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中學(貴陽市清華中學)

清華中學(貴陽市清華中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貴陽市清華中學(Guiyang Tsinghua High School)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是貴州省重點中學,貴州省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辦於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5月1日,原屬私立中學;1951年8月清華中學由貴州省人民政府接辦為公辦學校;1982年12月,被貴州省政府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2年,中國國家教委將清華中學選定為全國中學名校,2007年,被評為貴陽市示範性高中(二類),是貴陽市花溪區的兩所示範性高中之一。

根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校園占地面積85300平方米(約128畝),建築面積19125平方米,綠化面積40585平方米,開設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餘人,有教職工2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市清華中學
  • 外文名:Guiyang Tsinghua High School
  • 簡稱:清華中學
  •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創辦時間:1938年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蘭珩
  • 知名校友戴復東、毛健雄、王慧儒、鄭多楷、徐用武等
  • 所屬地區:中國 貴州省 貴陽市
  • 主要獎項:全國青少年創新科普示範學校
    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樣本校
    清華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未成年思想道德示範學校
    貴州省安全文明學校
  • 主管部門貴陽市教育局
  • 學校地址:貴陽市花溪區
  • 官網:http://www.gyqhzx.com.cn/
歷史沿革,辦學規模,教育方針,學校歷史,獲得榮譽,決策武漢,建校貴陽,發現花溪,黃金時代,相關人物,梅貽琦,張季鸞,周詒春,蔣介石,葉聖陶,何輯五,孫立人,李達,校歌,名師風采,

歷史沿革

貴陽市清華中學坐落在貴州省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學校背靠雄偉的大將山,面臨清澈的花溪河。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四季花香四溢,環境優美。清華中學創辦於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5月1日。原屬私立中學。1951年8月清華中學由國家接辦為公辦學校。1982年12月省政府下文明確為省重點中學,1992年國家教委將清華中學選定為全國中學名校。2007年被評為貴陽市示範性高中(二類),是貴陽市花溪區的兩所示範性高中之一。
清華中學創建於1938年,創辦人系清華大學研究生、本科生王萬福、唐寶心、宋士英、徐少墀、索天章李振麟趙永昌、冀吉甫等8人。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教育學家任可澄任名譽董事長。第一任校長是王萬福。 為教育青年抗戰救國而誕生的貴陽私立清華中學,在十分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幾年時間就辦成貴州省中學中聲譽遠播、家長爭相送子就讀的上乘學校,這除了有一支以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生為主體的教師隊伍外,還與當時許多熱心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民國政要的關心、支持分不開的。

辦學規模

貴陽市清華中學現有師生員工3000餘人,全校有4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38個班,國中6個班。專任教師196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6人,一級教師110餘人。教師學科配套,學歷達到國家要求。 集60餘年的建校歷史,校舍建設日臻完善,各種教學設施齊全。校園占地56997平方米,生均校園面積21.2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8145平方米,生均10.69平方米。運動場地總面積12200平方米,其中有300米環形跑道和足球場,另有籃球場、桌球場、河道游泳池等,可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有教學樓三幢,實驗樓二幢(含語音室、微機室等),圖書館一幢,藏書53676冊。男、女生宿舍2250平方米,學生食堂1638平方米

教育方針

學校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青少年一代。學校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游泳、足球、歌詠等傳統文、體項目得到發揚。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校風。 建校60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其中不少成為黨的中、高級幹部,軍隊的高級將領、科學家、外交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僅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清華中學就有2000餘名畢業生考入各類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流大學每年均有該校的保送生,推薦生和正考錄取生。清華學子遍布海內外。學校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湧現出一大批全國、省、市級先進個人和骨幹教師。學校被貴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

