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律陀

阿奴律陀

阿奴律陀梵語:Anawrahta,巴利語:Anuruddha,1015年-1078年),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1044年-1078年在位)。與莽應龍(Bayinnaung,1551-1581年在位)、雍籍牙(Alaungpaya,1752-1760年在位),被稱為緬甸“三大民族英雄”或“三大帝”。又由於其對佛教的大力護持而被尊稱為“緬甸的阿育王”。阿奴律陀是宮錯姜漂(一作混修恭驃)之子,即位後,首先統一群雄割據的局面,先後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開族阿拉乾王國,並與北方的大理國維持和平均勢,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百四十三年(1044-1287年)的基業。當時王朝的領域,北起八莫,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西臨北阿拉乾,為緬甸最早統一的王國。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登上王位,南征北戰,離開人世,為政舉措,信仰佛教,發展農業,創製文字,完成統一,家族關係,人物影響,後世評價,

人物生平

登上王位

阿奴律陀是蒲甘王國君主宮錯姜漂(一作混修恭驃)之子。當時蒲甘王國的王位落入一個叫良吳蘇羅漢的農夫手中,出身原王族的宮錯姜漂在1001年奪回王位,並搶奪良吳蘇羅漢的三個王后為妻。其中的南宮和中宮王后已懷上了良吳蘇羅漢的兒子,分別是後來的國王基梭和叟格德,他們成為宮錯姜漂的養子;而北宮王后則與宮錯姜漂生了阿奴律陀。1021年,基梭和叟格德兄弟發動政變,廢黜了宮錯姜漂,迫使其出家為僧,其後這兩兄弟相繼即位為王。
阿奴律陀是其義兄叟格德手下的臣子,而其母北宮王后則侍奉廢王宮錯姜漂。一日叟格德對阿奴律陀說:“弟悉子輩,哥乃母輩。”阿奴律陀不解,將此話告知其父宮錯姜漂,宮錯姜漂指出叟格德欲霸占阿奴律陀之母為自己的王后,阿奴律陀大怒,遂與其父共謀推翻叟格德。其後叟格德果然立了阿奴律陀之母為王后,阿奴律陀則進攻叟格德,在與叟格德單挑於蒲甘城時用父親留下的寶矛刺死了叟格德,這是1044年的事。
阿奴律陀奪位以後,請求父親宮錯姜漂還俗復位,但被宮錯姜漂謝絕,並傳位於阿奴律陀。於是阿奴律陀受命登基為新任蒲甘國王,尊宮錯姜漂為僧王,4年後宮錯姜漂駕崩。

南征北戰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之時,緬甸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緬族蒲甘王國只是當今緬甸地域眾多國家中的一個。驃國在9世紀中期已經瓦解,但在緬甸中部和北部廣大地區,一些強大的驃族部落仍在活動;上緬甸的廣大地區,由各撣族部落首領統治;西部阿拉乾仍是若開族的獨立的國家;而南部沿海地區,是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孟族國家,其中最主要的是直通王國
但是,在阿奴律陀登上王位之前,蒲甘王國已經歷了近200年的發展,為阿奴律陀發動的統一緬甸的戰爭準備了有利的條件。蒲甘王國立國於欽敦江伊洛瓦底江匯合處以東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當時被稱為“大澤之鄉”。皎克西地區在公元11世紀之前已成為糧倉。從蒲甘時期的碑銘看,蒲甘附近地區當時已種植水稻高粱豆類冬瓜茄子胡椒葡萄甘蔗檳榔等61種農作物,農業生產已具有相當的發展水平。蒲甘王國的經濟發展,為阿奴律陀發動統一緬甸的戰爭打下了物質基礎。緬人又嫻於騎術,阿奴律陀首次大規模地運用了戰象,騎兵成為蒲甘軍隊的組成部分。蒲甘的軍隊後來在緬甸縱橫馳騁,南征西伐,騎兵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阿奴律陀治軍極嚴,誰稍微有違他的命令就被處以死刑。他利用新建立的強大軍隊,實現了蒲甘王國的穩定和統一。
手持佛經的阿奴律陀手持佛經的阿奴律陀
經過10多年的經營,蒲甘的國力已相當強大,於是阿奴律陀先於1057年揮師南下,討伐孟人國家直通。他進攻直通的理由是因為他想向直通求取三藏,而直通國王摩奴哈卻出言不遜,甚至罵蒲甘為蠻夷,於是阿奴律陀親率水陸兩軍問罪直通。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摩奴哈沒有反擊的力量,只好緊關城門,堅守不出。蒲甘軍隊猛攻不下,就改變戰略,斷其糧草。3個月後,城內斷糧,秩序大亂,蒲甘軍乘機攻入,孟人國王摩奴哈俯首投降,直通王國從此併入蒲甘版圖。其後阿奴律陀縱兵焚掠直通城,將其夷為平地,並虜獲直通王族、各種匠人和技師以及大量僧侶、學者到蒲甘,並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三藏。隨後勃固等孟人國家也歸附了蒲甘。南方的征服使蒲甘王國得到了出海通道,而阿奴律陀把在直通得到的許多上座部佛教的經典和珍寶、及眾多僧侶帶回蒲甘,則對緬人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阿奴律陀征服南方孟人地區後,又向西面擴大領土,率軍翻越阿拉乾山脈,征服了阿拉乾北部。在東北方向,阿奴律陀把他的統治擴大到與今撣邦地區交接地帶,在傑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築了43處要塞。他還征服了昭披耶河流域的泰人地域,並擊敗真臘,其影響力甚至擴展至錫蘭爪哇。至此,阿奴律陀成功完成了緬甸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
據緬甸史書記載,阿奴律陀還曾到過大理國(緬甸史書記錄為妙香國)。據說當時大理有一顆佛牙,阿奴律陀率水陸兩路7200萬人進入大理,但大理皇帝拒之於城門外,不肯給佛牙,阿奴律陀施以巧計,使大理皇帝同意交出佛牙並予以款待,怎奈佛牙始終滯留於天際,不肯降落在阿奴律陀的寶盤中,於是阿奴律陀只帶了一個碧玉佛像回國。在歸途中,接受緬甸北部撣族各土司的朝覲,娶木邦土司之女蘇蒙拉(一作修牟羅),提高了自己在撣族中的威望。

