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城(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

吳鐵城(中華民國時期政治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鐵城(1888—1953),字子增,祖籍廣東香山,出生於江西九江。早年在江西九江同文書院讀書,1909年經林森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後,任九江軍政府總參議官,負責辦理與軍事有關的工作,後被推舉為江西省代表出席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組織臨時政府,制定憲法。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後隨孫中山先生赴日本,入明治法政大學攻讀法律。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8月5日奉孫中山之命前往檀香山主持黨務,並任華僑《自由新報》主筆,力倡反對袁世凱。1917年回國任孫中山護國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軍,軍政府改組後,隨孫中山去上海。1924年9月隨孫中山北伐,任大本營參軍長;10月回師廣東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兼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1927年6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29年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南京總理陵管理委員會委員。1931年任警察總監、僑務委員會委員。1932年1月任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1937年調任廣東省政府主席。1939年開始主持中國國民黨港澳黨務,1940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長,1941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軍十七師師長兼廣州衛戍司令。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最高國防委員。1947年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1948年調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部長。1949年,移居台灣任總統府資政等職。1953年在台灣病逝,享年6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鐵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九江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 職業:政治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
  • 軍銜:中將
  • 政黨:中國國民黨
  • 原籍:廣東中山平湖鄉
追隨國父,積極反共,對日妥協,海外工作,合桂反蔣,遊說各國,逃離大陸,再度遊說,不堪結局,人物家庭,

追隨國父

吳鐵城,原祖籍廣東,與孫中山同鄉。吳鐵城父親在光緒初年到江西九江,初任商店司帳,後自營洋貨店,曾為九江商會協理,在當地頗有影響。吳鐵城就出生在這裡。年少時,吳鐵城由其父延師教授,學習經史、外文,17歲入九江同文書院。1909年與林森相識,同年經林森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
吳鐵城吳鐵城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吳鐵城策動江西新軍標統馬毓寶在九江獨立,為光復江西立下功勳。任九江軍政府總參議官兼交涉使,負責辦理與軍事有關的民政外交事務。11月被推舉為江西省代表出席南京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組織臨時政府,制定憲法。
二次革命期間,吳鐵城奉孫中山之命,與居正一起赴江西,敦促江西都督李烈鈞討袁。“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懸賞2萬大洋緝拿吳鐵城,隨孫中山流亡日本,並進入明治大學專習法律。1914年,首批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5年8月5日奉孫中山之命前往檀香山主持黨務,並任華僑《自由新報》主筆,以筆名“吳舟”撰寫大量社論,撻伐袁世凱復辟帝制。袁世凱對吳鐵城恨之入骨,通過外交途徑在美國起訴吳鐵城“無政府”。吳鐵城以英語答辯,最終勝訴。這是美國因為起訴無政府而公開審理的第三案。
1917年7月,在孫中山南下護法時,他應孫中山電召,9月來到廣州,任大元帥府參軍。孫中山因西南軍閥專權,憤而去職,吳鐵城也隨孫中山返滬。1920年11月,孫中山重組軍政府時,他再任參軍。
1921年5月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吳改任總統府參軍。1921年,吳鐵城回故鄉香山縣參加競選,當選為縣長,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任民選縣長。他起用多位留美學生為警察、工務、財政等局局長,甚至任命一名女性為教育局長,開中國婦女擔當行政主官的先例。他大興建設,打破城市的封建框架,拆除城牆,拓寬馬路,擴建商業街,發展商業,奠定了現在石岐舊城區的基本格局。拆剩的“鐵城東門城牆”至今保存完好,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23年1月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軍司令,2月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兼警務處處長,同年10月被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
吳鐵城書法吳鐵城書法
1924年3月,任廣東全省警衛軍司令。同年9月任大本營參軍長。10月回師廣東參加平定商團叛亂,重兼廣州市公安局局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獨立一師師長,第六軍十七師師長兼廣州衛戍司令。
在幾個革命的緊急關頭,吳鐵城都堅定地支持孫中山,包括驅趕桂系軍閥莫榮新出廣州、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以及平定陳炯明叛亂和商團叛亂。吳鐵城還是一位理財好手,他發揮交際本領,結交三教九流人士,廣開財源,成為籌集軍餉的擔大梁者,保證了大本營及黃埔軍校的經費開支。

