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建築物附屬部分)

壁畫(建築物附屬部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壁畫,牆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

早在漢朝就有在牆壁上作畫的記載,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觀的牆壁,到了現在結合了現代工藝和文化氣息,牆壁作畫越來越多元、個性地發展,更多地被人們在裝修時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壁畫
  • 外文名:Mural
  • 拼音:bì huà
  • 解釋:繪在牆面上的畫
  • 類型:建築物的附屬部分
  • 作用:裝飾和美化功能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引證解釋,基本含義,石器時代,秦漢時期,隋唐時期,明清時期,佛寺道觀,墓室,寺觀,宮殿廳堂,現代壁畫,金箔,銀箔,漆畫,陶瓷壁畫,景德鎮,當代奇葩,壁畫人的新使命,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壁畫
拼音: bì huà
注音: ㄅㄧˋ ㄏㄨㄚˋ
基本解釋:[mural;fresco] 繪在牆面上的畫

引證解釋

壁畫指繪在壁上的畫。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以記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畫。據歷史記載, 漢武帝 畫諸神像於 甘泉宮 , 宣帝 圖功臣像於 麒麟閣 ,也都是壁畫。自 魏 晉 到 唐 宋 ,佛道兩教盛行,寺院道觀多有壁畫。 敦煌 壁畫保存了當時大量傑出的藝術作品。 明 清 捲軸盛行,壁畫漸衰。 唐 駱賓王 《四月八日題七級》詩:“銘書非 晉 代,壁畫是 梁 年。” 唐 段成式 張希復 《游長安諸寺聯句·諸畫聯句》:“惜哉壁畫世未殫,後人新畫何汗漫!”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江瀆廟 西廂有壁畫犢車。”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太微宮 裡面有壁面,是名畫家 吳道子 的手筆。”

