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

仁壽縣

仁壽縣隸屬於四川省眉山市,地處眉山市東坡區東南方向34.32公里,縣城北距成都50公里,南距樂山80公里,東距資陽70公里。管轄32個鎮、28個鄉,幅員面積2606.36平方公里。2018年戶籍人口154萬人,常住人口120.1萬。是全省常住人口第一大縣。

仁壽是四川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丘陵經濟十強縣、工業強縣示範縣、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縣、四川天府新區輻射縣。

仁壽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70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30公里。180米寬的世界級城市中軸——天府大道直達縣城,遂資眉高速、成都三繞橫貫全境。成赤高速、天府仁壽大道、國道213線和即將實施的紅星路南延線、站華路南延線五條幹線公路直達成都。

2016年,全縣GDP實現36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億元。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仁壽縣
  • 外文名稱:Renshou County
  • 別名:陵州、普寧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眉山市
  • 下轄地區:35個鎮、25個鄉
  • 政府駐地:文林鎮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20500
  • 地理位置:眉山市區東南方向34.32公里
  • 面積:2606.36平方公里
  • 人口:120.1萬(2018年常住人口)
  • 方言:四川話灌赤片仁富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黑龍灘、奎星閣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川Z
  • 行政代碼:51142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質構造,地貌,水文,氣候特點,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交通,高速公路,鐵路,公路,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社會,教育現狀,醫療衛生,旅遊景點,名人,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周朝時,系蜀國地。
秦朝,為蜀郡地。
漢時,分屬犍為郡武陽縣部分和蜀郡廣都縣部分。
蜀漢時,系犍為郡武陽縣東境。
南朝梁,置縣,為懷仁郡所轄一縣的懷仁縣,治所在今文林橋附近。
北朝西魏,懷仁縣改稱普寧,屬陵州懷仁郡。
隋開皇3年(公元583年)屬罷郡後轄五縣的陵州,以普寧縣為州治所在地。
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隋文帝以宮殿賜名,改普寧為仁壽,縣名沿用至今1400多年。
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將始建縣(即今仁壽縣彰加地區)併入井研縣。
北宋熙寧6年(公元1073年)始,仁壽屬成都府路。
蒙古入蜀,改成都府為路。仁壽縣屬成都路。
元憲宗(1209年~1259年)時廢貴平縣、籍縣,其地入仁壽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井研併入仁壽縣。
明初,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又改置成都府,屬四川行省。仁壽縣屬成都府。
明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朱元璋下詔,撤仁壽縣的來鳳鄉,恢復井研縣。
清雍正五年(1727年),仁壽縣改屬資州直隸州(1913年廢)。
仁壽縣地圖仁壽縣地圖
民國14年(公元1925年)前,仁壽縣屬四川省政府管轄。
1936年屬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資中)。
1949年12月16日仁壽解放。
1950年1月1日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
1958年仁壽改屬樂山專區,境內汪洋區所管轄的小河鎮(回龍)、碗廠鎮和越溪、白果、青林、太和、兩河、玉林、永建7個鄉劃入威遠縣。
1976年境內籍田區11個鄉(籍田鄉、紅武鄉、沿溪鄉、煎茶鄉、新秦鄉、回水鄉、紅花鄉、劉公鄉、大林鄉、玉皇鄉、三合鄉)劃歸雙流縣。
1985年樂山撤區建市,仁壽仍屬樂山市管轄。
1997年劃歸眉山地區管轄。
2000年眉山撤地建市,仁壽為眉山市轄縣。
仁壽建制沿革表
時期時屬地名隸屬上級關係
南朝梁
懷仁縣
懷仁郡
西魏
普寧縣
陵州懷仁郡
仁壽縣
陵州
仁壽縣
劍南道陵州仁壽郡
仁壽縣
成都府路陵井監
仁壽縣
四川行省成都路
仁壽縣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
仁壽縣
四川省資州直隸州
民國
仁壽縣
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
仁壽縣
四川省內江專區、樂山專區
仁壽縣
四川省眉山地區、眉山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4月,仁壽縣管轄35個鎮、25個鄉。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仁壽縣視高鎮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內。
2015年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的批覆》,批覆原則同意《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2015版)》。眉山市仁壽縣興盛、清水、文宮、鰲陵、高家、觀寺等6個鄉鎮納入了協調管控區。
仁壽縣仁壽縣
2017年11月,眉山提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環天府新區經濟帶”(也就是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根據《眉山環天府新區經濟帶規劃》,劃定範圍包含了仁壽縣興盛鎮、視高鎮、清水鎮、鰲棱鄉、高家鎮、觀寺鎮、中崗鎮、向家鎮和里仁鎮。

