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年

中國紀年

1451年,明朝景泰二年 一四五一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451年
  • 外文名:fourteen fifty-one
  • 性質:時間
  • 歷史年代:明朝景泰二年
  • 大事記漕運總督始設
本年年表,大事記,出生,逝世,歷史大事,

本年年表

大事記

1、漕運總督
始設於1451年(景泰二年),駐節於南直隸淮安府城(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不僅管理跨數省長達3000多華里的運河沿線,並且還地方行政事務,在明代和清初(1649-1659)兼廬鳳巡撫,管理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自清末的1860年(鹹豐十年)起節制江蘇長江以北諸鎮、諸道。而各省的督糧道,都隸屬於漕運總督
隋唐以後歷代朝廷都十分重視運河漕運,以其為國家經濟的命脈。自隋代開鑿大運河,朝廷就在淮安設漕運專署,宋設江淮轉運使,東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師。明朝在設立漕運總督之前,1404年,永樂皇帝設武職漕運總兵,為正二品銜,率12萬軍隊,專門負責漕運。1451年,設立文職的漕運總督,與總兵同理漕務,稱為文、武二院,2者享有同等的權力。每年年初,總漕巡視揚州,經理瓜洲和淮安的漕船過閘事宜,總兵到徐州督管漕船過百步洪、徐州洪等,同理漕參政管押赴京。1621年,才裁撤漕運總兵,而專任文職。
每年漕船到達這裡後,需接受漕台衙門的盤查,上萬艘糧船的船工水手、漕運官兵在此停留,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進行貨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盤桓,更加之在這裡設常盈倉兩處、常平倉兩處、預備倉三處、莊倉五處。因此促成淮安城市的繁榮:“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
漕運總督的屬下有理漕參政、巡漕御史、郎中、監兌、理刑、主事等級別和職掌各不相同的屬官。督催有御史、郎中,押運有參政,監兌、理刑管洪、管廠(造船廠),管閘有主事。文官武將及各種官員達270多人;還下轄倉儲、造船、衛漕兵丁2萬餘人。其中規模最大的造船廠位於清江浦

出生

Isabella·Ⅰ,卡斯蒂利亞王國女王(1474年~1504年),阿拉貢王國女王(1479年~1504年)。1451年4月22日生於阿維拉省的馬德里加爾-德拉斯阿爾塔斯托雷斯,1504年11月26日卒於坎坡城的城堡。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胡安二世的女兒。13歲時成為王位繼承人。1469年同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結婚。因婚姻未曾得到父王的許可,被撤銷王位繼承權。1479年胡安二世去世後,發生王位繼承戰爭。1479年伊莎貝拉一世獲勝。同年,阿拉貢王國同卡斯蒂利亞王國合併。1476年,伊莎貝拉下令成立由2000人組成的聖情會,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打擊犯罪活動。1480年成立宗教裁判所,負責審判工作。1492年1月2日,收復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據點格拉納達,統一了西班牙。同年伊莎貝拉一世支持C.哥倫布的遠航計畫,並給予物質支援。
(義大利文:CristoforoColombo,1451年8月—1506年5月20日),中世紀歐洲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並成為到達美洲新大陸並發表其事業的首位西歐人。哥倫布在尋找由西歐通往亞洲的西行之路時無意中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比他本人可能預料的還要大。他的這一發現是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 的新紀元。

逝世

1、阿梅迪奧八世
Amedeo VIII(1383年-1451年11月7日),號稱和平者,是義大利的薩伏依伯爵(1391年-1416年)和公爵(1416年-1440年)。從1439年11月到1449年5月,他是敵對教皇,稱費利克斯五世。他是歷史上最後一位有現實意義的敵對教皇。
2、楊洪
(1381年-1451年)),明朝中期將領。字宗道,祖籍山西太原。是北宋名將楊業的後代。官至昌平侯、鎮朔大將軍、宣府總兵、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楊洪一生戍衛北國邊疆、屯墾良田、建立社學、修築城堡、振起荒頹、寧息邊事、誨撫邊民,後世講永遠記著他的輝煌業績。據墓碑記載:楊業與宋贈封太師播州(今貴州)楊端屬同譜同宗,楊端於唐末以撓勇應募,並應詔攻陷播州後,子孫仕官,從而繼守播州,人稱“楊播州”。楊業莫州刺史(莫州:河北任丘一帶)楊延朗;延朗生廣州刺史楊充廣;充廣生德州刺史楊貴遷。楊充廣曾持節廣西,見楊播州之孫楊昭無子,甚為憐憫,便以其子貴遷過繼給楊昭而嗣之。從此,守播州者都是楊業的嫡傳後代。貴遷生促義即光震;楊光震生武節大夫文廣;楊文廣生三子,長子名惟聰,楊惟聰生子楊選;楊選生十三子,有一子名叫楊輈,南宋時曾為江蘇六合縣令。自楊輈之後因其家久居六合,遂稱為六合人(《明史》也稱楊洪為六合人)。楊輈又數傳約四至五代至楊順,楊順(楊洪曾祖)正值元代,因其注重氣節而“隱德弗耀”,終身不仕。其子楊政楊洪祖父)倜儻有志,又值元末,從明太祖朱元璋勇起義師,積有戰功,被授為(陝西)漢中衛百戶令。其生三子,長子名楊景楊洪父),魁偉豪邁,咄咄英姿,不同凡響。明初,楊政隨主帥常國公(常遇春)攻克姑蘇(蘇州),正值楊景及冠,楊政有意為楊景在蘇州城擇配完婚。部屬都說:若要擇媳唯城中施氏之女最好。楊政採納眾言,遂娶世居姑蘇府城駱駝橋的大姓施氏子良之女施妙岩(楊洪母)。施子良,吳郡人。唐袁州宜春施尉旭的後代,世為官族。子良有隱德,其女施妙岩聰慧賢淑。“生而端瑾,寡言笑,惟日事閨門,足未嘗至中庭,習知女史,為子良所鐘愛。”“楊氏即納聘,施氏妙岩遂聘於楊氏”《施氏基表》。楊洪母施妙岩與其父楊景成婚後,“事舅姑(公婆)致孝敬;待妯娌以輯睦,撫子女,慈而知教;持家務,寬而有制。秀外惠中,是儀是則,鹹稱賢淑”《施氏墓表》。

