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芝鎮

景芝鎮

景芝鎮是山東省三大古鎮之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自古有“四縣通衢”之稱。鎮域總面積217平方公里,轄135個行政村,16萬人口。景芝鎮以釀酒聞名於世,是中國高粱燒酒的發源地之一。景芝名吃繁多,聞名遐邇,三頁餅金絲面綠豆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近年來,景芝鎮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以打造安丘城市副中心和區域性中心為目標,努力打造“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幹群關係融洽、黨風民風清正”的良好局面,推動了全鎮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景芝鎮先後被確定和命名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鎮、山東省十大魅力鄉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芝鎮
  • 外文名稱:Jingzhi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 下轄地區:萬家莊、紅旗、永貞、永和、鞠家莊子村等
  • 政府駐地:山東省濰坊市景芝鎮景酒大道48號
  • 電話區號:0536
  • 郵政區碼:262119
  • 面積:217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AAAA酒之城景區、齊魯酒地、青雲山、青雲湖、陳克烈士紀念塔
  • 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濰坊南苑機場
  • 火車站濰坊高密諸城
  • 車牌代碼:魯G、魯V
  • 景芝名人:黃菡、代煜龍
地理環境,榮譽稱號,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貌特徵,交通條件,經濟發展,企業風采,地方特產,景芝三頁餅,景芝小炒肉,景芝金絲面,綠豆糕,芝麻片,人口數據,農產品,中國小校,歷史名人,

地理環境

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歷史上與蒼山縣蘭陵鎮博山縣顏神鎮齊名。景芝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東南部,東經119°23′,北緯36°18′。距濰坊市區59公里,東距青島港120公里,北距膠濟鐵路30公里、距濟青高速公路、濰萊高速公路35公里,西北到濰坊機場40公里,206國道、沂(沂山)膠(膠州)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217平方公里,轄135個行政村,人口達15萬餘人。景芝鎮以釀酒聞名於世,是中國高粱燒酒的發源地之一,“一品景芝”被評為中國十一大名酒之一、為國家認定的芝麻香型白酒的代表產品、中國白酒著名創新品牌。景芝名吃繁多,聞名遐邇,三頁餅金絲面綠豆糕狀元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
蘇童題詞“中國芝麻香白酒第一鎮”蘇童題詞“中國芝麻香白酒第一鎮”

榮譽稱號

全國重點鎮
景陽門景陽門
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全國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
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
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
中國芝麻香白酒第一鎮
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山東省文明鎮
山東省環境優美鎮
山東省十大魅力鄉鎮 
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山東省中心鎮
濰坊市區域重點鎮

