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染整)

印染(染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稱之為染整。 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前處理,染色,印花,後整理,洗水等的總稱; 本科的染整專業現在已經併入輕化工程專業;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成紅色。 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色彩條紋的毛布。 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提高。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來"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出的顏色也不斷增加。到漢代,染色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染
  • 外文名:Printing and dyeing
  • 主要原料: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
  • 分屬學科:輕化工程專業
  • 產業書刊:印染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
記載,印染髮展,印花,印花技術,經過,鑑賞,印花概述,印花分類,概況,套用,染色牢度,分類,理論概況,理論分析,染色方法,方法分類,大跨越,分析概況,分析表,

記載

我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為主。古代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從藍草中提取靛藍染成的。能制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古代最初用的是馬藍。
作品作品
赤色,我國古代將原色的紅稱為赤色,而稱橙紅色為紅色。我國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鐵礦粉末,後來有用硃砂(硫化汞)。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周代開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礬為媒染劑可染出紅色。漢代起,大規模種植茜草。
黃色,早期主要用梔子。梔子的果實中含有"藏花酸"的黃色素,是一種直接染料,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南北朝以後,黃色染料又有地黃、槐樹花、黃檗、薑黃、柘黃等。用柘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來便成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後皇帝專用的黃袍,既由此演變而來。
白色,可以用天然礦物絹雲母塗染,但主要是通過漂白的方法取得。此前,還有用硫黃熏蒸漂白的方法。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栗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桕葉等。我國自周朝開始採用,直至近代,才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後,再經過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間色。

印染髮展

隨著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我國古代染出的紡織品顏色也不斷地豐富。有人曾對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紅色的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青、藍色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藏青;綠色有胡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
印染
近幾年節能減排成為了我國工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對於污染較大的印染行業面臨著國家一些列政策限制。2010年國家發布政策,淘汰行業落後產能,一些小作坊式的企業必將面臨整合。另一方面,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讓行業倍感壓力。更多的挑戰將促使行業產業的升級,集中度將會提升。
我國印染行業的發展得到政府和紡織業界的高度重視。近幾年,國家把印染行業的技術改造列入紡織行業重點支持的行業之一,同時在技術開發和科技攻關方面也給予了相應政策支持,使我國印染行業在質量、品種、效益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整體競爭力有所提高。
目前國內外印染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高效、節能和環保,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生產力要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就是最直接的手段;而節能已到了必須採取措施的階段;在採取節能措施,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必須要有環保意識和污染處理手段。
國家發改委在分析中國印染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後,明確提出“要用信息化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這既是印染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也是印染機械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十五”期間,中國印染行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戶數從2000年的858戶增加到2005年的1778戶,年均增速為15.69%;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從業職工人數從2000年的26.8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43.13萬人,年均增長9.98%;2005年工業總產值達1397.1億元(現行價),比2000年的551.33億元增長153.41%。
2006年規模以上印染布產量430.30億米,同比增長10.47%,增幅下降5.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印染企業戶數1948家,同比增加7.27%;虧損戶數348家,虧損面達到17.86%;虧損總額為8.19億元,同比下降12.91%;就業人數45.52萬人,同比增加4.49%。印染6大類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29.69億美元,同比增長8.05%,增幅上升0.9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59.81億美元,同比增長20.46%,增幅下降4.70個百分點。
印染(染整)
2007年1-5月份,中國印染行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利潤總額為18.71億元,同比增加17.88%;工業總產值700.62億元,同比增長12.52%;銷售產值678.53億元,同比增長12.35%;銷售收入665.33億元,同比增長13.59%。規模以上印染企業2017家,同比增長5.88%,印染布產量177.93億米,同比增長9.21%,增速減緩6.36個百分點,5月份單月產量41.38億米。
2008年1—8月份,由於原料、能源、人工價格大幅上升、利率上調,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各項費用上升較快,營業費用同比增長14.84%,管理費用同比增加13.95%,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32.28%,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8億元,同比增加2.6%,增速大幅回落,銷售利潤率3%,比2007年的3.50%減少0.5個百分點。
中國印染行業發展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紡織印染生產大國。但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同步。主要印染大類產品出口的平均單價比同期進口單價低,說明中國印染產品檔次較低,附加值不高;企業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產品功能的開發,卻忽略了印染對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印染企業大多以來料來樣加工為主,在工藝技術、品種開發和經營管理上多處於模仿追隨,自主的品牌較少,研發創新能力差;染整設備工藝參數線上檢測、線上控制技術,開發新設備,製造精度和配套件,節能、環保,售後服務等方面都落後於國外先進水平。
印染行業應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國家出台相應的政策治理印染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改善環境,倡導生產與環境和諧發展,加大科技投入,使印染機械向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省時高效、短流程方面發展。
“十一五”印染行業規劃,以提高印染產品質量、推行節能降耗技術、強化環境保護為原則,以現代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為手段,發展塗料印染、微懸浮體印染、轉移印花、數碼印花等無水或少水印染工藝技術,加快生態紡織品和功能性紡織品研發和生產;推行環保、節能、清潔生產印染加工技術,實現印染行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廢水治理達不到要求的落後工藝裝備和印染企業。