地理環境

地質構造

仁壽縣
仁壽縣境內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縣境西北部,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

地貌

仁壽縣境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

水文

越溪河發源於仁壽縣,流經榮縣、宜賓縣,是岷江一大支流,全長300餘公里。仁壽縣地表水沿龍泉山脈東西分流,椰江、越溪河與龍水河、通江河、清水河匯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積2222平方公里,總長282公里。年平均徑流量9.89億立方米。

氣候特點

仁壽縣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2013年仁壽野生動物100餘種,野生植物130餘種,中草藥種類達558餘種。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均達國家Ⅱ級標準。

水資源

2013年仁壽縣有蓄水3.6億立方米,地表水沿龍泉山脈東西分流,1972年在龍泉山西麓建成的省內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龍灘水庫。

礦產資源

2013年仁壽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膨潤土、頁岩等。煤炭儲量約1億噸,主要分布於汪洋鎮、祿加兩區;膨潤土儲量1000萬噸,分布於大十、兆加一帶;石灰石、頁岩儲量豐富,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汪洋鎮、禾加、祿加一帶,頁岩儲量遍布於仁壽縣各區鄉。已探明並利用石英砂5000萬噸,粘土礦約300萬噸,開發潛力巨大。

交通

仁壽縣城北距成都50公里,南距樂山80公里,西距眉山38公里,東距資陽70公里。
縣內建成的成自瀘赤高速公路遂資眉高速公路和正在抓緊建設的仁沐高速公路、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天府仁壽大道、站華路延伸線、紅星路延伸線,國道213線和省道106線,連汪燕鐵路。

高速公路

成自瀘赤高速公路:北起四川省成都,途經眉山、內江、自貢、瀘州四市,南接貴州省遵義至赤水高速公路。全長約293公里,分段採用雙向6車道和4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80至100公里,2012年9月10日通車。
遂資眉高速公路:起於遂寧羅家灣附近,接遂渝高速公路,止於眉山洪雅縣止戈鎮唐埃山,接在建的樂雅高速公路遂寧-資陽段,已於2014年11月通車。
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公路:全長437.7公里,已開工建設。該高速將經過蒲江、眉山、仁壽簡陽中江、德陽、什邡都江堰大邑邛崍再接蒲江,串聯整個成都經濟區。
仁沐新高速公路:四川省在建的一條由仁壽經沐川至屏山新市鎮的高速公路。
簡陽新機場高速:全長96公里,其中成都境內34.235公里。

鐵路

連汪燕鐵路(連樂鐵路):連線成渝、成昆2條鐵路的重要連線線是四川省2013年9個重要交通項目之一由已建成的成渝鐵路資中歸德站-連界站從威遠連界接軌-仁壽汪洋鎮-樂山井研-成昆鐵路峨眉燕崗站由於是經幾個市縣的工業重鎮所修建鐵路簡稱連汪燕鐵路該項目預計建成通車時間為2016年。
雅眉資遂鐵路:途經雅安、眉山資陽、遂寧四市,全長300公里,設計時速不低於200公里。
成自宜城際鐵路:預計從仁壽經過。

公路

天府仁壽大道:一條直線起於天府大道南延線,然後繼續向南延伸,穿越二峨山,經仁壽北部視高、清水、大化、文林等鄉鎮,到達仁壽縣城,全長31.3公里。大道總投資70億元。已延伸到清水鎮

經濟

概述

2015年1—6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1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4.1億元,同比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10.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億元,同比增長12.6%;旅遊總收入實現26.2億元,同比增長51.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7.3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50.98%。
預計2015年1—6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0元,同比增長8.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2元,同比增長11.4%,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9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5年1—6月,增加值21.1億元,同比2014年1—6月增長3.5%。

第二產業

2015年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97億元,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增速高於一季度1.2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拉動經濟成長4.75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5.5億元,同比增長11.1%。

