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贊

陳元贊

陳元贊(1587—1671年)。字羲都,號既白山人。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河南禹州少林寺習武多年,善於少林五拳,摔跤之法,著有《萬法全書》繪圖本一書。“起倒流柔術”之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元贊
  • 別名:羲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河南
  • 主要成就:起倒流柔術
  • 代表作品:《長門國志》
人物生平,人物生平,傳播實學,文學作品,外語嫻熟,擅長制陶,實學同調,傳授柔道,綜述,鼻祖,當代觀點,制陶技藝,綜述,燒陶起源,歷史地位,多方面影響,其它技藝,茶道,中醫藥,方誌學,宏道流,書法繪畫,評價,

人物生平

(1587—1671年),字羲都,號既白山人。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河南禹州。少時因進士落第,回家鄉至少林寺習武多年,善於少林五拳,摔跤之法,著有《萬法全書》繪圖本一書。陳到日本後,先在名古屋做尾張藩主德川義直的門客,後移居江戶國正寺收徒授拳。陳元贊在日傳拳授藝的門徒中,以礬貝茨郎,三蒲義辰,福野正夫等學習最為刻苦勤奮,其後他們三人成為“日本中古柔術之祖,在日本各地傳授,影響很大。並稱為福野流、三蒲流、礬貝流(日本的“流”,即為中國的派),逐漸形成了他們稱之謂的“起倒流柔術”。所以日本人至今仍稱陳元贊為“起倒流柔術”之始祖。
陳元贊陳元贊
日本安永年間(1772一1780年)所立的東京愛岩山起倒流拳法碑記載:“拳法自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贊而起”。日本掌秘一書亦稱:“福野等三人,從陳元贊學得其術,是即起倒流。”日本起倒流和古武道研究會在東京立碑,碑文有“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贊而起”。原善《先哲叢談、陳元齎傳》稱“此邦拳法,以元贅為開祖矣。”中國台灣省學者,東海大學教授粱容在《陳元贊評傳》中說:“元贊寓居國正(昌)寺時,福野等三人寓同寺。元贊授予之武術,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蘊奧,遍傳各地,屢有改進,漸與日本之固有柔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流派。”贊氏還待考證確認,日本的“當身”、“活殺”之術皆為元贊所傳。

人物生平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東渡日本,在日流寓五十二年,先後寄居長崎江戶、名古屋等地,與各階層、各行業人士廣泛交往。在文學上,陳元贊將中國公安派文學主張和創作在日本傳播,對日本文學革新起積極作用。在武術上,於日寬文三年(1626年)前後居國昌寺創編柔道,傳授給武士福野正勝、三浦義辰、磯貝次郎,以後三人各形成流派,使柔道傳遍日本,陳元贊被日本人奉為柔道鼻祖。
陳元贊對日本花道影響很大陳元贊對日本花道影響很大
後受聘於藩主德川義直及其長子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為幕賓,教授書法、詩文,繼而主持、傳授燒窯制陶技藝,陶法精緻,獨具風格,稱“元贊燒”,尤以茶器為上品,對日本茶道有影響。陳元贊還為萩津長門藩主毛利輝元太守撰《長門國志》,保存了中世紀本州西部政治、經濟、社會、地理、民俗資料,傳播了中國方誌學
陳元贊還在日本廣泛行醫,傳播丹溪學說,頗受日本人士歡迎和欽佩,被日本學術界譽為“介紹中國文化之功勞者”。陳元贊在日本著作甚豐,有《虎林詩人集》、《既白山人集》、《升庵詩話》、《老子經通考》、《元元唱和集》、《陳元贊書牘》等。陳元贊崇尚民族氣節,在異鄉不忘祖國,多次題款自署“大明武林”人,並以故鄉餘杭芝山、既白山取號。
陳元贊歿於名古屋,葬建中寺。據日本安永年問(1772一1780年)所立的東京愛岩山起倒流拳法碑記載:“拳法自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贊而起”。日本掌秘一書亦稱:“福野等三人,從陳元贊學得其術,是即起倒流。”
原善《先哲叢談、陳元齎傳》稱“此邦拳法,以元贅為開祖矣。”中國台灣省學者,東海大學教授粱容在《陳元贊評傳》中說:“元贊寓居國正(昌)寺時,福野等三人寓同寺。元贊授予之武術,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蘊奧,遍傳各地,屢有改進,漸與日本之固有柔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流派。”贊氏還考證確認,日本的“當身”、“活殺”之術皆為元贊所傳。
陳元贊定居日本的時代陳元贊定居日本的時代