積極反共

1923年10月,吳鐵城被孫中山指派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9名成員之一。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吳鐵城與孫科廖仲愷一同起草一大章程。
然而對於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吳鐵城內心裡並不贊成,因此自始至終竭力反對國共兩黨合作。
孫中山在世時,吳鐵城的反共右傾態度,曾經受到孫中山的批評,但卻得到了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粵軍參謀長蔣介石的欣賞。孫中山逝世後,吳鐵城、孫科和伍朝樞等人成為廣州國民黨右派的中堅。吳鐵城所在的國民黨廣州市黨部,一度成了反共的大本營。
中山艦事件”發生後,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紛紛抗議和譴責,要求嚴厲懲辦肇事的國民黨右派分子。蔣介石感到自己羽翼還沒有豐滿,反革命時機尚不成熟,不敢立即與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公開決裂,於是採取“舍卒保帥”的辦法,懲處幾個製造事端的右派分子。結果,吳鐵城作為“替罪羊”之一,丟掉了第17師師長職務,還被押解到虎門橫檔炮台禁錮。吳鐵城對此是理解的。
1926年雙十節,吳鐵城獲釋後投居上海的孫科家中。後來他又利用與孫科的關係力促武漢方面的汪精衛、孫科等與南京政權合流。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起國民政府後,決定重新起用吳鐵城,任命他為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重歸蔣介石帳下的吳鐵城,為了幫助蔣介石完成統一大業,四處奔走。他三次出使東北,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張學良易幟,充分顯示了他的外交才幹,也是他一生最引為自豪、最為驕傲之處。
1929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委,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南京總理陵管理委員會委員。
1931年6月,任國民政府委員;8月任警察總監,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對日妥協

1931年12月,上海市長張群因學生反日運動高漲,被迫辭職。蔣介石命吳鐵城接任上海市長職務兼淞滬警備司令。同月27日又任外交委員會委員。
就在他上任不久,日寇挑起一·二八事變蔡廷鍇蔣光鼐率領十九路軍,不顧裝備落後兵力弱小等實際條件,被迫奮起抵抗。
蔣介石仍竭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月31日,蔣介石授意軍政部長何應欽電告吳鐵城:(1)各國領事既出而調停,不得任意射擊;(2)通令蔣光鼐、蔡廷鍇等將領,沒有上官命令,不得任意射擊;(3)親善各國軍隊與僑民,以取同情;(4)對假託愛國主義之搗亂團體,應嚴加制止;其他民眾愛國之行動,須周密注意,以防“共匪”從中利用機會。
中山艦事件中山艦事件
2月15日,何應欽再次致電吳鐵城,讓他以私人資格與攻滬日軍將領談判,商定“和平”方案。
唯蔣介石之命是從的吳鐵城,立即多方拜見,竭力求和。5 月5 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斷送了上海軍民堅持三個月之久的抗戰成果。
3月復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4月,吳鐵城被調任廣東省政府主席。5月兼民政廳廳長。旋又兼廣東全省保全司令。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吳率省府人員遷往韶關、連縣,繼續在後方堅持抗戰。

海外工作

1938年12月,李漢魂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1939年春,蔣介石調吳鐵城到重慶,主持國民黨港澳黨務,1940年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同年秋奉命赴南洋各國聯絡和爭取華僑捐款資助抗戰。他經香港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歷時五個月,行程1.5萬公里,踏遍130多個城市,發表300多次演講,轟動了整個南洋地區,為爭取海外華僑支援中國的抗戰作了艱巨的努力。
1941年5月,吳鐵城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協助陳果夫主持國民黨中央黨務。這樣,吳就成了蔣的“幕僚長”。蔣介石讓吳出任中央秘書長一職,既顯示了蔣介石對吳的高度信任,也表明了蔣介石想發揮吳鐵城善於協調各方面關係的特長,平衡二陳與朱家驊等國民黨內部的黨爭
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吳鐵城
抗日戰爭結束後,吳鐵城是國民黨政壇上最活躍的人物之一,被稱作“全黨的幕僚長”,專以調停國民黨內各派系之間的紛爭為務。1946年1 月,吳鐵城以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身份當選為國民黨代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為蔣介石個人獨裁和國民黨一黨專政搖旗吶喊。
當各方代表在審議憲法草案時,對“國民大會”的職權問題產生異見,互不相讓。結果,吳鐵城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令各方都能接受,達成協定。這一方案,被負責起草憲法草案的張君勱寫入《憲法原則》第27條,稱為“吳鐵城條文”。以一個人名命名一條法案,這在近代中國還是第一次,“鐵老”之名於是大噪。
1947年6月,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

