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吉亞家族(義大利著名家族)

波吉亞家族(義大利著名家族)

波吉亞家族是15和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西班牙裔義大利貴族家庭,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僅次於美第奇家族最著名的家族。

波吉亞家族的“名”不是美名,而是惡名,是一個被財富、陰謀、毒藥、亂倫的陰影籠罩著的家族。但同時,波吉亞家族對藝術的支持,也使得文藝復興在那個時代得以迅速發展,使藝術家們成為那個時代義大利最耀眼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吉亞家族 / 博爾吉亞家族
  • 外文名:House of Borgia
  • 國家:西班牙、義大利
  • 起源:西班牙-瓦倫西亞
  • 創始人:阿方索·德·波吉亞
  • 崛起:15世紀中葉
  • 消亡:18世紀中葉
家族溯源,家族成員,家族後裔,成敗原因,相關音樂,

家族溯源

波吉亞家族是具有義大利和西班牙血統的羅馬教皇家族,前後出了三位教皇。其家族名稱來源於其家族封地博爾哈(Borja)。波吉亞家族歷代擔任西班牙瓦倫西亞大主教區的教職,家族可上溯至阿拉貢王室,擁有龐大的政治勢力和財富。
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到了義大利,並定居下來。15世紀至16世紀,波吉亞家族大肆涉及政治和宗教事務,使他們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家族。在此期間,家族中產生了兩位教皇:阿方索·波吉亞作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統治1455至1458年間;羅德里戈·波吉亞作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於1492至1503年年間,這使得波吉亞家族在15世紀中葉大放異彩。那個時代的義大利崇尚奢華放蕩的生活,人們的錢財全部用於享受和附庸風雅,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在位期間,腐敗、淫亂和謀殺的陰影更是籠罩了整個教廷。當然,也因為他們明目張胆的勢力擴張,導致當時美第奇家族斯福爾扎家族以及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多明我會修士薩沃納羅拉都對波吉亞家族十分不滿,使得整個家族樹敵無數,他們被指控的諸多罪行包括:通姦、買賣聖職、盜竊、強姦、受賄、亂倫、謀殺(特別是毒殺,用祖傳毒藥“坎特雷拉”)。

家族成員

教皇加里斯都三世
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年在位),原名阿隆索·德·波吉亞(Alonso Borgia 1378-1458),生於瓦倫西亞王國的 La Torreta,也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說法,暗指波吉亞家族具有猶太血統;這些傳聞被私下傳播,尤其是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Giuliano della Rovere,後來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以及波吉亞家族經常被政敵描述為“marranos”:這些傳聞在流行文化中持續了幾個世紀。
加里斯都三世加里斯都三世
在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阿隆索支持“對立教皇”本篤十三世(Antipope Benedict XIII),以及在1429年他又在背後推動“對立教皇”克萊門特八世( Antipope Clement VIII)歸順羅馬教皇教宗馬丁五世(Pope Martin V)。阿隆索在成為樞機主教前,一直擔任萊里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leida)的法學教授並作為阿拉貢國王的外交官,尤其參與了“巴塞爾議會”(Council of Basel,1431年至1445年)。在教皇尤金四世與阿拉貢國王阿方索和解之後,他成為了樞機主教。