基本含義

壁畫它是指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案。它分為粗底壁畫、刷底壁畫和裝貼壁畫等。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如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以記事表情,這便是流傳最早的壁畫。至今埃及、印度、巴比倫、中國等文明古國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畫。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壁畫創作十分繁榮,產生了許多著名的作品。我國自周代以來,歷代宮室乃至墓室都有飾以壁畫;隨著宗教信仰的興盛,壁畫又廣泛套用於寺觀、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樂宮等)。我國至今仍大量保存著著名的佛教壁畫和道教壁畫遺蹟。這些遺蹟有部分已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作為我們古代文明的見證。
我國陝西鹹陽秦皇宮壁畫殘片,距今有2300年。唐代是我國壁畫的興盛時期,那段時期是我國壁畫藝術的高峰期,創作出了很多古今聞名的壁畫,如敦煌壁畫、克孜爾石窟等。到了宋代以後,壁畫逐漸衰落。直到1949年後,中國壁畫才逐漸得到恢復與發展 。
現代壁畫可以分為四個種類:
1.手工畫
手工畫是指純手工繪畫,將圖案直接畫在某種材料上,然後將其貼上在牆上的畫。這種手工畫所用的材料可以分為兩種高檔類與普通類。高檔類的有絲綢,金箔等,普通的有宣紙。
2.手繪畫
手繪畫是通過畫工直接將圖案描畫在牆上的畫,專用材料為丙烯顏料。
最先出現,有代表性的就是現代的街頭塗鴉與室內裝飾手繪壁畫,它們的做法和前面第一種有點像,只不過它的載體是牆,沒有通過其它的材料介質。
早期室外塗鴉壁畫有個小缺點,因暴露在風雨烈日下,耐久度只有幾年、色彩鮮艷度也只有幾年,但那只是街頭塗鴉,本身要求也低,所以質量上也相對室內壁畫要低級得多。但因所用材料有別其它畫種,總體上說,它依然是同行中最強的,同樣的環境,其它顏料在烈日風雨中最多半年就會脫落或徹底變色,失去可觀性。
手繪壁畫,其主要社會作用還在室內方向,室內手繪壁畫因遠離風雨與烈日,加上所用顏料為當今世界最科學,最高檔,最環保之顏料——丙烯顏料,它的生命與保鮮力直接完爆所有手繪同行。只要你牆壁不壞,在同環境下的丙烯顏料繪製室內壁畫,色彩保存度甚至超出被玻璃框保護起來的各類掛畫。在沒有人為破壞,沒有刻意環境破壞下,它甚至可以說是永久不變色,不脫落的。而傳說中的各類油畫之類,最多兩年,就會變色,偏黃。
3.牆貼畫
它是指通過先通過電腦作圖,再由機器噴繪雕畫,用不同顏色的墨水噴畫組合成圖案的一種。它是現代工業的一種完美體現,通過機器作用,加強了生產效率。
壁畫壁畫
牆貼畫與手工畫也有它的相通之處,它們都是通過一個的材料介質來做畫,然後再把完整的作品圖案貼上至牆上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唯一的不同點便是一個是人工繪畫,另一個是由機器噴畫,從而兩者間的效率也能直接體現了出現,並且牆貼畫可以說是適應了時代的進步,是時代的產物。
4.裝飾畫
裝飾畫通過繪製或者印刷出畫心,然後用木條或者木板繃起,或者直接在木板上作畫,而後直接掛牆上的畫。
壁畫壁畫
概述
以繪製、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製作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現存史前繪畫多為洞窟和摩崖壁畫,最早的距今已約 2萬年。中國陝西鹹陽秦宮壁畫殘片 ,距今有 2300年。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也很繁榮,20世紀以來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畫興盛期,如敦煌壁畫、克孜爾石窟等,為當時壁畫藝術的高峰。宋代以後,壁畫逐漸衰落。1949年後,壁畫得到恢復與發展 。1979 年北京首都機場壁畫群體完成。之後,不斷在一些新建築中增設壁畫,許多作品在藝術表現力、製作技法以及繼承傳統、借鑑外國經驗方面,都有所創新與發展 。壁畫以技法區分 ,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具體畫法有:①乾壁畫,是指通過在在粗泥、細泥、石灰漿混合作為原理,在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製;②濕壁畫,基底半乾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調和繪製,這種繪畫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它必須須一次完成,所以難度相對比較大;③蛋彩畫,主要是以蛋黃或蛋清作為主要調和劑顏料,在乾壁上作畫,不透明、易乾、有堅硬感;④蠟畫,是指將蠟與顏料一起,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進行加熱及處理;⑤油畫,是指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的畫繪畫工藝型是指以工藝製作手段來完成最後效果的壁畫由於手工工藝或現代工藝的製作,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性能,能達到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藝術效果, 故被廣泛採用,分:①壁雕,介於雕刻和壁畫之間,傾向平面化構圖,不以體積造型為主,故仍接近壁畫,有淺浮雕、深浮雕以及陰刻線等作畫手法,材料有石質、水泥、陶瓷、木雕、青銅等;②壁刻,用水泥摻和白堊土、石灰、石英砂,再調進顏料,做出壁面,未乾時,剝刻出不同色層,做成壁畫;③鑲嵌壁畫,通過把水泥作為粘合劑,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貝殼、琺瑯、寶石等顆粒拼嵌而成;④ 陶瓷壁畫,便於製作,堅固耐久,有良好的視覺效果,是現代壁畫最流行的使用手段。
古代
中國古代壁畫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
(一)中國古代墓室壁畫。
(二)中國古代石窟寺壁畫。
(三)中國古代寺觀壁畫。
分類
廣義分類:史前時期的岩畫、洞窟壁畫和地畫等類型。
狹義分類:宮廷壁畫、墓室壁畫石窟壁畫和寺觀壁畫等。
技法
壁畫以技法區分 ,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
繪畫型
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具體畫法有:①乾壁畫,在粗泥、細泥、石灰漿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製;②濕壁畫,基底半乾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繪製,須一次完成,難度較大;③蛋彩畫,以蛋黃或蛋清為主要調和劑的水溶顏料,在乾壁上作畫,不透明、易乾、有堅硬感;④蠟畫,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加熱處理;⑤油畫,是指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的一種壁畫形式;⑥丙烯畫,主要是以丙烯酸為主要調和劑來做畫,它的特點是快乾,無光澤,是現代壁畫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上畫法有時混用,或與工藝製作、浮雕結合。
繪畫工藝型
繪畫工藝型是指以工藝製作手段來完成最後效果的壁畫。由於手工工藝或現代工藝的製作,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性能,能達到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特殊藝術效果,故被現代壁畫廣泛採用,分:①壁雕,介於雕刻和壁畫之間,傾向平面化構圖,不以體積造型為主,故仍接近壁畫,有淺浮雕、深浮雕及陰刻線等手法,為現代壁畫廣泛使用的手段。還可利用各種工藝製作壁畫,如磨漆、漆畫、織毯、印染、人造樹脂、合成纖維等。現代壁畫涉及門類較多,已成為繪畫、雕刻、工藝、建築和現代工業技術等學科間的一種邊緣藝術。