傳播實學

陳元贊力倡實學,反對虛言空談,崇尚實功實用。曾把主張文學革新的明代公安派啟蒙文學傳播到日本,創編和傳授柔道以及在日本傳播諸多實用技藝,對於日本實學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
其在日本形成的學系
陳元贊在國內時,場屋運乖,一生未曾步入仕途。日人山邊松在整理《升庵詩話》時,於後跋記其父言,陳元贊“自言落第之後,委身商客而來於我長崎”。山邊松之父,生前曾與陳元贊為友,說他科舉受挫,可能是事實。據他在《升庵詩話》中說,少年時曾輯前人詩文,題名《珊瑚枕》,署名崆峒子,後為人盜去。又據中國學者梁容若說,陳元贊“年二十七,入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習武術和制陶術,年余退出”。大概也是在此前後,受到公安派詩文的影響。這是目前所知他在渡日前的—段歷史。
陳元贊於何時渡日,日籍有載“及其國亂,逃來此邦”,指的是清軍侵略中原之時。又有根據日本學者林羅山(1587~1657)《與大明人沈茂人》書信中提到陳元贊而推定其渡日時間。沈茂人為福建總兵使節單鳳翔的隨行譯員,他們是在明天啟元年(1621)赴日商討倭寇事宜的,從而認定他於此時渡日定居。然陳元贊只是臨時充任譯員,並非與沈茂人那樣的隨行譯員,所以也不是此時渡日。
陳元贊與德川幕府關係密切陳元贊與德川幕府關係密切
中國學者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中,於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日本萬治二年)欄載:“明人朱之瑜,陳元贊來歸(日本)。”按1659年是朱之瑜定居日本的時間,也是陳元贊定居日本後多年與僧元政始相識之年。說陳元贊也於此年定居日本,大概是根據近代日本學者木宮泰彥說“與朱舜水同時來日本而仕於尾張德川侯者,有陳元贊”。明天啟,崇禎年間或清順治年間等渡日說均不確。事實上是在此之前他已到了日本。日人山邊松在《升庵詩話》中說,陳元贊。自言落第之後委身商客而來於長崎,患痢日久,腰鈔皆盡,卒不得還“。山邊松校輯《升庵詩話》是在日元祿四年,距陳元贊去世只20年,所記只說明陳元贊因何流落東瀛,而未註明渡日時間。陳元贊在明天啟三年(1623,日元和九年)曾為日本毛利輝元藩主撰《長門國志》,於序言中說,”余自萬曆己未秋,渡瀛海涉鯨波,入扶桑之故墟“,綜合山邊松之說,可知他是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為生計隨商客到日本的,時陳元贊33歲,自此一直未歸,在日流寓52年,於日寬文十一年(1671)逝世。

文學作品

他一生著作都是在日本撰成的,除《虎林詩文集》,《既白山人集》亡佚外,現存於日本的還有:《老子經通考》,《元元唱和集》,《升庵詩話》,《長門國志》,《朱子家訓抄》,《陳元贊書牘》等。這些著作闡述了他的實學理論,如在《老子經通考》,雖發揮的是道家《河上公章句》觀點,但陳元贊著重在”證實理“,《長門國志》則把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方誌學傳播到了東瀛,《升庵詩話》,《元元唱和集》分則闡發公安派文學理論和創作。這些著作對日本實學都曾發生過深刻的影響。

