的錢款趕製4000套軍服,每個指戰員發一套,第一次統一了紅軍軍裝。毛澤東在會上對閩、浙、贛等省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及自然條件作了客觀的全面的分析,針對蔣桂戰爭即將爆發的有利時機,提出了紅軍目前的行動方針。會議決定,紅四軍應利用當時蔣桂軍閥已經決裂,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大混戰即將到來的有利形勢,以及閩、贛兩省敵人的力量比較弱,黨和民眾的基礎比較好等有利條件,在閩、贛邊界20餘縣的廣闊範圍內,用游擊戰術發動民眾,造成閩、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會議認為,“唯閩西贛南一區之內由發動民眾到公開割據,這一計畫是必須確立,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因為這是前進的基礎。”
會議的當晚,毛澤東代表前委連夜起草了《關於攻克汀州及今後行動方針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報告》。報告稱:前委決定四軍、五軍及江西紅軍第二、第四兩團之行動,在國民黨內戰的初期,以贛南、閩西20餘縣為範圍,從游擊戰術、發動民眾以至於公開蘇維埃政權割據,由此割據區域,以與湘贛邊界之割據區域相連線。
毛澤東站在縱觀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高度上,清晰地勾劃出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宏偉藍圖。為了實現這一藍圖,毛澤東於4月1日率紅四軍向江西贛南進發。經一年多的革命實踐證明,毛澤東在汀州紅四軍前委會上制定的戰略計畫,是完全符合客觀實際的。它是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對於當時全國各地的工農武裝割據鬥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紅旗躍過汀江
1929年5月18日,毛澤東在瑞金召開的紅四軍前委擴大會上決定紅四軍二次入閩,武裝開闢閩西根據地。19日,紅四軍從瑞金出發,進駐長汀縣濯田鎮。20日早晨,毛澤東在濯田樟樹下主持召開民眾大會,宣傳紅軍宗旨後抵達濯田水口村汀江碼頭渡口。
水口村是汀江河與濯田河的交匯處,時值雨季,江水猛漲,江面增寬,給紅軍渡江增大了困難,加上江西軍閥李文彬旅尾追紅軍。紅軍必須迅速過江,儘快甩開李部。紅軍要過江,必須要有渡船,由於受反動分子的宣傳,當 地船夫將渡船全部撐到離渡口很遠的偏僻處了,紅軍到處找不到渡船。在萬分火急的情況下,紅軍小分隊在藍坊村發現一隻大木船,並找到船主藍星朗,在戰士們的宣傳下,藍星朗兄弟看到紅軍身穿粗布軍裝,腳著草鞋,態度和藹可親,確實是窮人的軍隊,與凶神惡煞般的國民黨軍隊完全不一樣。兄弟倆高興地拿起船篙,撐著木船來到了渡口。在幾個小分隊的努力下,共找到9條木船,18個船工,從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全軍3000餘人順利渡過了汀江。每位船工還領到要十天才能領到的工錢1元銀元。
紅軍渡過汀江後,經塗坊、南陽,直下龍巖、上杭。當時任紅四軍支隊政委的畢占雲在回憶中寫道:“自從紅軍消滅了土軍閥郭鳳鳴之後,閩西人民都稱紅軍是自己的‘命根子’,是‘天兵神將’。因此,在紅軍進軍到古城、四都、濯田、水口、塗坊等地時,民眾紛紛燒茶水,送乾糧,青年人爭先恐後參加紅軍。當時雖然天氣炎熱,行軍極度疲勞,但在毛黨代表‘開闢閩西’的號召下,和民眾的熱情鼓舞下,個個情緒高漲,鬥志昂揚。”
紅四軍渡過汀江,攻下龍巖後,毛澤東揮筆寫下《清平樂·蔣桂戰爭》光輝詩篇,用“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詩句,讚揚閩西各縣的大好革命形勢。當時,汀南已掀起土地革命的高潮。到1930年6月,中共長汀縣委在紅四軍的幫助下,全縣除了幾個偏僻鄉村,尚未起來暴動外,其他中心區域早已分光田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全縣赤色區域達十分之九,人口約有25萬左右。
三、汀州前委擴大會議
在全閩西分田分地的大好形勢下,紅四軍又於1929年11月23日進駐汀州,進行廣泛的宣傳民眾和組織社會調查。毛澤東在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長謝漢秋的陪同下,於26日從上杭蘇家坡抵達汀州,返回紅四軍主持前委工作。
28日,毛澤東在“辛耕別墅”主持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會上陳毅傳達了從上海帶回的中央“九月來信”,同時確定了當前的主要工作,決定在12月召開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上,大部分同志都認為紅四軍如果不及時加以訓練整頓,是難於執行黨的政策和紅軍紀律,一定要對紅四軍全體指戰員進行一次全面的,較長時間的整頓訓練。
當晚,毛澤東在汀州寫了兩封信,一封給黨中央,另一封給李立三。給黨中央信的要點是:毛澤東病已好,已從蛟洋來到長汀,遵照中央指示,回到前委工作;部隊準備向劉、金、張進擊,打破劉(和鼎)、金(漢鼎)、張(貞)軍等進剿;陳毅已回到部隊,中央的意思已完全到達;要求中央寄黨內出版物和購書一批,趕急向部隊進行教育等內容。在給李立三的信中,主要是向毛澤民、楊開慧和毛岸英轉告毛澤東的近況,迫切希望李立三時常寄書報;中央駁陳獨秀的檔案已經收到等內容。