石器時代

壁畫的發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是中國繪畫的萌芽時期,伴隨著石器製作方法的改進,原始的工藝美術有了發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們所掌握的中國繪畫的實例還只是那些描畫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時代的紋飾。在中國的許多省份發現了岩畫,使得史學家們將中國繪畫藝術的起源推前至舊石器時代。在這些眾多的發現中,也包括了許多描繪人的圖像,有些堪稱宏幅巨製。內蒙古陰山岩畫就是最早的岩畫之一。在那裡,我們的先人們在長達一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創作了許多這類圖像,這些互相連線的圖像把整個山體連變成了一條東西長達300公里的畫廊。據推測,是宗教或巫術的感召促使先人們不辭辛勞地創作了這些圖像。類似的圖像還可以在蘇北的連雲港孔望山將軍崖岩畫遺址中見到。
石器時代歐洲的山洞壁畫石器時代歐洲的山洞壁畫
到了新石器時代,我們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秘岩畫。在雲南滄源發現的岩畫反映了人類的活動,包括狩獵、舞蹈、祭祀和戰爭。岩畫的構圖更趨於複雜,所表現的內容也由單個的物體發展為互相關聯的具有動感的人。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當然,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們在繪製岩畫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邊界的限制,岩面也並沒有作任何的處理,它們的創作是無拘無束的。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陶器和木結構建築的出現,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藝術家們馬上就發現這些材料是絕好的作畫之處,於是,繽紛的色彩和豐富的紋樣出現在這些器物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中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繪製於陶缸上的《鸛鳥石斧圖》,出土於河南臨汝閆村。該圖以寫實手法所描繪的鳥、魚及斧據說代表了鸛氏族兼併魚氏族的歷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傑作。

秦漢時期

秦漢時代的壁畫以宮殿寺觀壁畫和墓室壁畫為主。
秦漢時代的宮殿衙署,普遍繪製有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陸續消亡幾乎喪失殆盡。本世紀70年代發現的秦都鹹陽宮壁畫遺蹟第一次使我們領略到了秦代宮廷繪畫的輝煌。在秦宮遺址3號殿的長廊殘存部分上,發現了一支有七輛馬車組成的行進佇列,每輛車由四匹奔馬牽引;另一處殘存的壁畫則表現的是一位宮女。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繪在牆上的,並沒有事先勾畫輪廓,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沒骨”法的最早範例。西漢的壁畫則主要是為了標榜吏治的“清明”而創作的。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記載了當時一個諸侯王所建宮殿里壁畫的盛況。宣帝時更是在麒麟閣繪製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畫,開了後世繪製功臣圖的先河。東漢明帝時,由於明帝本人的愛好,壁畫創作之風更盛。派使赴西域求來佛法後,在新建的白馬寺繪製了《千乘萬騎群象繞塔圖》,這是中國佛教寺院壁畫的肇始。秦代的墓室壁畫遺蹟,迄今尚未發現。但是漢墓壁畫的發現,則早在本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了。傳出洛陽八里台的那組空心磚壁畫,是有關西漢墓室壁畫的首次重要發現。1931年,遼寧金縣營城子壁畫墓的清理,則揭開了東漢墓室壁畫的面紗。在隨後的數十年間,在全國各地又發現了四十餘座壁畫墓,為探討漢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狀況,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河北安平漢墓壁畫河北安平漢墓壁畫
這一時期,已發現的最為重要的壁畫墓和墓室壁畫有:屬於西漢時期的河南洛陽的卜千秋墓壁畫、洛陽燒溝61號墓、陝西西安的墓室壁畫《天象圖》,屬於新莽時期的洛陽金谷園新莽墓壁畫;屬於東漢時期的山西平陸棗園漢墓壁畫《山水圖》,河北安平漢墓壁畫、河北望都1號墓壁畫以及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壁畫墓等。它們分別描繪了有關天、地、陰、陽的天象、五行、神仙鳥獸、一些著名的歷史故事、車馬儀仗、建築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複雜,但大多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對其死後升天行樂的美好祝願,希望死者在藝人們營造的地下世界裡享受富足的生活。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題材範圍變得更加廣泛,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無論是人物造型、風格技巧,以及設色敷彩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畫的創作中大量出現淨土經變畫,如西方淨土變、東方藥師變、維摩詰經變、法華經變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種經變壁畫所呈現出的盛大歌舞場面,眾多的人物、繪製精巧的建築物等,使整個洞窟形成一個“淨土世界”。除了經變畫以外,還有說法圖、佛教史跡圖畫、供養人像等。盛唐以後的經變內容逐漸增多,直接取材現實的供養人像身高日漸增加,占據了洞內、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維摩變、中唐158窟的涅盤變、晚唐196窟的勞度叉斗聖變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更是以特有的長幅形式表現了場面宏大的人馬佇列,堪稱巨製。這些發現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為了解唐代繪畫的發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階段所表現出的複雜性提供了大量實例。在西安地區發現的27處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員的墓葬使我們可以看到了唐代繪畫題材的變化。長樂公主和執失奉節的墓葬壁畫證明了七世紀時各種繪畫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三處皇家墓葬中的壁畫則為研究八世紀初期宮廷繪畫的風格變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證。章懷太子墓中繪有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其繪畫線條自由奔放,猶如書法中的行草。

