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區

秦都區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隸屬於陝西省鹹陽市,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鹹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鹹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19.60億元,增長8.4%。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1.60萬人。

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的美稱。鹹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都區
  • 外文名稱:Qindu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鹹陽市
  • 下轄地區:1鎮11個街道
  • 政府駐地:人民路街道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2000
  • 地理位置鹹陽市區西半部
  • 面積:259.4平方公里
  • 人口:51.60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片-東府小片(秦語)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型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沙河古橋遺址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鹹陽站、鹹陽秦都站
  • 車牌代碼:陝D
  • 行政代碼:610402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況,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學技術,文體,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民俗風情,風景名勝,綜述,景點,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秦都區轄境,商代渭河以北為程國畢國兩個封國的轄地;渭河以南為崇國的轄地。
西周時,為首都豐京、鎬京近畿。
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定都鹹陽,遂置縣,為都城的西部。
末,為雍國的轄地。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鹹陽縣改名新城縣;七年(前200),新城撤併長安,改屬長安縣。元鼎三年 (前114),復設縣,改名渭城,為縣西部和南部。元平二年 (前75),在今平陵鄉大王、李都村附近析置平陵縣。
東漢建武六年 (30),渭城 (新莽時更名京城)併入長安縣。
秦都區地圖秦都區地圖
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平陵縣更名始平縣。
東晉十六國時,後趙建平二年 (331)於舊渭城置石安縣,前秦皇始二年(352)廢。
北魏復設石安縣,西魏北周沿置末變。
開皇三年 (583),石安縣併入涇陽縣,九年(589)改涇陽為鹹陽;十一年 (591)"遷縣治於秦杜郵。大業三年 (607),"鹹陽廢入涇陽縣。
武德元年(618),分涇陽縣南部及始平縣東部復設鹹陽縣,縣治杜郵。
歷經民國,一直為鹹陽縣地 明洪武四年移縣治於今鹹陽舊城),建置、境域基本末變化。
1952年12月,在鹹陽縣城區和郊區置縣級鹹陽市,隸屬鹹陽專區。
1953年,改為省直屬市,原市政府駐今電影院什字廣場北部。
1958年19月,撤鹹陽縣併入鹹陽市。
1961年1月,鹹陽市下轄1958年合併的大縣乾縣、彬縣、興平、周至4縣,同年10月,以上4縣分出與原鹹陽市均歸鹹陽地區管轄。
1966年8月,鹹陽市改屬西安市。
1971年10月,復隸屬鹹陽地區。
1983年9月,撤銷鹹陽地區,設鹹陽市,原鹹陽市改為秦都區,屬鹹陽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區設渭城區,區境樂育路以東劃歸渭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全區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37.1萬人,轄4街道9鄉: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茂陵街道、吳家堡街道、灃東鄉、灃西鄉、馬泉鄉、渭濱鄉、釣台鄉、古渡鄉、平陵鄉、雙照鄉、馬莊鄉,區政府駐人民中路東段北側。
1997年,馬莊鄉改為馬莊鎮;灃東鄉改為灃東鎮;釣台鄉改為釣台鎮;渭濱鄉改為渭濱鎮;古渡鄉改為古渡鎮;灃西鄉改為灃西鎮;撤銷茂陵街道,其轄區劃歸馬泉鄉管轄,馬泉鄉改為馬泉鎮;雙照鄉改為雙照鎮。調整後,秦都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世紀大道夜景世紀大道夜景
2001年,撤銷古渡鎮設立渭陽西路街道、古渡街道,撤銷平陵鄉併入雙照鎮;撤銷灃西鎮,設立陳陽寨街道,原灃西鎮部分行政村劃歸釣台鎮。
2002年,全區轄6個街道、6個鎮: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吳家堡街道、渭陽西路街道、陳楊寨街道、古渡街道、灃東鎮、釣台鎮、渭濱鎮、馬泉鎮、雙照鎮、馬莊鎮。共有149個行政村、46個居委會。
2006年,秦都區撤銷灃東鎮、釣台鎮、馬泉鎮的建制,設立灃東、釣台、馬泉3個街道。2006年底,全區轄雙照、馬莊、渭濱3個鎮和人民路、西蘭路、陳楊寨、渭陽西路、古渡、吳家堡、灃東、釣台、馬泉9個街道,146個行政村、48個社區。其中,渭濱鎮由陝西鹹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
2011年,撤銷渭濱鎮、雙照鎮,設立渭濱街道、雙照街道;調整後,全區轄11個街道、1個鎮。
2015年6月,撤銷鹹陽市秦都區馬莊鎮,設立馬莊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全區轄12個街道。