離開人世

阿奴律陀雖然信奉佛教,但為維護其專制統治,採取了比較殘暴的手段。阿奴律陀的嚴酷無情不是專門用來對任何一個民族集團的,他對他的一切臣民都是如此,因為他感到建立起一個新的國家需要嚴厲的措施。他從不接受“神王”崇拜,甚至對人民崇拜多神也表示不耐煩。人們傳說他曾用魔槍的一頭痛打諸神,阿奴律陀犧牲了他的名望,才實現了他獨尊佛教目的。他的臣民對他又敬又怕,但是並不熱愛他。他對手下也多有猜忌,在從大理回國途中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兩員大將瑞品基、瑞品艾兄弟,此事引起眾人不滿。阿奴律陀為平息眾怒,追封瑞品基、瑞品艾兄弟為神。
而阿奴律陀與其子江喜陀的關係更加微妙。先是阿奴律陀從印度吠舍里國迎娶般薩格羅亞尼公主為王后,生下了江喜陀。但有大臣進讒言說該公主不是吠舍厘國王的親生女兒,阿奴律陀聞之大怒,把公主遷到北部勃粦馬地方,當時公主還懷著江喜陀,此時發生大地震,阿奴律陀詢問占星師,占星師告訴他國北有一胎兒將來做王,於是阿奴律陀下令殺光北方孕婦,殺了7000人,但江喜陀之母幸免於難。後來占星師告訴阿奴律陀說該胎兒沒有被除掉,阿奴律陀又殺了6000個嬰兒,但江喜陀也沒有被殺;再後來占星師又告訴阿奴律陀說該胎兒已到牧童般年齡,阿奴律陀又殺了5000個牧童般年齡的兒童。但江喜陀都逃脫了,後來占星師告訴阿奴律陀江喜陀並非奪取他王位的人,而是隔代繼承之人,阿奴律陀後悔誤殺那么多人,於是令江喜陀回到自己身邊並加以重用,成為阿奴律陀南征北戰的四員神騎驍將之一。後來炯國侵犯蒲甘屬國勃固,阿奴律陀派江喜陀等4員神騎驍將帶兵40萬前往征討,取勝後勃固國王將愛女瑪尼山達公主獻給阿奴律陀,在護送公主到蒲甘途中,江喜陀與公主有染,阿奴律陀聞後大怒,欲將其處死,但江喜陀又一次逃走。逼走江喜陀使阿奴律陀更加不得人心。
1078年,阿奴律陀在打獵途中遭野牛襲擊而死,一說是他的敵人伏擊並將其殺死。死後其子蘇盧(一作修羅)即位,不久後蒲甘即在孟人的反抗下分崩離析,江喜陀登上王位,恢復了蒲甘的統一。

為政舉措

信仰佛教

在阿奴律陀即位之前,蒲甘王國歷代君王均信奉阿利教(一個萬物有靈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這個教派教規鬆弛,並有干涉王室和僧人享有“初夜權”等惡習,阿利教是一種密教,要求弟子與男女師傅過一段時間性生活才結婚,也食肉酗酒,民眾對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對這種墮落專橫的宗教非常不滿,欲加以整飭。就在此時,下緬甸孟人直通王國的僧侶阿羅漢因不滿國內印度教盛行而來到蒲甘,他那苦行禁慾的聖潔的品德,與阿利教僧侶的貪飲好食、驕橫放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因此,他在短時期內就說服了阿奴律陀皈依上座部佛教。阿奴律陀封阿羅漢為國師,並派遣使臣前往直通取經,孟人國王摩奴哈不但不給佛典,還侮辱了派去的使臣。阿奴律陀大怒,於1057年發動了征服直通的戰爭。經過3個月的苦戰,終於攻破直通,俘虜了摩奴哈王,繳獲三藏經30部,俘獲僧俗學者和各種工匠3萬餘人,用32頭白象馱回戰利品至蒲甘。阿奴律陀還處死了阿利教僧侶的頭目,並將30名阿利僧和6萬門徒發配去做刀槍手或象糞清掃工等苦力,阿羅漢及其信徒也將上座部佛教傳播至緬甸各地,奠定了上座部佛教作為緬人的宗教信仰地位。
緬甸蒲甘塔群緬甸蒲甘塔群
阿奴律陀開啟了蒲甘統治者廣建佛塔的先河,以興建在蒲甘的瑞喜宮佛塔最著名。塔內珍藏從錫蘭迎來的佛牙和聖物,這個工程十分浩大,甚至直至他逝世時尚未竣工。當時上座部佛教的重鎮——錫蘭的佛教日益衰落,阿奴律陀於1071年應錫蘭王之請,派遣高僧多人攜經典至錫蘭講經弘法,反哺錫蘭佛教。阿奴律陀大力宣揚上座部佛教,以此作為安定和凝聚民心、維護和穩定統治的重要國策。在此後的243年間,歷代蒲甘國王都執行這個國策,效仿阿奴律陀護佛弘法,並相信廣建寺塔將功德無量。

