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西步行街

孫西步行街

孫西步行街位於中山市城區石岐鐵城西門外,西連津渡(石岐河)南繞煙墩山,東達仁山(即現在孫中山紀念堂),構成“山、水、城”的格局,也成為石岐商業、文化、交通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西步行街
  • 地理位置:中山市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福壽堂,永安僑批局
環境介紹,歷史遺蹟,黃包車,百年老店,休閒場地,著名特產,

環境介紹

98年底,孫西步行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為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文化內涵,步行街文化廣場於98年9月底初具雛形,經過前後兩次改建,在99年元月底全面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
步行街文化廣場位於大廟下路段,總建築面積303平方米,廣場內修建了市內首個平地式噴水池,騎樓下的牆身是著名畫家陳宅中的大型壁畫,壁畫是二、三十年代孫文西路的縮影,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形態逼真,與步行街建築風貌融為一體。廣場正前方設定了一個60平方米的舞台,為轄區商戶、市民遊客提供豐富的文化表演。
文化廣場自建成使用後,步行街物業管理公司著力從文化特色方面著手,成功地舉辦了過百場豐富多彩的、主題鮮明、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雜技表演、曲藝演唱及燈謎競猜活動、商家大型促銷活動及促銷表演等。每晚還增設街頭文藝表演,主要表演吉他古箏電子琴色士風等樂器,使眾多遊客置身於一個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無論感官還是身心都得到了文化的薰陶。
2002年以來在各方領導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步行街物業管理公司以努力提高廣場文化活動的內涵和品質為目標,精密地製做出系列化、主題化的文化活動計畫,突出主題特色,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品味,以吸引各方力量的參與和加盟。自主策劃舉辦的幾場大型文化表演,如“迎春迎新合唱表演”,“5.12母親節少兒才藝表演”,“父親節世界名曲演奏晚會”及與中山市旅遊局、逍遙谷嶺南水鄉、天華公關策劃廣告有限公司聯合策劃的“山水相依---中山旅遊風情夜”大型文化旅遊宣傳表演等,均獲得如潮好評。因其宣傳效果良好,社會效應顯著,廣場活動得到不少名牌廠家和商家的青睞。

步行街是歐亞混雜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現。孫文西路古稱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孫文路。從民國時期開始接受西方建築造型,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築造型,至今還倖存著精湛木雕灰塑中西合璧建築物體,彎曲自然的商業街,舒適怡人的外部空間尺度,南洋風格的騎樓

歷史遺蹟

昔古,傳遞各級政府文書的快馬(包括人和馬)中途休息之所,稱為"驛"。快馬到驛後,憑官府牌子驗明,人糧馬草由驛供給(但京城招待外國來賓或不同畛域之官員住所,檔次較高,稱為"驛館")。而民間商業性質、代客存放貨物和留住客商之所,稱為"棧"。辛亥革命後,我國企業界人士,仿效西方逐步開設旅店、酒店飯店賓館別墅山莊、寓所等。中山毗鄰港澳,經營此業者,由前清沿襲至民國時期,俱稱為旅店。1946-1949年期間,孫文西路規模較大的旅店石岐鎮總商會東側的思豪旅店和大廟下8號的金城旅店。
解放前的旅店,設備簡陋,僅設有六床大房、雙床中房、獨床單房、雅潔廂房(內配置大床、麻將台各一張,几椅若干)四類房。所有家具是木器。客商入住先到帳房登記。入到房中,首先看見"攜來雜物貴客自理"字樣。這時,服務員(茶房)見客人來到,立即泡上一壺茶,並向客人說明廁所、浴室在何處,還介紹飲食飯店,車般交通班次時間等。

黃包車

閒逛步行街,遊人在讚嘆色彩怡人的南洋建築風格之餘,總會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街頭的"黃包車"銅像上。如今,"黃包車"活了,遊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能在銅車上留影,更可以坐上真的黃包車,一邊觀街景,一邊過足懷舊癮。
黃包車的出現,為迷人的步行街更添特色。年輕的小伙子身穿民國初期的唐裝,拉著黃包車來回於步行街兩頭,仿佛穿梭於歷史的車道上,令遊人的注意力在新鮮與古樸之間徘徊。據了解,乘坐黃包車在步行街上一個來回收費5元。然而,為了這6部黃包車,有關部門耗費了不少精力和財。首先是仿銅車訂造黃包車。由於黃包車早已沒有生產了。因此,大多數零件需要重新設計製造,有的甚至要用手工加工,平均每部黃包車造價在7000元左右。難怪有人稱之為中山的"勞士萊斯"。其次,黃包車的建造是為了增添步行街的旅遊、文化特色,黃包車夫當然也要具備相應的素質。為此,步行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挑選了6個形象良好的年輕小伙,並對他們進行禮儀培訓,要求他們了解步行街的歷史購物點等情況。
黃包車重現步行街,將街景拉回了歷史,讓歷史照亮了今天,正所謂"舊貌新顏巧增輝,購物消閒總相宜",孫西步行街在各有關部門的關注下,正日漸"成熟",散發出迷人的光彩,成為中山的驕傲。