歷史沿革

景芝歷史悠久、文化薈萃,早在五千年前即有人類文化在此定居,1957年在鎮東南發掘出土的“黑陶薄壁高柄杯”,是龍山文化的產物。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其名最早見諸於《元史·順帝本紀》,據載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間,景芝地域數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獻瑞,故取皇帝年號首字和靈芝末字組成“景芝”這一地名,北宋設鎮。自元代以來,先後設巡檢司、通判、縣丞。自明代始,該地“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著”( 《安丘縣誌》),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之說,歷史上就是商賈雲集,富甲一方的重鎮。明代大學者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稱之為“齊魯三大古鎮”。
歷史上景芝隸屬關係複雜,其中解放前鎮境內分屬高密、諸城、安丘所轄。1945年6月解放,1946年設立淮安縣,、縣委縣政府住景芝鎮,後改為濰安縣,1954年並於安丘縣
景芝鎮在解放前又稱“玉皇城”,自明朝始建“玉皇閣”,其規制宏偉,發展至清朝香火鼎盛,形成“九廟十八壇”的格局,八方祭祀絡繹不絕,因其文化規制高於京城,配享九門,分別是阜康門(南門)、啟文門(東南門)、景陽門(東南門)、鎮東門(東門)、保元門(東北門)、永貞門(北門)、望闕門(西北門)、眾成門(西門)、障浯門(西南門),與京城九門一一對應,後城牆毀於戰火,九座城門及廟宇不復存在,現在景芝鎮區的主要村莊名稱便由此演化而來,成為今天的阜康村啟文村、景陽(東、西)村、鎮東(南、北)村、保元村、永貞村、慶安(南、北)村,後慶安南於1958年改名為紅旗村仁安村保全村太平村。因此,景芝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九門中尤以障浯門占據地利,此門南有霸王台,北有黃壇廟,進可攻,退可守。霸王台源於修煉於泱泱浯河中的一隻千年壽黿,百年前某夜,月朗星稀,雲圖輕舒,冰輪射電,星宿歸隱。忽然浯河上空一陣狂風颳過,剎那間,風起煙雲動,浪激波濤涌,千年壽黿真身浮現,搖頭擺尾,伸縮自如,飛升化龍只在今朝。凡夫俗子扼腕仰望,頓首仰望,股戰仰望,奔走仰望。突然,咔嚓一聲,一道霹靂一閃而過,空中出現四個大字:渡劫失敗!壽黿冒著青煙墜於障浯門南落而化為霸王台。從此成為障浯門之瓮城。
宋官疃鎮位於安丘縣的東南部,距市中心20千米。1955年設臨浯區,1958年屬臨浯公社,1962年析置宋官疃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設鎮。1997年,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宋官疃、王水崖、潘水崖、李水崖、周水崖、老莊子、大湖埠、小湖埠、魏林莊、山西、班家莊、東營、西營、大興、吉台官莊、河埠、楊家山前、黃泥泉、孟家官莊、西王莊、中王莊、後王莊、前王莊、宅科、萬戈莊、小市留、西近埠泉、南甘泉、新泉、伏戈莊、李家莊子、朱近埠泉、臨甘泉、大市留34個行政村。已撤銷併入景芝鎮。
2007年,撤銷臨浯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景芝鎮。2009年,將景芝鎮的大圈、郭家莊子、東於戈莊、西於戈莊、旺民莊、前張家莊、後張家莊、劉家屯、杜家莊、北張洛、賈戈莊、高家莊薛家莊於家莊等14個村劃歸濰坊市坊子區趙戈鎮(又稱為濰坊市生態經濟開發區王家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原臨浯鎮位於安丘東南部,南瀕渠河,距市中心30千米。 1955年設臨浯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仉崗、芝泮、東筆黑莊、中筆墨莊、西筆墨莊、劉家莊、堯上、小河套、班崗、鞠家莊、周家莊子、大里崗、小里崗、油坊場、宋家裡崗、丁家莊子、院上、套子、北林、東辛莊、西辛莊、南林、西古河、東古河、兆家莊子、小官路、西石埠、東石埠、建國、和平、西村、賈崗、苑家莊、高家莊、東朱耿、西朱耿、石家埠3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景芝鎮隸屬山東省濰坊市,轄135個行政村,15萬人。近年來,景芝鎮在山東省富民強省政策下、在濰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富強文明景芝、文化生態景芝、和諧幸福景芝”為目標,帶領廣大幹部民眾搶抓機遇,幹事創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行政村分別為:
