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街道

古渡街道

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古渡街道面積:13平方千米 人口:50215人(2010年)。以關中八景之一“鹹陽古渡幾千年”而得名,位於鹹陽市城區西郊,玉泉路西防洪渠東,南臨渭水,北依五陵塬。古渡街道辦事處城鄉兼容、工農並舉。城內高樓林立,大中型國有企業、大專院校雲集、商業網點星羅棋布,312國道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多彩農業和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環繞城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渡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
  • 面積:13平方千米
  • 人口:50215人(2010年) 
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古渡經驗,古渡大事,古渡榮譽,

行政區劃

古渡街道轄7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惠安社區、玉泉社區、隴安社區、玉珠社區、畢陽社區、珠泉社區,均於2001年7月設立)

區劃沿革

1991年以來,幾經區劃調整,古渡辦由1981年3月前的戰鬥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更名為古渡人民公社,機關駐地設在吳家堡;1984年又變更為古渡鄉人民政府;198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秦都區境內以市區樂育路為界,以東劃歸渭城區,以西劃歸秦都區,與此同時將原古渡鄉區屆以東的利民大隊、旭鵬大隊、塔爾坡大隊、鹼灘大隊、杜家堡、馬家堡等城中、城邊村劃歸渭城區渭陽鄉。分區後的古渡鄉下轄西陽村、南安村、北安村、沈家村、鐵咀村、吳家堡、楊家台、西張堡、肖家堡、蘇家堡、石斗村、永安堡、魏家泉13個城中、城邊行政村。
1997年4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鄉建鎮,古渡鄉人民政府被更名為古渡鎮人民政府,轄11個行政村(西陽村、南安村、北安村、吳家堡、楊家台、西張堡、肖家堡、蘇家堡、石斗村、永安堡、魏家泉),3個居委會(泉北居委會、珠泉居委會、道北居委會),總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0225人,耕地5477畝,機關駐地設在鹹陽市玉泉路西段.
2001年11月撤鎮建辦,古渡鎮人民政府被變更為古渡街道辦事處,將隴海鐵路以南、鹹通路以西的西陽村、南安村、北安村及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偏轉線圈廠等企事業單位劃歸新設立的渭陽西路街道辦事處,古渡辦調整為7個行政村(楊家台、西張堡、肖家堡、蘇家堡、石斗村、永安堡、魏家泉),6個社區居委會(珠泉社區、畢陽社區、玉泉社區、玉珠社區區、隴安社區、惠安社區),總面積13 平方公里,人口42380人,耕地5830畝,駐地依然在鹹陽市玉泉路西段,到2007年底耕地面積減少為4096畝。
古渡街道辦事處以關中八景之一的“鹹陽古渡幾千年”而得名,位於鹹陽城區西部,城鄉兼容、工農並舉。城內高樓林立,大中型國有企業、大專院校雲集、商業網點星羅棋布,312國道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多彩農業和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環繞城區。

古渡經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鄉鎮一級的機構設定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古渡鎮黨委、政府從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上動手術搞改革,走出了一條以轉變職能為突破口,圍繞五個創新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子。一是創新管理體制,精簡機構。將原來19個機構調整合併為政務管理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政務管理中心由土地、環保、計畫生育、政務、黨務等五組辦組成;便民服務中心由人民生活、企業發展、農業科技、民事法律、會計電算化五個組辦組成。並對兩中心內的職能重新進行界定,明確工作職責範圍,辦事程式,工作制度,工作職責,服務承諾,方便民眾辦事,接受民眾監督。通過機構改革減少領導職數3個,精簡人員7人。二是創新用人機制,推行“雙聘制”。即由鎮領導聘任組辦長,由組辦長聘任一般工作人員。三是創新考核機制,實行“三級動態管理”。每月從德、能、勤、績4個方面,對在編人員進行綜合考核,按照3:6:1的比例評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3個級次,實行逐級尾數降位制和逐級首數晉升制。四是創新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對在區委重點工作考評中單項工作獲全區第一名的主管領導,組辦長給予直接進入優秀。對單項工作全年3次或3次以上獲全區第一名的主管領導,組辦長年終直接進入優秀。對重點工作名列全區最後一名,或因工作失誤受到全區通報批評的主管領導責令寫出書面檢查,組辦長免職,其他同志直接責任人待崗。