明清時期

在明代,繼承唐宋傳統的寺廟壁畫仍是壁畫的主要表現形式,較之前代,明代的壁畫顯得更為規範化和世俗化,也顯示出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間的融合。這一時期的壁畫遺存尚多,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四川、雲南、西藏、青海等地。其代表為完成於1444年的北京郊區的法海寺大雄寶殿中的壁畫《帝釋梵天圖》,在性格描繪上頗具匠心,畫法亦沿用唐宋遺法,瀝粉貼金,風格精密富麗。這幅壁畫的作者是工部營繕所的畫士官宛福清、王恕及畫士,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現了宮廷畫風的特點。民間畫工所作的壁畫的代表作為河北石家莊毗盧寺後殿壁畫,內容為元代以來流行的“水陸畫”,佛、道、儒三教混而為一。位於雲南、青海等多民族聚居區的佛寺壁畫,題材往往具有顯密合一的特點,畫法則融合了漢藏兩族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有雲南麗江白沙、束河大寶積宮大覺宮的壁畫、青海西寧塔爾寺壁畫等。
清代寺廟壁畫與宮廷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關現實重大題材的描繪以及民間小說與文學名著的表現。西藏布達拉宮靈塔殿東的集會大殿內,畫有《五世達賴見順治圖》,記載了五世達賴率領3000人的使團進京朝見順治的史實,以連環畫的手法成功處理了眾多的人物和豐富的活動,堪稱清代壁畫的傑作。此外,山西定襄關帝廟壁畫取材於《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北京故宮長春宮迴廊上的《紅樓夢》壁畫則參以西洋畫法描繪了這部千古名作里的部分情節

佛寺道觀

元朝為了利用宗教維護其統治,採取了保護宗教的政策,從而使佛教和道教頗為盛行。為了鼓勵宗教的發展,元政府還下令全國興修佛寺、道觀,佛寺、道觀壁畫也隨之應運而生,並多邀民間高手繪製。甘肅敦煌莫高窟第3窟和第465窟佛教密宗壁畫,山西稷山縣興化寺、青龍寺佛教壁畫,山西芮城縣永樂宮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道教壁畫,均屬於元代壁畫代表作。特別是永樂宮壁畫,規模宏大,描繪人物眾多,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為存世古代道教壁畫之最佳作品。廣勝寺水神廟壁畫中的戲劇人物圖和描寫明應王宮廷生活的畫面,線條蒼勁,色彩豐富,人物形象真實生動,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亦堪稱元代壁畫中的珍品。此外,像西藏的拉當寺、夏魯寺,內蒙古、遼寧、甘肅、四川和華南許多地區的佛寺、道觀中,當時都繪有佛道壁畫。
元代壁畫元代壁畫
寺觀壁畫是中國傳統壁畫的一種。畫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廟觀的牆壁上。內容一般有佛道造像和故事等。古代許多著名畫家,如東晉顧愷之、唐代吳道子等,都曾作過寺觀壁畫。山西芮城永樂官的元代道教壁畫,山西稷山興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畫,北京西郊法海寺的明代佛教壁畫,都是古代壁畫中的傑作,至今保存完好。

墓室

元代墓室壁畫,據考古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馮道真墓壁畫和北京密雲縣元代墓壁畫,均繪製於元代初期。馮道真墓中的《論道圖》、《觀魚圖》、《道童圖》和《疏林晚照圖》等水墨畫似乎出自同一位作者手筆,其內容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這位道教官員的生前生活、情趣和愛好。圖中人物意態生動,景致優美,筆法流暢而蒼勁,有南宋人遺規;其章法結構又頗受北宋和金代畫法的影響,並且具有文人畫的某些特色。北京密雲縣元墓壁畫,人物衣紋勾描嫻熟,花卉竹石線條洗鍊,尤其梅花、竹石作為單幅畫面的出現,在前代壁畫中極為罕見。上述兩墓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元代早期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的畫法和藝術風格的演變有重要價值。其他尚有山西長治市捉馬村、遼寧凌源縣富家屯、內蒙赤峰市三眼井元墓壁畫等。
遼代宴飲圖(壁畫)遼代宴飲圖(壁畫)