1455年,他被選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他任職的時候已經77歲高齡,所以在位時間非常短,僅僅只有3年。
他的雄心是成立新的十字軍,發起討伐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從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手中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但是以十字軍來實現“基督教共和國”的年代早已過去,西歐各重要國家又都忙於自己國內的問題,無暇去兼顧遙遠的東方問題。東方問題占據了加里斯都全部的注意力,推動文化自然就被忽視了。他下令停止尼古拉五世已經開始的美化梵蒂岡工程,將所節省的經費移作建造軍艦,因此而建立的教皇艦隊,在以後保衛愛琴海的戰鬥中發揮了作用。
對法蘭西女英雄貞德,加里都斯三世發表言論,指出“法蘭西女信徒貞德是無罪的”。這是貞德英勇就義後,教廷為他作的第一次昭雪。1455年,法國人民在巴黎聖母院,為貞德舉行隆重的昭雪儀式。1456年8月6日,土耳其軍隊向貝爾格勒推進,遇到了匈牙利名將亞諾什·匈雅提率領的基督教徒軍隊有力抵抗,損失重大(貝爾格勒之圍)。第二年加里斯都三世規定此日為主顯聖容節,以紀念這次意外的勝利。不過,他對尼古拉所任用的人文學者,仍然十分慷慨,教廷還是這班學者活動的中心。
加里都斯三世與別的教皇一樣趨附時俗,眷顧親屬。他重用2個侄子並任命他們為樞機主教。第一個是羅德里戈·博爾哈(Rodrigo de Borja,在義大利為Borgia),以及路易斯·朱利安·米拉·博爾哈(Luis Julian de Milà y de Borja)。15世紀下半葉的7任教皇,比阿維尼翁時期的教皇更加腐化。他們生活在價值連城的宮殿中,一飯千金,奢華糜費,無可比擬。
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原名羅德里戈·波吉亞(Rodrigo Borgia,1431-1503年),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出生與瓦倫西亞王國的Xàtiva。儘管作為一名樞機主教,依天主教教義不能結婚生子,但他與瓦諾莎·卡塔內(Vannozza dei Cattanei,1442-1518)長期保持著非法關係,在甘迪亞的寓所內,他們有4個孩子:凱撒、喬瓦尼、盧克雷齊婭和傑弗里。當然,他和其他情婦也育有子女,茱莉亞·法爾內塞(Giulia Farnese)就是他著名的情婦之一。
亞歷山大六世亞歷山大六世
1456年,羅德里戈從伯父加里都斯三世處取得紅衣主教一職。由於工於心計,羅德里戈積聚了巨額財富。直到1492年,當選為教皇。他用於賄賂每一位紅衣主教的巨款,使這位羅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點破產。他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被稱為亞歷山大六世。他被認為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但他也被批評為生活奢靡,買賣聖職和任人唯親。他的主要興趣在於如何獲得更多的財富,圈養情婦,並使他的家族儘可能強大。亞歷山大六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教廷腐敗墮落的象徵,行為最為放蕩和不擇手段的教皇,政治上也擁有超出尋常的野心。他計畫把自己的長子凱撒培養成宗教領袖,把次子喬瓦尼培養為軍事統帥,以使波吉亞家族在政教兩方面都成為義大利的統治家族;同時利用子女的婚姻建立聯盟,他安排自己的女兒先後嫁給了三個顯赫家族,其中包括與當時在歐洲最強大的家族(米蘭斯福爾扎家族)結盟;並讓最小的兒子娶那不勒斯阿拉貢王國的公主。
這位教皇妄稱上帝的名,以最聖潔的外貌施行最污穢的統治。 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裡去的利奧十世,這樣評價他,“我們被世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