印花

我國在織物上印花比畫花、綴花、繡花都晚。目前我們見到的最早印花織物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印花綢被面。

印花技術

在中原地區,印花技術的再度復興是從纈開始的,纈有絞纈、葛纈和夾纈。絞纈、葛纈實際上就是一種仿染印花的織物。

經過

唐代的印染業相當發達,除的數量、質量都有所提高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印染工藝,特別是在甘肅敦煌出土的唐代用凸版拓印的團窠對禽紋絹,這是自東漢以後隱沒了的凸版印花技術的再現。從出土的唐代紡織品中還發現了若干不見於記載的印染工藝。到了宋代,我國的印染技術以經比較全面,色譜也較齊備。明代揚慎在《丹鉛總錄》中記載:"元時染工有夾纈之路,別有檀纈、蜀纈、漿水纈、三套纈、綠絲斑纈之名"。名目雖多,但印染技術仍不出以上範圍。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染料套用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時,有人這樣描繪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藍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紅坊,染大紅、露桃紅;有漂坊,染黃糙為白;有雜色坊,染黃、綠、黑、紫、蝦、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較複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至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以前,我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印染車間印染車間

鑑賞

我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艷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染料來源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兩大類。染紅色的礦物顏料有赤鐵礦和硃砂。早在山頂洞人時期即使用過赤鐵礦,但因它是暗紅色,故以後用於囚犯服色。硃砂又叫丹砂,色澤鮮亮,距今四千多年的青海柳灣墓地一男屍下就撒有硃砂。黃色有石黃(硫化砷)和黃丹(氧化鉛),青色為天然銅礦石,白色為鉛粉和白雲母,黑色為炭黑。植物染料中的紅色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薑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採用藍草製成的靛藍,故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名句傳世。黑色主要從胡桃樹、柿子樹、櫟樹等中得到。當用某種染料染色時,人們發現:織物每浸染一次,顏色便加深一些。由此,染色工藝便從簡單的浸染髮展到套染及媒染。新疆吐魯番唐墓出土的絲織物有二十四種顏色,其中僅紅色就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也有六種之多。在原色套染的基礎上,還出現了不同染料的套染技術,使織物的顏色更加豐富。到清代,有關染色的色譜和色名,由天然色彩的縱橫配合發展至數百種之多。媒染早在春秋時已出現,即在染色中使用媒染劑。如用植物染料染黑色時,加一點青礬,便可提高色牢度。在染色方法上,絹、紗及棉布等都可以先織後染。而錦、繡等則需要先將絲線染色再織。我國古代曾把印花織物通稱作“纈”,所以印染工藝又分為﨟纈、夾纈和絞纈等數種。①﨟纈,又稱蠟纈,即蠟染。秦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首先掌握了用蠟防染的技術。它是用融化的蠟在織物上畫出圖案,然後入染,煮出蠟,顯出色地白花。由於蠟凝結後的收縮或加以揉搓,產生出許多裂紋,入染後,色料滲入裂縫,成品的花紋上往往出現一絲絲不規則的紋理,形成獨特的裝飾效果,蠟染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②夾纈。秦漢時已有,盛唐極為流行。它是用兩塊雕鏤相同圖案的花板,將布帛夾在中間,在鏤花處染色,成為花紋。其圖案特點是花紋對稱,具有均衡規律的美。夾纈可染二、三種顏色。③絞纈。是民間常用的一種印染方法。通常可分兩種:一是用線將布紮成各種花紋,釘緊後入染,釘扎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圖案,具有暈染的效果。另一種是將穀粒包紮在織物上,然後入染,形成各種圖案花紋。除上述主要印染方法外,春秋戰國時還出現過凸版印花等工藝。至 1834 年法國佩羅印花機發明前,我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印花概述

紡織品印花就是在紡織品上印上各種顏色的花紋圖案的方法。 傳統的印花過程包括:圖案設計、花紋製版、色漿調製、印製花紋、後處理(蒸化和水洗)等幾個工序
印染印染

印花分類

  1. 從印花工藝上分
(1)直接印花
印花色漿直接印在白地織物或淺地色織物上。
特點:印花工序簡單,適用於各類染料,可套用於各類織物上。
(2)防染印花局部地防止染料上染或顯色,從而在染色織物上印得各色花紋。
防白印花:印花色漿含有能破壞或阻止地色染料上染的化學物質,印花處地色不能上染,印花處呈白色花紋的稱為防白印花。
色防印花:印花色漿中含有與防染劑不發生作用的染料,防染同時上染纖維。
特點:精細度不及拔染印花,但染料品種多
2. 從印花設備上分
(1)篩網印花
套用較普遍
篩網為主要印花工具,有花紋處呈鏤空網眼,無花紋處網眼被塗覆,色漿被刮過網眼而轉移到織物上。
根據篩網形狀
(2)平網印花
花型大小和套色數不受限制,印花時織物基本不受張力。
(3)圓網印花
花型大小受圓網周長限制,花型有限制,生產效率高。
(4)輥(gǔn)筒印花
20世紀普遍使用的印花方法
印花輥筒工藝繁複,適宜印製批量較大的花布,印小批量時成本較高,逐漸被篩網印花取代。
在花筒上為凹陷花紋
花紋清晰度高
(5)轉移印花
用印刷方法將染料印在紙上,然後在把它轉移到紡織品上。
加工過程短,花紋富有藝術性,能印製層次豐富、形態逼真的圖案。
占印花產品產量5%
(6)噴墨印花
起源於噴墨印花機
印花工序簡單
印花品質高檔,顏色無套數限制
生產靈活性強

