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於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構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構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么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課
  • 外文名:Lesson
  • 提出時間:1987年
  • 屬性: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
意義,說課類型,說課內容,說課技巧,技巧綜述,把握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學情,教學流程,教學反思,範例,評價綜述,最佳化教學目標,最佳化過程,訓練反饋,最佳化手段,相關差異,

意義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上幾節課,再請幾個人評評課。上課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通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我們檢查了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看教師的備課都是很認真的。但是我們的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怎樣教,很少有人會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備,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導致了備課質量不高。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去思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教學,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說課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構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說課沒有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
上課聽課等教研活動都要受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說課則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時間也可長可短,非常靈活。

說課類型

說課的類型很多,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法。
按學科分:語文說課、數學說課、英語說課、音體美說課等;按用途分:示範說課、教研說課、考核說課等;但我們從整體來分,說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實踐型說課,一類是理論型說課。實踐型說課就是指針對某一具體課題的說課。而理論型說課是指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

說課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說課的關鍵。不同的說課類型說課的內容自然也不同。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主要研究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實踐,實踐型說課主要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教材——主要是說說教材簡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教具準備等,這些可以簡單地說,目的是讓聽的人了解你要說的課的內容。
2、說教法——就是說說你根據教材學生的實際,準備採用哪種教學方法。這應該是總體上的思路。
3、說過程——這是說課的重點。就是說說你準備怎樣安排教學的過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一般來說,應該把自己教學中的幾個重點環節說清楚。如課題教學、常規訓練、重點訓練、課堂練習、作業安排、板書設計等。在幾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自己教學設計的依據說清楚。這也是說課教案交流的區別所在。
理論型說課與實踐型說課有一定的區別,實踐型說課側重說教學的過程和依據,而理論型說課則側重說自己的觀點。一般來說,理論型說課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觀點——理論型說課是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立場鮮明。
2、說實例——理論觀點是要用實際的事例來證實的。說課中要引用恰當的、生動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是說課的重點。
3、說作用——說課不是純粹的理論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我們要在說課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把該理論在教學中的作用說清楚。

說課技巧

技巧綜述

說課,是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向同行闡述自己對某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設計以及施教效果的預測與反思等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這種教學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師深入鑽研課程標準與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以及自覺進行教學反思。如何有效開展教學研究、讓說課活動上檔次,從而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這是新時期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筆者開展了題為“對說課的審視與反思”的網路教研活動,就說課所包含的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討。我們認為,必須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說課才能說出品位、道出精彩。

把握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得恰當與否,直接反映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並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制訂。對教材理解越深刻,說課內容將越充實、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點水、觸及皮毛。且看一例:
《實驗室里研究不同價態硫元素間的轉化》是《化學1(必修)》(魯科版)第三章《硫的轉化》第二課時的內容。教材是在介紹《碳的多樣性》、《氮的循環》之後引入該節內容的。因此,學生對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式已有一定基礎,可以進行簡單的實驗探究活動。
上述分析顯然不夠厚實。“教材的地位”,不僅僅是指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理位置”(處於哪一章哪一節),更包含這節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意義以及該內容的認知價值、遷移價值和情感價值。因此,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分析:
1、該內容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圖。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描述該教材安排在哪裡,更要分析教材編者是基於怎樣的考慮才把它安排在這裡。具體說來,它應該包括:(1)前面已經安排了哪些知識,作為該內容的基礎;(2)本課包含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繫;(3)該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有怎樣關係或者該內容在後續學習將得到怎樣的深化等。
2、該內容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訓練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學方法、發展他們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樣的情感、養成怎樣的態度和形成怎樣的價值觀等。
3、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終生髮展有什麼重要的作用。
只有分析透這些內容,教學目標的制訂才有基礎,否則教學目標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學目標