此時,國民黨蔣介石組織兵力圍剿紅軍,金漢鼎部已迫近長汀。毛澤東率領紅四軍於12月3日離開汀州,開赴連城新泉,一方面對紅四軍進行整訓,另一方面籌備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四、汀州整編
在閩西蘇區土地革命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毛澤東率領紅四軍於1930年6月上旬從江西尋烏第三次入閩,經武平、上杭、抵達長汀縣的南陽(今屬上杭)。毛澤東在南陽“龍田書院”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中共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會上總結了閩西的分田經驗,通過了《富農問題》和《流氓問題》兩個決議。中旬,會議移到汀州城召開,稱為“汀州會議”。
汀州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由塗振農傳達1930年5月,黨中央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的有關決議和由李立三起草,以黨中央政治局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決議案,以及黨中央關於整編紅軍的命令。
汀州會議決定,紅四軍與閩西、贛南的主力紅軍進行混合整編,即以紅四軍、紅十二軍、紅三軍為基礎,整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為紅一軍團)。紅一軍團轄紅四軍、紅三軍、紅十二軍、紅二十軍。毛澤東任軍團政委、朱德任軍團長、楊岳彬(後叛變)任政治部主任、朱雲卿任參謀長。
在汀州會議期間,還決定成立全國各根據地紅軍的統一領導機關——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為毛澤東,委員有朱德、曾山、鄧子恢、黃公略、彭德懷、林彪、彭清泉、伍中豪、譚震林、陳毅、段月泉、方誌敏、邵式平等。
6月19日,在汀州的南寨廣場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毛澤東、朱德分別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從此蘇區的紅軍得到壯大,軍威大震,從打游擊戰轉入打運動戰了。
23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軍團從汀州向南昌、長沙進軍。途中毛澤東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的光輝詩篇,頌揚規模巨大的紅軍與工農運動。
五、汀州軍事會議
1932年3月,中央紅軍久攻江西贛州不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在於都江口會晤,決定不再攻打贛州,將紅一方面軍組成東、西路軍。西路軍由朱德率領,在贛江周圍發動民眾,籌款誘敵;東路軍由毛澤東率領東征福建。3月底,毛澤東率領東路軍先後抵達長汀、上杭。
1932年4月初,周恩來率紅軍總部遷駐汀州,並在汀州福建省委駐地,與福建省委聯合召開紅軍攻打漳州軍事會議。
毛澤東主持會議,並作了紅軍進軍漳州的形勢報告,毛澤東從鞏固閩西蘇區發展閩南蘇區這一戰略方針出發,分析了在取得三次反“圍剿”完全勝利的大好形勢下,紅軍攻打漳州,在政治上可以擴大黨和紅軍在東南沿海的影響,在軍事上可以消滅國民黨軍閥張貞的有生力量和牽制粵敵進攻蘇區的計畫,在經濟上可以補充紅軍和各級政府的給養。在戰略上,不是要占領城市,而是攻下漳州後,完成了三大任務就回師蘇區。
會上,大家根據漳州的軍事地圖,進行討論,部署兵力。會議決定,毛澤東率領東路軍9個師27個團3萬餘人向漳州進發。周恩來與紅軍總部留駐汀州,與福建省委一道領導開展支前工作。
這次汀州軍事會議,是一次決策性的軍事會議,為紅軍東征漳州的勝利,奠定了可靠基礎。
六、在老古井休養所
1932年10月,毛澤東因病帶一個警衛班,從江西寧都來到汀州市,住在福音醫院老古井休養所養病。為了發展蘇區經濟,總結革命戰爭中經濟建設的經驗,毛澤東一面養病,一面深入汀州市進行社會調查。
毛澤東這次來汀開始住在西門外的羅漢寺,他每天早上或下午都到市郊與農民談心拉家常,和農民一起車水澆地,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收成情況,詢問農民對地方政府有什麼意見和要求。後來,在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日章的再三要求和動員下,才搬到老古井休養所休養。
在此,毛澤東仍然進行調查研究工作,每天半天休息,半天深入基層進行社會調查。毛澤東經常與周以栗、陳正人、羅明等交談如何領導反“圍剿”鬥爭,如何進行經濟建設等問題。在羅明即將回福建省委工作時,還特別請張鼎丞、劉曉、譚震林等共同商討福建省的反“圍剿”戰爭。羅明、張鼎丞等按毛澤東的指示,親自前往杭、永、岩邊界領導遊擊戰爭。隨後,毛澤東在休養所召開過多次座談會、調查會、積極分子活動會,詳細地向各位代表了解汀州市的經濟建設情況,同時還深入基層工會、商會、合作社、公營工廠、機關等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在省蘇維埃政府,他不但向一般幹部詢問情況,而且還向廚房工人了解幹部們的生活情況。同時請省政府、省軍區通知前方的部分戰士來開座談會。在此期間,毛澤東還深入紅軍斗笠廠召開座談會,調查工人的生產情況。他指示工人想辦法多生產斗笠,並提出了改進斗笠式樣的意見,把夾邊尖頂斗笠改為平頂纏邊斗笠,使斗笠能夠一物多用。由於前線需要的斗笠數額大,斗笠生產任務重,毛澤東交代陪同前往調查的省政府幹部說:“可再招收一部分斗笠工人,今後不要動員斗笠工人當紅軍,做斗笠支援前線也是一大貢獻。”工人們聽了非常高興 ,更加激發了生產熱情。