並分別對直接進入優秀和失職失誤的個人進行獎罰。獎優罰劣激勵機制使主管領導和組辦長,工作人員責任心明顯增強,從“要你乾”實現了“我要乾”的轉變。五是創新監督機制,完善服務監督體系。公開設立了評議箱、投訴箱、投訴電話。印發了《改進機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的規定》、《服務承諾制》和《民主監督制度》,形成了制度約束和民眾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機構改革後,古渡鎮幹部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作風明顯好轉,鹹陽鼎盛汽車服務公司落戶古渡,從得到信息到尋找廠房,洽談租地,三證辦理只用了9個小時,工作人員辦事實行“001”標準,即民眾辦事實現“0”成本、幹部工作實現“0”投訴、事情辦理實現1次辦成,古渡鎮級機構改革的經驗,得到省委、市委、區委的充分肯定,《陝西日報》、《鹹陽日報》等各大媒體紛紛派員進行調研總結,中共鹹陽市委,秦都區委發出在全市全區學習和推廣古渡經驗活動的通知,古渡機構改革的成功經驗在鹹陽各鄉鎮辦開花結果,反映強烈。
改進基層組織領導工作方式,創建古渡農村工作研究會,尋找破解新時期農村難題的對接點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組織部譽為“農村基層工作方式的創新之舉”。隨著機構改革深入發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實施,鄉鎮用以行政控制的慣性受到挑戰,鄉鎮一些決策難以得到順暢貫徹,想辦的事辦不好,不願看到的情況難以化解。缺少一個破解熱點難題的有效組織形式。2004年古渡黨工委下大力氣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於4月創建了農村工作研討會。農研會由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任會長,副書記、副主任和優秀村幹部任副會長,辦事處中層幹部和村兩委會主要幹部為會員。各村相繼成立了以支部書記為會長,村委會主任為副會長,村民議事會成員和民眾代表參加的農研會分會。農研會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每月召開一次,遇到急難問題隨時召開的程式運轉。以轉變執政理念、創新執政方式、提升工作水平、推進基層民主為宗旨,以實事求是、民主協商、公開透明、注重實效為準則,以介紹經驗、現場觀摩、相互交流、集體攻堅為方法,聽民意、集民智、破難題、謀發展。一年多來,圍繞解決農村宅地劃拔、土地出讓金分配、產業結構調整、壯大集體經濟、城鄉共榮、構建和諧社會,村務公開、兩委會班子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共召開農研會15次,徵集議題1660條,解決熱點難點11類90多個。農研會的推行,對於理順辦事處與農村基層組織的關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整合民間人才資源,搭建了一個平等的工作交流平台。辦事處和村級組織的關係變得融洽、和諧,與民眾關係更加密切。實現了辦事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村幹部理解、民眾支持、政通人和;發揮了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提高了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和執政水平。農研會以書記任會長,研究解決問題,彌補了當前農村體制中的一些缺陷,那個村上有難題拿到農研會上來討論,集民智搞決策使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在破解難題中得到鍛鍊提高,使農村黨支部有了地位,得到黨員和民眾的信任,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在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上,通過扶持弱勢群體生產自救,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公正分配土地補償款等事關民生問題的解決,化解社會矛盾。自農研會成立以來,轄區無一例越級上訪事件發生。辦事處黨工委根據城中村改造和個別城邊村民在外抓現成,棄田不耕、而養殖業發展前景看好的實際,通過農研會拓寬了發展思路,推行了立足城改、服務城市、走集體物流業、能人辦企業、民眾奔“三產”的蘇家堡發展模式。推行了西張堡盤活閒置土地,建設大型農機市場的發展模式。推行了永安堡發展奶牛養殖模式。從而盤活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可持續發展。古渡辦農研會的經驗得到省、市委的肯定。秦都區委下發了在全區推廣古渡農研會經驗的通知。古渡辦繼鄉鎮機構改革取得成功後,又成為以創建農村工作研究會為基層組織方式,破解新時期農村難題的排頭兵。
2007年11月召開了全區首例黨建聯席會,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七大報告,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黨組織之間搭建一個交流、探討、互動的平台,全面提高轄區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效果。

古渡大事