1503年,羅德里戈·波吉亞死於羅馬,據說是食用了被下毒的蘋果,但死亡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疫病。亞歷山大六世在歐洲歷史上以大肆斂財和為兒子所進行的處心積慮的謀奪而臭名昭著,但他卻並非這些劣跡的首創者,他的前任們諸如西克斯特四世、英諾森八世之流為他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另,1493年亞歷山大六世頒發通諭,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劃定了擴張殖民勢力的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這是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劃分。
凱撒·波吉亞
凱撒·波吉亞(Cesare Borgia,1476-1507年)音譯為切薩雷·波吉亞,另有中文譯名西澤爾·波爾金,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子,瓦倫蒂諾公爵,羅馬尼阿的主人,伊莫拉、福爾利、佩魯賈、皮奧姆比諾、比薩、盧卡、錫耶納等無數屬地的征服者,全義大利最令人恐懼的野心家、強權者和完美的陰謀製造家。
凱撒·波吉亞凱撒·波吉亞
早年凱撒一直在父親的計畫下接受教育。直到12歲之前他都在羅馬接受家庭教師的培養,而後在佩魯賈大學學習法律和人文科學,接著轉入比薩大學,在取得學位後,繼續學習神學。當完成了所有的學業,他被授予成為一名樞機主教。
凱撒涉嫌謀殺他的兄弟喬瓦尼,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他犯有這個罪行。但,喬瓦尼的死亡掃除了凱撒的障礙,讓他得以踏上他期盼已久的征伐之路。凱撒雖然已是樞機主教,但為了成為教皇國軍事領袖,他在23歲時辭去聖職。他後來和法國公主夏洛特·德·阿爾布瑞特(Charlotte of Albret)結婚,並育有一女。
1503年,凱撒與父親一同中毒(一說為疫病),父親去世之後,凱撒控制了下一個教皇的選擇,他需要一個候選人,一個不會威脅到他在義大利建立自己公國的計畫。接著,凱撒的候選人順利成為了教皇,但他也死了。一個月後凱撒不得不被迫支持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他應許保持他的頭銜及榮譽。但朱利安諾成為教皇后背叛了他,並成為他最兇猛的敵人。
1507年, 凱撒在圍攻納瓦拉的維亞納城堡(Viana)時陣亡。為了剿滅反叛的勒林伯爵(Count of Lerin)的軍隊,凱撒和納瓦拉國王約翰組織了10000人的軍隊圍困了城堡。凱撒試圖破壞極強的天然防禦工事,不顧一切地對城堡展開突然襲擊。然而,他不僅沒有獲得城堡,而是在這場可疑的戰鬥中喪生。
凱撒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湧現出典型的冒險家之一,但他比其他的競爭者來更加聰明和無所顧忌。他長相英俊(後因沾染了梅毒導致毀容,餘生中常戴面具)被李奧納多·達·文西形容擁有“寧靜的面孔和天使般清澈的雙眼”,但他征服的手段是兇殘而狡詐,冷酷無情,為實現目標無所不用其極,常用家傳毒藥“坎塔雷拉”暗殺政敵而被稱為“毒藥公爵”。儘管凱撒行事很殘酷無情,不過他卻給當時的義大利帶來了整治嚴明的紀律,恢復了國家秩序,讓軍隊衷心與服從;能夠穩定而公正的統治他的領地,所以他的統治比起政治混亂的小集團和地方暴君更可取。
1502年,馬基雅維利曾奉使駐節於博爾吉(Borghi)的王廷;他親眼看到凱撒如何交替使用不同的手法,有時是冷靜矜慎,有時是旁若無人;常常是口頭上說盡了甜言蜜語。行動上則殘暴無比;同時又以偽裝善良與背信無義的作風處世待人。他對於那些屬於他強權之下的被征服的人民,不惜使用種種殘酷恐怖的手段,壓制反側;對於那被征服的國家,更是以獨裁高壓的手段,做最有效的箝制。馬基雅維利對於凱撒玩弄權術的手段亦十分佩服,他認為:為王者固當如是。後來以其事跡為藍本寫下了傳世名作《君主論》,凱撒猶如煙花一般短暫絢爛的人生,讓馬基雅維利佛看見義大利統一的曙光在亞平寧半島上閃現了一下,又消失在漫漫長夜中……
盧克雷齊婭·波吉亞
盧克雷齊婭·波吉亞(Lucrezia Borgia,1480-1519年),費拉拉摩德納和雷吉奧公爵夫人(Duchess of Ferrara,Modena and Reggio),亞歷山大六世私生女, 凱撒的妹妹。盧克雷齊婭以美貌著稱,據說還是位頗具才氣的美人,對義大利的文化藝術事業很有熱情。但是,在歐洲歷史上,比她的美貌和才華更令人側目的是她和兄長凱撒的不倫之戀。當時的義大利人揶揄她為與其教皇父親以及兄長凱撒並列的邪惡三位一體,這無疑是對信奉天主教神聖之三位一體的巨大諷刺。她前後出嫁過三次,又復三次被父兄從她的丈夫們手中奪走。由於羅馬教皇需要新的,更有利的政治聯盟,盧克雷齊婭的第一任丈夫佩薩羅公爵,斯福爾扎家族的喬瓦尼(Giovanni Sforza,1466-1510),被迫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簽署了因為自己陽痿而解除婚姻的契約。感到羞辱的喬瓦尼指控盧克雷齊婭與兄長凱撒亂倫。她的第二任丈夫,阿方索·阿拉貢(Alfonso of Aragon,那不勒斯國王的私生子,薩萊諾王子和比謝列公爵)因為失去政治價值,為凱撒所殺。第三任丈夫為埃斯特家族的阿方索(Alfonso d'Este,1476-1534),即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