分析教材後,就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監控作用。說課時,如何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呢?先來看看某老師在《硝酸及其套用》說課中的描述: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特別是硝酸的強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
上述表達是否合理呢?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後促使學生達成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教學目標表述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徵:(1)必須明確說明對象——即學習什麼、掌握什麼;(2)必須用可以檢測、或者能夠評價的詞語來界定目標屬性,如“說出……的名稱”、“用自己的話說明……”、“對……進行解釋”或“陳述……之間的關係”等。根據這樣的要求,規範的目標必須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要素:(1)誰?(行為主體);(2)做什麼?(行為動詞);(3)做到什麼程度(行為水平或行為標準);(4)在什麼條件下?(行為條件)。當然,在具體描述中,通常①(學生)和④(在學習、實驗等之後)被省略而突出②和③。
分析上述教學目標,不難發現其行為主體定位是錯誤的。因為,該目標隱含的真實意義是: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其主體變成了教師。相比而言,另一位老師的表述則高明多了:
通過觀察硝酸溶液及相關實驗,準確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特別是氧化性),並能從硝酸的組成特徵上對其化學性質進行解釋;通過具體實例,說明硝酸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套用。
……
這樣的目標陳述,和前一案例相比,可以發現:不僅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異,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扭轉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把教學的立足點轉移到學習上來,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此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應力圖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但是,說課時有沒有必要人為的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方面呢?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三維目標往往是融為一體、並在同一學習過程中實現的。若將教學目標分解為三個方面加以描述,會不會割裂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繫呢?

重難點

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學過程就是強調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過程。因此,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成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關鍵,也是說課活動必須闡述的一個內容。要確定重點、難點,就必須搞清什麼知識是重點、分析學習難點是如何形成的。
什麼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指有共性、有重要價值(包括認知價值、遷移價值和情意價值)的內容。從化學學科來看,教學重點知識,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核心技能(化學實驗技能、化學用語書寫技能和化學計算技能)和核心的思想觀點(微粒觀、運動觀、分類觀)等。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有利於知識本身的系統化,而且還有利於學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所謂難點,就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學習難點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沒有知識基礎或者知識基礎很薄弱;(2)學生原有的經驗是錯誤的;(3)內容學習需要轉換思維視角(如從巨觀到微觀);(4)內容抽象、過程複雜、綜合性強。具有上述一個或多個特點的內容,都可能成為教學的難點。
下面是一位老師在國中化學《緒言》一課的說課內容:
《緒言》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化學課,本課的學習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態度、動機等學習內驅力的形成,因此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概念是今後學習不可缺少的知識,它將直接影響元素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化學變化,它是化學研究的核心,貫穿化學學習全過程,因此這一內容是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此外,本節學習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的,實驗是學習、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而認真、有序地觀察是實驗的關鍵,因此藉助實驗培養學生實驗觀察的目的性、有序性是本節課的第三個重點。
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頭腦中的感性材料積累是有限的,這就使概念的形成過程——由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有了障礙,要準確理解兩種變化的區別、正確判斷兩種變化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準確判斷某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該案例不僅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價值準確定位了教學重點,而且根據學生經驗水平分析了教學難點,因而成為說“教學重點難點”中較為成功的範例。
一些有特色的說課,在分析教材重點、難點的同時,還分析了教學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分析這一內容很有意義,因為關鍵點往往是學習與研究其他知識點的樞紐,是眾多學習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準確把握教學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學情

