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胡椒科胡椒屬植物)

胡椒(胡椒科胡椒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壘、坡窪熱等,拉丁學名:Piper nigrum L屬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屬木質攀援藤本;莖、枝無毛,節顯著膨大,常生小根。花雜性,通常雌雄同株;漿果球形,無柄,花期6~10月。生長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熱帶地區,生長期中間還需要一段乾熱的間隔時間,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國。它的種子含有揮髮油、胡椒鹼粗脂肪粗蛋白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適宜人群,植物鑑別,顯微鑑別,化學成份,化學鑑別,栽培技術,繁殖和育苗,胡椒園開墾,管理養護,各家論述,

形態特徵

木質攀援藤本;莖、枝無毛,節顯著膨大,常生小根。葉厚,近革質,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稀有近圓形,長10-15厘米,寬5-9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圓,常稍偏斜,兩面均無毛;葉脈5-7條,稀有9條,最上1對互生,離基1.5-3.5厘米從中脈發出,余者均自基出,最外1對極柔弱,網狀脈明顯; 葉柄長1-2厘米,無毛;葉鞘延長,長常為葉柄之半。
胡椒胡椒
花雜性,通常雌雄同株;花序與葉對生,短於葉或與葉等長;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無毛;苞片匙狀長圓形,長3-3.5厘米,中部寬約0.8毫米,頂端闊而圓,與花序軸分離,呈淺杯狀,狹長處與花序軸合生,僅邊緣分離;雄蕊2枚,花葯腎形,花絲粗短;子房球形,柱頭3-4,稀有5。
漿果球形,無柄,直徑3-4毫米,成熟時紅色,未成熟時乾後變黑色。花期6-10月。

生長習性

生長於蔭蔽的樹林中。生長慢,耐熱、耐寒、耐旱、耐風、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澇。栽培土質以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

