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大全

佛經大全

佛經大全本機構以弘法利生為根本,佛經大全發心勵志為網路學佛經大全佛同修提供一個學佛平台,並廣泛集納中國所有志同道合的居士與學者一起參與,共襄盛舉、同修善業。

佛經大全佛教網致力於以佛教文化、藝術為引導,傳播和弘揚正信佛教旨趣和佛陀精神,以弘法利生為根本,積極協助政府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導四眾弟子生樹立正信理念。本著“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牛馬”的思想,發心力至為網路學佛同修提供一個學佛平台,佛學網路傳媒領域再添一支燦爛的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經大全
  • 外文名:Buddhist Encyclopedia
  • 所屬:佛教
  • 宗旨:致力於以佛教文化
經書列表,具體欄目,功德回向,

經書列表

佛經大全: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二卷,曹魏康僧鎧譯。
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其餘兩部經分別是《占察善惡業報經》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華嚴經》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
阿彌陀經》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於犍陀羅地區。
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著名佛教經典。
十善業道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瞋恚、愚痴。離此十種惡業,就是修行十種善業。十善業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無論大乘、小乘佛教都視此經為基礎教材。
妙法蓮花經》又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
圓覺經》又稱《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回答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就有關修行菩薩道所提出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
六祖壇經》又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典。
四十二章經》又稱《佛說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一般認為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四十二章經》論其勝義,蓋有四端:一、辭最簡馴,二、義最精富,三、臚者古真,四、傳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觀察於佛,則佛之全體大用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
藥師經》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一樣,《藥師經》是讚嘆藥師佛行願的佛經,是大乘經典之一。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亦稱《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普賢行願品》承《華嚴經》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歷參五十三善知識,最後見普賢菩薩為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接著在本經開始,普賢菩薩就告諸菩薩及善財童子,要成就佛的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普賢十願的誦持,現在仍然是中國一般佛教寺院的常課。
    佛說盂蘭盆經》又稱《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於佛,佛示之於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依本經之說所行之盂蘭盆會,已普遍流行於我國民間,而有益於民間之孝行。
    八大人覺經》本經以說明諸佛菩薩等大人應覺知思念之八種法。佛弟子須觀察體會八大人覺,以作自覺、覺他之修行。
    大乘起信論》大乘佛教重要論書,相傳為古印度馬鳴著,南朝梁真諦譯,一卷;唐代實叉難陀重譯,作2卷;以真諦譯本較流行。裂網疏云:二譯對閱。唐本更為文顯義順。
    瑜伽師地論》又稱《瑜伽論 》、《十七地論》,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經典。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
    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經典之一,因為此經的主人公為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名。
    解深密經》選擇了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認為舉凡欲學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從“十三經”入手,之後再循序漸進,對整箇中國佛教作進一步深入的了解與研究。
    成唯識論》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創始人之一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師揉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詮釋編譯而成,最能體現法相唯識學派的基本思想。
    俱舍論》又稱《阿毗達磨俱舍論》,義為對法藏論。全論通過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內容與八品詞句進行抉擇,主要講述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類別,對世出世間法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詳細闡明流轉與還滅的因果法則,真實開顯四諦真理,為所有希求解脫的修行人指明一條修行途徑。

    具體欄目

    該網站對中國佛教進行了細緻歸謹的分類,主要欄目有4大領域分別概括了《乾隆大藏經》《大藏經》《地藏經》《金剛經》,並廣泛集納中國各地等地誌同道合的居士與學者一起參與,共襄盛舉,同修善業
    乾隆大藏經
    乾隆版大藏經》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亦稱《清藏》,又因經頁邊欄飾以龍紋名《龍藏》。它始刻於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完成於乾隆三年(1738),是我國歷代官刻大藏經極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錄經、律、論、雜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經版79036塊。該藏是在明朝《永樂北藏》基礎上編較而成的,全藏分正續兩部分,正藏485函,內容完全和《永樂北藏》相同;續藏239函,內容較《永樂北藏》有所增減。
    大藏經
    杭州路餘杭縣普寧寺大藏經此藏世簡稱普寧藏或元藏。普寧寺為元代白雲宗的寺院。其雕板為普寧寺住持道安、如一、如志、如賢等募緣,以思溪、福州二藏校勘付刊。始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迄至元二十七年(1290)雕造竣工。全藏自天字至約字凡558函,1430部,6004卷)。其中式字至遵字28函,秘密經部數未計在內。與思溪藏微有增減。板式每半頁六行,每行十七字。雕工甚精,板式較宋板略狹小。
    地藏經
    地藏經:梵名乞叉底櫱沙,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咐囑,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蓮華三昧經》云:“檀陀地藏化地獄道,手持人頭幢;寶珠地藏化餓鬼道,手持寶珠;寶印地藏化畜生道,伸如意寶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羅道,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除蓋障地藏化人道,為人除八苦蓋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又,地,心地也,能生萬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無量恆沙清淨性功德,有能生、能載、能攝、能藏、能支、堅固等義。
    金剛經
    金剛經》 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經典,後秦鳩摩羅什譯。般若,梵語,意為智慧;波羅蜜,梵語,意為到彼岸。以金剛比喻智慧之銳利、頑強、堅固,能斷一切煩惱,故名。此經採用對話體形式,說一切世間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即是非相;主張認識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放棄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和追求,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從而達到不執著於任何一物而體認諸法實相的境地。《金剛經》是中國禪宗所依據的重要經典之一。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讀作 sēng qié zhà,“僧伽吒”,這三個字是巴利文。僧伽吒法門是一切正法之聚,是古劫以來的一個無上密乘,它的法力太大了,聽一遍,福報就具足了。而“僧伽吒經”翻譯過來,就是“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這三個字就是一個咒語,抄寫僧伽吒是進入僧伽吒法界壇城的一個捷徑。
    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於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此經內容大概為: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舍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一會。勝分菩薩說偈問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問所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願。佛悉授菩提記,復出舌相,說持經功德,仍以此經囑累文殊菩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應墮地獄者。終不聞是微妙經典。
    如來莊嚴智慧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出自於乾隆大藏經,共兩卷,《乾隆版大藏經》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亦稱《清藏》,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241部,
    元魏天竺三藏法師曇摩流支譯,又出於《大藏經·寶積部·涅槃部·第357部》,二卷,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有異譯本《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譯經為: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共五卷,
    另有異本為《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不退轉地。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若自書寫教他書寫廣為人說。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

    功德回向

    贊助、流通、見聞、隨喜者,及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願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淨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緣之佛淨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