為了解決工人、農民、戰士反映的各類問題,毛澤東專程前往汀州市蘇維埃政府召開幹部會議,一方面聽取幹部們如何加強汀州市政府工作的意見,另一方面把工人和民眾反映的問題告訴市政府領導。毛澤東希望汀州的幹部要學會做生意,注重經濟工作,關心民眾生活,切實解決民眾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毛澤東還嚴厲批評了一些蘇維埃政府領導人認為革命戰爭環境中,沒有進行經濟建設的可能,要等戰爭最後勝利了,有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才能進行經濟建設的錯誤思想。
毛澤東經過二個多月的社會調查,為後來寫《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積累了許多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在《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他指出“比如以前一個時期,汀州市政府只管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對於民眾生活問題一點不理。汀州市民眾的問題是沒有柴燒,資本家把鹽藏起來沒有鹽賣,有些民眾沒有房子住,那裡缺米,米價又貴。這些是汀州市人民民眾的實際問題,十分盼望我們去幫助他們解決。但是汀州市政府一點也不討論。所以,那時汀州市工農代表會議改選了以後,100多個代表,因為幾次會議都只討論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完全不理民眾生活,後來就不高興到會了,會議也召集不成了。擴大紅軍,動員運輸隊呢?因此,也就極少成績”。我們要反對“汀州市的官僚主義領導方法。反對汀州市那樣的官僚主義領導者。”汀州市的領導幹部,在毛澤東的批評、教育、幫助下深受教育,他們按毛澤東的教導,努力改變過去的工作作風,切實解決汀州市民眾最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因此擴大紅軍,動員運輸隊等各項工作也很快開展起來了。
周恩來在長汀的歲月里
周恩來(1898年—197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周恩來曾經4次來到福建,其中3次的主要活動都在長汀,他為創建長汀地方黨組織,糾正閩西肅清“社會民主黨”的錯誤,鞏固閩西蘇區和發展閩南黨組織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心血,傾注了滿腔的深情。
一、首次到長汀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和朱德、劉伯承、賀龍、葉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隨後,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帶領起義軍途經贛南、閩西向廣東進軍。於9月3日抵達長汀縣城。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起義軍在汀城迅速開展政治宣傳,四處散發“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污吏”、“沒收大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保護中小商業人員”等傳單;張貼起義軍的宣言、告示;刷寫“革命者來”、“不交租谷于田主”、“組織農民協會”等標語。使汀城的進步青年紛紛向起義軍靠攏,反映長汀人民受壓迫的情況,幫助起義軍解決問題。特別是進步青年傅連日章醫生,無償為部隊醫治300多名傷病員。從而加深了與起義軍的聯繫,對起義軍的政治主張更為了解,增強了地方進步青年的革命信心。
周恩來得知長汀有一批進步青年革命熱情高漲,因此及時委派李立三、周肅清等人與他們交朋友,召開座談會。他們得知張赤男、李國玉、廖惠清、傅維玉等在外地已加入黨組織,發展黃仰顏、黃亞光、段奮夫、羅化成等加入黨的組織。後報經起義軍前敵委員會批准,成立了中共長汀特別黨支部,選舉段奮夫為支部書記。從此,長汀人民有了共產黨的領導。
周恩來還利用起義軍在長汀休整幾天的時機,連續召開了兩次重要會議。一次是關於進軍東江的軍事會議,制定了進軍東江的軍事計畫,另一次是討論了關於起義軍的財政經濟問題,制訂了新的籌款政策。根據新的政策,起義軍在長汀城籌得軍餉4萬餘元(大洋),大大充實了起義軍的給養。
二、第二次途經長汀
1931年12月,周恩來離開上海,經廣東的汕頭、大埔,閩西的永定、上杭,第二次來到長汀,而後到瑞金就任蘇區中央局書記。
當時,閩西蘇區受“左”傾路線的影響,正在肅清“社會民主黨”運動,數千名共產黨員、紅軍幹部和蘇區幹部受到無情打擊,甚至被殺害,使得蘇區的幹部民眾人心惶惶。周恩來發現這個嚴重問題後,立即向中央寫信,指出:“我進入蘇區雖只三日,但沿途所經,已見到閩西解決社會民主黨問題上造成的惡果是非常嚴重的”。在長汀停留期間,曾向閩粵贛省委的領導及幹部們作了一次長達6小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報告,並闡述了閩西肅“社會民主黨”的惡果,使省委的領導和幹部們提高了思想境界,增強了工作的信心,明確了肅“社會民主黨”的錯誤。