地理分布

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均有栽培。原產東南亞,現廣植於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主治
溫中,下氣,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並解食物毒。
①《唐本草》: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
②《海藥本草》:去胃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和氣。
③《日華子本草》:調五臟,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草毒。
④《本草蒙筌》:療產後血氣刺疼,治跌扑血滯腫痛。
⑤《綱目》: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痛。
常用附方
1、治五臟風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湯服。(《食療本草》)
2、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5克。研勻,男用生薑、女用當歸,酒下。(《壽域神方》)
胡椒粒胡椒粒
3、治胃痛:大紅棗(去核)七個,每個內入白鬍椒七粒,線紮好,飯鍋上蒸七次,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滾水下,如壯實者用十丸。服後痛止,而胃中作熱作飢,以粥飯壓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鏡》)
4、治反胃嘔噦吐食,數日不定:胡椒1.5克(末),生薑50克(微煨切)。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聖惠方》)
5、治翻胃及不怕飲食: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末,薑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百一選方》)
6、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曬乾,醋浸不計遍數,愈多愈好,碾末醋糊為丸。淡醋湯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證治要訣》)
7、治夏月冷瀉及霍亂:胡椒碾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四十丸。(《衛生易簡方》)
8、治霍亂吐瀉: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湯服5克。(《仁齋直指方》)
9、治瘧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鬍椒,研細末,用小瓶裝好,不令泄氣,再用蟬蛻研末,亦以瓶裝之(蟬退要用全的,連頭、足用)。用時每藥分量只要如黃豆大,合成一處,用普通膏藥一張,將藥放在中間,在期前兩小時至四小時以內,貼於背後天柱穴,愈後再將膏藥撕去。(《中醫雜誌》(9):500,1956)
10、治缺鈣抽搐:白鬍椒二十粒,雞蛋皮兩個。將上藥焙黃後共研成粉,分為十四包。每日一包,開水沖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胡椒-生長胡椒-生長
11、治小腸淋,沙石難出,疼痛:胡椒、朴硝各50克。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溫湯調下10克,並二服。(《聖濟總錄》二拗散)
12、治陰囊濕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處,每天二次。(《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13、治風蟲牙痛:胡椒、蓽撥等分。為末,蠟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衛生易簡方》)
14、治風蟲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絲綿包作一粒,患處咬定,涎出吐去。(《韓氏醫通》)
15、治凍傷: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於白酒內,七天后過濾使用。塗於凍傷處,每日一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6、治蜈蚣咬傷:胡椒,研末調敷。(《多能鄙事》)
注意禁忌
陰虛有火者忌服。
①《海藥本草》:不宜多服,損肺。
②《本草備要》:多食發瘡痔、髒毒、齒痛目昏。
③《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破血墮胎,發瘡損目,故孕婦及陰虛內熱,血證痔患,或有咽喉口齒目疾者皆忌之。綠豆能制其毒。
臨床套用
①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
內服:用白鬍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粉9克配成散劑。1歲以下每次0.3~0.5克,3歲以下0.5~1.5克,一般不超過2克,每日3次,連服1~3天為一療程。如有脫水現象須補液。治療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性腹瀉20例,痊癒18例,好轉2例。
外敷:以胡椒末填敷患兒臍眼,外貼暖臍膏,固定24小時,未愈可再貼1次。觀察40例,均有效。
穴位注射:取白鬍椒研碎蒸餾製成50%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取穴:天樞、足三里。小兒每穴0.2毫升,成人每穴0.5毫升,兩側交替套用。治療42例,經治1~5次(一般1~3次)均獲痊癒。
②治療腎炎
取白鬍椒7粒,新鮮雞蛋1個。先將雞蛋鑽一小孔,然後把白鬍椒裝入雞蛋內,用麵粉封孔,外以濕紙包裹,放入蒸籠內蒸熟。服時剝去蛋殼,將雞蛋胡椒一起吃下。成人每日2個,小兒每日1個。10天為一療程,休息3天后再服第二療程,一般用3個療程。試治6例,除1例10年的慢性腎炎患者外,其餘5例均治癒。
③治療慢性氣管炎和喘息
將白鬍椒粒放入75%酒精中泡30分鐘,取出切成2或4瓣,用於穴位埋藏。
胡椒-藥用胡椒-藥用
選穴:膏盲,定喘,腳骨前壓痛點(天突至膻中穴之間的壓痛點),膻中,肺俞。治療時胸前、背後各取1穴,切開1厘米長、0.5厘米深之切口,用止血鉗伸入作穴位按摩,患者有酸麻脹感和喉頭髮熱感,再把胡椒瓣放入穴位,蓋好敷料,不必縫合,7天做1次,一般需做2~3次。胡椒不被吸收,故須注意局部感染。亦可將白鬍椒製成10%的注射液,行穴位注射;進針後待有酸麻脹感時快速注入0.7~1.0毫升(成人量)藥液。
選穴:大椎,定喘,膏盲,肺俞;配穴:通氣,膻中,豐隆,孔最。可交替選用,每次2~3穴。7~10天為一療程,連續二個療程可望不咳不喘。
④治療神經衰弱
取白鬍椒1粒(剪成兩半)置於耳穴部位,膠布固定;而後用拇指捏壓敷藥部位至有發熱感,每日4~6次。捏壓時不宜搓捻以免移位,若胡椒破碎或捏壓無刺激時,需重新更換。一般宜持續2周,如有反覆則宜繼續第二療程。取穴:神經衰弱-枕、腎、神門;神經衰弱綜合症-皮質下、額、心。初步觀察,對失眠、頭痛、頭昏、入睡困難、睡眠浮淺等療效顯著,對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療效較差。
胡椒胡椒
⑤治療皮膚病
先取紫皮蒜搗爛,再加入細胡椒粉(2:1)共搗成糊狀備用。治療時先用三棱針在雙側耳背靜脈點刺放血;並在一側耳輪腳凹陷處劃破表皮(1~2厘米長的豎切口),雙耳交替劃割。按無菌操作進行。然後取椒蒜泥約米粒大放於膠布上,貼在切口處固定。每4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休息10天。觀察各種皮膚病(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濕疹、痤瘡、神經瘙癢症、過敏性皮炎)共219例,治癒156例(71.2%),進步56例(25.1%)。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一般無不良反應,僅極個別病人治療後訴心慌,煩躁。