區劃現況

2015年末,秦都區轄12個街道;分別為: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吳家堡街道、渭陽西路街道、陳楊寨街道、古渡街道、灃東街道、釣台街道、馬泉街道、渭濱街道雙照街道、馬莊街道,72個行政村,111個城市社區,13個新型農村社區。政府駐人民路街道。
2014年末秦都區常住人口及面積
指標名稱
總人口
(萬人)
區域面積
(平方公里)
社區(村)名
馬莊街道
3.15
43
押大村、押小村、克仕村、白鶴村、賈村、小秩村、馬莊村、七結村、直堡村、宜渡村、三合村、西界村、天閣村、正洪村、師村、南吳村、東界村、林孟村、小雅村、南寨村、將相村
4.87
2.4
樂育南路社區、樂育北路社區、渭陽路南社區、渭陽路北社區、中宏社區、友誼北路社區、勝利街社區、團結北路社區、嘉惠社區、紡機社區、二印社區、天王第一社區、二棉社區
6.12
3.6
沈家社區、福園社區、水廠路社區、濱河西路社區、思源南路社區、建設路社區、陝毛一廠社區、西北二棉社區、陝西科技大學社區、陶瓷廠社區、聆水居社區、芙蓉社區、沈平路社區
3.21
2.1
畢塬路社區、文林路社區、天王第二社區、秦皇北路社區、勤儉路北社區、勤儉路南社區、惠民西路社區、惠民東路社區、吳家堡社區
4.86
13
惠安社區、隴安社區、玉泉社區、玉珠社區、畢陽社區、珠泉社區、麗萊社區、麗彩社區、華泰社區、光明社區、榮泉社區、新泉社區
6.9
12.8
中華社區、嘉陽社區、七里舖社區、富安路社區、安居社區、秦寶社區、西電三公司社區、彩虹社區、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社區、金山社區、北安社區、南安社區、西陽社區、中華東路社區、寶泉路社區
4.07
7.5
鹹戶北路社區、秦陽社區、金泰社區、河南街社區、安谷苑社區、同文路社區、華宇社區、先河社區、宇宏社區、濱河南路社區、陝西中醫藥大學社區、渭濱苑社區、陳楊社區、李斯路社區、扶蘇西路社區、灃渭社區
2.73
36
扶蘇路社區、世紀大道北社區、世紀大道南社區、上林北路社區、上林南路社區、奧林匹克花園社區、灃水園社區
5
44
華府御園社區、金科城社區、灃潤和園社區、康定和園社區、東江渡村、和興堡村、西屯村、曹家灘村、資村、王道村、馬家寨村、西張一村、西張二村、曹家寨村、梁家莊村、東張村
2.92
16.8
茂陵東街社區、茂陵西街社區、陝廣社區、寶泉路北社區、秦都花苑社區、晨光社區、玉泉苑社區、馬泉花苑社區、文興西路社區
4.02
71
上召社區、平陵邑絲路風情苑社區、府陽南村、府陽北村、龐東村、龐西村、龐南劉村、龐北村、雙照村、南寺照村、北寺照村、肖何廟村、毛村、大魏村、東城村、前張村、後尹村、消渡村、龍南村、龍北村、上帝王村、下帝王村、李都村、互助村、小寨村、夏家寨村、陳村、張安村、蘇家村、雷家村、趙白村、崔張村、白良村、白良寨村
5.29
42
七〇四社區、漢倉路社區、西華路社區、中華西路社區、永昌路社區、新陽光社區、西環路社區、柳倉路社區、勞動路社區、長虹路社區、溪悅社區、尹家村、南寺村、呂村、西大寨村、陳良北村、陳良南村、周村
總計
52.12
259.4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秦都區位於關中平原腹地,鹹陽市區西半部,介於東經108°33′36″至108°47′51″,北緯34°14′13″至34°29′40″之間。東鄰渭城區和西安市未央區,南鄰西安市長安區鄠邑區,西接興平,北連禮泉縣。南北長28.5公里,東西寬21公里,總面積259.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2.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4平方公里。