盧克蕾齊婭·波吉亞盧克蕾齊婭·波吉亞
1519年6月24日盧克雷齊婭在費拉拉由於生下她的第八個孩子染上產後併發症去世。她被葬在科爾布斯·多米尼修道院裡,她的丈夫於1534年10月31日去世,死後兩人夫妻合葬。
1816年10月15日,浪漫詩人拜倫拜訪了地處米蘭的安布羅西安圖書館(Biblioteca Ambrosiana)。他十分喜歡盧克雷齊婭和詩人皮埃特羅·本波之間的情信(“世上最美的情書”)還聲稱他成功偷到一綹盧克雷齊婭的頭髮(“能想像到的最美好的頭髮”)並將其展出。
維克多·雨果的《盧克雷齊婭·波吉亞》(Lucrezia Borgia)以及葛塔諾·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同名歌劇中,她與幾次毒殺事件聯繫在一起,不過她是否涉及這些罪行卻從未得到證實。
亞歷山大其他的孩子
路易吉·波吉亞(西班牙語:佩德羅·路易斯,Pier Luigi de Borgia,1460?-1488),第1任甘迪亞公爵,亞歷山大和不知名女人的私生子。路易吉·波吉亞在格拉納達戰爭中與西班牙軍隊並肩作戰。1485年5月18日,在隆達戰役凱旋後,因為他的英勇作戰,被授予“甘迪亞公爵”。在路易吉的遺囑中,他將公國讓給他的弟弟喬瓦尼,並要求給他姐姐盧克雷齊婭10,000弗洛林金幣的嫁妝。
喬瓦尼·波吉亞(西班牙語:胡安,Giovanni Borgia,1474?-1497),是亞歷山大和瓦諾莎的四個孩子的其中之一。1493年,他繼承了同父異母的哥哥路易吉的公國,並娶了路易吉的未婚妻瑪麗亞·恩里克斯·盧納(Maria Enriquez de Luna),成為第2任甘迪亞公爵。1497年6月14日晚上,他被謀殺了(在後來成為羅馬猶太人區的德拉德卡廣場附近),他的屍體被發現在台伯河中,腰帶上的錢包中里有封不動的30個達科特金幣( golden ducats)。喬瓦尼和瑪麗亞有兩個孩子:“第3代甘迪亞公爵,胡安·德·Ÿ·恩里克斯·博爾哈(Juan de Borja y Enriquez,即胡安·波吉亞);和在巴利亞多利德修道院成為修女的弗朗西斯·德·赫蘇斯·博爾哈(Francisca de Jesus Borja)。”
傑弗里·波吉亞(Gioffre de Candia Borgia,1482-1522),是亞歷山大和瓦諾莎最小的兒子。在傑弗里12歲那年,他迎娶那不勒斯的阿方索二世16歲的女兒桑夏(Sancia of Aragon),她的嫁妝是斯奎拉切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Squillace,1494年)和後來造成那不勒斯政治動亂的阿爾維托郡(the County of Alvito,1497年)。事實上,這個婚姻是個政治問題,阿方索二世以女兒的巨額嫁妝要求亞歷山大承認他那不勒斯國王的地位,但幾乎作為婚禮的結束,法國入侵了那不勒斯,阿方索留下他短命的兒子逃離了他的王座,並同西班牙、法國以及他們的義大利擁護者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段時間,傑弗里和他的妻子桑夏住在羅馬,據說桑夏和他哥哥們凱撒、喬瓦尼都有一段風流韻事。夫妻關係惡劣,並沒有孩子。傑弗里和他的父親關係也很差。亞歷山大認為他是一個懦夫,因為傑弗里缺乏對政治的興趣,以及質疑他與自己的親子關係。傑弗里的第二次婚姻是與瑪麗亞·米拉。他們有四個孩子,其中的長女,弗朗切斯科·波吉,繼承了他的領地和斯奎拉切親王(Prince of Squillace)稱號。傑弗里的後裔一直統治著卡拉布里亞海岸(the Calabrian coast)的斯奎拉切(Squillace),直到1735年。

家族後裔

聖弗蘭西斯
弗蘭西斯·波吉亞(Francis Borgia,1510–1572),第4任甘迪亞公爵,第3任耶穌會總會長。1670年6月20日冊封為“聖徒”,稱為聖·弗蘭西斯(Saint Francis)。