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在於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但僅僅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不夠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情況制約著學習的開展,影響著目標的達成。因此,學情分析也是說課必需突出的一個方面。如何分析學情呢?
由於學習不僅受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水平制約,而且還受學生的認知風格、能力狀況和學習興趣等影響。因此,一個好的說課方案,應儘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個方面綜合分析學生情況,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1.學生的“已知”。這裡的“已知”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等。明確這點很重要,它決定了教與學的起點。
2.學生的“未知”。“未知”是與“已知”相對而言的,它既包括通過學習應該達成的終極目標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識與技能等,還包括實現終極目標之前的過程中所涉及到學生尚不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等。
3.學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過這節課教學,學生能達到怎么樣的目標要求。它決定學習終點(即學習目標)的定位。
4.學生的“想知”。所謂“想知”,是指除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外,學生還希望知道哪些目標以外的東西(註:學生學習中,往往會通過提出疑問來體現“想知”。當然,學生的“想知”可能會超出教學目標或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課堂教學可不予拓展,但建議給學生一個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課外時間作個別解答)。
5.學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學生是如何進行化學學習的,它體現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
下面是某老師在《硝酸的性質》說課中所描述的“學情”:
硝酸是氧化性的酸,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學生在國中化學中已初步接觸了硝酸,知道它是一種常見的酸、具有酸的性質。在《化學1》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知道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和構成物質中心元素的化合價有著密切關係。這些知識為硝酸化學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從物質類屬和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和“通過實驗探究”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因此,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硝酸化學性質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當然,教材只介紹“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其中+5價的氮被還原”,並未分析為何不同濃度的硝酸與銅反應得到的還原產物不同、不同濃度的硝酸其氧化性存在差異等,這些內容將會成為學生的疑點。此外,由於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硝酸“常用來製備染料、塑膠、炸藥”也會感到困惑。
該案例從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等角度分析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並對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點(“想知”)進行預測,較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是指教學過程的系統展開,它表現為教學活動推進的時間序列。換句話說,它就是教學活動如何引入、如何展開以及如何結束等。根據學生學習活動的一般過程,教學流程先後順序一般為導入新課、新課研習、課堂小結、鞏固訓練等。當然,新課研習包含多個環節在其中,說課時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來進一步的細化。
闡述教學流程是說課的重點,因為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目標的達成等,都是通過這個環節來實現的,而且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必須通過它來體現。那么,如何在說課活動中闡述教學流程呢?
1、根據學習過程的要求來闡述教學流程內容。學習過程經歷了定向、活動、反饋調控階段。定向階段,則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活動階段,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而反饋與調控階段,則要獲取(測量)學生學習效果以及調整學生學習活動等。因此,闡述教學流程時,必須說明以下主要內容:(1)教學活動在怎樣的情景下開展、怎樣體現新課導入和結課的呼應;(2)怎樣呈現相關材料、怎樣指導學生開展信息加工、怎樣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內容的整合、怎樣指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並使學習內容進一步整合與內化等;(3)採用怎樣的手段來測量或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如何根據學生反饋信息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等。
2、在三維目標的指引下,從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闡述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設計。在教師活動的設計方面,包括設計怎樣的情景導入新課、如何組織和呈現教學內容、設計和指導開展哪些實驗活動、選擇哪些教學輔助設備、如何進行講解、設計怎樣的問題或練習供學生使用、如何進行歸納小結以及怎樣板書等;在學生活動方面,圍繞教師引導、指導,開展哪些有效的學習活動(如閱讀什麼材料、觀察什麼實驗、完成什麼練習、如何進行實驗、怎樣開展討論、如何進行自我學習反饋、如何實現知識遷移等)。
此外,由於教學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開展的,而教學的關鍵又在於突破難點。因此在闡述教學流程時,必須就如何突出重點和如何突破難點上多作文章。此外,學習者學習熱情和興趣制約著學習活動的開展和學習效果的高低。所以,教學設計的闡述也要體現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等內容。

教學反思

說課活動中,如何進行反思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一般說來,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研究者心態視角,審視自己教學實踐的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教師對教學中的缺點和錯誤進行反省與批判;對教學中的優點和長處的肯定堅持。所以說課時說教學反思,無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學生分析特別是教學設計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具體包括:
1、教學預設中的成功之處。例如,對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有哪些獨到之處;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準備了哪些調控措施;怎樣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落實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監控;在課程資源開發中有哪些過人之處等。
2、教學預設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難以把握之處。具體包括:對教學目標的定位特別是隱性目標(如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存在哪些困惑;學情分析還有哪些難以把握的地方;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活動中哪些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等。
下面這個案例,是某老師在《氧化還原反應》說課中的反思:
本節課教學,始於有關鐵的腐蝕防護和套用,而終於涉及該問題的解決,較好地實現了新課導入和教學終結的呼應,體現了“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並最終實現了對國中化學知識的提升。教學時,無法對鐵的冶煉反應歸類的事實,必將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新的視角分析、看待化學反應,有利於他們學習興趣的激發。而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教學,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讓學生感知不同反應中元素價態變化的差異,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價態變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並歸納提煉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然後安排練習進行訓練,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這樣教學,符合 “感知—辨認—概括—定義—遷移套用”的概念學習模式。此外,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套用,並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實現的,而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悟、體驗。
當然,在本設計中,有些問題還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由於學生微觀知識儲備不夠,通過閱讀教材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這樣的任務能否順利達成;對於反應中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僅僅通過“遷移套用”中的一個問題,是不是就可以合理建立等等。如果這些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哪些知識鋪墊?這都是值得研究的。

