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詞語概念)

家庭(詞語概念)

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

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社會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

從社會設定來說,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設定之一,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制度和群體形式。

從功能來說,家庭是兒童社會化,供養老人,是滿足經濟合作的人類親密關係的基本單位。從關係來說,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緣和收養關係的人們長期居住的共同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庭
  • 外文名:family
  • 注音:ㄐㄧㄚ ㄊㄧㄥˊ
  • 拼音: jiā tíng
詞語解釋,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基本含義,家庭結構,家庭功能,權威模式,家庭變遷,家庭環境,家是什麼,家庭名言,家庭的文章,新家庭關係,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family;household;house and home] 以婚姻和血緣為紐帶的基本社會單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親屬
家庭

引證解釋

1、猶言家中。
後漢書·鄭均傳》:“ 均好義篤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常稱疾家庭,不應州郡辟召。”
2、以婚姻和血統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單位,成員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親屬。
劉知幾《史通·辨職》:“ 班固 之成書也,出自家庭;陳壽之草志也,創於私室。”
歐陽修《劉丞相輓詞》詩之二:“平昔家庭敦友愛,可憐松檟亦連陰。”
邵璨《香囊記·義釋》:“家盪散,業飄零。攜筐還負筥,離家庭。兩口無依倚,身如蓬梗。”
葉君健《火花》二:“這個兒子就是沒有家庭觀念,講也沒有用。”
3、院落,庭院。
宋史·章得象傳》:“ 得象母方娠,夢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 奐 復夢家庭積笏如山。”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蝦蟆蠱》:“奉之者家庭灑掃清潔,止奉蠱神。”
魏巍《壯行集·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他們還有寬裕的時間栽種花木,把家庭收拾得十分舒適。”

基本含義

書中“家”字
說文解字》釋“家”:“□也,從宀”。清段玉裁註:“本義乃豕之□也,引申□藉以為人之□”。家庭一詞是後起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家之內。如南朝宋《後漢書·鄭均傳》:“常稱疾家庭,不應州郡辟召”。在古羅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個家庭奴隸,而Familia則是指屬於一個人的全體奴隸。古羅馬人用 Familia一詞表示父權支配著妻子、子女和一定數量奴隸的社會機體。
家庭家庭
對家庭含義本質的認識是從近代才開始的。K.馬克思、F.恩格斯認為:“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增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頁)奧地利心理學家S.弗洛伊德認為家庭是“肉體生活同社會機體生活之間的聯繫環節”。美國社會學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家庭》(1953)一書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合起來的人的群體,各人以其作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會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認為,家庭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結合的團體。中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認為:“人類的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等關係所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團體。
家庭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指一夫一妻制個體家庭;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形式。在英文中也有這樣一種說法:family中的f代表father,a代表and,m代表mother,i就是我,l指love,y是you。連起來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也就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家庭(詞語概念)
家庭的組成必要關係:婚姻關係,收養關係,生育,贍養。
社會細胞: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會組織,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經濟組織,還是人們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家園。家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穩定發展、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石,“家”破是“國”亡的催化劑。
功能論者:
功能論者看來,在以前,家庭大多是自給自足,滿足家庭成員的大多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單位、群體,融有經濟生產、安全保衛、教育、社會化、宗教等功能,進行物質、人口、精神財富再生產。如今,家庭的部分功能由教育、宗教等其他社會設定分化了。但功能主義者認為家庭的社會化、感情陪伴、經濟合作、性規範功能,依然為社會的良性運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衝突論者:
衝突論者認為,家庭是性別不平等的主要場所,因而是社會中許多不平等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男性主導的家庭,為社會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不用付費的勞動形式,維持婦女的從屬地位,極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所以如果資本主義制度不推翻,性別平等就不可能減弱。
家族、親屬、家庭的區別
親屬或者家族:是指具有共同的祖先、血緣,或具有姻親關係、養育關係的人所組成的社會網路。親屬並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以群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但是他們彼此承諾,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親屬網路中的確切成員是由特定的文化規範規定的,在中國,親屬家族一般是以五服為界。
宗族: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家族結成的群體。
家庭:是親屬中較小的戶內群體,是共同生活居住、共同經濟核算、相互合作發揮作用的人組成的單位。我們一生中,大部分人屬於兩種家庭。出生,並進行大多社會化的家庭是出身家庭;因結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是生育家庭。現代社會,人們主要忠於自己的生育家庭。
家庭世系
親屬和血緣關係世代相傳的方式。
父系繼嗣,家庭中父親這一邊是親戚和財產承接的基礎,男性沿男性承接財產。
母系繼嗣,反之,財產由母親留給女兒。
雙系繼嗣,孩子們的親戚和父母兩邊家庭相關聯。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有權承接父母雙方家庭的財產。