地貌

秦都區地處新生代渭河斷陷盆地中部,渭河東西橫貫,將區境內分為南北兩部分,形成渭河沖積平原為主和黃土台塬兩種類型的地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北向南呈階梯狀向渭河谷底傾斜,最高海拔527米,位於寶雞峽雙照街道東三支渠入口處,最低海拔380米,位於灃東街道漁王村灃河入渭處,平均海拔439米,最大高差147米,海拔小於500米麵積218.6平方公里,海拔500~1000米之間面積40.8平方公里。平均坡度0.6°,坡度3°以下面積251.9平方公里,坡度3°~8°面積7.2平方公里,坡度8°~15°面積0.3平方公里。黃土台塬塬面開闊,土層深厚,以寶雞峽渠灌和少量井灌為主;渭河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井渠密布。

氣候

秦都區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冬夏持續時間長,春秋持續時間短,春季少雨,夏熱伏旱,秋涼雨霖,冬寒乾燥。氣象部門通常將四季分為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按照平均氣溫小於 10℃作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標準劃分,區境內春季68天,夏季100天,秋季55天,冬季142天。年平均氣溫13.3℃,年平均降水量497.9毫米,年平均日照2045.2小時,年平均風速2米/秒,年平均濕度69%,無霜期212~223天,適宜小麥、玉米、瓜果、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全市農產品的主產區之一。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夏有伏旱,秋多連陰雨,其次為乾熱風、暴雨、霜凍和冰雹等。

水文

秦都區境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中下遊河段。境內有屬於渭河水系的灃河沙河新河等支流,共流長38.6公里,還有泥河、白馬河、斗門河、胭脂河太平河等小河流。
渭河自該區渭濱街道尹家村入境,在釣台街道馬家寨村新河、沙河同時匯入,在陳楊寨街道沙口村北白馬河匯入,至灃東街道沙嶺村東灃河匯入,8沿岸經南營村、兩寺渡、曹家灘、馬家寨、釣魚台、南安村、伍家堡、鐵江嘴、陳楊寨、沙口村、河南街、新勝堡、王家莊、小王村、邵家、漁王等20多個村堡,於灃東街道沙嶺村出境。渭河是區境最大河流,橫貫全區,境內流長18.6公里,岸線長43.89公里,河寬320~700米,大部分600米,平均比降0.6‰,年平均流量160.1立方米/秒,年徑流量50.61億立方米。
灃河發源於西安市長安區秦嶺北麓的灃峪,流經長安區、戶縣,由釣台街道吳家莊村入境,北流至鐵橋折向東北至灃東街道沙嶺村東北匯入渭河,境內流長10.72公里。河床寬度80~250米,比降0.77‰,年平均流量8.2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6億立方米。隨著渭河、灃河防洪與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穩步推進,2005年建成蓄水的城區鹹陽湖工程全長15.56公里,水面寬度350至400米,水域總面積1860畝,蓄水量24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秦都區境內岩石資源種類貧乏,可開採利用的有黃土沙子地熱及少量的礫石卵石。黃土主要分布於雙照街道、馬莊鎮塬面和三級階地,沙子主要分布於渭河灃河沙河河床、灘涂及古河道,地熱主要分布於一、二級階地。因環境保護因素,黃土和沙子的開採受到限制或已接近枯竭。地熱資源豐富,具有溫度高、壓力大、水質優、儲量豐富及用途廣泛的特點,還處在開發期。溫泉水主要用於採暖、洗浴、水療、游泳等。境內目前共建成505大學、鹹陽服裝學院等地熱井30餘眼,井深在1464至3608米之間,出水溫度高達90℃~120℃,單井最大流量303立方米/小時。建成的海泉灣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溫泉遊樂場所。礦泉水品位較高,境內開發礦泉水點3處,分別是渭店村、火車西站和天運公司,資源儲量2800立方米/日。