第三產業

2015年1—6月,增加值36.16億元,同比2014年1—6月增長9.5%。
接待縣內外遊客35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1.8%。“天府農耕·響水六坊”接待遊客10餘萬人次,日均車輛達到3000輛以上;特色花卉農業觀光園——蝶彩花卉基地日均接待遊客達1000人次以上;“仁壽鄉村文化旅遊節”期間,全縣共接待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億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總人口162萬人,常住人口121.92萬。
2018年戶籍人口154萬人,常住人口120.1萬。

民族

仁壽縣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社會

教育現狀

仁壽縣境內有軍校一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仁壽校區,本科學校一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天府校區,專科院校一所:四川科技職業學院。仁壽縣擁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國家級發展改革示範校各一所,分別是:仁壽縣第一中學仁壽縣職業教育中心;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一所:仁壽縣鏵強中學。
高等院校
學校名稱類別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仁壽校區
軍校
高職院校
成都信息大學天府校區
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
四川核工業技師學院新校區
高職院校
中等院校
學校名稱類別
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仁壽縣鏵強中學
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仁壽縣華興中學
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仁壽縣清水中學
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仁壽縣第二中學
縣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國家級發展改革示範校

醫療衛生

仁壽縣擁有一所三級乙等醫院:仁壽縣人民醫院;二甲醫院三所:仁壽縣中醫院、仁壽縣中鑫醫院、仁壽縣婦幼保健院。
醫院名稱級別
仁壽縣人民醫院
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仁壽縣中醫院
三級乙等中醫醫院
仁壽縣中鑫醫院
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仁壽縣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仁壽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綜合醫院
汪洋鎮中心衛生院
一級甲等綜合醫院

旅遊景點

奎星閣
位於仁壽縣城中心地位,屬奎星街一段。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後毀於戰火,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將古閣修葺一新,重放光彩。
奎星閣奎星閣
奎星閣閣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寬14米。由須彌座、閣身、寶頂三部分組成。高29米,為四重檐八面體攢尖式木結構建築,青灰簡瓦屋面,維修後改為琉璃瓦。
奎星閣原是封建社會樹立文風,藉以標誌文明的建築。
雙石牌坊
位於仁壽縣城東南部50餘公里的禾加區中華鄉牌坊村,距牌坊村國小東方200米,南北向,兩坊上下對列,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間距44.5米,依所處地勢由低到高分別編為一號坊和二號坊。
一號坊建於清光緒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坊高11.17米,寬7.16米,四柱三開間格局,明間空(寬)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頂,牌樓式仿木結構,築寶瓶式坊頂。全坊用109塊石料構成,有90龕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裝8個雕花雲板,8支鏤雕雀替,石柱前後分立8尊鎮門獸,或獅或象,十分威嚴。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大樑上方正中是顯赫部位,南雕九龍繞“聖旨”,北則七龍盤“旌表”。
二號坊建於清光緒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號坊楊氏之嬸娘)所建之節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風格與一號坊略同。
2006年,雙石牌坊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仁壽大佛
位於縣城北35公里的高家鎮鷹頭村牛角寨山上,龍泉山脈中段東側邊緣,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連線,重巒疊嶂;東面平疇,俯視千里。近觀鷹頭水庫,遠眺簡陽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蒼鬱,怪石嶙峋;寨東側崖壁依山鐫造彌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東,雙手齊胸合十,高15.85米,寬11米,於公元707年建成。
仁壽高家大佛仁壽高家大佛
大佛周圍還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編號建檔101龕,1519尊。人物眾多,相貌各異,或立或臥,或靜或動。有的曲腿躬腰,俯首側耳作恭聽狀;有的五體投地作跪拜狀;有的系裙穿甲;有的曲臂挽帶;舞伎翩翩起舞,樂伎吹打彈奏。造像除人物外還有器皿禽獸。
牛角寨
牛角寨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山間怪石各有其名:望鄉石、香爐石、盤海石、鴨子石、奶奶石等各自都有神奇傳說。《仁壽縣誌》載:“明末清初,張獻忠三次入蜀,在成都建立大西農民政權。大西農民軍曾兩次攻取仁壽。崇禎十四年(1641),農民軍自蓬溪入川南,兵分三路攻重慶,克仁壽,殺知縣劉三策。清順治元年(1644),張獻忠軍直驅入蜀,再次攻占仁壽城殺知縣顧純貽”。
牛角寨的摩崖造像群,融儒、佛、道三教合一,乃宗教勝地,香火旺盛。有碑刻云:“大唐天寶八載(749)……三洞道士楊行進,三洞女道士楊正真……共造三寶像一龕。”
黑龍灘風景區
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北距西南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成都64公里,南距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的樂山大嬳、峨眉山83公里,西距三蘇故里眉山30公里,位於川西旅遊熱線中部的最佳位置。沿超二級的國道213線成仁段、高速公路成樂線、成渝線經仁壽、清水、龍正可從南、北、東、西四方直入庫區。
水庫總庫容3.6億立方米,正常庫容3.0億立方米,庫區幅員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13公里,湖邊長310公里。湖中有7峽7壩15島,形成北、西、東、中四大景段。

