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存審(李存審)

符存審

李存審一般指本詞條

符存審(862年-924年),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唐末五代時期前晉後唐名將。因被賜為李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

符存審原是李罕之部將,後被晉王李克用收為養子。他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代晉王,累破後梁,驅逐契丹,大小百餘戰,未嘗敗績,最終官至檢校太師、中書令、幽州盧龍節度使,鎮守幽州。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審被內調為宣武軍節度使,結果還未接到詔命便在幽州病逝。贈尚書令,後追封秦王。

基本介紹

  • 本名:符存審
  • 別稱:符存、李存審
  • 字號:字德祥
  • 所處時代:唐末五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陳州宛丘
  • 出生時間:862年
  • 去世時間:924年6月19日 
  • 主要成就:屢破梁軍、驅逐契丹
  • 官職:幽州盧龍節度使、中書令
  • 爵位:秦王(追封)
  • 追贈:尚書令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累功進職,屢破梁軍,鎮守幽州,遺恨病逝,主要成就,軼事典故,險遭處決,勸諫莊宗,遺鏃誡子,人物評價,家庭成員,父親,兒子,史籍記載,藝術形象,民間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符存審年輕時性格豪邁,足智多謀,喜談兵事。他在乾符年間糾集豪強,保護鄉里,後依附光州刺史李罕之。中和三年(883年),符存審隨李罕之投奔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在河陽軍中擔任小校,多次與秦宗權的蔡州軍作戰,頗有戰功。
光啟二年(886年),諸葛爽病逝,其子諸葛仲方被部將劉經擁立為藩帥。李罕之本欲趁機攻取河陽(治今河南孟州),結果卻被劉經擊敗,只得退保懷州(治今河南焦作)。其部下將佐皆潰散。符存審前往太原,投奔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李克用將符存審收為養子,賜姓為李,讓他統領義兒軍

累功進職

符存審性情謹慎篤厚,因而深受李克用寵信,常隨軍西征,累立戰功,後隨征雲州防禦使赫連鐸。他親冒矢石,率軍死戰,以致血流盈袖。李克用親自為他敷傷,每日都要詢問他的傷情。乾寧元年(894年),符存審擔任晉軍前鋒,隨李克用征討幽州節度使李匡籌,並攻占居庸關(在今北京昌平)。
乾寧二年(895年),符存審隨軍攻打邠州(治今陝西彬縣),征討邠寧節度使王行瑜。當時,邠州精兵都屯駐在龍泉寨,四面懸崖,易守難攻。符存審擊退王行瑜,力取龍泉寨,因功加授檢校左僕射。天復元年(901年),符存審又隨李嗣昭征討汾州(治今山西隰縣),生擒刺史李瑭,進封左右廂步軍都指揮使
天祐三年(906年),符存審進拜蕃漢馬步副指揮使,與李嗣昭一同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長治),收降守將丁會,而後又隨周德威大戰夾城,加授檢校司徒、忻州刺史,領蕃漢馬步都指揮使。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元開平。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相對抗。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故,長子李存勖襲任河東節度使、晉王。天祐七年(910年),符存審進拜檢校太保、蕃漢馬步副總管。不久,李存勖命符存審留守太原,親率晉軍主力出征柏鄉,取得柏鄉大捷。天祐八年(911年)三月,符存審接替李存璋,出鎮趙州(治今河北趙縣)。

