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堡鄉

雙堡鄉

仁壽縣禾加區雙堡鄉位於仁壽縣城東部,地理平均海拔在410米—850米之間,耕地面積1391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雙堡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把握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開展了益於農戶的一體化的全程服務。引進了新技術推廣和經驗,極大的促進了雙堡鄉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戶經濟收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堡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
  • 政府駐地:雙堡鄉雙堡街42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20500
  • 地理位置:仁壽縣禾加區
  • 面積:29.7平方公里
  • 人口:19441人
  • 方言:仁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川Z
  • 平均海拔:410米—850米
  • 耕地面積:13910畝
歷史沿革,概況,下轄村介紹,地理環境,交通,基礎設施,農業經濟,工業發展,經濟發展,工業,農業,旅遊景點,雙堡牌坊,勞武水庫,

歷史沿革

雙堡鄉人民政府位於雙堡鄉雙堡街42號,場鎮名高峰寺,距縣城東50千米,與資中縣連界,解放前屬三區(富加)轄禾加鄉地。境內有國家級文物“雙石牌坊”。
1951年4月,從禾加鄉劃出竹林、王庵、大堰、公主、鳳凰、龍鳳、魚箭、團結、蒲林9個村,在高峰寺立雙堡鄉人民政府。
1952年2月25日,禾加等18個鄉從第三區(富加)劃出,在禾加場成立第10區區公所,雙堡鄉屬之。
1953年3月,撤大風鄉將其大脈、姜家、官印、書房、勤儉、太平6個村劃入雙堡鄉。
1955年9月,盤龍鄉併入雙堡鄉,同年10月,雙堡鄉人民政府改稱雙堡鄉人民委員會,轄26個聯社。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雙堡鄉改稱勝利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將天星、姜家、中心、雙河、民新、雙堰6個大隊從勝利公社劃出,建立盤龍人民公社。
1962年3月,勝利公社改稱雙堡公社。
1966年5月,雙堡公社轄雙堡、竹林、太平、平和、團結、魚箭、公主7個大隊。
1968年5月,建立雙堡公社革命委員會,轄大隊改名,有愛國、保衛、團結、立新、反帝、興無、革新7個大隊。
1981年1月,恢復雙堡公社管委會。
1984年1月,改稱雙堡鄉人民政府,大隊改為村。
1987年10月,轄梁橋、官印、殷壩、平和、達摩、魚箭、革新7個村。
1992年7月,中華鄉併入雙堡鄉,轄梁橋、官印、殷壩、平和、達摩、魚箭、革新、保華、雙躍、要武、牌坊、紅茶、堡林、達摩14個村。
2005年5月,全縣撤區並鄉,雙堡鄉由縣直管。
2007年4月,合村並組,雙堡鄉由14個村合併成梁橋、官印、殷壩、保華、要武、紅茶、魚箭、達摩8個村76個經濟社。
總戶數5066戶,總人口19441人,其中男10133人,女9308人。耕地面積12306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蔬菜等。

概況

雙堡鄉地處仁壽東南、榮威山脈末端,距仁壽縣城44公里,面積29.7平方公里,與內江市資中縣龍結鎮、羅泉鎮毗鄰。全鄉轄8個村76個社,總人口2.3萬人,總戶數6161戶,土地面積1.2萬畝,其中田6872畝、土5128畝,屬黑龍灘非灌區,是全縣十個邊遠鄉鎮之一。
由於地處偏遠,缺雨少水,雙堡鄉屬於“乾旱”鄉,靠天吃飯。但隨著經濟的全域化,雙堡鄉近年來著力打造“花生之鄉”,全鄉有兩季花生4000畝,畝產值達4000元,年年供不應求,遠銷北京、成都、重慶市場。2010年成功註冊“牌坊”牌商標,2011年設計製作了花生包裝。並且全鄉大力發展結構調整,有“晚椪”、“不知火”、“青見”、“愛圓38號”等品種的柑桔,種植面積達5000畝。2009年成立了“蓄德果果合作社”。
2010年雙堡鄉爭取到了“四川省肉兔良繁養殖”項目的實施,發展養兔戶230戶,年出欄商品兔50萬隻,年產值達800萬元。2011年,“四川省良繁規模養殖基地”申報成功。經濟結構的調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為鄉民致富尋找到了新的出路。
靠近榮威山脈,雙堡鄉有豐富的礦石資源。2011年成功引進“川威”集團投資500萬元入股規模企業晟盛礦石有限公司,公司進入正常生產,年產值達1000萬元。