周恩來到達瑞金後,立即主持召開蘇區中央局會議,通過了《關於蘇區肅反工作的決議案》,指出肅反運動擴大化是最嚴重的錯誤。同時,蘇區中央局隨即致信閩粵贛省委,要求堅決糾正肅反工作中的嚴重錯誤。周恩來特派任弼時代表蘇區中央局前來長汀,指導閩粵贛省委的工作,糾正肅反運動。從而結束了長達1年之久的閩西肅清“社會民主黨”的錯誤運動,挽救了大批共產黨員、紅軍和蘇區幹部。周恩來為蘇區的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第三次在長汀
1932年3月中旬,周恩來接受毛澤東的建議,將紅軍組成西路軍和東路軍,深入敵人軍事力量薄弱的地方開展游擊戰爭,下旬,毛澤東親率東路軍向閩西進發。3月30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建議東路軍攻打漳州。提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泉),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周恩來閱了電報後,深表贊同。認為,紅軍攻下漳州,在軍事上能消滅張貞的有生力量,為閩西蘇區的鞏固和發展消除隱患,在經濟上可籌款籌物,緩解蘇區財政困難狀況。因此,周恩來率領紅軍總部移駐汀州。4月初,周恩來在汀州中共閩粵贛省委主持召開了紅軍東征漳州的聯席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具體闡明了東征漳州的重要意義,並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周恩來在會上,不但對整個漳州戰役作了巨觀上的指導,還要求閩粵贛省委領導各縣做好政治動員、糧食供應、運輸等後勤保障工作。
會後,毛澤東率東路軍向漳州進發。周恩來留駐汀州,協同各縣做好支前工作。4月19日,紅軍取得了東征漳州的巨大勝利,共殲敵1600多人,繳獲步槍2300多支,子彈13萬多發,炮彈4900多發,炸彈242枚,飛機兩架及電台、電話機等軍用品。紅軍在漳州期間,籌集款子達100多萬光洋,布匹、食鹽、藥品、大批糧食、膠鞋等物資。這些軍用品和財物,經閩西各縣的運輸隊,花費1個多月時間,才如數運到長汀、瑞金蘇區。
在紅軍攻打漳州期間,周恩來在汀州工作了1個多月。5月16日,還在閩粵贛省委大禮堂接待了漳州工人參觀團,在當晚的茶話會上,致了熱情洋溢 的歡迎詞。周恩來還指示中華蘇維埃銀行福建省分行,將漳州戰役繳獲的金銀財寶,在汀州舉辦金山銀山展覽會,使蘇區的金融事業得到進一步鞏固。
5月28日,東路軍為了執行新的任務,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主動撤離漳州,勝利回師蘇區。周恩來也率紅軍總部返回江西瑞金
劉少奇在長汀
劉少奇(1898年—1969年)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湖南省寧鄉縣人。劉少奇在領導蘇區的工人運動中,他針對蓬勃發展的蘇區工業極為重視,曾多次深入長汀縣城(當時為汀州市,譽稱“紅色小上海”)視察各基層工會,布置工作和進行社會調查。1934年7月,又奉命出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直接領導福建人民的革命鬥爭近4個月。為了解決問題,促進生產發展,親自蹲點兆征縣(現長汀縣的一部分)。各項工作都顯示了他堅持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態度和領導才能。
一、深入汀州市作調查研究
汀州市是中央蘇區的中心城市,是福建省職工聯合會駐地,這裡有十幾家公營工廠和上百家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有公營、集體、個體工人5000餘人。為解決蘇區軍民的給養和粉碎國民黨對蘇區的經濟“封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少奇來到長汀後,聽到、看到大批剛剛發展的蘇維埃工業、手工業在解決軍民給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感到高興。但也發現在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有“許多不可忍耐的狀況”而感到憂慮。他及時地選擇汀州市工業、手工業集中地,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儘早解決,總結經驗及時推廣。
1933年4月、8月,劉少奇曾2次深入汀州市各工廠和手工業合作社調查研究,主要在中華織布廠、紅軍被服廠、印刷廠、斗笠廠、彈棉廠、兵工廠、熬鹽廠檢查指導工作和工人促膝談心,使汀州市的工人運動得到迅速發展。促進了汀州市總工會與各基層工會的工作,主要做了五項工作:第一,協助廠長管理生產,組織提高工人的勞動熱情,組織生產競賽和工人突擊隊。要求工人自覺執行廠規廠紀和勞工政策。改善工人生活,解決工人中的不安問題;第二,動員青年工人參軍參戰,把25歲至45歲的壯年工人組織參加工人赤衛軍,編為一個團,配有少量槍枝,平時輪流在市區、廠區站崗放哨,維持社會治安和廠內的安全;第三,組織木船工人、苦力工人前往白區購買食鹽、藥材等急需的軍需民用物資及工廠的生產原料,粉碎國民黨對蘇區的經濟封鎖;第四,組織工人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宣傳青年工人參軍參戰,幫助紅軍家屬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規定每星期六為擁軍優屬日,幫助紅軍家屬挑水劈柴、掃地、洗衣服等;第五,發動工人購買股票,擴大生產資金,踴躍認購經濟建設公債,發展生產,支援各項建設。