生物資源

秦都區自然植被分布與種類較少,僅在灘涂、溝壑、徒坎有零星分布,且種類不多。河漫灘常見有車前草、紫花地丁、薺菜、馬蘭、小蒸草、苦馬豆、茶葉花、草木樨等雙子葉植物,白茅狗牙根、瞿麥、蘆葦、蒲草、稗等禾本植物,莎草、異穗苔、細葉苔等莎草科植物;北部台塬溝壑多長有酸棗、構樹黃蒿、蓬蒿、蒼耳、枸杞子、黃鼠草等野生植物;郊區零星生長蒲公英、野艾馬鞭草野菊花、馬齒莧、紫花地丁、牽牛花、地黃、香附子、迎春花麥瓶草、王不留、回回蒜、白茅、野燕麥、大飛蓬、小飛蓬等野生植物。野生獸類有20餘種,以小型動物為主,鳥類種屬比較豐富,留鳥、候鳥有數十種之多,具有南北混雜的特點,鱗介分布於河流及灘涂、窪地,為北方常見的種屬。其中,食肉類以黃鼬艾鼬為主,食蟲類有小麝鼬、長尾鼴等少數種類,嚙齒類以小家鼠、褐家鼠黃胸鼠黑線姬鼠長尾倉鼠、大倉鼠、野兔等為主;森林鳥類以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三寶鳥、綬帶鳥等多見;
越冬鳥類常見的有豆雁、赤麻鴨、綠翅鴨、秋沙鴨、綠頭鴨等,其次針尾鴨、花臉鴨、赤頸鴨鵲鴨大白鷺、大鴇、灰鴇等在渭河灘地有時出現;蒼鷺、池鷺白鷺夜鷺、黑天鵝等水禽多在沿渭水域覓食;夏候鳥有四聲杜鵑、大杜鵑樓燕家燕金腰燕、黑枕黃鸝等;常見留鳥有麻雀、喜鵲、大嘴烏鴉、小嘴烏鴉、紅嘴山鴉、灰喜鵲、環頸斑鳩及環頸雉、石雞等,以及少量捕食小型嚙齒類動物為主的鳶、雀鷹、紅腳隼和紅隼領角鴞、普通雕鴞、縱紋腹小鴞等猛禽;兩棲類動物常見的有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林蛙等;爬行類有無蹼壁虎、黃紋石龍子,斑麗麻蜥、北方草蜥等,以及極少的赤鏈蛇、玉錦蛇、白條錦蛇、黃脊游蛇、虎斑游蛇等;昆蟲類有蜜蜂、馬蜂、螢、蚊、、螳螂、虻、蝴蝶蜻蜓、蜘蛛、棉蛉蟲、造橋蟲、土元、狗蠅、跳蚤、螟蟲、蚜蟲盲椿象、蚱蜢、螞蟻、天牛、蟋蟀、蚱蟬、螻蛄、蟈蟈、金龜甲、地老虎、草蛉蟲、赤眼蜂、七星瓢蟲、蝗蟲等;野生魚類有、鯽、、鱔、鰍及白條、麥穗、船丁、馬口等小雜魚;甲殼類有、蝦、蟹、蚌、等。

水資源

秦都區境內地表水資源豐富,主要是河流入境(過境)客水流量較大,但利用率低。地下水資源相對匱乏,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經多年持續過量開採,已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客水年均入境總量51.4億立方米。境內可開採利用的水資源年均1.48億立方米,其中自產地下水資源量1.36億立方米,年均可開採資源量1.2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379立方米,畝均水資源805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區常住人口51.4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9‰,出生率為9.57‰,死亡率為3.88‰。