鹹陽市秦都區古渡街道辦事處,以關中八景之一的“鹹陽古渡幾千年”而得名。位於鹹陽市城區西北部,南臨滔滔渭水,北依巍巍五陵園,城內高樓林立,大中型國有企業、大專院校雲集,商業網點星羅棋布,312國道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多彩農業和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環繞城區。2001年由古渡鎮更名為辦事處後,總面積為13平方公里,總人口48380人,其中農業人口7200人,設4個黨總支、30個黨支部、566名共產黨員。轄7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33箇中省、市、區屬事業單位、科研院所。
1978年以來,幾經區規劃調整,古渡辦由1983年9月前的鹹陽市戰鬥人民公社更名鹹陽市秦都區古渡人民公社。1984年又更名為古渡鄉。198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秦都區境內以市區樂育路為界,以東劃歸渭城區、以西劃歸秦都區,與此同時將在渭城區界內原古渡鄉管轄的利民大隊、旭鵬大隊、塔爾坡大隊、鹼灘大隊、杜家堡、馬家堡等城中、城邊村劃歸渭城區渭陽鄉。分區後的古渡鄉下轄西陽村、南安村、北安村、沈家村、鐵咀、吳家堡、楊家台、西張堡、肖家堡、蘇家堡、石斗村、永安村、魏家泉13個城中、城邊行政村。1997年4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古渡鄉撤鄉建鎮更命為秦都區古渡鎮。轄11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一個村級黨委、一個黨總支、22個黨支部、410名共產黨員,全鎮總面積18平方公里,總人口33525人,其中農業人口10238人,耕地5477畝。轄區內共有中、省、市、區屬企事業單位56個,全國最大的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鹹陽偏轉線圈廠等13戶大、中型企業、陝西省財經學校、國家建設部非金屬研究院所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2001年11月由省民政廳批准撤鎮建立了古渡街道辦事處,並將鹹陽市人民路以南地區的西陽村、南安村、北安村及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偏轉線圈廠等企事業單位劃歸新設立的渭陽西路街道辦事處。
從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間,歷屆古渡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為先導,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方向,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建全國明星鄉鎮為目標,以改革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保證,促進古渡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一、改革農業管理體制,全面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雙層經營體制。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原古渡人民公社的幹部民眾衝破“左”的思想束縛,已在農業生產上實行小段包工,定額計酬的生產責任制和作業組聯產責任制,使當時存在於農業生產中的生產不講定額、農活不講質量、幹活“一窩蜂”,上工“鬧轟轟”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糾正。1980年古渡人民公社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75號檔案精神和原鹹陽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多種責任制”形式並存的方針,於1981年春播時率先在古渡各農村社隊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一些生產隊只重視“分”而忽略“統”致使集體經濟薄弱、公益事業無人問津、影響農業發展後勁的問題,古渡黨委、政府在各村普遍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保集體統一經營和農戶自主經營兩個方面的優勢同時得到發揮。1997年第一輪農民土地承包15年不變的契約到期後,古渡鎮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與11個農村的農戶簽訂了1997年10月1日至2027年10月1日30年土地承包契約,並向各農戶發放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使農民土地承包權受到了法律保護。
二、強力推進鄉鎮企業發展,奮力奔小康。