寺觀

概述
寺觀壁畫是中國壁畫的一個主要類型,繪於佛教寺廟和道觀的牆壁上,內容有佛道造像、傳說故事、圖案裝飾等等。這種繪畫形式是隨著道教的產生和佛教的傳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興於漢晉,盛於唐宋,衰於明清,是中國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歷史
山西是我國中原地區佛教、道教活動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等宗教建築極為興盛。而依附於這些寺觀里的壁畫數量之多、歷史之久、藝術之精,均為全國所僅見。全省的寺觀壁畫達dayu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綿延不斷,異彩紛呈。山西的佛光寺唐代壁畫、大雲院五代壁畫是國內僅有的寺觀壁畫,開化寺宋代壁畫、岩山寺金代壁畫、芮城永樂宮道教壁畫等等,都是中國古代壁畫中的傑作,至今保存完好。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世人為之嚮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詩歌發展到高潮時期,美術也是昌盛階段,“盛唐”的繪畫、雕塑都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在這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唐代的寺觀壁畫皆規模宏偉,色彩富麗,其藝術水平大大超過往代。然而,當唐代還被人們所稱讚時,可惜那些壁畫早已隨著建築的毀壞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內保存著4座唐代寺觀殿堂,而在這僅存的全國甚為少見的唐代建築內,也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殘存的一小方壁畫和一部分縅眼壁畫,是全國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寺觀壁畫,體現了唐代壁畫藝術風貌,可謂稀世奇珍。
宋、遼、金時期,山西曾經歷了以上三個王朝的統治。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穩定人心,鞏固自身政權,極力崇佛仰道,興寺修觀,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宗教勢力較唐代有明顯衰落。文人墨畫盛行以後,壁畫的繪製逐漸變為民間畫師的行業,畫師被卑為“畫匠”、“工匠”,致使許多壁畫及其創作者,很少見諸記載而湮沒無聞。但是在山西,由於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風古樸,宗教信仰氛圍仍十分濃厚,故而當全國宗教影響減弱,文人墨畫盛行時,其寺觀壁畫創作仍很興盛,全省現存宋、遼、金時期建築近百座,保存有這個時期的壁畫總計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開化寺大雄寶殿內宋代壁畫、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底層和靈丘覺山寺塔內遼代壁畫、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畫。尤其是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繁峙縣岩山寺金代壁畫,集中反映了宋、金時期壁畫藝術的成就,堪稱傑作,彌足珍貴。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大的一個朝代,宋、遼、金長期動盪和分割的局面至此一統。被稱作元朝“腹里”的山西,保存下來的元代木構建築共有350餘座,寺觀壁畫面積約1800多平方米,數量之巨,藝術之精,亦冠於全國。其中的芮城縣永樂宮、稷山縣青龍寺、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汾陽縣五嶽廟、高平市萬壽宮內的壁畫以及現存北京故宮的稷山縣興化寺《七佛圖》等都是我國元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明代以後,文獻典籍當中幾乎見不到記載壁畫的痕跡,就全國範圍來講,寺觀壁畫藝術已走向尾聲,畫面構圖和人物造型已開始程式化,其工藝水平較宋、金、元時期大為遜色。山西明代的壁畫有2300平方米,有的仍保留著金、元壁畫的風韻,繼續向清秀、俊逸方面發展,其中不乏優秀之作,如新絳稷益廟、汾陽聖母廟的壁畫,以數量眾多,題材多樣,藝術性強著稱。清代時期的山西寺觀壁畫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其藝術水平較之前代已顯著降低,但還是有一些頗具價值的作品,如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四壁繪畫,高達6.3米,長約141.1米,總面積889平方米,一座殿堂里能有如此鴻篇巨製,在我國明清壁畫中也是僅見的一例。這些壁畫大多有確切的紀年和畫師的題名,內容幾乎涵蓋了佛、道、儒教和風俗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大大豐富了中國繪畫史的內容。
清代末年至民國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加之國內的軍閥混戰,使國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停滯不前。作為建築裝飾藝術的壁畫也隨之走入沒落,幾乎形成了一個空白的階段。但“畫壁”的藝術形式卻沒有消失,一直以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民間流行著。

