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瘤

惡性腦瘤

生長於顱內的腫瘤通稱為腦瘤,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至顱內的繼發性腦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腫瘤發生自腦、腦膜、腦垂體、顱神經、腦血管和胚胎殘餘組織者,稱為原發性顱內腫瘤。由身體其它臟器組織的惡性腫瘤轉移至顱內者,稱為繼發性顱內腫瘤。顱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最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惡性腦瘤
  • 外文名:Brain tumor
  • 位置:生長於顱內
  • 主要人群:20-50歲為最多見
  • 特點: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
定義,腦瘤介紹,原因,併發症,分類,症狀表現,

定義

近幾年,顱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顱內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5%,占兒童腫瘤的70%,而其它惡性腫瘤最終會有20-30%轉入顱內,由於其膨脹的浸潤性生長,在顱內一旦占據一定空間時,不論其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勢必使顱內壓升高,壓迫腦組織,導致中樞神經損害,危及患者生命。

腦瘤介紹

原發性腦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惡性。良性腦瘤生長緩慢,包膜較完整,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腦瘤生長較快,無包膜,界限不明顯,呈浸潤性生長,分化不良。
在全身惡性腫瘤中,惡性腦瘤約占1.5%,居第11位,列胃、肺、肝、食管、乳腺、直腸結腸、胰、膀胱及鼻咽部癌腫之後。男性稍多於女性,性別比約為1.12~1.52:1,各個類型腦瘤的性別比例不盡相同,有隨年齡增長而不斷加大的趨勢。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2歲以下的嬰兒及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較少。在兒童,腦瘤所占比重較大,約為全身腫瘤的7%,占全部腦瘤病例的20%。
腦瘤的年發病率約7/10萬,占全身腫瘤的2%。死亡率居12歲以下兒童的第1位,成人的第10位。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的"真頭痛"、"厥逆"、"頭風"等範疇。
腦瘤 顱內腫瘤即各種腦瘤,是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對人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大類。原發性顱內腫瘤可發生於腦組織、腦膜、顱神經、垂體、血管殘餘胚胎組織等。繼發性腫瘤指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形成的轉移瘤
顱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最多見。少兒以顱後窩及中線腫瘤較多見,主要為髓母細胞瘤顱咽管瘤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腦半球膠質瘤為最多見,如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為腦膜瘤垂體瘤及顱咽管瘤、神經纖維瘤、海綿狀血管瘤膽脂瘤等。原發性顱內腫瘤發生率無明顯性別差異,男稍多於女。
顱內腫瘤形成的病因病機:傳統中醫認為,腦瘤的形成是由於內傷七情,使臟腑功能失調,加之外邪侵入,寒熱相搏,痰濁內停,長期聚於身體某一部位而成。專家們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潛心研究,將腦瘤的發病原因概括為內外兩種,即內為素質因素或易感因素,外為誘發因素或為助長因素,但一不會發病。 他認為腦腫瘤屬祖國醫學的“頭痛”、“頭風”等範疇,究其發病原因,主要為腎虛不充,髓海失養,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肝風內動,邪毒上擾清竅,痰蒙濁閉,阻塞腦洛,血氣凝滯,“頭為諸陽之會”總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氣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腦竅或邪氣客於上焦,氣化不利經脈不通,瘀血、瘀濁內停,內外全邪,上犯於腦,並留結而成塊,發為腦瘤。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有兩類基因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一類是腫瘤基因,另一類是抗腫瘤基因。抗腫瘤基因的活化和過渡表達誘發腫瘤形成,抗腫瘤基因的存在和表達有助於抑制腫瘤的發生。腫瘤基因可以存在於正常細胞中,不表達腫瘤特性,當這樣細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時,如病毒、化學致瘤和射線等,細胞中的腫瘤基因被活化,細胞的表型發生改變,腫瘤性狀得以表達,這些細胞迅速擴增,從而形成真正的腫瘤實體,腦瘤專家認為,誘發腫瘤發生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致瘤病毒。
顱內腫瘤的好發病位:顱內腫瘤的發生部位往往與腫瘤類型有明顯關係,膠質瘤好發於大腦半球垂體瘤發生於鞍區聽神經瘤發生於小腦橋腦角,血管網織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豐球較多,小腦蚓部好發髓母細胞瘤等。

原因

【中醫對腦瘤病因的認識】  由於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環境等因素造成體質酸化,人體整體的免疫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而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上焦代謝循環變慢,阻塞腦動脈,血氣凝滯。這時,一些腦部寄生蟲和病毒就會大量繁殖,造成腦部嚴重損傷。

併發症

腦瘤可以並發如下疾病:
局部症狀亦稱定位症狀,由於膠質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產生的局部症狀亦異。臨床可根據其表現,結合其他判斷腫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狀,即腫瘤直接壓迫刺激或破壞腦組織或顱神經的結果,具有定位價值。但以發病初期出現最有診斷意義。在晚期,由於其他部位的腦組織及顱神經受壓迫、水腫及牽扯等間接影響,而出現一些腫瘤的鄰近症狀和遠隔症狀。前者是因腫瘤附近的腦或顱神經受壓所致。如小腦腫瘤出現橋腦、延髓症狀;顳葉腫瘤出現第Ⅲ、Ⅳ顱神經障礙;外側裂腫瘤出現偏癱等。以上症狀的發生,與腫瘤壓迫、腦組織移位或腦血液循環障礙等有關。遠隔症狀是在腫瘤遠隔部位的腦神經的功能障礙,如顱後窩腫瘤,因腦積水影響額、顳、頂葉,可出現視、聽幻覺或癲癇。又如顱內壓增高時,由於第三腦室擴大亦可出現雙顳側偏盲和蝶鞍擴大等。
預防腦癌: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菸喝酒的 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5,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6,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分類