食用價值

食用方法
胡椒生薑水
原料:胡椒3分(末),生薑1兩(微煨切)。
製法及用法:以水2大盞,煎取1盞,去渣,分溫3服。
功效:治反胃嘔噦吐食,數日不定。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鹼,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解油膩,助消化;
胡椒的氣味能增進食慾;
胡椒性溫熱,對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腸鳴腹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並治療風寒感冒
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可解魚蝦肉毒;
黑胡椒的辣味比白鬍椒強烈,香中帶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於烹製內臟、海鮮類菜餚;
白鬍椒的藥用價值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進食慾、助消化,促發汗;還可以改善女性白帶異常及癲癇症。

適宜人群

宜食
胡椒胡椒
胡椒適宜胃寒反胃、嘔吐清水、心腹冷痛、泄瀉冷痢、食欲不振、慢性胃炎、胃內停水者以及感受風寒或遭受雨淋之人服食。胡椒與魚、肉、鱉、蕈諸物同食,可防食物中毒。
忌食
凡陰虛有火、內熱素盛、乾燥綜合症、糖尿病以及咳嗽、吐血、咽喉口齒目疾和痔瘡患者忌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高血壓患者也不宜吃胡椒。

植物鑑別

顯微鑑別

外果皮由1列表皮及2-3列下皮層細胞組成,下皮層中夾有較多黃色石細胞群。中果皮薄壁組織中有大型油細胞分布,並有細小紙管束散在。內果皮為1列黃色石細胞,內壁特厚。種皮為2-3列壓縮狀長形細胞,棕色至暗棕色,內為1列透明細胞。外胚乳最外2-3列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內層細胞中含澱粉粒,並有黃棕色或黃綠色油細胞散在。

化學成份

胡椒果實含多種醯胺類化合物:胡椒鹼,胡椒醯胺,次胡椒醯胺,胡椒亭鹼,胡椒油鹼B,幾內亞胡椒醯胺,假蓽茇醯胺A,胡椒酸膠-C5:1(2E),胡椒醯胺-C7:1(6E),胡椒醯胺-C7:2(2E,6E),胡椒醯胺-C9:1(8E),胡椒醯胺-C9:2(2E,8E),胡椒醯胺-C9:3(2E,4E,8E),1(癸-(2E,4E)-二烯醯)四氫毗咯,1-(十二碳-(2E,4E)-二烯醯)四氫吡咯,N-反式阿魏醯哌啶,類阿魏醯哌啶,二氫類阿魏醯哌啶,牆草鹼,N-異丁基二十碳-2E,4E,8Z-三烯醯胺,N-異丁基十八碳-2E,4E-二烯醯胺,N-反式阿魏醯酪胺,類對香豆醯哌啶,N-異丁基碳-反-2-反-2二烯醯胺,二氫胡椒醯胺,二氫胡椒鹼等。又含揮髮油,內有:向日葵素,二氫香葦醇,氧化丁香烯,隱品酮,順式-對-2-稀-1-醇,順式-2,8-二烯-1-醇,反式-松香葦醇胡椒酮(pipertone),倍半香檜烯,β-蒎酮(β-pinone),1,1,4-三甲基環庚-2,4-二烯-6-酮,松油-1-烯-5-醇(1-terpinen-5-o1),-3,8(9)-二烯-1-醇,N-甲醯哌啶,蓽澄茄-5,10(15)-二烯-4-醇,對聚傘花素-8-醇甲醚等。
胡椒胡椒

化學鑑別

(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顯紅色,漸變紅棕色,後轉棕褐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無水乙醇5m1,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鹼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1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1,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栽培技術

繁殖和育苗

採用優良插條定植,植株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
優良插條標準為:長度30-40厘米,5-7節;蔓齡4-6個月,粗0.6厘米以上;氣根發達,且都是“生根”;插條頂端二節各帶一個分枝和10-15片葉,腋芽發育飽滿;沒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一般按整型的要求割下主蔓,立即按標準切取插條,切口要平滑,防止破裂。插條要邊切邊蘸水,置於陰涼處,準備育苗或直接定植。育苗的苗圃地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苗圃四周要挖排水溝,起畦高25厘米,寬1米,畦面要平整。育苗時按行距20厘米開成50°的斜面,在斜面上按株距10厘米排列插條,使氣根緊貼土壤,插條頂端二節露出地面,蓋土後壓緊,隨即淋足水和蔭蔽,蔭蔽度90%%左右。常淋水保濕,直至成活。插條培育一個月左右便可出圃。