家庭結構

按照家庭的規模劃分的家庭結構有:
核心家庭:由一對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家庭。
家庭家庭
擴展家庭:分為主幹家庭和擴大聯合家庭。
主幹家庭:由一對父母和一對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親屬)組成的家庭。
擴大聯合家庭:由一對父母和多對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親屬)組成的家庭。
擴大家庭曾經是中國人的夢想,人們常常用“子孫滿堂”來表述長輩的成功與幸福。有人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大家庭為主其實是一種誤解。人們確實是以大家庭為理想,但並未普遍存在過所謂的大家庭。事實上,所謂的大家庭主要存在於世族門閥之中,而且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庶民是以核心家庭或者主幹家庭為主的小家庭,擴大家庭式的大家庭並不廣泛存在。
這是對傳統家庭的理解,現代的家庭模式已經遠遠超出簡單的三分法,並正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
非傳統家庭結構:
1、 單親家庭:由單身父親或母親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2、 單身家庭:人們到了結婚的年齡不結婚或離婚以後不再婚而是一個人生活的家庭。
3、重組家庭:夫妻一方再婚或者雙方再婚組成的家庭。
4、丁克家庭:雙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家庭。
5、空巢家庭:只有老兩口生活的家庭。
其他家庭結構:
斷代跨代家庭,無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家庭,以及由實體婚姻產生的其他多人共居組合家庭。
現狀和趨勢:
家庭結構的不同主要是由於社會經濟因素 ,全世界的家庭結構正在逐漸朝核心家庭的方向轉變,這種趨勢,與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現代化相關聯。

家庭功能

1、主要功能
社會化功能(即教育和撫養兒童,使之適應社會)
家庭從很多方面講,都是很適合承擔社會化任務。它是一個親密的小群體,父母通常都很積極,對孩子有感情,有動力。孩子常常在依賴下,將父母看做是權威。可是,父母很少經過明確訓練來對孩子社會化,家庭並不總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這一功能。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專業機構擔負起這方面的責任。
家庭(詞語概念)
在一些國家,人們曾經嘗試過各種各樣代替家庭進行兒童社會化的方式。比如在早年的前蘇聯,引入過集體養育孩子的新模式,在以色列,探索過用集體農莊代替家庭的試驗,然而這些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情感和陪伴核心功能
在現代社會,對成人和孩子來說,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對兒童來說,缺少父母的關愛會導致智力、感情、行為等方面的成長都受到傷害。對成人來說,雖不會因缺愛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關懷。
從一些現狀來說,家庭規模日趨微化,新婚夫婦日趨單獨居住,而人們又很少能從家庭以外獲得友誼和支持,迫使家庭成員在情感和陪伴上彼此深深依賴。提供情感和陪伴已成為現代家庭的核心功能。
性規則
對社會來說,關係到懷孕,不是個人的事。所以在一般的社會裡,強烈提倡合法生育和性規範的制度化,為的是使兒童能夠得到良好的照顧,和平穩的代際過渡。
一些現狀是相對於以前在性方面對男女的雙重標準,女性的性自由提高了,此外人們更能容忍婚外性生活了。但由此產生的是,有的人不願意結婚了,有的人結婚了也不一定和配偶在一起了,使得配偶間的感情和陪伴關係的穩定性減弱了。
經濟合作
對以前的,或者鄉土氣息濃厚的農村家庭來說,家庭通常是一個生產的主要單位。而在現代社會,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家庭的主要經濟功能由生產轉變成了消費,如汽車、房屋、電器的購買等等。
另外在現代社會,隨著女性就業的增多,家庭中女性對男性在經濟上的依賴在減少。
以上是美國現代社會的相關研究,然而在中國社會,家庭勢必還要起到贍養老人、維繫種族的延續等重要功能。
家庭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家庭關係和親職教育分為:獨裁型,保護型,和平共處型,合作型。
家庭(詞語概念)
親職教育的任務:
1、根據子女情況,制定親職教育的計畫和措施,並與學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強對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為子女的學校教育創造良好條件;
4、保護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