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韓宏琪
區委副書記、區長: 謝軍
區委副書記:李曉曦
常務副區長:高航校
副區長:戴勇強
截至2017年6月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19.60億元,增長8.4%,增幅分別高於國家(6.7%)、省(7.6%)和市(7.7%)1.7、0.8和0.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42億元,比上年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51.84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51.34億元,增長8.4%。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8237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糧食播種面積181043畝,比上年下降6.40%。糧食總產量為56118噸,同比下降6.49%,其中夏糧產量28256噸,同比下降6.90%;秋糧產量27862噸,同比下降6.07%。全年肉、奶產量分別達到8107噸、14760噸,分別比上年下降5.63%、9.08%。蛋產量3503噸、同比增長2.43%;蔬菜產量265820噸,下降0.99%;園林水果產量98090噸,下降0.55%。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1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8.51億元,同比增長10.60%。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310.2億元,增長9.1%,占生產總值的60.63%。
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較快增長。1-12月,全區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總產值288.19億元,同比增長6.6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830.32億元,增長12.03%。重工業比輕工業快5.34個百分點。
從支柱產業看,七大支柱產業全面增長。七大支柱工業總產值1008.2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90.14%。其中,裝備製造工業產值406.9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37%,增長11.4%;能化工業產值254.9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2.80%,增長12.2%;建材工業產值133.0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90%,增長14.7%;醫藥工業產值97.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76%,增長1.6%;食品工業產值36.5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7%,增長1.8%;電子工業產值60.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2%,增長20.5%;紡織工業產值18.0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增長3.9%。
從今年以來各月情況看,月度波動較大,雖然累計增速仍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但年內呈現高位逐漸放緩,穩中翹尾之勢。1-12月,累計增速較一季度最高位下降10.25個百分點,其中從7、8月開始增速下滑到兩位數以下,9月、10月、11月、12月增速為10.3%、10.4%、10.1%、10.6%,總體較為平穩,穩中翹尾。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079.16億元,同比增長11.8%。產銷率達到96.48%,比上年增長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秦都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5億元,同比增長16.2%,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5億元,同比增長12.1%。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3.27億元,同比增長16.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23億元,同比下降2.21%。
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10%;商品零售132.8億元,同比增長17.1%。
按銷售類別分,限額以上糧油、食品同比增長14%;飲料類同比增長32%、菸酒類零同比增長18.8%,服裝、鞋帽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化妝品類零售額同比下滑0.4%;日用品同比增長0.6%;五金電料類增長16.1%;家用電器及音像製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6%;家俱類同比增長64.7%;中西藥類零售額同比增長57.2%;石油製品類同比下滑6.5%,通訊器材類同比下滑1.5%;汽車類同比增長14%,;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5.4%。

社會事業

教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創辦第一所初級中學。1983年,全區普及了初等教育,學生入學率達97.23%;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函授、廣播電視教育和高等自學考試,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至1990年,全區城鄉有幼稚園24所,入園幼兒5430名;國小115所,在校學生24937人;初級中學13所,學生8364人;高級中學2所,學生2088人;職業技術學校2所;還有1所教師進修學校。共有教職工2871名(其中民辦教師884名)。轄區內還有市辦中學1所,國小1所,企、事業自辦學校12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及3所高等院校。
2015年末,全區共有中學33所,教師3581人,其中國中22所,在校學生20362名,高中11所,在校學生17836人。國小44所,教師1547人,國小在校學生39544人。國小、國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100%、100%、99%。

科學技術

2015年,秦都區共組織申報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項目98項,其中,申報國家級項目4項、省級科技項目7項、市級各類項目75項,共爭取上級專項資金1200多萬元。全年開展農業科技培訓8期,培訓農民6000餘人。開展抗震設防執法檢查5次。金山學校等3三所學校被命名為區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明德學校被命名為市級示範學校。育才、彩虹等15所中國小校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順利完成。

文體

2015年,秦都區投入460萬元,為渭西辦中華社區等32家社區,15個行政村配發了健身器材;向街辦、社區和農村配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設備57套,電腦桌椅7套;向街辦、社區和農村配送文化活動室器材20套,音箱30個。圍繞“見賢思齊·書香秦都”,舉辦了“走進2015,擁抱美好春天”秦都區2015新年新詩會、“書香秦都·閱讀人生”讀書演講比賽、“4·23世界讀書日市區原創作品及經典朗誦會”。圍繞“創文”工作,組織開展了“我與文明同行”徵文活動。開展“周末舞台·舞動秦都”廣場文化活動暨文化巡演25場次。與企業聯合舉辦省內秦腔、豫劇、京劇名家演唱會。在統一廣場舉辦為期一周的“2015秦都之夏精品文藝展演和民眾文化藝術成果展”。組織機關幹部參加春季越野賽、馬拉松比賽、迎“三八”女子健步走、“環鹹陽湖樂跑”等各類比賽。組隊參加省、市群體賽事,取得了優異成績。
秦都區風貌秦都區風貌