古渡黨委、政府依據地處城郊的地域優勢,以強力推進鄉鎮企業發展為龍頭,加快小康鎮、小康村建設。1978年以來,確定了“服務城市、致富農村、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城郊型發展方針,以鄉鎮企業為龍頭,發展商品經濟和多種經營。到1987年,古渡鄉鎮企業的從業人數達到5384人,企業總數956個,總收入2425萬元,多種經營收入達到1500萬元。其中從業人數、企業總數、總收入分別比1980年增長30%、73%、70%。1988年區劃調整後的新古渡,堅持以村辦集體企業為主導和“四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內引外聯,把小船掛在大船上,多輪轉動,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以安村彩虹包裝箱廠為龍頭,大力發展鄉村集體企業;以鎮內主幹道為依託,建店興鋪方便民眾生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廠有、村有和戶有閒置空地、空房為資源,大力發展出租產業;以域內“三神三靈一樂”為骨幹,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體和股份制合作企業;以種植、養殖、花卉生產為主體,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業。實現了多種經營方式並存、多種經濟成份互動、社會化服務發展鄉鎮企業的新格局。特別是1998年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和鎮域土地面積銳減,鎮黨委、政府又組織實施了以三產為龍頭,以優質高效農業、鄉鎮企業為兩翼,著力建好兩街、兩線、三市場發展鄉鎮企業的新舉措。到2000年鄉鎮企業總收入從1987年的2425萬元猛增到13.99億元,翻了6番,多種經營收入達到2600萬元,一個占地不足2分之一的新古渡,相當於1983年大古渡鄉2.2倍。從1992至1997年,古渡黨委、政府堅持以奔小康統攬全局,帶領全鄉(鎮)幹部民眾建設小康鎮、小康村,制定了《古渡鄉農村奔小康目標發展規劃》,實行鄉領導幹部蹲小康點、帶小康面、出小康經驗、創小康鄉、小康村的攻堅戰。到1995年,全鄉13個行政村,村村實現了小康村建設目標,其中吳家堡、蘇家堡、西陽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小康村。
三、集民智、舉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鎮。
早在1995年古渡鄉以實力,驕人的成就作為中國西部鄉鎮的傑出代表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國鄉鎮之星”,同年11月又被國家民政部、農業部、體改委、農村科技司授予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300佳。古渡鎮黨委、政府在榮譽面前不停步,集民智、舉全力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活動。制定了《古渡鎮創建文明城鎮規劃》及實施細則,獎懲辦法等三個指導性檔案,先後投入1800多萬元用於最佳化投資環境、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在創建活動中從最佳化基礎環境做起,先後投資604萬元修通玉泉西路,改善鎮西片環境。投資330萬元加蓋防洪渠,解決污水問題。投資500萬元完成電網改造。投資300多萬元建設別墅式石斗新村,同時對影響市容的城中村進行拆遷改造。二是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活動,使創建文明鄉鎮活動人人參與、個個出力。三是制定市民文明守則,鄉規民約,規範市民、村民行為。全鎮共有33個單位獲得省、市、區文明單位稱號,十星級文明戶達到70% 以上。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古渡的發展。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收入比上年增長了11.5%,達到14.3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較上年增長15.39%,達到13.99億元,財政收入較上年增長17%,達到1700萬元,農業產值較上年增長15.4%達到3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50元,較上年淨增286元。2001年10月被中宣部、文明辦、國家農業部、建設部、環保總局授予全國小城鎮示範點。
四、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招商引資是在社會主義市場化條件下,提升區域經濟實力,實現跨越超前發展的有效載體,對於欠發達地區尤為重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歷屆古渡黨委、政府都把招商引資作為古渡跨越式率先發展的火車頭工程,把招商引資作為建設經濟強辦的關鍵,堅持全員招商堅定不移、重點招商扭住不放、集中招商全辦以赴、分散招商四面出擊、叩門招商矢志不渝,廣泛招商求得突破的新理念,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西鹹經濟一體化的歷史機遇,制定了以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重點項目包抓責任制及對損害投資環境行為處分規定、獎懲激勵制度,把招商引資的任務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幹部。辦事處和各村的領導幹部,帶頭走出去,請進來,攀名商,結富親,傍大企,吸引更多更有實力的企業集團、老闆來古渡投資興業,你發財,我發展,互利雙贏。古渡辦把最佳化投資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生命線,大力最佳化投資的軟環境,降底服務門檻,簡化辦事程式,規範辦事紀律,提高辦事效率,完善優惠政策,淨化投資環境,成立企業發展招商引資服務辦公室,和聯合服務隊,協同合作,高效服務客商。營造了能引得來,留得住客商的良好投資環境。六年來,全辦共招商引進資金15、389億元,鹹陽日報對古渡街道辦日均招商逾百萬元作了報導。萬鵬商廈、華秦大廈、秦源小區、天一酒店、天賜緣視聽廣場、人人樂購物超市、金橋國際大酒店、麗彩、瑞田房地產開發公司、日商獨資企業陝西日新電子有限公司、女皇宮、國美電器、天天樂醫藥超市、麗水花庭、華宇御景名苑、秦建大廈、鹹陽義烏商貿城、龍騰製造、交運物流、北區供熱公司等投資數千萬元以上的企業入駐古渡,為古渡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帶動古渡發展的火車頭。
