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

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後,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

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近體詩
  • 地區:中國
  • 別名:今體詩或格律詩
  • 特徵:句數、字數、平仄、押韻嚴格限制
  • 分類:七律、五律、七絕、五絕
  • 代表詩人:杜甫、李商隱、陸游等
概念,類別,特點,相關知識,基本格體,平仄,用韻,對仗,孤平與拗救,歷史發展,相關辨析,近體詩,古體詩,

概念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近體詩這一叫法在中國明代就已經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今秋,伯應(袁可立子袁樞)自睢陽寄近體詩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屬余序。”

類別

觀點一: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觀點二: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

特點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相關知識

基本格體

一、五絕
類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 山中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秋晚,山中黃葉飛。
類型二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類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行別第 韋承慶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類型四
⊙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 塞下曲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白羽,沒在石棱中。
二、五律
類型一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例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孤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類型二
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例詩:晚晴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回, 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 歸飛體更輕。
類型三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例詩: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類型四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三、七絕
類型一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遊感興竇鞏
傷心欲問前朝事, 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 鷓鴣飛上越王台
類型二
平起、首句押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類型三
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類型四
仄起、首句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四、七律
類型一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類型二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類型三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例詩:詠懷古蹟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類型四
⊙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例詩: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表示可平可仄

平仄

一、先辨漢字的四聲和平仄
根據字音讀來的高低長短、緩急升降,古人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調。古之“入聲”字讀音在國語中已基本消失。現代南方地區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聲,如在上海廣東等地的方言裡,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聲字從“衣、低”等平聲字中區分出來。不過,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漸地學習和掌握了。
近體詩近體詩
二、律詩的平仄交替特點
了解了什麼是平仄後,我們現在開始講解律詩的平仄問題了,有些格律書,列出了什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讓初學者一看就覺得頭暈,說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則,怎樣交替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一般來說,在七言句當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間隔開的(如第二個字是平聲,第四個字必然是仄聲,第六個字則又是平聲,反之亦然。)
五言近體相當於七言近體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況也瞭然於心
再記住粘對格律:
1、對,每聯的對句(即後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須相對。如首句的二四六字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賈亭西”,則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雲腳低” 。
2、粘,我們習慣上把律詩的八句分為四聯。
綜上所述,掌握各種形式的近體詩的平仄格式的關鍵是確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確定的,故近體詩的平仄格式並不神秘,很好掌握,關鍵是要會用近體詩平仄交替的特點和粘對格律。以前有人認為非死記硬背不可,其實是騙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領。其實,只要掌握了上面說的這個規律,對近體詩的平仄就會了如指掌,而且不會忘記,也不會發生錯誤。
至於平仄的的變格和拗救,籠統地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不對的。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另用篇幅講它。
先記住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體詩每句第一個字。

用韻

隋代陸法言切韻》把同韻同調的字歸併成類,同類的字可以互相押韻,即是一個韻部,共206個韻部,唐人規定近韻可“同用”,南宋平水人劉淵把“同用”韻合起來,減為107韻,後人又減一韻,成106韻,這就是所謂的“平水韻
近體詩押韻的位置(韻腳)是固定的,律詩二四六八句、絕句二四句必須押韻(不管律詩絕句,首句既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必須一韻到底,且一般是押平聲韻(仄韻詩因其太少,故從略)。這就是用韻上的基本格律。
陸游陸游
近體詩用韻要求很嚴,除首句可用鄰韻外,一般不允許鄰韻通押,就是字數少的窄韻也不能出韻。
當代人有願意用新韻的,按照國語入韻就可以了。對於某些把“情、同”放在一起的新韻書,還是不看為好。

對仗

簡述
通俗一點說,對仗是指近體詩中一聯的出句和對句要成對聯的形式(其實,對聯是從近體詩的對仗發展而來的)。對仗有工對寬對之分,工對比較嚴格,樓高”對“心跳”,都算是寬對。絕對的工對和寬對一般不太多,律詩的對仗多數都是些半工半寬的句子,譬如“臉紅”對“心跳”。“臉”與“心”都是身體部位,算是工的,可“紅”與“跳”一為形容詞,一為動詞,充其量也就是個寬對,所以這樣的對子就是半工對。
近體詩近體詩
古代漢語是沒有詞性的,因此,對仗主要得從意義和結構上來看,有些初學者,老喜歡瞄著對仗的詞性,發現一個詞性不對,馬上喊失對,這是很可笑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死”是什麼詞性?“灰”又是什麼詞性呢?
對仗細分
對仗細分的話,有工對、借對扇面對流水對等。
工對,詞性詞類和句型都相對的對仗。是律詩對仗最基本的形,上面已經介紹了!
借對,就是借音、借義相對。
杜甫七律《野望》中首聯“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白”和“清”本不算工對,但“清”和“青”同音,但“尋”和“常”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二尋為常,在這個意義上,“尋常”包括著數字概念,故這裡借來和“七十”相對。當然,這也不涉及改變詩意的問題。前者借“音”,後者借“義”,這兩種情況都是借對。
近體詩近體詩
流水對,是說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係並不對立,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就象流水不能分開一樣,但它們在詞類和結構上仍然要相對。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就是典型的流水對。注意:流水對往往出現在尾聯中。
上面介紹了近體詩的基本格律,對待詩律應取的態度是:承認格律,掌握格律,為了思想內容的需要,在必要時可以突破格律。只有這樣,才能讓詩律為我服務而成為詩律的主人。
律詩的頜聯、頸聯一般來說,必須對仗,排律除首尾兩聯外均需對仗。在律詩中,特別是在五律中,有時會出現頷聯不對仗的情況,這屬於律詩的別體,不宜提倡。但也有首聯對仗的,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尾聯對仗的,如前舉杜甫詩;也有全首用對仗的,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絕句本來不要求對仗,但也有對仗的,如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有全首對仗的,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詩最工,所以建議學詩者最好從杜詩入手。近體詩的對仗用得好,可以使詩生色。但過分追求對仗工整必然束縛思想,這應該正確對待,不能捨本逐末