學校歷史

“七·七”事變後,平津許多院校大學生流亡南下,其中有不少中學生。貴陽私立清華中學的創辦者們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倡議辦一所中學為他們服務,並藉以訓導青年,培養民力,宣傳抗戰,為驅逐日寇貢獻力量。這是愛國的義舉,也是許多失學待業青年的要求。因此,一開始就得到社會各方面愛國人士的大力支持。有的慷慨解囊渡相助,有的代為集圖書,有的為辦學提出寶貴的建議。貴陽私立清華中學就是在抗日烽火的歷史年代中創辦起來的。

獲得榮譽

建校75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材,其中不少成為黨的中、高級幹部,軍隊的高級將領、科學家、外交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僅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清華中學就有數千名畢業生考入各類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一流大學每年均有該校的保送生、推薦生和正考錄取生。清華學子遍布海內外。

決策武漢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清華大學研究生王萬福(王思立)、唐寶鑫(唐寶心)由北平疏散 到武漢。他們目睹大批青年流亡學生失學流浪,就計議辦一所學校為其服務,隨即邀集清華大學校友徐步墀、索天章、李振麟、盂昭彝、靳文翰於1937年10月10日在武昌平津同學會會所召開籌備會議。會議商定興辦一所中學,藉以訓導青年,培養民力,為宣傳抗日,驅逐日寇貢獻力量。這個辦學目的,緊扣著當時歷史對教育的要求。 籌備會議以後,又陸續有宋士英、趙永昌、冀吉甫三位清華大學校友加入創辦人行列。他們經過多次商議和多方聯繫,得到了當時在長沙籌辦臨時聯合大學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教務長潘光旦、秘書長沈履、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吳有訓、法學院院長陳岱孫、工學院院長顧毓琇和熱心教育的社會人士的支持和贊助,並徵得梅貽琦校長的同意,命名這所學校為清華中學。隨即他們在漢口籌集經費,購買儀器、教具,物色校址。後得漢口《大公報》主筆張季鸞指教,建議到大後方貴州去辦學,他說熱心教育事業的清華學堂老校長周詒春先生即將出任貴州省政府委員。

建校貴陽

1938年2月7日,王萬福、宋士英二人先到貴陽謁見周詒春,向他說明辦學計畫,並代表全體籌辦人員表示了準備長期吃苦的決心。周詒春對這些青年的志向和決心非常讚許,慨然把創校重擔放到自己的肩上。當即把省府為他個人租定的住房,讓給這些青年居住。1938年4月,王萬幅、唐寶鑫、宋士英、徐步墀、索天章、李振麟、趙永昌、冀吉甫幾位創辦人全部聚集貴陽。 經周詒春和創辦人的努力奔走,幾經周折,最後租定貴陽龍泉街復聖祠為臨時校址。隨即僱工並加上自己動手,短時間內即將校舍修葺一新。與此同時又增聘了幾位教師,並進行了招生工作。初、高中一年級各招一個班,另招高中補習一個班,只招男生,共一百一十五人,於1938年5月1日正式開學,定名為私立貴陽清華中學。

發現花溪

1938年9月長沙失守,湘桂局勢吃緊,政府機關紛紛內遷,貴陽的房屋越來越緊張。加之日寇飛 機時來騷擾,影響上課。省政府決定市內學校一律遷到郊外,以策安全。當時清華中學學生中有國民黨軍人吳其偉的侄子,他說吳其偉在南郊大水溝附近有一片農場,願意無償捐贈給學校。於是唐寶鑫和王萬福各租一輛腳踏車到農場實地考察。那裡面積不小,而且有幾幢房屋,條件不算很壞。但是地理位置不好,距離公路太遠,過於偏僻,交通不便。二人看了以後不敢決定,騎車出來又向南行進。在大水溝之南四公里左右,一條清澈的溪流從西向東流到靠近山腳的地方折向北流。溪上有一座大石橋,橋邊有一塊小石碑,鐫刻著兩個大字“花溪”。橋北公路兩側各有幾間民房,兩年前紅軍過境時留下的大字標語赫然猶在。從橋頭向西折,有一座麟山,山下是一所國小。麟山南側是龜山,不高,上面有一座清暉樓,門額上一塊白色木匾,上寫“水木清華”四個大字。這一帶稱得上是山明水秀,風景宜人,而且有公路通過,交通方便。他們動心了,“水木清華”!正是他們理想的校址。