權威模式

父權家庭:
是歷史上大多數家庭的模式,即家庭中最年長的男性擁有大部分權威,包括住、用、孩子對象等。女性負責家務和照顧孩子。
母權家庭:
即家庭中最年長的女性擁有大部分權威。沒有確鑿證據表明婦女曾同樣擁有過男人所具有的權威。父系社會里,個別家庭也可能由於沒有最年長的男性而由女性領導。
母主家庭:
一位婦女成為家庭的核心和最主要成員,常發生在男性由於戰爭、外出、離婚、非婚生育等境況下,但不在家的丈夫、前夫、同居男友依然行使相當的權利。
平權家庭:
現代社會出現了朝平權家庭發展的趨勢,即丈夫和妻子在權利和特權上基本平等 。但許多重要決定還是由丈夫作出的。
通勤家庭:
在不同城市裡工作的夫妻,周末在其中一方的住處度過。

家庭變遷

社會需要變了,所以家庭變了,家庭是歷史地變化著的社會現象。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的特點是受生產方式制約的 。
1、中國家庭變遷的社會背景
全球各國普遍進入工業化,甚至信息化社會
中國:經過五四運動對封建婚姻的批判,新中國成立後首先頒布的法律就是婚姻法。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已經開始產生第二代獨生子女,在一些城市也開始有性自由的趨向。
2、具體原因和相應變化
原因(要注意城鄉中產階級窮人差異,以下主要針對中產階級和城市居民):
1) 集成化,專業化,職業化。引起人們對事業的投入增,時間精力家外多,家內少;有時還工作需要,遷動多,夫妻分離時間多。
2) 現代化。引起生育與撫育功能層次在提高;精神生活、個人完善、心理感情的需要增長。
3) 社會變化快,代際變化大。引起家庭社會化功能減弱,學校等專業機構責任增強,通過養育兒童形成的夫妻共同的目標的紐帶減弱;和長輩親戚的紐帶減弱,相應權利義務減弱,核心家庭生活安排自由度大;對友誼親情的來源更依賴夫婦間的感情,使之更私密。
4) 女性工作。引起女性顧家時間少,需要男性平衡;女性地位上升,經濟上對男性的依賴減少,加之婚姻傾度的作用,使得單身現象增加,尤其是女性單身多。
5) 觀念上,對愛情的追求增加,性觀念開放。
6) 結婚、離婚的法律鑑定手續方便了(在中國,感情破裂作為離婚的唯一條件和判定)。
綜上,(從規模、關係、功能來講)
1) 從家庭規模和權威來講,一方面家庭小,核心化,單居制增多;一方面在中國,夫妻日益依靠父母帶孩子,產生前所未有的421現象。核心家庭從夫居,從妻居,跟著長輩居住的減少。社會流動性增大,使得家庭流動性也增加。平權家庭增多。
2) 撫養兒童總體來說,撫育層次提高,依靠學校增多。父母感情和性的關係穩定性減弱,一方面離婚率在增加,一方面獨生子女容易受到家庭較多的關注。父母撫養兒童的時間和關係是否在變化,會對兒童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3) 贍養老人的要求降低了,更多老人獨住或住到養老院或退休社區等處。
4) 從感情陪伴來講,一方面,人際孤獨感增加,對感情陪伴的需要增加了,婚姻的主要功能成了提供最親密的關係,且夫婦間共處相對以前大家庭和其他親戚的相處更多了。另一方面,雙方的紐帶少,共處(較之事業及其相關人)少,對愛和婚姻的期望高,觀念開放,社會壓力減少,使得聯繫容易散亂。
5) 性的方面,基本同上,造成感情和陪伴關係穩定性弱。
6) 經濟上來說,家庭主要經濟功能由生產到消費、財產處理等。兒童、老人從實惠變成經濟上的消費負擔。隨著離婚率增加,社會養老保障機制尚不完善,撫養、贍養、繼承、分配、親情糾葛等新矛盾日益增加。《新婚姻法》中對財產的規定也一再更新。
