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

鯰(Silurus spp)屬鯰形目,鯰科,鯰屬。俗稱:鯰,鯰巴郎。泥魚。體長,頭部平扁,頭後側扁。口闊,上位,下頜突出。上下頜及犁骨上有許多絨毛狀細齒。常見鯰有兩種:大口鯰(S.soldatovi ,俗稱:河鯰)和鯰(S.asotus ,土鯰)。平時喜歡棲息於江河緩流水域和湖泊的中、下層,亦能適應於流水中生活。白天多隱蔽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的底層,晚間則非常活躍,喜游至淺水處覓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鯰
  • 外文名:Silurus spp
  • :鯰
  • :鯰形
  • 俗稱:鯰,鯰巴郎
  • 種類:大口鯰,鯰
  • 棲息地:江河緩流水域和湖泊
  • 分布區域: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
形態特徵,種類,生活環境,重量,主要價值,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體長,頭部平扁,頭後側扁。口闊,上位,口裂達到或超過眼球中部的下方,下頜突出。上下頜及犁骨上有許多絨毛狀細齒。
成魚須2對,幼魚期須3對。眼小,體光滑無鱗,皮膚粘液豐富,。胸鰭刺前緣具有2-3排顆粒狀突起,背鰭短小無刺。背鰭萎縮呈叢狀;臀鰭長,後端與尾鰭相聯;尾鰭小,呈斜切形,尾鰭不對稱,上葉比下葉長。。體呈灰褐色,具黑色斑塊,有時全身黑色,腹部白色,其它各鰭灰黑色;幼魚期體黃綠色。
鯰

種類

常見鯰有兩種:大口鯰(S.soldatovi ,俗稱:河鯰)和鯰(S.asotus ,土鯰)。其形態差異為:大口鯰的口裂較深,末端至少可達眼球中點下方;頜須達胸鰭基部;胸鰭刺前緣粗糙或有微弱的鋸齒。土鯰的口裂較淺,末端僅達眼前緣下方;頜須末端可達胸鰭後端;胸鰭刺前緣有明顯的鋸齒。

生活環境

平時喜歡棲息於江河緩流水域和湖泊的中、下層,亦能適應於流水中生活。性兇猛,幼時喜集群。
白天多隱蔽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的底層,晚間則非常活躍,喜游至淺水處覓食。捕食對象多為小魚,也食蝦和水生昆蟲,屬於底棲肉食性魚類。秋後則居於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的攝食程度也減弱。河鯰4齡達初次性成熟土鯰1齡即成熟。親魚於4-6月,經人工培育的親魚可提前到3月中、下旬成熟。每當雨後,在有一定水流的平坦的砂質水域產卵,卵粘附在細砂底質或石縫中發育孵化,仔魚分散生活。一年可產卵2-3次,產卵要求水溫18-28℃,卵呈油黃色,沉性,粘性強。
鯰分布於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等水系,國外見於俄羅斯海濱省、日本本州及朝鮮。

重量

河鯰為一種大型魚類,生長快,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土鯰個體較小,生長也較慢,最大個體長僅達80厘米左右,重4公斤。鯰的天然產量很高,肉質細嫩、少刺,冬季肉味尤為鮮美。其蛋白質含量為14.4%。

主要價值

鯰魚肉性味甘、溫,有利水、催乳之功效。用其與香菜、香油燉食,或與豆腐燉食(不加鹽),可用於水腫病人利尿;熬湯可在產婦乳汁不足時起催乳;它對治療黃膽、肺病、心臟病、五痔下血、肛痛等症,也有一定療效。鯰魚鰾性味甘、鹹、平,有滋補之功效;入藥可治嘔血不止、陰瘡、瘺瘡等症。鯰魚卵有毒,魚卵毒雖能為熱所破壞,但若燒煮時間過短,食後仍會引起中毒,症狀主要為腹痛和腹瀉。此外,其胸鰭刺有毒腺,被刺後即感劇痛,創口出血,一般不紅腫,捕捉時應加注意。
鯰

繁殖方法

1 親魚培育
南方大口鯰親魚個體比較大,成熟親魚體長均700mm以上,懷卵量也比較多,因此留用親魚數量和選擇親魚塘大小,必須考慮苗種的需求量決定,以免增大成本。水質也不宜肥,放養密度為100-250kg,以活魚為餌料,餌料魚的規格全長25-30cm,日投餌量為其自身體重的5-6%,親魚雌雄放養比例為3∶2,注意換水。
2.2 親魚選擇和雌雄鑑別
成熟的雌魚腹部膨大豐滿,鬆軟,上下腹均勻,生殖孔腫大,微紅,用手輕壓腹部有彈性,雄魚用手輕壓腹部有油黃色精液流出。
雌雄鑑別:雌魚個體明顯比雄魚大,外生殖器似桃狀,圓平,雄魚小,體色深,外生殖器略長而突出。
2.3 人工催產
催產激素有PG,LRH-A,DOM等,以PG+LRH-A或DOM+LRH-A混合使用效果好。使用劑量:雌魚PG1.5-2.5粒+LRH-A30-40ug/kg或DOM3-5mg+LRH-A30-40ug/kg。雄魚劑量減半。採用胸腔注射,雌魚分兩次注射,產卵效應時間比較穩定;第一次注射劑量為全劑量的30%,相隔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注射,雄魚可一次注射,劑量減半,注射後分放。注射後親魚流水刺激。
2.4 產卵受精
粘性卵,採用人工授精注意攪動。孵化:水質清新,溶氧高
2.5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首先在魚种放養時注意把好關:魚種要求健壯,無病無傷,在放養前採用3%~5%的食鹽水浸洗消毒;每隔20~30d(在7~8月隔20d),用生石灰兌水後潑灑箱體附近水域,或用強氯精掛袋。南方大口鯰抗病能力較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