外語嫻熟

原念齋說陳元贊”能嫻此邦語“,這是他一優越條件,故自登彼東土,即開始傳播中國實學和技藝,雖也是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但卻把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追求緊緊捆束在一起。他先後寄居長崎江戶,名古屋等地,縱橫交往於當時日本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結交之人,上至藩主,文士,下至僧侶,傭工,浪人,或為其幕賓,或為其詩文友,或任其藝師,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學系。陳元贊擅長書法,篆,隸,行,草各體無一不精,尤工趙孟俯書畫,其墨跡至今被日人珍藏。登岸長崎之初,就有書法家渡邊梅峰等從之學。日寬文三至四年(1626—1627)在江戶,居國昌寺創編柔道,傳授給浪人福野正勝,三浦義辰,磯貝次郎,以後三人各形成流派,柔道始傳遍全國,至今日人奉之為柔道鼻祖。

擅長制陶

日寬永十五年,得尾張藩儒臣武野安齋之薦,先後被藩主德川義直及其子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聘為幕賓,年俸六十擔,教授詩文,書法。繼而主持,傳授燒窯制陶技藝,影響名古屋成為歷史上產陶名城。這期間望門拜師甚眾,主要弟子有:龜川恕水(原為藤原惺窩著名大弟子松永五之弟子),穗積元庵,本多道虎(1622—1683),伊藤固庵(1641—1711),佐佐木津摩(1619—1695),勝野延政以及以後的元政。這些弟子,有的向其學書法,有的學詩文,其中學有所成者不乏其人,如龜川恕水通過向陳元贊學習後,就著有《詩集》。佐佐木志津摩後成為日本著名書法家,他向陳元贊學得趙孟俯體,在日本傳續數代。日萬治二年(1659),結交元政,向其傳播公安派文學,影響了日本文學革新。

實學同調

陳元贊不僅有如上述眾多的及門弟子,還有許多實學同調,諸如當時日本著名學者林羅山(1583—1657)亦通過陳元贊傳播公安派文學,受到性靈說影響。松永尺五(1592—1657)是藤原惺窩著名弟子,曾有《卒呈大明人元贊》詩:“相遇異鄉客,儀容心自融。詩夸曹植捷,文角馬遷雄。貴國儒彌顯,吾民道不隆。蒹葭連玉樹,目擊百無草。”字裡行間洋溢對陳元贊的佩贊。藤原惺窩另一大弟子那波活所(1595—1698)亦盛讚陳元贊才學。陳元贊也肯定其“詩工”。還有朱之瑜弟子安東守約(1622—1700)與陳元贊過從甚密,曾有詩讚陳元贊“詩律元於唐律細”。又有《謝陳芝山見訪》詩:“愛閒謝雜賓,擁彗迎文人。醨酒興猶在,好辭覺有神。劇譚須卜夜,幽趣不嫌貧。喜挹溫和酒,寒窗頓漏春。”
陳元贊與興日水戶學派之朱之瑜(1600—1682)和創日宇治黃檗山萬福寺的隱元(1592—1673)亦有交往,現《朱舜水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還保存《答陳元贊書》。陳元贊於日萬治元年有詩贈隱元,時其已72歲,故詩中有:“二紀兩遭灰劫變,七旬重晤故人稀”句。
通過陳元贊一生的活動以及他與門弟子之授受,可以說實際上已形成了以陳元贊為核心的芝山學派。是陳元贊傳播實學的結晶,同時它又推動了日本以後的實學發展。

