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俁

高麗睿宗一般指本詞條

王俁(1079年—1122年),高麗王朝第16任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世民,是高麗肅宗之子,1100年被立為王太子,1105年繼承王位,1108年獲遼朝冊封為高麗國王。即位兩年後派尹瓘吳延寵征伐女真,修築東北九城,先勝後敗,1109年將九城歸還女真。後在遼金戰爭期間拖延遼朝的出兵援助要求,並趁機奪取保州,改名義州,使高麗疆域抵達鴨綠江。任內還強化對宋邦交,從宋朝引進道教,建立道觀福源宮。王俁以崇儒好文著稱,他改革學校制度,自己也熱衷文學創作,有《睿宗唱和集》刊行於世(今亡佚)。死後廟號睿宗諡號文孝,葬於裕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俁
  • 別名:字世民
  • 國籍:韓國(高麗王朝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高麗開京
  • 出生日期: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初七日
  • 逝世日期:壬寅年(1122年)四月初八日
  • 職業:高麗國王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取得義州(保州)
    引進道教,建立道觀福源宮
  • 代表作品:《睿宗唱和集》、《悼二將歌》等
  • 廟號:睿宗
  • 諡號:文孝
  • 陵墓:裕陵
人物生平,登上王位,征伐女真,應付遼金,對宋交流,實行新法,軼事典故,交遊郭輿,因詩觸怒,個人作品,家族成員,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登上王位

高麗文宗大康五年(1079年)正月初七,高麗王子雞林公王熙與其王妃柳氏之間的長子誕生,取名為俁。大安十年(1094年)被封為檢校司空柱國,後升為太尉。壽昌元年(1095年),其父王熙即位,是為高麗肅宗,壽昌六年(1100年)正月二十八日,王俁被立為王太子,同年十月被宗主國遼朝冊封為三韓國公,乾統四年(1104年)四月獲遼天祚帝的加冊。乾統五年(1105年)十月,肅宗在從西京(今朝鮮平壤)返回開京的途中薨於開京長平門外,王俁奉遺詔即位於重光殿,是為睿宗。
睿宗繼位頭一年的夏天,高麗發生了大旱,睿宗認為是上天譴告,下詔令百官各上封事,對朝廷過失直言不諱。這些封事大多是針對肅宗的舉措,睿宗對部分建議予以採納,但堅持使用錢幣一項。除此之外,肅宗的另一項既定方針亦為睿宗所繼承,就是北伐女真