賈崗、西村、油坊場、仉崗、院上、東筆墨、鞠家莊、西辛莊、南林、兆家莊、大市留、小市留、伏戈莊、老莊子、宋官疃、大興、楊家山前、西近埠泉、王水崖、宅科、後院、逄家莊、南楊莊、葛家彭旺、彭旺店子、郭崗、李家彭旺、西千里、大由方、小由方、代家莊、吳家莊、前屯、游家莊、王家莊、河崖、洛崗、大付崗、永貞村、程家莊子、紅旗、仁安、太平、永和、東王官疃、葛家莊、保全、鎮東、鎮東南、東莊子、保元、阜康、丁家莊子、小里崗、北林、大里崗、西筆墨、中筆墨、堯上、劉家莊、周家莊子、套子村建國村和平村、西石埠、東朱耿、西朱耿、東古河、南甘泉、臨甘泉、大湖埠、小湖埠、李家莊子、河埠、黃泥泉、吉台官莊、魏林莊、班家莊、萬戈莊、後王莊、前王莊、王家彭旺、大夫、鹹家莊、孫家沙浯、東千里、伏留、姚家莊、小付崗、後屯、田崗、小河北、鞠家莊子、豐田、建勝、東楊莊、萬家莊、埠口、南河西、北河西、西王官疃、鹿村、啟文、菜園、芝畔、宋家裡崗、景陽西、景陽東、小東莊、胡家莊、班崗、小官路、高家莊、西古河、東辛莊、西營、西王莊、孟家官莊、中王莊、潘水崖、李水崖、苑家莊、小河套、前崖、南小莊、新泉、石家埠、東石埠、東近埠泉、周水崖、東營、山西、前院、朱家沙浯、代家沙浯、前付崗、北景芝、西楊莊、慶安北。
所轄村代碼(不完整版)
370784100:~201紅旗村 ~202景陽東村 ~203景陽西村 ~204阜康村 ~205啟文村 ~206菜園村 ~207鎮東南村 ~208永貞村 ~209保元村 ~210小東莊村 ~211鎮東村 ~212東莊子村 ~213前院村 ~214後院村 ~215南河西村 ~216保全村 ~217仁安村 ~218太平村 ~219慶安北村 ~220永合村 ~221北河西村 ~222鹿村 ~223郭家莊子村 ~224北景芝村 ~225鞠家莊子村 ~226前屯村 ~227後屯村 ~228洛崗村 ~229河崖村 ~230王家莊村 ~231游家莊村 ~232南小莊村 ~233前崖村 ~234大由方村 ~235小由方村 ~236東千里村 ~237西千里村 ~238吳家莊村 ~239姚家莊村 ~240伏留村 ~241郭崗村 ~242店子村 ~243葛家彭旺村 ~244李家彭旺村 ~245代家莊村 ~246大夫村 ~247胡家莊村 ~248王家彭旺村 ~249南楊莊村 ~250代家沙浯村 ~251朱家沙浯村 ~252孫家沙浯村 ~253逄家莊村 ~254鹹家莊村 ~255葛家莊村 ~256東楊莊村 ~257西楊莊村 ~258萬家莊村 ~259程家莊子村 ~260東王官疃村 ~261西王官疃村 ~262豐田村 ~263建勝村 ~264埠口村 ~265大圈村 ~266小河北村 ~267東於戈莊村 ~268西於戈莊村 ~269旺民莊村 ~270前張家莊村 ~271後張家莊村 ~272劉家屯村 ~273杜家莊村 ~274北張洛村 ~275賈戈莊村 ~276高家莊村 ~277薛家莊村 ~278於家莊村 ~279小付崗村 ~280大付崗村 ~281前付崗村 ~282田崗村 ~283宋官疃村 ~284李水崖村 ~285潘水崖村 ~286王水崖村 ~287周水崖村 ~288山前村 ~289魏林莊村 ~290山西村 ~291大湖埠村 ~292小湖埠村 ~293南甘泉村 ~294李家莊子村 ~295大市留村 ~296伏戈莊村 ~297萬戈莊村 ~298宅科村 ~299西近埠泉村 ~300東近埠泉村 ~301臨甘泉村 ~302新泉村 ~303小市留村 ~304老莊子村 ~305東營村 ~306西營村 ~307河埠村 ~308班家莊村 ~309大興村 ~310吉台官莊村 ~311黃泥泉村 ~312孟家官莊村 ~313前王莊村 ~314後王莊村 ~315中王莊村 ~316西王莊村 ~201建國村 ~202套子村 ~203西村 ~204和平村 ~205仉崗村 ~206芝泮村 ~207東筆墨村 ~208中筆墨村 ~209西筆墨村 ~210劉家莊村 ~211堯上村 ~212小河套村 ~213班崗村 ~214周家莊子村 ~215鞠家莊村 ~216大里崗村 ~217小里崗村 ~218油坊場村 ~219宋家裡崗村 ~220丁家莊子村 ~221院上村 ~222賈崗村 ~223苑家莊村 ~224高家莊村 ~225石家埠村 ~226東朱耿村 ~227西朱耿村 ~228北林村 ~229東辛莊村 ~230西辛莊村 ~231南林村 ~232西古河村 ~233東古河村 ~234兆家莊村 ~235小官路村 ~236西石埠村 ~237東石埠村