傳授柔道

綜述

在陳元贊渡日前,日本還未有正式的柔道,是陳元贊流寓日本後,於寬永三年(1626)前後創編的,柔道的真正鼻祖是陳元贊。日本許多學者都十分肯定地認為,陳元贊是柔道的創始人。原念齋在《先哲叢談》中說:元贊善拳法,當時世未有此技,元贊創傳之。故此邦拳法以元贊為開祖矣。正保中,於江戶城南西久保國正寺教徒。盡其道者,為福野七郎左衛門,三浦與次郎右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
柔道柔道
原念齋肯定陳元贊是日本拳法的“開祖”。他這裡指出:在陳元贊東渡前,日本沒有拳法;是陳元贊寄寓江戶國正寺時,創編並傳授給福野,三浦,磯貝的。然原念齋這段話有兩點不甚準確處須待辨正:一是說陳元贊於日正保年間創傳不確,按正保年共四年,正是明崇禎十七年至清順治四年(1644—1647),此時,陳元贊已離開國昌寺受聘於尾張藩德川義直。陳元贊創編柔道準確時間應是日寬永三年至四年(1626—1627)。二是說日本在陳元贊東渡前沒有拳法,把柔道籠統稱拳法不確切。在陳元贊以前,日本固有拳法,陳元贊創編的是柔道,不能把拳法完全等同柔道。