合桂反蔣

1948年11月26日,蔣介石批准行政院長翁文灝辭職,提名孫科組閣。這樣,孫科留下的立法院長的位置便理所當然地要由吳鐵城來繼任,蔣介石也表示同意。可出人意料的是,在孫科開出的組閣名單上,第一個就是“鐵老”,要他當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並且向蔣介石表示,“非鐵老同出不拜命”。蔣介石立即找吳商談,希望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權衡之後,吳鐵城決定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這不僅因為其在歷史淵源上植根於粵系並且與孫科關係密切,還在於其對政治前途認識不明,以為大局尚有可為,決定直接出馬乾它一番。
吳鐵城走馬上任未久,蔣介石下野了。但蔣介石仍通過電話向孫科內閣發布指令,以孤立代總統李宗仁。對此,吳鐵城甚不以為然,與蔣介石之間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
為了取得美國政府的援助,與共產黨“劃江而治”,吳鐵城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進行了一次會談,請求美國貸款。司徒對吳鐵城說:“美國國會對中國政府內部不團結表示憂慮,如果蔣先生不出國,南京無從集中權力,因而和談也就沒有希望。”
對此,吳鐵城也有同感。他認為,必須儘快勸說蔣介石出國,才能將權力集中在李宗仁和自己的內閣手中。於是,他請曾當過蔣介石機要秘書的李惟果,到溪口轉告蔣介石自己急切希望其出洋的意思。
吳鐵城沒想到,他的這個建議,蔣介石非常惱怒,大罵吳鐵城忘恩負義,幾天以後,他逼迫孫科內閣辭職,而吳鐵城的中央秘書長一職也被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的名義下令撤銷。
國民黨政權遷到廣州以後,美國希望李宗仁在廣州組成一個與蔣介石截然分開的政府,但蔣介石無意幫李宗仁保廣東,暗中指揮從上海、青島等地撤出來的軍隊往沿海一些島嶼駐防,吳鐵城對此痛加責難。他質問國防部:湯恩伯的部隊撤出上海後為什麼不去廣東而去福建?劉安祺的部隊從青島撤出後為什麼不調到粵北而去了海南島?從軍力部署來看,國防部只準備守一些沿海島嶼,根本沒有制定保衛華南的軍事計畫,簡直是本末倒置。但參謀總長顧祝同告訴他,這些都是總裁親自決定的,他也只好搖頭嘆氣。
這時,吳鐵城的老部下、新聞局局長汪公紀從巴黎回國,吳對於這個堅定的反共分子的歸來格外欣喜,將他安置在自己的家裡,當晚就與他暢談形勢。汪公紀極力慫恿吳鐵城到各國去遊說政要,他強調說“人心息息相通,拿海外的人心來振奮國內的人心,再拿國內的人心去振奮海外的人心,互相桴鼓,必有可為。”吳鐵城當時聽了,默不作聲。
過了幾天,汪公紀又來勸說:“鐵老既有華僑為後盾,也應該及時把握,倘若能夠親自出馬激起海外僑胞的向心力,登高一呼,必然能產生奇異效果。鐵老有些老關係和老交情,寫了十幾年聖誕卡的朋友,現在也該認真地做一些正經的事了。”自從1939年開始,每年吳鐵城都會向外籍友人寄卡片,都是這位汪公紀經手的,每次都要處理數百張聖誕卡,故而汪有此一說。這一次,吳鐵城仍不做聲,但想來心裡也有一些活動了。不幾天,吳鐵城就對汪公紀說:“好吧,我們就出去走走,你替我寫信呈報總裁。”