宮殿廳堂

元代皇家宮殿和貴族達官府邸,曾盛行用壁畫進行裝飾。據文獻記載,元代宮中建嘉熙殿,一些著名畫家如李□、商琦、唐棣等人曾應召為該殿畫壁。蒙古族道士畫家張彥輔曾奉□畫欽天殿壁。一些貴族、達官為附庸風雅,也請名畫家在府邸廳堂內畫一些山水、竹石、花鳥一類題材的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毀滅,這類壁畫已不復存在。
上述這些情況,在袁桷、范槨、趙孟頫等人的詩集中均有反映。元代壁畫的盛行,給一大批民間畫工提供了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天地,從而使得唐宋以來吳道子武宗元等人的優秀壁畫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在中國繪畫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現代壁畫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藝術上出現了更多的以"表現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形式,現代壁畫與建築環境藝術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多元化的文化環境。正壁畫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它是人類追求美的理想、表現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特藝術形式。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代建築環境對壁畫的要求,壁畫語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代壁畫無論從表現形式、語言內涵到其社會功能都與傳統壁畫有著較大差異。
現代壁畫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在網際網路沒有普及的歲月,人們更青睞於寫實的、具象的、內容繁冗豐富的,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與普及,人們受著過量信息的困擾,內心變得疲憊,需要的是放鬆、明快、簡約的東西被再一次的肯定,壁畫領域也隨之而改變,不斷地推陳出新,來符合人們的需要與發展 。
在建築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建築承襲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觀念,外牆裝飾均是清一色的玻璃幕牆或單色瓷磚,面目冷淡,缺乏感情,這種為追求工業的高速發展而生產的建築形態,與人們嚮往的自然生態環境格格不入。然而,壁畫可作為人們面對自然的一個視窗,能在大廈的外牆和中廳等看到描繪自然的壁畫,無疑是一種心曠神怡的心靈感覺。同時,在各種壁畫形式中,最耐久、最易清洗、最耐侵蝕、色彩最鮮艷,表現手法最多樣的,當屬陶瓷壁畫。

金箔

製作工藝是先用金箔貼在承載物或牆面上,然後進行純手工繪畫完成的壁畫,稱為金箔壁畫,金箔壁畫貼箔需要多年以上經驗的貼箔師傅才能製作較好的金箔底,壁畫的繪製畫師水平直接決定畫面的效果,水平越高的畫師相應製作的價格也會高一些。

銀箔

銀箔壁畫,底材是貼銀箔的底色上進行繪製,銀箔分真銀箔和仿銀箔,大多用於室內裝飾的是仿銀箔材質,高檔的酒店會適當選用真銀來製作。真銀和仿銀箔從外觀來看不易分辨,真銀底材銀質感更強比較穩重一些。手繪銀箔底材上可以繪製工筆類花鳥山水等,用於繪製寫意繪畫的比較少。
銀箔手繪壁畫
銀箔壁畫 手繪荷花銀箔壁畫 手繪荷花
銀箔壁畫 手繪荷花銀箔壁畫 手繪荷花
香檳銀箔 手繪工筆壁畫

漆畫

漆畫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畫種,它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成為壁飾、屏風和壁畫等表現形式。
漆壁畫,即大型的漆畫,它使漆藝走出僅僅靠依附於器物來表現的傳統品種模式,漆壁畫是“壁”與漆畫相結合的漆藝品類,漆壁畫的技法豐富多采,可以像版畫一樣用鐫刻;像浮雕一樣堆起或雕出紋樣;像鑲嵌畫一樣把硬質材料嵌於畫面之上;像中國畫、油畫一樣用色漆彩繪或潑灑;也可以用水砂紙或木炭磨出埋伏在漆層下面的隱約畫面。與我們熟知的岩石壁畫、 浮雕壁畫、木雕壁畫等壁畫藝術品種一樣,既體現出漆藝的精美典雅,更彰顯其大氣磅礴,色彩繽紛,既很好的體現其藝術性又徹底解決了壁畫難以長期保存和色彩單一的難題,因此漆壁畫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更多的體現出漆壁畫它具有了為人民生活服務的大眾實用藝術的特點。大型漆壁畫正在成為星級酒店、高級賓館、高尚會所、高檔辦公及品味家居等裝飾最合適的高檔尊貴藝術畫種。

陶瓷壁畫

陶瓷壁畫是陶質壁畫與瓷質壁畫的總稱。這兩者的質地區別,在於坯體原料不同,此外,前者燒成溫度低、燒結程度差,氣孔率大,斷面疏鬆;而後者燒成溫度高、燒結程度好,氣孔率小,堅硬密實。
陶瓷壁畫是以磚、板等為板基,運用繪畫藝術與陶瓷工藝技術相結合,經過放大、制板、刻畫、彩繪、配釉、施釉、燒成等一系列工序,通過多種施釉技巧和巧妙窯燒的火的藝術而生產出神形兼備、巧奪天工的陶瓷藝術作品。它不是原畫稿的簡單複製,而是藝術的再創造。
分類
陶瓷壁畫釉上、釉中、釉下彩繪壁畫;高、中、低溫色釉壁畫,彩釉堆雕、浮雕、刻雕、鏤雕壁畫;綜合裝飾壁畫;現代陶藝壁畫。
紀念碑的藝術
陶瓷壁畫在我國明清時期即以盛行,論其歷史,亦不稱晚,最引人入勝的,是我國首都——北京北海公園中的《九龍壁》,用424塊七色琉璃拼鑲砌成的,九條蟠龍飛舞奔騰于波濤雲海之中,姿態生動,光彩照人。在九龍的正脊、重脊、簡瓦、隴垂之處,又皆有龍形,連斗措下,還各有一條龍,共635條龍,可稱謂是我國古陶瓷建築藝術中的珍寶,歷經數百年,飽經風雨侵蝕仍鮮艷如初,所以陶瓷壁畫更能稱譽“紀念碑的藝術”