征伐女真

肅宗時,高麗曾兩次主動進攻女真,都吃了敗仗,被迫屈辱求和。但肅宗仍不甘心,他向神佛發誓要打敗女真,並採納尹瓘的建議,設立“別武班”以提高軍力,尤其注重騎兵建設,欲一雪前恥。但肅宗還沒等到“別武班”派上用武之地,便溘然長逝了,征伐女真的計畫也被擱置在一邊。睿宗即位後,派使者祝賀完顏烏雅束(金康宗)繼承女真(完顏部)酋長之位,烏雅束也派人來高麗修好,邊境一度呈現和平局面。到了乾統七年(1107年)秋冬之交,高麗邊將報告女真騷擾邊境城堡,並秘密討論事情,居心叵測,睿宗得報後,拿出了藏於重光殿佛龕的肅宗誓疏,出示給宰樞兩府大臣看,並表示:“女真本勾高麗(高句麗)之部落,聚居於蓋馬山東,世修貢職,被我祖宗恩澤深矣,一日背畔無道,先考深憤焉。嘗聞古人之稱大孝者,善繼其志耳。朕今幸終達制,肇覽國事,盍舉義旗、伐無道,一灑先君之恥?”大臣們讀了誓疏後流淚說:“聖考遺旨深切若此,其可忘諸?”然後上書請繼承先志,討伐女真。然而面對這種大事,睿宗仍然猶豫未決,命平章事崔弘嗣在太廟占卜,發現卦象從坎卦變成既濟,於是決策出兵。乾統七年(1107年)閏十月二十日,睿宗在順天館南門閱兵,十一月二十四日,睿宗來到西京,因為日官說西京適合調兵遣將。睿宗任命主持“別武班”訓練的平章事尹瓘為元帥,知樞密院事吳延寵為副元帥,於十二月初一日在西京太祖真殿前將鈇鉞授予尹瓘,揮師17萬(號稱20萬),浩浩蕩蕩地討伐女真。
尹瓘出兵前,先欺騙女真人說高麗將釋放之前被扣押的女真人,但必須要女真使者到邊境接人,烏雅束信以為真,派完顏部的阿聒和烏林荅部的勝昆率數百人去高麗邊境,被尹瓘設計伏殺。隨後尹瓘兵分四路越過千里長城,水陸並進攻擊女真的曷懶甸地區。女真人寡不敵眾,紛紛撤退,高麗軍在石城、伊位洞等地大破女真,攻陷了135個村落,拓地300里,“俘虜逾於半萬,斬馘近於五千,委積散於閭閻,奔走交於道路”。尹瓘在新開拓的曷懶甸地區先築雄、英、福、吉四州城池,翌年二月增鹹州大都督府和公嶮鎮防禦使,三月又增宜州、通泰、平戎三城,是為東北九城,移南界人戶來填充,以公嶮鎮之先春嶺為界,名字均為睿宗欽定。尹瓘還在英州城中創建護國仁王、鎮東普濟二寺,以了卻肅宗的心愿。尹瓘、吳延寵在擊退女真多次小股反擊後,於乾統八年(1108年)四月凱旋開京
烏雅束在獲悉高麗占領曷懶甸的訊息後撤走,其弟阿骨打(金太祖)力排眾議,請求收復曷懶甸,於是烏雅束派異母弟完顏斡賽(高麗稱為吳舍)進攻高麗,擊潰高麗軍,圍困雄州,斡賽旋因母疾而離軍。睿宗先後派吳延寵和尹瓘救援雄州,一度驅逐女真人。暫代完顏斡賽的完顏斡魯也修築九城,與高麗九城相對,以示決不妥協之意。隨後女真圍困吉州,睿宗又派吳延寵去救吉州,此時斡賽復歸指揮,於乾統九年(1109年)五月在公嶮鎮大敗吳延寵所率的高麗軍。睿宗聽說敗績後,一面派尹瓘率軍救援,一面打算適可而止,拋棄東北九城這個累贅。當時,烏雅束派里弗、史顯(實現)來高麗,試圖軍事、外交雙管齊下,收回曷懶甸地區,尹瓘讓使者去開京面見睿宗。六月二十六日,史顯等來到開京,睿宗接見於宣政殿南門並聽取了他們請還曷懶甸的訴求。在召集百官會議後,睿宗於七月決定撤軍歸城,並與女真酋長盟誓,約定女真世世代代不侵犯高麗,年年朝貢。睿宗之所以將九城歸還女真,表面上看是接受女真人的懇請,實際上是高麗戰略判斷失誤,以為扼守住了要地,其實事與願違;開拓九城後又不堪女真的騷擾,只能坐困孤城;高麗國內的饑饉和旱災也不允許繼續用兵,尤其是大臣金緣(金仁存)提醒的遼朝問責的可能性更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睿宗在占領曷懶甸不到兩年後主動放棄,使高麗的損失最小化。事後宰相崔弘嗣、諫官金緣等不斷彈劾尹瓘、吳延寵喪師誤國之罪,睿宗只削去他們的官爵和功臣號,不久後官復原職。睿宗的女真征伐(曷懶甸之戰)便以這種虎頭蛇尾的結局收場了。

