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勝多

以少勝多

以少勝多(yǐ shǎo shèng duō)指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其出處為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古代三大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少勝多
  •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 讀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 出處: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
  • 戰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
  • 屬性:成語
基本信息,歷史戰例,經典戰役,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巨鹿之戰,

基本信息

以少勝多
讀音:yǐ shǎo shèng duō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歷史戰例

牧野之戰 姜尚周武王不足10萬(一說4.5萬)——17萬(一說70萬)商全軍覆沒,帝辛自盡
長勺之戰曹劌 魯國3萬——鮑叔牙30萬 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柏舉之戰 孫武伍員磕閭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 吳起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 白起10萬——24萬 全殲
鄢郢之戰 白起 7萬餘-----楚國舉國之兵(一說35萬) 全殲35萬
即墨之戰 田單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鄗代之戰 廉頗樂乘20萬——60萬 大敗燕軍
巨鹿之戰 項羽5萬——章邯等秦將40萬 殲滅20萬
彭城之戰 項羽3萬——劉邦及諸侯聯軍56萬 陣亡20餘萬,劉邦輕車逃遁
井陘之戰 韓信3萬——陳余等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 數萬——龍且及齊楚聯軍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 劉秀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 虞詡3千——數萬
兗州之戰 曹操 數萬——數十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 曹操3萬——11萬 殲8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 張遼7000——10萬 大敗吳軍
襄樊之戰 關羽2萬餘人——于禁七軍共3萬人
興勢之戰 王平3萬——曹爽十萬 保衛了漢中
東興之戰 諸葛恪4萬——司馬昭15萬 穩定了吳國局勢
涼州之戰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彝陵之戰 陸遜5萬——9萬(本軍四萬,援軍五萬)
前秦滅前燕之戰 王猛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 謝玄8萬——97萬(一說87萬) 苻堅敗至洛陽,僅剩10餘萬
參合陂之戰 拓跋珪 2萬——慕容寶8萬
鐘離之戰 韋睿曹景宗 20萬——數十萬 北魏死傷被俘30萬
鄴城之戰 爾朱榮 7千——100萬,消滅葛榮
護送元顥之戰 陳慶之 七千——50多萬 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沙苑之戰 宇文泰數萬——高歡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 韋孝寬不詳——東魏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邙山大捷 高長恭五百騎兵——北周十萬 解圍金鏞
金鄉之戰 于仲文8千——10萬 全殲敵軍
淺水原之戰 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 李世民5萬——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 李靖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奉天、靈台之戰 郭子儀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 李光弼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 張巡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 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 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餘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 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六合之戰 趙匡胤2千——2萬 殲5千
高粱河之戰 耶律休哥 6萬-8萬——12萬 擊潰宋北伐軍,趙光義驢車逃遁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 完顏阿骨打 不詳(一說2萬)——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 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卡特萬之戰 耶律大石 1萬到2萬——10萬 大破塞爾柱聯軍
和尚原之戰吳玠、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餘,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 劉錡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 岳飛3千——11.5萬(騎兵15000,步兵10萬),大敗金軍
八盤山之戰 岳飛8百(精兵)——10萬,大敗金軍
陳家島海戰 李寶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采石之戰 虞允文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 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 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 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 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 哲別速不台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 拔都、速不台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鄂州之戰 伯顏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 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虎嘯山之戰 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崖山海戰 張弘范 2萬 ,戰船400艘——官兵民約20萬,戰船1000艘 全殲 宋朝滅亡
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20萬——60萬 水戰,全殲陳友諒
白溝河之戰 朱棣 10餘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 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80人——800人 奇蹟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 袁崇煥 1.7萬—— 6萬 擊退後金軍,炸傷努爾哈赤
貴陽之戰王 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征達瓦齊之戰 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蹟
渾河之戰 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
黃橋戰役新四軍 5千——1.5萬 殲敵1.1萬人
蘇中戰役解放軍 3.3萬——12萬 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
淮海戰役解放軍 60萬——80萬
霍恩林登戰役 法國莫羅將軍5.6萬——神聖羅馬帝國約翰大公約6萬 法軍獲勝
奧斯特里茨戰役 法軍73000——俄國·奧地利聯軍86000 法軍獲勝
奧爾施泰特戰役 法國達武元帥2萬——普魯士5萬 法軍獲勝