下轄村介紹

魚箭村簡介
魚箭村位於榮威山脈末端,雙堡鄉中部,由原來的老魚介與勞斗村合併,村東與雙堡達摩村相鄰,南與紅茶村相鄰,西部與保華、殷壩村相鄰,北部與梁橋村相鄰。
全村轄9個社,共有常住人口2538人,常住戶口836戶,全村總面積110餘公頃,契約1650畝,以種植糧食、花生、栽樹為主 。
殷壩村簡介
殷壩村位於榮威山脈末端,雙堡鄉西北部,東與梁橋村接壤,南與魚箭村相鄰,西與禾加旭光村相鄰,北與平和村相鄰。
全村轄13個經濟社,總戶口1240戶,共有常住人口3828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965人,全村面積2311.6餘畝,主要以種植穀物為主,包括玉米、花生等。
官印村簡介
雙堡鄉官印村地處榮威山脈末端,東面與資中縣龍結鎮接壤,南面與資中縣羅泉鎮相連,西面與本鄉達摩、梁橋村相接,北面與新店鄉書房村比鄰,方圓7公里有經濟社7個,人口1760人,572戶,耕地面積1270畝,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柑桔為主。
紅茶村簡介
紅茶村位於榮威山脈末端,雙堡鄉南部,東與識經鄉堡林村接壤,南與中嶺村相鄰,西與識經鄉楠林村相鄰,北與我鄉魚箭相鄰。
全村共有總人口2568人,常住人口1742人,總戶口876戶,村外出務工人員800餘人,耕地面積200餘畝,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常年種植有花生、核桃、花椒等。紅茶村養殖業比較發達,全村有養豬大戶5戶,牛場2個,平均每個牛場養牛數十頭,其中養兔大戶更是多達數十戶,光種兔就達200隻以上。
全村還有一處規模以上企業晟盛礦石廠,年產值達1000萬以上,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梁橋村簡介
梁橋村位於榮威山脈末端,東與我鄉官印村接壤,南與魚箭村相鄰,西與殷壩村相鄰,北與平和村相鄰。
梁橋村面積廣、地域大,全村轄14個經濟社,共有人口3144人,總戶口數1026戶,村外來人口16餘人,耕地面積1886餘畝,其中穀物類糧食1236餘畝,晚朋、不知火柑桔林650畝。
要武村簡介
要武村地處榮威山脈末端,西面與北面都與我鄉保華村相接,南面與識經鄉楠林村接壤,東面與雙堡鄉紅茶村相鄰。
要武村總人口2007人,總戶數640戶,全村種植面積達到1280畝,經濟作物主要以地膜花生為主,已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已種植花生面積達到400畝。
達摩村簡介
達摩村位於榮威山脈末端,雙堡鄉西南部,東與魚箭村、梁橋村接壤,南與紅茶村、白鳳鄉相鄰,西與內江羅泉鎮相鄰,北與官印村相鄰。全村屬於喀斯特地貌 。
全村轄7個社,共有常住人口1276人,常住戶口74戶,村外出務工人員600餘人,耕地面積800餘畝,林木1000餘畝,因水利條件差,主要以生態林木、水果種植為主。但是全村生態資源豐富、生活環境優美,有天然溶洞、古廟等,屬於市級生態旅遊村。
保華村簡介
保華村地處榮威山脈末端,北面與禾加鎮李家坳相接,南面與雙堡鄉要武村接壤,西面是洗馬灘,而東面與勞武水庫相鄰。
保華村面積不大,轄8個經濟社,總人口2356人,共有702戶。植面積達到1472畝,其中有耕田816畝,土656畝。經濟作物主要以地膜花生為主,也種植不同品種柑桔樹, 150畝的柑桔林,其中主要以晚朋、不知火為主。

地理環境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
土壤:土壤類型多,宜種性廣,有粘沙適中,深厚肥沃,主產玉米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鉀豐富,排水區好,宜於棉糧生產的棕紫泥土,有適宜水稻、茶葉種植的酸性老沖積黃泥。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100毫米,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

交通

雙堡鄉西距仁壽縣城40公里,東距成渝高速公路20公里。

基礎設施

雙堡鄉在2005年底,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村通工程。截止2012年年底,全鄉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殷壩村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全鄉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200餘戶,中國小2所,在校學生2450人。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院8所。移動機站2座。全鄉設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農業經濟

