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磯

采石磯

采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

采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采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裡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采石磯遊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2003年采石磯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采石之戰,旅遊景點,翠螺山,太白樓,三元祠,紀念作品,交通概況,

地理位置

采石磯,即牛渚磯,是中國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個港口,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長江南岸。采石磯為長江沿岸三磯之一(另燕子磯城陵磯),亦是南宋著名戰役采石之戰發生的所在地。
采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裡的翠螺山莊,采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蹟眾多而列三磯之一,素有“千古一秀”之譽。采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始皇東巡會稽,道丹陽,至錢塘,即通過此渡。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孫策渡橫江,攻劉繇牛渚營,盡得邸閣糧谷戰具。其後孫權使孫瑜自溧陽移兵屯牛渚。從此,采石磯成為歷代軍事重鎮。黃武中,孫權使全琮屯牛渚。東吳建衡二年(270年),孫皓謀伐晉,大舉兵從牛渚西上,旋引還。又以何植為牛渚督,作橫江塢。
西晉鹹寧五年(280年),晉伐吳,遣王渾向牛渚。永嘉元年(307年),陳敏據建業,揚州刺史劉機等出歷陽討敏。陳敏使其弟陳宏據牛渚拒之。
東晉鹹和三年(328年),蘇峻據歷陽以叛,濟自橫江,登牛渚,望鐘山。鹹康元年(335年),石虎南遊,游騎至歷陽,詔戍牛渚及慈湖、蕪湖以備之。永和中,謝尚鎮於此,亦曰採石戍。隆安二年(398年),豫州刺史庾楷以歷陽叛,譙王司馬尚之大破楷於牛渚。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主拓跋燾入寇,軍瓜埠。宋分軍戍採石,又陳艦列營,周亘江畔,自採石至暨陽六七百里。孝建初,劉義宣作亂,柳元景軍於採石。
齊永元初,陳顯達自尋陽東下,敗台軍於採石,建康震恐。二年,崔慧景逼台城,豫州刺史蕭懿方討壽陽,屯小峴,聞警,即帥數千人自採石濟江,頓越城。
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津校尉於此。大通二年,侯景攻歷陽,歷陽太守莊鐵以城降,說景曰:今宜急趣建康,若朝廷遣羸兵千人,直據採石,雖有精甲百萬,不能濟矣。景遂引兵臨江,時羊侃請以二千人急據採石,梁主不從。侃嘆曰:今茲敗矣。先是,梁主聞景叛,遣將軍王質巡江防遏,至是,陳昕言:採石急須重鎮,王質水軍輕弱,恐不能濟。詔即以昕代質戍採石,質去採石,而昕猶未下渚秦淮渚也,景諜知之,大喜曰:吾事濟矣。遂自橫江濟採石,襲陷姑孰,至慈湖,建康震駭。承聖初,王僧辨等討侯景,至蕪湖,景將侯子鑒據姑孰南洲以拒之,既而僧辨至姑孰,子鑒帥步騎渡洲,於岸挑戰,敗奔建康南洲,即採石矣。梁主方智初,齊人納蕭淵明為梁主,王僧辨迎之於歷陽,淵明自採石濟江。既而陳霸先殺僧辨,廢淵明,與齊人相持。紹泰二年,齊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等襲採石,執戍主張懷鈞。陳末,隋軍臨江。樊毅曰:京口、採石,俱是要地,各須銳兵五千、金翅二百,緣江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既而韓擒虎以兵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而陳以亡。隋置牛渚圻鎮。唐貞觀初,改鎮為戍。文德初,楊行密謀取宣州,議約和州、昇州兵,自採石濟江侵其境,而行密從廬州濟江,自西道擊之。宋開寶七年,曹彬敗江南兵於采石磯,先是樊若水嘗漁於採石,以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至北岸,以度江之廣狹,遂詣闕,請造舟為梁以濟師,繇是大軍長驅,如履平地。紹興末,金亮南侵,兩淮皆陷,遂築台和州江岸,揮兵渡採石王應麟曰:和州東二十里有西採石,其下為楊林渡,即金亮督兵渡江處,為虞允文所敗。明初,自和陽渡江,諸將欲向牛渚,太祖曰:牛渚敵營所在,備必密,先登採石,敵不知所備矣。遂克牛渚,下太平。今采石磯臨江為險,有官兵駐守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這裡曾發生“宋金采石之戰”。
滄桑采石磯滄桑采石磯

采石之戰

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反侵略戰爭,侵略的一方為金國統帥海陵王完顏亮,南宋主將為虞允文。虞允文仁壽(今四川仁壽)人,紹興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國,見該國大事戰備,回國後就奏請朝廷加強防禦。次年,完顏亮率60萬軍隊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帶領的一路約數十萬兵馬於同年11月抵達采石磯對面江岸,跟宋軍隔長江對峙。據《宋史》記載;當時形勢危急,江北完顏亮高踞在剛剛綻起的高台“黃居”下,殺白馬祭天,準備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軍卻因正“易將”而無人負責,“我師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時艱,毅然負起守衛重任,剛部署完水陸軍隊,完顏亮“ 大呼,操小紅旗序數百艘絕江而來,瞬間,抵南岸者艘,直薄宋軍”。虞允文勉勵身旁的勇將時佐應戰,時俊立即揮舞雙刀沖向金軍,大隊宋軍跟著向金軍衝殺。金軍後退,宋軍用“神臂弩”射擊敵船,致大批金兵死於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顏亮“悉敲殺之”。次日,完顏亮又來侵犯,被宋軍焚毀戰船300,大敗而去。金軍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殲,完顏亮又向宋軍施用反間計,也被虞允文識破。完顏亮惱羞成怒,率領部隊去江蘇揚州時的瓜洲渡,想從這裡渡江奪取京口(今鎮江)。虞允文率 萬餘軍隊赴京口增強防禦,並將馬船改造成戰艦。完顏亮在瓜洲渡發布軍今,實行連坐法;軍士逃亡則殺部將,部將逃亡則殺主將。以致人心浮動.導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帳中為部將所殺.不久,全部金軍都鎩羽而歸。

旅遊景點

翠螺山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鬱,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蹟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遊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臥,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采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采石磯采石磯

三元祠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采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採石磯

紀念作品

《水調歌頭》
久慕燃犀渚,
來上青蓮樓。
日照長江如血,
千里豁明眸。
洲畔漁人布罟。
正是鰣魚時節,
我欲泛中游。
借問李夫子:
願否與同舟?
君打漿,
我操舵,
同放謳。
有興何須美酒,
何用月當頭?
暢好迎風誦去,
傳遍亞非歐。
宇宙紅旗展,
勝似大鵬游!
歷史小說
郁達夫代表作品《采石磯》
採石磯

交通概況

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鎮唐賢街1號。
采石磯
馬鞍山距上海340公里,距南京50公里,距蕪湖40公里,經寧馬高速、合常高速、205國道、長江客運港口與周邊城市相連,交通便捷。
採石風景區距馬鞍山市5公里,4路公交旅遊專線車往返市高鐵東站與風景區,26路公車往返旅遊汽車站與采石磯風景區,118路公車往返萬達廣場與采石磯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