地貌特徵

景芝鎮西傍浯河,東依濰水,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源豐富,有15萬畝耕地。景芝鎮地處濰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為歷代天然糧倉,尤其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穀子和紅高梁,適於釀酒。其濰水清澈透明,浯河系匯集多股山泉而下,其深處藻萍映綠,淺處水淨沙明,是不可多得的釀酒佳源。素有“三產靈芝真寶地,一條浯河是酒泉”之稱。但真正有名的釀酒用水,是大松樹底下的一口井,俗稱“松下古井”,井水清澈甘芳,用來釀酒,不僅味醇,而且產量也高,故有“景芝水裡有三分酒”的傳說。
景芝鎮

交通條件

景芝鎮位於高密市、諸城市、濰坊市坊子區、安丘四縣市區交界之處,北鄰濰坊,東望高密、膠州、青島,西邊是沂蒙山,南下諸城、臨沂、蘇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自古有“四縣通衢”之稱。206國道從鎮區穿越,是連結汕頭、煙臺、青島、濟南、濰坊、徐州等城市的交通要道。206國道、沂膠公路在境內交匯,與景黃路、景宋路、青年路、金臨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
景芝鎮景中路 農業銀行路段景芝鎮景中路 農業銀行路段

經濟發展

主導產業
積極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加快培強做大現有企業,膨脹主導產業,形成了工藝品和服裝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紙箱包裝、生物化工等六大主導產業。2006年,全鎮限額以上企業達到36家,完成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其中,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3家;產值過千萬、利稅過百萬元的企業15家。圍繞打造“江北工藝品加工第一鎮”,放手發展特色產業——工藝品加工業。目前,全鎮發展起加工企業69家,社會加工點2000多個,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3.5萬人,年加工出口絹花達到600多萬打,出口創匯3750萬美元,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各國。
蓬勃發展
充分發揮工貿意識濃厚、基礎雄厚的優勢,大力組織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全鎮形成了工藝品和服裝加工、機械加工、建築建材、紙箱包裝、食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各類民營業戶達到4500家,從業人員6.5萬人。其中,工藝品加工產業發展尤為迅速,具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80多家,加工專業村40多個,社會加工點2000多個,從業人員3.8萬人,年產絹花600萬打,出口創匯4000萬美元,發展成為“江北工藝品加工第一鎮”。
服務業
突出商貿物流、餐飲娛樂、市場網點、傳統名吃四項重點,落實政策推動、產業帶動、服務促動、城鎮建設拉動四項措施,突出特色、不拘一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了以市場為龍頭、超市為骨幹、各類工商業戶為補充的鎮區大商貿格局,經營業戶達到2000多家;建成了以景芝賓館為代表的鄉鎮級高檔酒店20多家,專業化餐飲點8個品系30多家。三頁餅、香腸、綠豆糕等地方名吃聲名遠揚,飲譽四方,備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特色鮮明的農業
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發展農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目前,全鎮發展起福克斯、振祥、魯源、吉遠、聖洲、酶製劑6家農業龍頭企業,年加工各類農產品10萬噸,帶動發展起各類種植基地8萬多畝。2006年,完成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用區域化建設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目前,共發展起農業龍頭企業7家,蔥、蒜、姜、椒等各類種植基地2.2萬畝,規模養殖小區59處,年出欄肉食雞80萬隻,大豬5萬頭。今年,新規劃了郭崗方、前屯方、東莊子方、後院方、東營方、萬家莊方、芝泮方、苑家莊方、班崗方9個出口農產品種植基地,總面積8萬畝。按照“龍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建設模式,鎮上成立了區域化建設管理工作委員會,各基地成立了建設管理辦公室,農戶按方片成立了農產品協會,進一步完善了農業化學投入品測控體系,在物資供應、技術指導、化學投入品發放與使用方面實行全過程封閉式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依託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理位置優勢,建成了郭崗芹菜基地、“萬家嬌瓏”西瓜基地、“景豐”小麥基地、埠口大櫻桃基地、萬家莊黃煙基地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12萬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0多家,註冊各類農產品商標13個,培育起福克斯食品有限公司、濰坊振祥食品公司等濰坊市農業龍頭企業2家,進一步增強了農產品深加工能力。
日新月異的酒城
景芝鎮歷史悠久,文化薈萃,盛產白酒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素以酒鄉聞名於世,古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之美譽。近年來,景芝酒已發展成為兩大香型、八大系列、近百個品種,“景芝白乾”被評為中華老字號,“景芝神釀”被譽為中國芝麻香型白酒代表,“景陽春”、“景芝神釀”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一品景芝”獲授駐港部隊專供酒。圍繞打造酒城、古鎮品牌,對景建、景酒2個工業園區進行了規劃和擴建,新建成了景盛工業園,改造擴建了4公里的景酒大道、“醉園”、“齊魯酒都”、"青磚白灰築就城牆,朱漆暗紋粉飾正門"國家AAAA級“酒之城”等10多處旅遊和人文景觀區,處處圍繞“酒”字作文章,酒城文化更為濃郁,自2011年,景芝榮登山東衛視、cctv“好客山東”旅遊宣傳片。
景芝鎮
經濟歷史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黃煙、林果為主的4大種植基地;肉雞、蛋雞、黃牛為主的3大養殖業基地。形成了小麥、玉米、棉花、瓜菜、花生、黃煙、蘋果、生豬、肉雞等10大主導產業。1991-1994年, 糧食年產量均在5000萬公斤以上,其中上交國家糧食任務連續18年保持在650萬公斤以上, 在全省鄉鎮中位居第一。1994年全鎮糧食總產6300萬公斤,其中小麥總產2800萬公斤。全鎮出欄生豬5萬頭;肉雞240萬隻;雞蛋產量900萬公斤。農業總產值3.3億元,比1991年增長104%。 鄉鎮企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加強。1994年,鎮、村、個體、私營企業達2800多家,從業人員2.3萬人。其中國家二級企業1家;省級先進企業2家;市(地) 級先進企業2家;市(縣)級先進企業6家。形成了以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三豐機械、山東景建集團、濰坊恆信輕化有限公司、福克斯(中國)食品公司等企業為骨幹,以機械、化工、食品、工藝品、建築等8大產業為支柱, 以立德粉碳酸鋇糖化酶、鋼模板等十幾個產品為主導的第二產業發展格局。 全鎮企業完成產值13億元,利稅1.4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8.7倍和8倍。 其中鎮辦企業完成產值3.9億元,利稅4000萬元,分別是1991年的9倍和7.8倍。外貿出口交貨值達1.5億元,增長5倍。按照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的原則, 將全鎮的皮鞋加工、藤木製造、汽車配件3大行業集中到鎮區。投資4000萬元建成了占地300畝、容納200家個體私營企業的景芝工貿城。建成後年總收入可達2億元,利稅2000萬元。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5億元,分別是1991年的3倍和4倍。 小城鎮建設躍上新台階,城鎮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鼓勵國家、集體、個體一齊上,先後投資1.75億元,用於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資5000多萬元,柏油硬化道路3.5公里,修建排水溝4.5公里,架設高壓線路20公里,建設沿街花壇4.5公里; 投資250萬元,新上容量1000門的程控電話;投資160萬元,建成供水站3處,埋設地下自來水管道14公里;投資360萬元,建成綜合、專業批發市場5處; 投資6500萬元,完成沿街開發面積12萬平方米,建成景港商業街、景芝商城和匯泉路名吃一條街。 其中沿煙汕路(淮安路)西側興建了長達3公里的景芝商城全部為二層以上樓房, 總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是一條規模宏大的“三產” 走廊。1994年底時,鎮區規模已達5.8平方公里,人口達4.85萬人。一個道路暢通,樓廈成群,市場繁榮,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比較齊全的現代化小城鎮早已初步形成。
其中,2003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億元, 比上年增長26%; 實現鎮級財政收入 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全鎮民營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21.6億元,實現利稅2 億元, 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3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到4303元,經濟強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2003年,全鎮共辦成項目52個,契約利用外資2.1億 元, 實際到位外資超過1.8億元,是引進外資項目最多、金額最大、效果最好的 一年。 民營經濟碩果纍纍。民營業戶發展到3200家,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近6萬 人,形成了工藝品和服裝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紙箱包裝、生 物化工等六大主導產業。 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2家;產值 過千萬元,利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12家。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鎮 新發展高效農業1萬多畝, 總面積達到10萬畝,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2家,年加 工能力8萬噸,帶動生產基地6萬畝。現代化新型城鎮初具雛形。2003年,共完成 投入8000萬元,鎮區面積達到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萬人,公益設施配套齊 全,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文環境典雅,鎮區“四縱四橫”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鎮政府鎮政府
景芝鎮2005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景芝鎮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855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30000萬元,分別增長56%和58%。景芝鎮第三產業增加值48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8元。 民營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實際利用外資1.8億元,新增各類民營業戶300家,總數達到4300家,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新增7家,達到36家。工藝品和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紙箱包裝、生物化工等主導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工藝品加工企業達到120多家,社會加工點1500多個,從業人員2.8萬人。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累計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加快了景芝工貿區基礎設施配套, 區內實現了“七通一平” ,鎮區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5.5萬人, 居民小區12個,商貿大街3條,大型專業批發市場5個。文化發展與時俱進。酒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人文景觀、典故傳說歷久彌新;三頁餅金絲面小炒肉等傳統地方名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景芝鎮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等。
永貞小區永貞小區