雙堡鄉農業結構合理,形成了傳統項目與優勢項目的互補。其中有優質水稻2000畝
,優質水果1500畝,優質花生萬餘畝,集約化養魚220畝。糧食總產達到0.7萬噸,農民人均收入2938元。從2000年十月承包雙堡鄉原保華村一組和雙躍村1、6組134畝土地種植果樹等。葉祿輝全面負責果場的果樹的種植、管理,果子的銷售等工作。經過十餘年種植栽培,現年收入上百萬。果場帶動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2012年年初,梁橋村的梁竹果場掛牌成立,種植品種有不知火、清見、春見等,當年實現收入五十餘萬元。
2000年,以徐伯超為代表的雙堡鄉農民實踐了清見的栽培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現擁有清見果樹面積30畝,苗圃0.8畝。徐伯超不斷鑽研和學習新技術,踏實苦幹,現年產優質果4萬公斤,銷售收入4萬多元,銷售清見苗2萬株,收入達3.5萬元,家庭人均純收入2萬元左右。致富不忘鄉情,為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他免費傳授技術,指導和帶動200多戶村民走上了種植清建見的致富路。
農業部門指示,清建的發展目標是:一是擴大規模,面積達50餘畝,年銷售8萬公斤;二是加大新品種培育;三是繼續搞好免費技術服務與培訓,現場指導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資料。
從2002年以來,雙堡鄉部分農民開始潛心從事枇杷的生產,栽培管理和銷售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僅枇杷種植能手溫家宏所擁有的枇杷園面積就達60畝。由於技術好、管理到位,年產優質枇杷上萬斤,銷售收入達幾萬元。
雙堡鄉枇杷雙堡鄉枇杷
其中枇杷的優良品種大五星更是雙堡鄉的明星產品。 雙堡鄉枇杷今後的發展思路是:一是將種植規模擴大一倍,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產量翻倍;二是加大新品種的培育,並且在枇杷園裡利用空地中種經濟作物。
花生種植
仁壽縣雙堡鄉的地膜花生種植以要武村為代表,從2012年開始,推廣三季花生,現種植面積達萬餘畝。
近年以來,仁壽縣雙堡鄉黨委政府著力發展低投入、高產出的作物種植,在地膜花生的種植上取得了長足發展。
2008年,雙堡鄉黨委、政府確定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力爭建成獨具特色的花生之鄉”的發展思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並且出台系列優惠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在引導農民種植的同時,不斷加大培訓指導力度,讓農民依靠科學方法發展生產。2011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註冊了自己的花生品牌——“雙堡”牌。

工業發展

雙堡鄉2005年GDP達到5554萬元,工業總產值1358萬元。工業主要以石灰石片石、黃漿石等建材為主。全鄉大小企業有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初步形成了以紅茶、魚箭、達摩村為主的工業鏈帶。

經濟發展

雙堡鄉雖然是農業鄉,緊鄰資中縣,是仁壽縣最邊遠、典型農業鄉之一,不具備辦工業條件,但是,雙堡鄉創造條件辦工業。2006年以來,已引進3戶企業,2008年前8個月,雙堡鄉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

工業

鄉鎮撤併,使雙堡鄉有兩個歷史性企業——禾加水泥廠和向平機磚廠,但是,規模都很小。曾國建2005年調任該鄉黨委書記後,一面引導和幫助兩個企業投入技改,擴大規模,一面利用當地豐富的礦石資源,招商引資,新辦企業。現企業經過技改,禾加水泥廠產量擴大了5倍,向平機磚廠擴大了一倍。2006年新引進的規模企業——晟盛礦石廠,生產礦石系列產品,當年建成當年投產;今年引進安泰工貿有限公司,利用該鄉離煤源——內江威遠近、運距短的優勢,投資建廠生產橡膠添加劑等產品,今年8月1日正式投產;同時利用當地豐富的礦石,粉碎後加水泥,生產免燒磚的仁壽縣雙石牌坊建材有限公司落戶雙堡,現正做投產前準備。

農業

雙堡鄉近幾屆的黨政領導人高度重視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深知這些基礎設施條件差給民眾帶來的不便。因此,近幾屆的黨委政府始終把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作為當屆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2012年一年時間,全鄉硬化水泥里37公里。截止2012年年底,雙堡鄉已經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殷壩村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