屢破梁軍

天祐九年(912年),梁太祖朱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符存審與史建瑭李嗣肱率軍赴援。他屯兵下博橋(在今河北衡水北),用計突襲梁軍大營,逼得朱溫燒營遁走,因功遙領邢、洺、磁三州團練使。天祐十二年(915年),晉王李存勖因魏博鎮叛梁歸附,命符存審率前鋒占據臨清(治今河北臨西),趁機進兵河北,坐鎮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符存審屯兵魏縣,與劉鄩在莘縣一帶展開對峙,後又出兵貝州(治今河北清河),攻打張源德
天祐十三年(916年),劉鄩進犯魏州,卻被符存審率軍截斷退路,只得在元城與晉軍開戰,結果大敗而逃。符存審乘勝追擊,接連收復澶州(治今河南濮陽)、衛州(治今河南衛輝)、磁州(治今河北磁縣)、洺州(治今河北永年)、邢州(治今河北邢台)等地,被授為安國軍節度使、邢洺磁等州觀察使。同年十月,符存審兵臨滄州戴思遠棄城而逃,毛璋則獻城投降。李存勖遂改任符存審為檢校太傅橫海軍節度使,兼領魏博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又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圍困幽州(治今北京),守將周德威遣使告急。當時,李存勖正率晉軍主力與梁軍對峙,欲發兵相救,卻兵力不夠,但若不救,又擔心幽州失守。他為此猶豫不決,問策於帳下諸將。符存審與李嗣源閻寶都主張出兵。李存勖便讓符存審三人率七萬步騎援救幽州。符存審設下鹿角陣,阻擋契丹騎兵的衝擊,隨即萬箭齊發,重創契丹前鋒。而後,他先讓羸兵燃燒柴草,以煙霧迷惑敵軍,再發動步兵直趨敵陣,一戰大破契丹,斬首萬餘級,徹底解除幽州之圍。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天雄軍)、幽州(盧龍軍)、滄景(橫海軍)、易定義武軍)等地軍隊,準備直搗汴州(治今河南開封),一舉滅亡後梁。符存審率領一萬步騎,趕往魏州,參與大閱。同年十二月,梁晉在胡柳陂(治今山東鄄城西北)交戰。周德威戰死,李存勖也被梁軍圍困在一座土山上,形勢危急。符存審與兒子符彥圖拚死力戰,沖入梁軍陣中,與李存勖會合,重整陣勢,終於等到銀槍效節都來援。李存勖方才反敗為勝,擊潰梁軍。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升任內外蕃漢馬步總管,成為周德威之後的晉軍首將。他又修築南北兩城,互為犄角,夾擊德勝城(治今河南清豐西南)。同年七月,梁將王瓚從黎陽(治今河南濬縣東北)渡河,進犯澶州,結果被符存審擊退。他退據楊村渡,以控制上游。此後,梁晉兩軍日夜交鋒,對壘年余,大小戰鬥上百次。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李存勖命符存審與李嗣昭率軍前往救援。九月,符存審進入河中(治今山西永濟西),屯兵朝邑(治今陝西大荔東)。他鑒於梁軍一貫輕視河中軍的驕傲情緒,挑選二百精騎,摻雜在河中軍中作戰,挫敗梁軍銳氣,迫使劉鄩不敢輕易出戰。諸將擔心河中軍有所反覆,建議從速決戰,以早定勝負。李存審卻堅持“緩師示弱,伺隙出奇”之計,按軍不動,直到十餘日後方才進軍出擊,大敗劉鄩。他隨即又命裨將李建及到沙苑牧馬,以示鬆懈,誘使劉鄩撤退撤軍,而後率軍追擊,在渭河再次大敗劉鄩。

鎮守幽州

天佑十八年(921年),符存審與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義武節度使王處直、邢州節度使李嗣源、大同節度使李存璋、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等各鎮節度使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稱帝,卻被李存勖拒絕。不久,成德節度使張文禮在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叛亂。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死。
天祐十九年(922年),符存審被任命為北面招討使,征討鎮州。當時,鎮州久被晉軍圍困,城中糧盡,叛軍無力守城。守將李再豐暗中向符存審投誠,在半夜用繩子將晉軍拉上城頭。到天亮時,晉軍已全部登城,並將叛首張處瑾、張處球、高濛等人全部抓獲,送往魏州行台。張文禮雖然已死,也被開棺戮屍。李存勖加授符存審為檢校太傅、兼侍中,並在他還師魏州時親自出城迎接慰勞。
天祐二十年(923年),契丹南侵。李存勖聽從郭崇韜的建議,讓符存審負責北疆的防禦重任。符存審當時正臥病在床,上奏道:“臣效忠大王,不敢託辭推諉,但而今老病纏身,只恐不能擔此重任。”但李存勖仍舊任命他為幽州盧龍節度使,鎮守幽州。同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改元同光,是為後唐莊宗。符存審獲賜忠烈扶天啟運功臣勛號,加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食邑一千戶。

遺恨病逝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唐莊宗滅亡後梁,並遷都洛陽。符存審身為晉軍首將,卻未能參與收復中原的戰爭,鬱郁不歡,以致舊病復發。他請求前往洛陽,朝覲皇帝,並請掌控朝政的樞密使郭崇韜協助。郭崇韜雖位高權重,但功績和威望皆在符存審之下,擔心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暗中阻撓,不讓符存審回朝。符存審的妻子郭氏哭著對郭崇韜道:“我丈夫為國效力,與您又是鄉里舊識,您竟忍心讓他死在北地邊荒,實在無情。”郭崇韜慚愧不已。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審病重,再次上奏朝廷,請求入覲,但仍被駁回。他伏枕長嘆:“老夫歷事二主(李克用、李存勖),近四十年。而今天下一家,四方蠻夷乃至昔日敵對勢力,都可入朝覲見。而唯獨我被排除在外,豈非命運弄人。”郭崇韜得知符存審命不久矣,方允許他入朝。同年四月,唐莊宗調任符存審為宣武軍節度使、諸道蕃漢馬步總管。但詔書尚未抵達幽州,符存審已於五月十五日(6月19日)病逝,終年六十三歲。莊宗輟朝三日,追贈他為尚書令
長興二年(931年),符存審配享太廟,與李嗣昭、周德威一同附祭於莊宗廟廷。後來,符存審又被追封為秦王。

主要成就

符存審早年曾征討赫連鐸、李匡籌、王行瑜等藩鎮勢力,並奪取汾州、潞州等地,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鞏固河東根據地建立了赫赫戰功。他在幽州之戰、魏州之戰、幽州保衛戰、胡柳陂之戰、同州之戰等一系列梁晉爭霸戰爭中,屢次以少勝多大破梁軍,還以步兵擊敗契丹騎軍,協助晉軍奪取河北地區以及黃河沿岸要點,後又平定鎮州成德軍叛亂,為李存勖滅梁建唐奠定了基礎。

