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江西省九江市轄區)

柴桑(江西省九江市轄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柴桑區,古稱柴桑縣,原名九江縣,為江西省九江市市轄區,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故鄉,民族英雄岳飛的第二故鄉。

柴桑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長江中游南岸,廬山西麓。東倚潯陽區、濂溪區、廬山風景區,南鄰廬山共青城市德安縣,西接瑞昌市,北與湖北省黃梅縣、武穴市隔長江為界,東北部飛地江洲鎮四面環水,為長江沖積島,隔鄱陽湖與湖口縣相望,隔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安徽省宿松縣為界。

柴桑區全境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與低山丘陵相混交連地區,屬於鄱陽湖沖積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東北低,東南和西南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崗地,東北和西北部沿江濱湖一帶地勢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沖積平原和洲地。

柴桑區,現下轄7個鎮、5個鄉、3個場、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區政府駐沙河街鎮,總人口33.16萬(2015年末數據)。

柴桑區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鐵路沙北編組站、京九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武九高鐵、福銀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國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長江黃金水道54公里。境內岷山鄉一帶地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贛北革命根據地。

2017年8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7〕104號)檔案已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以原九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柴桑區的行政區域,柴桑區人民政府駐沙河街鎮廬山北路168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柴桑區
  • 外文名稱:Chaisang Area
  • 別名:九江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
  • 下轄地區:7個鎮、5個鄉
  • 政府駐地:沙河街鎮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2100
  • 地理位置:九江市西南部
  • 面積:911平方公里
  • 人口:33.16萬
  • 方言: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中華賢母園、九江大千世界遊樂園、陶靖節祠、岳母祠等
  • 機場:九江廬山機場
  • 火車站:廬山站
  • 車牌代碼:贛G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自然資源,植物,動物,礦產,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工業,農業,財稅金融,社會事業,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簡介

柴桑區,古稱柴桑縣,原名九江縣,為江西省九江市市轄區,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故鄉,民族英雄岳飛的第二故鄉。
柴桑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長江中游南岸,廬山西麓。東倚潯陽區、濂溪區、廬山風景區,南鄰廬山共青城市德安縣,西接瑞昌市,北與湖北省黃梅縣、武穴市隔長江為界,東北部飛地江洲鎮四面環水,為長江沖積島,隔鄱陽湖與湖口縣相望,隔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安徽省宿松縣為界。
柴桑區全境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與低山丘陵相混交連地區,屬於鄱陽湖沖積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東北低,東南和西南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崗地,東北和西北部沿江濱湖一帶地勢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沖積平原和洲地。
柴桑區,現下轄7個鎮、5個鄉、3個場、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區政府駐沙河街鎮,總人口33.16萬(2015年末數據)。
柴桑區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鐵路沙北編組站、京九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武九高鐵、福銀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國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長江黃金水道54公里。境內岷山鄉一帶地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贛北革命根據地。
2017年8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7〕104號)檔案已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晚期,區境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處荊、揚二州界。春秋為吳之西境,俗稱“吳頭楚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屬九江郡。楚漢相爭,先屬英布九江王國,後改淮南王國。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縣,隸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縣曰九江亭。東漢復舊稱。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置武昌郡,柴桑為之屬。
晉元康元年(291年),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和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興元年 (304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合立尋陽郡,屬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入,境內增置九江縣,不久廢入尋陽縣。義熙八年(412 年),省尋陽縣入柴桑縣。南朝宋、齊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縣,同屬江州尋陽郡。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領尋陽及四僑郡。陳天嘉六年(565年),罷西江州,尋陽郡還隸江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十八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為湓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郡復州,分湓城置潯陽縣,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縣,皆隸江州。武德八年廢湓城,貞觀八年(634 年)廢楚城,俱入潯陽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江州為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郡為州。五代十國楊吳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設奉化軍,改潯陽為德化縣屬之。[3]
宋初,德化縣屬江州潯陽郡。是州,開寶八年(975年)降為軍事,大觀三年(1109年)升為望郡。初隸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隸江南東路。建炎元年 (1127年)升定江軍節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屬焉。紹興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隸江南西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於江州置江東西宣撫司,十三年改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縣先後分屬司、府、路。江州路先隸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十六年改隸黃蘄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復隸江西行省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為九江府,屬德化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隸九江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年)為分巡廣饒九南道。鹹豐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軍改湖口為九江郡,以九江府為江西省,德化縣在其轄下。太平天國失敗,復原制。
民國初,廢府存道,江西省劃四道。民國3年(1914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轄縣之同名,改德化為九江縣,隸贛北道(6月改稱潯陽道)。1926年,廢道,直隸江西省。1927年3月,縣城另設九江市政廳,次年改稱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銷。1934年6月,重設九江市政委員會,1936年裁入縣。1932年,全省分設13個行政區,縣屬第三行政區。1935年4 月,減為8個行政區,縣屬第五行政區。1939年冬,因贛北淪陷,區轄範圍劃小,全省增至11個區,縣屬第九行政區,
區署一度設境內岷山。1942年8 月,鑒於地理歷史沿革及交通、面積現狀,省調為9個行政區,縣屬新的第九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縣內先後成立港瑞、仙南、白西、甘東、馬楚、甘西等區蘇維埃政府,實行紅色割據。
1949 年5月17日解放,同年冬九江市、縣分設,原九江縣城設九江市,農村歸九江縣,縣人民政府仍駐市區,1959年市、縣合併,1961年,市、縣再度分設。
1968年,九江縣人民政府從 九江市區遷沙河街,為九江市市轄縣。
2017年8月2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7〕104號)檔案已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