企業風采

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山東三大古鎮”之一的景芝鎮,迄今已有5000年釀酒歷史。1948年,集景芝鎮72家釀酒作坊於一體創立中國第一家國營企業——山東景芝酒廠,1993年經山東省體改委批准改為股份制企業。目前已形成以白酒釀造為主,工業旅遊、熱電、紙箱、蛋白飼料、污水處理等多元化發展格局。擁有員工3000人,技術人員423人,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總資產6億元,年產商品白酒能力6萬噸,成為山東省大型重點企業集團、中國重點釀酒骨幹企業、中國白酒生產5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生產企業。先後榮獲中國白酒工業百強企業、全國食品工業優秀企業、全國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全國消費者滿意單位、全國釀酒行業勞動關係和諧企業、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領軍企業、國家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中國酒業文化百強企業等稱號。被確立為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單位、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和山東省工業旅遊示範點,“酒之城”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唯一指定入展白酒企業。擁有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系列,以景陽春為代表的濃香型系列,以景芝白乾為代表的傳統酒系列,以陽春滋補酒為代表的營養保健型系列四大系列品牌。
——一品景芝,中國芝麻香型白酒代表,歷經半個世紀自主創新而成。1957年,白酒專家首次在景芝酒中發現芝麻香“因子”,景芝酒業於1965年開始對芝麻香型白酒的探索研究,至1995年,以景芝酒業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行業標準經輕工業部發布,芝麻香型白酒正式確立。2007年,由景芝酒業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國家標準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實施。“芝麻香型白酒的研製”榮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芝麻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榮獲第十屆山東省十大發明專利一等獎和第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其代表產品一品景芝被商務部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確定為中國白酒芝麻香型代表,改寫了魯酒無香型代表之歷史,成為建國以來中國白酒界僅有的兩大創新香型之一,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中國名特白酒國家標準樣品,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澳門部隊和香港山東商會專供酒。
景芝鎮
——景陽春酒,山東第一個濃香型糧食酒,第一個出口創匯產品,蟬聯歷屆山東名牌,榮登全國白酒市場質量抽檢“紅榜”五連冠,為全國濃香型白酒質量優質產品和爭創“中國名牌”產品,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酒。
景芝鎮
——景芝白乾,中華白酒史上最早的高粱大麯酒,早在1915年作為山東白酒代表產品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59年入展印度國際博覽會。榮獲山東名酒、中國八大大眾名白酒、 首批“中華老字號”等稱號,其傳統釀造技藝為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芝酒業站在中國白酒發展的前沿看發展,肩負起引領魯酒振興的重任,堅持“用真心釀造真誠”的經營理念,以市場行銷突破為引領, 以品質、品牌和文化建設為支撐,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企業正向“百億景酒”和“中國北方生態釀酒第一鎮”的目標奮進。