概況

l 染色: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纖維、紡織品獲得顏色的加工過程。
印染(染整)
染化料:主要有活性染料、士林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

套用

(1)將染料製成某種介質的溶液或分散液,利用染料與纖維之間產生物理的、化學的或物理化學相結合的作用對纖維染色。
印染工廠印染工廠
(2)用化學方法使染料中間體在纖維上生成顏料,使紡織品具有一定的顏色。

染色牢度

l 染色獲得顏色應符合指定顏色色澤、均勻度和牢度等要求,同時也應該符合一定標準的生態環保要求

分類

l 1.耐日曬牢度:染色物在日光照射下保持原料色澤的能力。
l 一般規定以太陽光為準
l 試驗室中,一般使用人工光源,如氣燈光、碳弧燈
l 國標:GB 730-1998《紡織品耐光和耐氣候色牢度試驗方法》
l 耐日曬牢度分為8級,1級為最低,8級最高
l 每級有一個用規定的染料染成一定濃度的藍色羊毛織物標樣,稱為藍色標樣
l 在規定條件下日曬,發生褪色所需時間大致逐級成倍地增加。
l 測定時,將染色試樣按規定條件曝曬,與標樣對比,評判其染色牢度。
l 影響耐日曬牢度的因素:
l (1) 不同結構的染料染色牢度不一樣
l (2)同一染料在不同纖維上的不一樣
l (3)濃度不同,牢度不一樣,一般高濃度比低濃度的差
l (4)環境條件也有影響,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濕率等
l 2. 耐氣候牢度
l 如果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將紡織品在氣候侵蝕不加任何保護的情況下或在模擬外界氣候條件下進行曝曬試驗,所測定的織物色牢度
l 3.耐洗色牢度l 指染色物在肥皂等溶液中洗滌時的牢度。
印染印染
l 耐洗色牢度包括原樣褪色及白布沾色兩項
l 原樣褪色:織物在皂洗前後相比的褪色情況
l 白布沾色:指與染色織物同時皂洗的白布,因染色物褪色而沾色的情況
l 標準:GB 3921-1997《紡織品耐洗色牢度試驗方法》
l 耐洗色牢度的褪色及沾色等級,分別按“染色牢度褪色樣卡”(灰卡)和“染色牢度沾色樣卡”
l 樣卡分5級9檔,每檔相差半級,以1級最差,5級最好
l 耐汗漬色牢度的評定方法與耐洗色牢度一樣
l 分為5級,分褪色和沾色兩種測試方法
l 摩擦牢度
l 分為乾摩擦牢度和濕摩擦牢度
l 乾摩擦牢度:乾的白布在一定壓強下摩擦染色織物時白布的沾色情況
l 濕摩擦牢度:用含水率100%的白布在相同摩擦條件下的沾色情況
l 濕摩擦牢度比干摩擦牢度差
l 標準:GB3920-1997
l 按規定條件將白布和試樣摩擦牢度,按原樣褪色、白布沾色情況,分別與褪色、沾色灰色樣卡比較
l 分為5級,1級最差,5級最好
l 影響因素:
l 與染料在纖維上分布狀態有關,染料染透性好,表面無浮色,則摩擦牢度高
l 染色濃度高時,易造成浮色,摩擦牢度差
l 評定染料的染色牢度,應將染料在紡織物上染成規定的色澤濃度才能進行比較
l 因為色澤濃度不同,所測牢度不一樣
l 主要顏色各有一個規定的所謂標準濃度參考比較樣,寫作“1/1”