經典戰役

古代四大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和巨鹿之戰。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中國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後來的魏武帝)統軍在官渡(今中國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以少勝多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準備抗擊袁紹。東漢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到了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多人進軍占領黎陽。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假裝要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斬袁紹大將顏良,殺文丑,大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中國中部河南省許昌東)的建議,企圖等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後來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使袁紹分兵護運糧草。
袁紹再次拒絕分兵襲擊許都的建議。曹操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從小道焚燒袁紹的屯糧(烏巢)。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大敗袁軍,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總結官渡之戰
曹操利用袁紹恃強驕躁、不善用人、疏於籌策的弱點,後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東晉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帶)擊敗前秦進攻的戰爭。
以少勝多
前秦在統一北方後,不斷向南擴張,先後攻取東晉的梁、益兩州及襄陽(今屬中國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國東南部江蘇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堅為了滅亡東晉,統治全國,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調集90多萬兵力,對晉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面對前秦軍的進攻,東晉內部一致主張抵抗。執掌朝政的宰相謝安,命荊州刺史(官職名)桓沖加強長江上游的防禦,命令征討大都督謝石、前鋒都督謝玄等,率水陸軍8萬前往淮水一線抗擊秦軍,派龍驤將軍胡彬率5000水軍增援壽陽(今中國東南部安徽省壽縣)。
開始東晉的軍隊開戰不利,後來接受趁秦軍尚未集中,迅速擊敗其的建議,改為變被動防衛為主動進攻的政策。兵力處於劣勢的晉軍首戰告捷,士氣大振,接著水陸兼程,直逼淝水東岸。而秦軍上下離心、將士厭戰。晉軍及時搶渡淝水猛攻。苻融臨時整頓隊伍,他的馬突然倒地死了,於是軍威大泄。晉軍乘勝追擊至青岡(今壽縣西30里處),秦軍大敗。潰兵聽到風聲鶴鳴,就以為是晉兵追來,因而晝夜奔跑,饑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陽,只剩下10餘萬人。苻堅中箭,逃往淮北一帶。
總結淝水之戰
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北之間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秦主苻堅無視內部不穩、民心背離、士卒厭戰的情況,恃眾輕敵,單路突進,急於決戰,招致大敗。東晉面臨強敵進攻,一致抵抗,並根據敵情及時改變作戰方略,在秦軍後續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時機,與之決戰,終獲全勝。此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吳國孫權、蜀國的劉備統領軍隊在長江赤壁(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說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著名決戰。
以少勝多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國中部河南省南陽)揮師南下,想要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從而統一天下。
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當時荊州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80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坂(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柴桑(今中國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吳國的大將周瑜、魯肅與諸葛亮等精闢分析局勢,指出曹軍兵力雖實有20餘萬,但有後方不穩、遠道勞師、不服水土、短於水戰等弱點可乘,堅定了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3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5萬人沿長江西進,迎擊曹軍。曹軍不善水戰,又值疾疫流行,被孫劉聯軍阻擊於赤壁。戰鬥力大減,初戰受挫,被迫駐守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一帶,隔江與聯軍對峙。曹操下令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命令他致書曹操假裝投降,以出奇制勝。曹操自信穩操勝券,戒備鬆懈。黃蓋選擇時機派船逼近曹軍,下令同時點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延及岸上營寨,曹軍死傷慘重。周瑜等率軍乘勢衝殺,曹軍潰敗。曹操領殘餘部隊從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損大半,無力再戰,退卻而走。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周瑜率軍沿江進攻江陵,分別派遣部將甘寧繞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孫權統領大軍東征合肥(今屬中國東南部安徽省)。劉備領兵追至江陵後回師夏口(今武漢境),沿漢水向北進發以迂迴到曹操軍隊的後方,並分兵搶占荊州要地。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損失慘重,一統天下的野心被徹底粉碎,再也無力遠征江東,赤壁大戰後的遺址在今天也被建設成為三國赤壁古戰場,以供後人來參觀,同時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總結赤壁之戰
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爾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巨鹿之戰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餘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以少勝多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巨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齊、燕、魏等各路救趙軍隊兼作壁上觀,待楚軍大破秦軍時,紛紛也衝出營壘助戰,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總結巨鹿之戰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在危險時刻以一當十,越戰越勇。最終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殲滅秦軍主力,秦軍餘部全部投降。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