劉少奇在中華織布廠、被服廠、印刷廠調查中,了解到女工在生產、支前中起模範作用時,就關切地問:“這些廠,女工多,工會有沒有女幹部?”“有”,工會幹部回答說。“你們做得好,這是一支婦女解放的偉大力量!”劉少奇肯定地說。當介紹到中華織布廠女職工謝瓊英是個織布能手,選她當了工會幹部後,更加積極生產,關心女職工的疾苦,得到工人們的擁護和好評時,劉少奇高興地說:“我們工會,是培養婦女,解放婦女的民眾性組織,工會中要有女幹部,要鼓勵婦女們積極報名加入工會組織。”當他了解到各個工廠的工會都有女幹部時,表揚了汀州市總工會做得好,做得對。並強調指出:“要加強培養女幹部,促進婦女參加工會,使婦女職工運動發展更快。”
劉少奇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工廠沒有制訂應有的規章制度,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差。“許多工廠尤其是軍事工廠每月的生產計畫不能完成”“生產品質劣,兵工廠的子彈,有3萬多發是打不響的,槍修好了許多拿到前方不能打。”“被服廠作好的軍衣不合尺寸,不好穿,扣子一穿就掉。”
為了克服這些方面的嚴重現象,劉少奇與廠長、工會幹部及工人談心、找原因。認為要辦好工廠,必須制訂廠規廠紀和完善各項責任制。所以,劉少奇回到瑞金後寫了《論國家工廠的管理》,刊於蘇區中央局機關雜誌《鬥爭》第51期。文章強調:一、“必須把工廠中的完全個人責任制建立起來,廠長對於全廠的生產和行政,負有絕對的責任,廠長有權決定和支配全廠的一切問題,在不違犯勞動法的範圍內,關於工資、工作時間、生產數量,以及調動,處分和開除工人、職員等,廠長有權利與執行。”二、“工廠中各科的科長與各生產部門的主任,也必須清楚規定他們的責任與權力,各部門必須設定負完全責任的工頭副工頭,有幾班工作的必須有領班,工頭負該部門全盤責任,領班負一班人的責任,他們對廠長或科長負責,對於該部門的工作分配、生產計畫、生產品的檢驗、工人的請假、調動等在取得廠長同意之後,完全有權力支配。”三、“在工資制度上刺激工人來努力增加生產,體工制與包工的辦法要採取,最好是規定每天或每小時的工資數量,同時規定生產數量,超過生產數量的加給工資,不足生產數量的扣除工資。三個月完全不曠工、不請假、不遲到、不犯廠規、生產數量完成與超過的應給以特別的獎勵。工資以月為單位來計算是不好的。應改為以日以小時為單位來計算。”四、“建立真正的工廠制度,執行勞動紀律,科學的去計畫生產,組織生產,吸收工人參加核算,算得愈清楚,愈有把握,愈不吃虧。”
劉少奇提出的四條工廠管理措施,是很科學的,不但適用於公營工廠,也適合於各種合作社和手工業作坊,有利於生產計畫的完成,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有利於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從而使蘇區的公營工廠得到鞏固和發展。對於當時蘇區教條的執行勞動法,機械地執行八小時制,提出過高的勞動條件,過高的工資待遇,搞片面的,近視的福利要求的左的作法,是一種嚴肅的批判。
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蘇區福建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省職工聯合會都設在長汀縣城。由於劉少奇曾較長時期在汀州市指導工作,對福建的省、縣黨政軍領導幹部比較熟悉,各方面的情況更了解。為了加強福建的工作,1934年7月初,中央決定劉少奇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
當時,國民黨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五次反革命“圍剿”已經持續了8個多月,在反動派的殘酷進攻和王明“左”傾路線的領導下,閩西蘇區正處於極為艱難困苦時期。劉少奇到任的第二天就召開省委幹部和各縣委負責人會議,作形勢報告,布置當前工作。要求組織各縣軍民一方面抗擊敵人進攻,一方面抓好夏糧收成和支前工作。嚴格要求省委幹部,處處要以身作則,認真負責完成所分配的任務。到1934年9月,閩西蘇區的上杭、連城等縣相繼失守,國民黨已進攻到連城的朋口,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已進入最後階段,國民黨飛機不時轟炸長汀縣城。這時,劉少奇一方面組織省委、省蘇等機關先後3次搬遷到長汀城郊的東街、大埔、梁屋頭。另一方面多次召開幹部會,積極分子活動會,要求各地加強獨立領導,即使在被敵人切斷聯繫後也能單獨作戰。強調加強地方武裝的組織,建立黨的秘密組織,加緊把糧食運到汀瑞邊界,以備堅持游擊戰爭。劉少奇的這一部署,為後來閩西各級黨組織堅持長期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少奇為了回響中央緊急動員民眾籌借24萬擔糧食供給紅軍的號召,他要求後方機關工作人員每月節約3升米支援前線,並將省委機關原吃大鍋飯改用飯包蒸飯。就是用本地一種長闊葉席草織成小草包,每人發給一個,每人每餐按自己的糧食定量把大米放在包里拿到鍋里煮,包上掛著寫著自己名字的竹牌,吃飯時各人取各人的飯包,稱之為“包包飯”。
在劉少奇的帶動下,汀州市各軍事機關、政府部門和民眾團體,都吃起了“包包飯”。有一天中午,同志們正在飯廳里吃飯,平時劉少奇也和大家一起吃飯,有說有笑。可是這天就不見他,起先大家以為他有事先吃了飯,一問炊事員才知道劉少奇為了節約糧食,一天三餐改為二餐。訊息一傳開,不僅推動了全省節約糧食支援前線的工作,而且成了廣大幹部、紅軍戰士克服困難、英勇作戰,粉碎敵人“圍剿”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蹲點兆征縣