景德鎮

1700多年來,中國景德鎮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裡,窯火從未間斷,為陶瓷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令景德鎮登上了陶瓷藝術的聖殿,從古至今不斷演繹著博大精深的藝術傳奇。世界各地沒有哪一區域象景德鎮這樣,具有豐厚的陶瓷藝術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藝術氛圍,嫻熟而全面的工藝技術,豐富多樣的陶瓷材料……。陶瓷彩繪壁畫、陶瓷色釉壁畫、陶瓷刻雕、浮雕、捏雕、鏤雕壁畫以及綜合裝飾壁畫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開山鼻祖
至於世界瓷都——景德鎮的陶瓷壁畫,是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著稱。那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在康家鐘等陶瓷藝術家的支持配合下,創製了以《井岡山》為題材的陶瓷浮雕加彩壁畫,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西江月》的詞意,用於裝飾當地政府禮堂,這可算是世界瓷都——景德鎮解放後最早問世的一幅大型陶瓷壁畫,這也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幅陶瓷壁畫;而用於裝飾我國首都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的以《井岡之春》為題的陶瓷壁畫,則為另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所創作,其繪製也是出自世界瓷都——景德鎮陶瓷彩繪名人集體之手,都是以其雋永的藝術魅力,在壁畫家族和陶瓷藝苑中獨領風騷。從此,創製和複製陶瓷壁畫在世界瓷都——景德鎮形成一股熱,並影響到全國各地陶瓷產區都來創製和複製陶瓷壁畫。
瓷國明珠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坐落在中國瓷都——景德鎮的我國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大興創製陶瓷壁畫之風,一次展出大小陶瓷壁畫競達二十幅之多,使陶瓷壁畫創製進入旺盛時期。被譽為“瓷國明珠”的景德鎮市藝術瓷廠,是一家兼營創製和複製陶瓷壁畫的企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祝大年製作的《森林之歌》就曾得到該廠一批陶瓷彩繪高手複製成陶瓷畫,高3米3,寬21米,它是由景德鎮24位工藝師費時3個月在3000片瓷板上用新彩精緻的描繪,燒制而成。那宏大幽深的意境,貼近生活自然氣息,以及清新雅致的藝術風格,寫實中帶裝飾意味的藝術表現手法,均體現了設計者的藝術追求和創造能力,作者根據有名風景“小鳥天堂”,並集中灕江、瀾滄江等名勝創作,很好地表現了亞熱帶雨林、萬木叢生、百花爭榮、百鳥喧譁、生意盎然的景象,奏響了一曲生命之歌,鑲嵌在首都國際機場,受到國際友人的高度讚賞。王學仲設計的,也是該廠一批陶瓷彩繪高手複製成的,我國首次出口日本的《四季繁榮圖》大型新彩陶瓷壁畫,色彩柔和,清秀雅致,畫面上呈現出中日人民在美麗的櫻花盛開時,遊覽壯觀的日本古典式上野村,歡快的大熊貓在大口地吃翠竹,象徵吉祥的騰龍飛鳳在富士山前舞盪。這幅壁畫鑲嵌在上野火車站的廳壁上,與環境非常和諧,顯得氣勢格外雄偉,使人頓生“人在廳前立,身在畫中游”之感。

