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綜合徵亦稱梨狀肌損傷、梨狀孔狹窄綜合徵、坐骨神經出口綜合徵等,是指因梨狀肌發生損傷、痙攣、變性以致坐骨神經的梨狀孔出口狹窄,從而使通過該孔的坐骨神經和其他骶叢神經及臀部血管遭受牽拉、壓迫,並產生相應症狀。

基本介紹

  • 別稱:梨狀肌損傷、梨狀孔狹窄綜合徵、坐骨神經出口綜合徵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臀部
  • 常見病因:因外傷、肥大、炎症或解剖變異等導致
  • 常見症狀:臀部深處疼痛,可放射到腿部後側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梨狀肌症候群主要是梨狀肌本身病變所致,與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症相似。本病早期的病理改變多系局部外傷後的創傷性反應,輕者表現為梨狀肌肌纖維的水腫、滲出和毛細血管擴張,但如損傷過重,再加之其他致病因素如寒冷、潮濕等,則使此病理過程持續發展,形成慢性過程,並出現一系列繼發性改變。

臨床表現

1.坐骨神經受損症狀
主要表現為乾性受累的特徵,即沿坐骨神經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區的運動,如股後、小腿前後以及足部諸肌群、小腿外側、足底和足前部的感覺,跟腱反射和跖反射障礙等。病程較長者可出現小腿肌萎縮甚至足下垂等症狀。
2.壓痛點
以坐骨神經盆腔出口部體表投影位置壓痛最劇(環跳處)且沿神經乾走行向下放射。此外,尚可發現約半數病例於脛點或腓點處有壓痛現象。梨狀肌症候群時,其壓痛點略高於前者1~2cm。
3.下肢旋轉試驗
肢體內旋使梨狀肌及上孖肌、閉孔內肌和下孖肌等處於緊張狀態,以至加重出口處狹窄,可誘發坐骨神經症狀。除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放射痛外,還有小腿外側達足底部麻木感。但單純梨狀肌症候群者則外旋時誘發症狀,主要是當攣縮、瘢痕化的梨狀肌收縮、下肢外旋時,促使出口處狹窄造成。
4.直腿抬高試驗
一般均為陽性,其疼痛程度介於根性痛和叢性痛之間。此試驗並非特異性的。
5.組織液壓測定
超過正常值10mmHg的1倍以上,高於正常值50%即屬異常。主要用於某些診斷困難者。

檢查

1.肌電圖
(1)肌肉病變是屬於神經源性損害,還是肌源性損害。
(2)神經源性損害的部位。
(3)病變是活動性還是慢性。
(4)神經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強直及其分類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依據。套用於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縮、麻木、無力、肢體活動障礙等疾病診斷,還可作為神經損傷手術後或治療後的監測手段。
2.神經傳導速度
主要用於周圍神經病的診斷如多發性神經病、遺傳性周圍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徵、腕管綜合徵、周圍神經外傷等,結合肌電圖可鑑別前角細胞、神經根、周圍神經及肌源性疾病等。

診斷

1.病史
多數病曾經重手法推拿或有外傷風寒史。
2.臨床症狀
主要表現為坐骨神經乾性痛,壓痛點位於坐骨神經出口處,而非椎旁。屈頸試驗陽性,下肢旋轉試驗大部分以上為陽性。
3.X線平片
多無陽性所見。
4.組織液壓測定
坐骨神經出口周圍壓力測試高於健側的一半以上即有診斷意義。
5.其他
可酌情行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等測試。

治療

1.治療原則
應選擇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方行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法①消除致病因素如長期坐位,腰骶部受寒,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傷等均應避免。②防治組織粘連用胎盤組織液效果較好;α-糜蛋白酶作用較強,但有致出血傾向。③補充神經滋養劑維生素B1、B6、B12等。④其他:如理療、中草藥外敷、複方丹參注射液等。對急性發作者,除絕對臥床休息外,可口服氫氯噻嗪藥物。
(2)手術療法對上述療法無效或症狀較嚴重需早日手術,可行梨狀肌切除術。
2.梨狀肌切除術
病例選擇:①診斷明確,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者;②不能除外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症者亦可手術,並在術中加以確診;③與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症相似,應除外椎管內、盆腔及鄰近組織的病變(包括腫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