應付遼金

睿宗在位前期繼續保持與宗主國遼朝宗藩關係,與遼朝往來密切。繼位後便派金緣赴遼告哀,遼朝派耶律演、左企弓來祭奠肅宗,並歸還了肅宗朝征伐女真時逃入遼朝的高麗散兵12人,賜給《大藏經》。睿宗守喪期滿後,遼天祚帝派蕭良、李仁洽來高麗冊封睿宗為守太尉中書令高麗國王(後加封為推誠奉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這是乾統八年(1108年)二月的事。乾統九年(1109年)二月,睿宗派李汝霖出使遼朝,奏報討伐女真、修築九城之事,後又派李國瓊去遼朝奏報歸還九城,遼朝對這兩次奏報都予以嘉獎。
隨著女真的迅速崛起,遼麗關係進入尾聲。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在寧江州出河店先後打敗遼軍,勢力大增。是年十一月,遼朝派遣的橫宣使耶律諮(一作耶律咨春)、李碩來高麗,要求高麗“速整戎士,取便揀取要路,迎迓相助,除滅其賊”,獲得高麗答應。次年春,遼朝回詔於高麗,令其先行練兵。八月,遼朝再次督促高麗出兵助攻女真,高麗已經在之前的曷懶甸之戰中與處於上升期的女真對仗,嘗到苦頭,自然是吃一塹長一智,不可能再次橫挑強鄰,但又無法違抗宗主國的命令,因此睿宗命重臣討論此事,睿宗再三詢問,還是沒討論出結果。十一月,遼天祚帝欲親征阿骨打,第三次催促高麗出兵,高麗依舊遷延不決,終究還是按兵不動,最後僅空洞地表示“乃緣地塉以民貧,實愧兵疲而力弱,雖未能於應接,庶小助於盪除,然不待王人之就觀,預令將卒以分發,東郵勾集,禦寇賊以遮屯,北鄙防閒,俟奸凶之閃入”。很快,遼軍便在護步達岡之戰中慘敗,局面一發不可收拾,高麗派到遼朝的節日使尹彥純、進奉使徐昉、賀正使李德允及探詢三使下落的鄭良均被遼陽的反遼渤海人高永昌扣押,高麗使者們被迫上表稱賀,並把給遼朝的貢品送給高永昌後被遣回,睿宗得知情況後將他們下獄治罪。天慶六年(1116年)三月,睿宗派人給處於金軍圍困中的遼朝保州(今朝鮮義州)守軍送去糧食1000石,但被守將辭退。同年四月,阿骨打派使者阿只來高麗,睿宗獲悉遼朝崩潰之狀,乃接受中書門下省之建議,停用遼朝年號,改用乾支紀年(但除公文外多用宋朝年號)。庚子年(1120年)七月,遼朝派樂院副使蕭遵禮來高麗,重申出兵助攻之命,此時高麗與遼朝的宗藩關係已絕,自然無從聽命。
與此同時,阿骨打也在拉攏高麗。他在天慶五年(1115年)建元稱帝,國號大金,丁酉年(1117年)春以“兄大女真金國皇帝致書於弟高麗國王”(一說“大金國皇帝寄書於高麗國皇帝”)開頭的國書送致高麗,申明兩國結為兄弟的修好之意。然而,大概是出於高麗對女真的固有優越感,絕大部分高麗大臣都反對與金朝稱兄道弟,甚至還有人提出斬了金使,唯獨御史中丞金富轍(後改名金富儀)上疏主張順從金朝要求,遭到宰樞大臣的嘲笑排斥,不報其上疏。兩年後,阿骨打再次遣使報聘於高麗,並告知其連破遼軍的訊息。高麗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面將千里長城加高三尺,以加強對金朝的防備;一面派中書主事曹舜舉報聘於金,因國書中強調完顏氏源自高麗而被阿骨打拒絕受理。
遼金戰爭的混亂期,高麗趁機取得一大實利,就是奪取保州(又作抱州、把州)及來遠城。這兩座城池是高麗契丹戰爭期間契丹(遼朝)為監視高麗而在鴨綠江東岸修築的,對高麗來說如同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骨鯁在喉,多次請求撤城而未果。丙申年(1116年)金軍圍攻兩城,睿宗一面派人招諭遼朝守將耶律寧,一面派人去金朝告知該地本為高麗土地,阿骨打予以原則上的同意。丁酉年(1117年)春,睿宗以宰相金緣判西北面兵馬使,負責北部邊防,同年三月,耶律寧等因缺糧而向高麗借糧,高麗要求歸還兩城人物才能借糧,耶律寧等只好率官民棄城逃走,將兩城移交高麗,金緣派崔弘宰接管兩城,並奏報睿宗。睿宗聞訊大喜,感慨道:“歷代有心鴨淥為界,而勢不可得,今則不勞兵革,一旦收取二城,拓地開疆,施設關防,不為不廣。”遂改保州為義州,至此高麗疆域才真正抵達鴨綠江(之前只達到鴨綠江口)。但是,金朝又要求高麗必須上表請求才能許可保州歸屬高麗,直到仁宗朝,保州問題才獲最終解決。