範例

實踐型說課的例子:
例1 《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個小院子。院子裡種著許多花草樹木,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初春,迎春花開出金燦燦的小黃花,最先迎來了春天月季花像一張張笑得合不 攏嘴的小臉。地上長著厚厚的苔蘚,像鋪上一層綠色的地毯。 盛夏,茉莉花散發著陣陣清香。海棠開著耀眼的紅花。葡萄架上的綠葉,一片挨著一片,密密層層。站在葡萄架下,抬頭可見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掛滿了藤架。深秋,枯黃的樹葉像飛舞的黃蝶從樹上一片片飄落下來。可是,萬年青的葉子仍舊碧綠碧綠的,顯得格外精神。一盆盆菊花正開得茂盛。隆冬,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給萬物披上了銀裝。那些嬌慣的花草都住進了溫暖的屋子,臘梅花卻昂首挺胸,迎著風雪,無所畏懼。"
說課問題: 1、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如何落實這些目標? 2、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讀懂長句子。請你說說如何教學文中劃線的兩個長句子。 3、請你寫出本課的板書設計,並說說你設計的思路。
理論型說課的例子:
例2:學法遷移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請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舉例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正遷移,克服負遷移,提高教學效率
例3:新課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科,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和失敗的例子,分別說說。
例4: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關係上,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學生自身發展的主體,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應當充分受到尊重,給予其展現的機會。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例5 :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方法上,必須體現教與學的交融,重視教 法與學法的相互轉化。教師的教是教學生去學,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課堂訓練,通過語言文字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在海邊》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海邊》選入新《語文讀本》,充分體現了編者們“起點就占據了精神的制高點”的觀點,它屬於鑑賞性閱讀部分,意在豐富學生的底蘊,增進文學素養。
本文是一篇感情濃郁,哲理深刻的抒情性散文。它以詩一樣的語言和軍樂般激昂的情感,突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沉浮哲理。
在作者眼中,小時候大海敞開的深藍神奇的懷抱,是溫婉深情,明媚清麗的。成人後體味了百態再和大海靜靜對視時,內心充滿喧譁,感受到的不再是偉大與快樂,而是對宇宙無限,人類命運的無以把握和空間浩蕩無始無終的深沉思索。大海是滄桑歷史的見證,在疊層石灰岩前,作者感到大海的威嚴與浩瀚,認識到生命真實的嚴酷,而在海濱公路上,她看到了在洶湧海浪中出現的“人類的意志”,還有人類征服自然的不懈情懷。所以,作者說:“我們明知我們無論走過多么漫長的歲月……我們也得邁著‘沉重而均勻的腳步’走下去,並且儘可能地使這過程充實、輝煌,充滿創造的榮耀。”
全文思路清晰,感情深沉,宣示了對尋找生命存在意義有困惑到釋然的過程,揭示出只要不斷奮鬥,就能創造出生命的永恆。
二、說學情
學生對於散文並不陌生,但對於這樣一篇哲理性強的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可根據學生已掌握的散文知識,授予學生閱讀散文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感悟,理清全文的基本結構。要理解主題,關鍵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與作者面對面的交談,使學生能通過文中的物像來了解作者對於生命的感悟。對於物像這種表現方式,高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所以對於物象的提煉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但對於物象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考,則需要通過學生的相互間交流合作,老師的引導來共同完成,也以此真正實現師生間的互動。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整堂課,我力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在拓展部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感悟與自己對話,以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學貴為疑”,本文的理解難度較大,我主要通過以“問”帶“思”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勇敢的與作者對話,以理解作者的感悟。在課的設計中,讓學生抓住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分析,並有意識的創設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激起求知慾,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小組討論形成自己的認識,從而解決問題,理解全文的主旨。
四、說教學思路
這節課主體部分包括三個環節:
1、走進文本。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抓住散文的“實”,理清全文的基本思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2、 走進作者。再讀課文,抓住散文中的議論抒情句,理解文中的“虛”,通過自主提問,歸納全文的主題。
3、走進自己。聯繫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海邊的不同感受,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身的感悟。
五、課後反思
一、讓學生在充分閱讀中感受
充分地閱讀課文,是理解和探究文本的前提。在本課一開始,就由男生、女生、教師分部分朗讀課文,一方面想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完整的感知,同時,也想通過教師的示範渲染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部分需8分鐘,較費時,但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這也算是尊重學生感受的一個方面吧。第二次完整的讀放在整體感知之後,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大聲讀、小聲、默讀、快速瀏覽等,也是出於尊重學生考慮,雖然場面的熱鬧程度可能會受影響,但學生有選擇的權力,只要他是真正讀了就行。課文還有分男、女生齊讀,全班齊讀、個別讀,都意在強調對重難點語句的理解、品味,希望讓學生緊扣住文本。
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
在重難點突破環節,我安排學生對課文抓住文中關鍵句,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其讓學生間合作互答、集體探究、教師進行點撥。通過這種生生、師生間的合作交流,思維的碰撞來產生火花。這篇課文的主題深刻,我始終提醒自己:不要老是想著把自己對課文“深刻的領會”、“獨到的見解”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哪怕學生只領悟出了五分,也比老師灌給他十分強。而事實上,一旦學生思想火炬被點燃,他們精神世界所迸發出的“深刻”、“精彩”、“獨到”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更是教師的任何事前設計所無法預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民主”、“平等”、“自主”、“探究”都自然而然呈現出來。
三、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表達
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個體感受,課堂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學生展示的平台。本文的結尾,我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表現自己的感悟或大膽的與作者對話,一方面希望學生敞開心靈,放飛思想,更希望學生能充分地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而事實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精彩的言論著實讓我折服。
總的說來,感受最大的是,永遠不要自以為是,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智慧,要努力做一個學生心靈海洋的推波助瀾者,而不是屠宰者。說課的評價