胡椒園開墾

胡椒園的選擇和規劃
胡椒怕積水,應選緩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種植。椒園面積不宜過大,一般3-5畝為宜。椒園最好為長方形,東西走向,周圍營造防護林或保留原生林帶。椒園應有排水系統,排除積水。椒園四周離防護林2米,離胡椒2.5米,挖大溝,溝寬約100厘米,深80厘米;園內約每隔15株設一條縱溝,寬60厘米,深50厘米;行間設小溝,使互相連通,以利排水,減少水害和病害。
開墾
先劃出防護林帶,接著深耕30厘米,除淨園內樹樁、樹根、雜物等。坡度在5°以下的修大梯田,田面寬6米種二行。坡度有5°以上的修小梯田,種一行。梯田內側挖一條小排水溝。在平地、緩坡地和大梯田,也可採用壟栽,有利於排水和防病。植穴寬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時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曝曬一個月後回土,施充分腐熟、乾淨、細碎的有機肥30公斤,過磷酸鈣0.25-0.5公斤,與表土充分混勻踏緊,做成土堆,準備定植。
支柱
提供胡椒攀纏生長的樹叫活支柱。採用的活支柱有刺桐、厚皮樹、牛尾棱、蘋婆樹、檳榔、椰子、鳳梨蜜等。採用活支柱應注意修枝和施肥管理。
還有一種支柱是石柱。一般石柱莖部粗13-15厘米,端部粗10-12厘米,長約3米(包括入土部分70厘米)。且大小比較均勻。石柱靠近地面部分的直徑如小於12厘米則容易被強颱風刮斷。
定植
1.栽植密度和時期。一般株行距2×2.5米。土壤肥沃可用2×3米,瘦瘠地可用2×2米。定植在春秋兩季較為適宜。定植宜在陰天和晴天的下午進行。土壤濕度過大時不宜定植。
2.定植方法。定植方向應與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時距柱20厘米,挖穴深30厘米,坡面成50°斜面,並壓實。種單苗時,種苗對著柱放置;種雙苗時,種苗對著柱呈“八字”形放置。每條種苗上端1-2節露出土面,種苗根繫緊貼斜面,分布均勻,自然伸展,隨即蓋土壓緊,在種苗兩側施腐熟的在機肥5公斤,然後再回土做成中間呈鍋底形的土堆,蓋草、遮蔭和淋足定根水。蔭蔽度80%%-90%%為宜。植後1-2天淋水一次,成活後淋水可逐漸減少。定植一年內都要保持蔭蔽,切勿讓太陽曬壞椒頭,引起幼苗死亡。植後如有死株,要及時補種。椒苗抽出新蔓時,要及時栽支柱。此外,要注意鬆土、除草、施肥和綁蔓。