黃金時代

1942年到1944年稱得上是清華中學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教師陣容強大,除邀請知名人士外,還有一批西南聯大畢業生陸續應聘來校任教。周詒春先生剛從美國布雷默女子大學畢業回國的女兒周姍鳳和剛從上海約翰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兒子周耀康姐弟二人也來校任教。此外,學校還從貴州大學延聘幾位教授來校兼課。 這一時期,清華中學的創辦人秉承了清華精英的“教育救國”思想,前來任教的各路優秀人才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清華中學得風氣之先,一時間名揚海內外。

相關人物

梅貽琦

梅貽琦(1889—1962),教育家,清朝第一批留美生,曾任清華大學校長、台灣地區“教育部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幾個抱著“教育救國”思想的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生王萬福、唐寶心等8人由北平(今北京)疏散到武漢,商議辦一所學校,找到正在籌辦臨時聯合大學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企求支持,梅非常贊同,命名這所學校為清華中學,將辦校計畫中“必須國立清華大學當局同意”改為“系由國立清華大學畢業同學所創辦”。梅貽琦還與清華大學教務長潘光旦、秘書長沈履、文學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長吳有訓、法學院長陳岱孫、工學院長顧毓琇等慷慨解囊,給予資金贊助。當時作為贊助人的還有中央大學教育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朱經農、武漢市市長吳國楨,體育活動家、武漢青年會總幹事宋如海等知名人士,宋如海還介紹企業家李祖才一次捐資500元。梅貽琦等7位教授在該校創辦基金募捐捐啟上用毛筆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把簽名刻成鋅版、印刷捐啟。1938年,校董事會成立,梅貽琦欣然擔任名譽董事長,潘光旦、馮友蘭、吳有訓等6位教授任董事。學校開辦第二年(1939年)3月10日,梅在重慶銀行公會主持召開清華同學會總會董事會議,聽取“貴陽清華中學之經過及近況”的報告,會議議決:“儘快協助清華中學發展。”學校遷到花溪後,潘光旦、馮友蘭、顧毓琇還分別以校董身份到校參觀和向學生作演講。1944年2月,梅專程從昆明來校參加開學典禮和訓話,勉勵同學們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俾中國名列四強之一而無愧。梅與周詒春董事長和教師合影。

張季鸞

張季鸞(1888—1941年),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大公報》主筆。1937年底,清華中學創辦人原商定在武漢選校址,正苦於找不到校址時,學校基金捐贈人之一張季鸞得知,向創辦者建議:武漢能否守住不被日軍占領是個未知數,辦學最好到大後方貴州,而且原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老校長周詒春十分熱心教育,並即將出任貴州省政府委員,到貴州找他,一定會得到最大支持。創辦者接納張季鸞建議,到貴陽選址。1938年5月1日,在貴陽龍泉街租房開學。