遊說各國

1949年8 月,吳鐵城在汪公紀陪同下,出訪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香港。其中,日本之行最為重要。當時,美國對華政策白皮書已經發表,美國對蔣介石政權的失望、不滿以及不支持的態度十分明顯。但吳鐵城心中明了美國的反共本質,仍然希望從美國人那裡獲得對國民黨政權,尤其是對李宗仁廣州政府的支持。在赴日之前,吳鐵城還特地到台灣向蔣介石請示機宜,返回機場時又去看望了王世傑。王世傑的沉默不安與吳鐵城的雄心勃勃成了鮮明的對照。王世傑顯然對此行不抱太大希望,但困居台灣的國民黨大小官員卻巴望著吳鐵城此行能有所收穫,因而在台灣松山機場送行的簡直成了人山人海。來送行的桂永清還遞過來一本雜誌,上面有三個驚心觸目的大字“新希望”。吳鐵城上飛機後慨然言道:“我們的任務是真大了!”
吳鐵城訪日是以“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內閣閣僚”身份出行,雖是非正式的訪問,卻也引起了美國國務院的不滿和冷遇。當時,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倒是吳鐵城的好友,還特派了高級官員前往迎候。但就在飛機即將降落時,華盛頓忽來急電,命令麥克阿瑟總部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招待儀式。麥克阿瑟無可奈何地把前去迎候的人悄悄撤離機場。吳鐵城下機時,僅有國民黨軍事代表團團長朱占亮在此迎候。吳鐵城遭到如此冷遇毫不灰心,反而頗為自信地說:“麥克阿瑟,不會不見我的。”果然,不久麥克阿瑟就約見吳鐵城,不過聯絡人員事先就給吳鐵城帶來“不談政治”的約定。
上海吳鐵城公館上海吳鐵城公館
儘管如此,麥克阿瑟和吳鐵城會面的時候,他們還是極其親熱,無話不談。一周之內,他們就見了三次面,並共進了一次午餐。麥克阿瑟向吳鐵城提出,美國政府已放棄對蔣介石的支持,但對李宗仁仍寄予希望。麥克阿瑟對吳鐵城作了如下許諾:“希望你們能夠支持到聖誕節,那時我必將挺身來救助你們。”
雖然麥克阿瑟極力反共,面對人民解放軍在大陸的不斷勝利和國民黨的節節潰敗,他“義憤填膺”,想助其一臂之力,然而他的力量十分有限,他所指揮的駐日美軍僅四個師,而每師都面臨兵額不足和武器配備不足的問題,因此馳援國民黨只是空口說白話。倒是吳鐵城經他一鼓勵,卻十分興奮,回國後經台灣而去廣州,就立即在自己的寓所召開會議,當眾宣布麥克阿瑟對他的承諾。全場頓時掌聲雷動,一個個原本沮喪不已的軍政首腦們興奮地起立鼓掌。但是國民黨軍隊實在太不爭氣,沒有守到聖誕節,連50天都未能維持。在廣州失守的前幾天,汪公紀去拜見吳鐵城,見他繞室徘徊,怨聲不斷。

逃離大陸

吳鐵城不顧年老體邁,為李宗仁政府如此奔走,必然引起蔣的不快。但工於心計的蔣介石並沒有立即發作。在1949年7月,蔣介石飛到廣州組建“中央非常委員會”時仍提名吳鐵城任委員,力圖用保住自己在國民黨最高決策層次上的地位來換取黨國“鐵老”對自己的支持。然而“鐵老”卻對蔣介石的黨國越來越失望,借財政稅收等問題,吳鐵城向受到蔣介石支持的閻錫山內閣猛烈開火。
吳鐵城儘管對國民黨的內外政策提出批評,但對蔣介石仍是忠心耿耿。一位朋友問他:“那你今後作何打算?”吳鐵城悽慘地苦笑說:“到不得已時,恐怕只有到台灣去再說了!”
1949年10月赴香港。
1949年底,吳鐵城經香港到了台灣。次年3月,蔣介石復任“總統”職,吳鐵城被任命為“總統府資政”,繼續輔佐蔣介石,苦心經營台灣孤島。