鼻祖

在許多日本典籍中,與原念齋記載相同,在承認陳元贊是創始人的同時,又有不確之處。諸如,信夫恕軒說:“我邦昔時未有拳法,歸化人陳元贊善此技,傳之邦人,故此技以元贊為鼻祖。”日籍《凌雨漫錄》在《柔術之始》一章中說,“正保年間,陳元贊於西久保國正寺以此(柔術)教傳之”。日本《國史大辭典》於“陳元贊”條目下說,“明歸化人陳元贊於正保年間來江戶授徒,有福野七郎右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磯貝次左衛門從其學,盡窮其技”。丸山三造在所著《日本柔道史》(大東出版社昭和十七年版)中說,“日本之有拳法,是近世陳元贊來中國定居後傳三人(福野,三浦,磯貝)之後”。在日本愛宕山現還樹立一塊殘碑《愛宕山拳法碑》,鐫刻著:“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人陳元贊而始”文字,上述均肯定陳元贊的創始地位。要說明一點的是,《國史大辭典》及《愛宕山拳法碑》把陳元贊說成“歸化”,“投化”人不妥。陳元贊自至日在一些題款中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著作《老子經通考》均一直自署“大明武林”或“大明虎林”人,還有自己款刻的“大明陳氏元贊之印”。他自號“芝山”,“既白山人”亦示不忘故國本土之意。元政對他這點甚為尊重,稱之為“大唐賓”。
日本拳法日本拳法
中國學者也有如日學者記其拳法創始地位者。如清人陳家麟在所著《東槎聞見錄》中說,陳元贊“兼善拳法,日本拳技,聞自元贊始”,又姚文棟在所編《陳元贊先生事略》中說,“先生又精於拳法,正保中此技自先生始也。”這裡說的“拳法”,實指柔道。陳家麟,姚文棟的說法,與原念齋等相同,可能是根據一些日籍而來。
近年來中國學者無谷在《武技要籍探微》中也持同一觀點。說陳元贊“大概於1638年間東渡日本,寓居江戶西久保區國正寺。曾收三浦義辰,福野正勝及礬貝次郎左衛門等為徒,傳授少林擒拿跌扑之法。明亡,陳元贊欷戲惆悵,懷思故國,孤身飄零,客死異地,遺下不少著作,這在日本《本朝武生小傳》,《武術系譜略》和《武術流祖錄》等,都有記載。《舜水遺書》還收入他倆的信柬。伊藤四男《柔道教書·柔道的歷史》,在《支那傳來說》中也介紹了陳元贊授拳的事跡。”無谷先生只作為少林拳法在國外傳播來介紹,未斷言在此以前日本無拳法,這是客觀的。但也沒肯定陳元贊傳授的是柔道。又把他渡日時間定為明崇禎十一年,不準。
日人下川潮在所著《陳元贊與柔道始祖》中說:“據斂心派之秘笈,中國(日本)所謂當身之術,即‘由大明人陳元贊始傳日本之殺活之法,原乃醫道之秘事也’。若就斂心派起倒派,揚心派和其他各派多數殺活法秘笈研究,則有三種差別很大的圖解,但無論什麼人的髮式,衣服等裝束全是支那人的服式,毫無疑問,此派是從支那傳入。而且,研究一下各派採用此殺活法的時代,就可以知道是元贊入朝以後的事。所以,對此加以綜合考慮,斂心派秘笈里的殺活法由大明人陳元贊始傳的記載,恐怕是事實。”下川潮承認通過陳元贊從“支那傳入”,準確的說,應是“支那”人陳元贊創傳。
下川潮提到的拳術中的“殺活”,“當身”,按系明衙役巡捕手搏足擊之擒捕術,即以拳肘或足尖擊對方之要害部位,使之一時處於昏蹶狀態中。據日籍《吾園隨筆》中說:“元贊語之曰,中國有捕人術,吾未學之,然識其大勢,三士(福野,三浦,磯貝)問之,得其概略,更加新意,以創此術。”可見,日本柔道,其中有吸取中國衙役捕人術。
除原念齋,信夫恕軒,下川潮和陳家麟,姚文棟所說在陳元贊東渡之前,日本未有拳法這點值得進一步商榷,他們都承認陳元贊精善拳法,是日本拳法之“開祖”或“鼻祖”。是他在日本揉合中日拳法和衙役捕人術加以改造和創新而有後來的柔道,因此,從上述意義來說,陳元贊可以被稱之為日本柔道的創始人而無愧。
之所如此說,是陳元贊在創編和傳授柔道時,吸取了日本固有拳法,並使之得到提高和完善。日本學者屢言“我邦昔時未有拳法”,“當時世未此技”等,若此“拳法”指柔道則可,若指的是柔道以外的拳術,則不完全符合史實。據知,在陳元贊東渡之前,日本已有自己的拳術。最早將少林拳術介紹到日本的是日僧大智邵元。早在中國元朝泰定元年(1324),遊學到少林寺大智,在少林寺苦行修練12年。而後又有邵元禪師從明洪武十二年(1379)起,久居少林寺,還曾任過首座僧。他們都學過少林拳法和棍術,返回日本後,把所學到的拳法棍術傳授給弟子,積久日本而有了自己的拳法。他們都早於陳元贊300餘年,故不能說在陳元贊之前日本未有拳法,只是還未正式形成柔道
中國當代學者梁容若承認在陳元贊東渡前後,日本寬永年間,以關口柔心(1598—1670)為代表,已有柔術名於國內,並形成。關口派”拳法。陳元贊則是揉合明衙役捕人術,少林拳法和日本固有拳法,改進而為後來之正式柔道,以傳授福野,三浦,磯貝等三人,而後才遍傳全日本。
持此一看法的中國還有周西寬先生。他指出陳元贊傳授拳法給福野等三人之後,“日本人民在輾轉相傳的過程中,對中國拳法加以變通損益,創造了柔術這一馳名世界體壇的運動項目”,並肯定日本的柔道是中國拳術之緒餘影響。

當代觀點

日本當代學者小松原濤也基本上持梁容若,周西寬先生同樣的見解。他說:“按照通常的說法,在江戶初期的柔術史上,使得日本柔術近代化的人,是入籍的少林拳法家陳元贊(五宮)。陳氏滯留於江戶飯倉草庵及西久保虎岳山(一名巨岳山)國昌寺(即國正寺)時間是寬永二年(1625)四月上旬至同年九月十六日。從此寄居以契機,他向福野七郎右衛門正勝,三浦與次郎右衛門義辰,礬貝次郎左衛門三位武士與國昌寺有關係的柔術僧眾傳授拳法,從而創造了江戶柔術新的一派。”