行政區劃

柴桑區現轄7鎮、5鄉、3場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沙河街鎮馬回嶺鎮江洲鎮城子鎮港口街鎮新合鎮獅子鎮永安鄉湧泉鄉新塘鄉城門鄉岷山鄉、新洲墾殖場賽城湖水產場、岷山林場、省農科院棉花研究所、赤湖水產場、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政府駐沙河街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柴桑區是江湖平原與低山丘陵相混交連的地區。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東南和西南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崗地,東北和西北部沿江濱湖一帶地勢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肥沃的沖積平原和洲地。境內主要山脈為廬山、岷山、株嶺山、長山等。最高點為廬山延伸到柴桑區境內的大步尖峰,海拔664米,最低點為新洲墾殖場場部壩腳,海拔15米。

氣候條件

柴桑區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平均年日照1891.5小時、氣溫15.5-17℃降雨量1420.4毫米,降雨日142天,無霜期266天。相對濕度77%,年均氣壓1008.8hpa,年平均日照1891.5小時,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年主導風向東北風。[4]

水文

水系以長江為主體,過境54公里;水面在5萬畝以上的湖泊有赤湖、賽城湖、八里湖。柴桑區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條,以株嶺中部為界,南北分別流入鄱陽湖和長江。

自然資源

植物

柴桑區森林樹種繁多,全區有木本植物91個科, 251個屬,573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杉、金錢松、杜仲、天竺桂、南酸棗、白玉蘭、喜樹、楠木、鵝掌楸、豹皮樟等12種。森林植被主要為常綠與落葉混交林,森林覆蓋率為35.73%,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岷山林場、岷山鄉和六個山區林業村,活立木總蓄積量98 萬立方米。

動物

柴桑區水產盛產青、草、鰱、鯉、鯽和特種水產蝦、蟹、鱉、蚌。尤以廬山石魚、中華鱘、鰣魚頗負盛名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野生珍稀獸類有金錢豹、穿山甲、小靈貓等14種,禽類有天鵝、白鷺、鴛鴦、雉雞、黃鸝等20餘種,良種畜禽有城門濱湖黑豬、江洲濱湖水牛和九江小麻鴨。

礦產

柴桑區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銅、金、銀、鐵、煤、硫、磷、石灰石等21種,其中銅儲量175萬噸、硫2.4億多噸、石灰岩資源達29億多噸、滑石2000萬噸、鋅151萬噸、石灰石15億噸。縣境腹地城門礦山,屬有色金屬綜合性礦床,不僅是江西省5大銅礦之一,也是全國18個大型銅礦山和9個特大富稀散礦床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5年止,全區年末總人口331598人,比上年減少6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8603人,占總人口23.7%,農業人口252995人,占總人口76.3%。全年人口出生率14.04‰,自然增長率8‰。人口密度由2013年每平方千米380人減少到379人。

民族

漢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回族、苗族、壯族、朝鮮族、蒙古族、侗族、瑤族、滿族、白族、土家族等十

經濟概況

2014年,柴桑區實現生產總值(GDP)91043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0455萬元,比上年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542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247871萬元,比上年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30562元,比上年增加3263元,比上年增長12%,。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產比由上年的14.1:60.8:25.1調整為13.2::59.5:27.3。第二產業仍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工業增加值468844萬元,占GDP的比重達51.5%,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