軼事典故

險遭處決

符存審年輕時曾被敵軍俘虜,將要在郊外被處死。他在臨刑之前,指著一堵危牆對行刑者道:“請您在那面牆下行刑,以便讓倒塌的牆覆蓋我的屍體,也算為孤魂造福,不至無人埋葬。”行刑者很可憐他,便命將他移到牆下,為此延緩了一點時間。敵軍主將一直在摟著歌妓飲酒,這時正想找人唱歌助興。歌妓道:“俘虜中有個叫符存審的,乃是妾身舊識,不如就讓他擊掌伴奏吧。”主將很高興,立刻命人釋放正要受刑的符存審。

勸諫莊宗

唐莊宗年輕時生性好戰,常率輕騎衝鋒,親臨戰陣,為此數次陷入險境。一次,莊宗又欲上陣,符存審叩馬而諫道:“大王肩負著恢復唐朝社稷的重任,應當為天下著想而愛惜自己。舉旗挑戰,揮劍上陣,這是將士的職責,不是大王該做的事情。臣雖無將帥之才,但也不敢不為君分憂。”莊宗只得作罷。後來,唐莊宗趁符存審不在,策馬跑出軍營,並對左右侍從道:“這老頭子妨礙我玩耍。”他到梁軍營前挑戰,結果中了梁將謝彥章的埋伏,被梁軍重重圍困,幸得符存審來援,方得脫困。從此,莊宗才將符存審的話視為忠言。

遺鏃誡子

符存審晚年對兒子道:“我出身貧寒,自幼便攜劍在外闖蕩,歷經四十年方才位至將相。期間歷經危難,數次衝鋒陷陣,入萬死而無一生,才有了現在這個地位。我一身傷痕累累,光從身上取出的箭頭就有一百多個。”他將這些箭頭拿出來給兒子們看,讓他們知道家業得來不易,要以奢侈為戒。

人物評價

郭崇韜:北邊捍禦,非存審不可。
薛居正:① 存審少豪俠,多智算,言兵家事。②存審少在軍中,識機知變,行軍出師,法令嚴明,決策制勝,從無遺悔,功名與周德威相匹,皆近代之良將也。
歐陽修:存審為將有機略,大小百餘戰,未嘗敗衄,與周德威齊名。
趙恩:威震四夷,勇冠三軍。精謀韜略。仗義行俠,衛國忠君。親賜秦王,千載流芳。(《題秦王符存審像》)
胡三省:① 晉王勇而輕,屢經危殆,其得免者幸也。然再危而再免者,皆李存審援兵之力。② 劉鄩用兵,十步九計,以此得名於時。至同州之役,與李存審遇,為所玩弄,若嬰兒在人掌股之上。
蔡東藩:疆湯決勝在多謀,用力何如用智優,任爾貔貅七八萬,尚輸良將幄中籌。
中國歷代戰爭史》:李存審於下博橋之戰,其戰術運用實有足多者。彼以寡弱之兵力,拒朱全忠傾國之眾,勝負之數已甚明顯。然存審之成敗,亦足以影響周德威攻燕之成敗,蓋若趙地不好,則德威不能善其後也。但存審以寡御眾,而欲保有趙地,實屬至難,唯一之圖,即出奇制勝耳。……而此一奇勝,對於滅燕戰役攻陷實大,誠可與周德威之功媲美。
中國軍事通史》:李存審一生用兵作戰,巧用智謀,儘量避免過早與敵人展開決戰,或派遣部分精兵潛入敵陣,或散布煙霧迷惑敵人,或通過險隘山道達到前線陣地,或放開部分陣地誘敵出逃,然後出敵不意,運用奇兵突然出襲,往往取得重大勝利。李存審和周德威都是後唐軍功卓著的著名將領。

家庭成員

父親

符楚,曾任陳州牙將

兒子

根據現有史料記載,符存審至少生有九子。
  1. 符彥超,歷任汾州刺史、晉州留後、北京留守、昭義節度使泰寧軍節度使
  2. 符彥饒,歷仕後唐、後晉,歷任曹州刺史、沂州刺史、金州防禦使、滑州節度使,官至檢校太傅。
  3. 符彥圖,早年曾為騎將,其後歷官經歷不詳。
  4. 符彥卿,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官至鳳翔節度使、守太師、中書令,封魏王。
  5. 符彥能,官至楚州防禦使。
  6. 符彥琳,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將軍
  7. 符彥彝,官至武安節度使。
  8. 符彥倫,官至定遠節度使、嚴州知州。
  9. 符彥升,官至昭慶節度使。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五十六·列傳八》
新五代史·卷二十五·唐臣傳第十三》

藝術形象

民間形象

民間傳說中,李克用有十二位義子, 加上親子李存勖,皆授太保銜,並稱十三太保。這十三人是: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信李存進李嗣本李嗣恩李存璋李存審(符存審)、李存賢史敬思康君立李存孝。其中,李存審(符存審)排行第九,是為九太保。

影視形象

1971年邵氏電影《十三太保》,陳全飾演九太保李存審(符存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