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頭

蕎頭

蕎頭, 又名藠頭等, 為百合科蔥屬草本植物。其優質的地下鱗莖色澤潔白, 頭部向一方偏斜呈哨型, 直徑1.4~2.6 cm, 為主要食用部分。蕎頭鱗莖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可溶性糖、礦物質, 以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兼具一定的食療與保健作用。蕎頭適應性廣, 抗逆性強, 其鱗莖可炒食、可醋醃、可鹽漬, 是著名的保健農產品之一, 被譽為“菜中靈芝”, 形味俱佳, 風味獨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蕎頭
  • 二名法:Allium chinenes G.Do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百合科
介紹,簡介,特性,生長環境,歷史溯源,栽培技術,1 品種選擇,2 整地做畦,3 適時種植,4 合理追肥,5 適時培土,6 灌溉,7 綜合防治病蟲害,8 採收與貯藏,蕎頭的醃製加工,

介紹

簡介

蕎頭又叫藠頭,植物學名薤,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蕎頭原產亞洲東部,我國自古栽培,已有3000-4000年歷史。據漢書《龔遂傳》記有:“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務農桑,令口種百本薤。”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記載:“殷湯時仙人務光植薤而食,清風時至……作薤葉菜。”王禎:“薤生則氣辛,熟則甘美,種之不蠹,食之有益。”
薤(音卸,xiè),又名藠頭或作剃頭(藠,剃,音叫,jiào),小蒜薤白頭野蒜野韭等,英文名Allium chinense G.Don.。內蒙、山西人稱“薤”為“害害”。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一種蔬菜類植物。原產中國,漢書《龔逐傳》就有記載。

特性

鬚根弦狀, 6~17條。具盤狀短縮莖。葉叢生、細長、中空、橫節面呈三角形、深綠色而稍帶綠粉, 細長柔軟易倒伏。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發生分櫱, 每分櫱有3~8片葉子, 葉鞘基部膨大成地下小鱗莖, 一個鱗莖種植後, 可分櫱產生10~20個小鱗莖, 膨大的鱗莖為短紡錘形, 橫莖1~2cm, 單個鱗莖重8~12g, 色白或淡紫, 鱗莖主要供泡製或醃製。7~8月開花, 花莖圓柱形, 實心, 傘形花序, 有10~25朵, 為淡藍紫色或白色, 較小。栽培品種多為四倍體, 不結種子, 用鱗莖繁殖。

生長環境

蕎頭性喜濕潤涼爽氣候, 生長適溫為15~20℃, 在春季長日照條件下形成鱗莖, 氣溫30℃以上, 則休眠越夏, 耐弱光, 不耐強光, 宜於果桑間作;10℃以下生長緩慢。生育期270天。蕎頭野生性狀明顯, 對土壤和陽光的需求並不嚴格, 各種土壤都能種植, 但以排水良好的疏鬆及砂壤土為好, 怕澇、怕水, 相對耐旱, 吸肥力強。雖可連作, 但輪作時生長快, 產量高, 品質優。蕎頭也叫蕎柱, 為百合科蔥屬能形成小鱗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2年生。

歷史溯源

起源與分布薤起源於中國,中國自古栽培。據記載我國殷湯時即有種植和食用習慣。中國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地都有種植。
近百餘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農村的零星種植髮展成數個較為集中的產區,如湖北省武昌、鄂城、大冶三縣交界的梁子湖畔,江西省新建縣、福建省的霞浦縣、雲南省開遠縣。近年來,隨著出口事業的發展,武漢、南昌、雲南省開遠等地相繼建立了生產基地,生產罐頭暢銷日本及我國港澳地區。

栽培技術

1 品種選擇

栽培時, 宜選擇適應性廣、高產、優質、抗病的品種。加工用種應選擇木蕎, 即植株分櫱能力強的品種, 一般2~4個鱗莖並生, 該品種適應性廣, 耐寒性強, 耐瘠耐陰, 不耐熱, 抗病蟲能力強, 產量高, 香味較濃, 品質佳;菜用品種宜選擇牛腿蕎, 以嫩葉和地下嫩鱗莖供食。總之, 種蕎宜選擇大小均勻, 無病害, 無蟲蛀, 符合品種特徵, 橫徑1.5 cm左右的鱗莖, 栽種時剪去枯枝及黃葉。

2 整地做畦

選擇連續3年以上未種過蕎頭、蔥、百合、菸草的沙壤土種植。種植時先進行土壤翻耕, 結合整地做畦施好基肥, 基肥宜以有機肥、農家肥為主, 667 m2施腐熟豬牛欄肥1500 kg, 加硫酸鉀複合肥30~50 kg。做寬1.2~1.5 m的畦, 畦溝寬20~25 cm, 開好栽植溝, 深度10~15 cm。

3 適時種植

在江西, 蕎頭適合於秋冬栽培, 作蔬菜食用時宜在8月中下旬栽種, 此茬口上市時間早, 經濟效益好;作加工原材料用時, 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種。栽植過早, 蕎頭芽尚未萌動;過遲則年內生長天數短、氣溫低、生長慢, 影響產量。栽植時, 株行距一般採用行距25 cm, 株距10 c m。將蕎頭斜放在栽植溝內, 覆蓋2~3 cm細土, 注意覆土厚度不要太薄, 否則後期蕎頭易外露變綠, 影響外觀及質量, 之後四周再覆蓋豬牛欄肥或稻草。一般667 m2用種量150 kg左右, 種植密度單種大於套種, 平地高於坡地。