五、機構改革和體制創新作出重大突破。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鄉鎮一級的機構設定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古渡鎮黨委、政府從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規律上動手術搞改革,走出了一條以轉變職能為突破口,圍繞五個創新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子。一是創新管理體制,精簡機構。將原來19個機構調整合併為政務管理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政務管理中心由土地、環保、計畫生育、政務、黨務等五組辦組成;便民服務中心由人民生活、企業發展、農業科技、民事法律、會計電算化五個組辦組成。並對兩中心內的職能重新進行界定,明確工作職責範圍,辦事程式,工作制度,工作職責,服務承諾,方便民眾辦事,接受民眾監督。通過機構改革減少領導職數3個,精簡人員7人。二是創新用人機制,推行“雙聘制”。即由鎮領導聘任組辦長,由組辦長聘任一般工作人員。三是創新考核機制,實行“三級動態管理”。每月從德、能、勤、績4個方面,對在編人員進行綜合考核,按照3:6:1的比例評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3個級次,實行逐級尾數降位制和逐級首數晉升制。四是創新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對在區委重點工作考評中單項工作獲全區第一名的主管領導,組辦長給予直接進入優秀。對單項工作全年3次或3次以上獲全區第一名的主管領導,組辦長年終直接進入優秀。對重點工作名列全區最後一名,或因工作失誤受到全區通報批評的主管領導責令寫出書面檢查,組辦長免職,其他同志直接責任人待崗。並分別對直接進入優秀和失職失誤的個人進行獎罰。獎優罰劣激勵機制使主管領導和組辦長,工作人員責任心明顯增強,從“要你乾”實現了“我要乾”的轉變。五是創新監督機制,完善服務監督體系。公開設立了評議箱、投訴箱、投訴電話。印發了《改進機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的規定》、《服務承諾制》和《民主監督制度》,形成了制度約束和民眾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機構改革後,古渡鎮幹部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作風明顯好轉,鹹陽鼎盛汽車服務公司落戶古渡,從得到信息到尋找廠房,洽談租地,三證辦理只用了9個小時,工作人員辦事實行“001”標準,即民眾辦事實現“0”成本、幹部工作實現“0”投訴、事情辦理實現1次辦成,古渡鎮級機構改革的經驗,得到省委、市委、區委的充分肯定,《陝西日報》、《鹹陽日報》等各大媒體紛紛派員進行調研總結,中共鹹陽市委,秦都區委發出在全市全區學習和推廣古渡經驗活動的通知,古渡機構改革的成功經驗在鹹陽各鄉鎮辦開花結果,反映強烈。
改進基層組織領導工作方式,創建古渡農村工作研究會,尋找破解新時期農村難題的對接點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組織部譽為“農村基層工作方式的創新之舉”。隨著機構改革深入發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實施,鄉鎮用以行政控制的慣性受到挑戰,鄉鎮一些決策難以得到順暢貫徹,想辦的事辦不好,不願看到的情況難以化解。缺少一個破解熱點難題的有效組織形式。2004年古渡黨工委下大力氣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於4月創建了農村工作研討會。農研會由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任會長,副書記、副主任和優秀村幹部任副會長,辦事處中層幹部和村兩委會主要幹部為會員。各村相繼成立了以支部書記為會長,村委會主任為副會長,村民議事會成員和民眾代表參加的農研會分會。農研會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每月召開一次,遇到急難問題隨時召開的程式運轉。以轉變執政理念、創新執政方式、提升工作水平、推進基層民主為宗旨,以實事求是、民主協商、公開透明、注重實效為準則,以介紹經驗、現場觀摩、相互交流、集體攻堅為方法,聽民意、集民智、破難題、謀發展。一年多來,圍繞解決農村宅地劃拔、土地出讓金分配、產業結構調整、壯大集體經濟、城鄉共榮、構建和諧社會,村務公開、兩委會班子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共召開農研會15次,徵集議題1660條,解決熱點難點11類90多個。農研會的推行,對於理順辦事處與農村基層組織的關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整合民間人才資源,搭建了一個平等的工作交流平台。