歷史大事

也先殺脫脫不花
瓦剌首領也先與脫脫不花名為君臣,而徒有其名。脫脫不花之妻系也先之姊,也先欲立其姊之子為太子,脫脫不花不從。也先素疑脫脫不花私通明朝,於已不利,故於景泰二年(1451)十二月以兵攻擊。不花敗走,也先追殺,執其妻子。乘勝脅迫諸部,東至建州,兀良哈,西及赤斤、哈密。
太監興安以皇后旨度僧道五萬餘人,于謙反對無效。梁珤、王來率方瑛等鎮壓苗軍,破香爐山(在今貴州黃平南),俘韋同烈等。不久,普定、永寧、畢節苗民又起反抗。處州陶得二敗死。遂分瑞安置泰順,分麗水、青田置去和、宣平、景寧,以加強統治。也先殺可清真脫脫不花,自稱大元田盛(天聖)可汗(參見1453年)。
李昌祺逝世
(1377-1451),名禎,以字行,廬陵人。永樂二年(1404)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為禮部郎中。歷廣西、河南左布政使。繩豪猾,去貪殘,疏滯舉廢,救災恤貧,數月政績可頌。正統改元,上書言三事,皆被採納。昌祺廉正儉行,淡泊名利。正統四年(1439)四月致仕,景泰二年(1451)卒,年七十五。著有《運甓漫稿》。
李賢疏陳政本
景泰二年(1451)二月初八日,吏部主事李賢陳政本十策:勤政學,顧箴警,戒嗜欲,絕玩好,慎舉措,崇節儉,畏天變,勉貴近,振士風,結民心。景帝嘉納,令錄示左右。禮部尚書楊寧說:讀崇節儉一事,潛然淚下。後李賢又陳車戰火器之利,亦被採納。
朱謙逝世
朱謙(?-1451)河南夏邑縣人。永初初襲職任鳳陽留守左衛指揮僉事。洪熙元年(1425),隨陽武候薛祿北征蒙古,有功,升指揮使調貴州興隆衛。宣德元年(1426)復從北征,以功升萬全都司都指揮僉事。正統初升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不久,充任右參將,守備萬全。奉命率所部精騎巡邊,大敗兀良哈,升後軍都督僉事。正統十四年(1449),以北征之功升都督同知,進右都督。也先大舉入寇,朱謙與昌平伯楊洪皆領兵入援。後升左都督,佩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景泰元年(1450),也先入寇宣府逼近洋河橋南校場,朱謙出兵擊退,以功封撫守伯。景泰二年(1451)二月二十八日卒,追封撫寧候,謚武襄
再度僧道
朝廷原定僧道三年一度。景帝即位,特詔停止。景泰二年(1451)正月,太監興安以皇后旨度僧道五萬餘人。兵部尚書于謙奏陳:今四方多流徒之民,三邊又缺戰守之士,度僧道太多,恐本末倒置。景泰不聽。至同年十一月,訛傳明年度僧道。於是僧道赴京達數萬人。兵科給事中鄭林乞請盡行逐還。景泰才從其議,將赴京僧道全部遣回原籍。
嚴禁軍職受訟
景泰二年(1451)四月初三日,監察御史全智奏陳:各處鎮守軍職濫受詞訟,得賄者泯之不行,不得賄者轉傳送問,屢興庶獄,荼毒軍民。乞請通行禁約。景帝納其言,下令嚴禁各鎮軍職受理詞訟,只許操練軍士禦寇,毋蹈前非,違者嚴治其罪。
禁勛戚貨買侵利
因京城官店塌房多為貴戚近侍所有,兵科都給事中葉盛等於景泰二年(1451)四月十一日奏陳:貴近勛戚,高爵厚祿,而又侵利於國,貽害於民。乞將在京官店塌房盡數勘實,籍記在官,按季收鈔,以資軍餉。景帝批准施行。
葉盛奏陳弭災防患
景泰二年(1451)六月十七日,兵科都給事中葉盛奏陳弭災防患八事:戶部於畿內、山西征役,遵詔停止,減省冗費;分守邊關,量賞銀、布;京衛軍匠於監局造軍器戰車外,余送操練;法司議條例,分行南京各省清獄;京南捕盜;旌陣亡將士,遍訪死節贈恤;謫官之中查例復官;辨別盜賊脅從,或遠配,或戍邊,庶不枉濫。景帝得奏,除賞賜、軍匠條外,全部命有司施行。
章綸奏陳太平十六策