孤平與拗救

孤平是針對七言近體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近體的“平 平仄仄平”這兩種入韻句子的平仄句式而言的。如果將上面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改用仄聲,這就犯了孤平。孤平就是孤孤單單的“平聲”字。因為改動之後,這兩個句子中除去“韻腳”那個平聲字外,其餘就只剩下一個平聲字了,這就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只有這兩種。
五言的“仄仄仄平平”這種入韻句式,在詩律上就注定它除了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而且不是誰去“犯”的,所以這不在犯孤平之列。
孤平是作近體詩的大忌,不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能違犯。為了避免孤平的出現,故上述兩句中七言句的第三字五言句的第一字都必須用平聲。如果在實際作詩過程中,非用仄聲字不可,為了避免孤平的發生,就需要“救”,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孤平拗救。所謂孤平拗救,是說在不得已犯了孤平的情況下,要用不合平仄格律的拗句來補救,以避免孤平。具體辦法是,將上說七言句的第五字和五言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這就成了拗句,但卻避免了孤平。
李白李白
除了孤平的拗救外,律詩的拗救還有兩種常見形式,一種叫特拗句,就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中,把第五字和第六字的平仄交換,使之成為(仄仄平平仄平仄),這樣的例子在古代有很多,譬如“桃李春風一杯酒”。如果是五言,只須把前面兩個字去掉就行,救法和七言同。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拗救是在(比較有名的例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八十在古代都是入聲)。五言用法和七言同,較著名的例子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種大拗的救法有時可以和前面所說的孤平拗救一起用,因為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第五字若改成平聲,那么第三字的平仄就無所謂了。呵呵,因此,這第五個字可真是個寶貝啊,只要一用平聲,則出句的五六字,本句的第三字,就可以隨意了。
沈約沈約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拗體,即三仄尾。也就是在(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把第三個字用成了仄聲,成為了(平平仄仄仄),這樣的拗體是不可以救的,但是在唐人的詩句中也較常能看見,如老杜的“江流石不轉”。
今人儘量少用為好。
注意:律詩入韻的句子二四六字平仄必須要分明,前面講的這些拗救,除孤平拗外,其出律而救起的例子全部都是不入韻的句子。

歷史發展

初唐
平仄和諧、五言律詩的前驅
宋之問、沈佺期完成五律格律
杜審言,完成七律格律
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
盛唐
邊塞詩派邊塞風光、打仗感想、厭戰思想、戰爭情形王昌齡王之渙岑參高適
浪漫詩派 作品豐富、五花八門李白
社會寫實派反映社會、民間疾苦、寫實人生 杜甫(開啟中唐社會寫實之先驅)
田園詩派田野風光、鄉居情形、隱居生活王維孟浩然
中唐
社會寫實派:劉禹錫詩豪)、白居易元稹張籍
韋應物(淵明風)
韓愈:以文為詩
怪誕詩人:韓愈、孟郊賈島郊寒島瘦)、李賀(詩鬼)
自然詩人:柳宗元、韋應物、劉禹錫。
晚唐
李商隱杜牧,人稱“小李杜
其它:溫庭筠韓偓
北宋
西崑體(以李商隱為宗)
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蘇軾葉燮:「開宋詩一代之面目」
江西學派 (以杜甫為宗,以黃庭堅為首)風格:奇險抝峭→奪胎、換骨、點鐵成金
近體詩近體詩
南宋
南宋末年:江湖學派
元代
前期:由北方作家(繼承金國的傳統,受元好問的影響) 和南方作家 (受南宋江湖詩人影響) 兩個群體的不同創作所構成
元末:成就較高─王冕
明代
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為代表
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以李、王為代表。
前後七子同倡---師唐廢宋
以明代“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壟斷文壇,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散文創作中拋棄了唐宋以來文學發展的既成傳統,走上復古的道路。
影響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學者在散文創作中一味以模擬秦漢古人為能事,其作品成為毫無靈魂的假古董。。
公安派:反對擬古,出自性靈者皆為真詩、好詩「任性而發」,以袁宏道為代表
清代
東南二大家:吳偉業(宗唐)、錢謙益(尊宋,推舉蘇軾)
晚清:分兩派
1. 取法白居易:如黃遵憲
2. 學步宋詩,號稱「同光體」:如沈子培、陳三立

相關辨析

近體詩

這是與“古體”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今體詩。它是指唐代形成並定格的格律詩體。由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求四聲、八病等聲律、對偶的新體詩發展而來,至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為唐以後人常用的詩體,因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故稱。其字數、句數、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主要類別有律詩絕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別(六言較少見)。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稱排律或長律,偶有六句三韻的律詩,稱為三韻小律詩

古體詩

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 ,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