醫療衛生

1949年5月18日鹹陽解放時,只有公立縣衛生院1所,職工21名。私立仲符醫院、強華醫院和4箇中、西醫診所,總共12人。知名中醫10多人和一些半農半醫者156人,居家或於中藥房坐堂行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醫、西藥發展較快,中醫、中藥也得到了較大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衛生事業迅速發展。實行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辦醫。填空補缺增設醫療點,設家庭病床。工廠、企業醫療衛生院、所向社會開放,大大方便了民眾就醫,緩解了病人住院難的問題。1978年至1986年,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增至163所,比1949年增長了67.9%。平均每千人占有床位3.76張。平均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7名。
1990年底,秦都區境內有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103所,病床1771張,職工4369名,衛生技術人員3398名,形成了區、鄉、村(街道)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
2015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7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8所,醫院、衛生院床位7335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904人,產婦分娩率達100%,新生兒死亡率1.2‰,嬰兒死亡率已降至1.2‰。 2015年,區政府為215827名參合人員代繳資金2158.27萬元,參合率達到100%。為患者支付補償金6642.4萬元。

社會保障

2015年,秦都區為4656戶10693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救助金3914.29萬元。發放各類臨時救助金234.31萬元累計救助困難民眾6242人次。將低保對象醫療救助比例由65%提高到70%,貧困戶救助比例由30%提高到40%,累計發放各類醫療救助金390.58萬元。

交通運輸

秦都區處於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和西鹹一體化的結合部。規劃有鹹陽高新區,大西安(鹹陽)文化體育功能區,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開發共建區域。連霍高速福銀高速公路鹹旬高速西安繞城高速公路312國道、104省道、208省道、鹹戶公路、鹹禮公路等穿境而過。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15公里。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路縱橫交錯,是進出西北五省區的交通要道。

公路

2014年末,區境公路總里程511.1公里,按行政等級分:國道1條(312線)26.4公里,省道2條(104線、208線及渭河渭城橋線連線)10.7公里,區道7條52.02公里,鄉道22條84.44公里,村道301.54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過境高速公路3條(連霍高速福銀高速公路西安繞城高速公路)36公里;公路密度2.2公里/平方公里。
全區共有一級貨運站1個,一級客運站1個(客運北站),二級客運站1個(客運南站),四級客運站4個。全區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依託,國省公路為骨架,縣鄉道路為主幹,縱橫交叉的公路交通網路。

鐵路

秦都區鐵路網路發達,全境貫穿有隴海線、西安樞紐貨運北環線、西平線、西蘭高鐵西寶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等5條營業線,全長約53公里。鐵路專用線有5條,鹹陽西站至彩虹廠線、茂陵站至西北橡膠廠線、茂陵站至茂陵油庫線、隴海線至鹹陽造紙廠線、黃家寨站至鐵一局沙場線。營業線設立四等及以下車站4個(黃家寨站鹹陽西站茂陵站鹹陽秦都站)。西成客運專線建設有序推進。