制陶技藝

綜述

陳元贊不但能文善武,而且通曉勞動生產多項技藝。在日本制陶工藝上,陳元贊實學亦有影響。他在日本主持燒制的陶器,因具有獨特風格而稱為“元贊燒”;他傳授的制陶技藝,是對日本之實學的另一貢獻。

燒陶起源

日本中國宋代,曾派遣一名叫加藤四郎者來中國景德鎮學習燒制陶瓷術,歸國後在尾張瀨戶開窯,創“瀨戶燒”,此為日本傳入中國制陶術之始。明正德年間,又有五郎大夫祥瑞,到景德鎮學制五彩瓷器,回國後在奈良開窯制瓷,日本的陶瓷技術又有進一步提高。陳元贊則是在中國清初,日本萬治三年(1660),在尾張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園邸,主持燒窯制陶,並向日本陶工傳授制陶技術的。陶工們又轉相授受,“元贊燒”技術,遂得流傳。
日本陶器日本陶器

歷史地位

日本學者木宮泰彥說:“元贊又創安南式之元贊窯,頗有雅致”。日本另一學者中村新太郎在所撰《日中二千年人物往來與文化交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張柏霞譯)中說,陳元贊“還是一個燒制陶器的名手,創造了具有安南風格美麗的元贊陶器,流傳很廣。”均肯定他在日本制陶史上的歷史地位。
梁容若說:“萬治三年(清順治十七年),江戶戶山之尾張藩邸成,藩主毛利義直(按尾張藩主為德川氏德川義直於慶安三年去世,萬治三年為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於園中築窯窟,名為“御深井燒”或稱“御庭燒”,使元贊主之,用瀨戶土,效安南製法,自為書畫,施青白色之透明水彩,為時人所激賞,名古屋陶工效之,轉相傳授,稱為“元贊燒”,行銷甚廣。”
瀨戶在今名古屋之東,尾張之南,是出陶瓷之地。1660年,陳元贊應尾張第二代藩主之聘,在其園邸主持燒窯制陶。不但傳授了燒窯制陶術,而且吸收安南製法,在“自為書畫”時,又傳授了中國書法和繪畫,“元贊燒”故被“時人所激賞”而“行銷甚廣”。

多方面影響

“元贊燒”主要燒制的是茶壺,茶杯,亦有花瓶,佛座,燈籠,皿缽,碗盞,酒器等,特別是茶器,至今為日人視為上品所珍藏。陶茶器又影響了日本茶道。茶道講究選茶,蓄水,烹茶,擇器,行茶,品味等茶藝,飲茶又講人品,意境,美觀和禮儀,做到和,敬,清,寂一體。這樣,茶道又成為一種自我修養。“元贊燒”進入日本茶道,又豐富了日本人民的精神生活。日人細野要齋於安政四年,題其友野口梅居所珍藏陳既白山人手造茶碗匣盒上文說:“陳元贊才學富瞻,通諸技,兼解茗理,又善陶。大館高門曾賞其陶器為三絕曰:元贊歸化而止於我尾,一絕也;歸化之人,而陶於御深井城墉中地名,二絕也;埴取之祖母懷,地名此地所出最適宜埏埴,三絕也。余謂:吃茶家多俗流,制茶器者多俗人,唯元贊為雅矣,如其手造之器,則當為茶具之最上品者也。乃間梅居翁,獲此盌於一士人之家,攜來示於余,且需為之記,余熟視,嗟賞曰:是不啻三絕焉。又有可稱三奇者也。翁問其目。曰:大凡元贊陶器,題名者稀,而是則題,一奇也。其為形,口腹窄,腹大,藍書福喜二字,陶法精緻,非尋常傳言元贊陶者之比,二奇也;希世之器,歸乎稀世之人,三奇也。……”細野要齋稱道的茶器,可以說對“元贊燒”的全面評價。他指出:陳元贊所制之陶器,“陶法精緻”,為“希世之器”,是“最上品”,於茶道為“雅”。