辦事處和村級組織的關係變得融洽、和諧,與民眾關係更加密切。實現了辦事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村幹部理解、民眾支持、政通人和;發揮了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提高了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和執政水平。農研會以書記任會長,研究解決問題,彌補了當前農村體制中的一些缺陷,那個村上有難題拿到農研會上來討論,集民智搞決策使基層幹部的工作能力在破解難題中得到鍛鍊提高,使農村黨支部有了地位,得到黨員和民眾的信任,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在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上,通過扶持弱勢群體生產自救,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公正分配土地補償款等事關民生問題的解決,化解社會矛盾。自農研會成立以來,轄區無一例越級上訪事件發生。辦事處黨工委根據城中村改造和個別城邊村民在外抓現成,棄田不耕、而養殖業發展前景看好的實際,通過農研會拓寬了發展思路,推行了立足城改、服務城市、走集體物流業、能人辦企業、民眾奔“三產”的蘇家堡發展模式。推行了西張堡盤活閒置土地,建設大型農機市場的發展模式。推行了永安堡發展奶牛養殖模式。從而盤活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可持續發展。古渡辦農研會的經驗得到省、市委的肯定。秦都區委下發了在全區推廣古渡農研會經驗的通知。古渡辦繼鄉鎮機構改革取得成功後,又成為以創建農村工作研究會為基層組織方式,破解新時期農村難題的排頭兵。
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在前列。
古渡辦事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加速全面建設小康古渡步伐。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正、副組長的古渡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小組,制定了古渡辦建設新農村規劃。按照“規劃先行、分類指導、試點示範、基礎突破、城鄉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為工作思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為目標要求,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2005年11月至2007年,先後在石斗村、蘇家堡先行試點。這兩個村同位於市區西北角城郊結合部,村民生活富裕,集體經濟有實力、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在新農村建設示範中,他們從改變村容村貌入手集中進行整治,投資10萬元對沿街建築物進行統一刷新,拆除戶外的一切非法建築物,在顯著位置上製作宣傳欄、宣傳畫、書寫標語。第二步從硬體抓起,改變生產生活環境。石斗村投資近7000萬元,建起了54戶別墅式住宅、辦公大樓、1個農村健身廣場、兩個綜合市場。道路全部實現硬化、行人道全鋪上地磚、建花壇圍欄、道路兩旁實現綠化。戶戶通上了自來水、電話、天燃氣,成為全市農村天燃氣第一村。對塬上900多畝耕地安裝了節水灌溉系統。2007年3月鹹陽市新農村建設觀摩現場會在石斗村舉行,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各縣區的領導給予了充分肯定。蘇家堡村投資近300萬元對兩委會辦公用房進行了翻新裝修,新建了門樓、文化牆、文化廣場、垃圾台。重新粉刷了戶外牆壁和其它建築物,使村貌更整潔、環境更舒適。他們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重新修訂了發展集體經濟規劃、內引外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以土地入股投資修建的女皇宮餐飲洗浴中心、金橋大酒店等每年使每人淨收入1000元。在石斗村、蘇家堡新農村建設示範作用的感召下,其他5個村也聞風而動,永安堡發揮養殖業的規模優勢,建成多數農戶參加的現代化奶牛養殖場,成為遠近聞名的全省“一村一品”示範村。全辦各村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硬化率達100%。路燈覆蓋率為100%,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6298人,達90%,截止2008年4月底,古渡辦各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共新建、改建村級辦公樓4幢,新建設農民活動健身廣場7個,科普文化活動中心7個,有線電視入戶率100%,電話入戶率達90%以上 ,視頻監控率達90%以上,成立奶牛、生豬養殖協會、合作社各1個,建立了禾穗良種豬繁育基地1個,三千畝大規模的種養殖基地正在建設之中,新植樹2萬棵、新增綠地1萬平方米、新修下水管道2.5公里、新建垃圾台21個、新增公廁6個。古渡廣大幹部決心在新農村建設中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作風、更快的發展真抓實幹,向著建成全區、全市乃至全省新農村建設第一辦目標邁進。