對宋交流

睿宗在位時,高麗與宋朝的交流到達了最高潮。從乾統八年(1108年)到戊戌年(1118年),睿宗向宋朝派了八次使節,宋朝則在睿宗在位時期向高麗派了五次使節。宋徽宗給予高麗莫大的恩寵,於乾統十年(1110年)和丁酉年(1117年)兩次御筆親制詔書頒給高麗,睿宗也親制表文謝恩。而且,此前由於高麗國王並非宋朝冊封,所以給宋朝的表文中均稱“權高麗國王”(或權知高麗國王),而宋徽宗則去掉“權”字,以示尊重,其後更將高麗使節升格為“國信”級別,地位抬高到西夏之上,與對遼邦交同歸樞密院管理(之前為鴻臚寺)。天慶五年(1115年),睿宗派遣金端(《宋史》作金瑞)、甄惟底、趙奭、康就正、權適五人去宋朝太學留學,宋廷設定專門的博士來教導他們。丁酉年(1117年)春,宋徽宗親策高麗進士,賜權適等4人上舍及第,同年夏送其回國(康就正、甄惟底二人先後在宋朝死亡)。宋朝頒賜給高麗大晟樂及各種祭器、藥物、書畫和奇珍異寶,並且派遣七名醫官來高麗治療疾病、傳播醫術(《宋史》記載為兩名),宋徽宗還曾賜御筆匾額“能仁之殿”,太師蔡京賜親筆匾額“靖國安和之寺”,睿宗死後,宋徽宗又親制祭文。總之,睿宗時期是宋麗關係最密切的階段。
在宋朝與高麗的蜜月期之際,高麗也看出了宋朝的外強中乾。天慶元年(1111年)金緣出使宋朝,宋徽宗待高麗使節甚厚,但金緣看到宋朝“豐亨豫大”、奢靡浪費的場面反而感到寒心,將情況如實報告睿宗。天慶六年(1116年)六月,宋徽宗向高麗頒賜新制的大晟樂,高麗於同年七月派李資諒、李永去宋朝謝賜大晟樂,宋徽宗在睿謨殿親自賜宴,命李資諒賡和御製詩,並予以嘉獎,臨行前徽宗密諭高麗協助宋朝聯絡金朝,李資諒謝絕道:“女真人面獸心,夷獠中最貪醜,不可通上國。”宋朝大臣反而認為高麗為了獨占與女真的貿易而說了謊。依高麗世子王楷名義的請求,宋朝於戊戌年(1118年)派遣七名醫官來高麗,兩年後醫官們回國,高麗通過宋朝醫官給宋徽宗捎話說女真不可交,應顧全兄弟之國的情義,聯遼滅金,而非聯金滅遼,但為時已晚,宋金最終還是達成了海上之盟(宋朝方面的說法是兩名醫官,據說他們回國後被毒害)。
值得一提的是,睿宗時期,宋朝的道教臻於極盛,並影響了高麗,睿宗也成為高麗諸王中與道教走得最近的國王。乾統七年(1107年)閏十月十八日,睿宗開始在玉燭亭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命令每月齋醮。睿宗一朝十七年間,見於《高麗史》的齋醮有30次,其中國王親醮20次,甚至睿宗還曾在講論儒家經典的清讌閣破天荒地命大臣講《老子》。宋徽宗聽說高麗興起道風,於乾統十年(1110年)所派的王襄、張邦昌使團中附帶兩名道士去高麗傳教。受到睿宗寵幸的李仲若也去宋朝學習道教,學成歸國後建議設立道觀,於是睿宗下令營建高麗的國家道觀——福源宮,置道士十餘人,填補了高麗道教的空白,使高麗像宋朝一樣具備了儒釋道三教鼎立的格局。據說睿宗生前還想大規模推廣道教,使之取代佛教而成為高麗國教。但這顯然是誇大之詞,睿宗雖然崇尚道教,卻從未受過道籙,反而七次受菩薩戒,佛事活動也不曾中斷過,並且還將宋朝傳來的舍利迎入宮中供奉,可知睿宗並不可能因為道教的流行而改變佛教信仰。