其它技藝

茶道

陳元贊還經常與日本人共同參加茶會,在一起討論和品味茶茗,至今日本還存有他於八十三歲書贈茶道館“茶香烹鳳乳”五字。其家有茶室,他親自烹的茶被稱為“陳氏茶”。更有甚者,陳元贊,元政還有烹飲茶詩,進而使茶道體現為茶文化。元政茶詩《雪夜烹茶》:“寒光侵席不容眠,起挹溪流手自煎。暖氣還生風雪夜,凍蠅鼓翼繞茶煙。”陳元贊《次雪夜烹茶》:“寒威夜逼不安眠,活火敲冰炙手煎。飲到三甌暖勝酒,仰天呵出熱爐煙。”姑置二詩如何不論,吟詩配烹茶,飲茶,這就使茶道超出了局限於選茶,擇器,蓄水,烹茶,禮儀等茶藝和心性修養上,豐富了作為茶文化的茶道。
日本建築日本建築

中醫藥

除傳授制陶技術和影響,豐富日本茶道外,陳元贊還對日本其他技藝有所貢獻。如尾張藩主德川義直去世後,他按照明代寺院格式設定寢廟,結構有寢墓,唐門,焚香殿,龍門,地塀等,這對日本建築學是一座樣型。還曾向日醫界介紹中醫中藥及針灸術。

方誌學

陳元贊還為荻津長門藩主毛利輝元撰《長門國志》,為日本保存了中世紀本州西部政治,經濟,社會,地理,民俗等方面資料,傳播了中國的方誌學,為日本以後撰寫地方志樹立了一個典型。

宏道流

陳元贊在向日本傳播公安派文學的同時,還對日本花道藝術產生過影響。這就是他把袁宏道的《瓶史》介紹到日本,形成了日本以後花道“宏道流”。《袁中郎集》中有袁宏道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撰寫的《瓶史》。在序文中表述了插花是“幽人韻士,屏絕聲色”,把趣情轉移到“鐘于山水花竹”上之意。全文分十二節: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戎。主張擇花按四季“迭為賓客”,春為梅,海棠,夏為牡丹,芍藥,石榴,秋為木樨,蓮,菊,冬為蠟梅。插花瓶花枝“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為妙。”應參差不倫,意態天然。置瓶忌兩對,一律,成行。元政在讀到此文後,稱讚“《瓶史》風流,可見其人”。不僅元政,其他的“日本人見了《瓶史》,大為欽佩,就將中郎的插花訣門,廣為傳布”,“就當教科書讀”。

書法繪畫

日本當代學者米山寅太郎在《序》中說,陳元贊對日本文化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各項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卓越的貢獻,至今日本保存陳元贊手跡,有籀,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他宗趙松雪書畫,娟秀有風致,“字法瘦勁”向他學書法的,門下又有許多傳人。陳元贊所制之陶配詩配畫,詩畫逸趣橫溢,對日本藝術界亦有一定影響。
中國清末學者王韜(1828—1897)在《扶桑遊記》中說:“明亡至日本者,凡三人:在水戶,則朱舜水也;在尾張,則陳元贊也;在紀伊,則戴曼公。”“皆勝國逋臣也”。清末另一學者黃遵憲(1848—1905)在其《日本雜事詩》中有《明室遺民》詩,以極尊敬的心情寫道:“海外遺民竟不歸,老來東望淚頻揮;終身恥食興朝粟,更勝西山賦採薇。”所說遺民指朱之瑜和陳元贊,戴曼公。三人並稱,也是日本公認的明亡後流寓日本的中國最有學問的人。

評價

陳元贊在日本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創編和傳授柔道,傳播公安派文學,傳授制陶和其他技藝,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等等,都是他的實學思想的體現和貢獻。日大正十一年(1922)。日本各界在名古屋曾舉辦“陳元贊二百五十年追遠會並遺品展覽會”,京都宇治黃檗山曾刊印《陳元贊研究》材料。至今不斷有研究陳元贊論著問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