聖·弗蘭西斯·波吉亞,於1510年10月28日出生在瓦倫西亞附近,他是第3任甘迪亞公爵胡安·波吉亞和阿拉貢胡安娜斐迪南二世的私生子的女兒)之子,也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曾孫。弗蘭西斯在孩提時代就顯得非常虔誠,並且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修道士,但是他的家庭卻將他送往表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宮廷。他在哪裡成名,並伴隨皇帝參加了多次戰役。1529年7月他在馬德里與一名葡萄牙女貴族埃莉諾爾(Eleanor)締結婚姻,育有卡洛斯等子女八人。1539年他護送皇后葡萄牙的伊莎貝拉的遺體去往格蘭納達的葬地。據說他那時目睹死亡的陰影降臨到美麗的皇后身上,他就決意“永不再服務於一名凡世的主人”。然而,在他仍然還年輕的時候,他受任為加泰羅尼亞總督,並竭盡所能地管理好這個省份。而他真實的興趣卻停留在別處。
聖弗蘭西斯聖弗蘭西斯
1542年父親死後,這位新任甘迪亞公爵帶著妻子和家人引退到故鄉,過著一種全心全意奉獻給信仰的生活。1546年妻子埃莉諾爾辭世,弗朗西斯決志進入新近成立的耶穌會。他在長子卡洛斯的贊同下放棄公爵頭銜,成為一名耶穌會會士。由於他高貴的出身,傑出的才幹和享譽全歐的名望,他直接被授予紅衣主教的法冠。然而他本人卻拒絕了這次授職,寧願效法使徒巡迴傳道。他的友人們及時說服他接受了命定的領導者的職責:1554年成為耶穌會在西班牙的全權代表,1565年被選為耶穌會的第三任總會長。
歷史學家因其卓著功績將之描述為繼耶穌會會祖羅耀拉·聖依納爵(Saint Ignatius of Loyola)之後的最偉大的會長。他成立羅馬學院(Collegium Romanum),後來成為格列高利大學(Gregorian University),派遣傳道士前往全世界的偏遠角落,向國王和教皇們提供建議,以及密切關注迅速擴張中的修會的各項事務。儘管在職責上享有非凡權力和影響,弗朗西斯的個人生活卻極為儉樸,以其祈禱精神及謙卑著稱。在他任在世時就已被廣泛稱為“聖人”。
1572年9月30日,弗朗西斯·波吉亞逝世於羅馬;1624年11月23日,羅馬教皇格雷戈里十五世為他舉行了宣福禮 (Beatification);1671年被列入聖品;1688年,10月10日被列為他的紀念日插入羅馬天主教聖徒日曆;1901年,他的遺物(聖物)被供奉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基督教堂。
教皇英諾森十世
教皇英諾森十世(Innocent X,1644-1655在位),原名喬瓦尼·巴提斯塔·龐菲利(Giovanni Battista Pamphili,1574-1655),雖然他的姓氏不是波吉亞,但他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玄孫的玄孫。
作為一名精明的律師,1644年9月15日,他在教皇烏爾班八世(1623-1644)後成功繼任了教皇,他大大提高教廷的世俗權力,是政治上最精明的教皇之一。他在位期間,歐洲各國在解決和平與戰爭問題時已不再徵求教皇的意見,對教皇提出異議也不為各方所理睬。英諾森同親屬關係曖昧,維護裙帶關係,教廷事務大都由其姻親姐妹貪婪分子馬伊達爾齊尼(Olimpia Maidalchini)操持。英諾森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族親,拒絕承認西班牙的敵國葡萄牙獨立。他抨擊前代教宗烏爾班的親族巴爾貝里尼(Barberini)家族勒索錢財,宣布沒收他們的財產。該家族逃往巴黎,受到樞機主教馬薩林(Jules Mazarin)的庇護,於是英諾森與法蘭西發生爭執,法蘭西以武力相威脅,英諾森才被迫讓步。1653年英諾森發布通諭,譴責詹森派創始人詹森(Cornelius Otto Jansen)就救恩性質問題所提出的五點主張。
英若森十世肖像畫英若森十世肖像畫
1650年,畫家迭哥·德·席爾瓦·委拉斯來到義大利,應英諾森請求繪製了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畫家選擇了教皇正襟危坐的情景,這與他的身份很相稱。畫面以鮮明的紅色為底,具有一種威嚴感。畫家準確地抓住人物在瞬間的複雜的內在精神狀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英諾森兇狠殘忍的性格特徵。當這幅肖像送給英諾森時,英諾森驚訝而又不安地說了一句話:“過分像了。“
樞機主教加斯帕爾