4 合理追肥

科學合理追肥能使蕎頭達到優質高產, 關鍵是注重增施有機肥, 及氮、磷、鉀的科學配比, 應重視鉀肥的使用, 可獲得顯著的增產效果。蕎頭整個生長期需要追肥3次, 第1次在出苗後, 每667 m2澆施腐熟人糞肥800 kg, 加氮磷鉀複合肥10 kg。第2次在立春後氣溫回升時, 此時為蕎頭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 每667 m2施尿素20 kg, 加氯化鉀10~15 kg;如果作蔬菜食用, 此次追肥應在春節前進行。第3次在4月底, 此時蕎頭進入鱗莖膨大期, 每667 m2施氮磷鉀複合肥20~25 kg。施肥適量則分櫱旺盛, 若施肥過多, 往往使莖葉茂密, 不僅產量減少, 同時易誘發病害;如施肥過少, 會使鱗莖的膨大推遲, 影響產量。追肥時應將肥料均勻施於株旁, 同時結合鬆土除草。

5 適時培土

適時培土是奪取蕎頭高產、高效、優質的一項關鍵技術。在蕎頭生長中後期, 地下鱗莖迅速膨大, 如種植時未覆蓋豬牛欄肥或稻草, 鱗莖暴露於表土, 在陽光的照射下, 暴露部分則容易變綠, 農戶稱為“綠蕎”。“綠蕎”食味變差, 並有低毒, 嚴重影響蕎頭的商品性和經濟效益。培土宜在鱗莖膨大時進行, 連續進行1~2次, 把根莖部裸露的鱗莖全部覆蓋嚴密。

6 灌溉

蕎頭為極耐旱作物, 可在乾旱條件下生長, 但過於乾旱則品質不佳, 產量降低。在疏鬆的沙壤土下栽培, 灌跑馬水可增加鱗莖產量, 促進蕎頭生長。

7 綜合防治病蟲害

一般蕎頭的病蟲害發生比較輕, 但在蕎頭老產區, 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 病蟲害則逐年加重, 並已成為蕎頭老產區的普遍性問題。病蟲害主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7.1 農業措施
選擇無病區的健壯蕎頭鱗莖作種;與其他作物尤其是和豆科作物進行輪作;雨季做好開溝排水工作, 防止土壤內的漬澇, 降低田間濕度;重視科學配方施肥, 增加鉀肥施用量, 防止重氮肥、輕磷鉀肥。
7.2 科學用藥防治
蕎頭的蟲害以薊馬為主, 可用10%吡蟲啉1 000~1 500倍液或20%呋蟲胺600倍液噴施防治。病害主要是霜霉病, 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或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300倍液, 或25%嘧菌酯500倍液, 或疫霜靈500~600倍液, 在發病初期噴霧防治。

8 採收與貯藏

作蔬菜青蕎上市銷售時, 一般在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陸續採收青蕎, 667 m2可收穫2000~2500 kg;如果是加工用蕎頭一般以葉片開始枯黃為最佳採收期, 6月上旬至中旬採收, 667 m2產蕎頭1000~1200 kg。葉枯後如果不採收, 則鱗莖開裂, 銷售時應剝去鱗莖外皮, 提高商品性。採收方法, 將地下部連根拔起, 去除根部。作蔬菜青蕎時應將泥土清洗乾淨, 紮成小包銷售。

蕎頭的醃製加工

1 家常少量醃製法
先將蕎頭攤曬1天, 目的是曬落外皮的泥和衣, 醃製時能使鹽分很快地滲入心子, 加工成熟後香氣濃, 曬後趁還有熱氣即行醃製。5kg蕎頭加0.25kg鹽、水2.5kg, 以浸沒為止, 壓上石頭。鹽淡一些成熟快, 但容易酸。醃1個月後撈出, 將兩端剪淨並沖洗乾淨, 裝入壇中, 5kg蕎頭加白糖0.2kg、醋2kg, 從壇口澆下去, 壓實過1夜就可以吃。
2 大量醃製法
先將蕎頭倒入池中, 壓上竹簾和石塊, 再倒入已配好的濃度為13.5~14°Be的鹽水, 浸沒為止, 過1個月後澇出, 剪淨兩端, 沖冼乾淨, 裝入壇中, 每壇裝20~22.5kg蕎頭, 壓實, 加入料水到浸沒為止。料水的配製為水350kg、醋25kg、鹽20kg、醬油25kg、食用糖精0.45kg。封壇後即可拿到市場出售。
3 出口加工法
先將蕎頭用清水沖洗乾淨, 剔除病殘、青色蕎頭, 用刀將蕎頭兩端削淨, 將蕎頭產品保持在長5cm左右, 然後將蕎頭按大小用篩子分為大、中、小3個等級, 分別裝入特製的塑膠桶, 灌入14°Be的鹽水, 淹沒為止, 蓋上桶蓋, 即可裝運出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