1933年9月,根據中央劃小行政區的指示,劃出長汀管轄的城郊、策田、德聯、古城、東陂崗等五個區成立兆征縣。兆征縣是為了紀念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而命名的。其古城區、東陂崗區直接與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的江西瑞金縣毗鄰,縣裡的工作好壞可直接傳遞到中央領導的耳中。劉少奇十分重視兆征縣的工作,在一次省委幹部工作匯報會上,他聽到省委秘書溫仰春反映兆征縣的工作一直上不去,尤其是擴大紅軍、夏收夏種遠遠落在其他縣後面的情況時非常著急。會後,為了將情況調查清楚,促進兆征縣的工作,他決定親自到兆征縣蹲點。
兆征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設在汀州市區,劉少奇聽了兆征縣領導的匯報後,就深入各區鄉了解情況,這個縣僅有5個區,方圓不到200華里,走一趟只需4、5天時間。劉少奇在前往古城區時,路上和一個推雞公車的老漢結伴而行,同時拉起了家常。他了解到兆征縣這段時間工作特別多,要深入擴大紅軍,要組織支前隊,要籌集物資開展支前和慰勞紅軍家屬,又要組織成立縣游擊隊,又要開展借谷運動和每戶每月節約3升米運動。縣委領導顧此失彼,結果生產沒抓緊,民眾有情緒。有一天劉少奇在梁屋頭村召開座談會時,聽到一位紅軍家屬反映說:“過去組織了紅軍家屬耕田隊,現在沒有了,生產有困難。”一個青年婦女說:“鬧革命搞擴紅,我們都擁護,可是村裡的男人都參加紅軍了,田裡的活叫誰乾?”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提出來,劉少奇都逐條記下。
劉少奇經過一星期的走村串戶,幫助農戶幹活,開展調查研究,終於摸清了兆征縣的情況。隨後,回到兆征縣委,與幹部們圍坐在辦公室一盞瓷燈下,把調查了解的問題擺出來研究,請大家發表意見,提出解決的辦法。隨後就召開了縣委、區委負責人會議和為期3天的紅軍家屬代表會。劉少奇在縣委、區委負責人會上強調指出:“一個領導做好全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比方說,我們負責十項工作,一項工作的好壞,對其他工作都會產生影響。因此,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要抓好各項工作。”他要求縣、區、鄉的主要領導幹部要注意工作方法,關心民眾生活。
通過召開紅軍家屬代表大會,一方面希望紅軍家屬繼續向政府反映情況,另一方面由縣委領導作政治報告,表彰優秀紅軍家屬,頒發紅軍家屬光榮牌和光榮證。決定恢復紅軍家屬農忙耕田隊,號召全縣婦女學會犁田,儘快解決青年男子參加紅軍後,勞力不足和無人用犁用耙的的困難。
劉少奇到兆征縣蹲點後,使兆征縣的各項工作都有較大的起色,連最難完成的借谷任務也順利地完成了。
劉少奇在汀州工作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他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和艱苦樸素、關心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激勵長汀人民奮發向上克服困難,奪取各項工作的新勝利。
朱德轉戰長汀
朱德(1886年—1976年)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四川省儀隴縣人。1927年9月初,朱德隨同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八一”南昌起義軍來到汀州。幫助汀州建立了黨組織,制訂了新的財政經濟政策,打擊土豪劣紳,廣泛宣傳發動了民眾。朱德最為滿意的是由於汀州富庶,籌集了軍款 6萬餘元(銀元),解決了起義軍的給養。汀州人民對起義軍非常熱情,處處是送糧、送菜、送茶、送水的動人景象。尤其是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日章醫生自籌資金,召集汀州所有醫務人員及青年女學生,成立臨時組合醫院,免費為起義軍的300多名傷病員治病。當時年輕的營長陳賡在江西會昌戰鬥中,腿骨被敵人的子彈打斷了,傅連日章為保住他的腿,採取了“保守療法”,每天用“油素”為他消毒,把自己喝的鮮牛奶讓給陳賡喝,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終於避免了截肢,把腿保了下來。大部份傷員都治好了,暫時未愈的傷員,傅連日章讓他們留下繼續治療,並以基督教的名義保護他們,免遭敵人迫害,直至他們全部歸隊。這一樁樁動人的事例,給朱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增進了他對汀州的深厚情誼。
1929年3月14日紅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朱德和毛澤東一起住在辛耕別墅。當晚,他就請毛澤東一同去看望傅連日章醫生。老朋友相見格外親切,在交談中傅連日章得知紅軍隊伍發生了天花,如果傳染開來,那就不得了。要求朱德軍長高度重視,主動做好預防工作,並答應朱德將醫院庫存一批英國進口的牛痘預苗,給全軍指戰員種一次牛痘。朱德聽後無比高興,激動地向傅連日章敬了一個軍禮!第二天,朱德主持召開團、營、連長會議,立即組織戰士接種牛痘。當時由於對種牛痘有疑慮,有的說腿種痘了會紅腫,幾天無法走路;有的說手種痘了幾天都不能動,會影響打仗。為了消除戰士們的顧慮,朱德第一個種了牛痘,隨即全軍指戰員都種了牛痘 ,解除了一場天花蔓延的滅頂之災。
15日上午,朱德和毛澤東在南寨廣場召開萬人民眾大會。會上,闡明了紅軍的宗旨,號召勞苦民眾參加革命,推翻反動政權,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革命政權。20日,參加了毛澤東主持召開的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