樞機主教加斯帕爾·博爾哈·Ÿ·貝拉斯科(Gaspar de Borja y Velasco,1580-1645),他屬於波吉亞家族(雖然他總是用西班牙語拼寫的Borja),擔任托萊多大主教,西班牙塞維亞大主教和那不勒斯的總督。他的父親是第六任甘迪亞公爵弗朗西斯·托馬斯·博爾哈·Ÿ·Centellas(Francisco Tomás de Borja y Centellas,弗朗西斯·波吉亞的兒子),是加里斯都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的後代,一位歷史學家提到加斯帕爾希望成為第三位波吉亞教皇。
加斯帕爾·波吉亞加斯帕爾·波吉亞

成敗原因

針對波吉亞家族的“指控”有不少是缺乏依據的。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波吉亞家族聲名掃地?這個“抹黑運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縱觀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環境,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波吉亞家族的西班牙裔出身導致了其在日後成為宣傳運動的攻擊對象。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西班牙對於義大利北部事務的干預引起了義大利國內的強烈不滿,開始出現反西班牙宣傳運動,並將所有與西班牙有關的事物定義成壓迫、野蠻和殘酷的。波吉亞家族本身來自西班牙,而亞歷山大六世又協助西班牙更多地參與了義大利的國內事務,自然導致了義大利人的不滿。
其次,文藝復興時期,教皇被認為是代表義大利本國人民利益的,而加里斯都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犧牲義大利人的利益而壯大自己的家族,並請求國外勢力的幫助,破壞了當時義大利國內的政治力量平衡。因此,在後來的評論家和歷史學家的描述中,他們的形象自然是負面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波吉亞家族本身並不能稱之為成功,波吉亞家族勢力全依賴教皇的權力。教皇在世時獲得的權力太大,使得家族成員淡化了鞏固勢力的意識,也沒有與其他大家族建立聯繫。同一時期的皮科洛米尼、德拉·諾維、法爾內塞家族都一步步爬上了權力階梯的頂層,成為了義大利政治統治的主宰者。波吉亞家族仰仗教皇的權威和外國力量,並未把其他家族放在眼裡,也沒有尊重當時的政治格局,引起了其他家族的不滿。可以說波吉亞家族的勢力是“無本之木”,當亞歷山大六世去世後便土崩瓦解。

相關音樂

《波吉亞王朝——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與宗權》
唱片封面唱片封面
這是西班牙-甘迪亞市議會(Gandia City Council)為紀念聖·弗蘭西斯·波吉亞誕辰500周年而出版的唱片。3-SACD的精緻編輯,附帶長達394頁的小冊子和相關的DVD(約第·沙瓦爾與波吉亞家族-本項目創作歷程的影像資料)。從1063年摩爾人占領瓦倫西亞到1670年聖·弗蘭西斯·波吉亞封為聖徒,通過同時期的音樂展示了波吉亞這個歐洲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的興盛和衰亡。這期間,Binchois,Dufay,Josquin and Isaac的音樂作品頗有代表性,還有伊比利亞的作曲家Milà,Morales和Cabanilles。曲目多來自各地的收藏,精彩紛呈。本唱片獲第53屆格萊美古典類最佳小樂隊演奏獎(Best Small Ensemble Performance)獎。(頒獎時間:台北時間2011年2月14日上午,地點:洛杉磯史泰博中心。)
唱片名稱
中文名:波吉亞王朝-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與宗權
英文名:Borgia Dynasty-church and Power in the Renaissance
西班牙文:Dinastia Borgia-Chiesa e potere nel Rinascimento
唱片碟數
3CDs+1DVD
唱片公司
Alia Vox
發行日期
2010年10月5日
指揮
約第·沙瓦爾(Jordi Savall)
演奏
Hespèrion XXI(晚星二十一古樂團)
演唱
La Capella Reial De Catalunya(卡塔魯亞皇家合唱團)
-
曲目列表介紹:
【CD1】權利之路:一個王朝的發源與擴張(1238 - 1492年)
1、波吉亞家族的發源與興起。
曲目備註
1.Mowachah Billadi Askara Min adbi Llama
1063年,穆斯林時期的瓦倫西亞。
2.Ductia (CSM 123) instr.