景泰二年(1451)七月十七日,禮部郎中章綸奏陳太平十六策:躬攬乾綱,緝興聖學,面議大政,為政得人,肅正朝綱,廣開言路,敬畏天戒,粗慎選舉,嚴明考核,守備邊境,征討不庭,禁止罪犯,官吏養廉,作成人才,端本風化,饋運救荒。景帝嘉納。
周忱致仕
周忱(1381-1453),字恂如,號雙岩,江西吉水人。永樂二年(1404)進士,選為庶吉士,進學文淵閣。擢為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永樂二十二年(1424)任越府右長史。宣德五年(1430)以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總督稅糧。創“平米法”。宣德七年,奏立“濟農倉”。宣宗嘉獎。又整頓漕運,進工部左侍郎。正統初年,奉命前往淮揚巡視,兼理松江鹽課,仿濟農倉法,置“贍鹽倉”。朝廷委任益專。兩遭親喪,皆起復視事。周忱亦更加施展才華,見利害必言,言無不聽。諸所建明,皆著為令。宣德九年,進戶部尚書,又改工部,仍兼江南巡撫。景泰二年(1451)八月二十七日致仕。景帝命李敏代,命其不要輕易變更周忱之法。景泰四年(1453)十月卒,年七十三。謚文襄。有《雙岩集》。
楊洪逝世
楊洪(1381-1451),字宗道,六合人。初襲漢中百戶,奉調開平,以功遷都指揮。正統初,以都督守獨石,敗虜於宣府大石門寶昌州,捕阿台打不花,斬首二百餘,封昌平伯,充總兵官鎮守宣府。土木之變後,擊虜於都門涿州、紫荊關,追至固安,獲阿歸等四十八人,斬四百八餘,俘掠以萬計,得馬牛弓刀數萬,進昌平候。久鎮宣府,號令嚴肅,士馬精強,諸部畏憚,人稱楊王。又不擅專殺。頗好文學,請立宣府儒學。景泰二年(1451)九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一。追封穎國公,謚武襄
禁諸司毋得援奪情例起復
明代文臣奪情起復,自楊榮楊溥蹇義夏元吉開其端,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已成故事,而當時言官中卻無一人能言其非者。於是正統以後,遂有京官營求奪情,而在外方面以下等官,往往有一部民耆老詣闕請留,動輒起復還任。景泰二年(1451)九月二十日,吏科給事中毛王、禮部郎中章綸疏言:三年之喪,古今通制。向者朝廷因各邊未寧,暫行奪情之典,所留者,都是股肱輔弼之大臣或邊防之要臣。近來,各處官司相習成風,或司府副職,或州縣幕司,甚至辦事官吏一聞親喪,立即保舉奪情。前項官吏素非執政之臣,輕引奪情之例保留,請敕令內外官員,使之敦廉恥之節,以消奔競之風。景帝於是詔禁諸司起復。
朱徽煠朱徽焟謀反
徽煠、徽焟是岷莊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之世子。景泰元年(1450),朱楩逝世,其次子徽煣嗣位。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其家人段友洪以善奇技得寵。後來都事於利賓言徽煣有異相,當為天下之主,於是徽煠謀亂。作偽敕,分遣段友洪與蒙能、陳添行前往苗族地區,用銀印、金幣誘諸苗,使之發兵攻武岡。苗族首領楊文伯等不敢聽其遣。事發,段友洪為徽煣所逮。都御史李實報告朝廷,景帝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徵召徽煠入京師。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又盡發陽宗王徽焟謀反之罪,同時召徽焟入京。景泰二年(1451)十月令除二人爵,幽禁於高牆之中,十二月,以謀逆之罪廢為庶人。其時蒙能方率苗兵至武岡,聞事敗,遂舉義旗入廣西領導苗民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