七、黨的建設得到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實現古渡經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根本保證。歷屆黨(工)委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面對極“左”路線對基層組織造成的不良影響,於1980年12月經古渡(戰鬥人民公社)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了公社、大隊兩級革命委員會,恢復了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在古渡鄉第十一屆人代會上,作出了《關於建立村民委員會的決定》、《關於開創古渡鄉新局面的決定》,此後各村以村民自治為標誌的村民委員會相繼成立,鄉政府對鄉屬企業實行公司制,生產資料三級所有建制被衝破,指令性生產計畫開始向指導性過渡。1990年4月從古渡十二屆人代會以後,加大了基層政權組織民主選舉進程。古渡黨委把黨務、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抓手,從1990年開始實行定期公布、給民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接受民眾監督。2005年實行黨代表常任制,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加快了民主政治建設。古渡黨工委一直十分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廣大黨員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中模範作用,通過“強農村、抓社區、建非公”等基層組織建設系列活動,按照四化標準選好配好黨支部,讓那些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強、黨員民眾擁護的經濟能人擔任支部書記,逐步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村委會、村民議事會為主體的農村組織領導形式。對農村無職黨員實行設崗定責,發揮他們在科技示範、經濟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古渡黨工委把思想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中心環節,改革開放之初,圍繞真理標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展開討論,從而使廣大黨員幹部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得到增強。2000年以後,面對西部大開發和西鹹經濟一體化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結合古渡的發展現狀和黨員幹部的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一是在發展速度上解放思想,不滿足於全市發展速度之首的現狀、自加壓力、自產動力、自生活力、發展自我、超越自我。二是在招商引資、抓大項目上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攀親結友、吸納信息、降低門檻,引大商建大項目,採取土地租賃、入股等形式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三是在經濟發展重點轉移上解放思想。走出抓經濟就是抓農村,抓城市就是抓衛生的怪圈,把經濟發展的重點向城市轉移,把經濟的增長點向二、三產業轉移。四是在調整產業結構上解放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什麼賺錢就種什麼,什麼賺錢就乾什麼,以三產為重點,做大做強。五是在營造發展環境上解放思想,轉變職能、搞好服務。經過連續不斷的思想解放使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發展創新意識更加濃厚,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步調更加一致,實是求是,密切聯繫民眾、艱苦奮鬥、真抓實幹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得到繼承和發展,逐步形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勤政為民、廉潔高效的領導作風;團結、務實、創新、奮進、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比實績的古渡人工作作風。古渡黨(工)委、政府(辦事處)堅持依法執政的理念,用制度管人管事,先後制定了《古渡鎮(辦)黨(工)委規範化管理制度》、《古渡鎮(辦事處)機關幹部規範化管理制度》以及《古渡鎮(辦)村(社區)幹部規範化管理制度》等長效機制。