工業

柴桑區沙城工業園是江西昌九工業走廊上的工業園區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思達、創銀電子為龍頭的電子產業,以博萊大藥廠為龍頭的醫藥產業,以智盛紡織、達佳紡織為龍頭的紡織產業,以豐達塑化為龍頭的化工產業,以博萊彩印包裝為龍頭的包裝印染產業,以仙客來為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等六大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多種結構的城郊型經濟的工業生產體系,各類工業產品有一千多種。至2004年底,園區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面積近3000畝,簽訂入園企業90家,協定資金26億元,到位資金18.5億元。已建成投產企業34家,開工在建企業18家,實現產值6.28億元,上繳稅收2735萬元。區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有19家,列入市級民營百強的企業有7家。工業園新增投產企業12個,在建項目20個,上繳稅收3800萬元,安置就業8700多人。華林特殊鋼、博菜生物製品、益中金屬、40萬噸硫酸等4個市級重大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近年來,該區共引進內資項目74個,實際引進內資12.2億元,外資1822萬美元,其中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個,5000萬元至1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有2個。2004年1至3月,該區僅沙城工業園區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8個,協定資金2.1億元,園區上交稅金965萬元。

農業

柴桑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過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突出蔬菜果木、水產優勢。2004年,全區糧食種植面積19.2萬畝,增長18.7%,總產5.92萬噸,增長30.2%。皮棉總產1.07萬噸,油料總產1.41萬噸,是優質棉生產基地、全省第二產棉區和“百強區”之一,也是全省重點產油區和植物油收購先進區。種植蔬菜3.5萬畝,果木5萬畝,發展特種水產8.5萬畝,是全省種植業發展先進區,被省農業廳評為經濟作物生產和漁業生產先進區。示範基地規模不斷擴大,9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11個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其中“仙客來”食用菌已躋身於省名牌產品行業。全區封山育林9萬畝,是全國杉木用材林基地區和平原綠化先進區,也是全省冬片、夏花生產基地和江南淡水養殖基地、外貿螃蟹養殖基地。

財稅金融

柴桑區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商貿流通活力不斷增強。2004年,全區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達1.22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85萬元,同比增長28%。擁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5200個,從業人員15600人,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88億元,同比增長16.7%。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969元,同比增加50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0元,同比增加500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10.4億元,同比增長18.5%。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區普通中學23所,在校生1720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7584人,國中在校生9624人。普通國小110所,在校生22220人。幼稚園學生數9917人。
2004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000餘戶,閉路電視覆蓋全區各個鄉鎮,家庭電視普及率達95%以上。現有各類學校35所(其中普通中學35所、成人中專2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131所),在校學生60106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是全省成人函授教育先進單位和掃盲先進區。2004年,“兩基”成果得到鞏固,順利通過了省年檢複查。高考總成績居全市第三。區一中順利完成省優質高中申報工作,被評為“全國網路教育系統示範學校”。區二中榮獲“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稱號。區幼稚園成為全市唯一的區級“省示範性幼稚園”。成功實行了港口高中公校民辦改制,創辦了特殊教育學校。全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2個,每萬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60人、病床447張。近年,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更加健全,區防疫站疾病預防控制大樓改造及實驗大樓相繼完成,紅十字會醫院將投入使用。區內成立有體育協會總會、老年體育協會和健身操木蘭拳武術門球釣魚、棋類等分會。有業餘體校1所,區第一國小被命名為江西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是全國體育先進區。2004年,在柴桑城區全省縣級最大的體育館內承辦了全國女子籃球乙級聯賽。全區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19所,收養孤殘1783餘人。到2004年,全區參加社保人數12501人,新增3176人;4300人納入城市低保,年發放低保金260萬元。各種城市低保、優待金,農村五保供養、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均全面提高,並得到及時足額發放。2004年,在深入開展減災救助和扶貧幫困活動中,共發放救助資金180萬元。

社會保障

2014年,年末全區總人口為3315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8603人,農業人口252995人。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4.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年末常住總人口298417人,其中城鎮人口131661人,鄉村166756人,城鎮化率達到44.12%,比上年提高1.91個百分點。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56元,比上年增長11.1%。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8元,比上年增長11.2%。
全區在崗職工人數為2.49萬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0.02億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1497元,比上年增長10.3 %。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年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00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200人。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609.4萬元。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172人。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23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125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1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9624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96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52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61789人,參合率達到99%。

醫療衛生

2014年,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14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9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4個,婦幼衛生機構1個。醫院、衛生院床位860張。全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3人,其中醫生數652人,護士700人。