理論概況

l 一般染料染色樣卡中所載的染色牢度都注有“1/1”、“1/3”等染色濃度, “1/3”的濃度為1/1標準濃度的1/3。

理論分析

l (一) 染料在溶液中的狀態
l 染料按其溶解度的大小,可分為水溶性染料和難溶性染料
l 1.水溶性染料
l 離子型的染料加入水後,由於水分子為極性分子,染料的親水部分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合,並根據親水性的強弱,與水形成水合離子或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
l 如直接、酸性、活性、陽離子及還原染料與硫化染料的隱色體
l 溶解度大小與染料種類、溫度、染液pH值等因素有關;
l 加入助溶劑(如色素、表面活性劑),有利於染料的溶解
l 含有羥基的色酚,鹼性條件下,溶解度提高
l 含有氨基或取代氨基的,在酸性條件下生成銨鹽而電離成染料陽離子 不溶性偶氮
l 與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 中性染料
l 由於染料分子之間的疏水部分的氫鍵和范德華力的作用而使染料發生不同程度的聚集
l 聚集傾向與染料分子結構、溫度、電解質、染料濃度等有關 染料分子結構複雜、分子質量大、同平面的共軛體系,容易聚集
l 溫度低,聚集傾向大
l 加入電解質,聚集增加
l 濃度高,聚集傾向大
l 在染液中,染料離子、分子及其聚集體之間存在著動態平衡關係
l 染料對纖維上染是以單分子或離子狀態進行,隨著上染,聚集體不斷解聚,直至平衡
l 2. 難溶性染料
l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如分散染料、還原染料等
l 在實際染色中,染料用量遠大於其溶解度,染料在水中主要以分散狀態存在
l 染料顆粒藉助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穩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懸浮液
l 染料在溶液中的狀態
l (1) 細小晶體狀態懸浮在染液里
l (2)一部分染料溶解在分散劑的膠束里
l (3)小部分成溶解狀態
l 三種狀態保持一定的動態平衡關係
l 注意保證染液的分散穩定性
l (二)上染過程
l 上染:指染料自染液(或其他介質)而向纖維轉移並將纖維染透的過程
l 上染過程和染色過程略有差別
l 大多數染料染色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簡單過程,上染完畢,只需經過水洗等後處理,染色過程就結束。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及分散染料
l 另一些染料上染過程結束後還需要經過一定的化學處理,染色過程才算完成,如還原染料、活性染料
l 染料從外部介質(外相)向纖維(內相)的轉移擴散過程為基礎的,是染料在兩相間的分配過程。
l 包括染料從外相向纖維表面擴散、在纖維外表面的吸附、在纖維中的擴散及在纖維內表面的吸附與固著組成。
l 外相:固態、液態、氣態或液態與氣態的結合態(超臨界態)。
l 液態:染料在水中、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中的溶液或分散液
l 固態:印花過程中的漿膜
l 氣態:分散染料
l 超臨界:二氧化碳
l 可分為三個階段
l 吸附:染料從染液向纖維表面擴散,並上染到纖維表面 擴散:吸附在纖維表面的染料向纖維內部擴散
l 染料固著在纖維內部
l 1.染料的吸附
l 染料在染液中靠近纖維到一定距離後,染料分子被纖維表面迅速吸附,並與纖維分子間產生氫鍵、范德華或庫侖引力結合
l 纖維對染料分子的吸附主要是通過物理吸附(如范德華力和氫鍵)及化學吸附(如離子鍵)等來完成的
l 染料的吸附是一個可逆過程,吸附和解吸反覆進行,這有利於染色的均勻
l 染色初期,吸附快,解吸慢;隨著染色進行吸附逐漸變慢,解吸變快;直到達到平衡
l (1) 物理吸附
l 范德華力:
分散染料對疏水性纖維
耐縮絨性酸性染料(中性浴)對羊毛
l 氫鍵:
染料和纖維通過羥基、氨基、醯胺基、偶氮基等基團形成。
直接染料和纖維素纖維結合
l 庫侖力:
蛋白質纖維、聚醯胺纖維(正電荷),酸性染料(負電荷),吸附
纖維素纖維(負電荷),直接、活性染料(負電荷),阻礙
l 三種力同時存在,但在具體上染中各有不同
l (2)染料的上染性能表示
l A.直接性:染料能從染液中向纖維表面轉移的特性
l 只表示染料在一定條件下的上染性能
l 受溫度、電解質、浴比、染液pH值、染色濃度等因素的影響
l 直接性高的,容易吸附在纖維上,吸附速率快
l 可用上染百分率表示
l B. 上染百分率
l 指上染在纖維上的染料量與原染液中所加染料量的百分比值