民俗風情

秦都民間社火、牛拉鼓、剪紙、皮影風情藝術表演在旅遊市場享有盛譽,中醫康復保健旅遊三分天下有其一,神刀、神針、神脈、神袋、神藥均座落座該區,張朝堂、趙步長、馮武臣等一大批神醫為國家領導和外國朋友的友好服務是發展秦都旅遊的人才資源,灃西、渭濱、雙照農業園林觀光園和錢幣研究。
秦都牛拉鼓秦都牛拉鼓
秦都牛拉鼓
牛拉鼓是鹹陽獨具特色的民間鑼鼓樂舞。其特點是大鼓大舞大陣容。牛拉鼓,直徑在五尺開外,因鼓之大,不便抬移,非用車載牛拉不可而得名。《詩經·大雅》中曾有“貴鼓維庸”的記載。牛拉鼓表演場面宏偉浩大,除兩面直徑兩米左右、飾以龍鳳呈祥的大鼓之外,還輔以數面小鼓、馬鑼、大鑼、螺號和少則四五十副,多則二三百副的鐃鈸,再配以數十名綁子和絞子伴舞。鼓手穿對門襟白襯衫,外套黑背心,腰系綠色腰帶,黑褲黑鞋,頭裹白毛巾,斜挎一條紅綢帶(或寫著字的綬帶);梆絞舞者穿對門襟白襯衫,外套天藍背心;鐃鈸、大鑼、馬鑼、螺號敲擊者穿白色對門襟襯衫、黑褲、黑鞋、黑腰帶,頭裹白毛巾。
秦都鹹陽民間剪紙
秦都鹹陽民間剪紙,具有其他地方剪紙所不同的濃郁的古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半文物的性質,其富有傳統的歷史文化底蘊的藝術風格,為研究中國的民俗學、文化史、藝術史等方面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秦都鹹陽民間剪紙是由原區文化館館長朱公明整理收藏並傳承的具有濃郁鹹陽地方特色的剪紙集成。
剪紙內容多以古風民俗和歷史典故為題材;在表現手法上十分注重內涵,追求寓意;技巧上體現了秦人特有的粗獷、樸實、率真的特點。如:“鹿鶴同春”“魚兒鑽蓮”“女媧補天”“五毒鬧蛙”等,這些圖案在民間司空見慣,示意吉祥,實際為史前人類與自然鬥爭的原始圖騰文化和早期人類生殖崇拜的遺風的體現;“老鼠吃葡萄”“蓮里生子”“麒麟送子”是人們祈求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的反映;“龍鳳呈祥”“鴛鴦戲荷”是對男女愛情的讚美;“八寶獻壽”“五福捧壽”是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歲寒三友”“青竹臘梅”是對品德高尚的人的頌揚等。
皮影戲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
陝西皮影保留著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
民間剪紙
民間剪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美術形式,是門、窗、牆壁、服裝的裝飾藝術品。鹹陽北部山區剪紙,風格古樸淳厚,南部平原區剪紙線條流暢多變,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旬邑剪紙大師庫淑瀾的作品,造型粗獷簡潔,構圖飽滿,表現了勞動人民質樸淳厚的思想感情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民間社火
鹹陽民間社火,是一種歷史久遠的季節性、節日性強的民間藝術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幽默風趣。有芯子、高蹺、竹馬、龍燈獅子、旱船、花轎、牛拉鼓等,具有濃郁的地方民俗特徵。
民間刺繡
鹹陽民間刺繡品種浩繁,是實用性、裝飾性、藝術性融為一體的手工藝品,它的特點是色彩鮮艷,構圖多變,針腳細膩,氣韻流暢。
民間編織
很早以前,鹹陽人民就用勤勞靈巧的雙手把隨處可見的楊柳、枝條、麥秸、玉米皮等精心編製成各種漂亮實用的日用品和工藝品。在鹹陽農村,民間編織工藝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濃厚的地方風情和現代色彩。

風景名勝

綜述

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之美稱。擁有各類文物遺址遺蹟40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漢平陵、秦漢沙河古橋遺址),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清劉古愚墓),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細柳倉遺址、馬跑泉磯遺址、尹家村遺址)。相傳姜子牙渭濱釣魚遺址在今釣台街道釣魚台村,漢上林苑野韭澤在今釣台街道東張村之北,馳名中外的“鹹陽古渡”,為關中八景之一。

景點

鹹陽湖景區
鹹陽湖景區位於渭河鹹陽城區段,西起鹹通路,東至渭河隴海鐵路橋,全長4.7公里,寬600-800米,占地約240公頃。
鹹陽湖工程於2004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2005年7月立壩蓄水,主要由水利防洪工程和生態景觀組成:水利防洪工程採用中隔牆的方式將500米寬的渭河主河道一分為二,南側為泄洪河道,北側用橡膠壩蓄水形成了面積124公頃的湖面,既調節了城區氣候,又改善了市區生態環境,展現了“一泓碧水潤古城,渭水貫都展新顏”的景象。
生態景觀以渭河為主軸、以古鹹陽秦漢歷史文化為背景,在兩岸建設寬50-180米的帶狀綠化景觀區,與“渭濱公園”、“古渡公園”、“統一廣場”、“清渭樓”、“古渡遺址”、“渭水晚情”、“上林晨曦”等景點交相輝映,展示古都鹹陽厚重的歷史文化。
鹹陽湖景區
沙河古橋風情園
沙河古橋遺址位於鹹陽秦都區釣台鎮資村沙河枯河道中。1986年元月,當地農民在取沙時發現兩座木橋遺址,被列為198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經發掘清理,一號橋現暴露出木樁16排、112根,每排間距3-6米,已露出的木樁高2米左右,直徑為40厘米。橋樁上端殘缺不全,有火燒痕跡,橋面不復存在。橋南端緊末一排橋樁內外共發現7塊重約2-3噸長方體鐵槽。二號橋在一號橋東300米處,已發現5排41根木樁,排距8米左右,已回填保護。
國家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考證,這兩座秦漢古橋是世界上迄今所知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結構橋樑,在人類交通史、世界橋樑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沙河古橋風情園沙河古橋風情園
鹹陽紅色記憶博物館
鹹陽紅色記憶博物館位於雙照街道肖何廟村,由魏德軍個人投資興辦,是以收藏、展示、研究紅色文物為主的專題博物館,是漢明帝劉莊下詔書建“酇侯祠”紀念蕭何丞相的村莊,故名“蕭何廟村”。“南有蛟龍碑,北有金頭墳,中有蕭何廟”的地理格局,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漢文化底蘊的寶地,也是漢文化在五陵塬中的一顆明珠。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陳列面積600平方米,辦公文物庫房面積100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餘件。該館以中國紅色革命史為主線,以民族屈辱史為鋪墊,收藏具有歷史影記的文物,藏品來源以民間徵集、個人捐獻為主要徵集形式,先後在陝北延安、子長、志丹、米脂、佳縣、神木等地徵集紅色文物。展覽內容分為四個陳列室。第一陳列室:“民族的十大轉折”。第二、三陳列室:分為長征時期和延安時期。第四陳列室: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主要展示1949年至改革開放之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鹹陽紅色記憶博物館