交通

柴桑區是江西的北大門。區境獨得近城、近江之利,構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長江黃金水道在境內長達48公里,占全省境內長江里程143公里的33.6%,水運上達漢渝,下抵寧滬,內通五河,外輪直駛港澳、日本和東南亞。京九與武九鐵路在區城南端廬山站交匯,大型列車編組站建在北郊。105國道和南九高等級汽車專用公路縱貫南北,九瑞、雙瑞幹道橫跨東西,境內公路總長629公里。位於縣城以南20公里的廬山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機。境內已建成縱橫連貫的公路網。

歷史文化

柴桑區內民間戲曲主要有採茶戲文曲戲黃梅戲,漢劇、贛劇、京劇亦偶有所見,但屬地方劇種僅九江採茶戲和文曲戲。
● 文曲戲
俗稱“曲子”、“文詞調兒”,清代流行於境內。初為坐唱形式,後仿漢劇的分行和表演,並吸取其音樂、配上鑼鼓登台演出,漸成劇種,1981年出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確認為“文曲戲”。曲調有文詞、南詞、四板、秋江、平板及其他常用曲牌小調。旋律優美清新,音調柔婉中見深沉,伴奏力求渲染鄉土氣息。道白初期使用國語,後期現代戲用九江官話加工提煉:古裝戲則分大白與小白,大白為戲曲韻白,小白為九江方言,使之更加地方化。
● 採茶戲
原名“茶燈戲”,俗稱“茶戲”,進入半班形式後稱“採茶戲”。明末清初,廣泛流傳於境內及九江府轄各縣,故《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定名為“九江採茶戲”。曲種分南河、北河兩大流派,縣內採茶戲屬南河派。聲腔可分平板、花腔、漢腔、雜調和曲牌五大類。演出時,不用絲竹樂器,而以打擊樂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員於打擊樂器前演唱,台後眾人幫腔。後受黃梅戲及其他劇種影響,有的戲班將打擊樂移於台側。傳統劇目有《告經承》、《香珠記》、《白扇記》和《王氏勸夫》、《烏金記》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