經濟觀念上,性別的、代際的和經濟的獨立平等與民主意識正在日益增加。
人類存在有兩個基本任務——“繁衍”、“生息”。若是以生產的角度來說,一個是人口再生產,一個是物質再生產。物質生產是為了滿足生息的需要,而人口再生產是為了滿足人類繁衍的需要。這是兩大基本的需要,物質生產這是經濟基礎方面,而人口再生產往往被歸結為文化方面。以繁衍和生息為中心,各自分化出兩套體系出來。
繁衍為中心就有戀愛,婚姻,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等等,這還沒算一系列為此進行的社會服務,比如色情,妓女等等行當,都是以繁衍為中心產生的衍生形式。
繁衍與生息是相互結合的,生息的方式決定繁衍的方式,物質生產的方式決定繁衍的具體結構。人口再生產自古到今依次是公社部落方式,家庭方式,這還不包括次生的各種方式,如單親、家族等等。物質生產方式的演變未終結,同樣繁衍的方式演變就未終結。家庭並不是最後的存在方式。
美國家庭變遷的相關研究
社會背景:
曾經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和女權運動。
變遷趨勢:
1) 人口趨勢
人口和社會的發展趨勢縮短了家庭生活周期中生育和撫養子女的階段,加之晚婚長壽,生孩子的數量也減少了。婦女生頭胎的年齡增長,而在40多歲進入空巢期,和子女就業密切相關。
2) 單親家庭和繼父母家庭
數量增加了,空巢期延長了,寡居期延長的機會也增多了。
單親家庭要克服許多經濟的、社會的和感情的問題。這些家庭經常會遇到經濟不穩定、階段性無收入等問題,單親父或母經常說遇到了兒童教育、犯罪、缺乏安全感、前配偶、生活標準降低和抑鬱等問題,他們還要接受扮演父母兩個角色的挑戰。
繼父母家庭則面臨子女和成人間的緊張情緒所導致的仇恨、妒忌、不安全感和競爭。前父母和繼父母的角色容易混亂。如果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參與作出決定,那他們對新加的適應會更快。
離婚夫婦的孩子監護方面,越來越多地採用聯合監護,即讓孩子在雙方家庭交錯各待一段時間。
家庭中性別角色已經改變了。這些變化對兒童教育質量產生什麼影響尚有待確定。已婚婦女就業數量上升被稱為20世紀最重大的社會革命之一。雙職工家庭(即夫妻倆在一段連續時間段里都同時持續從事全職工作)的數量越來越多。
3) 家庭與工作
已婚婦女就業改變了家庭中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尤其在較高階級的家庭中。
優點:婦女視野廣闊,孩子“有志者(不論男女),事競成”,收入多。
缺點:兒童放學後沒人監管,需要通過夫婦共同看管,或者由日托中心、圖書館、保姆、親戚朋友等方式解決。
解決方式:有的婦女按順序變換角色,即先投入事業,回家生子並照料孩子的早期生活,再返回事業。
4) 家庭暴力和虐待兒童的事件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公眾注意。
報導也越來越頻繁,但是增長程度並不清楚。貧窮和經濟困難與家庭暴力(特別是毆妻事件)有很強的相關性。而性虐待在中等或較高收入的家庭中發生地更多一些。
未來家庭
替代婚姻和核心家庭的選擇有:保持單身,與異性同居,和群婚。
雖然家庭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許多變化,但是它仍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設定之一。
提供心理感情需要和個人發展完善的需要,將成為未來家庭更加核心的功能。