實行新法

睿宗在位時期,高麗繼續受宋朝“新法”的影響,改革更加深化。與此同時,也有反對新法的聲音出現,如參知政事高令臣認為“祖宗成憲具在,不可紛更,但守而勿失可也”,肅、睿兩朝的首相崔思諏“不肯輕變祖宗之法,又不肯作為新法,以擾風俗”。但是睿宗仍然進行了一些改革,如官制改革、教育改革及社會改革等。睿宗即位之時,吏治比較腐敗,導致“流亡相繼、十室九空”的狀況出現,為此睿宗實行殿最考課之法,整頓吏治,又在一些州縣設定“監務”一職,強化對地方的管理。天慶二年(1112年),睿宗設定惠民局,負責給貧民施藥,翌年設定禮儀詳定所,負責整理高麗的典章禮制。這些舉措都可能是借鑑或模仿當時宋朝的做法,如宋徽宗設立安濟坊等福利機構、熱衷於“制禮作樂”等。
睿宗朝最引人注目的“新法”在於文教方面。自從崔沖興私學後,私學日益興盛,與之相對的是官學的衰落,這時宋朝實行“三舍法”,給了高麗很大啟發。於是睿宗起用宋朝福州人胡宗旦,展開教育改革。乾統九年(1109年)七月,睿宗在國學設定七齋,其中六齋分別講授六種儒家經典,另有一齋為武學。丙申年(1116年)設清讌閣和寶文閣,睿宗在那裡與儒臣講論經史。己亥年(1119年)設養賢庫,儲存獎勵學術的基金,同時廣設學舍,置儒學60人,武學17人,起用近臣進行管理,選取名儒作為博士,以求培養人才。
壬寅年(1122年)三月二十三日,睿宗在香林亭與宰樞大臣宴會,忽然發現背有微瘇,便趕緊回宮,由於內醫崔思全的誤診而惡化,到四月病重,遺詔傳位於太子王楷。四月初八日薨,死後廟號睿宗,諡號文孝,後累朝加謚為明烈齊順文孝大王,葬於裕陵。

軼事典故

交遊郭輿

睿宗與李資玄、郭輿等道流人物過從甚密,尤其是郭輿,他是大臣郭尚之子,入仕不久後退隱山林,睿宗在太子時就將他徵召到身邊。郭輿常以烏巾鶴氅侍奉在睿宗左右,睿宗多次與之置酒唱和或研討文學,人稱金門羽客(可能是效仿宋徽宗對道士林靈素的稱呼)。後來郭輿想出宮居住,睿宗先在西華門外賜別業,後在城東若頭山的一個山峰上為郭輿構築一室,賜堂號虛靜,齋號養志,並親書賜額,又稱東山齋。睿宗曾微服私訪此齋,適逢郭輿不在,睿宗徘徊再三後賦詩題壁而還,該詩被譽為“漢帝白雲之詞,唐皇舞鳳之筆,實兼而有之,古今所無也”(詩見下文)。睿宗還曾在此齋拉著郭輿的手,令其口號,可知郭輿所受的恩寵無人能及。

因詩觸怒

睿宗熱愛音樂,妓女玲瓏、遏雲因善歌得寵,國學生高孝沖作《二女詩》來諷刺,被人告發,觸怒睿宗。不久高孝沖參加科舉考試,由於睿宗習慣親自閱卷,所以不僅取消了他的應舉資格,而且還將其下獄(一說是高孝沖在應舉時作《四無益詩》而被黜)。幸虧睿宗寵臣胡宗旦上書營救,高孝沖才獲得釋放,後在仁宗朝終於登第。