再度遊說

吳鐵城不久奉命出使印尼,而那時,英、荷等國家已經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印尼對吳鐵城等使節十分冷淡,只是礙於以往的交情沒有給他閉門羹。1950年春,吳鐵城又憑藉過去奉命參與韓國獨立運動的關係,專程訪問韓國總統李承晚及朝野人士。這一次與原來的出訪日本印尼兩國截然不同,場面宏大、熱鬧非凡,使得飽受冷落的吳鐵城興奮不已。因為得知他要來訪,韓國上下他原先主持韓國獨立運動所結交的朋友全都出來捧場,他簡直成了活動的中心。訪韓期間,他恢復了中韓文化協會,以文化運動為名來加強台灣當局與韓國的反共紐帶。
1947年,吳鐵城(右二)會見來訪的李承晚1947年,吳鐵城(右二)會見來訪的李承晚
5月,吳鐵城又趕往菲律賓。他不但成了菲國總統的座上賓,而且四處拜訪僑領,發表反共演講。在離菲前夕,他又召開黨務會議,國民黨在東南亞各地的負責人云集一堂,討論反共策略。在吳鐵城離開的前兩天。一些華僑來求字,他整天整夜地書寫,簡直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當時,有個隨從向他求墨寶,他擲筆一言道出了天機:“我的字,怎么要得,我現在是在畫符。拿了我的符,便永遠是國民黨,是反共最堅強的尖兵。”
總統府資政總統府資政
吳鐵城為了反共真可謂不遺餘力。從1950年到1952年,吳鐵城恢復了“台灣國民外交協會”和“華僑協會總會”這兩個極端反共的民間團體,企圖博得世界“愛好民主自由國家”的援助,以加強“海外兩千多萬華僑的向心力”。隨後,吳鐵城又再組中菲、中泰等協會,以加強台灣同這些國家的聯絡。也許是吳鐵城擺出一副“寶刀不老”的架勢,大肆宣言“老當益壯”的反共精神所致,吳鐵城在台灣的寓所儼然成為“海外各界人士的聯絡中心”。
吳鐵城週遊東亞、東南亞各國,遊說反共,因而在國際間盛傳“亞洲反共聯盟”成立,吳鐵城也被稱為“巡迴大使”。不過他畢竟是個年高體弱的老人了,這樣心高氣狂使得身體逐漸惡化。

不堪結局

1953年11月,“總統府秘書長”王世傑為收容顧孟余張君勱等人到台灣諸問題,與蔣介石父子產生了矛盾,接著又發生了陳納德民航隊經濟案。蔣介石於是下令將王世傑撤職查辦。吳鐵城與王世傑關係密切,聞聽此事,立即特地跑進“總統府”替王世傑求情,並與蔣“總統”正面頂撞。本來,從1949年蔣介石下野後,蔣就對吳鐵城支持李宗仁的做法大為不滿,現在又來頂撞,更是怒火中燒,將吳鐵城罵了個狗血噴頭。
吳鐵城也不是那種隨便服輸的人,他毫不示弱,據理力爭。
蔣介石氣急敗壞地指著吳鐵城說:“你還有臉活著,黨國就是敗在你們手裡的!”說著摔碎一個茶杯,把“總統府資政”趕出了總統府大門。
吳鐵城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大辱”?感情一激動,夜不能寐。他本來就患有高血壓病,平日每晚只吃一粒安眠藥即可入睡。但因對蔣介石一腔怨氣,卻連吃兩片仍睡不著。
1953年11月18日夜,吳鐵城服了三粒安眠藥,方才入睡。次日早晨,家人發現這位黨國“鐵老”真的長眠不起了,享年65歲。

人物家庭

早年吳鐵城在同文書院畢業後,在他22歲(宣統元年)時,父母為他選配了一門親事。父親說:“女方圓圓的臉、有福氣,將來會旺夫益子,好一個奶奶相,並且生辰八字也匹配。”這位吳鐵城的原配夫人姓馬,名鳳岐,廣東順德人,父親在九江輪船公司擔任經理。後吳鐵城又納如夫人楊氏,伴吳宦遊南北。馬氏主要在家裡操持家務,撫育幼子,馬氏育有二子。
長子吳幼林,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畢業,留學美國,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銀行財政學碩士學位。早年從事外事活動,1940年任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事館領事;1945年參加舊金山會議(聯合國成立前的籌備會議),為中國代表團三人籌備委員之一;後來從事金融保險事業,任“中央信託局”副局長,在國際銀行保險事業中享譽甚隆,曾擔任亞洲再保險集團董事長將近十年,公餘喜愛運動及國際社交活動。
次子吳幼良倒沒有像父兄那樣往政界和商界發展,聖約翰大學電機工程專業畢業後留在美國,走的是普通的工程師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