著名人物

姓壤駟,名赤,字子徒,漢族,東周春秋秦國人,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長於詩書。作品雖散佚,但受到人們尊崇。東漢安帝時配祠闕里,唐太宗追贈北征侯,宋真宗加封侯。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朝廷依閣臣張孚敬之請,裁去歷代封爵,只稱先賢壤駟子。
(前16—62) 東漢開國功臣。字周公,平陵人。王葬時任波水將,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受賜黃金千兩,昆陽之戰王莽失敗後,他投歸劉玄,先任鉅鹿太守,後任張掖屬國都尉。結交地方賢明,與羌族和好,得到河西各方擁戴。更始三年(25),劉玄失敗。他權衡形勢,主張河西各郡同心協力,求得自存,以觀時變,被推舉為張掖、武威、酒泉、敦煌、金城(今蘭州)五郡大將軍。他先依附於天水隗囂,後欲投靠洛陽稱帝的劉秀,遂派使者投書獻馬。雙方達成聯合協定,劉秀任命他為涼州牧,並在平陵重修竇氏祖墳,促其與隗囂決裂。建武八年(32),光武帝統軍西討隗囂,他率五郡太守,聯合羌人首領,組織數萬軍隊參戰,擊敗隗囂。討平隴蜀割據勢力後,被任命為冀州牧,後升任大司空,封安豐侯,是雲台畫功臣32人之一。
東漢大臣。字孟孫,平陵人,竇融侄子。少時好覽《書》、《傳》,喜兵法。同光武帝女兒涅陽公主婚配,任黃門侍郎,明帝即位,任中郎將,監御林士(禁軍)。因竇融子竇穆犯罪受株連,罷官居家10餘年。永平十五年(72),隨竇融征戰河西,任奉車都尉,率兵屯涼州。次年由酒泉出發,達天山東端,擊敗北匈奴呼衍王,直追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廬(今哈密),置宜禾都尉。留部分官兵屯田守邊,派假司馬班超出使鄯善,開通西域,率部凱旋還朝。永平十七年,率兵1.4萬騎,再次出玉門關,擊敗匈奴控制的車師,前後二王皆降(前王庭在今吐魯番,後王庭在今吉木薩爾),重置西域都護及戊、巳校尉。他用武力威懾匈奴的同時,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羌人、胡人待客,肉還未熟,即勸進食,他毫不嫌忌,加之軍紀嚴明,幫助恢復發展生產,受到少數民族的尊敬,西域局勢迅速安定。回朝升任光祿大夫、衛尉,位在三公九卿之列。
(1843-1903),字煥唐,號古愚,陝西鹹陽天閣村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陝西維新派領袖,與康有為並稱“南康北劉”,是于右任張季鸞李儀祉等人的老師。
(?~前2年),西漢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經射策甲科為郎。建昭中,任光祿掾。建平中,遷御史大夫漢哀帝時為丞相,封新甫侯。元壽元年,哀帝寵幸董賢,欲封董賢為侯,王嘉反對,稱“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王嘉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哀帝怒將王嘉下獄。獄中絕食二十餘日,嘔血而死。諸葛亮評:“王嘉長於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