1238年,詹姆斯一世征服瓦倫西亞
3.Saltarello - Guillaume Dufay / Jordi Savall
1378年,阿方索·波吉亞出生,未來的教皇加里斯都三世
4.Da Pacem - Gilles Binchois
1417年,天主教會大分裂的終結
5. Deserts d’amichs, de béns e de senyor (réc.)
1423年,“寬厚者”阿方索(即阿方索五世)軍事擴張到那不勒斯
6. Rondeau (instrumental) Ce jour
1431年,羅德里戈·波吉亞出生
7. Strambotto-caccia : Correno multi cani - Anonymous
1438/42年,國王阿方索五世到義大利:征服那不勒斯
8. Zappay lo campo (instr.)
1442年,那不勒斯,阿拉貢王國的首都
9. Ave Maris Stella
1444年,阿方索·波吉亞被任命為紅衣主教
10. Makam Muhayyer "Küme" uşūleş Düyek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
2、三種文化的終結與權力的統治:梵蒂岡。
曲目備註
11. Exultet caelum cum laudibus - Anonymous
1455年,阿方索·波吉亞成為教皇,發起對土耳其的十字軍東征
12. Adoramus te - Anonymous
1456年,教皇加里斯都三世廢除1431年對聖女貞德的審判
13. Viva, viva Rey Fernando - Anonymous
1455-58年,菲朗特一世,那不勒斯國王
14. Miserere nostri / Vexilla regis - Anonymous
1458年,阿方索五世6月27日駕崩,加里斯都三世8月6日駕崩
15. La gran dolor (réc.) - Ausiàs March [Josep Piera
1459年,奧西亞·馬區 去世
16. El cervel mi fa (instr.)
1474年,凱撒·波吉亞出生
17. Patres nostris peccaverunt
1478年,教皇西克斯圖斯六世把人稱“偉大的洛倫佐”逐出教會
18. De Tous biens plaine
19. Anonymous Ottoman
1489年,蘇丹王子,巴耶濟德二世的弟弟與對頭,成為梵蒂岡人質
20. Viva el Gran Rey Don Fernando
1492年1月,(穆斯林)格蘭納達王國終結
21. Lamento per la morte di Lorenzo Il Magnifico
1492年4月,“偉大的洛倫佐”(即:洛倫佐·德·美第奇)去世
22. Romance : La rosa enflorece
1492年6月,猶太人被驅逐出西班牙
-
【CD2】一個夢想的輝煌與終結(1492 - 1509年)