旅遊景點

雙堡鄉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黨委政府堅持“生態立鄉”戰略,在綠、美、清、孝”上做文章,實施“1231”工程,著力打造一山、兩洞、三水、一牌坊”,力爭變旅遊資源為旅遊經濟。
一山——佛教聖地達摩山。達摩山海拔600米,有原始森林3000畝,山上有朴樹、銀杏、楨楠、桂花等各種珍奇樹木和竹雞、野雞、野兔、果子狸等野生動物;清朝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修建的達摩古寺遺址,距今147年歷史,與峨嵋山佛教一脈相承,曾聲名遠揚,香火旺盛,許多名僧人到此雲遊講經;解放前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群曾慕名而來,題寫“松林禪院”四字。近年,雙堡鄉更加在“一山”上注重一個“綠”字,大力實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天保工程,每年新增林地1000畝,森林覆蓋率達65%。2011年被評為“市級生態小區”,山上空氣清新,仙霧繚繞,堪稱人間仙境,天然氧吧。是朝聖拜佛的好去處。
兩洞——千姿百態溶洞群。以“皇姑洞”、“逍遙洞”為主的溶洞群,洞深30米左右,洞高10米左右,長達40餘公里,與資中縣羅泉古鎮溶洞相通,洞內岔洞繁多,鐘乳石嶙峋,大者數人合圍,小者細如線條,長者頂天立地,短者如玩石,或形飛禽走獸,或象如畫風景,形態各異,觀賞價值極高。
三水——湖光山色中華水庫。即以中華水庫為主包括立新水庫和碾子灣水庫。中華水庫始建於1970年,占地面積1100畝,常年蓄水330萬方,是仁壽僅次於黑龍灘的第二大水庫,庫內有“情人島、鳳凰島、仙女島等6座島嶼,島上有植被面積100餘畝,多種鳥內棲息,風景秀麗。
一牌坊——國家級文物雙牌坊。被譽為“亞洲第一坊”,是雙堡旅遊主要景點,由相聚44米的一號坊和二號坊組成,坊均高12米,分別建於清光緒(1882—1883)年,距今129年歷史,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建造的節孝坊,兩坊均為石質仿木結構,雕有戲文和民間戲曲故事、花卉、鳥、獸等動物共256副,其中人物789尊,鳥獸等動物334隻,全系鏤空雕刻,無一鑽痕露面,造型生動,栩栩如生,雄偉壯觀。有貢生葉雲瑞、山東曲阜知縣李夢瀛題書聯對,該坊是勞動人民所創文化財富、勞動智慧的結晶,又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藝術寶庫,它不僅具有很高觀賞價值,更具有人文、歷史、建築、繪畫、雕刻、書法研究等科學價值。

雙堡牌坊

仁壽縣雙堡鄉所轄牌坊村,距縣城40公里,離禾加鎮4公里,位於徐家壩子之上。徐家壩子的村民,多為徐氏家族,其他異姓則散居其間。壩周為淺丘,山不高而秀美,水不深而清澈。在此青山綠水間的牌坊村,矗立著兩座精雕細刻、聞名遐邇的石牌坊,人稱雙石牌坊或雙牌坊。兩牌坊皆為弘揚徐母余老太君、徐母楊氏之節孝美德,依天恩隆賜而建。
雙堡牌坊雙堡牌坊
徐母余老太君之牌坊,位於西,地勢較高,又名上牌坊,建於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3年。是朝廷為旌表徐母余老太君而建的節孝牌坊。徐母楊氏之牌坊,位於東,地勢略低,又名下牌坊。該坊建於清光緒七年,即公元1882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
石足珍的文物精品
雙堡牌坊1號坊通高11.47米,二號坊通高12.53。兩坊建造風格略同,均為四柱三開間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頂,牌樓式仿木結構、築寶瓶式坊頂,石柱前後分立八尊鎮門獸,或獅或象。層層板鰲作脊藻角翹空,裝八個雕花雲(屏)板。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在大樑上方正中部位南雕九龍繞“聖旨”北刻七龍盤“旌表”尤為別致。
一號坊所處地勢較二號坊低,全坊用109塊石料構成。大者二立方米有餘,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塊石料均精雕細琢,整坊無一鑽痕露面。共九十龕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兩面對聯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均由貢生葉雲瑞所書,書法剛勁有力,雕刻細膩。
二號坊坊頂築寶塔(八面體塔身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現僅存石雕塔礎),全坊用102塊石料構成,有戲文和民間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龕(幅),多系鏤空雕刻,兩檐柱側石獅撲臥抱鼓,尤為精緻。八隻鎮門獸均有馴士,或騎或牽。兩面橫額均書“節孝坊”三字並配以鏤雕幾何紋圖案。山東省曲阜知縣李夢瀛題、書聯對。整坊與一號坊相比顯得格外古樸典雅,雄壯大方。

勞武水庫

勞武水庫占地面積1000餘畝,屬沱江水系,常年蓄水330多萬方,大壩高21米,壩頂長108米,壩頂寬5.7米。水庫距鄉政府3公里,交通方便,緊靠禾——沙路,屬小I型水庫,是我鄉農田的灌溉之源。庫內有島嶼四座,占地面積200餘畝,島嶼分別為馬鞍山、象山、仙女島、情人島,島上綠樹成蔭,樹木挺拔,水庫四面群山環抱,山水相依,風景美在自然山水林壑,秀在湖光水色島影,環境秀逸,空氣清新,自然野趣,一派天然景致,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節假日遊人絡繹不絕。
黃姑溶洞
距水庫3公里的堡林村有一溶洞群,成為黃姑洞,屬地殼運動自然形成的溶洞。洞在地下面30米深處,蜿蜒而伸,總長3公里,與著名的羅泉溶洞相連。洞內有自然形成的陰河流水,休閒平台,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