管理養護

施肥管理
(1)幼齡椒施肥,應以含氮較多的水肥為主,配合有機肥和少量化肥,貫徹勤施薄施,生長旺季多施的原則。春季施有機肥和磷肥。每株施腐熟的牛糞堆肥30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並結合施肥時進行擴穴改土。在植株兩旁和椒頭正面輪流穴施。初次肥穴在椒頭一方,穴內壁離椒頭60厘米,使肥穴和植穴連通。肥穴寬30厘米,長80-100厘米,深70厘米。施肥時選將表土回穴至一半,然後下肥,將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勻,回土時要壓緊,並稍高出地面,以防肥穴積水。擴穴改土應在植株封頂放花前完成。
(2)生長正常期,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水肥由人畜糞尿和綠葉漚制而成。一齡椒每次每株施2-3公斤。如果水肥濃度低,每擔可加複合肥0.2公斤。水肥一般在植株正面和兩旁輪換溝施。在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質量較好的水肥和每株加強複合肥0.1公斤,以促進植株生長。冬季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應施鉀肥和複合肥。每株0.1公斤,也可施火燒土,每株10-15公斤,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3)結果樹施肥:應根據胡椒開花結果的各個物候期對養分的需求進行。一般每個結果周期施肥4-5次。每株施肥量大致為:牛糞或堆肥30-40公斤,餅肥1公斤,水肥40-50公斤,尿素0.2-0.3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氯化鉀0.4公斤,複合肥1公斤。
整型修剪
中國主要植椒區,一般採用留蔓6-8條,剪蔓4-5次的整型方法,植後2-3年封頂投產,產量較高。
中小椒抽生新蔓時,多餘的芽和蔓要及時切除。結果椒頂部樹冠過大和枝條過密時,必須把頂部的老弱枝和徒長枝剪除,外圍過長的枝短截,保持樹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風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減少病害的發生。
綁蔓、摘花
中小椒及時綁蔓,能使氣根發達和牢固地吸附於支柱上,在新蔓長出3-4節時,每隔10-15天綁蔓一次。用柔軟的麻皮在蔓的節下將幾條主蔓分布均勻地綁於支柱上,儘量使主蔓每節都緊貼於支柱上。在換柱的方向,主蔓間的距離要寬些,便於以後更換支柱,結果椒每年綁蔓1-2次,每隔50-60厘米用塑膠繩綁一道。
胡椒一年四季都可開花結果。中小椒必須摘花,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長。二齡植株,冠幅達120厘米以上時,可保留植株下部花穗,讓其結果,但要加強施肥管理,才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結果椒,在海南省一般留春花,濕度較低的地區,一般留春花、夏花。其他季節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胡椒怕積水。在雨季,必須及時做好椒園的排水工作。在乾旱季節應及時灌水。最好採用噴灌,起畦栽培的,也可進行溝灌。溝灌水位不能超過壟溝的2/3,讓其慢慢滲透。一般不宜採用淹灌,防止水害和病害傳播。 

各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驗.過劑則走氣。大腸寒滑亦用,須各以他藥。
②朱震亨:胡椒性燥,食之快膈,喜食者眾,大傷脾胃肺氣,久則氣大傷,凡病氣疾人,益大其禍也。
③《綱目》: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腸胃寒濕者宜之。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時珍自少嗜之,歲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後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澀,此乃昔人所未試者。蓋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齒者亦宜忌之。近醫每以綠豆同用治病有效,蓋豆寒椒熱,陰陽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張從正《儒門事親》雲,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氣得,或因胃火,醫氏不察,火里燒姜,湯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繼之,蓽拔未巳,胡椒繼之,雖曰和胃,胃本不寒,雖曰補胃,胃本不虛。況三陽既結,食必上潮,止宜湯丸小小潤之可也。時珍竊思此說雖是,然亦有食入反出,無火之證,又有痰氣鬱結,得辛熱暫開之證,不可執一也。
④《本草經疏》:胡椒,其味辛,氣大溫,性雖無毒,然辛溫太甚,過服未免有害,氣味俱厚,陽中之陽也。其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者,總因腸胃為寒冷所乘,以致臟腑不調。痰氣逆上,辛溫暖腸胃而散風冷,則痰氣降,臟腑和,諸證悉瘳矣。凡胃冷嘔逆,宿食不清,或霍亂氣逆,心腹冷痛,或大腸虛寒,完谷不化,或寒痰積冷,四肢如冰,兼殺一切魚肉鱉蕈等毒,誠為要品;然而血有熱,與夫陰虛發熱,咳嗽吐血,咽乾口渴,熱氣暴沖,目昏口臭,齒浮鼻衄,腸風髒毒,痔漏泄澼等證,切勿輕餌,誤服之,能令諸病即時作劇,慎之慎之。
⑤《本草求真》:胡椒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內滯,腸滑冷痢,及陰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齒浮熱作痛者,治皆有效,以其寒氣既除,而病自可愈也。但此上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終有補火益元之妙。況走氣動火,陰熱氣薄,最其所忌。
⑥《本草便讀》:胡椒,能宣能散,開豁胸中寒痰冷氣,雖辛熱燥散之品,而又極能下氣,故食之即覺胸膈開爽。又能治上焦浮熱,口齒諸病。至於發瘡助火之說,亦在用之當與不當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