地方特產

景芝三頁餅

景芝三頁餅為山東地方名吃,與景芝白酒齊名。因其“三頁如一,葉薄如紙,一抖三開”而得名。它以精麵粉、細食鹽加水和面,外加生豆油,經擀制、鏊烙而成。其成品薄如蟬翼,軟如錦綢,焦柔相濟,入口筋香,讓人百吃不厭,念如故舊。若將其涼透疊起,可數日不爆,柔軟如初。景芝三頁餅以其特殊的加工工藝、奇妙的視覺手感、獨到的色澤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數以百計的地方飲食品牌中脫穎而出,歷經300餘年而不衰。近年來,景芝三頁餅走出景芝地方,走遍齊魯大地,成為山東市井餐桌的美食和城鄉饋贈親朋的佳品。1987年,景芝三頁餅獲省優產品稱號;其後,再獲第十一屆國際風箏會博覽會金獎,第十二屆國際風箏會參展榮譽獎;現已被列入《山東名吃大全》和《山東風物誌》。CCTV 4 《遠方的家》對景芝鎮進行專題報導時就專門有景芝三頁餅
景芝鎮
我們家裡的三頁餅我們家裡的三頁餅

景芝小炒肉

香菜炒肉,一種屬於地方菜的小吃,正宗產地是山東省濰坊市的景芝鎮。和該鎮金絲面綠豆糕三頁餅並稱景芝四大名吃,今天景芝鎮的匯泉路就是景芝小炒一條街,是餐飲、旅遊、美食、文化一條街。
正宗的景芝小炒肉有四種:
1香菜小炒肉
2韭菜小炒肉
3蒜薹小炒肉
景芝小炒景芝小炒
其肉細如冬粉,加木耳、香油、茴香、蝦米、、、,其中一盤菜肉占七成,菜占三成.
香菜小炒肉的做法:
主料: 豬裡脊肉 200g 香菜梗 100g
配料:植物油 適量 鹽 適量 老抽 蚝油 適量 薑絲 蔥花
做法:
  1. 香菜洗淨摘去葉子,切3公分的小段;
  2. 豬裡脊肉切絲;
  3. 準備好薑絲,蔥花,備用;
  4. 鍋里加少量熱水,煮沸後,把肉絲倒進去,然後加少許老抽上色(此做法可使肉絲鮮嫩有味),然後把肉絲撈出瀝乾水分備用;
  5. 另起油鍋,油燒熱後,放入薑絲蔥花,迅速倒入肉絲,香菜梗,翻炒一會,即可出鍋,出鍋前可加一點蚝油,味道更加鮮美。
這樣,一道鮮美地道的景芝小炒肉就出鍋了,肉絲鮮嫩,香菜清脆,香氣撲鼻。
景芝小炒肉里最經典的就是這道香菜炒肉絲,也叫芫荽炒肉絲,其他三種韭菜炒肉絲蒜薹小炒肉貢菜小炒肉,都可參考香菜小炒肉的做法。

景芝金絲面

景芝金絲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與三頁餅同為白案佳品,因色黃絲細,猶如金絲得名。金絲面以精麵粉、雞蛋和食鹽為原料,先把雞蛋打入盆內調勻,再加入精麵粉和食鹽,和為硬面,擀成透明薄餅,切為細絲,出鍋後放入雞湯內,加適量食醋、芝麻油、蝦米、胡椒麵、香椿末、香菜梗或嫩韭菜等佐料。金絲面顏色淡黃,細如金絲,軟硬適度,清香可口。
景芝鎮
金絲面的發明者是自貢鹽邦食府現任掌門人李紅凱。李紅凱說,他在北京飯店當廚師時,見許多客人是衝著四川名小吃而來,便萌發了製作更精良四川小吃的想法。幾經鑽研,他以擔擔麵為基礎,逐步發明出細如髮絲、綿而不斷的金絲面。他詳細描述,一般半斤面就可擀出寬75厘米、長4米多的薄麵皮,切出來的細麵條,在一個針眼內可一次性穿過30多根。

綠豆糕

景芝鎮傳統小食品之一,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工藝獨到,風味奇特,呈淡黃色,結構鬆軟,富有彈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單料、全料兩種。單料用綠豆和白糖製成。將綠豆煮熟晾乾,去皮、磨細,加白糖調勻,用細篩篩在特製的方形蒸籠內,用銅鏟壓勻,割為適宜的長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綠豆糕,另加青紅絲玫瑰醬核桃仁桔餅等佐料,多味並重,讓人倍感新鮮爽口,百吃不厭。
德源福牌 綠豆糕德源福牌 綠豆糕