3、一個夢想的輝煌與終結。
曲目備註
1. Salve regis Mater / Hic sacerdos
1492年8月,羅德里戈·波吉亞被選為教皇,取名為亞歷山大六世
2. Chant de paix en hébreu Adonay
1493年,亞歷山大六世給予西班牙裔猶太人庇護
3. Eulogy for Lucrezia
1493年,盧克雷齊婭·波吉亞嫁給喬瓦尼·斯福爾扎
4. Déploration pour la mort de J. Ockeghem
1495年,(蘇丹)Djem王子與音樂家奧奇根去世
5. Fortuna desperata
1496年,那不勒斯總督投降
6. Absalon fili mi
1497年,喬瓦尼·波吉亞(胡安),甘迪亞公爵被謀殺
7. Un cavalier di Spagna
1498年,盧克雷齊婭·波吉亞嫁給(西班牙)阿拉貢的阿方索
8. Drums & bells
1498年5月23日,修士薩沃納羅拉遭酷刑並被處決
9. Une musique de Buscaye (instr.)
1498年,盧克雷齊婭與阿方索的兒子,羅德里戈,降生
10. Donna contro la mia voglia
1499年,凱撒·波吉亞娶阿爾布勒特的夏洛特為妻
11. Villancico: Si abrá en estre baldrés
1501年10月31日,《牧歌集》傳到羅馬,黑色傳奇
12. Soneto: Amor la tua virtute
1503年7月,盧克雷齊婭與詩人、人道主義者彼得羅·本波相遇
13. Requiem
1503年8月18日,亞歷山大六世駕崩
-
4、動盪的年代、人道主義的年代:女巫與《啟示錄》的預言。
曲目備註
14. Pavana alla Ferrarese
1505年,盧克雷齊婭,費拉拉的公爵夫人。
15. Éloge de la duchesse de Ferrara (réc.)
1506年,盧克雷齊婭在費拉拉宮廷
16. Epitafio: Aquí yaze en poca tierra
1507年,凱撒·波吉亞在維亞納陷入了對方的圈套而陣亡
17. Castalios latices ploranda (réc.)
哀歌:瓦倫蒂諾公爵——凱撒·波吉亞之死
18. Agnus Dei (Missa Hercules Rex)
1508年,盧克雷齊婭的知己詩人艾可雷·狄·提托·史托羅茲被謀殺
19. Fanfaria
啟示錄》的七枝號筒
20. Sibil·la Valenciana
瓦倫西亞女巫之歌
-
【CD3】從亞歷山大六世的動盪“統治”到聖·弗朗西斯·波吉亞精神的發揚光大。(1510–1671年)
5、戰爭與休戰:軍事與政治責任。
曲目備註
1. Fantasia I (harpe)
1510年,弗朗西斯·波吉亞出生。
2. La Batalla (instr.)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成為法國國王,馬里涅(Marignan)的勝利
3. Motet: Proch dolor
1519年,盧克雷齊婭去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麥斯米倫一世駕崩
4. La guerra: Todos los buenos soldados
1520年,行會戰爭
5. Fantasia II (harpe)
1526年,阿拉貢的費迪南德被安置瓦倫西亞
6. Tau garçó la durundena
卡拉布里亞公爵的宮廷
7. Meis olhos van por lo mare
1529年,弗朗西斯·波吉亞與(葡萄牙)卡斯楚的埃莉諾爾締結婚姻
8. Égloga III Aquella voluntad honesta y pura
1536年,偉大詩人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死於弗朗西斯懷中
9. Jubilate Deo omnis terra
1538年,弗郎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締結友好條約
10. Pavana "O voy"
1539年,弗朗西斯·波吉亞被任命為加泰羅尼亞總督
-
6、弗蘭西斯·波吉亞的引退與信仰轉變。。
曲目備註
11. Credo in unum Deum - Francisco de Borja
1549年,信仰表白。
12. Kyrie I (harpe)
1550年,離開(西班牙的)甘迪亞
13. Alma buscarte has en Mi
1555年,與聖女大德蘭會面
14. Lachrimosa dies illa
1555年,在Tordesillas堡壘見證了瘋女胡安娜的離世
15. Mille regrets (violes)
15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瘋女胡安娜的兒子)退位
-
7、弗朗西斯·波吉亞的最後歲月、亡故與封聖。
曲目備註
16. Improvisation & Danse
1565年,土耳其人攻擊馬爾他(地中海的島國)。
17. Fanfare
1571年,利普敦戰役(又稱勒班多戰役)獲勝
18. Psaume 35: Deba contre mes debateurs
1572年8月24日,遊歷到巴黎。聖巴托羅繆之夜
19. Requiem: Pie Jesu Domine
1572年9月30日,弗朗西斯·波吉亞仙逝
20. El Rey y por S.M. Don Luis Carrillo (rec.)
1609年9月22日,官方勒令驅逐摩里斯科人(尤指西班牙的摩爾人)
21. Improvisation
摩爾人被驅逐之哀歌
22: Pange Lingua gloriosi (grégorien)
1671年,弗朗西斯·波吉亞被封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