周詒春

周詒春(1882—1958)字寄梅,教育家,歷任清華學堂校長、燕京大學校長、民國衛生部長等職,1956年任全國政協委員。1938年初,清華中學校董會選舉時任貴州省政府委員、財政廳長周詒春為董事長。周詒春從此時至1945年調離貴州,實為清華中學最高掌門人。他利用自身關係和名望,向國內外清華校友和熱心教育人士為學校籌募基金,他還邀請貴州名士任可澄、省府主席吳鼎昌、貴陽市首任市長何輯五,省交通廳長葉紀元、貴陽醫學院院長李宗恩,以及教育、科教、商界翁文灝章元善施嘉煬吳澤霖、虞振鋪、劉建熙丁達三、彭瑚、趙宗溥、杜惕生、錢存浩等擔任校董。校董們為清華中學作出了貢獻。 周詒春是我國德智體“三育並進”教育方針最早倡導人之一。他非常重視辦學思想和優良校風的培養,他把清華中學當成當年的清華學堂來辦,提出“智、德、體、群、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參加開學典禮訓話時,經常講的內容是“愛國、誠實、自立、合作”的教育觀點,“教員要長久獻身教育事業,學生要服從師長訓導”,“十年後同學們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樑”。周詒春還把清華學堂老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字不改定為清華中學校訓。 周詒春幾乎每個星期天都要到學校視察或與師生交談。他對老師的要求很嚴格,首先要保證師資水平,不合格教師絕不允許濫竽充數。他還教育學生要養成艱苦樸素、勤勞實幹的精神,他說:“飲食衣住、貴乎清潔,若衣必文繡,食必膏粱,居必華屋,徒消磨壯志與耗度韶光。” 周詒春親自邀請清華校友、名建築師童寯義務為學校建設規劃和校舍設計,至今學校的建築布局基本上還是當年的規劃。清華中學基建經費,大都由周詒春募集而來,1941年竣工的學校第三棟建築(作教師辦公、禮堂、圖書室用),是周以為省主席吳鼎昌祝壽名義募集的,故周提議該建築以吳的字“達銓”命名“達公樓”。並請民國高官何應欽題寫“達公樓”樓名。吳鼎昌多次到校視察、訓話。

蔣介石

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國民黨總載、國民政府主席、中國戰區司令統帥。1946年3月18日,蔣介石由重慶飛抵貴陽,下榻花溪尚武俱樂部(今西舍)。第二天,在貴州省政府主席吳鼎昌陪同下,視察清華中學。校長唐寶心和教務主任梁慶煜向蔣匯報學校辦學宗旨、教育訓練內容及以“清華精神”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況,蔣點頭稱許。參觀學校結束,蔣介石、吳鼎昌與唐寶心等教師二十餘人在學校達公樓前合影留念。臨離開學校時,蔣對陪同人員說:“清華中學堪稱模範學校”。

葉聖陶

葉聖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小說月報》主編。1938年初,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有意為貴陽清華中學募捐圖書,通過好友葉聖陶向開明書店捐到一大批中學用書。1942年5月23日,葉聖陶與朋友吳朗西傅彬然花溪公園,已晚,托清華中學找旅舍住宿,校長唐寶心以花溪街上旅舍恐已客滿和衛生差為由,邀請三位到校住宿,並盼能給學生作演講,葉聖陶等三人欣然允諾。晚飯後,三人到學校,學生打著煤油馬燈,齊聚禮堂,葉聖陶首先講《國文之學習》約50分鐘,作家傅彬然、吳朗西講《基本訓練》各30分鐘,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報以陣陣掌聲。 當晚,葉聖陶在其日記中寫道:“清華中學系留築之清華同學所辦,今財政廳長周詒春實主持之,在花溪購地七十市畝,建校舍甚精。教師富有青年氣,每班學生以三十人為限,此是其特色,他校所罕見。”

何輯五

何輯五(1899—1984),名應端,貴州興義人,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副軍長,貴陽市首任市長。1938年初,時任貴州省政府委員、省軍管區參謀長、建設廳廳長的何輯五被清華中學校董會選舉為副董事長,1945年董事長周詒春調離貴州,何實際主持校董會工作。何輯五行伍出身,卻十分衷情教育,對清華中學關懷備至,他多次主持召開校董會,商議學校重大事項,還親自為籌措資金在貴陽宴請學生家長,發起增募基金運動。學校每年舉行的開學、畢業典禮,何幾乎都要到場,也曾陪同省政府兩任主席吳鼎昌、楊森視察學校。他經常主持訓話,內容多為勉勵學生好好讀書,勿負師長所期,將來做一個於社會有用的人。1948年5月1日校慶,何與周詒春等自南京來電:“本校十周年紀念,道遠不克參加,特電誌慶,並祝 進步。” 1947年學校圖書館所藏《四部備要》等圖書10099冊,均系何輯五在南京親自募捐而來。1948年10月,學校在上海出版《貴陽私立清華中學成立十周年紀念冊》1000冊,伍輯五促成其胞兄國民政府高官何應欽捐贈全部印刷費。他又促成其侄子、雲南總司令何紹周捐款,在學校設立敬之獎學金。 何輯五秉承董事長周詒春倡導的崇尚體育之風,194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學校初二級開展為時4天的露營活動,正遇何來花溪,問訊後當即捐贈露營費1萬元。

