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腦膜瘤
  • 英文名稱:Meningiomas
  • 所屬科室:外科 - 神經外科
  • 傳染性:無傳染性
疾病分類,一般部位腦膜瘤,顱底部腦膜瘤,腦膜肉瘤,惡性腦膜瘤,發病原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頭顱CT掃描,磁共振掃描,腦血管造影,疾病治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其他治療,疾病預後,

疾病分類

一般部位腦膜瘤

大腦凸面腦膜瘤
失狀竇旁腦膜瘤
鐮旁腦膜瘤
腦室內腦膜瘤
多發腦膜瘤

顱底部腦膜瘤

蝶骨嵴腦膜瘤
鞍結節腦膜瘤
嗅溝腦膜瘤
中顱窩腦膜瘤
橋小腦角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
岩骨-斜坡腦膜瘤
枕骨大孔腦膜瘤
海綿竇腦膜瘤
眼眶及顱眶溝通腦膜瘤

腦膜肉瘤

惡性腦膜瘤

發病原因

腦膜瘤的發生可能與一定的內環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可能與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併雙側聽神經瘤等因素有關。通常認為蛛網膜細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抗訴因素加速了細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導致細胞變性的早期重要階段。

病理生理

腦膜瘤呈球形生長,與腦組織邊界清楚,常見的腦膜瘤有以下各型:
內皮型
成纖維型
砂粒型
血管型
混合型(移行型)
惡性腦膜瘤
腦膜肉瘤

臨床表現

腦膜瘤屬於良性腫瘤,生長慢,病程長。因腫瘤呈膨脹性生長,病人往往以頭疼和癲癇為首發症狀。根據腫瘤位置不同,還可以出現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在老年人,尤以癲癇發作為首發症狀多見。顱壓增高症狀多不明顯,尤其在高齡病人。在CT檢查日益普及的情況下,許多患者僅有輕微頭痛,甚至經CT掃描偶然發現為腦膜瘤。因腫瘤生長緩慢,所以腫瘤往往長的很大,而臨床症狀還不嚴重。臨近顱骨的腦膜瘤常可造成骨質的變化。

診斷及鑑別診斷

頭顱CT掃描

典型的腦膜瘤,在未增強的CT掃描中,呈現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變。其基底較寬,密度均勻一致,邊緣清晰,瘤內可見鈣化。增強後可見腫瘤明顯增強,可見腦膜尾征。

磁共振掃描

對於同一病人,最好同時進行CT和MRI的對比分析,方可得到較正確的定性診斷。

腦血管造影

各種類型的腦膜瘤都是富於血管結構的,DSA和超選擇血管造影,對證實腫瘤血管結構,腫瘤富於血管程度,主要腦血管的移位,以及腫瘤與大的硬膜竇的關係,竇的開放程度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詳細資訊。同時造影技術也為術前栓塞供應動脈,減少術中出血提供了幫助。

疾病治療

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腦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隨著顯微手術技術的發展,腦膜瘤的手術效果不斷提高,使大多數病人得以治癒。

放射治療

良性腦膜瘤全切效果極佳,但因其生長位置,約有17%~50%的腦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還有少數惡性腦膜瘤也無法全切。上述兩種情況需在手術切除後放療。惡性腦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腦膜瘤對放療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腫瘤的放療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見。

其他治療

激素治療、分子生物學治療、中醫治療等。

疾病預後

和任何腫瘤一樣,腦膜瘤首次手術,如在原發部位殘存一些腫瘤的話,可能發生腫瘤復發。處理復發腦膜瘤首選方法仍是手術切除。許多研究表明,放射治療對未能全切的腦膜瘤、無法手術的復發腦膜瘤或某些特殊類型的腦膜瘤是有效果的。
腦膜瘤術後平均生存期為9年,後顱窩和鞍結節腦膜瘤的術後生存為6年。腦膜瘤的術後10年生存期為43%~78%。手術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未能全切腫瘤、術前病人狀態不好、腫瘤變性或伴有顱骨增厚。影響腦膜瘤預後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腫瘤大小部位、腫瘤組織學特點,手術切除程度等。病人術後癲癇出與腫瘤部位有關外,與術中過分牽拉腦組織,結紮或損傷引流靜脈也有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