會後,朱德指揮紅軍進行分兵游擊,開展打土豪、籌款、分浮財。共籌款達5萬元(銀元)。趕製4千套軍衣。每個指戰員發了4元零用錢,發了一套新軍裝,軍容軍貌煥然一新,紅軍第一次在長汀統一了軍裝。
朱德在長汀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只睡3、4個小時,對紅軍在汀的工作非常滿意。正如美國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文中指出:“許多有關長汀的情景銘刻在朱德的記憶里,……在繳獲的武器中間,有2000支步槍和十挺機關槍都是嶄新的,而且是日本造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家擁有新式縫紉機(日本貨)的工廠。同兵工廠一樣,這家工廠也屬於郭鳳鳴的,專給他的部隊做軍裝。工廠里的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現在則組織了工會,建立起兩班制的制度,每班8小時,給紅軍做軍服。朱將軍在提到這批縫紉機時,連聲音都親切了許多。朱將軍說:這批機器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在那以前,我們身上的全部衣服都是用縫的,可是我們現在終於有了第一批正規的紅軍軍裝。新軍裝的顏色是灰蘭色的,每一套有副裹腿和一頂有紅星的軍帽。它沒有外國軍裝那么漂亮,但對於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
此前朱德夫人伍若蘭被國民黨軍閥劉士毅殺害於贛州,兩個多月來,朱德一想起犧牲的伍若蘭便黯然神傷。當時在前委任秘書的曾志十分同情朱德同志,有意為朱德牽線搭橋,將與曾志同志在前委任秘書的康克清介紹給朱德。經過幾天的準備,曾志、賀子珍、吳統蓮等在辛耕別墅布置了一間簡易新房,毛澤東、陳毅、江華、蔡協民等,掏出了剛領到的零用錢1塊光洋,購買了糖果、罐頭等食物,和前委機關的工作人員為朱德、康克清舉行了儉樸的婚禮。至今,朱軍長在辛耕別墅喜結良緣的佳話,還在長汀城鄉傳揚。
康克清,1911年生於江西省萬安縣。1926年在家鄉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8年9月,帶領家鄉近百名赤衛隊員上了井岡山參加紅軍。隨後,在紅四軍前委做宣傳工作。1929年1月隨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她與朱德在槍林彈雨中並肩作戰多次轉戰長汀。
1929年11月,朱德率領紅軍集結汀州,適逢陳毅從上海帶回中央的九月指示信。朱德立即派員前往閩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蘇家陂,迎接毛澤東抵汀州。26日毛澤東到達汀州,幾位領導人經過徹夜交談,極力支持毛澤東在汀州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會議。會上,大家一致同意籌備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後,朱德在汀州作了社會調查後,即率紅軍離開了汀州,前往連城新泉對紅軍進行軍事訓練。
1930年6月上旬,朱德與毛澤東率領紅四軍進駐長汀縣南陽,在龍田書院主持召開了“中共紅四軍前委、中共閩西特委聯席會議(即南陽會議)”。會議通過了《富農問題》和《流氓問題》兩個決議案。
“南陽會議”召開期間,黨中央派塗振農(後叛變)到達汀州,要向紅軍和蘇區領導傳達中央有關決議和命令。於是,會議移到汀州繼續召開。會議主要議題是:傳達由李立三起草,經過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決議案,及中央關於整編紅軍的命令,和要求紅軍去攻打南昌等意見,到會代表原則上同意中央關於整編紅軍的命令,但對決議案卻發生了較大的爭論。正如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的:“毛澤東和我(即朱德)對於整個方案都表示懷疑,但是我們久居山區多年,能夠得到有關國內和國際局勢的情報很不全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接受中央委員會的分析。我們知道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簫條,我們籠統地知道中國的情況比辛亥革命以前清朝執政時還糟糕。中央委員會認為全國已經處在總起義的前夕,我們只好接受”。……“話雖如此,就我們所知,我們的部隊以及其他紅軍部隊力量既弱,裝備又不好。即或我們能夠攻占幾座工業城市,即或有些產業工人參加戰鬥,但能否堅守城市的確是大可懷疑的。反革命的部隊在數量占優勢,在裝備上更加不知好多少倍;我們比過去還更堅信,支持國民黨獨裁政權的帝國主義會積極進行干涉、來保護那個政權。蔣介石雖然正在跟馮玉祥作戰,我們還覺得
他正在計畫對我們發動一次大的攻勢,而且不久就要開始。”……“除了毛澤東和我之外,很少有人反對李立三路線。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接受。”
“汀州會議”最後決定,將紅四軍、紅三軍、紅十二軍、紅二十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為一軍團),毛澤東任軍團政治委員、朱德任軍團長、楊岳彬(後叛變)任軍團總政治部主任。朱雲卿任軍團參謀長。整個軍團約3萬人。6月下旬,在汀州的南寨廣場召開整編大會,正式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成立,毛澤東、朱德都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紅一軍團成立這一天,南寨廣場紅旗招展,群情振奮,慰勞品堆積成山。紅軍士氣高昂,軍威大振。會後,紅一軍團奉命向江西進發。