芝麻片

景芝鎮傳統小食品之一,歷史悠久。成品為小方塊,色澤乳白,質地細密,鬆脆爽口、甜香宜人。其工藝為將精選的飴糖麥芽糖、白砂糖等放入容器內熬制,到一定火候,放入炒熟的精選上等芝麻,進行攪拌,直至混合飴糖和芝麻均勻的黏附,然後經過專制的模具成型,手工切制而成。其特點為選料細緻,製作認真,使產品規格、組織、口味均臻於上乘,深受民眾讚美。
芝麻片芝麻片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84160

42099

42061
家庭戶戶數
234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83776
家庭戶男
41845
家庭戶女
41931
0-14歲(總)
19702
0-14歲男
10568
0-14歲女
9134
15-64歲(總)
57262
15-64歲男
28437
15-64歲女
28825
65歲及以上(總)
7196
65歲及以上男
3094
65歲及以上女
410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81924

農產品

小麥、玉米、花生、山藥、土豆、西瓜、大蔥、大姜、芋頭、大蒜、辣椒、扁豆、黃煙、生豬、肉雞、蛋雞

中國小校

景芝鎮浯河中學
景芝鎮初級中學
景芝鎮職工子弟國小
景芝鎮東營國小
景芝鎮國小
景芝鎮工貿城學校
景芝鎮伏留村國小
景芝鎮前付崗村國小
景芝鎮前院國小
景芝鎮南甘泉國小
景芝鎮由方國小
景芝鎮萬戈莊國小
景芝鎮宅科國小
景芝鎮萬戈莊國小
景芝鎮東營國小
景芝鎮宋官疃國小
景芝鎮山前國小
景芝鎮小付崗國小
景芝鎮景東國小
景芝鎮景西國小
景芝鎮沙浯國小
景芝鎮河北國小
景芝鎮耀華國小
景芝鎮臨浯國小