發展農業

緬甸史書記載,阿奴律陀刺死其義兄叟格德後,整整6個月不得安睡。是時,帝釋天託夢:“大王欲消弭所犯殺兄之罪,可廣建浮屠佛窟寺院與佛亭。此外可鑿井掘池,開溝挖渠,築堤疏河,闢田墾地,以此為你兄做功德。”因此阿奴律陀在位時的國策,除了弘揚佛教以外,還鼓勵農業生產,大力發展水利灌溉事業。史載“(阿奴律陀)王在全緬各地,因地制宜地興修堤、堰、渠、塘。王到南部的壘敦後,登達良山,環視四周,見格育山泉水下瀉。阿奴律陀認為:‘如層層設堰築壩,引水灌田,將在佛教長存之五千年中為眾生造福。’遂用7200萬士卒在班揚河附近築金達、鄂乃丁、彪比亞、古彌四堰”。阿奴律陀對農業的重視,促使蒲甘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為其強盛與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製文字

阿奴律陀在位時,仿照孟文和驃文創製了緬文,最早的緬文碑銘雷謝德碑就出現於他在位時的1058年,他還把在直通虜獲的30部孟文三藏經翻譯為緬文。但是由於緬文草創,在阿奴律陀時期尚未完善,故當時仍主要流行巴利文孟文等文字,到蒲甘王朝後期,緬文才全面流行。

完成統一

阿奴律陀先後征服了下緬甸孟人的直通王國阿拉乾北部,使上緬甸撣邦各土司紛紛歸附稱臣,實現了緬甸的首次統一。他使蒲甘王朝的版圖遼闊,領有原驃國的故土上緬甸孟人之國的下緬甸和北阿拉乾,並將其勢力擴展到昭披耶河流域和馬來半島的廣大地區。阿奴律陀在統一過程中所倚仗的是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賴和良吳畢四員“神騎驍將”。

家族關係

  • 父親:宮錯姜漂
  • 母親:北宮王后
  • 妻子:愛嘎瑪黑蒂
    ——般薩格勒亞尼
    ——蘇蒙拉
    ——瑪尼山達
  • 兒子:蘇盧(愛嘎瑪黑蒂所生)
    ——江喜陀(般薩格勒亞尼所生)

人物影響

阿奴律陀作為緬人小國蒲甘的君王,完成了緬甸全境的統一,為緬族的發展和緬甸國家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他被緬甸人視為“第一個統一的緬甸王國的創始人,也是緬甸的第一個皇帝”,與東吁王朝莽應龍貢榜王朝的雍籍牙並列為“緬甸三大民族英雄”。同時,他革除舊有的阿利教,大力弘揚上座部佛教,奠定了上座部佛教作在緬甸國教的地位,亦被稱為“緬甸的阿育王”,對緬甸歷史與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緬甸內比都的三大帝銅像(最左為阿奴律陀)緬甸內比都的三大帝銅像(最左為阿奴律陀)

後世評價

琉璃宮史》評價阿奴律陀說:“阿奴律陀王具有很大榮耀、力量與權勢。……他在位33年,國運昌盛,佛教弘達。不僅國王榮華富貴,且造福子孫後代、黎民百姓。”英國學者哈威評價阿奴律陀為“脫離酋長時代而成為緬甸第一君主,其歷史亦已脫離傳說而有事跡可稽,許多文物制度皆由其開創……緬史所刊之肖像,雖模糊因襲,特不失為一偉大之人物。在彼一生,創始真正之宗教,而將一部落擴展,縱猶不能稱為王國,但對於今日緬甸之大部分土地,有主宰之權,當無可疑。其疆界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北起蠻莫,以達于海,河邊兩旁鄰近諸撣族均在治下,而北阿臘乾與北頓遜地,蓋亦在其版圖之內焉。”現代緬甸人認為阿奴律陀是“用軍事和文化的力量,第一次統一了緬甸,並用一切力量把這個統一的國家奠定了鞏固基礎”的聖君,緬甸第一艘巡邏艦就用阿奴律陀的名字來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