百年老店

福壽堂
--始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址在今石岐孫文西路154號,創設者為石岐南下(三仙廟)李某。第三代負責人為李瑞文,1923年曾任中山縣商會"路工董事會"會長,領導修築馬路。第四代負責人李鴻標曾任縣商會常委,有石岐"商界才子"美譽,30年代兼任石岐商團大隊長,1946年至1950年期間任中山紀念圖書館長。50年代經理為李鴻標庶祖母劉月清,後赴港定居。該店規模較大,曾有員工30人。自製膏丹丸散和加工鮮明熟藥,在邑境四方皆有名氣。1956年參加全行業公私合營後,仍沿用福壽堂老字號,知名度頗高,已有130年歷史。滙豐公司--清末開業(一說辛亥革命時正式開張),址在今石岐孫文西路郵政營業部。是一間規模較大,有四層樓四鋪面的僑資公司。主營百貨,分設服裝氈帽鐘錶眼鏡玩具罐頭、菸酒、糖果餅、床上用品等專櫃。為了招徠生意,公司在四樓開設茶樓,並在天台設茶座,兼演粵劇。為保存該企業,20年代築建馬路時,政府只好取曲道。戰前,該公司生意興隆,成為縣內商業零售額最多的單位。中山解決後,50年代曾用作工會工人俱樂部,後又改作縣郵電局
永安僑批局--始於民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美物資短缺,金幣比兌低於我國銀圓。交戰國家青年紛紛入伍打仗,華工工價較高,僑匯猛增。中山竹秀園村華僑郭泉郭樂郭順,先在滬港開設永安公司。獲悉家鄉僑匯增多後,迅即分資入主石岐十八間的匯源銀號,將其改組為中山永安僑批局。並將樓房改建為鋼筋水泥水磨青磚結構,樓高五層半(址在今中國銀行孫西分理處),由郭燦英出任司理,主要業務辦理僑匯兼營找換、儲蓄、按揭、"燕梳"(即保險)。因郭氏信譽甚佳,故永安僑批局在鄉邑僑匯業務中,占了75%至80%。1949年8月,因政權更迭而斷匯,1950年1月重新工商登記,恢復僑匯,由國家管匯,不搞公私合營,繼任司理郭彥文。
思豪酒店--址在石岐孫文西路,原商會東側。該址於民國13年(1924年)間,曾由澳洲歸僑郭泗泉在此處開辦私營香山銀行。但曇花一現,兩三載就結束業務,後由其他商號租用。抗戰期間,遭受敵機轟炸而成頹牆瓦礫。抗日戰爭後,縣商會會長李德聯回邑復員,先購此地,迅即興建五層樓宇作豪華酒店,時稱設備一流、新穎。實際上,大部分家具是香港思豪酒店更新替換出來的。商會會長李德聯有禾田、米機、電廠、酒店旅店等股份,1950年全部被沒收充公。該酒店現名為石岐旅店。
公益紙料--1921年,縣長吳鐵城倡導石岐拆城築馬路時,黃棟初即從明代開設的金玉樓紙料店辭工出來,集資2500兩白銀在十八間開設公益紙料店,並自任司理,1931年,黃森繼任司理。經營紙料類、各種文具爆竹冥鏹、年宵玩具等,在邑內同業中執牛耳。新址在孫文西路158號,門面為鋪,156號后座為加工場。1952年12月22日登記資金100586.42元,員工30人,資金和購銷額在百戶同業中仍居傍首。1956年加入全行公私合營,公方代表吳周幟,經理黃森(後曾任石岐市商業局副局長、石岐市第三屆工商聯主委、石岐市首屆政協副主席)。

休閒場地

格林特網咖--位於步行街102號醫藥商場二樓,集餐飲上網、休閒於一體,獨特的裝修布置和經營方式,吸引了許多追求時尚的現代青年。
香情美食茶座--位於步行街東端入口處,是一個露天茶座,主要經營地方小食,如珍珠奶茶、家鄉粉果、裹蒸粽、水餃等家鄉小食,固取名"鄉情美食茶座"。

著名特產

石岐乳鴿--是中山市著名特產之一,用乳鴿製作的茶餚,有紅燒乳鴿脆皮乳鴿、明燒乳鴿、松江乳鴿、江南白花鴿、油浸乳鴿、白切乳鴿、豉油王乳鴿等。尤其紅燒乳鴿,中外馳名。它始於何時,無從考證,估計已有百年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澳門佛笑樓經營紅燒石岐乳鴿而出了名,亦逾五十多年,為筵席珍品。
石岐"金咤" --金咤是中山名粉果之一,歷史悠久。相傳托塔李天王(李晴)有個太子名叫金咤,他手持兩頭尖利、中間橢圓形的武器,犀利無比,人們就用米粉加水模其形狀作粉果,流傳至今。後來民間配以肉類,增加其美味,逐漸成為今天茶肆出售的金咤。
三十年代,石岐以孫文西路李大中堂和南門牌號頭北昌粉果店所製作的金咤聞名遐爾。它以豬腮肉(肉爽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作餡,食時從金咤尖吃起,到肉餡時先吮一口油香,才咬肉,慢慢品嘗,很有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