評價綜述

衡量說課的好差,我認為應將常規教學的合理成分與素質教育的理論結合起來去衡量。教學是門科學,千百年來優秀的教學思想都是當今素質教育應包容的。教學論、認知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等思想應合理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具體地說:

最佳化教學目標

(1)制定目標要全面(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基礎知識、學科能力、德育滲透)
(2)制定目標要適當: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實際,要有“識 記、理解、運用”等層次要求,不要隨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標要具體:要將大綱中的總體性,綜合性目標分解成本節課的具體的目標。只有具體了,才能使教師可操作,可檢測。
(4)制定目標要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要準確、簡明。
(5)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得當:重點應突出,難點要突破(看講練效果)

最佳化過程

(1)創設良好的教學起始情境:表現在以下幾點
導課的銜接性、導課的啟迪性、導課的含蓄性、導課的生動性、導課的創新性……
(2)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應體現出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認知規律。
(3)體現師生雙邊活動:教與學是民主、合用、互動的關係。能否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是衡量說課的主要標準,尤其是以思維為主的智力參與程度。
(4)教學時間安排是否恰當
(5)教學有法、得法,力求新穎、靈活、實用、有效。
(6)善於發掘德育滲透點

訓練反饋

構建“輸出——反饋——調節——再輸出”的教學信息傳遞系統。

最佳化手段

(1)板書設計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2)語言洗鍊、流暢。
(3)媒體運用得當、有序、互補性、簡捷性好,有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當然,說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這畢竟是“嘴上讀兵”,看不到教師如何臨場發揮,看不到教師駕馭課堂的藝術,也看不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學生實際思維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必須把說課與集體教研、優質課等形式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水平。

相關差異

1、說課與講課要求不同:說課的重點在完成教學任務、反饋教學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而講課要求必須有效地向學生傳達知識。
2、說課與講課的對象不同:說課的對象是同行的老師、專家;而講課的對象是學生。
3、說課與講課的內容不同:說課的內容是解說自己對某課題的理解、教學構想、方法、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理論依據等。而講課的內容是對某課程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向學生傳授知識以及學習的方法。
4、說課與講課的意義不同:說課的意義主要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動的實效;講課的意義是增加學生的基本知識以及引導學生領悟和套用新知識。
更確切地說,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講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準備。所以,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專家,系統而概括地解說自己對具體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表述自己具體執教某課題的教學構想、方法、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的理論依據等,然後由大家進行評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