社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按照“以人為本、服務民眾”的工作理念,全面打造向心型、 人文型、 文化型、安全型、服務型、美居型的“六型”社區。辦事處石斗村建成了占地150畝的百棟下崗失業人員蔬菜基地,共安置2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珠泉社區建成了全市首家扶貧愛心超市,凡低保戶定期免費領取生活必備品等。截止2007年底全辦共為1669戶4422人發放了最低生活保障,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63 名,安排就業和再就業人員750名。開發公益性崗位225 個。辦事處先後被評為省級就業再就業先進單位,省級示範街道,珠泉社區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社區,省級黨建示範社區。玉珠社區被評為省級促進就業先進社區,全辦6個社區中,3個社區被授予市級文明社區等殊榮。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教育工作在進一步鞏固提高“兩基”成果,落實“兩全”的基礎上,狠抓“三常規”管理,堅持“勤、嚴、細、實”的良好教風學風,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質量直線上升,古渡中學、中心國小、魏家泉學校分別被評為市級素質教育基地示範學校。辦事處被省政府命名為“教育強鎮(辦)”。司法調解工作被評為市級先進,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司法所。計生工作實現了“三為主”,邁向“三結合”,堅持“三查兩清一服務”工作制度,計畫生育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6%以內。城市管理工作實現了拆牆透綠,達到了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建立了再就業蔬菜大棚生產基地,安置城市下崗職工475人。僅2006年就組織勞務輸出4222人。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辦7個行政村先後被評為治安模範村、鎮(辦)連年被上級評為治安先進集體。社區、農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社區和農村普遍建立了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秧歌隊、秦腔團、鑼鼓隊普遍城鄉。古渡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截止2007年12月古渡辦工農業總產值9.689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5327億元,農業總產值157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0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9688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數名列全區全市第一。
改革開放的30年,是古渡從富裕走向小康的30年,是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實現社會巨大變革的30年,是古渡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率先發展並取得輝煌成就的30年。展望未來,新一屆古渡黨工委、辦事處決心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讓古渡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為建設魅力十足、活力強勁的新秦都作出更大的貢獻。

古渡榮譽

鹹陽古渡名傳古今,在歷史上留下過無數的輝煌,曾先後榮獲:
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國鄉鎮之星
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農業部、體改委、農村科技司聯合授予: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300佳
1997年被授予:陝西省第一次農業普查先進集體
1997年被授予:陝西省第一次基本單位普查先進集體
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鎮
2000年被授予:陝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
2001年被中央宣傳部、文明辦、農業部、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授予: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2003年被授予:陝西省第二次基本單位普查先進集體
2004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社區建設示範社區
2004年被中共陝西省委授予:社區黨的建設示範社區
2004年被省勞動保障廳授予:陝西省促進社區就業先進勞動保障事務所
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基層勞動保障機構建設工作先進勞動保障所
2005年被中共陝西省授予:省級綜合示範先進鄉(鎮)黨委
2005年被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衛生先進單位
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
2005年由省委組織部授予:陝西省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2007年被授予:陝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