風景名勝

柴桑區是廬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留有三國諸葛亮周瑜、東晉陶侃陶潛、南宋岳飛和明朱元璋等歷代名人的勝跡和傳聞。先後發掘有新石器時代晚期戰國遺址1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陶淵明陶靖節祠、陶靖節墓、岳母姚太夫人墓。
● 湧泉洞
湧泉洞,是天然斷層裂隙產生崩塌而形成的溶洞。洞的總面積有13000平方米,形成於中生代的晚白堊紀,距今有1億多年。湧泉洞於1983年作為新旅遊點正式開發,在開發過程中發現了標有“成化”年號的瓷質圍棋子和一批明代的瓷器、陶器、鐵器等文物。
● 吳氏民居
位於沙河街南約19公里黃老門鄉大塘村駱家堰。坐北朝南,面寬17.9、進深24.5、檐高6.3米,面積約440平方米。磚木結構,突斗式梁架,馬頭式封火山牆。清光緒元年(1875年)興工,歷三年而竣。除“大夫第”門額於1966年“破四舊”中砸毀,余皆保存尚好,現由吳崇文等三戶共居。
位於沙河街東北隅蔡家窪。原祠座落面陽山靖節先生墓左前麓。始建於北宋宣和初年。今祠坐東北向西南,正脊高6.6、面寬10.75、通深22.9米,面積約250平方米。明清江南民居風格。磚木結構,抬梁式列架,駱駝式山牆。大門首豎嵌明嘉靖進土薛應旂書“陶靖節祠”浮雕石額,壁掛江西著名書畫家陶裔博吾撰書“棄彭澤微官松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斗”、“開園田詩派韻真辭朴千百年來第一人”龍門對。附祠建有陶淵明紀念館。
●張家河遺址
位於富民村委會西南1.5公里,緊靠張家河南岸,高出河床30-35米,高坳坡地型,1981年5月文物普查發現。自西向東排有龍王嶺、磨盤山、門口山、八角山等遺址,彼此間距50-250米不等,隔河與太公嶺、孫家山遺址相望。60年代開墾時發現了一窖藏,出土鐵斧、弓、箭和淡綠釉瓷盤、瓷燈等器物9件,經鑑定屬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聚落址。
● 曹窪溝摩崖石刻
位於沙河街西南約21公里岷山鄉株嶺村曹窪溝水庫西南角與溢洪道銜接處。崖面呈不規則長方形,高2米,寬3米餘。臨崖而鑿約40字,豎5行,字徑多12X8厘米。少數字跡模糊,尚可辨認是“上大峽口口口口口口建隆四年起作此大街塘至乾德二年三月畢口甲子年作塘計二千八十三夫”。石刻真實地記錄了該項水利工程起訖時間和投工量,也印證了南唐政權紀年奉行北宋年號。
● 無量壽寺
無量壽寺坐落在風景如畫、秀麗巍峨的廬山西南麓,柴桑區城沙河鎮東北偶陶淵明紀念館傍,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柴桑區政府宗教部門批准建設的宗教活動場所和對外開放的重點寺院,也是柴桑區佛教協會所在地。
● 獅子洞
坐落地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獅子鄉的獅子洞,因洞隱藏於廬山西麓的獅子山山腹石壁之中,又因山頭形態如一頭巨獅而得名。洞分三層,由一個面積為1300平方米的主洞和幾個支洞組成,洞內曲折迴環,複雜多樣。主洞景廳高4.4-19米,寬5.4-10.4米。
● 賽城湖公園
“賽城湖”又稱“賽湖”,北面有長江,東面有八里湖。南面是沙河街鎮。公園占地168畝,沿360米長的花崗岩大道,栽種各種苗木、鮮花、草皮,賽城湖遠處水天一色,沙鷗飛翔;近處園林旖旎,草木繁茂。
● 中華賢母園
中華賢母園是江西省九江市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彰顯地方文化特色,以岳母、陶母文化為核心,以賢母文化為內涵,以旅遊休閒為外延,構建集文化展示、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寓教於樂、寓教於游的賢母文化主題公園。
● 岳母祠
岳母祠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獅子鎮株嶺村,離柴桑區城約三公里。
岳母墓坐落在株嶺東北端的“臥虎舐尾”處。墓用湖廣石塊砌成,圓形拱頂,坐東南朝石北,長9.1米,寬3.2米,高1.7米。正中框架式的墓碑上刻著“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墓前有拜台和石祭器。1996年,墓區內修復了疊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儀門等建築。
● 岳飛夫人李氏墓
岳飛夫人李氏墓,位於株嶺山西南5里太陽山。此山環峰面日,雨翼低丘相襯,山前有一小河流過,地形俗稱“飛燕投河”。對面有三座山,分別形似鯉魚、豬頭、雄雞的三峰隔河相望,當地民眾稱為“三牲祭李”。李夫人墓高1.7米,外廊為石灰石圓拱形結構。墓碑中直刻“宋岳忠武夫人李氏之墓”。墓前有“聲敘”、“封禁”二石碑。
● 馬頭山莊休閒度假村
馬頭山莊坐落於廬山腳下的淵明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地處馬回嶺鎮北部,位於105國道邊,北距昌九高速通遠路口4公里,近連馬頭水庫,為群山環擁,有山林面積1000多畝,水面(馬頭水庫)1200多畝。馬頭山莊依山傍水而建,集觀光遊樂、休閒度假、食宿會展為一體,其餐飲以漁業與山中野味為特色,會議中心可容150餘人,客房17間,主要旅遊項目有垂釣、水上遊樂(網魚、划船、游泳)等。
● 贛北岷山鄉革命根據地
贛北岷山鄉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在1927年10月至1939年2月的十餘年艱苦革命鬥爭中,贛北工農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鬥爭,打擊了贛北地方反動武裝,控制了南潯鐵路——贛北交通命脈。牽制了敵人向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贛根據地“圍剿”的兵力,有力的保衛了中央“蘇區”,並向中央紅軍輸送了一批骨幹力量。
● 岷山國際狩獵場
狩獵場居山傍水,總面積2000公頃,其中有行政管理接待區、野生動物馴養區、狩獵區、垂釣區、休閒度假區、體育射擊運動區、水上運動區、水上娛樂區等幾個功能區。岷山狩獵場的建設條件比較好,位於廬山腳下,依山傍水、植物茂盛、空氣新鮮、負氧離子高,適合運動健身活動。
● 赤湖休息度假
赤湖,位於江西九江市柴桑區境西北,是九江市十大淡水湖泊之一,位居九江市十大淡水湖泊之首,面積8萬畝,最大面積12萬畝,大山島地處赤湖中心,由大山島、中山島、小山島三個島嶼組成,四面環水赤湖湖心大山、中山、小山島三座小島一字排列,大山因形似臥獅而又名獅子山,相傳西漢功臣張良晚年歸隱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