孫立人

孫立人(1899—1990),安徽舒誠人,1923年畢業清華大學,1927年獲美國佛吉尼亞軍事學院碩士,抗日戰爭期間,任新一軍軍長率部赴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軍,馳名中外,1990年病逝台灣。 抗戰初期,孫立人將軍率部隊駐節都勻,距貴陽不遠,每來貴陽必拜謁周詒春老校長,那時他從清華畢業已十五年,見了周校長仍畢恭畢敬。一聽說校長正為清中募捐,當即慷慨解囊。1938年夏,周老校長請孫立人將軍給學生講話,他慨然應命,當時清中在草創初期,租用顏祠堂(即復聖祠)為校舍,正殿三大間,暫充禮堂,並無桌椅,講者聽者均須站立,孫將軍英姿颯爽,對學生講了當年周老校長在清華學堂如何教育學生,和強調了健強體魄、誠實做人等內容。 孫立人在台灣於九十高齡之年恢復自由後,老校長唐寶心曾寫信到台中向他祝賀,並報告正在捐資興建清中寄梅圖書館之事,他立即捐出新台幣六萬元(當時他的經濟條件很不好),並專函清華大學校友總會,號召校友為寄梅圖書館踴躍捐輸。

李達

李達(1890—1999)哲學家,號鶴鳴,湖南零陵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建國後任武漢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抗日戰爭爆發後,李達一家遷居花溪,他的長子李心天考入清華中學讀書。其夫人王會悟對人和藹可親,清華中學的老師都很喜歡她,常到她家尋找款待。 後來成為知名的心理學專家的李心天在1988年《縱橫》月刊28期發表《李達在國統區的日子裡》文章,文中寫道:“1939年5月,父應馮玉祥之邀,隻身去了重慶為馮玉祥及其研究室人員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母親帶著我們移居到貴陽郊區的花溪,當年父親離開重慶去桂林,途經貴陽時曾在花溪住了幾日,其時我剛剛進入花溪清華中學念書,父親應學校之請作了一次演講,他在露天大操場上為全校師生講了當時的國際時事和國內的抗日形勢,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與國民黨投降派暗中勾結,以實現以華制華的陰謀,當時聽眾都是些十二三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年,近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在北京聚首的清華校友對李達的演講仍記憶猶新。”

校歌

《清華中學校歌》
巍巍大將山下,清清花溪河旁
清華校園書聲朗朗,春催桃李爭妍斗芳
黨的召喚,人民的希望
激勵我們奮發向上,奮發向上
切莫辜負良師的培育,珍惜同學情深意長
誠實勇敢,團結友愛,清華精神永誌不忘
振興中華,為國爭光,行健不息須自強