當代奇葩

當前,要談陶瓷壁畫不得不談余工陶瓷壁畫,余工陶瓷壁畫是一支集陶藝師、建築師、景觀師、室內設計師和工藝師、工程師為一體的環境陶藝團隊,由余炳鋒教授擔任藝術總監,藝術設計一流,技術力量雄厚,製作工藝精湛,陶瓷材質獨特、豐富、精良,設有業務部、設計部、製作一室、製作二室、工藝材料研究室及施工隊,門下有陶瓷壁畫有限公司、景觀瓷廠等。僅2011年重點工程有:由張婧婧教授設計、余炳鋒教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集旅遊購物為一體的陶瓷古街——景德鎮紅店街設計製作的世界上首幅106平方米的高溫(1220攝氏度)快燒釉中彩陶瓷壁畫《景德鎮紅店街》,已成為紅店街最亮麗的景點;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景德鎮一江兩岸設計製作的高8米、長542米的4336平方米的高溫(1320攝氏度)燒成巨幅釉下彩陶瓷壁畫《景德鎮瓷與茶》,以一幅長卷的形勢倘佯在世界瓷都的昌江河畔,為家鄉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政府工程,景德鎮沿江西路設計製作的陶瓷景觀《瓷源》鑲嵌在昌江兩岸十八渡的山體上,“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陶瓷壁畫與實物相結合,古代工匠挖掘瓷礦石,釉果的勞動場景以壁畫形式描繪,而山體上的瓷石、坯房、窯房、窯爐、窯材、匣缽、青花瓷均以實物再現了古代制瓷過程,受到陶藝界的一致讚賞;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景鷹高速設計製作的世界上最大(高4.7米、肚徑1.5米)的青花梅瓶(已申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證書)和最大(直徑4.5米)的鏤空青花八角瓷盤,成為高速上獨特的景觀;由余炳鋒教授設計、擔任藝術總監,為湖南科技學院美術樓設計製作的1377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高溫(1220攝氏度)快燒釉中彩陶瓷壁畫《陽明山》(正在申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相信余工陶瓷壁畫能創製和複製越來越多的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的陶瓷壁畫來;祝願余工陶瓷壁畫朝著洋溢時代精神,弘揚陶瓷文化,堅持藝術品味,擁有觀念效應的目標,繼續走下去,再上新台階。

壁畫人的新使命

壁畫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時代性和公眾性,它是直接面對千百萬公眾的,壁畫應成為時代的強音,壁畫家的小我要融入為廣大公眾服務的大我之中,以強烈的責任感,以精品力作奉獻於大眾,並從中找出和確立自己獨立的藝術個性。壁畫是環境藝術,是營造當代大環境的文化形象,研究壁畫與環境的存在關係,在廣闊的天地中發揮創造性的思維,是新時代的新課題。壁畫的民族氣派,民族精神,是我們得以存在的根基,但傳統不是凝固的模式,不是樣式僵化,面對現代人,人們需要新鮮活潑的新語音,如何重建東方壁畫大國的風貌,解決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在為時代為大眾的前提下,包容一切有益的文化營養,以開放的心態探討創新之路。
創時代之新,創歷史之新,創民族之新,這是壁畫人的新使命。
壁畫(建築物附屬部分)
個性
是牆紙產品的一個分支,牆紙是指用於牆面裝飾的無圖案或者是簡單圖案重複的裝飾材料。牆紙是屬於標準化產品,而壁畫則是個性化產品,每一張畫的大小,設計均是按照用戶需求定製進行。
壁畫的最後呈現是一幅完成的畫面,畫面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但是在成產過程中,只要用戶畫面超過一定的尺寸,則均需將畫面製作成若干張後再拼接成整體。個性壁畫只要畫面精度夠高,則可以列印出足夠大的尺寸。如果是矢量圖,理論上則可以製作成無限大的尺寸。
個性壁畫的施工,施工過程於牆紙施工基本一致。根據生產工藝的不同,對已經裁切好的壁畫,直接對花拼接貼上即可。也有一些廠家為了運輸保護壁畫的需要,壁畫的邊緣會預留一定尺寸(一般是2cm)的裁切位置。那就需要在貼好之後用裁紙刀裁掉多餘的部分。
是高檔裝飾材料,跟牆紙相比,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彩繪,繪出斑斕多彩的生活
古時候的文人騷客情鐘于丹青,現代的人熱愛彩繪,各式各樣的色彩繪畫形式層出不窮、變化多端,指甲上、牆面上、汽車上、人的身體、鞋帽衣服、木刻雕像、建築物……無論是在哪裡繪畫,都可以看出現代人的智慧和對於追求藝術的熱衷
雖然是形式多樣,但是現代將色彩繪畫運用最多的還是在家庭裝飾中,在家裡的客廳或是臥室選擇一整片或是某一塊牆面,然後在上面進行繪畫,可以畫上自己喜愛的圖案或是根據家庭的裝修環境設計一款獨特的、適合的圖案,牆面繪畫不但可以改變家裡單一的格調,給家增添幾分色彩,還可以給人另一種仿佛身臨畫境的感覺,家在畫裡,人在畫中。
色彩繪畫以它特有的、多樣的表現形式,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姿、斑斕多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