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與思考
一個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長是與他所處的環境和後天的培養分不開的。其環境的影響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工作環境中,得到發展和開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關懷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愛子不當或愛子無方,加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增強,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於優先的特殊地位,父母們又處處以孩子為中心,視子女為“皇帝”、“公主”。在家庭越來越富裕的今天,孩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同時,父母對孩子缺乏良好的教養態度,任孩子養成專橫任性的性格。這樣一來,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長,在父母姑息縱容下,形成了許多壞習慣,這不但給自己今後帶來痛苦和煩惱,而且會使孩子走上邪門歪道,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環境是孩子生活成長的第一樂園。這樂園是由父母共同創建、共同擔負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學校。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領導和老師。親職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親職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親職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國小、中學後,親職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親職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親職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及教育中,更重要的是應該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響的隱性教育,是心理學中有關“自我意象”的理論。不管人們認識與否,人都有一幅自我心理藍圖,也就是自我肖像,把自己想像成什麼樣子或什麼人,他就會不自覺地按照那種樣子、那種人行事。因為,環境中的那個人影響著他,使他心理中理想人物得以在自身的行動上去實現。所以,自我意象既是一個前提,一個根據,也是一個基礎。每個人的全部個性、行為,乃至環境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父母就是孩子第一個感受到的美好形象。以此為基礎,孩子在對父母的為人和行動上敏感程度,常常激發孩子去想、去做,其影響遠遠勝出直接對孩子的管教。家庭中最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質、修養、能力、習慣和作風等,來形成的家庭環境教育,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兒”和描繪心理藍圖的樣本。因此,良好的家庭是由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品質等促成的環境氛圍。孩子在這種環境的氛圍中,受到的影響和感染是任何一個顯性教育所不及的。這影響和感染就是一種潛意識的薰陶或無聲的教育。
在農村親職教育上普遍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忙於興建家庭,注重經濟,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進了校門,一切教育都依賴於老師,自己的責任只是改善孩子的經濟條件,讓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證和儘量滿足。二是父母的文化素質低,對子女的教育表現出力不從心。三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迫切,教育孩子沒有正確的方法,一些家庭便出現了“棍棒教育”。四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對孩子過於無微不至的關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事事依從孩子,樣樣順著孩子,孩子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使孩子難以教育成才。五是不少父母尚未意識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根本不注意在各種場合中自己的言談舉止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也無法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在當今的家庭環境中,作為父母迫切需要提倡的:一是勤勞樸素,誠實為人;二是忠厚善良,禮貌待人;三是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四是作風正派,教育後人。由於社會的安寧,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家庭也發生了建設性的變化,家庭環境和親職教育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有的如沉沒海底的船,有的如漂泊不定的舟,也有的是航行於波濤中的艦。總之,為人父母者,不光要為子女創造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子女面對困難的勇氣意志,以及教他們如何做人和促其成才。——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

家是什麼

  • 家是溫暖的殼,
  • 家是能鋪開心事的地方,
  • 家是沒有桃花的桃源,
  • 家是一言難盡的一個字,
  • 家是受傷時的“創可貼”,
  • 家是父母投資、兒女欠債的地方,
  • 家是握在手裡盈盈一脈的馨香,
  • 家是每一磚每一石都是用愛砌出來的城堡,
  • 家是以愛為圓心、一家人手牽手為半徑走過的一個圓,
  • 家是整個世界在下雪、走進其中卻是春天的地方······

家庭名言

  • 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因為他的家庭和睦。 ——(德)歌德
  • 家庭乃主人之城。 ——(日)中江兆民
  • 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託處。 —— 里耶
  • 你要盡其所能把你的家庭造成一個生活中心,在這裡面,一切良好的事物會被撫育培養起來;在這裡面,你的忠誠、熱望、同情,以及整個你生命中高貴的東西,會被發揚光大起來。 ——阿瑟·米勒
  • 一個美滿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和安慰,使人洗心滌慮,怡情悅性。——蘭尼
  • 舒適的家庭生活,是幫助一個男人成事立業的要素。 —— 雅科碩
  •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英)蕭伯納

家庭的文章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 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么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新家庭關係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中國社會先富裕起來的商人和企業家,其家庭婚姻所產生的問題令人擔憂,因為生活在影響著家庭,生活也會顛覆家庭。事實上,從思想觀念上看,今天的男人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男人,女人也不再是過去的女人,孩子也不再是過去的孩子,父母也不再是過去的父母······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矛盾中變 化,在變化中矛盾。
: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