歷史名人

文字學家王筠
王筠(1784—1854),字貫山,又字伯堅,號友,清代文字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舉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鄉寧縣知縣,後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於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
《說文解字》-王筠著《說文解字》-王筠著
王筠少而好學,喜愛研究小篆大篆文字。年紀稍長,即博覽群書,經史。一生中,尤其喜愛研究說文之學。他精心研究了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說文著作。他不僅評論了前人著作的優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文字之奧,無過形、音、義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義為本,而音從之,於是乎有形。後人之識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說備。”他著《說文釋例》20卷。又以句讀之名,疏解許慎《說文解字》,著《說文句讀》30卷,解決了前人對許慎《說文解字》一書解釋的草率、簡略和混亂。還著有《說文系傳校錄》、《文字蒙求》、《說文補正》、《句讀補正》等。王筠致力於說文之學達30年之多,皆從分析前人諸家之說入手,獨辟門徑,不依傍於人,提出獨到的見解。其成就明顯超過了前人。後人評論時說他對說文之學的貢獻是“許氏之功臣,桂、段之勁敵”。《文字蒙求》一書,解放前曾作為高等國小教材,建國後於1962年、1983年再版。《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亦分別於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國書店重新印行,足見其著作的社會效益和歷史價值。他還著有《說文韻譜校》、《說文廣訓》、《四書說略》、《正字略》、《禹貢正字》、《毛詩重言》、《弟子職正音》、《讀儀禮鄭注句讀刊誤》、《清詒堂文集》、《徐溝筆記》等,共50餘種,數百卷之多。
著名考古學家吳金鼎
吳金鼎(1901—1948),字禹銘,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戈莊人。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時,愛上了考古工作。後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攻讀考古學。其間,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1928年3月,吳金鼎對山東章丘縣龍山鎮5里處的城子崖文化遺址發生了興趣,經發掘、研究,命名為龍山文化。這一發現與命名,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1930年至1931年,他與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郭寶鈞等人又進行兩次發掘,於1934年發表了報告集《城子崖》、揭開了中國遠古文化根源之謎,以大量的資料證明中國遠古文化源於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謬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並得到了公認,為史書無載的中國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考古學史上一座豐碑。在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時,吳金鼎博覽群書,刻苦鑽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國史前的陶器》一書。此書成為當時關於中國史前陶器的最為詳盡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中國考古學的必讀書目。吳金鼎獲博士學位後於1937年回國。時值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中國考古學面臨極為艱難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後到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雲南大理附近的蒼洱考察發掘,發現遺址32處,並主持挖掘了數處,撰寫了《雲南蒼洱境考古》一書,奠定了西南地區史前考古學的基礎。1941年至1943年,吳金鼎在科研經費極為拮据的情況下,堅持對四川彭山漢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進行了清理髮掘,對漢代和五代十國時期的藝術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有他的事跡介紹,稱他是最有成就的現代考古學家之一。
吳金鼎吳金鼎
景芝鎮-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景芝鎮區東南角,206國道東側,有一處陵園,園內松柏蒼翠,枝繁葉茂。在松柏樹的掩映下,一座青色紀念碑巍然聳立,它就是為紀念在“景芝事件”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建於1956年5月,當時位於景芝汽車站前的廣場中心偏南。紀念碑通高15米,呈四稜柱形,為磚石水泥結構。碑身分上下兩部分:正面上部鐫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下部是碑文。背面上部鐫刻著“踏著革命烈士血跡前進”10個大字,下部是陳克烈士傳略。1979年,景芝公社黨委、政府,在紀念碑周圍修建了圍牆和大門,種植了松柏林,並安排專人管理,使它成為一處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作為對烈士們永久的紀念。同年,這座陵園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芝事件”:根據史料記載1945年6月,景芝一帶解放,建立了中共淮安縣工作委員會。7月,淮安縣政府和縣大隊相繼建立,中共淮安縣工委書記周次溫任縣長,曾任縣大隊政委,原山東軍區十一區團參謀長巫景全(紅軍戰士)任縣大隊長。縣機關駐景芝教堂。8月,淮安縣工委改建為縣委,原萊東縣委代理書記陳克任淮安縣委書記、縣大隊政委,周次溫仍任縣長,劉銘任組織部長,巫景全任縣大隊長。
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
新建立的淮安縣地處諸城、高密、安丘三縣交界處,國民黨雜牌隊伍和日偽政權統治多年,情況複雜,民眾基礎差。淮安縣大隊成立時,很多偽頑散兵游勇甚至土匪表示棄暗投明,乘機混入,原偽厲文禮部十六團中隊長孫松山參加了縣大隊並當了副排長。當時淮安縣領導力量比較薄弱,沒有來得及對這支隊伍進行全面整頓。
同年8月,縣大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獨立第四旅十團三營,轄七、八、九三個連,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帶領八連駐景芝鎮,七連和九連在外地活動。八連在景芝駐防期間,三排副排長孫松山等認為叛變投靠國民黨的時機已經成熟,就與孫華堂董志華陳金祥於德江等利用隊伍出操或喝酒之機,幾次策劃叛變。對敵人的這一陰謀舉動,淮安縣委和十團領導沒有察覺。
9月15日(農曆八月初十),下午三時許,以孫松山為首,開始了叛變行動:他們派人把住教堂大門,先將曲副連長、王排長、文化幹事用槍逼住,一一捆綁起來押在連隊住處,然後持槍竄到教堂前院陳克辦公的地方,趁陳克、劉銘、巫景全三人談話之機,突然把他們按倒捆綁起來,一同押到後院與曲副連長等關押在一起。叛匪把住教堂大門,放入不放出,前去參加會議的人員進一個抓一個,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以及他們的通訊員就是這樣被捕的。
當日夜間,武裝部副部長楊興等得知八連叛變的訊息後,立即帶領部隊跑去救援,但敵人已經走遠,救援未果。被捕人員中有縣委書記陳克、組織部長劉銘、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專署徵收員劉洪遠、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曲副連長等重要幹部14人,叛匪帶走槍枝60餘枝。
陳克等主要幹部被押送到濰縣城,交給厲文禮部。以後陳克等雖經我地委、縣委敵工部多方營救,但毫無效果,於1945年冬被敵人活埋,壯烈犧牲。
中共淮安縣委書記陳克,原名朱司春,又名朱茂軒(懋宣),字曙東,1914年1月20日出生於萊蕪市馮家林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20歲畢業於萊蕪師範學校,後任國小教員。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陳克。先後任萊蕪縣第五區分區委書記,萊北縣委組織部長,萊東縣委代理書記等職。他在抗日戰爭中勇敢堅定,沉著果斷,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
陳克烈士傳略陳克烈士傳略
1945年8月,陳克奉調來到新解放區淮安縣任縣委書記。當時日軍剛宣布投降,蔣、日、偽合流,地方上的反動勢力十分囂張。淮安縣地處諸(城)、安(丘)、高(密)三縣交界處,黨的組織還不健全,人民政權剛剛建立,人們的“正統”觀念很嚴重,認為共產黨“靠不住”,國民黨勢力大。陳克到任後,面對嚴峻的局勢,沉著冷靜,日夜操勞,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召開各種會議,廣泛發動民眾。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艱苦樸素,處處與民眾打成一片。由於他工作深入紮實,很快取得了工作的主動權。正當陳克等開闢淮安縣新解放區工作取得初步成績的時候,隱藏在革命隊伍里的一夥反動分子,卻在醞釀著一場反革命事變。9月15日,陳克被敵人逮捕。在登汽車的時候,陳克同志慷慨陳詞,痛斥敵人。
陳克等被捕後,中共昌濰工作委員會,中共安丘縣委敵工部,千方百計全力營救,但都沒有成功。1945年深冬的一天,北風刺骨,陳克等被剝去上衣,雖然遍體鱗傷,但目光炯炯,從容鎮定,與其他同志一起,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跳入敵人早已挖好的土坑,慷慨就義,時年32歲。陳克等英勇犧牲的噩耗傳出後,淮安縣的廣大幹部民眾,無不悲痛萬分,對出賣和殺害他們的階級敵人切齒痛恨,他們利用不同形式對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