個人作品

高麗睿宗是一位以愛好文學著稱的君主,他與處士郭輿等酬唱的詩歌被輯為《睿宗唱和集》兩冊,可惜該書今已亡佚。《高麗史》中有他多次賦詩的記載,不過並未記載詩的內容,只有《詠月詩》中的尾聯“他日吾民躋富壽,好酬佳節燕公卿”被記錄下來。此外還有他填詞的記載,如《萬年詞》、《臨江仙·仙呂調》、《壽星明》等,但內容沒流傳下來。天慶七年(1117年),睿宗親撰上宋徽宗的謝恩表,這在高麗諸王中是獨一無二之舉。在《大覺國師文集》、《破閒集》、《東文選》、《東國輿地勝覽》及《平山申氏高麗太師壯節公遺事》等文獻里,收錄了睿宗的一些文學作品,其中鄉札歌謠《悼二將歌》(1120年睿宗在西京觀賞八關會雜戲時,看到在公山之戰中為保護王建而戰死的開國功臣金樂、申崇謙的偶像後有感而作)尤其受到後世重視,因而睿宗成為高麗僅有的三名留下名字的現存歌謠作者(另外兩名是鄭敘和安軸)。另一首歌謠《伐谷鳥》是睿宗為鼓勵群臣進諫所作,雖然《高麗史·樂志》未記錄歌詞,但《時用鄉樂譜》中記載了歌詞的《維鳩曲》被認為可能與《伐谷鳥》是同一作品。睿宗流傳至今的作品有一表、一贊、七詩、一歌,為文學作品傳世最多的高麗君主。
  • 謝賜權適等制科還國及御筆詔書表
九重帝所,頒異渥以薦來;一幅天書,諭至懷而特厚。拜承之際,感涕無從。竊惟東海之梯航,世冒中天之雨露。臣祖文王之述職,戴元豐之大恩;臣父肅王之撫封,及崇寧之慈澤。念臣庸昧之質,傳家忠孝之風,享上滋恭,修方且舊。伏惟皇帝陛下,虞舜聰明而稽古,商湯勇智以濟時。鑄寶鼎以奠九州,作大晟而繼六代;講明堂配帝之禮,嚴辟雍養士之儀。顧曠世以遭逢,益馳誠於嚮慕。遂遣子弟,請入序庠,通言雖托於象胥出谷企遷於喬木。豈意包容之德,加藥育於學黌;又令斅道之歸,稍知方於儒術。召宮庭而試藝,縻官秩以榮歸;曲煩款密之辭,仍作褒嘉之旨。龍蛇落筆,揮神翰之縱橫;雲漢回天,敷睿文之高妙。此蓋伏遇皇帝陛下,畢舉聖人之能事,丕承列考之遺風;至仁均覆於萬邦,殊眷獨深於小國。每見使者,示宴勞於內中;或策諸生,賜親臨於便殿。因以手詔,優加寵靈,臣敢不祗服訓辭,對揚休命?緘藏十襲,不惟傳子以及孫;勸勉一方,期致移風而易俗。以茲薄效,永答殊私。
化身返本,遺教流東。閒生覺智,弘闡宗風。義想(湘)始祖,元曉同時。今繼芳躅,其惟國師。
割愛王宮,專精佛道。幼學生知,上乘超悟。莊慕先哲,遠遊中華。輕涉滄海,歷參作家。
賢首智者,因明律鈔。求索諸宗,密傳眾妙。星霜換律,瓶錫登途。天子送勞,國人迎蘇。
慧炬重明,願輪載轄。大心丈夫,弘法菩薩。機鋒不露,微應難藏。身生玉粒,口出火光。
法堂動搖,神物來護。眾皆讚揚,師不回顧。遼皇施信,倭國寄經。人天蒙福,遐邇歸誠。
圓宗類聚,釋菀(苑)詞編。後生模範,歷代流傳。繪事雖工,靈台莫狀。略記聲熏,但伸贊仰。
  • 賜李資玄
願得平生見,思量日漸加。
高賢志難奪,其奈予心何?
  • 登陽和樓
西出都門勝地隅,萬重宮闕枕江湖。
芳菲野色斜簾幕,浩渺煙波送軸轤
昨日文章爭唱和,今朝歌吹作歡娛。
詩中未盡千般景,數幅鮫綃命出圖。
  • 游長源亭和郭輿
別館逢人擬謫仙,上樓同望晚江船。
吟搜好景勞詩筆,笑得歡情付醉筵。
紅葉黃花當此日,綠楊芳草憶前年。
只將親意忘時態,忍抱狂吟繼雅篇。
薄暮汀邊明蟹火,夕陽村外起人煙。
溟濛海氣今驅去,月上秋霄照碧天。
  • 題永明寺
清江西壁聳蓮宮,物像超然擬閬風。
繞郭峰巒爭縹緲,滿林花木斗青紅。
雨天輪楫填樓下,月夜笙歌泛水中。
今見罩紗神考跡,感傷依舊意無窮。
  • 題九梯宮
路險東明闕,停輪解駕牛。
古城橫絕巘,高閣枕寒流。
藻殿常開戶,珠簾不下鉤。
勝游真可惜,後約更高秋。
  • 訪郭處士不遇題壁東山齋
何處難忘酒?尋真不遇回。書窗明返照,玉篆掩殘灰。
方丈無人守,仙扉盡日開。園鶯啼老樹,庭鶴睡蒼苔。
道味誰同話?先生去不來。深思生感慨,回首重徘徊。
把筆留題壁,攀欄懶下台。助吟多態度,觸處絕塵埃。
暑氣蠲林下,薰風入殿隈。此時無一盞,煩慮滌何哉?
  • 悼二將詩(漢詩)
見二功臣像,汍瀾有所思。
公山蹤寂寞,平壤事留遺。
忠義明千古,死生惟一時。
為君蹈白刃,從此保王基。
  • 悼二將歌(鄉札)
主乙完乎白乎(捨身護君王
心聞際天乙及昆(赤膽忠心薄天際
魂是去賜矣(魂去兩茫茫
中三烏賜教(身教言傳歌泣
職麻又欲望彌阿里剌及彼(盡職盡責志更新
可二功臣良(善哉二功臣
久乃直隱跡烏隱現乎賜丁(英魂長在永不息