l 染料對纖維的直接性是由染料與纖維的分子間的引力產生的
l C. 親和力
l 表示染料從溶液中的標準狀態向纖維上的標準狀態轉變的趨勢和量度
l 親和力越大,染料的上染能力越大
l (3)影響因素
l 染色溫度:提高,吸附速率加快,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l 加酸:加快酸性染料在羊毛,減緩陽離子染料在腈綸
l 加鹽:若染料和纖維所帶電荷相同,促染作用,如直接、活性染料對纖維素纖維吸附;若相反,緩染作用,如減緩陽離子染料對腈綸的吸附
l 前處理均勻,染色均勻;染液中各處的染化料、溫度等均勻;染料吸附速率過快,易染色不勻
l 2. 染料的擴散
l 染料吸附到纖維表面後,在纖維內外形成染料濃度差,因而向纖維內部擴散並固著在纖維內部
l 比染料吸附速度慢得多,決定上染速率的關鍵階段
l 擴散過程中染料分子受到纖維分子的機械阻力、化學吸引力及染料分子間吸引力的阻礙
l 擴散直到纖維和溶液間的染料濃度達到平衡,纖維內外表面染料濃度相等即染透為止
l 擴散模型
l 孔道模型:纖維中存在許多曲折而相互貫通的小孔道,染料通過這些孔道向纖維內部擴散,在孔道中吸附和解吸處於平衡狀態。
l 適用於親水性纖維和玻璃化溫度以下的疏水性纖維
l 自用體積模型
l 在纖維總體積中存在未被纖維分子鏈段占據的一部分體積,稱為自由體積
適用於玻璃化溫度以上的疏水性纖維
l 染料分子小,纖維縫隙大,染料在纖維內擴散阻礙小
l 染料和纖維分子間作用力大,直接性高,擴散困難
l 加大纖維縫隙因素(提高染色溫度、助劑膨化)
l 微結構不勻,染色不勻
l 染料擴散也為可逆過程,染色達到一定時間達到平衡
l 平衡上染百分率:達到染色平衡時的上染百分率,是在規定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高上染百分率
l 上染速率曲線:在恆溫染色條件下,染料上染百分率隨染色時間變化曲線
l 半染時間:上染百分率達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需的時間
l 半染時間短,染料上染速率快
l 為染料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
l 染料拼色,應選用半染時間相近的染料
l 染色達到平衡需要很長時間,實際染色只要在纖維內部充分擴散,不影響耐摩擦及耐日曬色牢度即可
l 3.染料的固著
l 上染的最後階段
l 進行快,對染色牢度影響很大
l 染料與纖維主要通過范德華力、氫鍵、離子鍵和共價鍵結合
l 可在上染的同時進行,即染色過程只有吸附和擴散
l 可經固色處理(如直接染料),化學處理(活性染料)
印染面料色彩關係
  1. 面科花型
面料的花型設計是較為專業的設計過程。經過專業訓練的設計師能夠將各種題材的圖案元素,變化成不同的造型,組成一幅幅圖案,然後,結合面料色彩設計的原理設計出面料的外觀。包括面料的材質、組織條紋,圖案色彩等基本元素。
花型作為面料的靈魂,直接影響設計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價值。面料的花紋、色彩的配置種類是多方位的,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類:
1、按面料的紋樣大小分
可分為太花型、中花型小花型。大花型可以是大花、大格、大點的圖紋,主要特點是花型奔放、醒目。中花型的圖紋大小中庸,是相對於較大花紋和較小花紋的尋常花型,特點足穩定、朴索。小花型包括小花小格小點等圖紋,特點是典雅、溫馨。
2、按面料紋樣的圖、地關係分
可分為滿地彩花型和清地彩花型。滿地彩花型是以大面積布滿花紋的形式,表現喧鬧、多彩的面料外觀。清地彩花型的花紋和圖、地關係明確,花清地明,表現冷靜、輕柔的花紋特點,俗稱“清水花型”。
3、按面料的花紋色彩分
分為一套色、兩套色及多套色,鮮色調和灰色調面料.淺色調面料和深色調面料。面料上具有的色彩形式的差異,使面料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有的輕盈、活潑,有的穩重、寧靜,有的優雅,有的粗獷等。
4、按面料花紋的題材分
分為具象花紋和抽象花紋。具象的題材範圍極廣,如花卉、植物、動物、人物、建築、風景及各種實例圖案等。抽象的題材則包括幾何線條構成的圖紋,亦包括視幻藝術、現代美術和原始藝術等。抽象和其象花紋的選擇,影響著面料色彩的搭配,根據不同的題材,町以分別借鑑自然界的繽紛色彩,或從各民族傳統文化巾受到啟迪,可以表現出原始的、民族的、田園的色彩情感,為面料能夠具有完美的風格奠定良好的基礎。
5、按面料的花紋樣式分
可分為五種主要類別:
6、流行色和常用色的套用與組合
流行色和常用色的套用與組合可作為與各種風格面料花紋相貼切的配色方案:

    染色方法

    l 染色方法的實施是在染色設備上完成的
    1、微孔布料塗層
    微孔塗層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實現:
    2、親水性布料塗層
    親水性塗層的透濕性是利用塗層劑高分子熱運動形成的自由體積及高分子間的空間,構成了允許水蒸氣分子通過的孔。由於塗層劑聚氨酯溶液中含有親水性基團,汗液水蒸氣分子通過吸附一擴散一解吸的作用透過塗層。
    3、複合型布料塗層面料
    在孔結構上再作親水性整理,用來提高微孔沫層的拒水透濕性。在選擇親水性整理劑時,注意不要造成不可接受的透濕性損失。

    方法分類

    l 按染色方法可分為:浸染機、卷染機、軋染機
    l 按被染物形態:散纖維染色機、紗線染色機、織物染色機、成衣染色
    l 按染色溫度及壓力:常溫常壓染色機、高溫高壓染色機
    l 按設備運轉方式:間歇式染色機及連續式染色機
    l (三)勻染和移染
    l 廣義的勻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織物表面以及在纖維內各部分分布的均勻度
    l 染料在纖維內均勻分布,透染
    l 分為4種情況
    l (1) 在纖維束及纖維內分布均勻,理想狀態
    l (2)在纖維束內分布均勻,但只分布在單纖維表面,纖維環染,近似勻染,染色結果較第一種情況濃
    l (3)纖維束環染(白芯)
    l (4)纖維束外圍纖維環染或不均勻染色,內部纖維不染色
    l 影響勻染因素
    l (一) 纖維及及其結構均勻性
    l 不同成熟度的棉
    l 不同產地、不同生長部位的毛
    l 化學纖維
    l 前處理
    l (2)上染條件
    l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
    l 浸染控制勻染手段
    l 緩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緩染劑
    l 移染——上染較多部位的染料通過解吸轉移到上染較少的部位
    l 軋染控制勻染手段
    l 浸軋均勻性
    l 防泳移
    l 散纖維染色:多用於混紡織物、交織物和厚密織物
    l 紗線染色:紗線製品、色織物或針織物
    l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貨短、適應變化
    l 原液著色:有色纖維,如丙綸
    l 根據把染料施加於染色物和使染料固著在纖維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為浸染(或稱竭染)和軋染兩種
    l (一)浸染
    l 將紡織品浸漬於染液中,經一定時間使染料上染纖維並固著在纖維上的染色方法
    l 在染色過程中,染料逐漸上染纖維,染液中染料濃度相應地逐漸下降
    l 適用於各種形態的紡織品染色,尤其適用於不能經受張力或壓軋的染色物
    l 浸染時,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時循環運轉,也可以只有一種循環
    l 一般為間歇式生產,設備比較簡單,操作比較容易,生產效率較低
    l 主要有:散纖維染色機、絞紗或筒子紗染色機、經軸染色機、卷染機、繩狀染色機、噴射溢流染色機、氣流染色機等
    l 浴比:浸染時,染液質量與被染物質量之比
    l 染色濃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對纖維質量的百分數(o.m.f.)表示
    l 影響染色因素:
    l (1)保證染液各處的染料、助劑的濃度均勻一致
    l (2)控制上染速率,通過調節溫度及加入勻染助劑來達到
    l 調節溫度使染浴各處溫度均勻一致,升溫速率必須與染液流速相適應
    l 加入勻染劑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
    l (3)浴比大小
    l (4)消除織物內應力
    l (二)軋染
    l 將織物在染液中經過短暫的浸漬後,隨即用軋輥軋壓,將染液擠入紡織物的組織空隙中,並除去多餘染液,使染料均勻分布在織物上,染料的上染是(或主要是)在以後的汽蒸或焙烘等處理過程中完成的
    l 和浸染不同,織物浸在染液里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幾秒到十幾秒
    l 織物上的軋余率(帶液率,織物上帶的染液質量占乾布質量的百分率)不多,在30%~100%之間
    l 不存在染液的循環流動,沒有移染過程
    l 一般是連續染色加工,生產效率高,適合大批量織物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張力較大,通常用於機織物的染色
    l 為了保證勻染性及防止色差
    l (1)軋液要均勻,織物浸軋後,前、後、左、中、右的軋余率要求均勻一致
    l (2)良好的潤濕性能
    l 染液要迅速透入織物的組織空隙,除前處理充分外,可在染液中加入適當潤濕劑。
    l 浸軋形式:一浸一軋、一浸二軋、二浸二軋或多浸一軋
    l 經過軋壓後,織物上染液可以分為三部分:
    l (1)纖維所吸收的染液
    l (2)留在織物組織的毛細管空隙中的染液 (3)留在織物間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動的染液
    l 烘乾時,後兩部分染液通過毛細管效應,向織物的受熱表面移動,產生“泳移”現象,造成色斑
    l 泳移:指織物在浸軋染液以後的烘乾過程中染料隨水分的移動而移動的現象。
    l 泳移不但使染色不勻,而且易使摩擦牢度降低
    l 織物含濕量越大,軋余率越高,越易泳移
    l 除降低軋余率外,還可加入防泳移劑
    l 染液濃度的控制
    l 一般染料對纖維有一定的直接性,染料會發生纖維吸附,軋余回流回來的染液濃度降低,
    l 織物烘乾形式:紅外線烘燥、熱風烘燥、烘筒烘燥
    l 熱風烘燥:對流傳熱,烘燥效率較低
    l 烘筒烘燥:接觸式烘燥,烘燥效率高,但易造成烘乾不勻和染料泳移,一般與紅外線烘燥和熱風烘燥聯合使用
    l 使染料固著方法:汽蒸、焙烘(或熱熔)
    l 汽蒸就是利用水蒸氣使織物溫度升高,纖維吸濕膨脹,染料與化學試劑溶解,同時被纖維所吸附而擴散進入纖維內部並固著
    l 有常壓飽和蒸汽汽蒸
    l 常壓高溫蒸汽(過熱蒸汽):170~190℃,用於滌綸及混紡織物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
    l 高壓高溫蒸汽:滌綸及混紡織物染色
    l 焙烘:以乾熱氣流為傳熱介質使織物升溫,染料溶解並擴散進入纖維而固著
    l 一般為導輥式,特別適用於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固色
    l 軋堆染色:在浸軋後堆置過程中固色的一種半連續染色方法
    l 主要用於活性染料對棉織物的染色