1932年5月,朱德來到紅軍總部檢查工作,正逢汀州市舉行體育運動大會,他親自帶領總部的紅軍幹部組成籃球隊參加比賽,榮獲第一名。
1934年9月初,國民黨東路軍第三師、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和三十六師各部採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集結到連城朋口、莒溪一帶,企圖向長汀推進。
中革軍委得知情報後,及時命令朱德率領紅一軍團從寧化火速趕到長汀的鐘屋村,部署殲敵任務。朱德當機立斷,指揮紅軍在溫坊全殲國民黨的一個旅計4000餘人,其中死傷2000餘人,俘敵2000餘人,繳槍1620餘支,迫擊炮6門,子彈44萬發。取得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重大勝利。由於中央蘇區北線大門廣昌告急,朱德奉命率紅一軍團趕到江西廣昌參戰。隨後,朱德親率中央主力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朱德多次轉戰長汀,為創建和鞏固中央革命根據地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光輝業績永遠銘刻在長汀人民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成為人民學習的光輝榜樣。
鄧小平視察長汀
鄧小平(1904年—1997年)四川廣安縣人,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前往蘇聯學習。1926年底回國。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29年6月,為中共中央代表赴南寧領導廣西黨的工作,並領導發動白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成立了紅七軍,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和軍政治委員。1931年初夏,鄧小平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與妻子金維映從上海經地下交通線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曾在閩西蘇區的永定虎崗、上杭白沙、長汀的南陽、河田等地停留了2個余月。
此時,閩西蘇區正在傳達貫徹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決議,確定閩西黨組織目前的中心任務之一是肅清社會民主黨,自上而下地徹底改造蘇維埃。同時,根據四中全會後的黨中央指示,中共閩粵贛邊特委於5月14日作出《關於徹底肅清社會民主黨、AB團的決議》,號召各地要“以肅反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限令兩個月內肅清社會民主黨,使閩西肅反委員會成了凌駕於閩西蘇區各級黨、政、軍組織之上的獨裁機關。在“肅反”的名義下,集捕人、檢察、審判權為一體,獨斷專行,任意踐踏剛剛建立起來的各種法制。他們把錯誤的肅反政策和宗派主義糾纏在一起,打擊面越來越大,各級政府、各級黨組織、各民眾團體都可以抓人殺人。在5、6、7三個月的“肅社黨”高潮中,大批的優秀幹部和紅軍指戰員蒙冤受害,閩西蘇維埃政府35名執委被肅過半,新紅十二軍連以上幹部也半數以上被肅,閩西數千人被錯殺。
鄧小平聽到、看到這些情況內心十分不平靜,他憂心忡忡對妻子金維映說:“這樣搞下去不要敵人打,自己也要垮台,恐怕根據地也難於保住。”
這時,毛澤東、朱德在前線指揮紅軍取得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第三次“圍剿”的勝利,使閩西蘇區與贛南蘇區連成一片。鄧小平奉命前往瑞金,出任瑞金縣委書記。
當時,瑞金縣還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原瑞金縣委書記李添富、縣蘇主席謝在權也搞肅反擴大化,大殺所謂AB團分子。鄧小平上任後馬上下令拘捕了李添富和謝在權,並在錦江中學操場上召開公審大會,槍決了李添富和謝在權,才使瑞金的局勢日趨穩定。
11月7日,毛澤東在全國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主席後,鄧小平、張鼎丞、郭滴人先後向蘇區中央局和毛澤東匯報了肅反中的種種錯誤,才決定立即停止“肅社黨”運動,並平反冤錯案,毛澤東交代拔給閩西5000多元作為善後救濟費。這場運動才基本上得到制止。
1933年8月,鄧小平任《紅星報》主編後,經常報導紅軍東線戰場(閩西)的戰鬥訊息。1934年9月初,鄧小平親自改稿,在《紅星報》全面報導了紅一軍團在長汀東南的溫坊戰鬥取得全勝的過程。文章中指出:“整個溫坊戰鬥,共殲敵4000多人,打死打傷2000多人,俘虜2400多人。”這次戰鬥結束後,敵人第二旅旅長許永相隻身逃回,被蔣介石下令槍斃了。第三師師長李玉堂由中將降為上校。
幾十年後鄧小平仍對長汀記憶猶新,1985年5月20日,他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應邀來北京大學講學的台灣大學陳鼓應教授時,鄧小平問陳鼓應教授哪裡人?陳教授回答說是福建長汀河田人。鄧小平聽後非常親切地說:長汀河田我在哪裡住過一段時間,當時哪裡的水運交通很方便,經濟很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