名人

孫光憲
(900—967),字孟文,號葆光子,家世務農。陵州貴平(今仁壽縣)人。所著有《荊台筆傭》、《桔齋》、《鞏潮》及《蠶書》二卷。所撰《續通曆》,太平興國初(976),以“紀事失實”,“詔毀之”。現存《北夢瑣言》20卷,記唐五代政治、士大夫言行、社會風俗和詞家掌故。孫光憲代表作:《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程遇孫
字叔達,仁壽人也。累官太常寺丞、潼川漕使。少年雄於文,已而折節為南軒之學。範文叔居二江,所謂九先生者,先生其一也。先生有兄壬孫,官至雅州簽判,亦躬行君子,與先生最友愛。及卒於官,貽書以玉環為訣。先生每見玉環,則嗚咽流涕,其至性如此。
何栗
(1088—1127),字文縝,宋哲宗元祐三年生於仙井監(今四川仁壽)人。宋代大臣。政和五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京師陷落後,他與徽、欽二帝被擄往金營。被押往金國後,絕食而死,死後追贈為觀文殿大學士
虞允文
(1110—1174),字彬甫,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仁壽縣藕塘灣(今藕塘鄉)人。1161年在采石磯率一萬八千將士,擊敗六十萬金軍,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地多的奇蹟。1961年11月6日,當毛澤東同志讀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記敘虞允文在民族危難當頭,毅然率兵抵禦外侵,最終以少勝多,取得采石磯大捷時,欣然提筆旁批“偉哉虞公,千古一人”,可見對其推崇之意。
潘文華
(1886—1950),字仲三,仁壽縣文宮場人,生於光緒十二年報(1886)。1920年劉委潘為川軍第四師師長,後任重慶市市長,解放後,潘文華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終年64歲。
唐式遵
(883-1950),字子晉,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四川省仁壽縣人,國民黨抗日名將,曾任川軍劉湘部隊第二十一軍軍長,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
石魯
(1919年至1982年),四川仁壽人。原姓馮,名亞衍,因崇拜石濤和魯迅,改名石魯。其力作《古長城內外》、《轉戰陝北》、《延河飲馬》、《東方欲曉》等,在畫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肖瑞華
四川仁壽人。197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8月西安礦業學院畢業,在青海省西寧鐵廠、西寧市重工業局、西寧市經委工作。2000年1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共15、16大代表。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黃汲清
(1904-1995),曾用名黃德淦,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地層學家、石油地質學家。四川仁壽人,1904年3月30日生。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馮健吳
字太虞,又字游,四川省仁壽縣人。師承王個符、潘天壽、褚樂三諸家,創辦東方美專,長期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精書、畫、篆刻,詩詞。
楊汝岱
男,漢族,1926年12月生,四川仁壽汪洋鎮人。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副國級),十四、十五大代表,第四、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現亦為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許嵐
著名詩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四川省西充縣人,今仁壽縣人。代表作有《流浪南方》《一根針,走失了》《長江之水》《磨》《月來了》等。
陳文清
男,漢族,1960年1月生,四川仁壽人,1983年3月入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西南政法大學(原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律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
汪俊林
男,1967年出生,擔任寶光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郎酒集團董事長、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四川大型國企長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瀘州市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等多種職銜。
陳萬仞
生於1888年,字鳴謙,四川仁壽縣人,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之後曾在日本考察軍事,並在日加入同盟會。因戰功顯著,升任第二十一軍軍長,第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
向傳義
(1886--1955)中將。字育仁,四川仁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肄業、日本法政學校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49年拒赴台灣,在成都迎接解放。
傅秉勛
(1906—1952),原名天傑,四川仁壽人,佃農家庭出身。國民黨陸軍少將,中央軍校第五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畢業,川軍將領。後因兵敗自殺,被台灣國民黨當局追贈為中將。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