最常見的腦瘤是膠質瘤(glioma),其源自膠質細胞,而膠質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其分類為:
1.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 是最常見的膠質瘤,占膠質瘤的40%,可生長在腦或脊髓內的任何地方。成人的星狀細胞瘤大多長在大腦,而兒童的星狀細胞瘤則常長在小腦腦幹。就腫瘤的惡性度而言,可分為四級如下: 第一級-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第二級-星細胞瘤(Astrocytoma)屬低惡性腫瘤,第三級-分化不良星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AA)第四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屬惡性腫瘤。
2.少突膠質細胞瘤(Oligodendroglioma)
3.室管膜瘤(Ependymoma)
4.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
其它的非膠質腦瘤
1.胚芽腫瘤(Embryonal Tumor):屬惡性腫瘤,依部位及分化程度可分為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室管膜母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原始性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以及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肉瘤(Atypical Rhabdoid/ Terotoid Tumor; AT/RT)
2.腦膜瘤(Meningioma)
3.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4.神經鞘瘤(Schwannoma)
5.神經節膠質細胞瘤(Ganglioglioma)
6.腦下垂體腫瘤(Pituitary Adenoma)
7.脈絡叢腫瘤(Choroid Plexus Tumor)

症狀表現

(一)顱內壓增高症狀約占90%以上腦瘤患者中出現,其表現為:
1、頭痛、噁心、嘔吐、頭痛多位於前額及顳部,為持續性頭痛陣發性加劇,常在早上頭痛更重,間歇期可以正常。
2、視乳頭水腫及視力減退。
3、精神及意識障礙及其他症狀:頭暈、復視一過性黑朦、猝倒、意識模糊、精神不安或淡漠,可發生癲癇,甚至昏迷。
4、生命體徵變化:中度與重度急性顱內壓增高時,常引起呼吸、脈搏、減慢,血壓升高。
(二)局部症狀與體徵:主要取決於腫瘤生長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據患者特有的症狀和體徵作出腫瘤的定位診斷。
大腦半球腫瘤的臨床症狀
1、精神症狀:多表現為反應遲鈍,生活懶散,近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嚴重時喪失自知力及判斷力,亦可表現為脾氣暴躁,易激動或欣快。
2、癲癇發作:包括全身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以額葉最為多見,依次為顳葉頂葉枕葉最少見,有的病例抽搐前有先兆,如顳葉腫瘤,癲癇發作前常有幻想,眩暈等先兆,頂葉腫瘤發作前可有肢體麻木等異常感覺。
3、錐體束損害症狀:表現為腫瘤對側半身或單一肢體力弱或癱瘓病理征陽性。
4、感覺障礙:表現為腫瘤對側肢體的位置覺,兩點分辨覺,圖形覺、質料覺、實體覺的障礙。
5、失語:分為運動性和感覺性失語
6、視野改變:表現為視野缺損偏盲
蝶鞍區腫瘤的臨床表現
1、視覺障礙:腫瘤向鞍上發展壓迫視交叉引起視力減退及視野缺損,常常是蝶鞍腫瘤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眼底檢查可發現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2、內分泌功能紊亂: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現為陽痿、性慾減退。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延長或閉經生長激素分泌過盛在發育成熟前可導致巨人症,發肓成熟後表現為肢端肥大症
松果體區腫瘤臨床症狀
四疊體受壓迫症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視障礙,瞳孔對光反應和調節反應障礙,耳鳴、耳聾;持物不穩,步態蹣跚,眼球水平震顫,肢體不全麻痹,兩側錐體束征;尿崩症,嗜睡,肥胖,全身發育停頓,男性可見性早熟
顱後窩腫瘤的臨床症狀
1、小腦半球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共濟失調,還可出現患側肌張力減弱或無張力,膝腱反射遲鈍,眼球水平震顫,有時也可出現垂直或旋轉性震顫。
2、小腦蚓部症狀:主要表現為軀幹性和下肢遠端的共濟失調,行走時兩足分離過遠,步態蹣跚,或左右搖晃如醉漢。
3、腦幹症狀:特徵的臨床表現為出現交叉性麻痹,如中腦病變多,表現為病變側動眼神經麻痹,橋腦病變,可表現為病變側眼球外展及面肌麻痹,同側面部感覺障礙以及聽覺障礙延髓病變可出現同側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後1/3味覺消失等。
4、小腦橋腦角症狀:常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眩暈,顏面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以及聲音嘶啞,食水嗆咳,病側共濟失調及水平震眼。
(三)進行性病程,腫瘤早期可不出現壓迫症狀,隨著瘤體的增大,臨床常表現不同程度的壓迫症狀,根據腫瘤生長部位及惡性程度的高低,腫瘤增長的速度快慢不同,症狀進展的程度亦有快有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