    大跨越

    斗轉星移,中國印染業在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背景下迎來了最具挑戰性的一年。隨著世界紡織生產中心在亞洲和中國的繼續拓展,2009年,中國印染企業之間的合縱聯橫和政府部門新的法律政策交織在一起;中國印染企業和國際印染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交纏在一起,轉眼即逝的機遇和突然而至的危機交替在一起,印染業正面臨著一場歷史性的生存考驗。
    問:中國印染的腳步邁向何方?
    答:關鍵在於“與時俱進”。
    1. 和諧發展,實現產業水平提升
    印染工業是一個需要做強做大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面臨極大挑戰的產業。當前,中國經濟與社會正處於整體轉型的大背景中,產業結構轉型、增長方式轉型、經濟體制轉型,乃至社會結構轉型,而與國內其它行業相比,由於中國印染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的特殊性,以及行業在整個社會中的位置、人文社會等因素,它的轉型又領先於或不同於其它的行業。從最近一個時期經濟變數傳遞出的信息,可以感覺到中國印染正進入以產業結構轉型引發的增長方式的轉型,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從發展大勢看,染整被稱為紡織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承載著創造附加價值、商品差異化等重要功能。該行業具有多方面特點:一是大量消耗能源;二是大量使用化工原料,三是產生大量的污染。在能源、化工產品雙雙漲價的背景下,印染業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而在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印染行業準入條件》中明確指出,從2008年3月1日起,新建或擴建印染項目必須符合準入條件,同時,新建、改擴建印染項目應在省級或以上投資部門備案,經過多個部門組成的核查組核查後方能投產。重點加強對印染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制度,嚴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依法限制新建的污染嚴重的項目,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實現印染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中國印染在整個工業鏈中,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在它的上游,是化工和機械、化纖等,各種印染技術都需要上游企業的支持和合作。在環保方面,由於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印染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以少排放污水等為目標的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大大降低了印染用水量和污染物負荷,同時,廢水治理技術也相當成熟,規模大、實力強的印染企業,有能力進行環保設備投資,因此能夠有效地控制印染企業對於環境的污染。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現代印染業不僅不應該是人們印象中的“污染大戶”,而且完全有可能也應該建成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綠色產業。
    同時,隨著中國印染企業在社會中的發展,重視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國際市場的“準入證,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長中的中國印染企業要獲得國際市場的份額,就要積極履行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並加大這方面的力度。
    1. 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
    中國印染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再加上獨立創新的風險較大,企業往往是看到別人的產品取得成功便一哄而上,盲目跟隨,近幾年一些企業迅速跟風引起了眾多資金的湧入,供產失衡,價格競爭的現象日益激烈。印染業的領先者如果不能形成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先發優勢所形成的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必然使產品進入障礙降低,造成跟風競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規劃建議,最引人注目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目前,全球紡織品生產的重心已完全移到了亞洲,並以中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為核心進行拓展。國際經驗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階段,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會遞減,而體制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與科技創新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當前,我國印染業的核心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缺乏知名品牌,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取得國際分工的道路已經越走越窄。中國印染業已進入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以提升中國印染的整體競爭力,實現經濟成長驅動力的順利接替。
    在中國印染的創新工程中,尤其值得關切的是品牌創新,要走國際化的道路,迅速地把中國印染的品牌做大做強。在這方面,義大利紡織面料業和義大利時尚業合而為一的品牌創舉可給中國印染業以新的啟示。中國印染業的一些品牌已經在國內具有了相當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與此相比,這些品牌在國際化進程方面卻顯得步履蹣跚,徘徊不前。中國印染企業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在國際競爭中展示自己,在周邊新崛起的紡織印染群體中鶴立雞群,努力贏得持續發展的領先權。
    1. 合縱聯橫,尋求規模化發展
    可以說,改變印染業當前的處境,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對策,還需要上下游產業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印染業面臨的困難實際上是整箇中國紡織業的困難,不能單純地要求染印企業通過一己之力來改變局面,而是需要紡織行業摒棄本位主義思想,共同來承擔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和跨國集團,特別是與染指印染業的海外巨頭相比,國內印染業規模偏小,而且在傳統體制的束縛下,由於地方保護與產權結構的約束,難以能夠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大部份的印染企業的經營範圍只局限於少數區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企業。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為了應對國際化背景下的印染業競爭新局面,國內印染業的合縱聯橫,尋求規模化發展以獲得規模經濟優勢是當務之急。在策略上,可以先採取行業內資源的有效整合,在變動不定的市場環境下,讓一些缺乏競爭優勢,難以獲得良好發展前景的印染企業通過同業之間的併購逐步退出印染業市場,而將經營資源和客戶群體轉移給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以獲得印染業內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獲得更大的收益。在進行合縱聯橫中,一方面要眼光向內,另一方面又要把眼光向外,要擴大合作範圍,積極引入印染行業外的其它有意向和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印染業,特別要藉助目前比較發展的資本市場,引入具備雄厚資本實力的戰略合作者,以壯大印染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要讓中國紡織印染企業快速做強做大,其中的核心是要為中國紡織印染業創造一個良好的迅速擴張的條件和環境。第一,從所有制方面,打破所有制的界限,鼓勵紡織印染業多種所有制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第二,從企業的規模方面,小企業具有“船小掉頭快”的優勢,但是小企業活力再強,也是小企業,只有大型的紡織印染企業的競爭力強了,才能提升中國印染業的競爭力。第三,擴大重點印染企業的上市渠道,在資本和金融市場給予金融支持。國際跨國公司的擴張發展歷史上加速度的原因之一,就是獲得了資金的支持,可以從容地進行併購,而且不是一家一家小併購,而是一批一批地購併。第四,制定相應的法規和政策,鼓勵印染企業間的聯合併購和重組,鼓勵國內有實力的投資者向印染業延伸。第五,建立正常的市場秩序,禁止價格戰等惡性競爭,使得中國紡織印染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第六,鼓勵本土印染企業向目前競爭力較弱,未來潛力巨大的越南、泰國、巴基斯坦及南美洲等地區和國家發展。