家族成員

  • 父親:高麗肅宗王顒
  • 母親:明懿太后柳氏
  • 妻妾:敬和王后李氏(高麗宣宗之女)、順德王后李氏(李資謙之女)、文貞王后(叔父辰韓侯王愉之女)、淑妃崔氏、宮人殷氏、玲瓏、遏雲等
  • 兒子:高麗仁宗王楷(順德王后所生)、玄化寺僧統覺觀(淑妃崔氏所生)、廣智大禪師之印(宮人殷氏所生)、法泉寺住持覺倪(某宮人所生)
  • 女兒:承德公主(順德王后所生,嫁宗室漢南伯王杞)、興慶公主(順德王后所生,嫁安平公王璥)、庶女王氏(某宮人所生,嫁李某)、庶女王氏(平州吏女所生,嫁平章事庾弼)

歷史評價

  • 李齊賢:時王(睿宗)與太子(仁宗)皆礪精向學,延訪儒雅……名臣賢士,布列朝著,討論潤色,亹亹有中華之風,後世莫及焉。
  • 高麗史》:①深沈有度量,雅好儒學。②睿宗天資明哲,嘗在東宮禮接賢士,敦行孝弟。及乎即位,宵旰憂勤,勵精求治。但志存拓境,僥倖邊功,讎隙未已;歆慕華風,信用胡宗旦,頗惑其言,未免有所失矣。然知用兵之難,棄怨修好,使鄰境感慕來服;恤鰥寡,養耆老;開設學校,教養生員;置清讌、寶文兩閣,日與文臣講論六經;偃武修文,欲以禮樂成俗。故韓安仁曰:“十七年事業,可以貽厥後世。”信哉!
  • 東國通鑑》:睿宗宵旰憂勤,銳意圖治,敦尚儒雅,講劘治道,興學育才,養老恤孤,其為治有足可觀。但志存恢拓,構釁強虜,封疆多事;至如好詞藻、喜慢游,流連玩愒,頗傷國君之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