名師風采

蘭珩貴陽市清華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中學地理高級教師。全國優秀地理教育工作者、貴陽市中青年科技骨幹、多次獲得省、市級優質課大獎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基礎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貴陽市首批名校長提名、貴陽市特聘名校長工作室第二領銜人。
宋文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貴陽市清華中學副校長,在職研究生。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潛心研究課堂教學,英語教學成績顯著。
韋朝中西南大學研究生課程班畢業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貴州省物理學會會員,物理教學研究會會員,貴州省物理學會物理競賽輔導教師,貴州省教育學會研究性學習專業委員會會員。現任貴陽市清華中學副校長。
譙曉南,中學英語一級教師,擔任高中英語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細膩到位,教學功底深厚,因材施教,與學生溝通良好,教學成績顯著,深受師生好評。在2009年高考中,其學生王秋毫獲全省文科狀元;在2012年高考中,其學生王浩獲全省文科狀元。2014年高考中,其學生何千雨獲全省文科狀元。榮獲“狀元班主任”。
陳國雄,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擁有長達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與狀元班主任“譙曉南”常年搭班,退休後仍被返聘,教學成績優異,其所班級數學成績平均分遠超其他班。
王家興,中學政治特級教師,曾被聘為:縣級州級高中政治評審,州級高中政治學科教研員.曾在:《貴州教育科研》和《政治教育》發表過學術論文.2007年被授予特級教師榮譽稱號。為清華中學“三把刀”之一。
趙雯,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管理班級嚴謹認真。為清華中學“三把刀”之一。
康貴生,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數學教研組組長,擔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對待學生十分嚴格,教學成績優異。為清華中學“三把刀”之一。
胡廷炎,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德育處主任。有二十四年教學經驗,曾擔任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現為貴州省骨幹班主任培訓專家組成員,承擔多個科研課題。其教學特點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陳向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清華中學教務處主任,語文教研組長。
乾正文,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貴陽市物理學科骨幹教師,先後被評為貴陽市優秀教師,科技優秀輔導員,貴陽市清華中學教科處副主任。
甘大忠,中學地理高級教師貴陽市清華中學教科處副主任,地理教研組長,在職研究生學歷。貴陽市“十一五”骨幹教師和“十二五”骨幹教師,從教二十多年,認真研究課堂教學,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
邱紅,中學化學高級教師、獲省5.1勞動獎章 ,2006年高考其學生薑君以總分703奪得理科狀元。
范培秀,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年級組長 ,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教學成績優異。
詹洪明 ,中學高級化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班級管理方法獨特,得到師生的強烈好評。
  胥廷偉,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長期擔任高中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教學經驗豐富,班級管理有方,深受師生好評。
陳太賢,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從事高三物理教學多年,專業功底深厚。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多次榮獲優秀教師稱號。
吳淵玄,中學生物一級教師,以豐富教學經驗時常為學校培養學生得到全國生物競賽獎。
楊青,中學化學一級教師,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2004年獲貴陽市中學化學實驗調研一等獎;2006年榮獲貴州省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
田果,中學語文一級教師,中共黨員,貴州遵義人,研究生學畢業。高中語文教師。
羅淑紅,中學生物一級教師,善於研究課堂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李大章,中學化學高級教師,西南大學研究生結業,貴陽市化學學科骨幹教師。
張明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貴陽市骨幹教師;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被評為“十二五”“貴陽市中國小骨幹教師”;2013-2014年度“中美重點中學教師交換項目”訪問學者。
  韓友富,中學英語高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獲首屆貴州省中國小外語教師園丁獎,多次被學校、花溪區評為優秀班主任、校黨委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被評為中共花溪區委優秀黨員、2012年9月被評為花溪區優秀教師。
羅利闊,中學高級美術教師、省級骨幹教師、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從教37年,為高校輸送了藝術生若干,連續9年承擔“老帶新”工作,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用真誠與學生相處,得到絕大多數所教學生的認可;在美化、宣傳校園方面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最近兩年還應邀到高校給其畢業班上中國小美術教學教材教法。
姚峻嶸,中學歷史高級教師、清華中學歷史教研組長、貴陽市“十二五”首批骨幹教師,教學業務能力強,教學效果突出,教學成績優異,所教班級的平均分、及格率和優分率均名列前茅,在2013年高考中,所任班級文綜成績平均分超過市平均分50多分。教研成果纍纍,撰寫並發表了多篇論文,積極參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等課題的研究。
雷應峽,中學數學二級教師,年輕有為的新教師,教學方式新穎,在全國競賽中所教學生時常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