    分析概況

    提高染整生產質量,與染整用水的水質息息相關,節能降耗是所有印染企業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難題,針對印染用水量大的特點,結合各用戶的實際情況,開發新的取水水源,利用臨近的河水資源經過深度處理,取代市政自來水,可大大地降低生產成本。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河水水質情況已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本公司利用多年來的水處理工程實踐經驗,結合印染用水特點,總結出一套專門應對處理各類水源水質,用於印染供水的工藝與技術。

    分析表

    1. 1 印染用水指標(見表)
    項 目
    指 標
    項 目
    指 標
    濁度(FTU)
    ≤5
    鐵、錳(mg/L)
    1. 1
    色度(倍)
    ≤10
    耗氧量(mg/L)
    ≤10
    PH
    1. 5~8.5
    總固體(mg/L)
    65~150
    總硬度(以CaCO3 計, mg/L)
    染液、皂洗水≤18 mg/L,一般洗滌用水≤180 mg/L
    註:本數據參照《印染手冊》
    1. 2水質指標與影響染色分析
    2. 2.1 濁度
    濁度的產生是由於水中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微粒。
    懸浮及膠狀的微粒對染品表面有較大的影響,出現污漬、色斑,因此嚴格控制濁度是必須的。《印染手冊》所要求5FTU指標值,在染色套用過程中也會造成輕微影響,我公司在工程實踐中濁度指標控制在1FTU以下。
    1. 2.2 色度
    色度是由溶於水的腐殖質、有機物或無機物所造成,也有工業廢水引起的。染色是用染料按一定方法將織物染色過程,是一種吸附、擴散的過程,如果溶解染料的水溶液中存在色度,必然對染料的顏色產生干擾,造成染品出現色差現象。這種現象對淺色染品影響相當明顯,為些對色度有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要求不大於10倍。
    1. 2.3 PH
    Ⅰ)、PH值對染料在水中的電離與溶解有影響。
    染料在水中狀態是一種電離、溶解、聚集的過程。染料分子中一般含有羥基、氨基、硝基等極性基,有些還含有磺酸基、羧基等可電離的基團,染料在水中受水分子作用,使染料分子間作用力減弱而溶於水中。而PH值影響染料電離度的大小,含有不同基團的染料在不同的PH條件下電離度不同。
    Ⅱ)、PH值對纖維在水中的動電層電位有影響。
    動電層電位表示纖維吸附層表面對溶液內部的電位差。動電層電位高低影響纖維與染料分子的吸附能力。當溶液中PH值升高,即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增加,有利於纖維中酸性基團的離解,也有利於纖維吸收氫氧根的水合離子,而使動電位層絕對值增加,反之亦然。
    表觀表現為影響染品的色光,影響染料的上染率。因此保持穩定的PH值的範圍,有助於染色品質。
    1. 2.4 硬度
    硬度主要是由水中鈣、鎂離子等形成的,由於加熱過程中分解成沉澱物。染色過程中容易使染料和助劑產生沉澱,造成染色不均及色澤鮮艷度和色牢度下降,而且還會使肥皂生成不溶性鈣鎂皂沉澱在織物上形成斑漬沾污,影響織物手感和光澤,嚴重時會出現 “白粉”。
    1. 2.5 鐵錳離子
    水中主要以溶解性的二價鐵、錳離子存在,狀態很不穩定,當接觸氧化後二價鐵離子氧化成不溶性的三價鐵,二價錳離子會氧化成不溶性的四價錳。染液中鐵錳離子超高時,染色過程中充分氧化生成沉澱物,會引起染液色度增大,使染品表面著色,出現銹斑。
    1. 2.6 耗氧量
    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主要包括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是有機物,反映有機物的污染程度。水中有機物主要是指腐殖酸和富里酸的聚羧酸化合物、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污染物。
    染液中有機物的存在會使有機物沾附在染品上,染品出現色光萎暗現象。
    1. 2.7 總固體
    包括溶解固體和懸浮固體,其中溶解固體包括溶於水中的各種無機鹽類、有機物等,懸浮固體是指不溶於水中的泥砂、粘土、有機物、微生物等懸浮物質。懸浮固體在濁度指標中有反映,不再贅述。溶解固體主要包括無機鹽類,含鹽量對染色的影響可以從染色原理進行分析。
    Ⅰ)、含鹽量對染料在水中的解離有影響。
    Ⅱ)、含鹽量對纖維在水中的動電層電位有影響。
    由於鹽類含有陰、陽離子,通過離子在纖維表面的吸附,對動電層電位產生影響,影響染料與染品分子間作用力,從而影響了上染能力。因此在染色一定階段中常加入中性電解質,用於促染或緩染。
    在工程實踐中經過多次驗證,建議含鹽量控制在低於300mg/L以下還是可以滿足染色需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